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供电公司 财务精细化 管理
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可能直接会影响到供电公司进行进行的整体决策,甚至于对供电公司未来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财务的精细化管理是供电重要工作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供电公司的管理体制不断的进行改革,出现了一部分的财务管理问题,特别是县级的供电公司,存在许多出现财务风险的诱因,想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实行财务的精细化管理,认真的做好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掌握公司内部财务的时刻变化,合理的进行财务的分配,科学的进行财务核算工作,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打下坚实的内部基础。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容
供电公司的财务精细化管理,顾名思义,也就是在法律法规的约束范围内,对供电公司的财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细分,包括工作流程、工作目标、工作规划以及决策等,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具体的内容有:对财务工作中的每一处、每一项都进行细致的划分,责任落实到人,这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可以对财务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控制;对财务工作中的每一处、每一项都细致的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以便工作时有章可循,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整体质量;对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每一处、每一项都要安排有关人员进行监督,用来保障每一个工作细节的质量,以便整体工作质量以及效果的提升;与财务工作相关的事件、细节、数据,都要做详细的记录,并进行统一管理,以便发现问题之后进行查询,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
二、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风险诱因
(一)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偏低
在供电公司中有较多的非科班出身的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的管理工作,甚至于有的还是半路转行,不但缺少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积累也相当的匮乏,更不用说与财务管理相关的其他知识了,更不够全面,所以他们对公司的财务风险认识有所不足。这些情况在县级供电公司中尤为严重。
(二)公司内部的不够完善
特别是公司的预算管理以及内控制度都不够健全,时常出现问题,比如说对预算管理根本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没有整体的概念,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没有基础资料的支撑,导致准确性相当差,另外公司的预算经常性的执行不到位,甚至可以进行随意的更改;在内控制度方面,县级供电公司大多数没有制定内控制度,有些公司虽然进行了一部分内控制度的制定,但往往执行不到位,出现许多财务问题,例如银行账户混乱、专项资金核算不规范、社保基本的数据不准确等等问题。
(三)公司的固定资产与账面不符
这主要是因为在进行农网改造的时候,资产的产权关系没有理清,导致农网资产的投资和经营的主体不一致,责任和权利不够明确,导致省市供电公司的账面价值大多大于实际固定资产价值,而县级的账面价值普遍小于实际固定资产的价值,为农网的管理问题提供了难度,也影响了供电公司财务人员对资产运行维护费等相关费用的预算。
三、供电公司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有关措施
(一)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
。
(二)建立完善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财产的精细化管理
想要进行财务的精细化管理,财务制度的完善也非常的重要。一些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旧制度可以破除,建立新的精细化财务管理规章以及实施细则,可以对每项工作进行细分并精细的制定相关的规范,可以有效的把工作责任到人,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而且可以使财务工作更加的规范,更加的制度化。对于公司的财产也要实行细化管理,可以加强资产管理软件的使用,促进各有关部门的数据共享。
(三)供电公司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提高公司资源的合理配置
通过价值形式对公司的一切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以及控制,对公司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精细化管理下的预算管理,就是对公司进性细致的预算管理,例如要分别进行季度预算、月预算、年预算等,对公司的各项支出、收入都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并且还可以制定相关的预算管理制度,用来规范化、程序化的进行预算。
供电公司的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公司财务信息的有效性,降低公司内部的财务风险,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效的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使供电公司更好的适应经济的不断发展。综上所述,在充分的了解了公司所出现的财务问题以及即将面对的财务风险之后,积极的进行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完善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解决公司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合理的进行资产分配;并提高财产数据的准确性,为公司的整体决策提供依据;提高了公司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就很好的实现了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使公司完全适应了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义先, 电力企业财务的精细化管理[J], 新财经(理论版),2010,9
[2]刘万文, 电力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J], 时代金融,2010,7
关键词:商贸企业 内审工作 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尤其激烈,处在经济大发展浪潮中的商贸企业更是如此,如何在变幻莫测的市场大环境中站稳脚跟、持续前进成为商贸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鉴于这种大环境,企业内审在商贸企业中的作用日渐突显出来,只有全方位的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效率,为企业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才能促进商贸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内部审计的作用
伴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加强企业自身监督、强化企业自身管理的内部审计制度出现了,内部审计是企业实现自我升值的有效手段,是提高企业价值、改善组织运营模式的重要途径。企业通过规范、系统的内部审计方法,改善企业的控制、治理过程,继而帮助企业实现运营目标。内部审计的基本特点包括过程控制性、监督的经常性、事前监督与过程控制相结合等几个方面。
