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新媒体管理办法范例

2023-07-27 来源:客趣旅游网

高校新媒体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档案管理工作 新局面

。通过学习贯彻落实《办法》,充分认识到《办法》的实施,是新时期、新阶段国家为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指导新时期高校档案工作科学发展的法规性文献,为高校档案工作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以学习贯彻《办法》为契机,开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新局面。

一、认真学习《办法》内容,充分认识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办法》第一章第二条指出:高等学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高校档案记载着学校的办学历史,全面反映了学校最基本的职能活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与档案工作密切相关。档案的凭证、依据和参考作用,无时无刻不在学校的各项重要工作中得到体现。特别是在教育部开展的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高校档案是最令评估专家信服的历史证据,如果没有档案做依据,就难以准确地阐明历史事件,难以科学地总结学校发展的历史和规律。只有依靠档案资料,专家才能对被评估单位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估。因此,学校档案是评价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窗口”,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管理、教科研工作和教育督导评估必不可少的资料,是高校师生员工辛勤劳动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高校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储备,它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着其他文献无法取代的重要凭证的作用,同时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参考、宣传和教育作用。另外,学校的各种庆典活动、校史的编写、规划的制定等都离不开档案材料。因此,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着学校的管理水平、发展轨迹、文化积淀、办学特色等内容。

二、深刻领会《办法》精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

《办法》第一章第五条规定:“高校档案工作由高等学校校长领导,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批准学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二)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发展;(三)建立健全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高校档案机构,落实人员编制、档案库房、发展档案事业所需设备以及经费;(四)研究决定高校档案工作中的重要奖惩和其他重大问题。分管档案工作的校领导协助校长负责档案工作。”把高校档案工作领导的职责法制化、具体化,这将有助于为促进高校档案工作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做好档案工作,关键是领导重视和支持,只有领导有了很强的档案工作意识,才能从历史责任感的高度来加强档案工作建设,才能增加对档案工作的投入,才能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才能把档案工作提到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和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也只有这样才会引起学校各部门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形成有学校领导分管、校办主任主管、专职档案员负责、兼职档案员配合的档案工作网络体系,为高校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三、规范管理制度,完善学校档案管理机构

学校档案机构是保存和提供利用学校档案的专门机构,《办法》第二章明确规定了设立档案馆和综合档案室的具体条件,建立健全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学校档案管理机构,才能促进学校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更好地服务学校。随着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档案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我国正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高等教育的发展由注重数量增长转向提高质量、注重内涵建设,高校档案的传统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迎接着新的发展机遇。为使高校档案工作与高等教育同步发展,高校在档案机构建设、档案工作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必须与时俱进,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规章制度是档案工作实现管理现代化的行为准则,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是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有力措施和可靠保障。高校应修订适应本校办学水平的档案管理制度,只有依靠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努力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档案责任意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高校档案工作不断向前迈进。档案的权威性在于其真实可靠性,真实是档案的生命,也是档案管理部门的神圣职责。档案管理职能部门在工作中要坚持照章办事,努力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档案的质量。

四、广开思路,拓展学校档案资源渠道

《办法》第三章第十五条规定了高等学校档案门类有党群类、行政类、学生类、教学类、科研类、基本建设类、仪器设备类、产品生产类、出版物类、外事类和财会类十一大类。为适应知识经济和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保证高校档案工作为高校改革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办法》指出,高等学校“归档的档案材料包括纸质、电子、照(胶)片、录像(录音)带等各种载体形式”,这一规定对于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全面和完整收集,对于加大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方便学校和社会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可见,《办法》对档案资源建设更加重视。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档案工作“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根本保证。档案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对档案和档案信息的利用来实现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档案馆藏和档案信息,是很难满足各种档案利用需求的。因此,高校档案部门首先要按照《办法》的要求,努力健全上述各种档案门类,并进行科学、有序、安全的管理。由于形成各类档案的数量各异,还要根据高校实际情况确定学校各类档案的归档范围,把学校不同时期形成的、能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各类档案收集齐全,把记录学校历史的档案和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奖状、奖品档案,以及专家教授、知名校友的业绩档案等收集归档。

