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的处理方式及条件:轻微案件或证据不足可撤销;应追究责任需移送案件或变更强制措施;判决生效后自动撤销;到期未处理自动撤销。《刑事诉讼法》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取保候审,包括判处管制、拘役或附加刑的、不会造成社会危险的有期徒刑以上罪犯、患病或怀孕哺乳的妇女,以及羁押期限届满但案件未结的人。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法律分析
取保候审到期的处理:
第一,案件情节轻微的,不需追究刑事责任的,或者是证据不足,无法追究责任的,需要决定撤销取保候审。
第二,取保候审结束后,应当追究责任的,要移送案件,或者变更强制措施。
第三,在取保候审期间内,法院判决并生效的,开始执行判决刑法,取保候审自动撤销。
第四,取保候审到期,办案单位不做任何处理,即自动撤销。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拓展延伸
取保候审期满后的法律程序及后续步骤
取保候审期满后,根据中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法律程序和后续步骤。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如果在取保候审期满后仍未被起诉或审判,那么被取保候审的人将被解除取保候审的限制,不再受到相关限制和监管。另一种情况是,如果在取保候审期满后被起诉或审判,那么将进入正式的法律程序,包括庭审、辩论、证据调查等环节。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法院将作出相应的判决或裁定。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案件都有其独特性,具体的法律程序和后续步骤可能因案件性质、证据充分性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取保候审期满后,被告人或其辩护律师应当及时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了解案件的具体情况和适用的法律程序。
结语
根据中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期满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法律程序和后续步骤。如果未被起诉或审判,被取保候审的人将解除限制;如果被起诉或审判,将进入正式的法律程序。每个案件都有其独特性,法律程序和后续步骤可能有所不同。因此,被告人或其辩护律师应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以了解具体情况和适用的法律程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保证人的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指定合适成年人作为保证人,必要时可以安排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接受社会观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