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即是它的监督职能,基于国家制度规定及各类财经法规下,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随着现代企业经营规模的日趋扩大,经营方式的日趋多样化,生产经营地点的日趋分散化,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作用发挥也越来越困难。除了监督职能之外,内部审计的另外一种重要职能就是它的经济评价职能,通过一定的规范化审核,评定企业的计划、预算、决策是否科学可行,继而评定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按照企业的目标和决策在进行,评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合理,针对这些评定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继而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商贸企业内审工作现状
(一)内审力量逐渐增强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随着企业不断加强管理的需要,商贸企业的管理者越来越深入的认识到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开始加大内部审计的力量。部分商贸企业将内审机构设置为完全独立的机构;部分商贸企业提升了内审机构的领导层次,强调了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还有部分商贸企业在原有的内审机构上增加了专业的审计人员,有的商贸企业尽管财务与审计合署办公,但是拥有专制的审计人员。
(二)内审范围逐渐拓宽
商贸企业内部审计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企业审计范围有了大幅度拓宽,由原来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向评价经营管理、防范企业风险、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拓宽;内审工作也有事后审计逐渐向事前审计、事中审计过度;审计人员开始参与项目论证和材料物资竞标比价采购,内部审计的工作开始深入到商贸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
(三)内审工作进一步规范
随着越来越多的商贸企业对内审工作的进一步重视,企业管理者为保证内审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下去,目前有很多商贸企业根据《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建立并进一步健全了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制定了《内部审计程序实施细则》、《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
三、商贸企业内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很多商贸企业的管理者已经看到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内部审计在商贸企业中的开展也呈现出了新的现状,但由于我国内部审计的整体工作起步比较晚,因此在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依然会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依然是制约商贸企业及内审工作的发展。
(一)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尽管有部分商贸企业对内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比较到位,但是对于很多传统的企业来讲,内部审计部门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没有清醒的认识到内部审计的切实重要性,不理解内部审计对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依然只是一味的重视企业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管理,对内部审计的监督约束作用置之不理。再加上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重生产、忽视管理的观念尤其严重,很多商贸企业一时间也难以扭转这种局面,尤其处于现代企业机制不完善的大环境中,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尤其不够深入。
(二)商贸企业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
。
(三)商贸企业内部审计组织部门构架不科学
由于内部审计没有独立性,内审计制度不够健全,继而导致商贸企业内审部门的组织架构出现了很大问题,内审人员大部分都是有企业管理者授意挑选,大部分还是出自于本公司的财务部门,由于内部审计不能得到管理部门的重视,很多外贸企业的内审人员长期闲置,这些人员成为名符其实的摆设。
(四)商贸企业内部审计方法比较落后
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兴起的整体时间比较晚,很多商贸企业并不是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性才引入的,而是迫于政策压力才在企业内部建立的审计部门,制度的建立也只是相应政策的号召,但并没有考虑到建立之后的实际效果。因此,很多商贸企业制定的内部审计制度的操作规范比较落后,内部审计制度的实用性比较差,没有发挥内部审计的真正作用。
(五)商贸企业内部审计的考核及考评体系不完善
尽管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审计的具体准则上明确规定,为了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企业应当对内部审计部门工作进行定期检查。但是在商贸企业中,很多都忽视了这一规定,没有对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进行事后考核和评价。还有部分商贸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进行了检查,但常常忽略了过程的控制,很多时候只是出现问题后才补救,导致工作时长陷入被动。
四、提高商贸企业内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
商贸企业的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是企业内审工作的重要保证,管理层应该转变思想,主动接受审计人员的监督约束,在制度层面上,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及财务制度,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保证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继而能够更好的为公司服务。
(二)健全内部审计的运行机制
商贸企业不仅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还要结合商贸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本企业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和运行制度,在实际工作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在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内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提升内部审计构架的合理性
内部审计制度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商贸企业应该借鉴当代西方企业的先进经验,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审计模式。有经验得之,内部审计机构直属领导的层次越高,其独立性也越强,因此为保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可有董事会直接领导,最大限度的发挥内审职能的监督约束性。
(四)学习先进的内部审计方法,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内审工作质量