五、适应新形势需要,推进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

《办法》在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应当对纸质档案材料和电子档案材料同步归档;二是高等学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为档案机构配置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设备设施,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在档案管理活动中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全面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并实现“三化”:一是档案信息数字化;二是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一体化;三是档案信息网络化。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的著录与标引、编目、检索、统计自动化替代所有手工抄写工作,实现档案的自动化处理和网上查询。。把部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档案信息,建成各类全文数据库和多数据库。通过网络为广大师生服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方便师生检索和查询资料,有利于查到、查全有关资料,从而更好地提高学校档案的服务水平。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档案管理质量

随着档案管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技术人员,为此,《办法》明确规定,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档案业务知识,而且要具备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现代化管理技能,档案馆领导应热心档案事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有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精神,同时要年富力强,身体健康。这一规定突出了人才兴档、人才强馆的理念。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要采取切实措施,建立一支有较好政治、业务素质的档案干部队伍,并保持相对稳定。要严把人员入口关,真正将政治素质高和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要求的专业人才选配到档案岗位上来;要为档案工作人员尽可能多地创造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支持他们进修学习档案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使其尽快掌握档案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技能;要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待遇,关心他们的生活,努力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对专职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要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或者职员职级制,享受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的同等待遇。档案工作连续性强,许多工作特别是基础业务和规章制度建设,需要档案人员较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经验,只有稳定档案干部队伍,才能逐步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档案干部的频繁调动,无疑将影响到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因此,必须抓紧做好档案干部的稳定工作,从维护档案工作的长远利益考虑,加强档案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对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档案工作人员,《办法》规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其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待遇以及其他有关待遇,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

参考文献:

[1]韩秋黎.谈修订后的高等学校档案[J].中国档案,2008,(12):31-32.

高校新媒体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001-01

近年来,随着社会改革和建设的不断发展,必然也要求学校及其档案工作改革和发展, 学校档案工作是学校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档案室是学校档案管理部门,担负着学校各类档案资料的收集、鉴别、整理、分类、立卷、统计、保管、开发、利用等工作,而要实现高校档案管理创新,首先要从管理意识形态即管理思想上创新,继而在具体的档案管理全程各个环节上遵循创新思想。

一、高校档案管理现状概况

1、思想观念守旧。许多高校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国内外档案管理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无法在高校档案管理中运用。一些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档案工作缺少热情,日常的档案管理一直沿用传统的方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思想观念守旧,对档案事业的发展目标模糊,造成档案管理的水平要么提高缓慢,要么停滞不前。

2、专业人才结构单一。随着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面对缩微技术、扫描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云计算、海计算、网络平台模式建设、档案馆功能的拓展等方面的技术手段和管理要求,高校档案工作尤其需要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档案学研究方面的人才。而实际上,高校的档案专职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专业水平、技术能力、拓展能力特别是科研能力普遍不高,大多高校档案管理机构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在年龄、学历、能力、职称等方面都满足不了新形势下高校档案工作的要求。

3、是管理手段落后。我国目前的档案管理方式多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当然,这与档案信息的形式有很大的关系。档案信息处理的复杂性大大降低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也限制了档案信息之间的互享。在部分高校,信息数字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电子档案形式是很多高校积极采用和学习的信息手段,但一些高等院校的档案管理部门,依旧没有依靠计算机的辅助,进行档案管理工作,这样严重降低了档案归档、查询、检索的效率,影响了档案信息化的发展。

二、高校档案管理创新的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

随着科技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相较以往而言,的确提高了许多,但是如果工作人员不与时俱进,仍按照以前的旧办法解决新问题,那么档案管理工作就会遇到问题,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就会受到质疑。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审时度势,积极接受新的管理思想,新的工作方式,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转变以前的旧思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本着服务教师学生的态度,全面开展档案管理的创新工作。

2、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按照最新颁布的《高校档案管理办法》,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档案管理的实施细则,做到从宏观上把握主线,从微观上把握细节,努力把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并按照《高校档案管理办法》认真贯彻执行。首先要提高认识。要使档案工作高效有序地贯彻落实,首先必须提高全校教职工对依法治档重要性的正确认识。为了保证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应积极做好档案工作重要性方面的宣传工作。

第一,学校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领导重视档案工作,并善于用档案资料统筹学校的各项工作,是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第二,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应与其他部门合作,联合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学校不同部门明白档案管理工作对所在部门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促使各部门在平时工作中加强收集相关的档案信息,促进学校档案工作的顺利发展。

3、技术手段的创新

长期以来,高校的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传统性的倾向,其管理方式或利用手段是手工的,严重阻碍了档案的管理水平和利用程度。;。

。主动地把档案工作重点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教学、科研服务,使高校档案管理走上主导地位,实现管理手段方式的社会化、多元化和优质高校化。

4、人才和知识的创新

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要针对档案专业人员成长和工作特点,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信息理解的良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作风正、工作实、纪律严的专业人员。。

知识创新就是档案人员要树立创新意识,培养知识的创新能力,并要认真学习,较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网络化与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培养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能力,有计划的开展岗位培训,对档案人员进行在职继续教育,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学习考察、离职深造和学术交流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档案人员的知识不断拓宽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赵华伟.浅谈高校档案管理创新思维[J].文化论坛.2011(2).

