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酒店管理毕业实践报告范例

2024-06-30 来源:客趣旅游网

酒店管理毕业实践报告范文1

主要采用座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星级酒店岗位人才需求调查表”)两种形式进行调查。

1.座谈法

主要邀请星级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部、酒店前厅部、酒店餐饮部、酒店房务部等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座谈,虚心听取酒店高层管理者对酒店行业发展现状、人才现状、酒店行业的实用性人才需求、各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以及中职学生在酒店实习和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各项职业能力的强弱项的分析,并由此探讨如何在学校的职业教育中加强对职业能力的强化培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从而培养适合星级酒店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问卷调查法

问卷内容包括星级酒店人员流失情况、星级酒店对中职专业学生的素质与能力需求、星级酒店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等。

二、调查情况及分析

1.星级酒店人员流失情况分析

对地级市星级酒店调查,统计流失率得出:酒店高层管理者流动率在10%以内;中层管理者的流动率在10%~20%之间;基层服务员的流动率在20%~30%之间。

(1)酒店人才引入的门槛较低,不需要较高的学历和较强的专业知识,造成酒店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中职或高中学历的约占60%;大专学历(包括进修取得的学历)的占总人数的5.5%;本科学历的只占到总人数的4.5%。

(2)初进酒店员工必须从基层做起。许多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认为自己接受了三年中职教育,应该做管理工作,结果都是当服务员,思想上一时接受不了。

(3)部分员工寻求到更高报酬的工作岗位。。

(4)部分员工偶遇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员工在预测晋升空间上看法不一致。层次越高的员工,认为晋升机会越大;层次越低的员工,认为晋升机会一般或比较小。

2.星级酒店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素质与能力需求的情况分析

星级酒店管理者一致认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应重点体现在:综合素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英语表达能力、专业素质等方面。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素质与能力需求统计,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星级酒店管理者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工作中最满意的能力是创新精神,认为“好”占32%,而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均认为“一般”。根据现有人才工作现状,酒店管理者们建议:

(1)在校期间学校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让他们全面掌握知识,知识面越宽越好。

(2)学生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同时,必须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与人合作的精神。

(3)酒店管理行业是人与人打交道的一个行业,那么学生应该比较开朗、乐观,具有一定的亲和力、沟通力,这样才能做好服务工作。

3.星级酒店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知识体系需求情况分析

笔者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目前已经开设的课程,选取其中18门课程,就开设课程的重要性对星级酒店管理者要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掌握知识需求进行统计,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知,星级酒店管理者普遍认为:

(1)“酒店服务英语”课程的重要性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认为“很重要”的高达87%,“重要”的占13%。英语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将随着外资酒店的进入、中资酒店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更加成为行业人士首肯的基本能力。

(2)其次是“酒店服务人员职业道德”认为很重要的占73%,“酒店服务礼仪”认为很重要的占73%,“形体训练”认为很重要的占63%,这表明星级酒店需求的人才的综合素质是酒店管理者看重的。

(3)“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等课程的理论知识及专业实训课认为很重要均占55%左右。

(4)“口才”、“市场营销”、“公共关系”、“旅游心理学”、“计算机”、“调酒与酒水知识”等知识的掌握表明星级酒店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规范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提供的最佳结合也成为酒店消费者的要求。

(5)最后是“茶艺”认为“一般”的高达50%“,没必要”的占6%;而“花艺”认为“一般”的高达60%。建议学校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选修课程开设。

根据现有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者们建议:

(1)学校在以后的课程体系改革与调整中应尽量参照酒店市场人才需求的标准进行课改,最好有校本教材。

(2)学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为一体。①加强模拟教学。通过模拟包厢或客房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快地熟悉工作环境。②突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要突出流程,尤其是细节的掌握。③创设情景教学。创设多种磨练学生心智的活动平台,提升学生的受挫能力。

(3)学校要定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做好学生专业教育、岗前教育,使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意识到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三、学校产学研相结合,培养酒店需求的人才

面对星级酒店人才需求现状,学校领导和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着力培养星级酒店需求的人才。

1.以酒店需求人才为主,进行适合本校的课程体系改革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设置应该以酒店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设置课程的依据,要摆脱理论本位的课程思想,按照能力需求重新改革和整合课程,展开对课程门类的重新设置、调整、整合;在课程内容上做出取舍,构建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努力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与此相对应,新课程体系也应积极改革考试、考核的办法,以餐厅、客房、前厅、康乐等部门中各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作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评价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酒店行业的要求,确定餐厅、客房、前厅、调酒师、茶艺师等技能考核内容,要求学生时获得“双证书”,即毕业证和至少一门职业技能资格证;在基础课程的考核上,重点考核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在专业课程的考核上,重点考核学生根据实际场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根据情况采用平时成绩、操作成绩、答辩、现场测试等形式进行考核

2.以“理论+”为依据,与酒店联合培养人才

酒店管理专业每学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适当的时间段安排学生到酒店见习1个月左右,把酒店变成“我的课堂”。酒店为我们提供了实训场地,学生实践经验丰富了,专业教师也能够及时了解酒店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和状况,培养学生就会有的放矢。