内审工作存在于商贸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是代表企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监督权,对整个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全程化监督,因此我国应学习国外先进的内审工作的管理方法,并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改变现有的以财务收支作为主要监督对象的狭窄模式,拓展审计工作的监督对象。
(五)完善内部审计的考核及考评机制
完善企业内审考评体系并不仅仅要着眼于事后补救的控制措施,还要在制度建立和执行过程中,明确各级审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范围,强化责任意识,减低企业的运营风险。内部审计贯穿于商贸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事中、事前的适时控制要比事后的补救有用的多,健全岗位制,开展各级内审人员的相互监督工作,以此保证企业内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文沁. 企业内审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S1)
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风险最高,加强货币资金安全性、效益性管理对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经营效益意义重大。在现实工作中,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对货币资金的管理程度不同地存在各种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1 中小企业的界定及特点
1.1 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在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上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量的指标较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研究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
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
。
。其中:
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
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
。
1.2 中小企业的特点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所以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故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权高度集中,组织结构简单,对市场变化反应灵敏,经营范围广泛,行业齐全,点多面广;产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产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成本较高,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艰巨,管理水平低,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资金薄弱,筹资能力差。
2 货币资金的定义及特点
货币资金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是可以立即投入流通,用以购买商品或劳务,或用以偿还债务的交换媒介。按其形态和用途不同可分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是企业中最活跃的资金,流动性强,是企业重要的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大量的经济活动都是通过货币资金的收支来进行的,企业所拥有的货币资金量是分析判断企业偿债能力与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货币资金在企业的各项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人形象地将货币资金称为企业经营的血液,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3 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最易出现问题的资源,但部分企业在对货币资金的管理的方面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多数贪污、诈骗、侵占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的行为都与货币资金有关。
3.1 许多中小型企业是家族企业,内部管理极不规范
我国中小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家族式的经营方式。一方面,在创建的初期,这类企业往往都是依靠家庭或家族成员或亲朋好友共同经营打天下的,所以其所有权和经营权大都控制在其家庭或家族成员的手中。另一方面,这类企业的所有者都会选择自己人来管理一些重要部门,尤其是掌握企业整个货币资金的重要岗位―出纳,大部分经营者会选用自己的家人或亲友担任。但这种安排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所有者或主要经营者凌驾于企业管理制度之上,报销审批混乱,支出随意,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形同虚设,有些企业股东或合伙人之间因为资金问题反目成仇,甚至引起诉讼、对簿公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甚至使企业经营处于停顿状态。
例:某煤炭销售公司的5个股东是朋友关系(其中两人是夫妻),因其中一股东与一大客户有关系,就全权委托其处理与该客户的销售及收款事项,其他股东不再过问。在一年的时间内该股东利用本公司的300万元启动资金,购进煤炭并销售收回货款,但未将款项交回公司,而是重新进货销售,如此反复,形成体外循环,并且自己另外注册成立了公司。其他股东曾多次催促其结清货款,但该股东均以各种理由推脱。直到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派人与客户对账,才发现累计销售额达2500余万元,客户早已将货款支付给该股东。其他股东只好到公安部门报案,但因该股东另外涉嫌合同诈骗,被外省公安机关关押,其造成的损失暂时无法追回。
3.2 企业经营者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水平较低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经营者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企业发展上,研究怎样开发市场、扩大经营、维护客户等方面,对企业财务管理不重视,认为财务人员所进行的会计核算只是为了应付税务等部门的检查,对账目做成什么样并不关心,企业真正的出纳岗位由经营者自己或其信得过的家人、亲戚担任,但其根本不具备专业能力,有些老板根本就看不懂财务报表,对货币资金的收支只是进行流水式的记录,并划上一些“隐秘”的符号做标记,做出来的“账目”没人能看懂,时间长了连自己也说不清楚当时的记号是什么意思。当货币资金出现差错时无法说清原因。有些老板认为自己的企业规模不大,且管理者都是自己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殊不知没有制度的约束控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利用各种手段贪污侵占公司资产,造成企业损失。
3.3 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专业能力缺乏,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中小企业的所有者或经营者出于降低成本考虑,聘用兼职会计对企业的经济事项进行账务处理,这样的会计人员只是对企业提供出来的财务单据进行简单的汇总处理,不去主动了解或无法了解企业的整体情况,做出来的账目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经济情况。另有一些企业任用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半路出家,不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和能力以及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法律意识淡薄,很多企业的出纳人员违反规定,将单位资金存入老板或其个人名下的银行卡里,但卡里的资金并未全部用于企业经营,有时个人消费也从卡里支付,造成企业货币资金公私不分;另外从卡里存取款项时相关的单据没有完整保留,同时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规定的现金日清、日结变成一纸空文;更有一些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采用收入不入账、涂改票据、重复报销等手段,侵占贪污企业资金,导致企业资产受损。
