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学习处理日常的行政事务,熟悉整个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过程,通过学习,使所学理论知识得到验证,培养灵活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并且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增长和扩充知识面,增加对社会的接触,为在毕业后能快速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二、实习时间
三、实习单位
四、实习内容
实习刚开始时,我的指导教师根据我的专业特点,给我分配了办公室日常工作以及初步学习会计实践。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我们也许看不惯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逐步积累起经验。“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除了英语和计算机操作外,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就连以前学过的会计基础知识也不能很好的应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由于现在还住校,所以每天7点不到就得起床去挤公交车,就算再寒冷再差的天气,只要不是周末,都得去上班,我们必须克制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来,而在学校可以睡睡懒觉,实在不想上课的时候可以逃课,自由许多。
每日重复单调繁琐的工作,时间久了容易厌倦。象我就是每天就是坐着对着电脑打打字,显得枯燥乏味。但是工作简单也不能马虎,必须具备坚忍不拔的个性,遭遇挫折时绝不能就此放弃,犯错遭领导。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依靠父母的收入,而有些人则是大手大脚的花钱。也许工作以后,我们才能体会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而且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五、实习体会
为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中国证监会制定了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试行)》,现予以公布。各上市公司应按准则第二号的规定,编制、呈报并摘要刊登年度报告。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报告中国证监会。
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试行)
说 明
。
(二)凡根据《股票条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按照本准则的规定编制年度报告。
(三)本准则规定的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包括:
;
2、年度报告正文
(1)公司简介,
(2)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
(3)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业务报告,
(4)董事会报告,
(5)财务报告,
(6)公司在报告年度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其披露情况要览,
(7)关联企业,
(8)有关本公司的参考信息;
3、备查文件。
(四)公司对本准则列举的各项内容应当进行披露。但是本准则某些具体要求对公司确实不适用的,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修改,同时予以说明。公司还可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增加其他内容。
已发行人民币特种股票(包括B股和H股)以及其他类型的海外股票及其派生证券的公司,同时应编制年度报告外文译本。公司应努力保证两种文本内容的一致性。并在外文本上注明:“本报告分别以中、英(或日、法文等)文两种语言编制,在对两种文本的理解上发生歧义时,以中文文本为准。”
已在境内和境外两个以上证券市场(含两个,下同)发行了股票和挂牌上市的公司,在编制境内和境外的年度报告时,应尽量做到内容一致。如果境外证券市场所要求的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本准则不同,应遵守报告内容从多不从少,报告编制时间从短不从长,报告要求从严不从宽的原则办理。如境内外年度报告内容有较大差异的,应将另一文本的年度报告列为备查文件。
(五)公司全体董事必须保证年度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公正,并就其保证承担连带责任。向股东提供的年度报告可以刊载宣传本公司业绩的照片、图表等,但内容应与年度报告正文相一致,不得有误导和欺诈行为。
(六)公司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一百二十日内编制完成年度报告。。在召开年度股东会之前至少二十个工作日,公司应将不超过五千字的报告摘要刊登在至少一种由证监会指定的全国性报刊上,同时将年度报告备置于公司所在地、挂牌交易的证券交易所、有关证券经营机构及其网点,以供股东和投资公众查阅。
已在境内和境外两个以上证券市场发行了股票和挂牌上市的公司,应在同一时间对境内、外市场公布年度报告。如果国内外市场对编制年度报告的期限要求不同,应以较短的期限为准。
(七)如果公司确有困难,无法在会计年度结束后一百二十日内编制完成年度报告,应该在报送年度报告最后期限到期前至少十五个工作日,向其股票挂牌交易的证券交易所提出延期申请,延期最长不得超过六十日。同时报告证监会。在申请中应说明延期的原因及预计的最后期限。一旦证券交易所予以批准,公司应在指定报刊上公布延期提供年度报告的消息。
(八)公司按以上第(六)条要求在证监会指定的报刊上披露年度报告摘要时,其内容应当至少包括年度报告正文第(二)节的数据部分,第(三)节第1、2、3、4条的主要内容,第(四)节第1、2、3、4、5条的主要内容,第(五)节、第(七)节和第(八)节。
经交易所同意,公司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之前公布财务报表,其后公布年度报告。
(九)年度报告所用的纸张应有良好的质量,幅面应为209×295毫米(相当于标准的A4纸规格)。
(十)本准则由证监会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凡地方有关规定与本准则规定相抵触的,按本准则执行。
年度报告的封面应载明公司的正式名称、“年度报告”字样和报告期年份,并可以载有本公司的外文名称以及公司徽章或其它标记的图案。
。
二、年度报告正文
(一)公司简介
本节简要介绍公司的历史与发展、各项主营业务、突出的特点及规模等,以400字以内为宜,可以刊载于封二或正文中。
(二)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
。
每股收益=税后利润/普通股份总数(按全面摊薄计算)