高校新媒体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 信息公开

。本文结合笔者从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谈谈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一、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高校加强财务监督,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是高校财务工作的基本活动,活动的质量与财务执业环境和会计从业人员水平直接相关,在高校财务信息不公开透明的情况下,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外界无法得知,随着财务信息的公开,势必对财务部门形成一定的压力,促使其认真检查和清理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保证收支行为的规范与资金的使用效益,方便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最新财务动态,促进高校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促进高校内部管理,推进高校防腐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的职务犯罪频发,高校职务犯罪也屡见不鲜,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随之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教学仪器设备的大量投入,由于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信息相对封闭,极易造成权力运行过程不公开、不透明,使之成为“腐败”的温床。因此,只有让高校在财务、基建、采购、招生等重点领域切实做到信息公开,加强内部管理与内控建设,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才能从源头上预防与遏制腐败事件的发生。

(三)有利于社会与政府监督,促进高校自我完善与发展

。因此,财务信息公开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高校财务的透明度,让高校广泛接受社会和师生的监督。由于高校在运行过程中必须向多方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财务信息,将迫使其必须加强内部管理,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以利于高校的健康发展。

(四)有利于树立高校形象,建立和谐的社会经济关系

信息不对称是高校各利益相关群体对财务信息需求短缺的最大问题,实行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可以使高校向社会及政府全面介绍高校的财务状况,在此过程中,公众加强了对高校的了解与认识,有利于树立高校形象;同时高校财务信息公开,还可以有效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知情权,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增强民主理财意识,促进他们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使捐赠人及时了解自己所捐财物在高校经济运行中的效果,给予债权人充分的知情权,高校财务的相关信息不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形成和谐的社会经济关系。

二、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应遵循的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二)可比性原则

即高校在公开财务信息时应采取统一的会计方法或核算程序,以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比较与判断。

(三)时效性原则

信息的价值量与时效性紧密相关,为保证财务信息的有用性,高校在推进财务信息公开时必须保证内容及时有效,实时更新。

(四)相关性原则

高校财务信息庞杂,各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也各有差异,因此,高校应事先对财务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筛选,形成相关性程度大的财务信息。

三、当前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信息公开的积极性不高

。财务信息因其保密性与敏感性而导致高校对财务信息公开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加之现有指导高校财务信息处理、生成、披露的法律法规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约束性不强,且缺乏必要的财务信息公开评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多数高校还处于观望与摸索阶段。

(二)财务信息公开的内容不明确

在《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中,对于财务公开的具体内容只是划分了几大类,并未做详实的规定,这就导致许多高校在公开财务信息的过程中对公开的内容避重就轻,弹性较大,同时由于主观意识上的问题,不少学校对此项工作抱着“能简单绝不复杂”、应付了事的心态,导致公开的实质性内容十分有限。

(三)财务信息公开不及时

《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高校主动公开的财务信息,应当自该信息制作完成或者获取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公开的信息内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20个工作日内予以更新。然而现实中,许多高校的财务信息公布严重滞后,如目前多为2010、2011年等二、三年前的数据,更有的无相关信息内容,只是显示“数据正在更新中”,信息更新速度的缓慢严重影响了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四)财务信息公开的渠道不畅通

;并根据需要设置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或者电子屏幕等场所、设施”。。《办法》对于高校信息公开中的反馈做了相关规定,现实中财务信息的反馈环节却乏有体现,难以保证财务部门对广大师生员工的建议有所采纳或答复,财务信息的公开是单向的,信息反馈不畅通。