例: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会计人员只有一人,且是半路出家,连会计证都没有,老板将其从售楼部调到财务部门,全权办理公司的所有财务事项。在公司资金紧张的阶段,甚至让其代表公司从外部高息借款。受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该会计任职期间账目混乱,将公司本身及所属三个不同法人单位发生的事项混在一起进行账务处理,原始单据缺失、账账不符、账证不符、账实不符,同时利用老板的信任及公司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做出一系列侵占公司资金的行为,如低息借款、高息入账,自己吃利差;重复归还借款,与原借款人分成;串通售楼部人员对楼层好的商品房加价销售后私分差价;对已归还的借款没有及时收回原写的欠条或没让对方出具收款单据,等等。老板自身管理水平也不高,对企业有多少可动用的资金心中无数,全凭会计说了算,直到多个借款人陆续对其提起诉讼,用于开发的土地因原告向法院申请资产保全而被查封,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才想起要对公司账目进行审计,初步审计就发现该会计侵占公司资金已达数百万元,老板大吃一惊,后悔不已。
3.4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或形同虚设,事后监督流于形式
许多企业财会专业人员匮乏,导致会计出纳岗位由一人担任,身兼数职,职责范围不清。有的公司财务人员既担任现金收付、银行存款的存取等出纳的本职工作,同时还兼任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及保管会计印章等工作,一个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这在无形之中给了部分人员公款私用,甚至是侵吞公款以可乘之机。
从另一个角度看,导致贪污、侵吞公款等舞弊行为能够得逞的原因,是这些企业的内部稽核、监督制度流于形式。账账核对、账实核对是防范及发现货币资金舞弊的重要控制手段,企业应由负责账物保管和记录以外的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核对。但企业的检查人员往往忽略了这些行之有效的核查方法,或是走马观花,草草了事,待企业资金出现损失时才追悔莫及。
例:某公司投资设立了一个商贸部(属微型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该商贸部会计财会知识不足,专业能力不高,在任职的一年多时间里,将部分公款存入其个人名下的银行卡里进行收支存取,另外对单位发生的部分资金往来不进行账务处理,或将现金收支记录成银行存款收支,或将银行存款收支记录成现金收支,或自己编造银行单据入账,对个人卡里的公款余额编造虚假手机信息应付总公司的例行检查。直到总公司内审人员坚持让其一起去银行查询其个人卡内的余额时,才发现卡内资金已寥寥无几。经审计,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该会计人员经管的现金就短款80万元。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出现问题主要是人的方面――包括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及相关财务人员管理意识和水平、专业能力及道德水平、法律意识的欠缺;另外是企业缺乏完善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及行之有效的内部或外部监督机制,给部分人造成了侵占企业资金的可乘之机。
4 加强货币资金管理的方法及措施
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货币资金管理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
4.1 企业管理者应首先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作为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和决策者,企业管理层必须认识到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保证,管理层如果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视为对其束缚,妨碍了自由,认为可有可无,或完全不必要,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那么企业制定数量再多、再完备的制度也是流于形式;或者虽然有制度,也会因为管理层的不重视、不遵守而成为一纸空文,使企业的控制环境薄弱,员工漠视规定,个别人员更会钻管理的空子,给企业造成损失。
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管理者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或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士参与企业管理,让专业的人员做专业的事,任用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好、具备良好素质且具备从业资格和任职资格的财会人员,加强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尤其是对企业有重要意义的货币资金,更是要加强管理,有效防止舞弊。
4.2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法律观念和业务素质,增强胜任能力
要教育财务人员增强对法律的敬畏心,对自己本职工作中经管的货币资金严格按相关规定执行,不要心存侥幸钻制度的漏洞,不去做触犯法律法规的事情,也不要让其他居心不良的人有可乘之机。
现阶段,国家各项财经法规不断发展完善,不断颁布新的企业财务制度、会计准则,财务人员要想做好本职工作,就必须不断加强有关财经法规培训和业务学习,掌握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业务胜任能力。
4.3 完善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是一项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将涉及货币资金不相容的职责分由不同的人员担任,以减少和降低货币资金管理上舞弊的可能性。企业应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合理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和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以货币资金支付会计控制环节为例,货币资金支付的授权批准、实际办理、会计记录、稽核检查及与该项货币资金支付直接有关的业务经办等岗位必须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不能一人多岗,身兼数职。即任何单位不能由一个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货币资金内控制度不仅仅限于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还包括预算控制、授权审批控制等,只有完善并严格执行这一系列制度,才能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
4.4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外部和内部审计,完善监督机制
企业应当委托专业审计机构对本单位财务管理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协助管理当局监督控制措施和程序的有效性。同时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力度的强弱同样影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效果。企业应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相关的现金、银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对货币资金的监督检查制度并认真执行,充分发挥内部监督效力,不能流于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堵住漏洞,防患于未然。
