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公司党委工作责任制特别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做好重要会议及重大节庆期间网络意识形态落实工作,公司党支部认真按照公司党委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工作要求,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现将工作开展如下:
一、认真组织学习,不断提高认识
通过“”,公司党支部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普通党员、职工群众认真学习了《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全文,并与每位职工签订了《干部职工安全使用互联网承诺书》;通过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都清醒地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党委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实施细则要求,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为企业的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二、强化监督管理,做好重点工作
一是在重大活动及节假日期间,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值班表,及时上报集团公司。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有效防范和化解网上各类风险,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乡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认真落实党委书记意识形态工作述职制度,实行由乡党委书记群星负总责,其他班子成员各负其责,把意识形态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并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为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我乡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机关干部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机制,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原则,全力打好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战。党委中心组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辨析思想文化领域突出问题,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乡情民意中的苗头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梳理和引导。
(二)强化理论学习,确保理论武装到位
一是坚持领导于部“微党课”制度。以“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全乡党员干部专题学习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邀请县委组织部相关领导以党课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党员于部思想建设工作力度,为大发展提供理论保障。二是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通过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建党97周年重温入党誓词以及向国旗敬礼、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收看廉政戏曲等形式,广泛动员于部职工积极主动地参与文明创建活动。三是走出去、学先进、找差距、明方向。多次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驻村第一书记、各村两委主干到兄弟乡就基层党建、财务学习、文明创建、产业发展等工作进行观摩学习,不断的开阔眼界、拓展思路,从而解放思想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充足的劲头投入到的大变革、大发展之中。
(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抓实宣传思想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昂扬向上的舆论氛围。积极引导发展村文化、广场文化,成功举办了石古子村“民族团结一家亲 脱贫奔康感恩党”为主题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很好展示了乡群众的良好精神面貌,树立了好外部形象,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更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时展主旋律。二是强化阵地建设,夺实思想宣传基础。我乡精心谋划、高标准建设了设施一流、管理先进的“一站式”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同时加强村“两室”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弘扬社会文明,践行核心价值观
一是广泛开展文明乡、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活动, 村民素质和村庄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在全乡范围内营造了争典型、学典型、做典型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我乡精神文明建设。二是以无乡镇创建为契机,以“打击村霸专项行动”为抓手,以各村为单位,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展开拉网式摸底排查确保辖区安全稳定。三是开展美丽乡村、绿色村庄建设。坚持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美丽乡村,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定期组织卫生检查评比,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
一是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要有严肃的政治纪律,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夹保持高度一致。做好当前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重大,我们要有更高的政治敏锐性、更强的责任意识、更实的工作举措,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一、局领导检查调研情况
2019年4月2日,高局长、马臣副局长等局领导来我校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调研中发现如下问题和不足:
1、宣传力度需再加强,墙壁阵地作用发挥不当。
2、加大师生知晓度,应知应会问答再普及。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校马上进行了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1、发挥墙体阵地作用。再前趟房东侧墙面制作宣传展板,前面墙面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扫黑除恶宣传板,再厕所前面的墙体书写扫黑除恶宣传口号。
