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生劳动实践内容与过程范例

2024-01-23 来源:客趣旅游网

小学生劳动实践内容与过程范文1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挖掘的原则

1.合意性原则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设置,需要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发展与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在追求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效益的基础上,按照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规律,更好地凸显在综合实践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与兴趣提升。如在我执教的《灌南河道水质调查》这一综合实践主题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调研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选取灌河、盐河等河道,安排学生与家长、教师带领等方式进行河道水质的调查。通过开展调查活动,激发小学生综合实践学习与探究操作的能力,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水质健康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从而为小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2.优化性原则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优化,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基础。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对综合实践课程资源效益的优化、课程资源内容的优化。优化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与学生发展的相关性与密切性,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化综合实践课程的组织目标、实施方式、评价方式。从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主题需要入手,将学生乐于接受的课程资源内容、教学方法等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提升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3.整合性原则

整合性原则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则之一,指的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现有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活动场地、活动条件等为依托,做好对现有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提升。有效地整合与创新,是激发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效益提升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整合的过程中,需要从课程资源的内容、目标、使用方法、创新思路等方面进行整合。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挖掘的内容与方法

学校在开展关于的综合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观察不同种类的花卉等植物,帮助小学生全面了解学校的植物品种类型与生长习性。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学生对植物的认识,通过组织学生深入家庭周边的公园等观察植物的种类、特征,并安排学生做好记录。这两步完成以后,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自己或者与家长一起来种植某种喜欢的植物,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体会综合实践学习的魅力。

1.注重小学生的自主探究,传授活动开展的方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以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科学的组织方式,安排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积极开展综合实践学习活动。在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自主探究主要是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调查访谈等方式实现的。小学阶段的自主探究主要以培养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兴趣和认知水平为目的。

2.依托社区来挖掘丰富的实践资源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设置,需要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发展与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在追求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效益的基础上,按照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规律,更好地凸显小学生在综合实践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兴趣提升。社区资源作为小学生身边最常见、最便利的综合实践课程资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综合实践,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获得学习经验、实践能力的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节水意识等。社区的广场、家庭、人文、物质环境都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资源,教师要通过最大限度地开发与利用,为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提供多样化的素材。

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借助学生周边的现代生活设施,提升综合实践资源开发的生活化程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周边的超市,开展我的消费观等实践活动。在活动安排上,教师以安全为底线,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家长等一起去超市了解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特点、超市的经营特点等。利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综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3.家校合力共促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劳动实践内容与过程范文2

比如在教《刷书包》和《洗衬衣》等课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劳动实践时,?教师可以将每个学生安排在整个劳动过程的某种环节中。如每组的1号同学打水泡书包或衬衣;2号同学打肥皂,揉搓书包或衬衣;3号同学进行漂洗。

辅协作。在劳动课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形:教师讲解演示得十分细致清楚,但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就是学不会,掌握不了,但往往经过同学的指点帮助后,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所学劳动技能的要领。例如一次某校上《学针织》一课,在学起头技巧时,尽管教师讲解,演示的很清楚,甚至配上幻灯录像增大了演示的可视度,但仍有一些同学掌握不了一手挽线,一手挑线的技巧,但经周围同学稍一指点,他们“顿开茅塞”,很快掌握了起头的技巧。

互协作。有些劳动课的实践内容较为复杂,环节较多。由于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加之缺乏锻炼,在从事劳动实践时,有时会出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情形。在进行这方面的实践时,应让学生结成对子或分成小组。当一人实践时,他人可以在旁提供帮助或照顾,以保证劳动实践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其中比较常用的就是开展劳动竞赛,使劳动实践过程带有适当的竞赛因素,以激起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上进心较强,他们的主导性劳动动机是取得优秀成绩,争戴小红花,争当优秀生,以博得老师、家长的赞扬和同学们的尊重。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倾向、可以在中低年级学生的劳动实践中、适当安排一些小竞赛活动、给优胜者以适当的表扬与奖励,使学生的劳动兴趣和动机始终处于极佳处况,一定会增强教学效果。