淮南市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问题虽然淮南市及国家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其融资难的困境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其在融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门槛过高目前,淮南市已有融资性担保机构15家,合计注册资本8.8亿元,其中6家有政府独资、参股。。现行金融体制仍赶不上发展的步伐,对民企的抵押和担保条件比较苛刻,存在明显的“惜贷”现象。同时,一些银行中存在差别性利率标准,中小企业贷款的利息相当于经济回报的10倍,中小企业只能望“贷”止步。
中小企业自身问题首先,作为融资主体的中小企业,其内部运作存在着很多不理性、不道德、不透明行为。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大多数都缺乏长远规则与发展方向,为追求一些眼前的利益制定出企业不合理的经营决策。同时,由于缺乏信用意识和理念,为了利益不惜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对消费者进行价格欺诈、拖欠货款和税款等,一系列的不道德行为造成了中小企业信用资源不足的现状。另外,中小企业内部运作透明度很低,部分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无权威机构的信用评级使银行无法洞悉中小企业真实的财务和信用状况,这增加了银行的融资成本,也扩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其次,中小企业的抵押和担保能力不足。银行为了规避中小企业“不偿还”的风险,确保自己的利益,会审查和控制中小企业的抵押品价值,而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有形资产规模较小,因此,加大了中小企业抵押贷款的难度。同时,很多中小企业无法承受抵押和担保的高费用,长时耗,多程序等问题。
2淮南市小额贷款公司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
2.1淮南市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现状
自2008年10月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开始以来,至今淮南市有小额贷款公司18家、注册资本5.7亿元。今年1-8份累计投放贷款616笔、金额5.69亿元,8月末贷款余额5.71亿元,比年初增加0.55亿元。由以上数据可知,该市小额贷款公司业绩突出,其中,市区内前十位贷款客户主要集中在煤炭经营、建材和商贸领域,表明该市小额贷款公司信贷资金投放具有明显的行业相关性。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手续简便快捷,方式灵活多样,以信用贷款和保证贷款为主。
2.2小额贷款公司对淮南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作用
促进中小企业稳健发展对建设幸福淮南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融资难一直是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安徽省淮南市也不例外。2008年淮南市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使该市中小企业一直以来的融资难问题有了新的解决方向。有人说,小额贷款公司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桥梁;也有人说,小额贷款公司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及时雨;还有人说,小额贷款公司工作成为破解融资难题、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一支新生力量。小额贷款公司解决的是一些短期、分散、小额的资金需求,更加符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因此其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近几年来,小额贷款公司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经营实力显著增强,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小额贷款公司具有数额小、周期短、审批快的显著特点,贷款无需第三方机构评估,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灵活。这些优势有效的缓解了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成为银行开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有益补充。
3淮南市小额贷款公司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决策
3.1小额贷款公司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解决了很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但和普通商业银行一样,小额贷款公司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过程中也存在众多的问题。小额贷款公司不明确的法律地位致使其不能顺利的发展。迄今为止,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只是依据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和国家银监会制定的一些文件。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很难有效保护自身利益。相关政策不完善、监管不够力度。各地出台的政策,大部分是对小额贷款公司限制和监管,鼓励和扶持政策少,繁琐的审批程序和过高的进入壁垒等不利因素严重阻碍了该市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管理水平低,运作不规范,治理机构有待完善。首先,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技能专业性不够,多数工作人员缺乏经验且无岗前培训。其次,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小额贷款公司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工作程序比较随意,不遵循国家规定,时常发生违规操作。最后,预防和控制风险的能力有待提升。作为金融机构衍生物的小额贷款公司,也属于高风险产业。另外,利率的波动也会影响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
3.2解决小额贷款公司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对策
主要的研究框架是,首先阐述了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对这种工作体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与分析,并提出要想建立和健全内部财务控制体系需要达到的相关标准以及内容要求;然后,探讨了民营企业财务控制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M公司的实际发展状况,对其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进行阐述,最后提出了建立并完善M公司集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相关措施以及具体的运行环境。
关键词:企业集团;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研究思路
一、引言
集团企业一般都是以大型工作作为发展和运行的核心,通过契约等其他方式组建一个具有紧密关系的、经济利益连为一体的统一整体。在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运行逐渐提升的作用下,企业集团成为大型企业发展运行的产物。世界经济竞争发展的最终影响因素是核心技术之间展开的竞争。大型企业集团一般都掌握着一个国家的大多核心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在某一个时期的经济实力。[1]所以,企业集团的实力受到了较大的重视和支持。