2、2018年4月4日,召开扫黑除恶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研究如何能让全校师生对扫黑除恶工作知晓率达到100%。经过小组讨论、研究,采取如下措施:
(1)每周班团会都要有有关扫黑除恶的相关内容。
(2)每月的国旗下讲话至少有一次关于扫黑除恶的内容。
(3)每周至少更新一次LED屏上的扫黑除恶内容。
(4)每天间操利用广播巡回宣讲扫黑除恶的知识与内容。
(5)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扫黑除恶方面的竞赛或考试。
3、2019年4月24日,扫黑除恶领导小组组长刘志伟同志在小学部再次召开扫黑除恶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及全体教师会,要求大家高度重视教育局下发的全县教育系统扫黑除恶知识问答,将扫黑除恶工作深化到思想意识形态领域,落实于日常的工作学习中。
二、大造声势,营造氛围
从2019年1月-4月,学校多次召开党总支会议,全体干部职工会传达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并结合工作特点分析本单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形势,并制定出有针对性地工作措施,确保了每个干部职工都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中来。为进一步营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强大氛围,我校在办公楼醒目位置张贴标语,并利用电子显示屏不间断播出有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最新动态和宣传口号。
三、尽责履职,狠抓落实
建立健全涉黑涉恶线索管理台账,指定专人负责,严守保密纪律,确保线索件件有登记确保不出现泄露、私存、扣压、隐藏或遗失线索等现象。受理发现的涉黑涉恶违法犯罪问题线索,严格按照规定及时移送本级有管辖权的部门处理,确保线索“快速移送、快速反馈”确保不发生拖延、推诿、敷衍等行为。
下一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通报本地相关部门,协调推动加强日常监管,堵塞管理漏洞,铲除扫黑除恶势力在我校的滋生土壤。查找缺漏,加强措施,突出重点,全力推进“扫黑除恶“工作。
关键词:校园文明;行为习惯;言传身教;全员德育
“立身先立德。”然而,说起德育,很多人却认为它只属于意识形态,只是一些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德育教育到底该在学校教育的哪一个环节进行?德育课上、主题活动中?。笔者就职业技术学校中如何有效提升德育的效力做了粗浅探讨。
一、校园文明――学生品德生长与形成的土壤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摇篮,是一方纯净的沃土,校园的文明直接折射出社会的文明。“校园文明”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它既离不开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也离不开精神文化的建设。物质文化的建设就是要让学校的每一堵墙壁都饱含教育意义,精神文化的建设就是要让身在其中的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就是这种无形的力量才能引领着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
空洞的说教带来的不是学生的悦纳而是反感,学校的德育教育应该是一种感染式的教育:从一尘不染的校园到举手投足的规范,从充满标语的墙壁到形式多样的板报,从各种各样的社团到行为示范的教师……学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树叶、每一条标语,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教育的气息。走进这个积淀了独具特色的文明校园,你会不自觉地放低声音、放慢脚步;会挺起胸膛、面带微笑。真是神奇,这就是教育,是受到校园文明影响和感染后的改变。所以,校园文明是学生品德生长的一方沃土。
二、人人参与德育――细节中培养美德,生活中渗透德育
学校从来没有明确提出过德育教育的口号,但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德育课;。
做清洁时,老师会告诉他们怎样擦省力、省水,又擦得干净;吃饭时,老师们会告诉他们吃多少打多少,不要浪费粮食,并以身作责。在学校食堂打饭,如果吃不了,学生会主动给师傅说:“少打一点,多了吃不完倒掉很可惜。”是他们把空洞的说教变为让学生有体验的生活,让德育走进学生的生活,回归到人们生存的社会,使德育成为了一种生活常态,一种生活方式。
“细节中培养美德,生活中渗透德育。”这样的德育教育观,收到的或许将是德育课无法企及的效果。
三、行为习惯无小事――让习惯产生毅力
“小心你的思想,它会影响你的行为;小心你的行为,它会影响你的习惯”,这条标语提醒我们:一个人,不是因为决心而产生毅力;而是因为习惯产生毅力。让好的学习、生活行为成为举手投足自然而然的习惯,这便有了让好习惯轻轻松松坚持一生的毅力。为了让学生拥有这种习惯和毅力,学校采取了很多办法,比如新生刚入校后,每个班都会有一名高年级的“师姐”或“师兄”负责规范新生的各种行为,从不说脏话、不乱扔垃圾到叠被子、叠衣服以及物品的摆放;从不迟到早退、抽烟喝酒到坐立走的姿势乃至读书练字,“小老师”都会一一对新生进行讲解和监督。一个月下来,各种规范在新生中就普及了。其实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件很难的事情,据心理学研究,坚持21天的行为就可以变成习惯,坚持90天这个习惯就很难改变了。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便可能成为学生一生受用的财富。
此外,学校人人参与教育,人人都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让学生无形中受到熏陶。如果有人做出了错误的行为,学校所有知道的人(包括老师、学生,甚至是食堂的工作人员)都会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并将情况汇报给班主任老师。多方的教育,多次的指导直至其改正为止。
在这里,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是一张无处不在的网,它让孩子们时时处处提醒自己: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管好自己。久而久之,这种外在的约束,真的成为一种内在的习惯,这便有了让好习惯轻轻松松坚持一生的毅力。
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改变学生,从改变教师自身开始
当我们走进校园的时候,举手投足间,无形中已经在影响着学生了。。老师是学生读得最经常、最自然的一本“书”,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开发和培育全校教师身教、言教合一的德育内涵,首先培育教师“做人”,教师必须有真心、有仁爱心、有正义心,才能为学生树立起道德的楷模,并通过一些生活小事来引导学生、改变学生,让学生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汲取深刻的做人道理。如教师经常带领学生育花草、做清洁、洗衣服、叠被子等,久之便让学生产生一种不可磨灭的意识:维护学校的秩序和清洁,是每个人都应有的责任。
为此,教育学生,要从教师的自律开始。教师要以身作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行为品质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用教师的心灵去感动学生,用教师的行动去影响学生,这才是德育教育的真谛。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达成这样的共识:德育教育应包涵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课堂上、生活中,德育教育不空也不假,它离我们最近,因为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尚振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工作初探[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5):292.
