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代东方文学特点范例

2023-04-25 来源:客趣旅游网

古代东方文学特点范文1

【关键词】东方化时代;东方因素;艺术;宗教;文字

一、“东方化时代”的概念

所谓“东方化时代”是指希腊的古风时期中深受东方文化影响的一个时代,时间大约是从公元前750年到公元前650年。英国学者奥斯文・穆瑞于1980年在他的著作《早期希腊》中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不久就为人们所接受,这一概念首次从本质上肯定了东方文化对希腊文化的影响。。这种局面直到公元前8世纪时才被突破,那时希腊人走出了他们的“黑暗时代”,并再次被东部邻居的杰出成就所震惊。正是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东方文明的成果,并结合本民族文化的加以拓展。

二、艺术领域的东方因素

公元前8世纪起,古希腊开始了频繁的海外殖民,海上贸易由此活跃起来。陶器是当时希腊人的生活必须品和出口商品――葡萄酒和橄榄油的容器。这些酒和油主要出口到东方,陶器作为古希腊主要的贸易商品的容器,要获得东方国家的青睐,就不得不考虑他们的审美情趣,“制陶工人开始模仿东方的风格”。

科林斯的制陶工匠最先接受东方艺术的影响,于是“原始科林斯”风格便取代了荷马时代的“几何风格”,这种风格以多彩的绘画和独特的设计装饰突破了几何时代线形装饰的约束力。其后雅典也出现东方化的风格。这主要表现在这些东方化的陶器普遍采用东方纺织品或金银工艺品上撷取的图案、动物形象及神话人物。“东方风格的瓶画主要特点是绘画的装饰纹样以植物纹样为主,有时则直接采用东方国家喜欢的纹样,如埃及的莲花纹,两河流域美术中常出现的怪兽等,同时增加了纹样的装饰趣味。”赫梯、亚述的许多建筑和浮雕都以狮子为表现主题,这显然是受到东方艺术风格的影响。这些“东方化”植物和动物图像的采纳,使希腊的彩陶装饰更贴近于自然与真实的世界,更趋向于“自然主义”的风格。

古埃及艺术表现的特殊性在于,一方面以水平的直线性、方向性画面结构来突出美感。另一方面以特殊的格层方式来表现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关系。另外古埃及雕塑遵循的不变法则之一便是,雕像的形态要身材笔直,左脚向前迈出半步,双臂下垂,紧贴身躯,双拳紧握,头部略抬起,直视前方,严格对称,头的顶部、颈肩连接部及腰的中部都有在一个直立的平面上。绘画或浮雕上都有侧面像,虽是头转过去了,身体还是正面的,眼睛也是正面的。希腊早期的雕像作品正好验证古埃及艺术风格,人物造型明显借鉴了古埃及的艺术成果。

埃及雕塑中一些典型人物的姿态在希腊雕塑中反复出现。这一时期被称为“库罗斯”的男青年正面立像就遵循了埃及造型的正面律,人物的肩膀比较宽阔,左脚微微向前,胳膊紧贴身体两侧,肘部微微弯曲,手或紧握或靠身躯放平,这个形象也明显带有埃及雕像的影响。

三、宗教与神话

宗教是另一个接受近东文化影响的领域。有主神的多神宗教是希腊宗教与两河流域宗教的共同特点,其实奥林匹斯家庭中不乏外来的成员。。。古希腊神话的内容也与两河流域神话的内容相似,“美国学者罗伯特・格拉夫斯在《希腊神话》中指出,希腊故事中提到口衔永生之草的蛇,这与吉尔伽美什最后为找到仙草被蛇偷走类似;猎户奥里安在到达日落之地后被巨蝎所刺身亡,而吉尔伽美什寻访仙草时也遇到了一个蝎形人。

“农民诗人”赫希奥德的《神谱》首次创造了关于希腊起源的神权更替的神话,讲述了克罗诺斯如何篡夺其父乌拉诺斯的王位,宙斯又是如何夺取其父克罗诺斯之位的故事。这与巴比伦的创世神话《埃努马・埃里什》所讲述的马尔杜克神劈开大海“亚玛特”开天辟地的故事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神谱》描述宙斯因仇恨人类的罪恶,决定用大洪水消灭人类。因为丢卡利翁和他的妻子一向虔诚的信奉宙斯,所以被允诺逃过此劫难,后来他们成为人类的祖先。而苏美尔的洪水神话讲到神王恩利尔决定用洪水灭绝人类。。这些相似之处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文明交流的结果。

四、结语

通过上文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在“东方化时代”里希腊文化广泛地从东方文化中汲取各种养料,并加以创新,迅速发展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从而使希腊的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都呈现出繁荣的局面,这不仅加深了各城邦内部公民之间的思想和情感的认同感,而且也丰富了希腊城邦公民文化生活的内容。所有这些都促进了希腊城邦制的发展及其文化的繁荣。可见,东方化时代促进了希腊城邦文明的发展。希腊自身文明的发展又为日后的西方文明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成为西方文化的源头。

参考文献:

[1]萨拉・B・波曼罗伊.古希腊政治制度文化史[M].上海:三联书店,2010.