三、以集体形式组织劳动实践,提高学生劳动技能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在劳动实践中,不同的劳动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影响也有区别。不同的劳动情境和条件,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学生个人单独实践的形式,可以锻炼其独立的品质,培养其创造精神。但也容易产生单纯计较个人实践效果,炫耀自我思想倾向。而以集体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劳动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每个人在劳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他们能灵活地运用劳动技巧,又能协调动作,搞好配合。同时,这种劳动集体本身就是一个有力的教育因素,学生在集体劳动中,会更多地想到集体的劳动效果,集体的荣誉,看到集体的力量。一般来说,小学生都比较向往集体活动,有较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所以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要求,组织好集体形式的劳动实践,通过它促进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的形成。

教材中的《建立校外服务站》和《帮助军烈属和残疾人》等课,如果以集体形式组织学生劳动实践,每个同学都要发挥其作用,还要注意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比如会修自行车的主动去修车;会洗衣服同学认真洗衣服,即使劳动技能较差的学生,也会努力寻求动手操作的机会,发挥作用。这时学生的主导性劳动动机就是怎样提高集体的劳动效果,怎样为集体争取荣誉。实践证明,这种集体形式的劳动,对学生的劳动技能和集体责任感的形成,都有较好的作用。

四、努力创设愉悦的情境,增添劳动实践的乐趣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小学劳动教学也同样是如此。如果单纯地让学生机械的模仿、操作,课堂气氛就会枯燥乏味,从而会使学生感到烦燥、厌倦、劳累。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兴趣的不稳定性,运用多种形式,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劳动环境,使学生的劳动情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让学生在一种美的艺术享受中来学习掌握技能技巧。在这方面通常有这样一些做法:角色游戏。例如在指导学生实践“摆放收拾餐具”、“泡茶”等,教师可找几个学生分别扮作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客人,然后让学生按一定要求模拟摆放餐具或端茶敬客。。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会感到生动有趣,乐意参加。

现场实践。经验证明,小学生比较喜欢新鲜的场景和新奇的活动内容。现场劳动实践,身临其境,会使参加劳动的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积极、主动、兴奋的精神状态,教学效果较好。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好这种形式的劳动实践。

例如,教学《给小树浇水》和《小树的养护》等课,一定要到实地进行具体劳动实践,而不要在课堂上搞模拟实践,纸上谈兵。

实地参观。有些教学内容,由于劳动实践的局限性,课堂上只能指导学生做部分实践。如学《灭鼠害》一课,消灭老鼠的方法很多,课堂上只能做几种灭鼠工具的模似操作,在课堂上根本不能捉到老鼠。对于这一类教学内容,教师如能领学生亲自到粮库、仓库等地去参观,请有关人员介绍实际灭鼠情况,学生会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更会加深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

音像配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无疑会大大提高劳动课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劳动课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都在这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比如用幻灯、录相演示劳动技能的操作过程,或在学生动手实践时播放一些符合劳动气氛的音乐等。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在充满美感的环境里得到缎炼,受到熏陶。

小学生劳动实践内容与过程范文3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创造

。小学音乐教学是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学习音乐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是人类思想的声音,直可以对人的心灵产生冲击力。小学音乐课程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培养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分辨能力,也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小学音乐教学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还存在部分问题,不利于小学音乐课堂的健康发展,也有碍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在农村地区,小学音乐课程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较大的教学弊端。我们要改变传统小学音乐教学观念,需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全面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1.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学校的经费不足,导致音乐环境较差,缺乏应有的音乐硬件设施,课本上的一些乐器的教学只能一带而过。课堂教学环境不理想,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兴趣;部分音乐教师依然保留着传统思想:音乐课程只是一门辅助课程。由于音乐教师缺乏足够的音乐教学意识,也引导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偏见。直接影响到小学音乐教学效果;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偏向于理论教学,使得原本热爱音乐的学生对音乐课程不感兴趣。音乐课堂缺乏创新精神。古板落后的上课模式,造成小学音乐课程倾向流程化,致使音乐课程效果大打折扣。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而且教学内容枯燥,不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如果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将难以营造良好的教学范围。