我国社会经济在长久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也有的企业通过重组、并购形成一支影响力较大、巨大的企业集团。但是,我国集团企业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对配套的管理工作机制进行建立和完善。若集团企业在对集团资源进行控制过程中,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很容易出现业务失控、财务控制水平低、筹资活动以及投资活动效率低下的现象。当子公司出现失控时,也可能导致整个集团受到影响陷入各种困境,政治出现接解体的现象。我国民营企业集团制度化控制还处在探索以及学习阶段。当这些企业进行跨产业、跨区域、跨国经营时,其内部的图案多激励、治理结构、风险控制、信息体系的运作、财务监控等措施都可能会对公司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做好企业财务控制工作也是现代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相对基础性的工程,也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工作该如何进行,才能够达到竞争力不断提升的效果,并且不会对集团整体安全产生影响。
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财务控制问题,其中较为明显就是管理工作观念难以满足企业管理规章制度的实际发展需求,家长式管理模式较为明显。很多民营企业都是由家族企业发展而来,产权关系模糊不清,从而引起集团组织机构设置存在一定的不科学和不合理,资金管理工作不能顺利进行,财务监督难以发挥出实际的职能。[2]有的民营企业虽然也实施了现代企业的管理观念和模式,但是管理工作水平依然较低,不能够全面、充分地建立并完善财务控制体系。还有的民营企业把集全控制模式发挥到极致,将财务权利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其他部门很难参与其中,或是把集团财权分散到所有的部门,从而导致资源难以实现整合。
二、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理论概述
(一)内部财务控制定义以及本质分析。所谓的内部财务控制主要是指事业、企业或者行政单位所实施的各种财务活动,根据财务计划的实际要求对这些财务活动进行严格、全面的监督,从而把财务活动限制在整个计划范围之内。当发现任何偏差时,需要及时对其进行修正,不断对经验进行总结,改进工作,保证财务计划的顺利进行。
(二)内部财务控制、内部控制、会计控制之间的关系分析。内部控制分为内部控制体系,定义为企业组织机构的实际设置、财务工作内部治理等,其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对企业资产进行维护、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从而保证企业集团各项经营方针能够顺利执行。内部控制包括财务部门直接进行的各种控制,包括成本控制、预算控制、定期报告、财务控制、内部审计以及培训计划等。内部控制特点主要分为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两种。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一 内部控制、财务控制以及会计控制的关系
内部会计控制范围包括会计事项各种业务,一般是指财务部门为了避免发生侵吞财务等其他违法现象的出现,为了达到保护企业财产安全所制定的各种措施以及程序。
内部管理控制范围包括企业的技术、生产、管理各个层次、各个部门以及各个环节等,执行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管理工作水平,保证企业有关方针、经营目标、经营政策的执行和贯彻。
会计控制欲管理控制呈现的是一种并列关系,二者的控制对象和控制目的各不相同,会计控制主要是为了提供各种有价值、客观存在的会计信息,其控制对象时管理、规划和组织当局经济业务授权的程序、记录。管理控制主要是为了保证现代企业经济决策能否顺利执行,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各项决策经营能够顺利执行,实现各项经济活动的效果性以及效率性得到全面的控制。
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是有机结合、相容的两个成本,会计控制一般是对财务记录产生影响, 管理控制则是对财务记录产生各种见解影响。管理控制是结合会计控制的基础对整个控制工作进行调节。会计控制对管理控制所反馈的各种评价结果来对会计控制进行调节,所以,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是互相统一的。
从图一来分析,财务控制从体系上属于管理控制的一个构成要素,从管理控制的目的不难发现,范围也包括财务控制的目的,活动包括财务控制,所以,把财务控制纳入到管理控制体系中相对科学。
(三)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目标。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相对重要的一项控制活动,也是现代企业价值的一种控制表现,所以,内部财务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达到高效率的要求,保证财务报告和经济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性。。
(1)保证企业管理和领导阶层实现各种经营目标和方针。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就是对企业整体资源进行整合,从根本上实现各个部门的利益能够与企业整体目标利益的一致性,从而保证各个部门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最终实现整体发展目标。(2)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还要让企业资产实现完整和安全性的要求。财务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以及核心内容,内部财务控制就是为了让企业各项资产达到安全性的要求。(3)保证企业集团各项业务经营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企业要想顺利开展财务控制工作,就要能够拥有更多的财务信息,企业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有效性的反馈到管理和领导层,是各个部门之间开展协调控制能够达到整体发展目标的一个基础性条件。
(四)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所谓的全面性在原则主要是指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工作时,需要贯穿执行监督以及决策过程中,保证能够涵盖企业集团所有附属企业的相关业务。。。。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达到全面性的原则。企业集团在对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进行制定过程中,要能够根据自身发展状况来全面进行,并不是说在整个企业集团个别部门或者个别公司开展。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控制制度能否发挥相应的功能、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在于企业监事会、董事会、经理层的各种高层管理者的通力合作以及积极参与,共同对责任进行担当,这不仅时财务部门所需要执行的职责,还要协调企业集团能够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以及实施过程中。(2)重要性原则。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主要点和次要点之分,内部控制原则中要求企业在对内部财务制度进行制定过程中,重点抓住企业集团的各项高风险业务以及重点项目。。集团公司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财务控制核心。所以,内部财务控制重心也随着集团的实际发展而出现变化。(3)成本效益原则。集团开展财务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提升企业集团的整体发展效益,若集团在进行财务控制过程中花费的实际成本超过财务控制带来的效益,则该项控制措施的价值很难发挥出来。母公司在对财务控制体系进行制定过程中,要能够八五重要性以及合法性的要求,要集中考虑公司成本效益。集团财务控制制度的环节越来越多、措施以及方法越来越紧密。所以,民营企业集团需要进行控制和选择,在整个集团内部建立起全面的财务控制制度,要求集团根据实际状况对所在企业的规模以及行业特殊性进行考虑,从根本上抓住重要控制点,从这些控制点中建立起互相牵制的有效控制制度,从而达到集团财务控制效益的目的性结果。(4)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工作的制衡性原则要求企业在对组织机构进行设计、全责分配、各种业务流程方面要做到相互监督和制约,对企业发展以及运营效率进行兼顾。。。