[2]刘增泉.希腊文化史[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

[3]刘文鹏.西亚北非文明[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4]陈恒.希腊化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戈登・柴尔德.欧洲文明的曙光[M].上海:三联书店,2008.

[6]托马斯・R・马丁.古希腊简史[M].上海:三联书店,2011.

[7]王红媛.世界艺术史(雕塑卷)[M].北京:出版社,2003.

[8]王红媛.世界艺术史(绘画卷)[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

古代东方文学特点范文2

理论传统和实践传统归根结底是人的传统,理性精神和实证精神穷源推本是人的精神,因此人在科学的起源中扮演中心的角色——在此我们并不否认作为科学认识对象的自然界所起的作用。事实上,追求科学的萌芽也许很早就在人的心中萌发了——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也许是无意识的。面对日出日落、月亮盈亏、繁星有序、四季交替、刮风下雨、电闪雷鸣、植物枯荣、动物生灭以及人自身的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具有本能求知欲和认知需要的人岂能无动于衷?正是人在漫长岁月与自然相互作用——认知、探究、参与、适应、改造——的过程中,才逐渐出现促使近代科学诞生的两种传统,并进而孕育出近代科学。珀尔曼在一一列举人的因素在科学诞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之后得出结论:“科学不是呆板的命题。它不光是技术。它也不仅仅是被一小群有学问的人创造的或为其服务的方程组。它是人和他的环境之间的动力学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体现他理解、参与和处理自然事件的尝试。科学起因于我们生存的努力、我们天然的好奇心和我们对于表面上任性的和敌意的世界中的秩序的探索。像艺术和政治一样,科学也是反映人的事业。”

在考察科学的历史时,我们也注意到近代科学起源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当然不一而足,不过我们仅想列举几个自以为有趣的。

其一是,科学的起源必须以温饱、闲暇以及兴趣为前提条件。马赫开门见山:“观察和发明的思索以某种程度的福利和闲暇为先决条件。从原始人起,这就意味着相对有利的生活条件。”他进而表明,原始人为了生存通过观察收集各种经验。“可是,这些观察全部或大部是偶尔进行的,或者为了对他自己有益的某些应用进行的。这些相同的原始观察结出各种各样的科学种子。但是,只有当物质牵累的解除产生足够的自由和闲暇,智力通过使用成长得足够强大,以致像这样的与应用无关的观察获得充分的兴趣时,科学本身才能够出现”。

其二是,人在认识到自然有规律可寻之后,能够借助理性洞察自然的奥秘,借助理性的批判形成科学知识。赖兴巴赫表示,理性概括在科学起源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他看来,知识的本质是概括,发现的艺术就是正确概括的艺术。为求概括有效而必须提及的,那就是有关系的。把有关系的因素从无关系的因素中分离出来,即是知识的开始。概括是科学的起源,也是解释的本质,解释就是概括。波普尔在谈到作为西方文明一部分的认识论的乐观主义时说,科学即关于隐蔽的实在世界的实在知识,尽管要获得它无疑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却仍然可以得到。人能够发现隐蔽在现象世界背后的实在,他能凭自己的批评的理性力量发现它,而无须神的启示的帮助。瓦托夫斯基充分肯定批判的理性或理性的批判在常识向科学转化中扮演的关键角色:“由于理论推定与常识之间、为回答思辨理智问题而构造的假设与日常知道怎么做的实际知识及观察明白的事实之间的张力,产生一种更为复杂的批判。对于我们的目的来说,在考察科学思想的起源中这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因为这标志着非批判性的常识向批判性的、理性的科学思想的根本转变。”

其三是,科学是从哲学、宗教和巫术等非科学和伪科学(从今日的观点看)中分化出来的。马赫明确指出,在原始水平上,宗教、哲学和自然观不能分开,即使在古希腊和中世纪,宗教和哲学与科学也是纠缠在一起。“在这里,哲学和自然科学迄今还是一个东西:头一批哲学家是天文学家、几何学家、物理学家,一句话是科学家。与他们暧昧的世界观并行,如果他们成功地把自然的较小断面的样态转化为能够经得起批判的较好形态,那些样态便收到和得到比较普遍的赞同,从而形成科学的开端”。孔德的断言也许使人感到意外,但却是确凿的历史事实——天文学出自占星术,化学出自炼金术。他在反诘中申明自己的观点:“要是没有占星术的那些诱惑人心的妄想,没有炼金术的那些言之凿凿的欺骗,试问我们会从何获得必要的恒心和毅力,去收集大量的观察和经验,作为后来为这两类现象建立初步实证理论的基础呢?”