四、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思考与建议

(一)完善信息公开管理制度,规范高校信息公开行为

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公开的相关管理制度还不系统,仅在宏观层面上对信息公开做了原则性的规定,未做出具体细则与工作要求。笔者认为,高校的财务信息公开应职责到人、任务到岗,一要严格信息公开流程,设定财务信息公开审批权限;二要对必须公开的财务信息内容,设计统一格式,对何时做出具体规定;三是引进考核监管机制,上级主管部门应把高校是否按时按量公开财务信息纳入学校信息公开及高校财务工作检查的考核内容。

(二)树立主动公开信息的意识,加强高校内部管理

在开放办学、民主办学的新形势下,切实转变观念是当前我国高校提高财务信息公开工作质量的必要前提,学校管理层应从促进依法治校、提升学校公信力、保障公民知情权等方面去理解和支持财务信息公开工作,并且高校作为公共资金的使用者,也有义务接受来自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公开需求,财务信息公开是对高校“问效”的一个重要途径,但“问效”并不是“问罪”,只有经常性地将相关财务信息公示出来,接受“询问”,才能进一步促进学校加强内部管理,保障高校健康和谐地发展。

(三)明确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内容,满足多元需求

在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相关内容中,只有兼顾到向社会公开的财务信息及向高校内部的实时信息,才能满足多元需求,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与透明度。;反映学校整体经济状况的年度经费预算报告,经过外部审计机构审计的年度财务决算报告;重大会计事项的披露,如贷款、债务偿还、投资等对学校财务状况产生严重影响的经济活动;公示学校仪器设备、图书、药品等物质采购管理办法、流程及招投标信息,重大基建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信息等。其二,对内公开的内容:学校的各类财经管理规章制度,如财务部门的机构设置、岗位职责,财务报销工作流程、职工借款管理办法、财务审批权限管理规定,资产管理制度等;学生各类费用缴纳、欠费、奖贷金查询;教师科研经费到款情况、职工借款等往来款项、各院系(部门)经费下达及使用情况的查询等,通过一定权限的设置以分清不同类型的用户,从而方便师生、学校各级管理者及社会公众及时了解自己所需的财务信息。

(四)拓宽高校信息公开渠道,方便信息双向交流

总之,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衡量现代民主与法制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尺,高校要以建设“阳光学校”为目标,结合自身实际,真实、及时、持续、有效地开展财务信息公开工作,在高校与师生、社会公众之间建立起沟通信任的桥梁。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财务公开研究”;项目编号:2011SJA630018)

参考文献:

高校新媒体管理办法范文4

在中国,政府采购是财政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中心环节,将高校纳入政府采购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于强化高校资产管理改革提高各类资金使用效益,从源头上预防和铲除腐败,树立诚信高校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政府采购在高校推行的时间不长,缺乏现成的经验,在具体运行上还有不少尚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高校的领导和资产管理部门人员,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

一、中国政府采购的现状

中国政府采购试点工作始于1996年,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近年来,政府采购工作在中国已经全面展开,政府采购范围迅速扩大,基本上覆盖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团体组织。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相继出台了《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法规。。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使政府采购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政府采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全社会广泛认同,在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有效治腐败、发挥政策性功能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高校实施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

1.对政府采购的认识不足,存在消极抵制情绪

(1)多年的自行采购方式,对部分高校来说其切身利益已根深蒂固,片面地认为引入竞争机制,实施政府采购限制和约束了高校的自主权,是变相的权力集中和权利回收;(2)担心政府集中采购会形成某些新的腐败,由各人转移到集体;(3)担心政府集中采购的价格不如自行采购理想,不仅不能节约支出,反而浪费资金;(4)担心政府集中采购保证不了采购项目的及时完成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而产生对政府集中采购抱消极态度甚至有抵制情绪等,这些都是不利于政府采购制度的顺利推行、也不利于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2.采购人员素质不一

政府采购是一项面向市场、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专业化水平要求极高的工作。“隔行如隔山”,对高校而言,采购货物质量、规格型号、价格是否符合要求,是衡量学校政府采购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受采购单位人员专业水平及采购信息渠道不畅和对产品了解影响,采购人员难以对高校大量的、复杂的、品种繁多各类学科和含高技术含量的设备进行精确的描述。客观上要求采购工作人员不仅要熟悉、掌握市场各种产品性能和价格以及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信息等各方面的知识;还应掌握了解政府采购各项政策法规和具备熟悉政府采购操作程序规定。但由于高校在成立采购机构时,对人员配备的专业素质考虑过少。加上受人员编制的约束,往往都是人员内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到政府采购的效益和运作质量,使政府采购主体缺乏自我约束机制。

