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科学现象知识范例

2023-07-28 来源:客趣旅游网

小学科学现象知识范文1

【关键词】有效教学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行为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习中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追问和考虑的。”课堂教学既体现了教师的素质,也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如何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学科的有效教学,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位思想政治教师都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理解和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第一要素,合理、准确的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依据,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系统分析综合考虑各种教学要素。首先要从“为什么教,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其次是以“教什么,学什么”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再次是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来确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即解决“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依据课程目标,进行教学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把着力点从传统的习得、技能的训练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正如美国教育学者加涅所提出的“为学习设计教学”。

二、、创造性地选择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的体现。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思想政治课新课改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亮点。新课程倡导“用教材教”而不只是“教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应讲究科学性,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1. 认清内容标准的行为主体。思想政治新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的特征,它不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了课程内容,在必修课四大模块内容的设计上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展示了思想政治课与时俱进的风貌,而且还谋求了教师、学生双重行为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对教师提出了较之原课程标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要求教师合理选择科学知识作支撑,合理运用与课程教学有关的各种资源,合理采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方能成功地引领学生获得合乎内容目标要求的过程性与结果性学习成效。

2. 整合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教师在内容设计时要注意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科学地处理好教材与课外材料的关系,根据教学的需要,增补或删减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选取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为学生所熟悉、能理解的、可挖掘的学习材料,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科学的选择内容,创新的设计教学是准备,而选择合乎实际的教学策略是关键。

1. 实施有效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其实质是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教师必须以教育教学效果作为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应坚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状况出发,遵循学生学习规律,通过创设情境,改善方法使教材内容为学生理解内化,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建构意义,这就是启发式教学行为。由此,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高度重视活动教学。思想政治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重视合作学习。只有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才能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活动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为使活动教学收到实效,教师应发挥诱导、疏导、引导、指导等“主导”作用,善于评点学生有价值的创新观点和看法,并及时向外扩展、延伸具有科学价值的观点,以取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 采用灵活教学方法。根据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及教材的呈现方式,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诸如: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实施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教学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四、实施师生情感交流的互动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教与学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不是教和学的简单相加,而是教与学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矛盾运动过程,也是师生交往的情感交融过程。

1. 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的本质特性。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倡导的是探究学习,创造性思考,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动”起来。但这个“动”不是表面的课堂气氛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教师在“动”的过程中由管理者转向了指导者。教师的教学设计一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归纳、类比、思考等活动,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会多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发展思维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 生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形式。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与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学生的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活动。生生互动最典型的学习方式是合作学习,其基本流程可归纳为:合作设计――目标呈现――集体讲授――小组合作活动――测验――反馈与补救。学生以成对或是成组的方式共同学习、相互帮助。

【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现象知识范文2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师生有效互动 策略

课堂,是学生和教师智慧的体现,灵感火光碰撞的场所,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地方。高效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获得知识的滋养、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升华,从而产生践行的愿望。同时也让教师自身得到生命价值的实现和人格尊严的提升。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正逐渐摆脱“满堂灌”的尴尬,这无疑得益于教师们开始将互动教学的思维引入了课堂。但是我们也发现,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师生之间互动少。应试教育思维的残存,不少教师课堂上仍满足于一人唱“独角戏”,“满堂灌”,从头讲到尾,师生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

第二,互动形式单调。多师生间的机械互动,少生生间的互动、生本互动。课堂上大多数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之间的交流十分少见,学生与教材的对话更少。

第三,互动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感态度价值的互动和行为互动,因而课堂教学中缺乏真诚的内心沟通和真挚的情感交流。

第四,互动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不少教师在课堂总是提出“对不对”“是不是”的低层次问题,学生随心所欲地回答,一问一答看似热闹,实质缺乏思维的碰撞。

第五,互动时间不足。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忙于完成教学任务,给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充分互动的时间不足,往往是流于形式,无实际效果。这样,所学的知识难以迁移、内化,很难达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

实现课堂教学中师与生、生与生、生与师的有效互动,已经成为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最为迫切的问题。。

一、欣赏学生,平等对话,为师生互动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思想政治课的核心是对中学生进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和常识教育。教师的任务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高中政治课程设置具有内容多、涉及面广的特点,因而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是一幅枯燥抽象、刚性生硬、难以理解的面孔。由于学生的社会和生活阅历浅,这就导致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进行知识内容的讲述而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之高考的压力,课堂教学自然就成了只注重“知识点”传授的单一而机械的“灌输”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需要,这种教育环境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思想政治教学有效互动的实施。 学生对政治教师的印象是:居高临下,威严刻板甚至有点冷漠,往往心存畏惧而敬而远之,这就在师生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妨碍了师生互动的正常进行。这样的课堂教学难以唤醒学生的潜能,更谈不上开掘与提升。