古代东方文学特点范文3

【关键词】古希腊文学;古罗马文学;比较;世界文学史

古罗马有这样一句话:胜利属于罗马,荣耀属于希腊。这句话在文学上,也能够说通。可以认为:古罗马文明是在继承古希腊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希腊文学中蕴涵着原始形态的“人”的观念,主要是通过古罗马文学对后来的西方文学产生影响。

瑞典古希腊、罗马研究专家安・邦纳认为,“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在希腊文明的观念中,人人和世界都是对另一方的反映,都是摆在彼此对立面的、相互照应的镜子”。因此产生于民间的古希腊神话经过几百年的口头流传,最后通过荷马的笔记录下来。我们可以发现希腊人在奥林匹斯诸神殿堂里塑造的12位主神,除了宙斯和赫拉之外,都有各自的族谱。他们有自己的香火,有自身垂直的家庭谱系。太阳神阿波罗、战神阿瑞斯、女战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家神赫斯提亚等众神不仅具有人的形体,而且具有人的感觉,能够像人一样思考。他们和人一样害怕伤害,害怕疼痛,拥有人的欲望。这就是“神、人同形同性说”。我们可以看到,古罗马最终从政治、军事上征服了古希腊,而古希腊又从文化艺术上征服了古罗马。在希腊化时期,罗马就输入了许多希腊作品,加以翻译和摹仿。在公元前146年罗马灭亡希腊之后,更是将全部希腊神话、诗歌和戏剧据为己有,找了许多从希腊俘虏来的奴隶来做家庭教师,让他们编剧作诗,并研究各种科学,这使得古罗马文学染上了浓厚的希腊色彩。

最早的罗马文学作品则是希腊文学的译品和仿作。第一个罗马作家李维乌斯・安德罗尼库斯是个希腊俘虏,他把《奥德赛》译成拉丁文,并将改编过的希腊剧本 在罗马上演。罗马的书面文学从此开始。被称为“罗马文学之父”的罗马诗人埃纽斯的史诗《编年史》从文学史的角度看,采纳了荷马史诗所用的六音步长短短格,甚至于他声称自己为荷马的再生。罗马的戏剧是在罗马原有民间戏剧的基础上,接受希腊戏剧的影响发展而来。而且生命意识、人本意识、自由观念,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学的基本精神,也成为了欧洲文学与文化的基本内核。

虽然古罗马人接受古希腊文明的陶冶,吸收希腊文化的精髓,从移植和编译入手,从照搬向借鉴乃至创作过渡,兼有国情的特点,一步步地建立起本民族的文学基础,但是两者还是存在着一些无法忽视的差异。

虽然说古希腊本身已经播下了文明的种子,但是在它成长的初期,还是受到邻近的两大文明发源地――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影响。希腊的岛屿、良港众多,海上交通非常便利,得以与光辉灿烂的东方文明频繁的交流,在其的浸润滋养下茁壮的成长起来。因此,古希腊文化身上带有极其浓重的东方色彩。而古罗马离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距离相对于古希腊来说就没有那么大的优势。它虽然在古希腊文明的带动下,间接地接受者来自东方的文化,但是这毕竟没有直接的学习来得那么彻底、那么完整。我们都知道东方文明一直是优雅精致的象征,其自身所具备的细腻和神秘一直为世人所称道。这样因为各自所携的东方色彩的强弱就在两种文化上显现出来了。古希腊人与东方人一样,强烈地追求着优雅、精致、细腻、修养以及生活的品位,而古罗马文化则相对的表现出比较质朴、粗犷、务实和倾向武力的特征。文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受文化影响而带来的不同则非常的明显了。例如古希腊神话中的许多小故事都具有非常强的逻辑和哲理,而罗马神话相对而言就显得粗糙了。