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普通股份总数
每股红利=当年可分配利润/普通股份总数
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股东权益×100%
已发行普通股以外的其他种类的股票(如优先股等)的公司,应按国际惯例计算以上指标,并说明计算方法和参照依据。
除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外,公司也可以采用数据列表方式或图形表方式,提供与上述会计数据相同期间的业务数据和指标,例如,产品销售量、市场份额、以实物量计算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公司各项主要业务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公司各地区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等等。
数据的排列应该从左到右,左边是报告年度(最近一期)的数据。报告年度的数据也可采用与其他年度数据不同颜色或黑体字印刷。
(三)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业务报告
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应向股东和其他年度报告的使用人报告公司的经营情况及本节规定的其他内容。
1、公司经营情况的回顾
报告人应首先简要回顾公司在执行年度内总的经营情况。然后对公司所处的行业做简要介绍,例如行业的总体情况、相关产业政策、本行业的主要统计数据等。
报告还应介绍公司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如按销售额排列的名次、是否为国家主管部门专业定点生产经营单位等。
。
(1)公司在报告年度取得的成绩与进展以及对经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应分别介绍每类产品的生产、销售数量和市场占有率,或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服务项目的收支情况,以及产品改进措施的落实、科研成果的应用效果,技术的改进与提高,人员的增加和专业素质的提高等。
(2)在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及解决方案。
(3)有关公司的其他情况。公司可根据其具体情况补充陈述(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①受国家限额控制的资源消耗情况;
②境外市场的发展情况;
③公司外汇平衡情况;
。
如果公司实行多元化经营,其业务涉及不同行业,则应对占公司主管业务收入10%以上(含)的经营活动及其所在行业分别作出介绍。如果公司在不同地区或国家开展业务,还应该按照不同地区或国家来反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构成。
2、对实际经营结果与盈利预测的重大差异的说明
如果公司在报告年度之前或之中公布过报告年度全年或六个月以上(含)的盈利预测,而报告年度实际经营结果与盈利预测存在重大差异的,应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与说明,包括产生差异的主要项目和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本条所说重大差异,是指公司在报告年度内的主营业务利润实际数低于预测数的20%或高于预测数的50%。
3、对前次募集资金的运用情况的说明
(1)资金的投入情况,是否按计划进度进行,是否控制在原预算金额之内,其他配套资金(如果有的话)是否按计划到位,如有改变,应就其原因及依据进行披露。
(2)项目的建设进展是否符合计划进度;
(3)项目的收益是否与预测相符。
4、新年度的业务发展规划
本条介绍公司在新的年度中的业务发展规划,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项:
(1)公司在这一年中生产经营的总目标;
(2)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需采取的措施;
(3)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扩充;
(4)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实施;
(5)正在建设、开发中的项目的预期进度;
(6)人员数量的增加和素质的提高;
(7)配套资金的筹措等等。
5.其他需要披露的业务情况与事项
本条列示报告人或者公司股票挂牌的证券交易场所认为有必要披露的、与公司业务有关的其他信息。
(四)董事会报告
1、董事会工作报告摘要
本条摘要登载董事会向股东会提交的工作报告的要点。
2、股票与股东
本条介绍公司在报告年度末股票与股东的有关情况及其在报告年度内的变动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项:
(1)股票与股本变动情况
①股票发行与上市情况
本项介绍到报告年度末为止的前三年(或自公司成立以来)历次股票发行情况,包括每一次的股票和派生证券的种类(A种股票、B种股票、H种股票、其他种类的海外股票、优先股、认股权证等)、发行日期、发行价格、发行数量、上市日期、获准上市交易数量、交易终止日期等;
②对报告期内因发行新股票(包括送、配股)、拆细或合股等原因引起本公司股票面值和股份总数的变动,对认股权证的购股情况,可转换优先股转为普通股和可转换债转股的情况等应分别说明。
③公司本年内各类发行在外的股票的最高价、最低价、年初交易首日的开盘价和年终最后交易日的收盘价以及全年交易量。
④介绍到报告年度末为止的前三年(或自股份公司成立以来)普通股每股净资产的变化情况。
⑤介绍报告年度内公司回购和注销已发行在外的本公司股票的情况。
⑥内部职工股情况,指专门向内部职工发行的股票、股权证及派生证券。应介绍现存的内部职工股历次发行日期、数量、发行价格、托管起止日期、本年获准公开转让的数量等。
(2)股东情况介绍
①股权结构情况,介绍报告期末的股权结构??即以数量和比例表示的国家、法人、个人等各类股东持有的股份和外国投资人持有的股份。
②股东数量,介绍报告期末的股东总人数、法人股东、个人股东和内部职工股东人数等。
③主要股东持股情况,要求将持有本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的名称、年末持股数量、年度内股份增减变动的情况如实报告。若持股5%以上的股东少于10人,则应列出至少10名最大股东的持股情况。
以上列出的股东情况中对代表国家持有股份的股东、非境内公民或外籍股东应予以注明。证监会批准豁免的情况除外。
④内部职工股东(指通过专门向内部职工发行而获得股票的内部职工)数量,年末持股总人数、年度内增加(或减少)的人数。
3、董事、监事与高级管理人员
本条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项:
(1)现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职务、任期和专业简历,并陈述报告期内前述人员的变动情况;
(2)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年末持股数量、年度内股份增减变动的情况。
(3)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年度报酬情况(以公司支付为限),包括采用货币形式、实物形式和其他形式的工资、奖金、福利、特殊待遇及有价证券等。