2. 完善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对策

(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活动。音乐起源拥有众多说法,其中劳动起源说影响范围较广。劳动起源说: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为了缓解劳动带来的疲劳,改善劳动的沉闷气氛,从而创造出一定的旋律与节奏。便于大家在劳动的时候,能够掌握劳作时作用力的统一点,提高劳作效率。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音乐拥有许多各种各样的旋律。不同的旋律带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或者高兴、或者别上。音乐是多彩多样的。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要重视“创造”的作用。我国音乐教学受到应试教学的限制,多年都没有获得较好的发展。音乐创造教学在国外受到教师与学校们的重视,于此制定了相关艺术课程标准。我们也要学习国外先进的音乐教学经验,重新审视小学音乐课程的价值。比如,美国强调“开发人的潜能,提供创造和学生自我表现并享受成功的机会”,德国则强调“音乐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必须发展学生所有的能力”。音乐教师要将音乐创造教学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2)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

新课改改革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课程中。。不要局限在课本知识与课本曲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留意生活中的音乐,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全面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比如奥尔夫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强调的就是让小学生自己去做,让儿童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实践中,让他们在实践中切实感受到音乐,体验音乐的魅力。

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比如让学生先聆听大鼓的声音、碰铃的声音等。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如何从力度、节奏等方面分辨不同乐器产生的声音。让学生敲打自己身边的器具,比如铅笔盒、水杯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与自由,让学生在和谐平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走进音乐世界。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教学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在教育教学改革越发深入的今天,现代教学多注重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教学手段现代化也成为教育者需要正面面对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可以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多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向学生传递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多媒体技术阐述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与信息,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时实施素质教学,提高小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要树立现代化教学意识,将多媒体手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需要重视开发多媒体的功能,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效果。尝试合理利用有效资源,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资源整合。多媒体教学还利于增进教师教学交流意识,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为了将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必须集思广益,在教研组内进行经验交流。多媒体教学手段赋予了小学音乐课程更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丰富了传统教学资源。与传统模式不同,多媒体教学手段活跃了课堂范围,使小学音乐教学更加鲜活。教师还利用多媒体手段精心设置动态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情感的同时将多个教学知识重点与难点串联在一起,通过情境环节的串接引导学生有目的学习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让学生更好的学好重点,突破难点做好铺垫。

3. 结语

为了顺应时展趋势,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活动。为了改变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必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在课堂上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不要拘于过去,而是要勇于创新,发现适合自己所带班级的教学方法。除了在本文提到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等方法,教师还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

小学生劳动实践内容与过程范文4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思品课堂;渗透

当前,“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思品课堂的应用效果不佳。无论是学校,还是思品教师亦或是小学生都普遍受到传统思维的束缚,对“体验式”教学和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此背景下,从多维度研究小学思品教学俨然成为小学思品教学研究者青睐的课题。

一、小学思品课堂上“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现状分析

首先,从学校层面看,我国开始推行素质教育,但目前仍有部分学校为了树立所谓的“好口碑”以及迎合家长的要求,办学理念存在偏差,片面追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在各个学科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其次,从教师层面来看,部分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师观念守旧,仍是尊崇“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对情感体验的价值认识不充分。同时,新形势的“体验式”教学出现了很多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的内容,部分教师对此理解不到位不透彻,对学生“放任自流”,最终导致课堂教学低效,学生无法有效的吸收思想品德知识的问题。最后,从学生层面来看,受学校教师和家长追求高分数等方面原因的影响,部分小学生认为“体验式”学习浪费时间,收获的理论知识较少,因而从内心排斥“体验式”学习。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思品课的进一步渗透策略

(一)提高对“体验式”教学的重视程度

1.学校要促进学生的实践和体验

“体验式”教学法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因此,作为教育的先行者,学校要端正过分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态度,向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师传播“为学生的成长负责”的思想,尤其是思想品德教师。另外,学校要最大程度的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和机会,为学生的“体验式”学习搭建平台。例如,学校可以为小学生设立小老师、小门卫、小值周生等工作岗位,通过小学生对讲课、站岗和维持秩序的亲身体验,明白尊敬师长、尊重身边的每一个同学的道理,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会自我管理的本领,最终实现既定的目标。

2.学生要端正态度,重视“体验式”学习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另一重要主体,“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于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投入。因此,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心学生和信任学生,为其提供情绪支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不能以选择为理由离开课堂中的团体,更不能湮没于其中,而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是团体的一份子,要以团体为重,用提供意见的方式给予团体不同角度的价值经验。

