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县桔柚开发面积15100亩,圆满完成了市里下达我县1.1万亩的果业开发任务,截至目前全县脐橙种植面积达20.6万亩(其中桔柚2.5万亩),巩固了桔柚开发的良好势头,进一步优化了品种结构。
二、标准园建设与果园管理
1.标准果园建设任务完成情况。2012年市里下达我县1.5万亩标准园建设任务,现已实现新增标准化示范果园2万亩,创建了2个部、省级标准柑橘园,创建了24个县级标准脐橙示范园。
2.加强组织领导和指导。为进一步提高标准园建设和果园管理水平,我县从早部署,狠抓落实,制定了《县标准柑橘园创建活动工作实施方案》,组建了标准柑橘园创建工作实施小组,制定了明确详细的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的方式,全年开展标准园技术集中培训8次,每月坚持深入果业基地现场指导2次,培训果农1926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份。
3.实现“六个百分之一百”。一是标准园100%生产资料统购统供。我县以脐橙专业合作社和果业协会为载体,实现了县域范围内标准园100%生产资料统购统供;二是100%种苗统育统供。我县从王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江口良种苗木繁育有限公司调运桔柚苗木555700株,满足了脐橙(桔柚)用苗需求,实现了100%种苗统育统供;三是100%病虫害统防统治。我县制定了《县桔小实蝇群防群治工作方案》和《县黄龙病、衰退病防控工作方案》,成立了病虫害防控工作小组,部署了脐橙黄龙病、衰退病的普查,普查病树320株,已经于11月份进行了统一清理并给予果农适当补偿,设立了等5个病虫害监测点,实现了100%病虫害统防统治;四是100%产品商品化处理。我县采摘的脐橙,均进行了分级、打蜡、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工序;五是100%品牌化销售。我县今年大力推广脐橙证明商标与地理标志,共推广箱贴131万枚,果贴2450万枚,在山东、河北12个主攻城市统一使用“脐橙”品牌销售;六是100%符合食品安全国际标准。我县指导果农提高果品外观品质和肥料利用率,减少果实农药残留,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所产脐橙果品100%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4.建立果园生产管理档案,有生产管理日志,农药、化肥等投入品包装存放规范。为加强标准园建设和管理,我县建立了果园生产管理档案,每个标准柑橘园都存有生产管理日志,详细记录了打药、施肥、修剪等生产管理措施,按要求对农药、化肥等投入品规范了包装和贮存。
5.集成推广物理生物先进技术。我县大力推广果业先进技术,共计推广使用杀虫灯600盏(其中新型太阳内杀虫灯300盏)、捕食螨20万袋、诱虫黄板10万片。
6.按建设任务安装节水灌溉设施。我县今年整合现代农业柑橘项目资金、农机补贴资金和其他资金大力推广节水灌溉设施,全县标准园滴灌设施安装率达到了80%以上,实现了科学节约灌溉。
三、脐橙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1.完善合作社发展。2012年我县进一步完善了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新组建果业专业合作社13家,全县现有经工商管理部门注册成立的果业专业合作社68家,成立了县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注册资本金3万元,其性质为社会团体组织,制定了章程,选举刘振房为理事长,在各果业重点乡(镇)设立了分社,以合作社为单位组建了专业采果队等服务组织,实现了85%以上果农加入了合作社,按要求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对接销售企业,组建的脐橙种植合作社与本地销售企业签订了销售协议,建立了对接合作关系。
2.培育扶持龙头企业。我县筹集资金,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出台了《县2012年果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培育扶持绿丰果业、欣丰果业为脐橙销售的龙头企业,对企业、合作社开拓市场、举办脐橙营销推介活动、建设大型贮藏库、贮藏果品进行资金补助,扶持企业或合作社规范使用脐橙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企业、合作社使用脐橙防伪证明商标箱贴、果贴的,按购买价格的70%进行补助。
3.统一“脐橙”品牌形象。规范了脐橙果品包装物的使用。。积极推广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推广使用箱标131万枚,完成市里任务数150万枚的87.3%;推广使用果标2450万枚,完成市里任务数6000万枚的40.8%。
4.主题活动。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县2012年脐橙“提质量树品牌保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会府办字[2012]131号)文件。主题教育活动以印发资料、赠阅资料、举办主题教育活动培训班以及组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教育和引导果农和企业增强市场风险意识、全局自律意识和果品质量安全意识。果农自律意识,经销商诚信意识得到明显提高,果农受教育率达到了95%以上。。。活动期间每月督查了一次以上,并将督查报告上报了市主题教育活动办公室。
5.资金扶持。完成筹措脐橙广告宣传资金40万元(发票交回给企业)。县财政筹集脐橙营销扶持资金100万元,用于脐橙市场开拓、主题教育活动、“脐橙”防伪证明商标的使用等。
6.信息上报。及时上报“营销”、“主题教育活动方案”、“营销推介及专销区建设方案”等文件要求报送的材料及其它信息。
四、产业安全防范
关键词 教育装备;项目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028-02