年度报告中,应列有以上人员的身份证号码。
4、重大诉讼事项报告
本条要求披露重大诉讼事项(如果有的话)的有关情况,内容要求如下:
(1)对发生在编制本年度中期报告之后、且尚未编入重大事件报告的重大诉讼事项,应陈述该事项中的诉讼提出日期、参与诉讼各方当事人、人及其所在单位的姓名或名称、受理法院的名称和所在地、诉讼的原因和依据、对赔偿和处罚的要求、开庭审理日期、判决日期、判决结果、诉讼各方当事人对该结果的意见等;
(2)对已编入本年度中期报告或重大事件报告、但当时尚未结案的重大诉讼事项,应陈述其进展情况或审理结果。
(3)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个人被司法机关处以拘役以上的刑事处罚或受到刑事起诉后,亦应在本节陈述。
(4)如报告期内无以上情况发生,应明确陈述“本年度公司无重大诉讼事项。”
本条所指的重大诉讼事项是:公司以法人的名义、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因其在本公司任职而以个人名义作为当事人所参与的、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声誉、业务活动和未来前景等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法律诉讼事务。
如果公司确知存在与公司有关的重大诉讼的可能,也应对此加以说明。
5、年度股东会
本条应公布年度股东会的召开时间和地点,并简要介绍准备提交股东会审议批准的事项,包括下列各项:
(1)董事会和监事会向股东会提交的工作报告;
(2)年度决算和预算报告;
(3)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方案(包括股利分配方案);
(4)新年度发行股票(包括配股)、公司债券和其他股本变动的方案;
(5)董事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的变动,董事、监事的报酬、福利的变动;
(6)董事会提交股东会审议批准的其他事项。
6、其他报告事项
本条提供董事会认为有必要报告,而又未包括在上述各项之中的事项,例如:
(1)注册会计师的变更;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实施细则
(2020年7月)
一、总论
按照国家开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保证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北京开大特制定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实施细则,根据本细则具体组织与实施综合实践教学。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一般包括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两部分。
二、社会调查
(一)目的
社会调查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实践的了解。通过学生运用行政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和训练他们独立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
(二)要求
1.社会调查必须在学生学习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学分达到全部课程总学分60%以上的基础上进行。社会调查的时间为3周,3学分。不得免修。
2.社会调查的内容应限定在本专业实践范围内。北京开大根据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制定行管专业社会调查相关选题,学员可以在选题的范围内选择调查题目,也可根据自己的工作的自行确定社会调查题目。选题确定应与社会调查指导教师协商决定,经指导老师批准后,开始调查写作。
社会调查可采取行政机关、企业和社区实习、实地综合考察等形式。参加行政机关、企业和社区实习、实地综合考察等活动的学生应独立完成调查报告。完整的调查报告内容包括:社会调查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结论、效果和体会等。提供社会调查报告时还需同时提供调查过程的相关资料。调查报告正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三)指导教师条件及职责:
1.社会调查的指导教师应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开大工作情况;应具有行政管理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5年以上相应专业教学经历或实际工作经历。
2.社会调查的指导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安排,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指导学生确定选题,对学生社会调查全过程进行指导,解决社会调查中的有关问题;指导学生制订反映社会调查成果的文字材料写作计划,检查写作提纲,审阅学生写作初稿,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推荐参考书目和资料并指导阅读;针对学生社会调查全过程表现写出具体准确的评语,并给出初评成绩。
3.每名教师指导的同一届各类各层次学生总数:专职教师不超过30人,兼职教师不超过20人。
4.指导教师以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的情况、效果、撰写文字材料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水平,在社会调查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调查单位的反馈意见等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
(四)成绩评定
社会调查的成绩考核以学生提供的社会调查报告为依据,社会调查由指导教师给出初评成绩,由电大分校复审,北京开大验收,国家开大抽查、终审。
1.社会调查的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指导教师对学生在选题(占20分)、观点是否明确和正确(占30分)、材料是否丰富和翔实(占30分)、逻辑是否严密和结构是否严谨(占15分)、语言文字是否流畅和优美(占5分)等五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给出具体分数。。
一、行政成本的概念
(一)行政成本的定义
行政成本,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能、开展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亦指行政管理中占有、使用、消耗和损害的社会经济资源。
