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铁路客运;安全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铁路行业的蒸蒸日上,除了传统的火车外,动车、高铁等快速铁路交通工具也纷纷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但在方便人民出行的同时,铁路系统也更难以控制,安全隐患也悄然上升。尤其对于新型铁路出行方式,一旦酿成交通事故,其后果的严重程度是往往是传统出行方式的几十倍。因此,建立合理规范的安全风险管理条例,对规避交通事故意外的发生,提高全体铁路客运员工的安全意识而言刻不容缓。
1我国铁路客运事故分析
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国家出台了《国家铁路局客运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实施细则》,有效形成了铁路风险常态化的管理。从表1和图1中不难看出,国家的铁路交通事故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细则》的出台不仅有效控制了总体交通事故数量的出现,并且还有效控制了特别重大交通事故的出现。从表2—3可以发现,国家特别重大和重大交通事故的数量被有效制约,死亡率也在逐年下降。
盡管在事故率上我国已取得显著的成效,但随着铁路客运的发展,更频繁的客运任务也使得一般事故的数量上升,如何更有效控制一般事故的数量是我国全体铁路客运职工需要面对的问题。
2我国铁路局客运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2.1安全风险识别
最有效的规避事故的方式,是在事故发生前有一个精准的识别过程。在铁路安全上,风险识别分为两类静态识别和动态识别。静态识别,要求铁路客运职工对基本的铁路设备、系统做排查,对天气情况等客观因素进行甄别,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作出必要的预判,发现不利于交通安全的因素后及时对客运工作作出调整,规避事故的发生。动态识别,是对铁路内的各个区域的人员或其他主观因素进行观察分析,实时掌握可能对铁路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做到及时观察及时反映,对于潜在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及时汇报至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只有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的有机结合进行,才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频率。
2.2安全风险控制
当出现无法避免的安全风险时,各个铁路局都必须规划出台相应紧急措施的安全风险控制表,以降低风险的危险系数,力求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安全风险控制表必须要从风险源头、应对措施、应对岗位等方面出发,做到环环相扣,不仅要做到能及时反应规避风险,对各类可能出现的问题备有针对性的策略,还要做到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化解潜在危险。举例而言,在铁路客运的高峰期间,人员数量庞大,导致检票处、候车室发生严重的拥堵事故,可能会发生拥挤踩踏的事故风险。铁路部门应策划相应的应对方案,应该及时规划人员候车地点,分散客流压力,同时派遣专人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劝导人们不要拥挤,加设人工检票台,加速人员上车效率,对重点的老弱病残旅客开放绿色通道,尽可能规避因为人流量大带来的安全隐患。
2.3安全监管考核
除了建立有效规范的风险规则外,各个铁路部门需要加强对铁路客运职工的安全监管考核。可设立专门的安全风险考核小组,设立一定的奖惩制度,对于表现优异,成功规避交通事故的优秀职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而对疏于职守的职工进行通报批评并扣除相应工资作为奖励基金。合理的考核制度,能够更好地带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在工作中能做到恪尽职守,以人民群众的安全为第一要义。从思想上强化每一位铁路客运职工,让规避风险、保障铁路运行安全成为职工的潜意识。
3加强铁路客运风险的措施
3.1抓准安全风险管理思路
铁路客运职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原有的保障铁路安全的经验基础上,用合理规范的统一标准,将保障安全的思路融入工作中,做到各个部门联动作业,将风险规避到最低。要做到加强风险预判、遭遇紧急情况及时处置,卡控风险点,就必须将全面排查和分级管理做到位。
全面排查就要求各铁路局将工作细分化,做到每一个岗位都有人控制有人观察。应当设计相应的管理巡逻人员对所有岗位进行不定期抽查,提高职工人员的素质,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的执行任务。有针对性地将易出现的安全隐患因素制成图表形式,张贴在事故多发地段,时刻提醒铁路客运职工。分级管理要求各铁路局划分不同等级的岗位,逐一进行排查规避风险的任务。尤其是对事故易发区域,将每一项区域和任务落实到位,做到逐一排查不留漏洞。
3.2细化安全风险控制要求
各铁路局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整个铁路运作的过程中,制定详尽的铁路风险规避表,并对表内各个环节派遣铁路客运职工进行专项工作考察。从风险因素、风险原因、防控措施、指挥部门等方向具体建立风险规避表,各铁路客运职工需要恪守职责,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将艰巨庞大的任务细化分为各个小任务,运用团结的力量减少铁路运作的安全隐患。此外,针对事故易发地段,可在同一的标准上增添专用的规避表格,加强巡视工作。