3.单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相结合,实现“中”“外”酒店教育一体化

酒店行业涉外性强、客源多元化、语言多元化、文化多元化,决定了酒店从业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涉外语言能力(一般指英语能力)和国际酒店业管理能力。引进国外英语原版教材和外国酒店行业标准,让学生掌握英文专业术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同时,聘请专家学者,让学生掌握国际酒店业发展趋势和行业标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4.专业能力培养与道德修养培养相结合,实现“德“”才”培养一体化

酒店管理职业的追求就是为客人创造一个“家外之家”,因而对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要求极高。为此,在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的教育,并把道德修养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即制定双份教学计划,一份针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一份针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实现教学过程“两条腿走路”。从而使中等职业教育中能力本位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并形成互补。

5.企业顶岗实习与毕业顶岗实习相结合,实现“双师“”双授”一体化

可以对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根据学生的第三学年实习岗位撰写“毕业顶岗实习报告”,主要是在学生提交的毕业实习阶段性实践报告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毕业顶岗实习报告撰写,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报告成绩的评定。

6.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

酒店管理毕业实践报告范文2

关键词:酒店;人才;原因;对策;酒店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143-02

0引言

2011年我国旅游市场快速增长,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我国酒店业飞速发展,特别是伴随着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西安世界园会的成功举办掀起了我国酒店业发展的,香格里拉、万豪、希尔顿、喜来登等全球知名品牌酒店集团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加大投资和加盟,促使酒店业出现对酒店管理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另据调查,酒店管理人才在中国百万年薪职业中排名第六,而且酒店行业的福利高于其它传统行业。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中国饭店业职业经理人薪酬报告》显示,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等一二线城市的五地星级酒店的经理平均年薪超过22万。这些都为我国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我国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长期从事酒店工作的比例确越来越小,尽管到2010年,我国的旅游高等院校数量增加到了852所,在校生人数也是创纪录的达到49.8379万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方面的原因、有毕业生个人方面的原因、也有酒店企业自身的原因。

1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方面的原因

1.1 普通大学招生变难,导致酒店管理专业生源质量下降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人口年龄结构开始进入老龄化,学生数量也随之不断减少,而从事高等教育的机构却有增无减,因此各普通大专院校都面临着严峻的生源数量和质量问题。普通大专院校很难要求学生的身体和相貌等各方面都符合酒店管理专业的条件,因为如果按照酒店管理专业条件去要求学生,那么酒店管理专业招生的数量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普通大专院校在招生时往往更多的看重数量而忽视质量,这就为以后学生就业的尴尬,埋下了隐患。

1.2 酒店管理学生实习过程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其内涵虽然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很多院校提出了一些先进教育模式理论,如理论与实践一体,教学与实习相融并进,在学中习,在习中学等等,而且还向德国、瑞士、加拿大等酒店管理专业办学先进的国家学习模仿,但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型似,而忽略了其中的神似。在办学过程中一味追求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忽视了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指导下的办学过程的严谨。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的目的是希望他们通过实习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结合起来,能灵活运用各种服务技能技巧,缩短理论到实践的距离,毕业后能成为用人单位受欢迎的人才。。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根本起不到理论与实践一体,教学与实习相融并进,在学中习,在习中学的作用。

1.3 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课程及教学内容设置随意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里仍然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教师是对酒店管理专业钻研不深的非科班出身教师,酒店管理课程仍然大量存在着因人开课现象。即使是科班出身的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他们也少有酒店工作的经验,只能“纸上谈兵”, 不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对于许多非科班出身的教师,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变动的随意性比较大,缺乏科学性,有些甚至是根据现有教师的个人知识掌握情况来开设,擅长的课就开设、就增加教学课时,反之则可随意删除和减少,有些实在没人能上的课程,请不到外聘干脆就不开。这种现象与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存在很大出入,根本谈不上能够迎合当前酒店市场需求。

2个人原因

2.1 受社会传统对服务业偏见的影响,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学生不愿去酒店工作。我国封建社会时期鄙视从事服务工作的人,一直到现在这种思想仍然有着很大的市场。酒店服务人员很多情况下得不到客人的尊重,而且还会因为一些细微的过失或者误会遭到客人无理责骂甚至暴力行为。学生在在校实习期间也遇到了这种事情。这就使一些原本就对酒店管理专业认识有偏差的同学更加坚定了离开这个专业的决心。因此,就在其它专业的学生因为难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发愁时,有很大一部分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别无选择,被迫进了酒店工作,但是他们一有机会就放弃所读专业转行,有些学生甚至根本不愿意进入酒店工作,宁可待业,等待时机,以走出这个专业为心愿。

2.2 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不能适应较长的酒店基层工作期以及期间较低的薪酬。他们在走上管理岗位之前就离开酒店行业,尽管酒店管理岗位的薪酬条件较为优厚。