(二)高效利用思品课堂,开展丰富的体验活动

1.开展角色体验活动

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高度重视角色体验活动的作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小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并从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出发,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内化相关的学习内容。以三年级下册的《我的劳动感受》为例,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扮演医生、警察、护士、农民等角色,通过治病救人、维护治安、照顾病人、农业生产等活动的展开,引导小学生亲身体验,并在活动结束之后表达自己的角色感受,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以及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角色体验活动能够引导小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尝试和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层层递进,增加角色学习,扩展生活知觉,最终促进行为的弹性和适应性。

2.开展情境体验活动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尚小,他们往往只有在亲身尝试和体验之后才会对学习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小学思品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一特征有效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小学生进行情境体验,引导学生深刻的体会教材设计的主旨和内涵。以小学三年级的思品课《我不耍赖皮》为例,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各种规则,从而能够在社会性活动中与其他人和谐相处。在学习这一部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游戏中的两个人,让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的心理变化。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以及教师的综合性评价,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对错。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告知学生在日后的游戏活动、学校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类似的事情要学会正确的处理,切不可像游戏中的两个人一样。通过此种情境体验活动,引发小学生的情感共鸣。。

3.开展情感体验活动

由于小学生好玩爱动,在课堂上难以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小学思品教师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就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基于这一现实,教师应立足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思品课堂,争取最大程度的深入到学生的情感领域,通过调节情感,利用多种手段变换信息刺激的内容、形式和强度,达到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目的。另外,小学思品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问题,并通过联想和想象等心理体验,刺激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在讲授《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成长的照片,要求学生一边展示一边向其他同学讲述拍摄照片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通过学生的点滴回忆,教师引导小学生认识到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父母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孩子的每一点进步,父母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因此,作为子女,一定要孝顺父母,听父母的话。通过此种情感体验,提升小学生的道德认识。

(三)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开展“体验式”教学

1.增加实践体验活动

小学思品课堂活动的目的是课堂明理,课外导行。一方面,小学思品课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另一方面,小学生生性活泼,注意力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向往室外更广阔的空间。这些都要求思品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室内。教师要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去。通过实践体验活动,增进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春天的种植》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小学生到校园的某个角落里种植小树,每过半个月就带领学生到小树前观察其生长状况,并利用生动的语言文字将其记录下来。通过整个教学实践,教师引导小学生认识到不光是人和动物有生命,花花草草也有生命。因此,每个社会个体都应该关爱身边的花、草、树木等小生命,不要去破坏其生长。通过思品教师带领小学生们进行深入的实践,将知识与实践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2.增加创造体验活动

在小学思品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式”教学法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因此,小学思品教师应该在导入新课的阶段和课堂的具体实施阶段通过角色体验活动、情境体验活动、情感体验活动和实践体验活动等具体方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以及情感体验展开联想,获得新的信息和感觉,产生创造的欲望,最终达到实现自我创造的目的。以三年级下册的《我是教室美容师》为例,这一部分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审美情趣。。通过创造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结论与展望

总而言之,在新的形势下,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角度解读和分析教育教学已经成为当前对教育教学研究的有效途径,其中“体验式”教学法以其独特的思想方法成为研究教育教学较为理想的渠道选择。具体来说,从学校层面看,要提高自身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实践和体验;从小学思品教师层面看,要高效利用教学课堂,通过开展角色体验活动、情境体验活动和情感体验活动等方式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要培养学生的攻守操作能力,通过增加实践体验活动以及创造体验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感悟;从小学生层面看,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重视“体验式”学习。最后,期待在未来的几年内,“体验式”教学法在各个学科都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小学生劳动实践内容与过程范文5

一、文化育人视域的小学德育综合概述

1.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文化”一词,即指校园文化,又指德育文化。文化育人就是要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抵御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帮助学校对人才进行培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校良好的校风、班级良好的班风,学生良好的学风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时代背景发生变化,小学进行德育,就要从新的角度来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德育质量,获得较好的德育效果。

2.小学德育

小学德育是整个德育教育过程中最基础的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奠基工程。小学德育与其他时期的德育存在差异,小学德育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思想以及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小学德育实际上是社会实践活动,是将小学生的内在品质进行外化,转变为具体的实践活动。小学德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问题