教学的实质就是交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生生基于平等的身份,通过言谈、倾听或感悟而进行的多向交流,共同学习的教学过程。可见,互动教学的前提是形成师生人格平等的理念,营造民主教学的氛围。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师生才能共同探究、共同发展。离开了教学中师生的平等的主体地位,离开了民主的教学氛围,就不能实现真正的互动教学。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有了“安全感”,就会没有思想顾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要善待学生的奇思妙想,甚至要学会欣赏教学中个别学生的“另类”行为和思维。遇到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机智,教师要勇敢的放弃自己的“专制”特权,切不可简单的说教、包办和代替。

教师的机智与幽默是师生互动的妙方,教师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是师生互动的底线,怠慢、嘲讽学生的“言”和“行”是课堂教学的大忌。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资源,创设有效互动的情境

众所周知,高中政治学科的知识由一定的概念、观点和原理构成,具有较强的概括性、理论性和抽象性,思想政治课教材处处弥漫着纲领性、政治性的条文式表述,给学生的感受不够亲切。如果教师只是就教材讲教材或就知识点本身教学,势必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也不会愿意参与互动。生动的思想政治课堂需要直面现实社会和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提高课堂实效。

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应该善于选取与课本知识点相关的素材,包括时事热点和社会生活热点问题、诗歌、漫画、寓言、成语和故事等,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等途径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去探索真理、感悟人生,从而达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的效果。如在讲“市场交易原则”时,我让学生模仿马季表演的《宇宙牌香烟》相声片段。诙谐幽默的相声,让学生们的笑声此起彼伏。在笑声中,同学们的互动水到渠成,很轻松地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例如我在讲“国际关系”时,我选用了学生们普遍关心的利比亚政权更替和伊朗核问题等热点国际大事做为探究材料,引发了学生们的探究热情,在全班同学中引发了一场热烈的论辩赛。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对当前国际社会的各方关系及中国的外交政策均有了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要实现互动并不能难,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整合教学资源,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

三、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提升师生互动的层次

古人云:“前辈谓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里的“疑”就是疑问、问题。现代教育心理研究指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能仅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学生产生疑问,暴露困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造成果的过程。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整合教材内与书本之外的教学资源,包括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问题,设计成与书本知识密切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通过教师的正确引领,学生才能形成一个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是互动生成的基础。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坚持“五性”:

一是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提问,应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易错易混易漏点提问,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注意收到实际效果。

二是思维性。所提问题要符合高中学生正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实际,既不能简单地让全体学生回答“是”或“否”,也不能让学生都抓耳挠腮、无从回答,要遵循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即提出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达”的愤悱状态,通过积极探究,调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跳一跳,能够得着苹果”。

三是概括性。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提问题不能过多、过碎,要进行整合、概括,要能够贯穿全课、统领全课。

四是趣味性。平淡无奇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要在课本与学生的生活之间以课堂互动架设一座引领学生思考、体验、探究的桥梁,让学生在生活情境的孕育中体悟,生成理论。

五是人文性。教育的本质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设疑应彰显课堂的人文性,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经验、认识水平、认知能力及认知方式上的差异性,构建有梯度的知识结构分层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发展的机会。因材施教,促进各层次的学生在各个时间段的教学过程中都有收获;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利用、共享课堂教学资源,体现了教育公平;促成不同层次学生共同发展,践行“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教学理念。

四、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合作探究,打造师生互动的平台

有什么样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有什么样的教学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传统教学的特点就是一讲到底,即使偶尔提出一两个问题,也只是是“戴着镣铐跳舞”。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则把教师“讲”变成了学生“做”;由“静静听”变成了“亲自动手”;由“循规守矩”变“自由思考”;由“个体劳动”变“合作协力”。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

“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给学生一个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主动地进行参与。没有参与就没有互动,没有积极的参与就没有高效的互动。

教师要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上下工夫。要把师生互动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真正让学生“动”起来。通过“比一比 ”、“写一写”、“演一演”、“说一说”、“辩一辩”及“评一评”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的互动就不成问题了。如在讲“价值规律的作用”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一些企业经营发展之路,学生从中领会到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这样就会轻易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的任务。通过参与、自主、互动的教学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的有效互动。