希腊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天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特定的地理条件使得古希腊人难以在田地里耕作,而主要通过海上经商,做海盗或到海外开辟殖民地得以生存。这种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造就了古希腊人自由奔放、富于想象力,崇尚智慧和力量的民族性格,同时也培育了他们追求现世幸福、尊重个人地位和个人尊严的文化价值观念。如大地之母盖亚,为逃避丈夫的拥抱,令儿子其父克洛诺斯的统治,这反映了为了个人幸福而不惜手段的做法甚至也不会遭致过分的谴责。而以宙斯为首的12主神很像一个古希腊人的大家庭,大家都尊宙斯为“父”,视他为一家之“长”。在古希腊英雄传说中,人们崇敬英雄,尊重他们,也反映了古希腊文明的一个侧面。而罗马处于内陆,主要以耕牧方式为生,具有上古农民与牧民的勤劳、勇敢、粗鄙和蒙昧的性格特点。他们依靠自己的军事力量和社会团结创造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大帝国。而一般的农牧国家民族向心力都非常的强,因此其和我们的古中国一样追求社会与国家、法律与集权的强盛和完美,富于牺牲精神和责任观念。因为这种民族性格的形成使得古罗马文明比古希腊文明更具有理性和集体意识,因而也更具庄严崇高的气质,但是有相对缺少古希腊文学那种自由灵动的精神和儿童似的天真烂漫,相比之下,显现出情感世界的相对贫乏。在古希腊英雄传奇中,英雄们虽然也会浴血奋战,为了祖国和荣誉而战,但是究其本身他们还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古希腊文学与古罗马文学同时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因素,而且在文艺理论上也基本形成了以再现说和表现说为哲学基础的两种创作倾向,为后来欧洲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古希腊文学与古罗马文学在文艺理论这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因为古希腊人富有理想主义与浪漫情怀,而古罗马人极具现实主义与致用观念,所以古希腊人出现大批的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而古罗马政治家相对较多。古希腊著名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最为杰出的代表,甚至在今天,他们的影响依然非常深厚。而古罗马在这方面则相对逊色的多。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依然是无与伦比的辉煌篇章。

参考资料:

古代东方文学特点范文4

关键词:比较视域 世界文学 总体文学

我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世界文学(外国文学)课程作为必修课普遍在高年级阶段开设。先修的文学类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等。。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将原有的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学科合并,确立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一学科。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靠拢,使得世界文学课程理所当然地更自觉地以比较文学的观念、视野加强文学总体意识的培养和中西文学、文化的比较研究。

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意识到世界文学学科的比较特性。曾艳兵教授说:“任何世界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必然是‘比较’的,因为任何的研究者和教学者都必定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用自己的眼光,凭自己的好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文化积累去研究和教学世界文学的。”[1]聂珍钊教授更是直言:“我国原有的外国文学或世界文学本质上就是比较文学”。[2]由于这种学科特点,中文系世界文学(外国文学)课教师更是应该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中运用比较视域进行中西文学比较和中外文化比较。

一、认识“他者”,更能认识自我

中文系的世界文学课主要讲授除中国文学外的其他国家的文学史和作品。学生们在大学一、二年级系统地了解了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传统,但这种自我认识和自我学习难免会留有认知的死角。世界文学课的学习将开阔学生们的视野,不仅可以习得不同国家的文学史知识,通过阅读各国重要作家的经典作品获取丰富的人文资源,而且还能在彼此的观照中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文学的认识。有时候认识自己,了解本民族的文学、文化,不仅仅需要自我审视,也需要别人的视角。打个比方,苍茫的大海上黑夜中有两座灯塔,虽然每座灯塔都能照到远处,也能照见另一座灯塔,但灯塔的下面是最黑暗的,它需要另一座灯塔才能照亮。巴赫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中提出“超位”与“外位”两个概念,用它们来形容中文系的中国文学课与世界文学课的地位和彼此观照的必要性非常合适。“超位”即“位置法则”,指没有两个人的身体能够同时占据一个位置,“我”的位置是独一无二的。“外位”指的是他人眼中的“我”。我们自己对中国文学的认识因为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因素无疑是独特的视角。但用巴赫金自己的例子说,当两个人面对面,你身后的墙壁、头上的云彩和你自己的前额你是没有办法看到的,对方亦然。所以有时候认识自我需要他者的视角。具体到文学课上是指它的学习要突破文化交流和文化学习中的视域限制。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中西文学比较引入他者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教师来说是很自然的。比如在讲授古希腊神话时,教材上归纳出古希腊神话的特点为神人同形同性、人本主义、重哲理等,这些特点的得出其实是以其它文学、文化作为参照得出的,这些参照坐标里也有中国文学。通过比较,加深了对中国古代文学神话的同体、重伦理等的特点的认识。又比如讲授20世纪初美国新诗运动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中国古典诗歌的文言文句式、语法特点,并与欧洲诗歌传统作比较。通过这种审视,想必同学们不仅了解了美国新诗运动的特点,也会加深对中国古典诗歌特点的认识。