可设立专项的数据库,系统地铁路运作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通过数据的记录,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重点地段,铁路局可组织不定期的抽查,通过突击检查反应的结果,对铁路客运职工和应对有较精确评定,借此更修订完善数据库。此外,还应该建立对铁路客运职工的数据库,对表现突出、职工给予奖励,对玩忽职守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处分。
3.3重视铁路安全文化建设
普通的数据建立和规章制度的创设对安全意识建立有着基础保障,但想要全面提高铁路客运职工的安全意识,就必须创立铁路安全文化的建设,让安全保障意识深入每一个铁路客运职工的思想之中。可以建设如安全知识比拼大赛、安全意识讲座等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广大铁路客运职工不知不觉中将安全意识化为本能意识,更好地融入平目的工作之中。此外,建立起互帮互助的意识也同样重要。铁路局不仅要力争建设提高各部门凝聚力的团结文化精神,更要使各铁路客运职工做到互相监督的目标。只有明确自身职责,严于律己,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建立安全文化意识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鼓励能够提出宝贵经验的铁路客运职工,做到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同时对于反复出现同样问题的职工进行批评教育。要合理利用宣传这一把双刃剑,将各项作业标准挂与宣传挂钩,让职工端正态度意识到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安全的重要性。
4建设铁路运行应急体系
尽管一再做好了应有的准备,加强了铁路客运职工的安全意识,对应急事件应对仍然是整个铁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块短板,应急事件的处理不妥当,事件上升至事故的风险很大。。
4.1铁路应急管理体制
铁路应急管理体制的建设,是整个铁路安全工作开展的核心,是能够起决定性作用的决策。各个铁路部门应该将纵向机构和横向机构有机结合,设立不同的应急管理指挥部门,设立常驻的应急工作人员,并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实施3大措施。
4.2管理体制具体措施
在管理体制的建设完备后,应该具体设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应急预案和法制3大措施。管理机制应该设立预防与准备、检测与预警、情况汇报、调动人员、应急措施等各个具体项目来应对不同的应急情况。明确准备、实施、恢复的纲领要求,将应急措施做到规范化、秩序化。而应急预案的设立则是整个体制工作的指挥官,有序指导应急措施的执行。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人员的调度工作、防护道具的使用、紧急物资的发放、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应做出应有的明确指示,让整个应急工作有序进行。应急法制的设立则是整个应急措施的审判官,在管理体制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谓应急法制是指在应急活动中相关法律条款的制定和铁路部门的相应规章制度。应急法制是所有紧急情况处理的依据,也是对紧急情况的一定约束。需要注意的是,整个应急法制应该是双向的,不仅仅是对铁路部门的职工提出一定的要求,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对人民群众作出一定的约束,人民群众不能因为情况的紧急而做出有反国家相关规定的举动。
5结语
关键词:高速公路;安全;核心价值
高速公路是全封闭、多车道、具有中央分隔带、全立体交叉、集中管理、控制出入、多种安全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高标准汽车专用公路。高速公路具有行驶速度高,通行能力大等特点,由于高速公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交通事故大为减少,但是由于高速公路上车速快,一旦发生事故,其严重性增大,高速公路事故的死亡率是一般公路的两倍。
一、危害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的因素分析
首先,驾乘人员的安全意识的缺失。由于高速公路全封闭、全立交,路况良好,所以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不需采用很多措施,这样导致驾驶员警惕性下降,一旦遇到问题,反应不及时,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缺少高速公路行驶经验,缺乏高速公路交通常识,驾驶员长时间疲劳驾驶,以及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法规意识薄弱。
其次,雨雪雾等恶劣天气的影响。由于高速公路上车速快,尤其是山岭重丘区,小气候变化多端,雨雪雾恶劣天气更多,客观又存在弯道多、纵坡大等因素,很容易造成连环追尾碰撞事故,而发生群死群伤。大雾对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构成了严峻的挑战。由于高速公路的车速快,在大雾来临之际非常容易发生连环追尾事故,造成群死群伤。尤其是在出现团雾是危害更大,所谓团雾就是雾气集中在一个小范围内,该范围内能见度极低,有时候能见度甚至不到1米,而在团雾范围之外则视线良好,这种情况下,就经常会给司机造成错觉,当他们以高速行驶到团雾中时,猛然视线受阻,往往盲目减速造成后车追尾。
二、安全:高速公路管理的最高价值追求