由酒店行业性质决定,酒店非常重视人才的酒店基层工作经验。一般情况酒店的领导都是从酒店基层工作岗位上干上去的,而且基层工作时间较长,具体时间长短与个人的自身能力素质情况有关。但是,有些学生认为酒店行业是吃青春饭的工作,加上酒店业一线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中的同事大部分是一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而学生与他们之间的薪水又基本相同,在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上他们相互之间也有着很大差距,因此,他们心里就不平衡,不愿与这些人长期一起工作。他们把酒店业则作为他们的“垫底”职业,或者择业的中转站,随时准备跳槽。

2.3 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受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被迫离开酒店行业。酒店行业有它自身的特点,它的某些岗位要求其员工的外在形象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例如,在前台工作岗位、礼宾工作岗位、宾客关系工作岗位,就对男女员工的相貌和身高都有较高要求。在其他的部门,如餐饮一线部门对员工性格和相貌也有一定的要求,其中性格就不能太内向。因此受此影响,在这些方面有欠缺的毕业生在酒店行业内的发展前景就不是很乐观,所以他们基于这个认识自行选择迅速离开酒店行业。

3酒店企业自身的原因

很多酒店的管理理念、薪酬福利保障制度存在问题。酒店的管理理念指导着酒店企业健康发展。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高流失率某种程度是对酒店奖惩制度、效绩评估、晋升机制、教育培训、激励机制等方面失误的反映。一个团队的稳定需要先进管理理念的指导。在管理者先进、科学、前瞻的管理理念指导下酒店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许多大学生刚参加酒店工作自身存在一个角色转变的调整期,心理也有一个调整期,自身的压力大,但是有些酒店领导缺乏对刚入职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员工适当的关怀,管理方法粗暴,使得这些人才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最后到身心俱疲,从而选择离职。还有很多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员工在酒店看不到自己的前途,愤然离职。例如,很多酒店的晋升制度通常以 “资历”做为出发点,使得人才很长时间被压制在低的岗位,产生怀才不遇的想法,极大地挫伤了人才的自尊心和职业信心。尤其是新进入酒店行业的成员。再者,酒店无法通过对完善的薪酬福利保障、企业文化熏陶和环境建设加强这些人才对酒店工作的安全感、认同感和忠诚度,人才在工作中没有安全感,感受不到舒适、温馨、凝聚力强的工作环境。最终人才与酒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直至人才流失。

4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导致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资源流失的原因主要是以上三个方面。能否解决好这个人才流失的问题对于我国酒店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解决这个人才流失问题必须从与三个原因对应三方面来着手。

4.1 关于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个人心理辅导方面的对策

4.1.1 把好生源质量关,宁缺毋滥。酒店员工形象是整个酒店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酒店业对于员工形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身高和五官,一般男生身高不低于170cm,女生不低于160cm。在招生时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市场负责的态度,应更多考虑生源质量问题而不应该是数量问题。在招生期间大专院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美誉度,扩大知名度,还要保持与酒店行业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行业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为酒店管理专业招生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好生源质量关,宁缺毋滥。避免酒店管理毕业生最后因为身高形象等问题而被市场拒之门外的尴尬。

4.1.2 院校要对学生的实习过程严格把关,做好学生的实习工作,增加实习生在业内的择业可能性,减少酒店管理人才的隐性流失。

学校在选择实习酒店时应慎重,学校通过与实习酒店协商,为实习生创造良好实习环境,使学生对酒店得到认可。。在学生实习过程中要关心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把情感和制度结合起来。在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适当灵活,尽量多鼓励实习生,对他们所付出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当工作出现出差错时不以简单惩罚来处置,要通过谈心等增强实习生对服务工作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通过这些措施,使实习生逐步适应酒店的工作。

4.1.3 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策略,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只有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酒店管理人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一流的学生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来培养。优秀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应该是既能熟练准确传授课程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所以大专院校在选择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时不仅要求是科班出身,而且还要鼓励教师参加并取得国家组织的各种资格证书或服务操作技术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到酒店中任职,让他们直接参与酒店的经营管理,从而提高酒店专业教师实际操作能力,为理论和实践教学提供最直接的资料。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走出去学校进入酒店的同时,学校还应邀请从事酒店行业的专业人才(包括管理人员和优秀的员工)参与酒店专业课程的教学,使我们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就具备适应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专业人士在教学过程中穿插酒店发生的最新的案例,并和学生一起探讨,把理论和“间接”实践紧密相结合,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

4.1.4 对酒店管理毕业生要进行必要的就业心理辅导。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对酒店工作缺乏深入的认识,学生对酒店工作有误解,因此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就业指导的重心应从过去的就业推荐和政策讲解转变为对学生心理辅导。让学生明白酒店工作是构建服务型社会的一部分,以后绝大多数人都做得是服务工作,服务工作并不低贱。不少大学生在进入酒店企业后心理准备不足,自我期望值过高,拈轻怕重,缺乏恒心和毅力,不能较长时间的从事酒店基层工作。所以,还应让他们知道酒店的领导基本都是要从酒店基层工作岗位干起,要走上领导岗位必须得经得起基层较长时间的考验。通过心理辅导使学生能够理性地自我分析,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投身到酒店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中来,酒店工作前景广阔。