在全球化背景下谁都不能忽视中西方文学与文化的交流。中国的现当代文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文学的合力下成长起来的。如果完全忽略现代西方文化、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不探索现代文学与现代西方文学的关系,就不可能真正研究好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课程安排上,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先修课程,学生那时还没有世界文学的知识背景,那么教师在教授中国现当代作家与西方文学、文化的关系时,只能是点到即止,印象也不够深刻。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对这样的知识点也只能凭着记忆来识记。但如果认识鲁迅不能从全球化背景下出发,理解便有偏差。。日本的,是夏目漱石和森欧外。”[3]鲁迅的《狂人日记》在作品体裁(日记体小说)、人物形象(狂人)、表现手法(反语讽刺)和结尾(救救孩子)等方面,都和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有相似之处。如果没有这个全球化的角度,没有比较视域的背景,没有这些作为参照,就不能真正认识鲁迅。当外国文学课教授到果戈理等人的时候,再提及其对鲁迅的影响,学生们便有了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

我国的外国文学史教材是由我国研究者自行编写的,它们的编写者本身都有中国文学的素养,他们心中有中国文学的参照所在,所以由他们编写的教材无处不显示出比较的意识。

2.比较可以深化对世界文学、国别文学的认识

世界文学课程本身就是关于多个国家的文学史研究,而这些国家之间的文学关系、作家间的互相影响本身就属于比较文学。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文学就非常强调文学关系。日本比较文学学者大塚幸男指出:“18世纪至19世纪初掀起的浪漫主义潮流,因其国际性特征的缘故,形成了即便是研究异国文学之际,也不能无视它同外国文学关系的风气。”[4]法国浪漫派强烈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主张文学超越国界,十分注重文学的国际性,喜欢描写异国风光,表现异国情调。。

世界文学目前的教学和教材本身都是模块化教学,以时间和文学思潮为经线,逐一介绍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文学情况。如在讲授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时,虽同是欧美19世纪主流文学,但每个国家也因其社会文化经济状况不同,而是有一些区别,这就是比较视域下的世界文学学习。

3.比较可以建立总体文学意识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世界文学课一般在三年级开设。此前大学一、二年级开设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学生较为完整地勾勒了中国文学传统的脉络。世界文学课教学又向学生抛出欧洲文学传统、日本文学传统、印度文学传统等不同的文学模子,这些文学传统和中国文学传统共同组成了“总体文学”。

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这一概念的是歌德。歌德在1827年1月31日,对秘书盛赞中国文学,指出:“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5]世界文学是与民族文学相对而言的。此后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又提出了“总体文学”的概念。真正的总体文学意味着东西方文学、文化、文明的平等交流,从多元的总体文学的角度既能深化我们对世界文学(外国文学)的认识,也能促进我们对民族文学的认识。如世界文学课在讲授荷马史诗时,我们会对史诗这种文类从总体文学的角度引发同学们的思考,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古代有没有大规模叙事诗的传统?中国有没有西方那样的史诗?这是比较文学的缺类现象,有人说这是比较文学课的内容,但是笔者认为在世界文学课上蜻蜓点水略加提及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立总体文学意识,对推进民族文学发展、推动各民族文学的反思和借鉴,有着重要的意义。世界各民族文学的差异、对立、互补最终构成多样性的总体文学。世界文学课教学起码要在两个层面上强调民族文学的差异性和异质性。一是世界文学(除中国外)各民族文学的差异性。现有的世界文学(外国文学)教材多不包含中国文学,而世界各民族文学之中存在着差异性,如法国文学和英国文学的差异性。二是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西方文学和中国文学异质性,如英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异质性。现在有些学者甚至建议在世界文学史教材中引入中国文学,这样也是为了让学生们建立总体文学的意识。

(本文为2011年玉林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教改项目:“文学课教学改革与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以广西本科院校为考察中心”)

注释:

[1]曾艳兵:《关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第2期。

[2]聂珍钊:《外国文学就是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4期。

[3]鲁迅:《鲁迅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07页。

[4][日] 大塚幸男著,陈秋峰,杨国华译:《比较文学原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13页。

古代东方文学特点范文5

DanSperber和DeirdreWilson在1986年出版了叶关联院交际与认知曳Relevance院Communica鄄tionandCognition.一书。提出关联理论。指出话语的理解是一个不能脱离语境的过程。而语境认知与语言的使用相关。。交际是一种明示曰而从交际对象的角度看。交际是一种推理,这很大程度上与严复的野信冶与野达冶的内涵是交叉的,译者首先要理解原文。包括文本意思和语境含义。这是一个认知过程。即为野信冶曰其次。在翻译时要推理。恰当选择与源语最大关联的话语。应为野达冶,咱3暂就中医英译而言。原文是一种明示。通过译者和译文读者的推理可以达到真正的文化交际,为了激活目标受众相应的认知语境。中医翻译就必须转换和传递元认知语境,基于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Ernest-AugustGutt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他认为。翻译最好作为交际来处理,他的兴趣是翻译的动态过程院语言的跨越和文化的跨越,这是一个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中医语言的文体、修辞、词汇和句法等特点对整个翻译过程中文化、文学、语言等诸多方面的转换与传递均有影响,随着语用学理论的兴起和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语义传递并非语言的唯一行为。更有间接言语行为。即野言下之意冶,传统结构主义所倡导的语码模式codemodel.并非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因此。语义对等转换不适用于中医英译,译者应在跨文化的思维中转换和传递元认知语境,如下图所示。