小学科学现象知识范文3

论文关键词:听课质量;学习态度;人格魅力;理论素质;教学能力

对“课堂学生爆满”和“课堂学生所乘4无几”两种现象,有的人很容易与教师讲课好坏联想起来,这不无道理。可是,教师课讲得好学生就一定会来上课么?仔细思考一下这两种现象中学生的状态,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前者,学生处于主动学习,不是教师通过诸如上课点名等手段强制学生来上课。后者,对于这个课堂而言,大部分学生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出于不喜欢此门课或不喜欢教师等原因就选择逃课。两种现象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显然不同,学生的听课质量因此也存了很大的差距。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呢?本文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1思想上给予学生正确的教导与引导

首先在思想上对学生给予正确的教导与引导,使学生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给自己立下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如何主动去学习。正确教导、引导很关键。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应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在新生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学生认为考上大学是学习的终点,经过三年高中的紧张拼搏,现在终于可以享受了;也有的学生习惯了以前在学校有教师管、在家有家长管的学习方式,来到大学后失去了高考这样大的奋斗目标,突然觉得无所适从,一片茫然;有的学生听取了学生间流传的一些顺口溜“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并且学着尝试。在大的背景下,英语四、六级与毕业、找工作密切相关,所以,大多数学生很快陷入考四、六级中。另外,刚刚从高中步入大学的殿堂,学习方式的差别也会令一些学生很不适应。高中时,课堂上知识点不很密集,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消化大部分知识。在大学,不仅上课时间长,而且一堂课下来,学生的笔记会增厚不少。无论从记忆规律来说,还是从脑力上看,学生都会感到吃不消。从学生的自信心上来说,他们会不适应一堂课下来有这么“多”听不懂之处,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自信心。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应采取措施,在新生入学后就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预先告知他们将面临的各种变化,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并提供有效的心理适应方法。发展性原则的重点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经历,发展学生的潜能。新生入学时,许多人对自我都抱着较高的评价和期望。进校后,环境发生了改变,教师要鼓励他们对自我重新定位,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进而发展自我的潜能,并且告知学生以后将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并结合所教课程给学生以引导、以信心。

2教师需提高自身素质

学生有了上述这些心理准备,并逐渐适应环境,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给自己立下人生目标后,他们会去主动学习。那么课堂上,教师该如何满足学生的需求昵?或者说教师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课有魅力以吸引学生来听课呢?

2.1教师要有人格魅力

人格是指人的品质、性格、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我国古代就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之说,用人格力量征服学生,我们称之为“人格效应”。高校教师的道德品质、价值取向、教学态度、治学精神、行为举止等都会对学生构成一种自然的教育力量,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在金钱与人格的较量中,在五光十色的生活征途中,维护人格的尊严,表现出一种高尚自尊的人格,一种宽广豁达的胸怀,一种平常淡泊的心境,坚守精神的家园,而不能随波逐流,过于世俗。如果高校教师物欲横流,道德低下,精神萎靡,只追求名利,贪图安逸,不负责任,何以在大学生心中树立精神支柱?

2.2教师要有较高的理论素质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叶圣陶先生说,做好教师工作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肯负责,二是有本钱。这“本钱”指的就是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储备。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一要“精”——“知得深”;二要“博”——“知得广”。。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有人提出,高校教师的知识要如同一条河,源源不断,清新鲜活。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对现有知识的汲取和积累,另一方面要追踪学科研究和科学技术的前沿成果,不断发现新知识。。高校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必然严重影响传授知识的效率,成为加重大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2.3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

《学记》说过:“教者,师逸而功倍”。高校教师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懂得教学规律,还必须不断探索教学的艺术。高校教师以自己教学的魅力使师生知、情、意沟通在一起,形成一种心灵呼应的心理相容,教师用自己的心融化着学生的心,用自己的个性影响着大学生的个性,并使学生的多种个性服从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再创造,这样的高校教师才称得起是名副其实的教育者,学生才是真正的大学生。现代教学论要求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必须考虑难度、强度、密度、速度等问题,必须克服节奏慢、密度小、信息量少的弊端,建立快节奏、大容量、高频率的现代教学风格。现在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诸如电影、电视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更有利于增加课堂的知识量、信息量。另外,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代替了过去以黑板、粉笔为教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高校教师讲究教学艺术,有助于在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其学习能力,开发其智力,着重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越好,越能针对每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最佳的科学训练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能与学生之间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的。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是组建者、引导者、解惑者。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参与思维过程,不断提出问题,进行主动思考,这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由于课堂时间比较长,注意力不能始终集中,提出问题也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4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能够沟通