[2]张晓辉.如何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育水平[J].职业技术,2012(1):115.
[3]周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分析及对策[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6):100-102.
[4]伏颖兰.对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西北职校,2007(7):20.
1“.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不足
“以人为本”是对“见物不见人”、以及“一手硬一手软”的否定和超越,是对建国后我国社会发展和建设经验的反思和总结。“以人为本”是上世纪80年代起对人道主义讨论的必然结果,是“人道主义将人本身视为最高的价值和尊严,从而主张善待一切人、并使之不断发展和完善、实现其最高价值”含义的拓展和延伸,被视为“人道主义的当代形态”。。毫无疑问,人是各项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元素,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近年来,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政府各个部门及各级行业虽然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不断加深,也在实践中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做法表面化”等践行不足情况。。而目前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安全问题则反映出我们的安全监管、安全管理和“以人为本”之间仍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监管人员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或者不能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理念所造成的。例如工作中的事后处理重于事前预防,监管过程中出现的互相推诿,甚至、腐败等问题都是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的体现。
2.重生产轻安全思想仍十分严重
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一些政府部门和生产企业中,甚至是执法者本身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仍十分严重。目前企业往往对生产任务确定了比较详细的各类指标,而对于安全问题则没有很好的考核指标,即使在煤炭行业有百万吨死亡率等指标的制约,但由于煤矿生产的复杂性,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而对于没有指标制约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违法成本较低,安全问题更是成为生产的附属产品。。而且,由于长期的“生产第一”思想的存在,导致目前对于事故的防范主要依赖教育,没有注意工作中对事故预防措施的认真执行;此外,企业往往重视物质安全文化的建设,规章制度的建设,对于精神层面的安全文化建设则较易忽视,这种现状则导致安全职业道德没有生成的土壤;同样,由于执法者特别是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人员也存在着类似的思想,也有部分安监人员存在安全是为了生产,强调安全对生产的依附性,不能从更高层次理解生产必须安全的涵义。导致部分监管人员服务于地方GDP,企业服务于生产指标,安全问题持续得不到解决。
3.安全监管工作缺乏有效制约
从近几年煤矿事故所引发出来的安监局长、官员的腐败案例可以看出,我国的安全问题频发,和安全监管者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很大的关系。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应对各级人大负责。目前,各级人大对政府部门的监管主要体现在政府报告或情况汇报等形式。由于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的人大并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导致安全监管、特别是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处于空白。没有外部条件的制约和监督,安全道德的产生土壤也就不具备。如斯金纳所言“:人类不是作为道德动物开始其进化过程的,相反,人类在其进化过程中达到了创造出道德文化的程度。”目前,安全职业道德之所以没有很好的发挥其作用,甚至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管部门自身。一方面,在拥有监督和管理公共事务权力的安监部门,作为监督者,其权力的行使也应满足合法、合理、公平、公正的基本要求,即监督者本身不出现违法乱纪的问题。但现实情况是在没有有效的制约机制下,监督者行驶权力的过程全凭自觉,即使有较为合理的监管程序,往往也都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安全监管独立开展工作时间较短,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内外制约机制还不十分完善,执法过程中弹性较大,安监人员在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约束的条件下,一些小隐患不被重视,积少成多,就有可能酿成大事故。因此,在我国执法环境不能快速提升的前提下,加强安全职业道德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4.安全职业道德教育无实质内涵
。在我国,目前只有医学、师范专业教育培养中存在制度性的职业道德建设,其他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与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课程等结合在一起,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实现,侧重于意识形态培养。目前,我国关于职业道德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为民服务,热情周到;顾全大局,团结互助;正直廉洁,克己奉公”,强调道德的约束和规范性,内容宽泛、普适性有余,但行业的针对性明显不足。就安全职业道德的内涵来说,虽然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等规范中对安全职业道德的内涵有一定的体现,但普遍存在着规范性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等状况。加上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往往将职业道德教育简化并限定于“知识的传授与考核”、内容单调笼统,且道德教育方式过于形式化和说教化,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往往脱离实际“、硬性灌输”、进行生硬的规范训诫,不但使道德教育本身丧失了活力、收效甚微,同时也使得职业道德教育被严重地“边缘化”,形成“口头上重要,实际工作中忘掉”的尴尬局面。