二、中医学语言的文学性对其英译的影响

中医文化认知是中医英译的前提,古代医药文献是用古文写的。形式上多种多样。如有诗歌、诵歌。很多在文学上也是经典的,这一点似乎与现代的科技性文章的特点是相悖的,但事实上。有了这些文学味浓厚的表达。中医语言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更加形象、易懂,

1.修辞中医经典歌赋类的文体

文学色彩浓郁,押韵、比喻、夸张、渲染、借代、对偶辞格等多种修辞屡见不鲜,术语中有双声、叠韵词,咱5暂英文虽有押首、尾韵的形式能与之相对应。但如何将野天年冶、野术数冶等带有双声、叠韵修辞的中医术语翻译出来。并能保留原来的辞格。实非易事,李照国老师的翻译为院野天年冶要要要野naturallifespan冶咱远暂源园缘、野术数冶要要要野waysforcultivatinghealth冶,咱6暂源猿愿显然。由于文化空缺造成的负载词根本无法达到完全对应的标准,因此。在文体与语义的传递出现矛盾时。中医表达的美学价值可能是我们会最先放弃的。应更多考虑野归化法冶翻译策略院按照目标语的需要将词汇在源语中的含义结合语境表达出来。而放弃源语词汇的文学气息,这或是野信、达、雅冶标准中野雅冶排最后的缘故吧,

2.文体文体是多样的

包括文学性的、科技性的等,在中国的典籍中常见的有四字表达、对仗表达等体例,不同于传统的科技文体。一些经典医著或涉及中医学著作中的语言通常文学性更强,例如。叶红楼梦曳中第八十回提及治疗女子妒病的野疗妒汤冶,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对此方名翻译存在明显不同,从某种程度上说。译者的文化认知影响翻译的结果,王一贴道院野这叫做耶疗妒汤爷院用极好的秋梨一个。二钱冰糖。一钱陈皮。水三碗。梨熟为度。每日清早吃这么一个梨。吃来吃去就好了,戚序本.It爷scalledCureforJealousy.Takeonetop-qualitypear。onefifthofanounceofcrystalsugar。onetenthoforangepeelandthreebowlsofwater.Boilthesetillthepearissoft。andlettheshrewtakeonedoesfirstthingeachday.Theninduecourseshe爷llbecured.冶杨译本.王一贴道院野这叫做耶疗妒汤爷院用极好的秋梨一个。二钱冰糖。一钱陈皮。水三碗。梨熟为度,程乙本.耶It爷scalledPirumsaccharinum。爷saidOnePlasterWang.耶Youtakeoneverygoodautumnpear。twodramsofcrystalsugar。onedramofbit鄄ter-peelandthreecupsofwaterandsimmerthemalltogetheruntilthepearissoft.霍译本.咱7暂可以看出杨本将野疗妒汤冶译成野CureforJealousy冶。霍本用了一个颇为专业的表达野Pirumsaccarinum冶,杨宪益先生从文学认知入手。抓住原作品的交际含义。强调了药效要要要治疗女子嫉妒之心曰霍克斯先生从医学认知入手。抓住主要成分野梨冶用拉丁文野Pirum冶来表达。并用拉丁语形容词野saccarinum冶表味。野sweet冶。此药回译为野甜梨冶。似乎与原文中的野疗妒汤冶无法对等,经比较。杨本的翻译虽未提野汤冶。但将汤药的命名原则要要要药效。作为翻译重点曰霍本完全从野异化冶角度。大胆选用西药命名常规要要要拉丁文。对汤药的成分加以说明,虽原文有明示。但译者的推理过程截然不同。双方的立足点和刺激点亦完全不同。翻译关联也就完全不同,这正是中医英译的难点所在,对此药名的翻译。杨本崇尚野忠实于原文冶。文学性强曰霍本推崇野异化冶策略。科技性强,