小学科学现象知识范文4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法”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通过“项目驱动”进行的教学活动,目的是把课堂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分析《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课程特点,探讨在该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步骤与实施,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引言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与其他课程相比来说,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有其独特之处。该门课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较多,有计算机图像处理、文字版面处理和动画设计等。涉及到photoshop、fireworks、flash等软件的使用。之前《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教学只是针对软件的操作方法进行讲授,讲解理论知识点,然后学生练习所讲授的内容,其知识点多而散。我们尝试在该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项目的驱动下自主学习,边学边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要我学”变成为“我要学”。

2.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思想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切实参加项目设计、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际上就是以实际的教学项目为媒介,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学习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分工完成项目;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水平与程度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能把理论上空泛、抽象的东西变成可以看得见、想得通的实际东西,便于学生以项目为主线,把课程的零散知识点串联起来,强化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

3.项目驱动教学法整体实施方案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用项目教学法,主要是有针对性的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由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具体任务,也可以称为任务驱动法。

3.1 项目的选取

项目教学法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与同学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3.2 项目的开展

(1)相关知识讲解

(2)使用案例讲解

。每部分的分解知识点除了结合本项目讲解,同时配以相关的小练习,加强学生练习,提高学生掌握技术的熟练程度。

3.3 实施阶段

学生按照选定的最终工作计划,以组为单位,各自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学生经过组内讨论和项目全面分析后,项目经理对任务进行划分,组内成员每人按各自角色负责不同的模块,并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3.4 项目的评价

我们可在一个或几个子项目完成后,在学生中开展讨论,进行项目分阶段评价,每组拿成自已的阶段性成果,大家共同评价好与不好,有什么问题,怎样改进,这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通常要经过小组、大组合作思维的撞击这样可以使他们共同进步,而且可以纠正偏差,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家老师再帮忙解决。。

4.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从收集到的学生项目成果看,在本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创新性地让学生自己确定项目目标是成功的,一方面学生的作品内容非常丰富,另一方面,由于让每个学生都在做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充分的发挥了他们的主动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法”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学习目标明确。不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教学质量,而且能够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因此,项目驱动法教学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来说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5.总结

项目教学法是高职院校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教学法之一。而在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中,项目教学法并不束缚于一种固定的模式。针对不同的学科和当前社会的应用需求,以及学生素质的差异,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手段和方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

参考文献

[1]王忠元.从电子商务的项目教学谈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创新[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小学科学现象知识范文5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尴尬现状,仔细分析其原因,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挑战,融人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以及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需要,目前各高校都在进行着教育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必修课也巫待改革,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一、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

1.在教学形式上,存在着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接受,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学生随意逃课,课堂的出勤率比较低,即使去上课也常常不听讲。部分学生喜欢打探“行情”,如探听老师是否喜欢点名、课程结业考核是否严格、老师是否喜欢抓重修课等,一旦知道了“行情”,就可以决定是否来上课。如果“行情”不错,就可以决定下节课不来了,反正老师考试之前会划重点,背一下就行了,来不来都一样。总之,对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基本可以用“三分之一迟到,三分之一看报,三分之一不到”来概括.有相当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抱着“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的被动消极态度。

2.管理体制上的弊端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基本上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由马列部(社科部)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承担,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由学生工作处负责,两个部门之间缺乏足够的信息交流。这种管理体制的弊端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于上公共课,没有参与对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的管理,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缺乏了解,很难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容易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变为单纯的知识课程来传授,无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学生工作处的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比较了解,但又缺乏理论的功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搞理论的人不了解实践,搞实际的人,又不懂得理论的局面,理论和实际相脱节。

3.师资力量薄弱且不稳定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政治淡漠主义和理论虚无主义等有抬头的倾向。这些思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产生了一定影响。最近几年,许多高校出现了不少中青年思想政治教师不愿继续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转行干其他工作的现象,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相对减少,队伍质量降低。与此同时,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近几年的大学毕业生又不愿到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出现短缺现象。随着高校扩大招生,为完成现有的教学工作任务,绝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好超量工作。每周上课时数太多,几乎疲于奔命,自然就没有时间、精力去深人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从而很难做到针对性教学。此外,由于教师天天站讲台,也就没有时间去进行教学法研究,没有时间补充新知识以提高自身素质。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必然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它本应该具备的育人效果.从现实看,当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一些中青年教师实际上并没有把马列主义作为一种信仰,而只是作为一种学术问题看待,因而说不上有坚定的马列主义信仰,他们之所以当上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是外在原因,而不是出自自己的内心,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出现了精神上的挫折感、失落感,于是对工作或冷漠或不安,或采取逃避现实,脱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等消极手段。

二、教学工作的改进策略

高等学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分析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探寻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思路,发扬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从而做到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改革