说到装备的管理,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物的管理,即装备管理制度、账目建设、器材陈列、设备维护、资料档案等的常规管理。但笔者认为,在教育装备建设前期,以项目为单位,介入项目建设的预算、技术参数制定、质量把关等环节很有必要,即加强项目建设的管理。因为项目建设的成功与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装备效益的发挥。本文就如何做好教育装备项目建设的管理,谈几点思考与做法。
1 做好需求预算的管理
从学校层面来讲,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育教学,平时并不考虑装备项目建设,因此预算时教师很少真正参与进来或参与程度很低,只能由某个部门或少数分管人员根据自己的设想、或与周边学校比较,针对自己的缺项进行预算,跟风意识、攀比意识比较明显、随意性较大;再者又由于在预算时由于没有与教师充分沟通,或未考虑学校的一些制约因素如场地、师资、配套装备等,实用性不高,造成在后期实施时变化比较大,有的根本不能正常实施。因此,我中心在学校上报预算计划时,都要举行集体审核论证会,分门别类邀请专家、上级主管部门、专管员组成项目审核委员会。详细听取各学校领导及方案制订人的项目预算计划的内容陈述、建设需求与建设目的、场地情况、师资情况、教学计划、实验计划等,专家组成员对各校项目进行认真审核,结合教育教学需要及学校发展方向,给出综合性评审意见。
根据评审意见,对基础类、必备类项目给予支持,并建议未建设的学校一起建设;对实验类项目,根据评审意见,挑选有实力的学校先行进行试点,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再进行推广;对学校无法正常实施的项目或无师资力量可以正常使用的暂缓或取消;对纯粹玩概念、摆花架子,根本无实质意义的项目坚决取消;部分项目存在虚报或投资过度等不合理因素的,进行删减或整合。
由于在预算计划部分就进行了严格审核把控,学校基础项目、教育教学必备项目得到了有效加强、合理的提升,且具相应的前瞻性。实验性项目试点后,进行全面跟踪、评估,召开试点学校教师座谈会,组织师生测评(重点项目请评估公司进行评估),对教育教学、学生成长效果明显的,在直属学校中进行推广;对试点效果不佳者,进行综合评估,根据情况进行资产转移或改造,确保了投资效益。而且由于审核在先,所有项目在实施时都能顺利进行。
2 做好技术需求管理
。他们在做项目方案时主要依靠供应商或经销商提供,从而造成:1)经销商都会从自身的产品出发,所做方案倾向性都很强,给后期招标造成困难;2)部分经销商不敬业,不从学校实际出发,没有认真研究学校的实际情况与需求,随意用其他地区或学校相近的方案,存在漏项或多余项,给项目实施和使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3)部分产品参数不全、技术指标模糊、功能要求无法量化,后期实施时存在偷工减料、降低技术要求的空间。
为解决此类问题,我中心设立了专管员制度,由相近专业的A、B岗人员组成,专管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教育部门集中采购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宣传和落实,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监督和检查;负责教育部门集中采购技术需求审核、项目跟踪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参与项目计划申报和验收;负责教育部门集中采购工作的协调和沟通,及时将采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反馈;负责定期汇总行业新理念、新产品、新技术等信息,及时收集并提供学校装备动态和供应商信息。具体做法如下。
1)根据职责,当学校装备建设项目提交上来后,首先由专管员对学校递交的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严格审核,专管员针对项目中存在的单一、倾向性、项目需求不完整、内容要求不合理、技术指标不完善、施工要求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进行书面反馈,督促学校进行改正。
2)对一些疑难项目、专业性很强的项目,由专管员牵头,召开专家论证会,由校方、专家组、中心管理人员共同研究、改进。必要时,请方案提供方、可实施项目的潜在供应商一起进行论证,综合听取各方意见后,与学校一起对项目方案进行细化、完善、改进。
3)定期组织学校装备管理人员培训,让学校了解新技术、新产品,了解产品质量控制的内容,了解各种产品主要技术的指标,结合各校制订的项目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学校项目方案制订中注意的内容。
。从而在项目方案编制时做到心中有数,以避免被供应商所左右。
。
3 做好项目质量管理
从我们的职能出发,应当控制好学校装备的质量,绝不能让一件不合格产品流入校园。
1)从项目需求上入手,对产品的特性进行严格的限定,把好装备进入学校配备的入口关。凡加工类产品,对参数、工艺进行严格控制,即使一些细小的配件也作明确要求。比如木制品的材质,其中用到的橡木就有橡木(进口)和橡胶木(国产)之分,而橡胶木简称是橡木,因此在项目需求中注意加以明确,如A级泰国进口橡木齿接板,减少争议。又如用到的配件如胶链、轨道,均明确具体可选品牌,因为这些细小的物品,容易产生供应商投机行为,而对师生使用又直接产生影响,因此在需求中要非常明确。工艺的要求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成本,更要详细阐述,必要时提供图纸,如历史教室中的仿古条桌,它的脚的形状带不带弧就会使成本上升很多。还有如篮球,由于有大小、类别(比赛用球、练习用球、室内用球、室外用球等之分)、材质、弹力等要求,如果让学校来提供,基本上没有人能提供完整的参数,从而在招标时给供应商可乘之机,在组织专家多次论证后再把各项参数敲定,为日后的质检提供依据。
2)从生产源头上进行控制。。
3)把好验收关。对学校完成的项目,校方作为主体先进行验收,校方初验合格后,我们组织专家到现场,对照招标文件与合同要求,结合采购方提供的进场交接单、校方验收单、提供的货物合格证等进行物的验收;再通过具体的使用、功能演示等对达成度进行验收。对加工类产品、装修等还与质检部门签订合同,委托质检部门进行破坏性检测,只有在完全符合各项要求的前提下才可以验收通过。明确的要求和规则,规范了采购和供应双方行为,因此厂家在原材料进货之时就主动进行检测,确保了学校装备的质量。
4 做好培训管理