“行政成本”最早在我国官方文件中提出,见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行政成本”概念并强调“降低行政成本”,这是行政理念的一大转变和进步。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行政管理活动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一直冠以“行政经费”的称呼。行政经费,顾名思义是纯粹的费用支出概念,由于它没有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核算,不考虑产生的行政效益,于是在以往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就出现了只顾支出、不管效益,即便想到效益,也不去关心效益的取得是否物有所值或物超所值。行政成本的提出,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投入是一种成本,既然是成本,就必然要进行核算,必然要与一定的行政效益挂钩,成本一效益关系开始为人们所重视。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各项投入在“成本”理念下正走上一条趋于理性的道路。
(二)行政成本的分类
以表现形式来分:显性行政成本和隐性行政成本。前者指明显的、外在的资源消耗,如办公用房、办公用品、办公经费支出等;后者指不直接开列行政支出,但对行政管理及社会造成的损害,如行政决策失误所付出的代价、政府或官员腐败等。
以稳定程度来分:固定性行政成本和临时性行政成本。前者指长期、稳定地开展某项行政活动所必须消耗的较为固定的资源,如行政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办公用房、行政执法工具等:后者指政府为某项专门的行政活动所消耗的资源,如奥运会、世博会的申办,某行政机关召开一次专题研讨会等。
以附随关系来分:直接行政成本和间接行政成本,前者指行政管理活动中核心部分的成本支出,后者指附随该行政管理活动而产生的必不可少的成本支出。如行政机关召开某次会议,其中发生的会议费就是直接行政成本。因为参加会议而随之发生的差旅费、住宿费、交通工具费等就是间接行政成本。
以成本属性来分:内在行政成本和外在行政成本。前者指发生在行政机关内部的成本支出,后者指发生在行政机关外部,因为行政机关的某项管理活动而使社会公众产生的成本支出,或者说是社会公众在享受政府提供的某项公共服务时必须支付的成本。如开展企业年检,工商部门要进行大量的审核工作,这是内在行政成本:而企业为了年检必须去审计,要提供各类报告等,这就是外在行政成本。
二、行政成本的现状分析
行政成本的概念提出后,大大推动了中国的行政管理活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行政部门都在强调“降低行政成本”,但行政成本仍然居高不下,与行政效益不成正比。对于这些无法令人满意的现状,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一)没有处理好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
“降低行政成本”应该是我国行政管理活动的远期目标。据统计,在沿用“行政经费”概念的年代,我们也一直在强调要降低行政经费。但事实上:1978年,全国行政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仅为4.7%,1999年就达到15%,20年间行政经费扶摇直上。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要“降低行政成本”,但行政成本还是无法遏制上升的势头。今年“两会”期间传出讯息,2005年度财政收入的近1/4被用于行政公务消费。总理在作2006年政府工作回顾时也指出“政府自身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就包括“行政成本高”的问题。就我国当前行政管理现状来说,我们无法近期立刻实现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因此我们应分阶段设定目标,逐步完成。首先亟须做的就是控制住行政成本的上升势头,使行政成本增长趋缓,从而进一步促使行政成本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最终实现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
(二)没有正确认识降低行政成本的真正内涵
提到降低行政成本,有人就会犯片面性错误,认为既然要“降低行政成本”,就少干活、少做事,甚至不作为。其实,降低行政成本,其目的不是单纯为了“降低”而“降低”,而是以实现行政效益最大化、为公众提供最多和最好的服务为终极目标。不计成本的行政管理活动固然是失败的,但盲目追求低成本而不讲成本与效益辩证关系的行政管理活动也不是成功的。我们既反对高成本、低效益,也反对低成本、低效益,更不赞成盲目投入高成本来获取所谓的“高效益”,最佳方案是在尽可能低的成本前提下产生相对最高的效益,即成本要与效益成反比。
(三)没有合理调整行政成本结构和科学配置行政成本
刚性地“降低行政成本”无疑是非常困难的,每一项行政管理活动都少不了成本支出,每一项行政开支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换一种思路,通过对行政成本内部结构的合理调整和科学配置,在行政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大提高行政效益,这不同样也达到了“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吗?山的坐标是无法改变的,但人的脚步却是可以移动的。我们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行政管理活动的变化,确定好行政成本的重点投入和普通投入,科学合理配置各项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同时加强行政成本的规范管理。该加大投入的绝不能吝惜,有条件节约的就要下决心收缩支出,要勇于砍掉可有可无的行政支出。
三、合理控制行政成本
所谓合理控制行政成本,指不单纯地追求行政成本在数量上的“降低”,而是将行政成本总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通过对行政成本进行有效核算和科学使用,以实现行政效益最大化。也就是说,行政成本总量可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增长,但却不能逾越设定好的在国民经济资源消耗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线。
合理控制行政成本要以党的十六大报告、十六届四中全会及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为指针,在严格按照政府四项职能定位开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活动过程中,对行政成本和行政效益进行有效分析、科学配置、合理调整、规范管理和高效利用,以实现行政效益的最大化,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多、最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进“节约型”政府的建设。
我们要立足工商职能,认真审视回顾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在总量适度的大前提下,根据工商工作的发展需要,一方面对薄弱环节果断加大行政成本,另一方面对不必要的行政成本支出大刀阔斧删减,对有条件紧缩之处要千方百计加以控制。