3.高校政府采购预算计划与采购计划执行的准确性差

。政府采购的货物类资产品目、品种、规定限额要求繁多以及设备技术含量高、产品更新快、品种规格多。各单位部门就必须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制定准确而详细的政府采购预算计划,并根据政府采购规定和要求编制完整、详细的政府采购预算计划。。另外,高校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编制时间早、跨年度,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准确预见未来市场价格和需求等方面的变动情况,使得高校政府采购预算和实际执行情况出现较大的差距。

4.政府采购周期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政府采购要按规定程序进行运作,采购周期一般长达3个月。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校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国家投入增加、学校多渠道筹集资金,办学规模扩大,学校对货物类资产和教学仪器设备的需求与日俱增。出现政府采购周期长与高校对所需商品和服务时间要求紧的矛盾,由此导致有的高校对政府采购积极性不高,造成学校急需的物品不能及时采购和供应。

三、解决高校中政府采购问题的主要对策

1.统一思想、加强对高校政府采购制度意义的认识

高校公共资金使用管理的核心是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而政府采购制度是高校经济监督机制的有效组成部分、是实现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政府采购活动作为学校预算支出的重要内容、通过招投标方式进行交易,有效地抑制物资采购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有利于保护学校信誉,维护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它必将成为学校对内部经济进行调控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高校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是节减财政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必由之路;是健全中国财政政策、加强支出管理的方向;是落实政府重大政策目标的有效手段;是廉洁从政、树立政府良好作风的有效措施。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高等院校要健全政府采购机构,充实政府采购人员,注重吸纳政治素质高,具有招投标专业知识,准确了解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熟悉掌握经济合同及法律相关知识的各类专业人员。高校的采购人员虽然经受过一些市场经济体制下采购活动的锻炼,但对招投标、合同、商务谈判、市场调查及高校繁杂仪器设备的用途、性能、指标等有关知识和技能依照政府采购的要求还是不够的,高校由于缺少通晓国际通行采购方式的采购管理干部和专业人员,因此必须加强对政府采购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强化招标训练,借鉴成功的经验,提高运作技巧。同时应配备专业人员加入政府采购行列,组成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采购队伍,提高整体素质,建立一个高层次、高水准的运作体系。

3.强化和细化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编制,严把采购立项关

对于高校来说,部门采购预算制定的科学、准确与否是政府采购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而强化和细化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编制则是高校顺利实施政府采购制度的关键。在政府采购管理程序中,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的编制是整个政府采购工作链条中的首要环节,它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将直接影响政府采购项目的到位率和政府采购工作的效益。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将在计划管理、预算编制、资金支出等方面引起深刻变革和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遵循科学的程序,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计划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采购项目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制定详细的项目需求、完整的收支范围,设立政府采购专用资金账户,做到专款专用。在执行过程中,对临时追加预算的采购申请一般不予批准。对确因项目必须,应由主管校级领导和业务部门严格审批其必要性,同时要建立高效、严密的预防控制系统,强化采购约束,使之具有全面性、合理性、有效性。

4.采取灵活多样的采购方式

高校实施政府采购,应调动政府和学校两方面的积极性。。。;对单台件、数量少的办公自动化设备的采购采用政府采购规定协议供货方式采购;。这样不仅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优势,同时也节省了采购时间提高采购效率,才能解决好政府采购周期长与学校对所需货物类资产和服务使用时间要求紧的矛盾,以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及科研工作能顺利进行。

5.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采购行为

由于高校所需货物类资产、工程、服务具有不同于其他部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政府采购行为的专业性和政策性,体现在采购环节上,不允许有丝毫疏忽和漏洞,否则既容易造成隐患,又容易影响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了避免有关情况的发生,高质量地开展政府采购工作,真正落实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物资采购和工程服务中实施“阳光工程”,高校必须将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建设放在首位,在制度框架下开展好政府采购工作。(1)围绕工作完善,促进高校的政府采购工作尽快完善,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政府采购法和财政部、教育部下发的有关政府采购文件精神,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研究制定相应的政府采购实施办法,对政府采购的组织管理、范围、方法、招标投标程序、资金结算、监督检查等内容进行详细规定,确保采购工作依法进行,按章操作。(2)围绕工作规范,制定货物类资产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要把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作为抓好政府采购工作的重点,努力完善政府采购中各种环节管理细则。规范内部工作程序,制定相应的政府采购资金财务管理制度,政府采购的管理范围,建立健全各项政府采购的管理制度。(3)围绕纪律约束,制定政府采购责任追究制度。政府采购是社会注目的焦点,我们要时刻注重对政府采购的全程监督管理,并从纪律上约束政府采购行为。。要通过党纪、政纪的约束加大违反政府采购规定的处罚力度。