当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是机遇大于挑战。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为从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参与者与决策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践行者,推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平安畅通、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建设和谐高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因此,在建设和谐高速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作用,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工作。要在着力推进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企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更加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要对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属性、责任和任务,重新进行认识和定位;对员工在高速公路中的地位、作用、价值以及如何全面发展,重新进行评价和安排,着力推进企业体制、机制、制度和政策的创新,坚决摒弃那些过时的理念和做法,推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企业走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之路。
(二)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自实施以来,已取得了显著效果,特别是随着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相关规定、规程、条例的实施,大大强化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意识,明确了作为安全生产主体应承担的职责,从而加大了安全措施经费的投入,大大提高了生产经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高速公路安全作为当今公路安全的重中之重,在招标、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都存在安全防护因素。
(三)做好安全宣传,提高安全意识。高速公路由于道路环境与普通公路不同,宣传工作也有其特殊性。高速公路的安全意识一方面来自于驾驶人,驾驶对象即车况,另一方面来自于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系统。因此对两个方面的宣传、教育是确保宣传到位的必要条件,做好两方面的宣传教育也才能全方位地提高安全意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人的因素特别是驾驶人员的因素造成的。应对驾驶员加强教育和管理,提高驾驶员的素质,针对高速公路的行驶特点,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让驾驶员懂得高速公路行驶中的注意事项。对违章的驾驶员进行教育处理,使之从中吸取教训。驾驶员在行驶前应注意制定合理的行车计划,不要疲劳驾驶,不要超速行驶,对车辆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应按要求使用安全带。
(四)整合资源,齐抓共管。随着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网面临的交通压力逐渐增加,及时准确地高速公路上的事故、险情地段、地点,可以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的损失程度。为此,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为高速公路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获得动态交通信息,引导高速公路使用者合理选择线路,有利于交通流的合理分配,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避免连环事故的发生。
(五)注重提高执法水平,坚持执勤执法规范化。在高速公路上开展执勤执法工作有着影响面大、被管理对象流动性强等特点,为此坚持执勤执法规范化是开展勤务工作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补充。一是进一步改进执法模式,完善执法机制,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查纠违法行为时既要纠正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使其受到教育,又不能激化矛盾,做到有理、有据、适度,最大限度地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二是加大民警教育培训力度,认真做好相关法规的学习贯彻工作,适时开展执法教育培训活动,为民警开展执勤执法工作奠定基础,进一步提高执法质量;三是组织开展执法交流活动,通过定期组织民警开展执法交流活动,共同探讨在执勤执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点,相互交流执法心得及经验,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参考文献:
[1]过秀成.道路交通安全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意义;内容;建议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开展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研究也日益重要。如何提高高速公路管理的 科学 化,协调好人、车、路及管理部门的关系,建立一套符合