(一)加大四方面的行政成本投入
一是加大创新投入。创新不但需要勇气,更需要成本的支撑,因为创新或多或少是与风险紧密相联的。但以风险为借口,逃避创新,在僵化思想指导下一成不变,这其实是对行政成本的浪费。因为,老办法、老政策已经不能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不能适应社会公众提出的新需求,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工作还有什么效能可言?既白白消耗了内在的行政成本,更大大地浪费了外在的行政成本,使社会公众被迫付出更多的资源来迁就我们落后的行政管理工作。工商部门作为市场监管的主力军,触摸着经济发展脉搏,责无旁贷地担负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任,因此必须加大对创新的投入,要通过创新行政管理思想和理念,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创新投入主要包括:找准创新点所需的前期调研、创新活动的可行性研究、创新活动执行中的监督和纠偏、创新活动的效益评估及奖惩、创新活动的风险预算等。
二是加强理论研究。有的单位或部门喜欢标榜自己是干“实务”的,对理论研究不屑。实务固然是我们需要的,但缺乏理论支撑的实务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反对脱离实际工作的理论研究,但迫切需要为实际工作服务,为实际困难献策,为推动发展提出建议性和可行性意见的理论研究。“理论先行”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当前有一种倾向:虽然大家都认识到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但当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放在一起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倾斜于实际工作,忽视理论研究,虽然理论研究口号喊得很响,但投入很少,甚至没有固定的理论研究队伍,配置专门的理论研究经费。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该单位或部门的工作总是原地打转,没有进步,落后于其他单位或部门。
三是推进电子政务应用。电子政务建设是政府管理发展的一个新飞跃。当前,一些发达地区工商部门的电子政务基础建设做得较好,前期建设很舍得投入。但是,我们要防止光建不用,或是利用率不高等弊病。电子政务建设重在运用。没有应用就没有发展,没有应用,基础建设就成了摆设,前期投入就变成了浪费。因此,我们要重视电子政务的应用,继续加大对后期应用的投入,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为行政管理活动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一方面要在内部搭建电子政务平台,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要积极优化业务流程,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不断推出网上办事项目,实现跨部门、跨地域的电子政务应用。
四是深化工商文化建设。工商文化建设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工商文化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理念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明确发展目标、树立前进方向、提高完善自我的过程。工商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对一个部门、一支队伍、一个个体起到深刻的影响作用。我们必须结合各部门的工作特性、队伍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增强凝聚力、提高执行力、提升竞争力来打造本工商文化。要让干部职工有强烈的归属感、高度的荣誉感和切实的责任感,让干部职工的个人发展与工商建设发展息息相关、相互促进,做到荣辱与共、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创辉煌。工商文化建设不是一句空话、要落实到行动中,如开展理论研究、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多层次培训、读书活动、各类讲座、配置阅览室和健身室以及开展集中展示队伍形象的集体活动等,因此必须保障相应的行政成本投入。
(二)减少控制四方面的行政成本支出
一是严格控制基础性硬件建设。硬件建设是保障行政管理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但我们也要把握好硬件建设的根本原则:量力而行、量力支出。如果一个单位的建设装修水准,超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当地的办公建筑中鹤立鸡群,那么就会变成让社会公众不敢亲近的“衙门”,拉大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也会让人民群众质疑政府的行政成本投入与行政效益产出是否相适应,是否真正为社会、为群众谋利益。
二是不断降低行政职务消费。办公用品的消耗、公务用车的频繁、会务接待的忙碌等,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职务消费。正是这种职务消费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行政成本,我们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不断降低。我们要对职务消费进行清理,凡是不合理的职务消费项目或是不属于职务消费的内容,都要毫不客气地予以取消。凡是保留的职务消费,就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首先,必须使职务消费制度化。明确职务消费的依据、范围、项目、消费标准、审批程序和监督处罚措施。其次,必须使职务消费透明化。要将所有的职务消费阶段性分项予以公示,接受大家的监督。最后,必须落实职务消费的责任人制度。职务消费也要包干到人,超出部分自理,这样才能杜绝公私不分、一笔糊涂账的出现。
;第二,要求人才能够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如口头总结汇报、即兴发言、草拟文件、制定工作计划和撰写工作报告等公文;第三,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是行政管理人才处理工作业务和获取信息的必备技能;第四,对国家公务员来说,必须具备良好的调查研究能力,而调查研究能力的提高必须掌握调查研究方法和手段;第五,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此能力包括社会交往能力和业务合作能力,只有良好的沟通合作才能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此外行政管理工作对外语的应用能力也尤为重视,随着各领域在国际间的交流扩展,很多企业开始对行政管理工作岗位提出外语交流能力新要求。需求决定目标,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在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要结合社会新要求来规划教育管理方向、确定培养目标并重点培养人才的管理能力。