三、中医学语言的语言学特征对中医英译的影响

中医学语言具有传统的语言学特征。。充分认识这些对中医英译大有裨益,

1.一词多义从词汇学角度看词汇常有一词多义现象

中医学语言也无例外,它同样包含了丰富的同形同音异义词completehomonyms.和同形异音异义词homographs.等。这对医著等的理解有着负面影响,同形同音异义词同形同音异义词是中医学语言的一个常见现象。其翻译却难以把握,例如。中医有野生气冶这一概念。若将之理解成野发怒冶的话。则会被翻成野togetangry冶。显然会贻笑大方,事实上。这一概念的认知有两种不同语境院中医语境、现代汉语语境,事实上。中医的野生气冶指野生命或生命力冶即野lifeorlifeforce冶,这样的文化冲突不是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而是古今文化之间的冲突,野生气冶在中医中的概念与普通的认知概念存在同形同音异义词关系,英语虽也存在同形同音异义关系词。但对此特殊术语的这种词义关系翻译却也束手无策,又如。经过统计发现中医典籍叶金匮要略曳中单独使用野风冶者有七十五处。其意思主要涉及院四时自然之气。如野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冶咱酝葬灶造蚤增藻泽蚤灶葬憎燥则造凿憎蚤贼澡云蚤增藻耘增燥造怎贼蚤增藻孕澡葬泽藻泽云蚤增藻耘造藻皂藻灶贼泽。宰怎曾蚤灶早.葬灶凿早则燥怎泽怎责蚤灶葬泽怎蚤贼葬遭造藻糟造蚤皂葬贼藻泽援咱愿暂猿暂

2.空气的流动

如野汗出当风冶,咱藻曾责燥泽怎则藻贼燥憎蚤灶凿憎澡藻灶贼澡藻责葬贼蚤藻灶贼蚤泽泽憎藻葬贼蚤灶早咱愿暂圆猿暂

3.外邪

如野风气百疾冶,咱葬造造糟葬泽藻泽糟葬怎泽藻凿遭赠藻曾燥早藻灶燥怎泽责葬贼澡燥早灶蚤糟憎蚤灶凿咱愿暂苑怨暂若只用野wind冶是无法完全表达所有意义的。因此罗希文的译本中用了野wind冶、野climate冶、野hemiplegia冶尧野pathogenicwind冶等来表述。尽管如此仍有意犹未尽之感,同形异音异义词中医学语言在词义上的另一种常见关系是同形异音异义词。这同样是翻译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例如。在针灸学中野水分冶shu佾f佶n而非shu佾f侉n.是一个野穴位冶而绝非野含水量冶的表述,显然。野水分冶是一个同形异音异义词。虽有相同的形式。但读音、意义截然不同,古方中的一些计量单位亦是如此,如野合冶在古代计量中的读音为野g侑冶而非野h佴冶。十合为一升,一合就是一百毫升,所以翻译时应当格外注意,翻译时是用拼音表示还是转换成升或毫升就成了不同译家的选择,中医术语中同形异音异义词以及同形同音异义词这样的同音、同形关系homonymy.的频繁出现。极大干扰着译者对于中医语言的认知。这直接影响译文与原文的关联性。继而影响译文读者对原文的推理还原,于是。。中医概念的模糊性决定了其在翻译行为中的野不知冶ignorance.性院缺乏边界认知,如院野血虚冶就不能从统计学的角度去判断一个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低于多少了,从中医来看。野血虚冶指的是野血液亏虚。血的营养和滋润功能减退。以致脏腑百脉、形体器官失养的病理变化冶。。此处有规定值,虽然关联理论强调交际中的最大关联。但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认知使我们知道他们并不对等。无法进行替换,野血虚冶也就被英译成野blooddeficiency冶这样一个模糊表达,未曾句读中医翻译早在公元前200年的秦汉时期就已开始咱12暂。但中医古籍有句读符号的时代却较晚,分析中医古籍印刷史。殆至明初。才有少数刻本医书使用句读符号,故中医医著的英译首先要句读,这对译者音韵的认知要求很高,此外。。说明东、西方译者的理解差异,据李照国先生的整理。目前至少有四种不同的断句及译法院A.Carus.知不知。上,不知知。病,Toknowtheunknowable。thatiselevating.Nottoknowtheknowable。thatissickness.B.W.GornOld.同上Tobeawareofone爷ignoranceisthebestpartofknowledge。whiletobeignorantofthisknowledgeisadisease.C.ArthurWaley.知。不知。上,不知。知。病,oknowwhenonedoesnotknowisbest.Tothinkoneknowswhenonedoesnotknowisadiredisease.D.吴经熊.以.知为.不知。上,以.不知为.知。病,Toregardknowledgeasno-knowledgeisbest.Toregardno-knowledgeasknowledgeissick鄄ness.咱13暂由此可见。句读不明造成的不同理解定会影响翻译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每个译者的中医文化背景、心理背景以及情景语境都可能影响表达的关联性,作为译者。更多地倾注精力于古籍的诠释整理才能更完美地让译者得到文化的最大关联信息,