2、车的因素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速高,所以要求车况良好,发动机、轮胎、制动系统都应该在行驶前进行维护和检查。轮胎爆裂是我国高速公路发生 交通 事故的最普遍原因之一,因此而引起方向失控的情况十分严重,占车辆引起交通事故的19%,其他的原因包括发动机故障、发动机过热、电气故障、燃料用尽等。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要注意规定车速,还要注意应与其他车辆保持一定距离,车速过高或过低都是十分危险的,要注意行车道的占用,还需注意载物的规定,不要超载,不要偏载而造成离心力过大而发生交通事故。
3、路的因素
路的因素主要指高速公路的线形设计和道路结构。其中线形设计与交通事故关系较大,如道路的曲率半径过小、直线距离过长、视距过小、纵坡过大,平纵线形不协调等。此外,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和抗滑性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行驶的原因。由于高速公路车速高的特点,路面上的一个小石粒或路面结构小的破损都可能导致大的交通事故,故高速公路的保养也非常重要。
4、管理的因素
高速公路管理,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模式,由于“一路两制”即公安部门和交通部门职责不清,使得管理出现问题。此外,管理的硬件设施落后, 科学 化管理水平低,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的因素。高速公路安全管理部门应对高速公路提供有效的管理,为人民提供安全、舒适、通畅、迅捷的行车环境,从而减少交通事故,保证通行安全。
三、针对安全管理体系提出的几点建议
1、应对驾驶员加强 教育 和管理,提高驾驶员的素质,针对高速公路的行驶特点,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让驾驶员懂得高速公路行驶中的注意事项。对违章的驾驶员进行教育处理,使之从中吸取教训。驾驶员在行驶前应注意制定合理的行车计划,不要疲劳驾驶,不要超速行驶,对车辆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应按要求使用安全带。此外,要加强对全社会的安全法规教育,使人们了解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的区别,加强高速公路安全附属设施的管理及维护,从而杜绝乘车人在高速公路上随意上下车及行人穿越高速公路现象的发生。
2、保持良好的车况,严禁超速行驶,注意保持车距,严禁超载。对超速、超载的车辆进行必要的处罚,并结合安全教育,使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3、我国的高速公路设计是以汽车的 计算 行驶速度来决定线形标准的,但是在高速公路上,许多汽车都是以大于计算行驶速度的速度行驶的,所以,笔者认为公路的设计应以一个大于计算行驶速度的速度为标准来计算各种线形指标,这样做,虽然工程造价提高了,但交通事故却会下降,那么社会效益还是比较好的,而且随着汽车 工业 的不断 发展 ,这样也适应汽车性能不断提高的要求。此外,在道路设计时,选用合适的线形标准,注意道路的平纵线形配合,道路的路面设计及施工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且在道路投入运营后,注意养护与维修,在线形不好的事故多发地带要设立醒目的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
关键词: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交通
一、健全管理体制,确保交通安全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是整个社会系统管理的难题,它需要社会各个行业、部门及其相关的人员共同遵守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法规。高速公路需要统一管理体制,逐步完善交通管理法规,加大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力度。由于我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体制不顺,影响了交通安全的协调和管理。针对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特点,必须建立收费管理、养护管理、路政管理、效能安全管理和服务一体的统一管理体制,以提高高速公路的管理水平。高速公路管理水平是保证高速公路行车安全、舒适、快速、畅通的先决条件。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和交通监控、通信照明、计算机收费等路产设施的维护管理;二是高速公路管理手段及配套的管理法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我省在高速公路管理方面,虽然吸取了国、内外高。
第一、高速公路目前交通管理部门与公安部门管理分属不同部分,公安部门了解的交通信息,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损失不能及时抢修,拖延了交通疏导时机,造成交通事故发生。
第二、高速公路的管理法规尚未健全,特别是对高速公路行车知识的宣传不够广泛。交通监控系统没有发挥作用,交通管理的手段相对滞后。
第三、对高速公路的养护、维修不及时,施工现场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不严;不按交通部有关养护施工现场交通管制规定设置安全标志和设施。
第四、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标志、标线不够完善,没有及时在交通事故频发地段增设警示标志、限速标志:在特殊路段、恶劣气候条件下坑洼、积水路面缺少临时性警示标志;中央分隔带防眩设施不齐,夜晚驾驶受到眩光影响。
二、不断完善交通安全监控