1.忽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生在小学阶段,年龄一般都在6到12岁,这一时期的孩子具有服从、喜欢模仿的特点,对于权威较为迷信,整个人对于规则的理解较为薄弱,理性较差。一些学校开展德育活动时,忽视了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着不遵循规律的教育。近年来,然而很多不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审美情趣的曲目如“骑马舞”,“凤凰传奇”成为“热曲”,这些曲目都非常成人化,不适合儿童的审美和发展需求。

2.德育“让位”现象

国家要求加强学生的德育,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有些学校受传统的“重智轻德”观念的影响,在进行学校德育时将其放在次要地位,将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实际考核的标准,面对现在逐年增大的升学率,教学资源配置的差异的现象,学校将德育让位于文化课的学习,在遇到学校的重大事件或考试时,德育课都成为牺牲对象,尤其是在年终考试时,德育变成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的对象。

3.学校德育脱离生活实践

一些学校德育很多都是停留在口号上,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口号特别响亮,但德育落实不在行动上。在进行德育授课时,所教授的内容脱离实际生活,德育变成空谈。教师在进行德育活动时,主要进行教材知识的传授,教师单方面进行授课灌输,并不给学生做示范。德育教育一方面教育学生要珍惜资源,另一方面自己却在食堂吃饭时吃剩一大盘而丢掉。脱离生活与榜样的德育,导致效果不理想。

三、文化育人视域的小学德育发展路径

1.根据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有序德育教育

基于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考虑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进行德育教育时,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对德育课程不了解,可以开展“我上小学了”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习各种上下课礼仪;并举办一些低年级德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中年级学生对校园环境熟悉了,对老师性情也了解了,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显出不同层级的个性,对老师的要求不再“绝对服从权威”,可以设计“小窗口大世界”等校园实物管理爱护活动,让学生在管理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会承担责任。高年级学生由于青春期的躁动与叛逆,变得异常浮躁不安,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顺利完成小升初的过渡,“青春多美好”健康课、制作毕业纪念册、毕业典礼、毕业旅行等等,让毕业生们在体验中学会尊重与感恩。由此可知,学校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就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序的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2.德育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小学德育加强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例如举办实践活动,将对学生的德育落实在生活实践中。为此,学校设计了一系列的生活教育活动,如校园快乐小农夫、酵素制作、给校长的一封信理财练摊活动、日行一善、做个少年思想家等等。学校德育可以进行劳动教育,开展“校园快乐小农夫”活动,把学校楼顶堆上土壤,科学老师带领学生分批参与劳动生产,为瓜果蔬菜除草浇水施肥,既认识了植物的生长特性,又培养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品质。学校德育还可以举办与“德育”相关的板报比赛,让学生能够切实的接触到德育内容,对于自身的行为习惯进行调整、改正。小学可以将一个月的中旬作为“德育周”,在这一时期,让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结语

小学德育主要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文化育人的视域下,小学要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来影响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学校的德育教育文化实际上也是精神文化,在对小学生德育教育时,注意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德育文化中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第一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朱晓梅.基于文化育人视域的小学德育发展【J】.教书育人,2015(32)

小学生劳动实践内容与过程范文6

关键词:手工制作;教学;实践能力

;使用刀、剪等简单的手工工具,体积小,易于掌握操作。手工制作既然是小学劳动课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自然也不能脱离小学劳动课教学的方法体系。而手工制作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那么它与其他各类劳动项目的教育,也应有所区别。从教学组织形式上讲,劳动课的组织形式有八、九种之多,而手工制作最适宜的是“课堂讲授,课堂实践”,讲授与实践同步进行。因为手工制作所涉及的工具、材料简单,实际操作所占空间小,学生在原座位上不动即可完成任务.并且可以人人动手实践,教师便于边讲授边示范边指导,学生可以边学习边模仿边操作。从教学方法上讲,一般应把所讲授的内容化为谈话的形式,增加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把握“示范操作―模仿法”,给学生以准确的示范,严格掌握操作程序,并附以个别指导。当学生初步掌握操作过程后.要及时采用练习法加以巩固。