4.2 从酒店自身方面找对策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为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明确他们的晋升渠道。

薪酬是酒店对员工工作的回报,是增强员工工作安全感的保障,它也是保持员工努力工作,达到酒店经营目标的主要手段。当然酒店业不可能一味地采用高薪酬来笼络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因此可以在适当薪酬基础上,实行差别薪酬制度。青岛的一家酒店就是这样做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家酒店的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员工也是从一线工作做起,但是与普通服务员在工资上是有明显的差距的,这样的做法吸引了一大批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人才。酒店的这种差别薪酬制度会使他们觉得受到了尊重,因此他们会努力在酒店中实现自我价值。高薪酬和差别薪酬只是留住人才的一个方面,只有将这种激励导向的薪酬制度和科学合理的晋升制度结合起来才能最终留住人才,吸引来人才。与此同时酒店管理者还要善于发现“奖励点”,根据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员工在酒店的工作业绩多少奖励不同的金额。例如:当他们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受到顾客表扬、当他们超工作量,为酒店节省成本费用时,应适时适当发放奖励金。但是奖金与工资不能一起发放,以免降低他们的荣誉感,达不到激励效果。此外,酒店还要建立健全酒店的福利保障制度,关心和改善他们的各项福利,如生活福利、住房福利、培训教育福利、文化福利、假期、医疗保险、旅游,使这些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员工感受到酒店的温暖,以此来有效控制这些人才的流出,吸引外部人才的流入。

酒店管理人才是酒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留住酒店管理人才,吸引来酒店管理人才才能留住酒店的未来,才会发展酒店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娜.高职酒店管理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J].教育研究,2009,(8).

酒店管理毕业实践报告范文3

【关键词】工学结合;酒店管理;实践研究

一、研究方法——ESA模式简介

英国教学专家Jeremy Harmer在20世界90年代,根据“学习要让学生多投入、学习要活动化、活动要交际化”的原则,提出了ESA模式:Engage——投入阶段,即通过不同的活动和方法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融入情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Study——学习阶段,是通过课堂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Activate——运用阶段,指通过练习和活动使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

ESA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引导的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此模式以“实践为手段”,这符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教学特点和要求。

笔者结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运用ESA教学模式分析、评价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顶岗实习管理新的思路与方式。

二、工学结合模式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受益应用

(一)学校受益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可以通过顶岗实习适当改善校内专业实训条件,拥有稳定的酒店专业校外实训基地。通过顶岗实习发挥校企各自的优势,双方一起共同制定并完善酒店管

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引进和更新酒店行业标准。同时学校科研从酒店聘请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校内教师可以到合作酒店去实践锻炼,优化师资结构,强化了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了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推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学生受益

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的真实场景中,通过在校内理论学习的Engage——投入阶段和Study——学习阶段,进而在校外实训基地星级酒店时完成Activate——运用阶段,即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从中获得适应环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到课本上、课堂里学不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该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在酒店工作中的沟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此外,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获得相应的岗位薪酬,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

(三)企业受益

酒店行业存在员工流失率高的特点,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采取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的方式,酒店获得了储备稳定人力资源并且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有利于合作酒店的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形成了较务实的择业观,通过顶岗实习后可以顺利成为酒店合格员工。

三、ESA模式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实践

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为实例,结合自己的实习带队经验对顶岗实习中学生的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一)酒店顶岗专业顶岗实习教学内容的设计——E(Engage)+S

(Study)

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顶岗实习安排在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第二学期4月-10月进行,为教学方案强制性安排,学生以酒店员工身份介入工作,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积累岗位工作经验,缩短就业后工作的适应期。。通过酒店真实岗位环境的职业体验,学生可以更好的将课堂所学酒店管理知识融入到工作实践,迅速提升和强化学生的酒店理论学习成果;同时将工作体验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快速提升其酒店职业素质,使之成为旅游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顶岗实习期间我院管理程序上采用酒店、学校和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三方共同管理。

(二)实习酒店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评价——A(Activate)

通过几个月的酒店工作实践,学生都能在各自岗位上取得优异的成绩。酒店对实习生也有很高的评价。酒店管理者和员工一致认同:学生们个人品德较好。勤勉守纪,服从分配和管理,对新的工作任务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有集体荣誉感;适应岗位快,学生们工作效率较高,办事认真,能吃苦。操作程序清晰、规范;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头脑灵活、好学,工作技能提升较快。大多数学生能在1个月内比较熟练地掌握业务技能。

(三)学生酒店顶岗实训的收获——A(Activate)

通过在酒店顶岗实习,同学们切身感受了工作单位对员工的实际要求和酒店业的服务标准,掌握了各服务岗位的基本技能;熟悉了酒店业的运行规律及特点,增强了对酒店管理的认识;增长了社会见识,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开阔了视野、也体会到工作的艰辛;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还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工作态度。2010年由工业与信息化部机关服务局联合举办的酒店服务技能大赛举行,在北戴河幸运国际酒店顶岗实习的我院酒店管理专业0802班学生周国峰、张彩宏、郑晨和段媚同学载誉而归,分别荣获客房技能组银奖和餐饮技能组银奖。2011年由工业与信息化部机关服务局联合举办的酒店服务技能大赛举行,在北戴河幸运国际酒店顶岗实习的我院酒店管理0901班强蓉蓉同学获得餐饮组铜奖。通过比赛,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实践技能,还收获了比赛经验,促进了职业角色的顺利转变。