三、M集团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工作水平较低。M集团预算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经过对集团预算状况分析,内部财务预算控制如下表所示:
表一 M集团预算控制情况分析
单位:万元
M人造板有限公司
从上表中不难发现,M集团的利润在最近几年一直呈现出下降发展的趋势,在销量不断上升的状况下,人造板市场的成本费用开始逐年上升,集团自身的内部控制很难从根本上发挥作用,M集团在对成本费用进行预算时,所用的大都是调整预算法,在预算制度上虽然使用了滚动预算和零基预算法,但是,受到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预算人员短缺因素的影响,很难采取较为先进的滚动预算法和零基预算法。[9]
(二)应收账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M集团采用的是集权性质较为明显的资金管理工作模式,虽然使用拨付备用金的管理工作模式,但是,资金管理模式是集团根据自身时间段来给公司拨付一定的备用资金,让所有子公司的收入都纳入到集团总财务部,出现的成本费用支出,需要结合具体的规定进行报账。[10]由于内部交易出现的资金占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集团资金的有效利用受到影响,资金周转效率相对低下,很容易出现资金短缺以及闲置的现象。
四、完善M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工作的相关措施
(一)建立并改善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体系。M集团没有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财务预算工作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一套对目标进行规划分析、监督控制、总结修正的方案,从而导致企业集团很难实现既定目标,对于实现长远发展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M集团企业要首先设置一套覆盖管理层的财务预算工作机构,明确管理层的内部权责,根据现有的管理工作体系,保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11]协调预算决策机构、预算执行机构、预算常规管理机构的关系,保证机构设置能够让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工作,发挥自我优势,从而让集团财务预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满足科学预算的要求和目标。
(二)做好资金管理控制工作。根据M集团的实际发展现状来分析,集团一直将财务控制模式投入使用,资金管理所用的也是拨付备用管理发展模式,这必然会对集团实现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可以在今后的财务结算工作中对资金管理思路进行开拓,在高速发展时期,可以将财务结算中心看成集团内部银行,做好融通以及资金结算工作,从而保证集团财务能够对指导工作进行负责。所有子公司的资金来往都需要在财务结算中心的指导下进行统一结算、统一计划以及统一考核。子公司可以开始存款银行,将经营活动中的资金存入其中,这个存款银行发挥的是中转站的作用,将所有资金转入到集团发展中心银行内部,有集团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和划拨。
结语: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构成要素,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主要对集团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设计进行分析,运用公司法、财务管理法以及经济学等知识对我国民营企业集团的控制模式选择进行分析[12]。结合M集团公司在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完善措施,从而保证民营企业集团能够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以及运行过程中创造更大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邵军,刘志远.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其成员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来自中国企业集团的经验证据[J].
[2]吴康为. 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探析[J]. 现代商业,2008,14:242+241.
[3] 邵军,刘志远.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配置的经济后果――来自中国企业集团的证据[J]. 会计研究,2008,04:47-53+94.
[4] 李志刚,常青. 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基于新企业财务通则的思考[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7:53-55.
[5] 杨棉之,孙健,卢闯.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与效率性[J]. 会计研究,2010,04:50-56+96.
[6]柯力.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J]. 商业经济,2010,17:70-72.
[7] 贺勇,刘冬荣. 融资约束、企业集团内部资金支持与R&D投入――来自民营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科学学研究,2011,11:1685-1695.
[8]梁晓聪. 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07,04:84-85.
[9] 杜晓艺,崔爱丽.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构建[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6:72-73.
[10] 徐洁. 浅议强化商业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1:24-25.
[11] 潘爱玲,吴有红. 企业集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及其应用[J]. 中国工业经济,2005,08:105-113.
关键词:保险会计;新会计准则;金融企业会计
1.我国保险会计准则的发展
自1984年人民保险公司正式从中国人民银行独立以来,我国保险会计准则经历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会计制度》《保险企业会计制度》《保险公司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新企业会计准则》五个时期。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会计制度》时期(1984―1993)。1984年2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会计制度》颁布,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保险行业会计制度。1989年12月,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对其进行了重新修订。这一时期的会计准则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特点,允许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