众所周知,很多项目的培训是流于形式的,只是在安装期间简单地和负责人交代,施工完成后,基本不会用。为确保学校正常使用,对培训进行了详细的要求。
1)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供应商提供系统培训,培训时,通知中心管理人员到场一起参加培训并提供相关资料,同时学校必须安排好该项目今后的责任管理人员。
。二是培训分步走,先期进行培训者培训,即每校2~3名技术骨干参加由中心组织的培训者培训,让这部分人成为技术骨干。然后进行教师应用培训,根据各校安排逐校培训,中心派员到现场参与。由于各校有2~3名的骨干,他们可以担当培训助手,教师在后期使用中碰到问题时也会主动与这些骨干交流。。
。
5 做好应用推广
由于专任教师课务繁重,加上有些新技术如电子书包尚处在实验阶段,没有案例可供参考、没有太多的资源可供应用,课堂应用存在比较大的困难与条件限制,因此教师不会主动去尝试新的课堂形式,这就需要我们管理部门主动去推,主动选择实验老师,在大家看到确实的效果后就会跟上。如课件制作,早期只能依靠信息技术教师,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广,课任老师都能自己制作了。促进应用的主要方法如下。
1)与教研、电教部门一起,开展技术应用的能手比赛,指定上课的形式与应用媒体,引导教师去用。
2)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让教师同台竞技,促使教师开发应用领域。
关键词:智能课堂;智能教育模式;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18-0005-04
一、引言
2010年,佛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发展战略,了《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明确提出佛山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任务是推进“智能教育工程”建设。。
二、 智能教育模式探索
南海智能课堂(电子书包)项目从2011年9月开始试点到2012年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摸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电子书包应用模式――智能课室设计模式、智能课堂教学模式、智能课堂学习模式等,着力于构建便捷高效的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智能教育信息服务体系,支持创新教学教研应用模式。
1.智能课室设计模式
中国电信南海分公司为南海教育局组建了教育城域专网,全区200多所学校通过100M光纤接入教育局信息中心,信息中心2G出口接入公众互联网。为配合智能课堂这一新型教育模式的开展,南海电信将试点学校的城域网接入提速到200M。。
2.智能课堂教学模式
智能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借助南海智能课堂个性化学习平台实现的。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个性化学习平台为教师的教学教研提供了资源与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可实现多种创新教学方式,比如学案导学创新教学、基于虚拟课堂的个性化选修、个性化教学、主题性教学等,同时,通过开展网络教研、远程培训等活动,可以为南海培养一批教育理念先进、专业基础扎实、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高水平骨干教师队伍。
3.智能课堂学习模式
南海智能课堂探索以IT 为认知工具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风格差异性,整合了泛在学习、移动学习、自适应学习等理念,构建了支持实现泛在学习的数字化无线网络教室,学生人手一机,支持教师进行网络授课,支持学生随时随地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实现高效的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和生本交互。同时,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自主学习方式,使学习服务平台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支持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创新学习方式。
三、 应用与效果
南海区智能课堂(电子书包)项目自2011年9月开展试点工作以来,有7所高中、68名教师和860名学生参与项目实验,受到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充分肯定,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项目自2012年进入推广应用阶段,实现了巩固现有7所实验校实验班的常规化教学,顺利推广到全区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在内的9所学校,每个学校两个试点班,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学科实验教学。
2012年7月,面向7所试点高中68名教师和860名学生进行智能课堂教学应用情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认为电子书包对自身教学具有很大帮助,教师大多会在课前、课中、课后创新地使用电子书包,逐渐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同时,学生对于电子书包能够提高学习兴趣、上课比以前更专心、更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等认同度较高。详细统计数据见下表。
四、 问题与对策
南海云计算环境下智能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遇到了许多发展难题,主要是教师观念、资源、管理体制、推广运营等方面问题,本项目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创新解决方案,以期为今后电子书包的普及提供借鉴。