1.手工制作教学步骤安排

1.1做好课前材料与工具的准备

教师除备好自身课堂演示用的工具、材料之外.还要考虑到学生。哪些需要学生自带,哪些有配套材料.哪些需要让学生提前准备好。

1.2上课时,在导入新课提出课题之后,要立即检查学生手中的材料、工具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一般要出示自制成品。教师做示范用的制成品的型号要大、颜色鲜艳,学生看起来醒目。如做一个纸制手提袋,教师示范用的要比学生做的尺寸大1一2倍,用彩色挂历纸,先不要完全粘贴牢.教学时能够随时拆开,随时按原型折起。当教师示范时,学生借以模仿,技术传递快。

1.3把握制作重点,合理分解制作步骤

教师在试制过程中,要把握重点难点。仍以自制纸手提袋为例,在备好配套材料的前提下,制作方法共有五步:?剪去四周的白边缘;按实线剪拐角;沿虚线折叠,粘贴―粘拐角、粘其他交接部分;加提手―扎眼、穿绳、打结。在这五步中,剪拐角、粘拐角是重点,粘贴、穿绳是难点.这就要突出重点,提醒学生注意。在难点方面,只要教师肯于动脑,把胶水或浆糊根据所需数量提前从容器中取出,再备一块冰糕棒作小木刷,粘贴也就不难了;穿绳,只要捏住绳的顶端,稍露尖部,也就不难穿过了。

1.4当场巩固,反复练习

学生对一种技能的掌握,往往先从局部动作开始,慢慢地形成完整的动作,最后达到动作的协调完善。手工制作的内容,学起来容易,遗忘较快.因此在学生依葫芦画瓢的基础上,要反复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订正。为了扩大个别指导的机会和次数,学生的座次可分组安排,教师并在各组物色心灵手巧的小助手进行协助,以便随时纠正学生在制作上的错误。

1.5课堂组织要生动活泼,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

为了激励学生在制作上精益求精,巩固练习之后,可以举行一些小竞赛之类的活动,作为形成性检测,只给鼓励.不记成绩。这些竞赛要灵活多样,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的集体比,也可以是制作又快又好的个人比,以活跃课堂气氛。

2.手工制作需注重情景设置,丰富学生的体验能力

小学生手工制作课不仅需要教师耐心和细心地引导,同时需要独具匠心的情景设置。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的好奇心比较强,枯燥的输入式教学吸引不了他们的无意注意力。教师可以创造性地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地改动和变更,整合课内课外的教学资源,形成一堂妙趣横生的美术手工制作课。学生在情景设置中更加容易投入,激发自身的手工实践能力,丰富手工制作课的体验能力。比如,苏科版小学劳动与技术中《拉花》一课的开展,学生围绕拉花的主题展开一系列的制作活动,巧妙地将制作、游玩集中在一起,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体验能力。

3.手工制作需注重生活引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标下的小学制作课从之前单纯的手工能力的训练提升到全面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台阶上,现今小学制作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而且要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延伸教学效应,深化学习意义。纸材、泥材等教学材料是以往单一的教学手工制作课工具,现代的小学手工制作课需要突破这一单一的模式,加入更多的生活元素,强化制作课的实用性。。比如,苏科版小学劳动与技术中《家政 凉拌黄瓜》一课中,老师要求学生把劳动融入到生活中去,这使得小学劳动的课程更加有意义。

4.注重教法创新,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以前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采用传统手工课的示范操作,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的创造。新课标的教学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意义,丰富了教学的初衷,教师在尝试新教学模式时,要多以学生的感受、周围环境的观察、制作的体验、课堂的表现为重点,注重师生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避免“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资源,适当丰富学生的课堂视觉,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当中,开拓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多问多学,创造互动性强、生动有趣的手工课堂。优秀的教学课堂能够将折、画、剪、说、讲、玩集于一体,无形中渗透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动手、思维能力。如,苏科版的《桌面垃圾桶》《衣架》都是小学生生活中熟悉亲切的物体,可以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展现给学生,给予视觉享受和冲击,然后再一步步以讨论、交流、提问、制作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5.结论

教学不能只是注重“教”这样的刻板效应,应当更加开放化地注重师生之间的愉快交流、学生与学生的探讨,给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一个教学空间。因此,每个手工制作课老师都要树立良好的教学观念,遵循教学规律,更好地掌握每堂课的技巧和方式,创造学生喜爱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