四、推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几点建议

(一)扎实开展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1.理论教学与技能大赛相结合

酒店管理专业新生入校时,我们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酒店管理专业介绍、校内外实训基地介绍、参观本地高星级酒店、邀请酒店经理人做报告等形式让学生提前了解酒店的工作类型和所需岗位要求,为自己定向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学校期间的专业课学习不断渗透行业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提前做好思想上和知识上准备。此外,也可以通过参加学院、省级、国家级的酒店技能大赛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过ESA模式的运用,Engage——投入阶段;Study——学习阶段,Activate——运用阶段,达到最佳效果。

2.实习动员大会与学生实习协议双保险

举办酒店顶岗实习动员大会一方面,尽可能详细地介绍酒店实习单位的情况,相关的实习协议,实习生的权利和义务,解答学生的疑问,使学生对实习的相关问题有所了解,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理性地面对实习,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另一方面,强调酒店实习对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明确实习目的。同时,加强酒店工作安全、个人外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学校还应当与学生及家长签订实习协议,请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协议,接受学校和酒店的双重管理。

(二)明确带队老师在顶岗实习中的作用

酒店顶岗实习中带队老师的工作如何开展就成了顶岗实习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顶岗实习带队老师应提前制订酒店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填写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进程表,并让学生明确实习酒店的概况、酒店岗位设置、酒店组织结构、酒店规章制度及酒店客源市场等。顶岗实习带队老师应在实习过程随时跟踪实习学生岗位技能提高状况、对表现优秀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树典型,随时进行酒店行业职业道德渗透。

顶岗实习带队老师代表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酒店顶岗实习考核方法,根据酒店对岗位职责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做好酒店理论课程(前厅服务与客服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吧服务与管理等)的教学研究和探索。

(三)注重顶岗实习工作总结

酒店在学生实习结束后,根据学生在酒店的表现包括实习纪律、服务态度、服务技能、酒店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综合评分,填写实习鉴定;实习学生要对实习进行认真总结并结合自身体验写出实习报告。学校将结合酒店实习鉴定和学生顶岗实习报告册、实习周志得出学生实习成绩。实习生结束实习返校后,学校应组织专业教师和实习生召开实习座谈会,对实习工作进行总结,听取实习生的实习感受和收获,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管理制度。

总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只有通过工学结合模式,不断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使酒店顶岗实习工作顺利完成,才能为高星级酒店输送优秀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思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19-21.

[2]郭洪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21):

142-143.

[3]郑国凤.“工学结合”视域下高职学生管理探讨[J].成人教育,2012(1):91-92.

[4]仇雅莉,王林,胡光辉.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原则与方法[J].当代教育论坛,2008(5):35-37.

[5]张志伟.“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0):75-77.

酒店管理毕业实践报告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实践能力

1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现代管理理念、良好的职业素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熟练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笔者对2016级新生进行了调查,91份有效答案中,其中在学生对喜欢的学习方式(多选)一题中的结果如表1所示。数据显示,大多数同学学生选择最多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模拟工作情景的方式授课”、“通过到企业实践进行学习”、“理论和实践并重”,三个选项都显示了学生对实践过程的重视。目前在校高职学生,多为95后独生子女,成长环境大多较为优越,部分学生由于家长过于宠溺,导致他们缺乏团队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等,而酒店行业所要求的职业素质中最重要和最需要的是不畏困难、不怕挫折,大部分学生达不到此要求。同时,当代大学生大多自我认识不到位,眼高手低。酒店行业初始都需要从基层服务工作开始,导致学生频繁跳槽。好高骛远以致流动性大的状况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非常不利,同时也导致酒店管理人才流失极为严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往往在实习过程中因怕苦、怕累或其他原因离开实习岗位,且在后续的求职中选择其他行业。以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2015届、2016届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跟踪调查为例,截至2016年底,2015届83名毕业生目前只有5名毕业生从事酒店行业,2016届90名毕业生目前有6名学生从事酒店行业。通过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实习的交流座谈发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专业技能缺乏,同时动手操作能力、行业服务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普遍存在不足。对此学校方面应该引起重视,实践教学应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体现。

2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1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设施设备问题

第一,投入不够,设备设施简单。很多院校对酒店管理实训室建设过于注重形式,设施设备不能及时随着酒店市场的变化而更新,学生实训氛围与酒店服务氛围差距很大,仿真度不够。现有实训室规模和组织构成与酒店条件相差甚远,很难达到酒店真实标准,学生无法真正体验到酒店氛围,真正理解积累酒店管理和服务的实践经验。第二,实训室管理。实训室管理模式粗放,制度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因实训场地有限,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个性指导,无法因材施教,实践教学还停留在简单的学生模仿阶段,这种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训室管理制度简单或制度无法落实。此外,实训室因人员配备缺乏无法满足学生训练需要。