1.存在的问题
(1)教师观念
①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难以快速的转变到新教学理念
南海电子书包项目新的教学理念是教师可以利用智能学习平台,实施学案导学、主题研讨模式,整合虚拟课堂和现实课堂,变革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爱学、会学,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在实践中,教师对新教学理念认识还不够,虽然能较好地通过网络学案引导学生学习,但是真正能把课堂还给学生,放心地让学生主动学习还不够大胆,教师在教学行动上还难以快速地从传统教学转变到新的教学方式。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②教师对电子书包认识不足,存在技术排斥心理
由于教师年龄、自身素质、教学习惯等各种因素,不少教师对新的教育技术缺乏科学认识,对新技术技能学习存在排斥心理。电子书包创建的新型教育信息化环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首先,不仅要适应新的信息化环境,还应具备全新的教学时空观和教学设计理念;其次,需要掌握电子书包基本操作,还能开展电子书包创新教学应用等。本项目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教师对电子书包认识还不够,这表现在教师培训时技术学习的低效性,他们从心理上排斥新技术,认为对自己教学没有实质性帮助,还不如黑板加粉笔方便快捷等。因此,这不仅影响到了教师培训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使电子书包创新教学应用及推广受阻。
(2)资源问题
①学习资源与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
丰富且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是电子书包能够稳步推进的基础和保证。虽然南海电子书包系统中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两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现有资源与教材配套性,资源的适用性/针对性,资源的本地化及个别学科资源的缺少等方面。
②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学生使用电子书包进行学习需要有相应的数字化资源来支撑,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多样性、扩展性、互动性、再生性等特点。因此,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资源制作、更新问题,具体是如何进行学科基础资源的制作、拓展资源的创作及保持资源的及时更新,其中与教材配套资源更新问题,是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本项目积极地探索着这些资源持续化供给问题,最终为实现电子书包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3)管理体制
在信息化时代,电子书包走进的课堂的那一刻,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与学的过程全都发生变化。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成为主动探索者;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成为学生的导学者与促学者。即传统课堂上学生适应教师逐渐转为智能课堂中教师适应学生。在此背景下,智能课堂面临着教育评价及制度等管理体制方面的难题,如学生有没有学习,如何学习等系列评价问题,如何对学习效果进行科学地评价,而评价的标准、管理的制度又是什么等等这些都是在实践中需解决的问题。
(4)推广运营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教师摆脱重复性劳动,把精力用于更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中,可以较好地贯彻先进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电子书包在教育中普遍推广使用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电子书包推广需要政策、资金、技术、学校与家长的支持,需要政府、教育部门、企业、学校配合,以及家长和社会的支持,需要多方的合作。电子书包这个被认为是百亿甚至是千亿级的市场,吸引了不少商家进入这个领域。但是由于电子书包尚处于试点阶段,此期间的相关投入主要由国家出资,而且国家也暂未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电子书包的收费制度不明确,商业模式仍在摸索中。
2.解决方案
(1)教师观念
如何开展教师教育,以期在电子书包教育背景下促进教师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克服技术排斥心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能力,使教师的教学与电子书包更好的融合,增强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①开展多次教师培训
系统完善的培训服务体系,实施信息技术及学科教学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相结合的教学培训服务,开展分阶段、分层次、分重点培训活动:第一,应用通识培训,深入到各个实验校为教师进行全面周到教学理念与平台应用指导;第二,深化教师应用培训,对实验校教师进行以案例观摩研讨为主的深化应用培训,并进行深入细致的教学指导;第三,本地化教师培训,以本地教研员、骨干教师为核心讲师,对本地其他教师进行相关培训,进行区域辐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干部、教师、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将人员的培训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之中,纳入评优评选和职称评定之中,用制度促进人才成长。