高速公路管理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综合性的科学,它与一般公路管理的观念、理论、方式有许多不同之处,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管理人才,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高速公路建立了先进完善的现代化设施,其中交通控制系统是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它适应高速公路路况交通巡逻、监视、疏通、通信的需要,在恶劣气候及道路阻塞情况下,及时通过交通监控系统的诱导标志的信息,引导驾驶员安全驾驶,疏导交通。一是建立、健全交通情报系统,增设可变情报板用来提示雨雪、雾等天气的路况。二是增设雷达测速设备警告并处罚超速行驶行为。三是完善急救设施。。三是强化道路养护,改善交通条件新建高速公路在规划、设计、建设各个阶段都应严格执行有关的公路工程标准、规范;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应加强道路养护,对其中影响行车安全的路段应采取工程措施改善交通条件口新建高速公路在规划、设计、建设各个阶段都应充分考虑交通安全这一因素,对之加以足够的重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公路工程标准、规范,这是保障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必要条件。
三、发展智能交通,强化安全管理
近半个世纪以来,交通拥挤、道路堵塞、交通事故频繁、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正威胁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早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已认识到交通对区域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大规模区域运输网(特别是高等级公路网)及城市道路网络建设;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济发达国家在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交通需求的管理技术;至80年代,经济发达国家经过30年左右时间的建设,已经建成了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但交通需求的继续增长,使得交通堵塞等现象仍很严重,这些国家将主要精力放在交通系统的现代化管理上。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只能宣称很好地解决了衣、食、住问题,而对行却没有找到根本性的解决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分析和探索,交通运输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们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一智能运输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是目前世界交通运输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它是在当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根据美国交通工程学会(1991年)在其出版的《交通工程手册》中的定义,智能运输系统(ITS)是将先进的检测、通信及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于汽车和道路而形成的道路交通运输系统。ITS的研究目标是使车辆和道路的功能智能化,提高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挤、改善行车安全、减少环境污染等。1TS的概念一经提出,便成为当时国际学术活动的热门课题,各发达国家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ITS的研究和实践中。其中的原因概括地说是因为ITS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现有公路网络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代表着道路交通科学的发展方向,可从根本上解决道路交通的技术问题,使道路交通科学技术实现新的突破和更大的发展,同时可以减少交通拥挤和交通事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强化国际间的竞争力,并增加未来的新产业。利用高科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手段改进通信、收费、监控等机电设施的系统工程来发展智能高速公路,其目的是解决交通阻塞,提高行车安全和服务质量,体现出现代化高速公路的特色。
关键词:高速公路清障作业安全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安全发展、创新发展,京台高速泰安路政大队把计算机辅助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分阶段,分步骤的开发和使用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和谐稳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系统研发背景
随着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不断向纵深发展,安全管理的形式、数据和内容的也在不断延伸和拓展,同时,企业信息化经过几年的建设,计算机对企业的辅助管理所带来的便利和好处早已初露倪端。原有的安全隐患闭合过程手工记录、保管不当、数据失真和对比效能不高等因素给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众多不便,安全隐患类别划分不清,难以把握。