2.2学校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脱节,部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与课程要求不匹配。由于各种原因,部分院校在实践教学中的课程设置中缺乏针对性、合理性,无法跟上酒店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缺乏改革和创新。目前,不少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几乎延续了多年不变的格局,体系上未做大的变动,如实习环节,大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均安排诸如认知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以及各专业公共性的实践项目,这种项目设置与10年前的设置相比,差别或改变较小,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不明确,其最大缺陷在于,对学生从事酒店行业的岗位能力需求欠缺,没有自成体系,各环节之间相互割裂:大一学生的军训以及社会实践主要由学工部或者系部统一管理,而后期的实习实训主要由教研室老师负责,缺乏有效管理;。

2.3学校课程与学生实习工作脱节,实习单位缺乏有效培训

校企合作不深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培训。目前,酒店类专业与企业合作形式较为单一、实习实训基地层次和数量不多,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群和岗位能力要求关联度较低,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的关系不够紧密,对培养酒店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还缺乏深入研究的平台,尚未形成特色化的专业建设模式。除此之外,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还存在岗位设置与工作强度不合理,薪酬满意度低,缺乏和谐的企业氛围,实习生在工作中出现失误,酒店对照规章制度往以现金处罚作为惩罚方式,缺少具体的指导和说服教育。这样的管理,容易导致了实习生产生抵触和倦怠情绪,影响工作效果。在实习生培训方面,大都对实习生作简单的入职培训,主要针对安全培训,强调纪律要求,而忽视学生刚步入岗位的心理引导、遇到特殊事件的处理等问题,培训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

3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对策

3.1社会实践方面

(1)军训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堂课,同时在军训过程中,也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尊时守纪的重要契机。。因此,保障新生尽可能的参加到新生军训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第一步。(2)正式步入学习阶段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参与到学校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如暑假带薪实习、“三下乡”活动等,让学生尽快的认识和了解社会,同时,提高自身的与人交流、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此外,参加专业技能比赛也是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中文朗诵比赛、礼仪风采展示、导游技能比赛、中餐宴会设计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组织实施,提高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策划协调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参加市级比赛以及国家级比赛做好铺垫。而针对大二的学生,更主要的是鼓励学生通过自己课堂中所学的专业技能知识能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比赛,同时找准自己在行业的定位,更清晰自己的职业规划。(3)笔者从2016级新生调查报告中关于“选择酒店专业的主要原因”一题中,可以看到部分同学主要是为了到酒店就业,但还有27%以上的同学表示希望通过专业学习毕业后自己创业。针对这部分同学,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资源,对于学生提出的创业项目,分析可行性,带领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对于好的项目,可纳入创业园孵化,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创业的流程以及管理经验。

3.2教学实践方面

(1)增加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学生实践的比重,合理设置课程优化实训教材,改进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实训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评方式。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基地条件,在课程设置中,尽量提高实验实训场所、设备等的利用率,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扩大实验室的开放范围和开放力度;完善数字化实验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实验室运行和管理监控。(2)在教学过程中,联合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引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比赛,联合企业,搞好实训基地建设,保障学生的实习工作。定期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活动,建立反馈调整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制度和调控机制。学生的实习工作开展的同时,完善专业建设的监控与评估体系,强化专业建设的过程管理,加强对专业建设的质量监测、评估和指导。积极推进合作办学,植入企业优质课程资源。

3.3学生实习方面

。。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能够接触到各类业务、多层次客人,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2)酒店方面应在实习过程中发掘实习生的优势和潜力,激发其工作热情。同时,为实习生争取最合理的福利待遇。酒店适当时建立精神激励的制度,对工作效果好、态度端正、效率高的员工进行精神激励,颁发荣誉证书,必要时作为工资晋级、岗位提升的前提;与此同时入职后的一系列培训能够促进实习生了解酒店的组织机构和文化氛围,保障学生熟悉岗位职责和掌握实践技能,达到学生上岗即进入工作状态的目的。特别是岗前培训应在实习学生到达酒店的第一时段开展,让学生尽快融入酒店,充分理解实习酒店的文化和管理理念等内容,以提高他们对酒店的认同度,尽快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对实习生的管理中,酒店应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对于实习生工作上的失误,以正确引导为主,而不是过分批评指责甚至大量扣工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一批爱岗、敬业、稳定的人才队伍。(3)建立实习生岗位调整机制酒店的服务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同一岗位的长时间重复操作,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学生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因此,学校与酒店协商沟通,实习期间尽量为实习生提供更多部门的岗位,提供学生选择岗位和轮岗的机会,以便学生保证工作质量和效果。同时,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校联合单位定期召开用人单位座谈会,建立反馈调整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制度和调控机制。

4结语

参考文献

[1]刘学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

[2]谢茜.重庆市某高校酒店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基于激励的视角[D].重庆理工大学,2015.

[3]张忠福.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6).