②组织多样化的教研
一是成立专门的电子书包学科教研小组,定期进行学科主题教研交流,组织优秀名师与骨干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共享。
;安排专门技术、教研人员,24小时远程协助教师利用电子书包开展常规化教学与辅助学生课外学习。
三是定期汇总、各校各学科教学教研问题及教研成果,同时为教学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提供教学专家指导,推进教师深层应用。
(2)资源问题
为了解决学习资源与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探索出资源共建共享解决方案:一方面,电子书包供应商提供资源,为教师提供系统的课程资源服务,包括教学素材、动画教具、教学案例、微格课例、测评题库等,满足教师的资源管理与整合、备课、授课、进修培训等多媒体教学需求;。同时,实现学校资源与外部资源的无缝整合,以及广泛交换。
(3)管理体制
不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评价方式与方法,教育改革就很难获得成功。本项目在实践中不仅建立了学校、教师、学生评价制度,也让家长参与到学习评价管理中来。首先,电子书包的技术核心是网上作业和教学评价。最关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和获取作业和试卷中的教学信息,诊断学生的各种错误、缺陷和问题,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反馈,使教师、家长等获得学生学习的相关信息,并据此对学生形成科学的评价。在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发挥学生自评与互评,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其次,电子书包通过数字化课程环境的构建,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跟踪评价,实时反映学生各方面的学习信息,通过诊断与智能评测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适合自己的智慧课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推广运营
南海电子书包试点项目中,为了摆脱政府出资的现状,根据南海区经济发展较好的条件下,探索出新的推广应用模式,此模式有两大创新点:一是家长自愿买单运营;二是实施电信、移动、联通运营商返还费用机制。
家长与学生自愿选择是否进电子书包课堂学习,所需承担的教育费用主要为电子书包终端及上网和平台使用费用,经教育部门与企业协商之后,家长有两种付费方式可供选择,对于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一次性付清终端设备及该学段平台使用及上网费用;对于家庭条件稍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分期付款的方式,以学生租用电子书包设备,每月缴纳一定的费用方式,即可享受电子书包教学服务,如果学生一直参与使用至毕业,电子书包最终归学生所有;如果学生中途退出,缴纳一定的设备使用费用。
两种付费方式都有电信、移动、联通三种不同的话费、上网费、上网流量等返还费用套餐方案,家长可自行选择运营商及其返还费用套餐。这种推广方式,由教育部门统一协调,不仅提高了推广效率与效益,而且减轻了学校、家长负担。简言之,由家长承担教育费用的方式,摆脱了应用推广依靠政府的困境,使其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教育中首先提出的采用分期付款、运营商返还费用机制的方式,能够适应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发展情况,具有很强的推广性。
关键词:名师;教师成长;有效培训
。
一、名师是最受欢迎的培训指导者
名师,顾名思义就是有名气的、知名度很高的教师,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教师群体中以自身特殊才能和很好的教育效果而得到认可的教师。他们是师德之表率,育人之模仿,教育教学之专家。他们也是来自教学一线最受教师欢迎的培训指导者。
。。。;上多少有要求的课;按什么方式用什么手段;针对什么重难点问题进行研讨;。。
三、名师是很好的校本培训教材
名师有其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手段和方法。并且其教育教学理念、手段和方法在某一环境中充分发挥着有效性。因此,名师的这些教育教学理念、手段和方法既可在这样的环境中加以推广和实施。名师的这些教育教学理念、手段和方法提炼出来就是很好的校本教材,我们更应该加以开发、管理并且显现成校本教材加以实施。。
一、认真组织课题评审立项工作,确保课题研究方向
在学校总课题的设计中,为了保证课题研究方向和研究质量,我们提出三项要求:一是课题必须具备学校整体发展中的重要支柱条件,确实有助于学校改革与发展,成为动力;二是课题必须科学地体现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贯穿校长的办学思路与理念。成为决策;三是课题必须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能够使学校各部门形成合力,成为特色。
课题开题论证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的好坏关系到课题研究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课题研究的质量,关系到整个课题研究的成败。全市基层学校总课题在正式开展研究前,我们都要组织课题组成员召开开题论证会,并聘请有关专家进行答辩指导,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进一步增强学校领导与教师的“科研兴校”意识。开题论证主要搞好“三个论证”与“三个设计”,即研究目的论证、研究背景论证、研究基础论证;研究目标设计、研究内容设计、研究过程设计。确保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与计划的切实可行。为了使这项工作落实到实处,我们对所有立项课题的开题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督促和检查,促使每个课题都按期开题。