二、我国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分析
虽然近年来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展露出一些缺陷,当前行政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失衡,其内容普遍存在范围较窄、知识面杂乱、空洞问题部分高校采取增加选修课程的方式来对专业课程进行扩充,但由于其课程内容相对宽泛、不够系统完整而无法满足行政管理专业化要求。此外,目前现行的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学科分类杂乱且学科之间的衔接性相对较差,导致人才缺少实践操作。
(二)在实践环节的设计比较松散,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操作机会较少,针对性较差,进而影响实践教育的效果我国高校多对实践课不够重视,大部分高校将实践设定在8周左右,并且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机会,让学生自主安排实习时间和内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引导较少,对于实习指导通常以实习单位的鉴定评价为主。这样松散的实践环节导致实习效果不理想,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与技能形成消极影响。由于公共行政具有公共性、依法行政性以及发展性,因此行政管理专业的教育和教学就应注重学生的公共精神、法治观念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行政管理实践基地的建立能够为专业人才提供其进行自我检验与深化理论知识的平台,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情操,还能够实实在在的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传统型高校是培养行政管理人才的正统代表,由于其在长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在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此类院校多以政治学为主导新兴型的院校凭借人才培养特色而赢得一席之地,此类院校研究和教育背景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和交叉性,在研究内容和范围上有所突破,定向培养了大批量优秀人才。我国高校在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培养理念、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及培养对象等方面还有待改进与完善。
三、我国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完善
(一)改革与完善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能够明确行动方向与目标。我国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完善的指导思想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念,并树立多元化人才培养观念。在改革与完善中要遵循整体与局部相协调的原则、追求个性与共性相统一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二)改革与完善的具体措施结合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人才的培养理念、培养过程、培养制度以及培养对象来进行改革与完善。采取目标专业双管齐下的培养理念。目前我国高校大致分为研究性、教研型和教学型三类,其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遵循科学系统原则基础上可将各高校特点融入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去,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而采取不同的侧重点,以此实现培养目标的专博并重。专业设置上可以进行复合化改革,使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基础之上选修另外的第二专业,这能够有效实现行政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对接与相互补充、扩展,例如在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上可通过选修计算机专业来进行补充深化。通过学校政府齐抓共管的培养过程来实现改革与完善。这就要求学校方面要进行课程改革与教材的重新编制,课程改革中需处理好专业课与公共课间的关系,避免公共课的大力压缩情况出现,科学合理的分配各学科能够有效为行政管理学研究提供新的方法论基础。此外学校方面还应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完善,倡导教师多参与领域内学术交流与教学研讨活动等能有效保障师资队伍的成长与进步。政府方面则要为高校提供有效资源配置,通过建立法律机制来保证教育投入落到实处,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促进社会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实施“招评激分”多措并举的培养制度。通过改革招生选拔制度,优化招生结构、完善考评制度、进行激励制度改革并建设有效的就业分流制度。对培养对象进行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能够积极应对工作中的挑战,进而成为行业内的优秀人才。
四、结束语
【关键词】行政管理 专业教学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21-02
现阶段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存的问题不利于整个专业的长足发展。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有效的解决措施,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为社会培养综合性的专业人才。