二、提倡安全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迁与转型。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指出“:我国的实践已经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同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市场经济的逐利本性,在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也诱发和激活了“人性的弱点”,导致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的泛滥与盛行。许多地方“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以GDP为纲”“、见物不见人”。不但造成了道德发展的困境与滑坡,同时也阻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安全职业道德属于道德文化建设的范畴,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对广大劳动者、特别是管理者的安全职业道德提出更高、更广泛的要求。从而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良好氛围,满足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
2.人民生活、生产的需要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目前正处于由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快速通道中,然而快速发展的往往是经济,而文化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也是现实。在这种状况下,依赖制度体制的快速变革来实现安全生产是不切实际的,而安全技术的进步、发展和应用也需要时间;同时,即使是体制的改革和技术的发展,同样需要高素质、有责任心的人来完成监督工作。2011年全国安全生产继续保持了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仍不容乐观。2011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347728起,死亡75572。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每年因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500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2%左右。每年因安全事故导致的伤亡人数加起来有100万人,也就是一年有100万个家庭因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不幸,按照一个家庭3人计算,20年中就牵涉6000万人。由此对社会和谐稳定的负面影响更是难以用数字来统计。在全体国民迫切需要安全的生活、生产环境的现实状况下,提倡安全道德、发展安全职业道德则变成了迫切的需要。
3.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要想健康发展,首要任务是必须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在生产领域贯彻安全职业道德原则,政府起着指导作用,企业是实施的基础和根本。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都倾向于待遇较好、生产条件好、安全有保障的企业,而且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逐步逼近,高危行业特别是煤矿企业有可能面临没有合格劳动者可招的局面。而不合格的劳动者则可能进一步导致事故的高发,使整个行业面临发展困境。所以,除了在薪酬方面提高待遇吸引劳动者,创造安全的生产环境也将成为这类企业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而创造安全的生产环境,就要求企业的自律和严格的监管,也必然要求其成员和监管者承担其相应的责任,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这些也就很难实现。
三、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1.加快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建设与完善
道德和法律都是对人的行为的规范、约束和限制。“但法律仅规范具有重大社会效用的行为,而道德规范一切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这个道理被耶林概括为一句名言“:法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与法律相比,很多没有违法的事情是违背道德准则的。而现在很多安全方面的问题,与其说是监管人员的道德沦丧,而不如说是监管人员缺乏监管的依据,监管人员没有相应的行为规范、不清楚管理的准则、范围和标准,不知道惩罚和奖赏、表扬和谴责、允许和不允许人们做什么的界限,“管理者就会无所遵循、各行其是,随心所欲地,而被管理者也就无所适从、糊里糊涂、乱成一团”,也就失去了安全道德形成的基础。因此,应加快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建设,主要应体现在法律法规的细致完整,可操作性的增强,标准的更新性等。只有安全法规的快速完善,才能促使安全道德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安全道德的进步,也必将促进安全法规的进一步健全。
2.加强对监管部门的监管和问责
实质就是对安全监管部门的内外部约束。因此,必须加强对安监部门的工作监管,通过改进监督方式,使安监人员能够正在体会到身上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严重后果,使其在工作中逐渐建立符合监管要求的职业道德素养。例如针对有些执法监督部门作风不深入,工作不扎实,不能逐一排查事故隐患等问题,应加强对执法人员的问责,增加其违法的成本;而针对目前经常发生的以罚代法、以罚代管等问题,应深入研究其发生原因,理清其中的体制缺陷,增加政府财政投入,杜绝以罚款弥补财政投入不足,导致监管人员对罚款的根本职能发生误解;此外,为防止安监人员和企业形成利益的共同体,应参照国外经验,对高危行业的监管定期调换监管人员,形成有效的监管模式。只有对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的有效制约,才能使其真正体会安全监管的神圣使命,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3.加强安全文化的提倡和建设
安全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意识和精神具有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行为的巨大作用。同样,安全文化对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安监人员也具有良好的约束性。随着社会和企业安全文化的逐步养成,安监人员在此基础上也会努力创新安全环境,形成上下同欲,齐心协力抓安全、保安全的浓厚氛围。目前的安全文化建设似乎针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较多,而全社会的安全文化建设还仅仅是起步阶段,因此,需要政府大力提倡和发展全社会的安全文化,以促使安全职业道德的发展。
4.加强安全职业道德的制度建设
安全职业道德的形成和提升,还必须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和各级安全生产培训中心的重要作用。对于安全监管和管理人员应该在其培训过程中,增加安全生产伦理和安全职业道德等内容,提升他们的自身道德修养。而国家、社会则应增加对安全职业道德的研究、投入,形成安全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并在目前的安全工程人才培养计划中增加安全伦理和安全职业道德的相关课程。此外,还应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反职业道德的从业人员,加大其“失德”所造成的经济成本和道德成本。使提倡安全职业道德,学习安全职业道德,内化安全职业道德成为从业人员的内在要求。
5.理顺各部门关系,实现和谐有效多头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