二、完善课题管理办法,规范课题管理过程
为加强和完善课题管理,我们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科研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方针和基本任务,明确了全市以及基层学校教育科研机构的职责、科研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工作重点等基本问题。我们还制定了一系列办法、制度和方案,对全市教育科研课题从选题、申报、评审、立项、阶段检查到鉴定验收等整个工作环节进行了规范。由此,更好地发挥了教育科学研究对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大大提高了课题研究水平和研究效益。
三、加强课题主持人培训,提升课题研究水平
课题主持人的研究素质高低,决定立项课题的研究质量。因此,必须把提高课题主持人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作为课题研究的根本性工作来落实。几年来,我们把课题主持人能力建设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建立课题负责人工作会议制度。每年的3月和9月召开培训会议。会议内容主要是总结交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情况;布置全市教育科研工作与任务;做好课题负责人培训。培训充分考虑课题研究阶段性特点,坚持课题评审立项前对拟申报“十一五”课题的科研主任进行培训,使其明确图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重点研究范围、课题申报程序以及如何编制课题研究方案等。课题方案实施过程中,对课题研究方法、课题管理方法、课题研究资料建设、课题研究步骤、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等内容进行培训。课题结题与鉴定前,对结题相关材料的准备以及结题鉴定程序等内容进行培训。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们注意不断总结经验,采用理论学习与参观交流结合的培训方式,增强了每个阶段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了课题主持人的课题研究意识与研究水平。
四、加大指导检查力度,强化课题研究过程管理
对课题研究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是课题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切实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我们每年组织力量对全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全面掌握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进一步提高各基层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各课题单位认真执行研究计划,增强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为建设精品课题奠定基础,使课题研究在教育决策、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的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档案建设、课题的研究进展、研究成果、主要经验和问题等。。一是审查学校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二是检查课题研究过程性、成果性等五大块研究资料:三是听取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的汇报;四是座谈与反馈。在检查中,坚持自评与督评相结合,检查与指导相结合,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以过程管理提高研究成果质量。检查结束后,我们“图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阶段性检查通报”,对检查中发现的课题研究及课题管理的好经验、好典型及时进行表扬,对检查中查出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
五、规范课题结题工作,保障课题研究实效性
规范课题结题工作是保障课题研究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在抓好科研规划与立项,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检查落实的同时,也必须组织好课题的结题与鉴定工作。每个课题研究工作结束以后,我们按照省、州科研部门有关科研课题结题鉴定办法,做到“三注重”,规范结题工作,即注重规范的课题结题资料;注重有效的结题方式;注重严格的结题程序。我们聘请相关专家按照省、州、市级课题分层次,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通信与现场、会议相结合、鉴定与推广相结合的方法,确保结题质量和实效,为以后继续深入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和成果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六、注重优秀研究成果推广,充分发挥课题研究效益