《保险企业会计制度》时期(1993―1998)。1993年2月,财政部在结合保险行业经营特点及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了《保险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规定采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通用会计恒等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资本金核算体系,该制度的实施奠定了目前保险业会计准则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保险公司会计制度》时期(1998-2001)。1999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保险公司会计制度》和《保险公司财务制度》,2000年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时期(2001-2006)。2001年11月,财政部颁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充分考虑了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 分别对六大会计要素及有关金融业务和财务会计报告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新企业会计准则》时期(2007-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首次以准则的形式对保险公司的会计核算进行了规范,第25号会计准则《原保险合同》和第26号《再保险合同》兼顾了保险行业的特殊性,改变了过去以保险公司为规范主体的特点。从保险产品属性的角度规范了会计准则。
2.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保险会计的特点
2.1 保险会计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保险会计是一种行业会计,属于金融企业会计的一部分,主要是针对保险资金流动和特定价值形式的保险业务活动进行核算,通过编制特定时期的会计报表为保险企业及其相关人员提供会计信息和服务,使其了解保险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和经营效率。
保险行业作为我国的一类金融企业,具有先收入补偿后成本支出的特殊性。因此,保险企业在前期费率测定以及后期赔偿款的测算过程中,都要求确认和计量要非常精确,因此,这要求很强的技术作为支撑。正是由于这些特殊性,造就了保险企业与一般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及会计报表编制等各方面的不同。
2.2保险会计会计要素的特殊性
2.2.1 资产
资产是指由^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总流入的资源。按照资产的流动性,通常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对于工商企业等实体企业来说,经营产品以有形产品为主,库存商品、产成品、原材料等流动性强的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有主导地位,从而能够保持较强的变现能力。而保险行业主要经营的产品为无形的保险合同,是一种在保险的特定风险发生的情况下按照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承担特定责任的信用产品,鲜有库存商品、原材料等实物资产,因此,基本没有遭受意外灾害损失的可能,无须计提跌价准备;此外,保险行业因其特殊的社会责任和信用责任,因此,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投资的产品一般以高信用的政府债券、同业拆借市场债券以及有担保的质押贷款为主。
2.2.2 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对于一般商贸企业来说,负债是一种债务偿还的现时义务。而保险企业的负债是对未来可能的一种赔偿承诺,是无法确定的、随机的,因此负债通过提取各种准备金来体现。
2.2.3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投资所享有的权益,是企业总资产扣除总负债后的余额。一般企业根据企业性质和规模的不同,法律规定的注册资本不同。而保险企业由于需要承担较多的社会责任,因此保险法规定的保险企业最低注册资本限额为2亿元人民币。此外,保险企业还要为防范意料之外的巨额损失计提足额的准备金。
2.2.4 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预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而保险企业的保费收入则不同,在保险服务发生前,保险企业需要先行收取保费,此时该保费属于负债,当保险服务持续发生之后才能由负债转为收入。此外,保险企业还可以利用保费收取至赔偿这段时间差进行投资,进而从中获取收入。
2.2.5 费用
保险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除了一般企业的营业成本、营业外支出之外,还包括各项责任保险准备金。
2.2.6 利润
保险企业的利润中没有投资利润。这是和一般企业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以及投资利润不同的地方。
2.3保险会计财务报表的特殊性
保险企业虽然需要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这与一般企业相同,但各个表的结构内容及反映的侧重点却与一般企业不同。在资产负债表中,一般企业强调的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而保险企业强调飞流动资产和责任准备金;在利润表中,一般企业强调经营收入,而保险企业强调的是准备金占利润的比重;在现金流量表中,保险企业的现金流量中包括保险金、保险索赔等,这是一般企业所没有的。
3.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保险会计存在的问题
3.1我国在保险会计准则的制定及改革上一直采取积极的态度
这种态度使得我国保险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实现了与国际保险会计通行惯例的协调和趋同。但是,我国保险企业会计准则在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3.2 当前我国保险会计缺乏有效测试重大保险风险的措施,没有采取有效分拆混合保险风险的措施
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为例,2011年,该保险公司A股保费高于H股保费10%以上,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确认保险合同,制定相关计量原则时并没有进行有效测试,并且没有分拆混合保险合同风险。
3.3 在进行法定精算准备金计算时过于保守
保险公司实施过于保守的法定精算准备金计算 原则将会无法保证公允价值的准确性。此时,保险公司无论是高利率保单还是低利率保单都会承受较高的财务危机。假设评估的高利率保单利率为7.5%,当市场利率高于高利率保单时,会掩盖保险公司的利率差。当小于7.5%时,保险公司会产生相应的支付危机。低利率保单如果采取保守法定精算准备金,当利率超过市场利率时,会造成报表利润下滑,对投资者利益造成影响。
3.4 缺乏对保单取得成本的精确会计处理
保单取得成本又称承保费用,是保险公司为了取得保险合同而支付的成本,主要包括手续费和佣金等相关费用。在处理保单取得成本时,通常采用递延匹配法和费用化法。新会计准则认为,保单取得成本计入当期损益,这将会使保险公司的当期收入无法与所产生的成本进行匹配,因此很容易出现亏损现象。
4.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保险会计的发展之路
为实现我国保险会计的健康有序发展,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需采取更加积极的应对措施。
4.1 采用f延会计方法处理保单取得成本
我国保险会计处理保单取得成本时,主要采用费用化方法和递延法方法两种,且两种方法的使用在实务界存在很大争议。国际会计准则在保单取得成本处理中主要采用递延会计处理方式,因为递延会计处理重视成本分摊,能够更好地表现保险公司的盈利状况。
4.2 进一步明确保险费用的具体概念及内容
为了加强对受益人与投资人权益的保护,避免保险公司通过模糊概念(如“规模保费”)等方式对利益相关者进行错误引导,应对保险费用等相关概念及内容进行明确。为此,在新会计准则的指引下,发展保险会计应明确其相关概念及内容。
4.3 全面细化准备金的最佳估算原则
新会计准则下并没有对保险公司准备金的计提进行明确规定,存在着一定的权力寻租空间,因此,不同的保险公司在对准备金金额进行估算时均存在着一定的自主空间,这就可能导致不同保险企业的财务报表无法进行有效比对的情况,从而导致投保人与投资者难以应用。在这一情况下,对保险行业准备金计算进行细化,力争统一准备金计算标准和规范,降低寻租空间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