酒店管理毕业实践报告范文5

酒店业作是服务业的重要产业,是消费市场的重要分支。进入20世纪以来,餐饮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这使得酒店市场需求旺盛。近几年,我国酒店业发展异常迅猛,并呈现出高速增长、繁荣兴旺的态势。2013年8日,中国旅游研究院《2013 中国酒店展望报告》指出,2000 年到 2013 年间,中国星级酒店总量以 20%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其中,五星级酒店复合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 10%。即相比 2000 年,五星级酒店的数量翻了两倍。

会计类专业是传统的管理学学科,遍布于全国各个高等院校内。可以这么说:每一所高等院校,上至清华北大,下至高职高专,都设置了会计专业。据统计2013 年全国会计类本科毕业生40多万人,但会计就业门槛低,加上自学,大中专会计毕业生何止百万计!多数会计类毕业生与竞争者相比无专业优势,面临着改行的尴尬局面。

综上所述,一个新会计类学习方向酒店会计应运而生。它不仅迎合了中国酒店业的市场人才需要,而且与同类竞争者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定位。

二、酒店会计在国内院校建设现状研究

(一)国内开设酒店会计专业的院校分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是国内第一所开设酒店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开设专业名称为酒店财务管理。该院校根据中国酒店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且在教学教法和课程设置上引进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全球酒店管理专业排名第一)的先进模式,着重培养高级酒店的中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从中瑞酒店管理学院走出来的毕业生,能够胜任酒店、会所、旅游、餐饮、物流、文化娱乐等服务性行业的会计审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等多种职位,且具备从事酒店业财务、审计、咨询、投融资工作的从业素质和能力。

(二)开设酒店会计专业院校毕业生职业发展分析

通过对中瑞酒店管理学院酒店财务毕业生跟踪分析,我们看到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必须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国际高端酒店相接轨,以国际知名酒店的市场人才需求去定位和培养人才,从而奠定酒店会计专业学生国际化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此外,要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平衡和统一,突出对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分阶段、分层次、分批次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进入酒店工作后经过短暂的磨合期即可走上管理岗位。

三、酒店会计方向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师资队伍建设

(2)聘用企业里的高级财务人员为兼职教师,利用选修课或周末学习班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授课,把企业里实实在在的一些财务处理方法和经验带给学生,进一步拔高学生的酒店会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3)引进酒店会计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培养一批酒店会计的学术骨干和后备力量。鼓励教师向酒店双师型人才的转变,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酒店会计学习培训。使师资队伍结构逐渐合理化。

(二)校企合作运行模式建设

(1)订单式合作

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例如开设如家班国际酒店班,专业化、定向化的培养人才。学校根据合作酒店的需要开设实习课程,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

(2)工学交替

即学习顶岗在学习模式。酒店会计专业的学生首先在学校内学习2年左右的专业知识,使其基本达到酒店财务人员的标准,然后利用 1个学期的时间以准员工身份进入酒店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然后再回到学校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

酒店管理毕业实践报告范文6

关键词:酒店管理;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简介

“校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大专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完成专科学业和校外实习之外,参加江苏省专接本教育学习,在学制、课程等方面有机衔接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项目,其中本科学费全部由实习单位提供,学生在校第一年进行专业理论学习,第二年进行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前三年完成本科专业课考试,第三、第四年到实施单位半工半读,实习期间,酒店企业负责食宿,并提供部分的生活补贴,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留在用人单位,或者自行择业。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技能知识,而且“课堂和实习地点一体化”,企业与学校资源融合,实现专业与理论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素质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教育模式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新途径。以金肯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首批2016级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完成一年的专科基础课的理论学习,已经通过4门本科学位课的考试,寒暑假将进入到培养单位南京古南都饭店和南京城市名人酒店实习。这种人才的培养模式,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将学生、学校、企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一是企业能够得到稳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种从学生入校就进入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企业主动开发选择和培养优秀人才,从源头上保证人才符合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的良性循环。二是促进学生就业,学生在校期间在专科的基础上完成专接本本科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学历;学生入校能够确定自己的就业岗位,在实习中不断锻炼自己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能够获得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毕业后能够上手快,很快进入岗位角色。三是学校能够提升自身软实力,将人才培养目标跟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专接本教学提高学校的教学层次,与企业联合试点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学校也能扩大影响力,学校企业和学生达到三赢。

二、“校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形成“应用技术型本科”的课程体系结构。酒店管理专业“校企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课程培养模式要承接专科职教院校的实践教学模式,专业理论教学与技术实践教学比例达到1比1,且实践教学呈现出“产教融合”特点。其中本科段的课程分为沟通课程、衔接课程、主干课程、实践与应用课程等四个部分,沟通课程为基础课程,衔接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沟通课程和衔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顺利实现专科阶段与本科阶段课程体系的衔接和过渡,为学习主干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设置实践与应用课程的目的是,延续专科实践技能型培养特色,突出“校企本科”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特征。(二)创建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模式机制。(1)建立良好的生源选拔制度。学校与合作酒店签署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企业可以参与配合校方的招生,另外派专业人员对报名“校企本科”班学生的面试工作,面试合格的学生予以接收。。(2)成立专门校企本科合作管理机构,统领合作办学事宜。学校成立了以专接本教育为主的继续教育学院,以校企合作为主的校企合作办公室,由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人员和企业人员组成的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三部门共同制定学院校企本科发展规划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对办学各项内容进行统筹、管理、检查、监督,以确保办学的质量。(3)建立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价机制。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价方案由院校、企业共同实施,学校主要负责考核学生在校理论教学部分,企业主要负责考核实践教学部分;考核项目由学校和酒店联合制定,采取实习报告、现场操作和理论考试等多种形式全面检查,全面考核“校企本科班”学生的素质、能力、水平和工作绩效;建立了对“校企本科班”学生的淘汰与奖励机制。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动态监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淘汰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对学生成绩优秀、实习表现突出的,给予企业助学金和奖学金的激励。校企共同参与教学考核,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有利于企业从中发现、培养和选拔人才。