科研成果推广是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科研成果,使科研成果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教育科研的生命力所在,是实现“科研兴教(校)”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把尽早发现、培植和推广优秀科研成果,使科研成果尽快发挥效益作为推动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举措切实落实好。。
一是开展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工作,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为鼓励教育科学研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校以及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我们根据《图们市优秀科研课题评选奖励办法》,每3年组织开展一次优秀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一方面编印《图们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研究优秀成果汇编》,发到全市教育系统;。
1.招生单位和招生规模、生源
目前我国农业推广硕士招生单位有70家,包含13个领域,领域点403个;其中水产一级学科对应设置渔业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渔业领域按二级学科设置水产养殖、渔业资源管理和渔业技术三个方向。全国渔业领域招生单位有16家,占全国涉渔高等院校总数的61.5%;它们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宁波大学、长江大学、广西大学、集美大学、西南大学、海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从地理位置来分,位于内陆有6家、沿海地区10家,主要分布于东部、中部和西南地区;高校类型包括水产院校、部属和地方综合性大学。2009年全国渔业领域招生单位录取人数为115人,占农业推广硕士总招生人数的1.6%,单位平均录取人数7人,教育规模很小[1]。以广西大学渔业领域研究生招生情况为例,从表1可以看出:2009-2011年近三年来共招收渔业领域研究生7人,其中全日制4人、非全日制3人。生源特点是学历高、学缘单一:85.7%的学生具有本科学历,来自本校的生源比例高达71.4%。;非全日制学员全部来自广西大学的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主要职业背景是水产科学研究和农业职业教育。
2.培养方案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机构为了使研究生培养工作符合培养目标,保证一定的规格和质量,为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制定的教学计划,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依据。2010年11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渔业领域协作组在广东海洋大学召开2010年年会,转发2009年12月18日协作组会议审议制订的《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渔业领域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布置编制和提交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渔业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3.课程体系
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有重要的作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需有较好的理论深度和宽泛的覆盖面,使研究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全国农业推广硕士教指委下发的《关于制订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农推指委[2005]5号)明确指出: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应当根据培养目标分领域设置,每个领域结合自身特点和课程设置框架确定具体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程、领域主干课程、选修课程。公共课程完全相同,各个领域设立自己的领域主干课和选修课。新颁发的《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渔业领域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突出专业学位课程的基础性、专业性与实践性,特别增设了2门研讨和案例教学课,保证了受教育者掌握渔业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从事渔业专业的工作能力。;渔业领域主干课《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和《水域环境保护》采用新编教材,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亦强调与非全日制的相应课程有所区别。广西大学根据北部湾经济发展需要和自身师资队伍特点,在保持非全日制课程体系不变情况下,选择开设全日制水产养殖和渔业资源管理2个方向。
4.教材和师资建设