因此,只有改变传统的手工操作向利用计算机进行隐患信息采集、检索、编目、查找统计、分析方向发展,才能有效促进安全管理效益化、规范化、科学化。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迅速地处理和传递隐患整改信息,使得隐患整改人员的落实不受遗忘、时间和距离的影响。此外,可以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使安全管理更好服务于“基层”、辅助于“生产”,我们带着这种探索的思想,进行了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开发和运用的有益尝试。
二、系统介绍
(一)系统概况
“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管理人员隐患排查子系统、现场隐患排查子系统、中队长、清障作业人员自查隐患管理子系统、信息闭合管理子系统以及安全生产月报管理子系统、短信息平台子系统。主要是记录、统计和考核各级管理人员包括大队、内业、中队管理动态情况,同时记录作业现场安全隐患及落实、闭合状况,通过该系统的运行可以完成各级管理人员的信息传递功能,实现了信息考核的自动化、全面化,达到了安全隐患的闭合化、共享化的要求。
(二)系统运行流程控制
管理人员现场检查填报隐患信息员采集后网络传递给基层单位基层单位下单落实基层单位现场工作人员整改基层单位回复整改情况检查人会收到短信提示检查人员抽查所查隐患网上闭合及现场整改情况安全管理部门形成书面材料上报领导审阅。
(三)系统特色功能
1、安全隐患设定了风险等级评定、完善了安全隐患的落实与闭合
管理人员隐患排查子系统,对各中队以及作业现场等人员所查的安全隐患,都增设了风险等级评定、责任部门以及整改期限的落实。更进一步方便了基层单位对安全隐患的查阅与落实,同时也有利于安全隐患的落实与整改,从而实现安全隐患的闭合管理要求。
2、完善了信息闭合管理制度,建立了安全隐患闭合管理系统
为了能充分利用好各级管理人员收集的安全信息,并且又不用人为的重复查询相同隐患,使得基层单位由原来被动转变为主动的整改隐患,达到隐患管理动态化、闭合化的要求,特设立了包括管理人员、基层管理等各级管理人员的隐患闭合管理系统,通过此系统各单位均可随时了解和掌握作业现场的安全隐患、管理人员的上岗动态状况,从而总结出现场的各种不良动向。同时实现了安全隐患的风险等级评定、安全隐患的整改跟踪监控,按隐患的主、次实施整改,从而解决隐患的整改滞后的问题,也对管理人员所查隐患公开化,加强了对隐患整改的考核。
3、权限设置
为了确保安全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我们对使用权限进行了设置,通过管理员配置不同用户的不同权限,明确了责任,理顺了关系,简化了操作界面。
4、短信息平台的设立
短消息模块是一个消息分发平台,类似于手机短信息,把这种特定的手机自动识别功能集成到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内部。该功能将闭合后的隐患信息发送给检查人,以便检查人能够及时的具有针对性复查所查询的隐患,这样就可以自动的提醒检查人所查询的隐患已经落实整改。
5、增设了意见反馈系统、扩展了信息沟通平台
为了做好上、下级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工作,广泛倾听一线作业人员的建议和意见,及时掌握和解决基层的难题,起到“下情上达”的沟通纽带作用,专门设立了意见反馈系统。通过此系统基层人员可以将所关心或较突出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反映上传。安全管理人员组织专人具体管理,不定期的将意见箱里反映的问题和情况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和记录备案,并将所提意见建议、需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认真分析调查,同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相关的部门,真正发挥安全信息的“服务基层、政令畅通”的管理效能,切实加快各项管理工作的迅速有效开展
三、系统所带来的好处
1、集中性收集与处理各级管理人员所查的安全隐患信息,通过网络媒介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领导及各中队。各中队能够对生产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有效的掌控。基层单位能够做到迅速落实与彻底整改,从而达到安全隐患的闭合式循环的要求,彻底解决信息传递不流通、安全隐患落实整改不闭合的诸多问题。
2、进一步规范管理、清障作业及设备操作等相关管理人员的查隐患工作行为,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查隐患流程的静态监控、动态考核。
3、建立各中队与领导沟通交流的平台,使各级领导能够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基层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从而达到信息“上通下达”的目的。
4、检查人员查询出的隐患可以第一时间就传递给操作人员,在中队长电脑上不断的提醒。时刻会让责任人警觉自己的责任区还有隐患没有整改。这样能够让责任单位时刻动态的把握责任区的隐患内容和危害程度,能够把隐患处理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5、隐患落实之后会在计算机上形成隐患闭合,与此同时会产生一条特定短信发给该条隐患的检查人,会提示检查人在某天某时某地点查询的什么隐患已经落实,请前去复查。这样就能落实好“谁检查谁负责”的职责。