三、“校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成效

(一)促进“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双能型”师资队伍是应用型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一方面教师参与专接本授课,能够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提升自身理论素质和学术能力。学校组织教师前往主考接本院校参与集体备课和专业交流,能够提高“校企本科班”学生的自考统考通过率,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实习酒店单位挂职锻炼,增加了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能够及时了解酒店行业企业对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为酒店管理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提供可靠依据。(二)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校企本科的学生同学专接本本科的知识学习,在专业素质上高出普通专科学生,酒店认为学生“业务理论精,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对酒店服务质量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酒店校企本科的学生在实习中成长快,在岗位中晋升的机会明显多于一般学生。14级酒店校企专业的9名学生在城市名人酒店实习,其中1人在实习期间被提升为前台领班,所有学生酒店愿意继续留用。近几年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率连续三年都是100%,优质就业率明显提高,毕业学生就业后直接提升为领班或主管,这些明显高于普通专科学校学生。拓宽在校学习期间的职业发展空间,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三)良好的社会效应。校企本科教学模式的实施一方面减轻了学生家庭的负担,也解决了部分学生因家庭困难而错失本科教育机会的问题。另一方面使企业能够得到稳定的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高素质员工,缓解了合作酒店企业优质人力资源严重紧缺的矛盾,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的良性循环。

四、“校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时间中的启示

(一)人才培养目标要定位为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规格。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等特点,即使是酒店管理“校企本科”毕业的学生仍需要从基层服务员工做起,然而,做普通的“服务员”并不能满足其长远志向,他们大多把目光放在酒店管理集团、酒店餐饮集团或相关行业的高级管理层,因此,培养实践者、管理者与领导者“三位一体”的酒店管理人才,应作为酒店管理“校企本科”人才培养的高级目标。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包含经济类、管理类课程在内的更为全面的课,培养使学生具备向酒店企业以外相关领域拓展或跨行业工作的能力素质。“校企本科”班学生本科阶段课程,重新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根本目的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学校人才培养规格的提升。学生接读本科,不是简单地多学十几门本科阶段课程,不是通过了江苏省考试院自考主管部门组织的考试且成绩合格,做了毕业设计(论文)就本科毕业了。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了本科阶段的学习重构自身的知识体系,构建起与高素质技术型、管理型、服务型人才相匹配的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专业知识与通识知识的知识体系。学校在制定“校企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本科段考试计划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主考学校,校企合作单位一起制定合理的包括理论、实践、素质教育等三个方面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将创新精神融入平时的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酒店实习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提升。(二)“校企本科”合作单位选择要恰当。校企本科合作单位尽量选择5星级高知名度酒店,尤其是发达地区5星级的国际品牌酒店,高知名度的企业不管是在硬件设施还是在软件设施上,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4]。这些酒店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学生能学习和锻炼更为规范化的服务技能和技巧,也能接接触更先进的管理水平和获得更有效的经验;同时,这些酒店接待的外宾较多,对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大有帮助。另外,保持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有利于密切双方关系,以便开展更深入、更全面的合作,同时也有利于校企双方减少搜寻、协商、管理等方面的成本,提高合作效益。同时,五星级酒店对人才储备需求量大,对于高素质管理人才需求也较一般星级酒店要强烈,学生实习工作晋升渠道也较为宽阔。(三)学校和校企合作单位要注重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一方面,学生在工作中保证有充分的学习时间,学生本科的专业课每学期要参加江苏省的统考,有一定的学业压力,所以学生要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才能保证考试的通过,最终能够拿到本科文凭。另一方面,校企单位要为员工设计职业发展通道。学生在实习期间主要抱着学习、求职的态度,希望受到企业有关部门的肯定与重视,而酒店对于实习生的职业素质比较重视,只注重培养其职业素质,忽略对实习生的人文关怀,缺乏对其职业培训、发展规划的重视,造成学生在实习期间只提高了职业技能,而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造成学生对酒店满意度不高且不愿继续留在酒店工作。所以,学校和企业要负责为员工提供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所必需的资源,调动学生学习和实习工作的积极性,达到我们的人才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欧钟慧,贾桂康,李英策.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05)

[2]戴晓丹.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策略[J].管理观察,2014(05):157-158.

[3]陈蜀花.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J].广西教育,2017(04)68-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