高校新媒体管理办法范文5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办法(试行)》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的重要意义

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尽快融入社会、面向企业和基层就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我市城市转型的迫切需要,对于引导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维护社会稳定和扩大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可以使高校毕业生通过见习,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和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增进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企业和基层单位更好地选才用才,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把该项工作抓出成效。

二、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目标任务

(一)目标任务。3号文件要求,要拓展和规范一批用人单位作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今年4月份,市政府提出了“千人见习计划”,其中,下达给我市的任务为200人;9月份,又追加任务280人。要求今年年底前完成200人,明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二)见习基地的设立。按照*政办发32号文件要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见习基地进行了征集,在需要技术支撑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经济开发区、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平台、社区服务中心等单位,设立16家就业见习基地。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和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实际,采取“实施基层就业见习计划”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企业见习”两种渠道组织开展就业见习。从现在起到2015年底,在我市每个社区至少安排一名高校毕业生;大力开发社会管理、公共教育和医疗卫生等领域服务岗位,把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平台、残疾人服务、妇女儿童服务、社区矫正等公益性岗位,列为高校毕业生见习岗位。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的工作程序、使用管理和待遇落实

(一)工作程序。

政办发32号文件明确要求,见习要坚持特困高校毕业生优先、双向选择和一次性就近见习的原则。每年由企事业单位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申请,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确认。人社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及时用人信息,举办就业见习专场招聘洽谈会,组织择业派遣期内、我市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双向洽谈,对符合见习基地需求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确认见习资格。

(二)使用管理。

见习学生凭人社部门介绍信到用人单位报到,报到后与用人单位签定协议书,见习期限一般为6个月至1年,最长不超过3年。见习期间,由用人单位管理使用,并负责提供工作、生活条件。见习期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见习表现做出鉴定,经人社部门审定后存入本人档案,作为高校毕业生见习的证明。

高校新媒体管理办法范文6

0 引言

教学研究属于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组织与开展好教学研究工作才能够有效推进教学改革进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教学研究项目是教学研究的对象,能够提升教学水平,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教学研究项目管理机制通常是以项目为主要的管理对象,随后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管理形式。制定合理的项目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重视管理,才能够提高改革质量,培养优秀的人才。

1 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一般是指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制定的目标,在特定的时间与资金等条件下开展的一种特定的工作。①在工程项目中运用项目管理,在既定条件下,节省施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的进步,项目管理也逐渐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美国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一切都是项目,项目所覆盖的范围会越来越广泛,既能够在大的工程与技术等项目中运用,也能够运用在一些具体的任务中,其中包括一些工程型与非技术性的“软项目”。

如今,高等教育活动的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了日常的教学与管理,还包括了一些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教学与科研管理目前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重复性的工作,例如平时开展的教学活动等;第二类是一次性的活动,例如创建一所大学或者实验室等,甚至包括了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等。由此可见,高校的项目管理种类较多,且层次较为复杂,在高校管理的过程中实施项目管理,就能够有效实现科学决策与民主作风,帮助高校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在高校内做好项目管理工作,能够帮助管理者对一些优秀的教育科学成果进行总结,提升成果的价值,优化教育资源,且还能够帮助管理者将一些志向相同的教师聚集到一起,相互交流,为更多教师提供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以此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②

2 项目管理的特点分析

教学改革项目管理一般是以项目管理为主要对象,由相关管理者组织一些专业人士进行立项讨论,项目负责人需要对项目的研究进展进行监督。

2.1 需要实行项目滚动制管理

教学改革项目管理会经过年度或者中期检查评价,当确定一些研究计划能够实施时,就应当及时的追加经费,对于一些研究成果突出,有创新意识或者有重大突破的项目应当给予表扬。此外还需先考虑项目主持者在今后教学改革项目中提出的项目,对于没有按照研究计划项目或者没有完成任务的项目应当立即撤除后续的经费,同时撤销项目的资格。