4.特有词汇

中医表达的文化特有性十分明显。野阴阳冶概念已为人所接受。野气冶也由原来的野vitalenergy冶统一成拼音野Qi冶,野陈皮冶是野疗妒汤冶的配方之一,叶红楼梦曳杨译本根据原料直接翻译成野or鄄angepeel冶。而霍译本则根据味道翻译成野bitter-peel冶,根据维基百科。陈皮要野Chenpiorchenpiissun-driedtangerinemandarin.peelusedasatraditionalseasoninginChinesecookingandtradi鄄tionalmedicine.Theyareagedbystoringthemdry.Theyhaveapungentandbittertaste冶,野陈皮冶是中华饮食和中医文化特有的。它的翻译已有了固定的表达野sun-driedtangerinemandarin.peel冶,杨译本与霍译本都未采用此翻译,但相比较而言。杨版与普通中国人对陈皮的理解更相关,虽然陈皮的味道是野bitter冶。但霍本中野bitter-peel冶的翻译范围太大,或许霍克斯先生不知野陈皮冶的原料钥这是否能反映译者的认知语境与中医文化认知关联性呢钥

四、译者提高中医文化认知能力的对策

中医不同于西医。它承载着无数医者的实践经验。积淀了古代中国的哲学观。是一种蕴含着神秘的东方色彩并有着成熟的理论体系、文化内涵、哲学基础的文化形态,西方人眼中的中医就是野东方主义冶的代表之一,故译者需要从文化身份的定位以及中医文化认知等方面来提高自身的能力,

1.定位文化身份

中医英译时。理解和诠释传统的东方文化是首要任务,译者对中医文化的认知是实现中医英译在音位和文本上的成功跨越的必要条件,作为跨文化的使者。译者应当注重自身的多重身份院坚持原有文化、外来文化以及超越原有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国际人身份等,咱15暂以自身文化为主导。外来文化为催化。跳出两种文化的疆域。在翻译中达到两种文化的趋同与交流,

2.培养文化认知

古代东方文学特点范文6

关键词: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

作为中职校语文教师的语言,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间,均需要充满魅力。语言体现了一种整体美。这种整体美就体现在教师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风度气质、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的潜质,选择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运用教学语言、发掘语言魅力等层面。这些元素凝集以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和教学本质就蕴涵在教学的全过程,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并为学生评品体验,让课堂教学充满学习的美、人文的美。美的语言让学生冲破了枯燥而令人窒息的学习气氛,让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汉语,真正地走进中职学生的内心。

1中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重要性

身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是大时代下,人文关怀的主要表现。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重视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建设出发点,也就是为了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系统。但伴随就业环境的日益复杂和中职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用人单位针对复合型人才需要量的日渐增加,这就促使中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定要进行一场教学改革,在创建好学生的道德系统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中职汉语言文学的实用价值,着眼于实践潜质的培育。中职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能够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不能用数字统计出的社会效益。我们也不能强迫运用实用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思路去规范人文学科,而需要看到社会对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特殊期待。

2中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特点

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难以和一些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如工程、建筑、医学、会计等一样获取准确的职业定位,更是难以直接和应用型人才挂钩。它身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直接载体,承担着传承和提升全民语言和文化品质的重任。其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而核心内容则是对人类生存价值和意义的关切,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甚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特点就在于培育学生主要在于从事人的工作,注重培育学生人文素养;教学不表现在应用性,而是在对社会理念和精神取向的影响上;不注重直接创造能够计量的经济成效,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的社会效益等。出于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加大,教学实用主义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针对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来说,也定要实行一些必要革新,在维持传统基础上积极和社会接轨。

3用实用性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但实际上,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大多聚集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单位,还有少数人涉足律师、房地产、金融外贸等新兴行业。可见,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宽泛的职业适应性,但出于有关行业存在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产生对他们较大的冲击力。从现实意义来讲,从实用性角度指导教学是需要注意一些方面的。

优化课程,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涵盖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有必要从三个方面对课程实行优化:精简课程内容,每门课程均要依据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结构分析来设计教学内容,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依照学科发展的当下高度来考虑学科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整合各课程之间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如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学知识。

强化课程应用性,提升学生本专业的应用潜质。以就业观点指导教学革新,就定要讲求专业的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综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对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现代“读”“写”“说”这三方面潜质,定要加以强化。该专业实用性教学要体现在五个层面,古今各种文体阅读能力、现代各类文体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以及信息调研能力等。学校和教师定要精心设置课程系统,设置教学内容,形成本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通过体系的运用技能课程设置来确保学生在学校可以提升这五个方面的潜质,获取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运用潜质,成为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4用创新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