为解决专业学位教材不足和师资水平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渔业领域协作组开展和组织了一系列活动,结果详见表4。截至2010年12月,农业推广硕士渔业领域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18门领域主干课共有11门获得了课程和教材建设立项,约占总课程的61%;2010年12月由上海海洋大学承办农业推广硕士渔业领域主干课程《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的师资培训。渔业领域研究生教育优秀教材和案例缺乏、师资队伍总体水平有待提高的状况得到改善。以广西大学为例,从表5可知广西大学渔业领域研究生师资队伍的基本结构是:校内任课老师10人,其中导师7人,聘请校外导师3人。渔业领域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主要聘请广西水产行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较高学术水平的业务专家和用人单位中具有较大行业影响力、较高社会威望的管理专家。师资队伍基本结构中任课教师具有博士学历的占70%;正高职称的比例为40%;年龄结构也较为合理,40~50岁之间中年骨干占到70%;有推广工作经验的老师比例占70%,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占30%。校内导师中高学历的比例较高,其中具博士学位的老师占教师总数的71.4%;正高职称的人数占到总数的57%;校内导师的主体在41~50岁年龄段,占57%;有推广工作经验和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的老师分别占71.4%和43%。。这说明广西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渔业领域研究生的教师队伍年轻、学历高的比例较大,学习和工作经历丰富,学缘广泛,指导力量相对较强并有利于国际化教育,整体结构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
二、影响专业学位渔业领域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因素
1.行业人才需求旺
目前,我国每万名农业劳动者中,拥有的科技推广人员数量是1人,而德国是13.5人,美国是7.2人,日本是5人;我国每百万农业人口中,拥有的农业科技产业人员是77人,而发达国家是2458人,世界平均水平是137人[2]。按照发达国家和成功推广经验的标准,其投入配比研究、开发、推广是110100,科技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6%,我国不到1%(约0.6%),而推广经费只有研究经费的1/4。当前我国渔业科技人员总数不足11万人,仅占全国渔业人口的0.57%;我国平均每年通过鉴定(或验收)的水产科研成果达100多项,但应用到渔业生产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研成果不到50%,远低于日本、挪威等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大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70%左右,渔业是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渔业技术推广体系需要继续发展壮大,渔业领域专业学位的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和旺盛的需求。
2.国家鼓励发展专业学位教育
2010年5月以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提出了一系列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举措。2009年以后各招生单位每年削减5%~10%的招生指标,用于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增加招收一定数量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使专业学位逐渐成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主体[4]。表明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始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
3.社会和在职人员对专业学位认同率高
统计数据反映:93%曾在高校参加农业培训的技术人员和农业干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作用持认同态度,社会对农科专业学位毕业生的积极认可程度整体达到53.9%。相关调查还发现近5年在农村或农业部门工作的人员缺乏充足的学习、培训,知识体系没有获得系统性的更新,参加学历教育的仅占23.1%,参加研究生教育的仅占总数的3%,他们对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有迫切的需求[5]。农科专业硕士毕业研究生中87.96%的人认为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学位在专业理论水平、知识面的拓展、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工作中的创新能力等方面有提高,61.11%的毕业研究生认为获得学位后参与社会竞争优势明显[6]。
4.培养机构做好了教材和师资准备
从以上对专业学位渔业领域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分析可知,现有的专业学位渔业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水平已经可以满足和保证正常教学的要求。综上所述,国家政策鼓励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社会对农科专业学位总体评价较高,对渔业科技服务人才的需求很强烈;招生单位做好了师资准备,在职人员个人对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等有较大的需求。社会对专业学位的高度认同和在职人员渴望提升学历和能力的强烈愿望与目前农科专业硕士招生的冷清状况形成鲜明对比。渔业领域研究生多年来招生人数严重不足,教育规模偏小,如广西大学的渔业领域研究生师生比为1.41。学生人数少不形成规模,相对于学术型硕士的教学培养,专业学位教育很难得到招生单位和老师的重视,致使渔业领域研究生教学存在被边缘化的趋势,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