2.2 重视实践

在教学改革中,教学改革项目的确立必须具有实践性,还需注意实践后的效果,实践的结果应当对相关专业有利,且一旦立项成功,就能够使多方获得共同进步的机会。在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的审查中,不能对可行性较差的项目进行支持,应当对一些实践性强,且具有特色的项目进行支持,帮助项目提出者推广项目。

2.3 具有复杂性

项目管理属于较为复杂的工作,通常由多个部门组成,会跨越多个组织,需要运用多门学科的理论或者经验来解决一些问题。且项目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通常存在多种未知的因素,每个因素都具有不确定性。③另外,教学改革项目改革还需将不同经历与不同组织的教师集中在一起,在特定的时间以及成本的约束下完成项目,这些要素都决定了项目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

2.4 具有创造性

由于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需要在承担风险的同时发挥创造性,这与一些企业的重复性管理不同,项目的创造性通常离不开科技的支持,而如今的科技发展一般具有两个特点:首先是综合性。综合性一般是指要解决更为复杂的项目,通常需要依靠多种综合学科的研究成果,将多种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够有效实现科技的发展,将先进的科技运用到项目中,才能够提高项目的实践性;其次是继承与累积性。主要表现为人们可以采用前人的经验,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与经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研发出更加先进的技术。

3 项目管理的运行机制分析

3.1 完善相应的制度

。制定合理的教学研究管理办法是保证教学研究活动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因此在立项前就应当制定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应当包括对项目的监督与审查、确定项目的意义、项目的评审等。项目管理办法作为一种管理制度,应当对管理部门与负责人进行约束,这是建立项目的基本前提。第二,设计申请表格。确立项目申请表是为了使评审专家充分了解项目的价值,表格设计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专家的评审结果。理想的申请表应当包括选题的目的、内外研究现状以及项目的特色等,使评审人员通过表格就能够了解到与项目有关的信息,为立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④第三,确立评审标准。制定完整的评审标准后才能够进行立项评审,确立标准时应当重视教学研究项目的理论支持与应用前景,还需突出项目的实践效果等。此外,还应当标明软指标,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为评审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3.2 对过项目过程进行管理

教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过程,对项目研究的过程进行管理也是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能够有效提升研究质量。

第一,进行合同化管理。确立项目后,项目主管部门与负责人应当签订合同,对其进行合同化管理,使立项者与管理部门之间能够建立起契约机制,既能够使管理部门在项目管理活动中有具体的规章可循,还能够使项目负责人明确自己的任务,保证研究活动能够顺利实施。第二,实施网络化管理。项目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应当结合自身情况,研发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管理系统,对项目成员以及项目变动情况等进行网络化管理,为教学研究项目的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且还能够提升信息决策的合理性,有效实现科学管理。第三,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在管理工作中,开展阶段性检查,能够将项目与日常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此种检查形式应当以系部为主。此外,还需做好中期检查,中期检查主要是以 学校为主,项目主持者应当认真填写并提交项目进度表,同时还需向管理部门汇报研究进展。⑤例如在管理过程中可对项目参与者开展了哪些工作、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以及实际效果等进行检查,通过中期检查,就能够找出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3 重视验收程序

教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形成教学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教育理论,同时还能够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验收标准是否严格,直接决定项目是否能够推广实施,因此需要格外重视。

第一、 规范验收程序。虽然学校开展的每个项目都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进行的,但项目的研究属于动态的过程,为了保证项目质量,就应当做好把关工作,按照项目验收程序审核程序,验收程序见图1。第二、召开研究报告会。教学研究项目报告会应当由学校组织,项目负责人进行讲解,全体师生均可参加。项目负责人应当在报告会上汇报研究成果,并讲解创新与关键性问题,与参加报告会的人员进行互动。参加报告会的人员通过报告会了解项目成果,获得学习的机会,同时还能够对项目结题工作进行监督,促进项目成果的推广。第三、推广研究成果。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是教学研究与管理中较为重要的环节,经过这一环节,教学研究成果才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为促进高校的稳步发展做出贡献。。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有效地将研究项目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就应当充分地了解项目管理的特点与运行机制,结合项目的特点与教学目标进行,在确立项目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项目的可操作性,为教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

注释

① 张超,杨军丽,李洪霞.高校学生活动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4):192-193.

② 阎文兵,申荣卫,姜绍忠,张兴梅.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49.

③ 陆继锋,陈炳霞.高校教学研究项目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0(3):40-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