。近年来,一些高校纷纷开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如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根据学校“负责全校公共课的教学单位纳人相关学院运转”的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与教师分别进人相近学院的专业,形成了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体制闭。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在高校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下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和学生工作处等若干部门,其职能是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或副校长担任主任,副主任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主任和学生处处长兼任,部内部人员可以自由流动,部内设有资料室,实行资源共享,结合形势定期向部里的教职工、辅导员作专题报告,反馈学生思想动态和信息,进行各种短期培训,学生的理论考试、操作评定均由部里来完成,以便能够比较全面地考核学生思想状况,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力度。。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思想建设,尤其要从教师自身素质抓起,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能够具备更强的战斗力,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思想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总之,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首要素质。(2)深厚的理论功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更新快,教师要抽出大量的时间认真研究新理论、新问题,因此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对一个理论基础课教师而言,其自身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理论素质,以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教学目的。(3)广博的知识储备。理论的说服力需要有丰富生动的知识来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除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在哲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领域应当有一定的修养,对数理化天生地等自然科学领域也应略知一二,教师必须在基本原理、现实问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规律等方面潜心研究,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以广博的知识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增强自己的教学魅力。(4)高尚的人格魅力。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对学生产生有效的影响,达到培养“四有”新人的教育目标,仅仅授业、解惑是不够的,还需以高尚的人格力量来熏陶和教育学生。从一定意义上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讲授者理想、信念、情操和教养等人格力量的真实外化和表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责任以理想情操、智慧才华、意志品格及其仪表神态、言谈举止等影响和陶冶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3.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水平

教学与科研本质上是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一方面,教学为科研提供了思考、创新的平台。教师通过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这个平台,在与学生的广泛交流互动中不断地发现和接触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灵感,或受到新的启发,从而为科研提供新视角新思路。另一方面,科研为教学拓展了接受、创造的空间。借助科研,教师不但自身可以加深对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认识和见解,深化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并在纵横比较与甄别中打动学生,使之从心底信服,真正有效地实现使科学理论进大学生头脑的目的;而且可引导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努力做到“会学”,真正提高他们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与科研是教师的两条腿”,所以,为使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从根本上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认真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大科研的投人力度,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两条腿走路”。。

4.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小学科学现象知识范文6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研究;新课程

。那么,如何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构建高效的科学课堂情境,就成为了小学科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以探究为核心,建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

在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教师要坚持“以人文本”,以探究为核心,调动小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小学生对科学知识保持高度的喜爱。同时,科学教师还要善于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情境,选择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让小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每一个过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比如,讲小学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在教学中我用简单的实验指导小学生检测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我采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新课,并且提问:谁知道水为什么会升起来?小学生都积极的举手回答,科学课堂充满了学习氛围。通过本课的学习,我让小学生轮流谈谈自己有哪些收获,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在小学生回答以后,我引导小学生课后继续探究其他的材料,科学的使用材料,让各类资源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我还给学生布置了探究性的家庭作业:如何杜绝现实生活中浪费木材资源的现象。

二、有效挖掘教材,提供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小学科学教材贴近学生的实际,具有指导作用,小学科学教师应该有效挖掘教材,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让小学生在科学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优化小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同时,还要给小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探究材料,比如小学生使用过的牛奶盒,可乐瓶,泡沫等,都可以作为科学探究实验的材料。比如,讲小学科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我首先给小学生做了最经典的静电实验: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飘起来了,以此引出静电现象。我让小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静电现象?有的小学生说冬天脱衣服的时候会发出“噼啪”的响声,属于静电现象;有的小学生说用动物毛皮摩擦过的泡沫板能够吸在黑板上,属于静电现象;还有的小学生说接触电视机屏幕有突然触电的感觉,属于静电现象。然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小学生解释正电荷和负电荷及静电产生的原理,让小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我还设计了生活化的教学互动活动,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三、开展科学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引导小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到课堂以后的场所,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所以科学教师应该选择小学生熟悉的物品和环境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小学生更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课后,我让小学生利用制作的风向标去测量具体某一天的风向,以实现活学活用的教学效果。还让小学生思考: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在实践过后使小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生活经验,便于小学生的全面成长。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巩固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科学的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要给小学生布置具有生活化的作业,改变传统科学课堂枯燥单一的教学现状,提高小学生对科学学科的重视程度,强化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我让小学生回到家以后去观察自己的一个食品,最大限度地获取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包括食品名称、保质期、配料表,等等。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引导,让学生理解食品添加剂虽然能够改变食物的口感或者保质期,但是过多的食品添加剂对我们的身体不好。总之,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研究需要持之以恒,通过不断的创新和调整,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小学科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用科学知识丰富生活经验,使小学生获得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昝彪.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J].俪人,2015,(18):33-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