一、现阶段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行政管理实践内容相对单一。在行政管理教学过程中,实践课程是关键内容。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集中与分散两种教学模式。其中,集中实践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任务进行集中实践;分散教学模式就在将实践教学分散开来,通过理论与教学结合的模式不定期的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集中实践教学模式过于集中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不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无法全面的提高教学质量与速度。另外,分散实践模式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课前准备,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有着较高的要求。
第二,缺乏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现阶段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大多是通过实验室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社会进行深入的调查,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封闭的实验无法全面了解社会综合状况,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校内实践教学的角度来说,缺乏专业的设备,学校对其资金投入相对较少,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教师队伍。在校外实践平台来说,相关专业岗位,基于保密等因素的考量,不接受大学生进行实习,即便是接受实习,也只是从事一般文员工作。
第三,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对于教师的角色要求较为严格。教师要具备深厚的专业技能与良好的表达能力。教师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要时刻对学生起到引导与指导的作用,进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行政管理行业对专业的教师队伍有着严格的要求。
二、解决行政管理专业相关问题的策略
在进行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构建科学的教学实践平台。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综合教学资源,构建科学的校企合作实践平台,使得校内资源与校企合作形成一个良性的互补。
第一,构建完善的校内实践平台。学校要综合相关部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各部门领导之间的相互协商,根据工作的具体性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科学的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素质能力、性格特点以及综合能力进行校内岗位实习。在学生进行岗位实习的时候,要通过专人负责,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在岗位实习之后,教师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实习报告、教师评价以及岗位成绩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要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要在专业的实验室中进行实习,提高相关资金的投入,完善相关设备,为学生的实习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第二,通过系统的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学校领导要综合教学资源,通过与校外企业签订长期稳定的合作协议,成立专门的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岗位进行详细规划,通过相关培训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校企合作主要包括了认知实习、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环节。企业作为学生实习的重要场所,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在进行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场景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学生可以通过边学习边工作的方式弥补企业产生的额外成本。学校在进行实习管理、内容等相关方面的制定过程中,要与实习企业及时沟通,共同制定合理的实习方案,实现共赢的最终目的。
第三,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专业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可以通过对现有行政管理教师进行岗位培训,提高教师的自身知识框架。不断的提高教师的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其次,加强兼职队伍建设。行政管理专业可以通过对相关行政部门、企业负责人以及退休干部等专业人员进行教学指导,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系统的指导。例如,可以加强对学生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以及领导学的教授,这些专业人员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融合起来,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同时,兼职教师也可以将自己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传授给学生,通过真实的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在现阶段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弊端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进行资源整合,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要在实践中提高对人才的培训,通过不段的探究与努力,采用正确的方法与策略,提高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为社会与企业提供专业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谭英俊.基于就业能力培育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0):123.1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