鉴于高速公路企业安全管理独特的信息化模式,需要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提高。要最终实现软件平台的整体优化和提升,需要整合各业务信息系统。随着系统的逐步完善和改进,必将推动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得到空前更新,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让大家都能够更加直观的参与到安全生产中来,发挥集思广益的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姜越,高速公路安全生产及运营管理分析[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09卷)[C];2009年
[2]王永刚,浅谈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资产管理及应对措施[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10卷)[C];2010年
关键词:桥梁 安全 管理
我国是世界桥梁大国,在各种桥型桥梁领域中,我国在世界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桥梁可“缩千里为咫尺,联两地成一家”,更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化和经济生活的繁荣与发展,然而桥梁一旦发生垮塌,就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当前探讨我国桥梁安全管理问题及策略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桥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如何管理好现有桥梁,保持桥梁的完好工作状态,保障桥梁的行车安全,是摆在各级公路管理部门的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1)超负荷问题。一方面,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公路年平均日交通量剧增,使桥梁老化、破损日趋严重。另一方面,超重车、集装箱车、大吨位车的出现加重了桥梁的负荷,致使许多公路、桥梁刚刚投入使用不久,就出现裂缝、桥面板断裂等现象,加速了桥梁的损坏。特别是一些原设计荷载标准采用的低标准殴计的桥梁。难以适应重载车辆日益增多的需要,甚至出现超载车辆压垮桥梁的现象。
(2)设计的错误和缺陷问题。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受生产力水平、自身能力的翩约,使得桥梁设计理论和设计规范完善和更新缓慢甚至严重滞后。有些桥梁设计上不是很合理,结构构造处理是很完善,桥梁在早期运营时其缺陷并不明显。运营一定时间后,病害逐渐显现出来。另外,设计时由于缺乏法治观念和科学管理与风险投资意识,使桥梁寿命周期设计与养护管理的脱节,设计时没有认真考虑不可预见的飓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使桥梁的安全存在重大的隐患等。
(3)施工措施不力问题。有些桥粱由于受施工质量、施工技术、施工手段等影响,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随着运营时间的增加,其危害也逐渐在发展。施工措施不力或工艺程序不当,也包括偷工减料、制造工艺不当及落后、新材料的使用寿命预期不当以及有建筑质量隐患等。
(4)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第一,没有科学的桥梁设计监督体系。重庆綦江大桥突然垮塌后,专家们在调查中迟迟找不到工程设计委托书,也没有设计专用章,设计手续不全,完全可以认定是没有任何资质条件的私人设计。实际上,设计缺乏监督在国内并不少见。设计控制在部门,设计方案两三天的时间开个审查会就算通过了,对于结构性细节处理不再做精细考虑。其实有些设计院问题还是很多的,由于受地方主义、部门利益的驱使,一些从来没有设计过大桥的设计院,居然可以承担大型桥梁的设计工作,而且能在很短的时间拿出设计图,别说通过科学设计不断寻求创新的机会,就是能否保证工程的安全都令人担忧。第二,施工期间缺乏监控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有的工程在整个施工期,只安排很少时间派工程师进行检验。还有的工程在新型结构关键施工阶段,结构工程师却不在现场。在合同文件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工程师务必严密监控施工过程。第三,工程竣工以后缺乏有效的管理、维护和监测。我国由于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操作人员的素质相对较差,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制度不够健全,规范对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设置水准又相对较低,已建的工程往往存在较多隐患,所以更有必要从法制上确定桥梁工程的正常检测要求。
二、新时期桥梁安全管理应对措施
(1)施工期间的安全管理。施工安全管理当然是施工阶段管理中不能忽视的重大问题。工程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行生产活动,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者也是每个人最关心的问题,管理者和施工者必须要有“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项目负责人应该建立安全负责制度,做好各项安全措施。。第一,建立法制观念和科学管理的良好机制,业主要有投资风险意识,从制度上保障桥梁寿命周期的安全、耐久性。第二,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合理安排工期,严格质量监督管理,从工艺上严格把关,杜绝事故的出现。第三,对于跨度大、结构受力复杂、施工难度大的桥梁要进行试验研究和施工控制。通过试验和施工控制,保证结构在施工的各阶段受力合理、结构安全。顺利安全施工,较好的实现设计目标(包括:目标线形和目标应力应力状态) 。
(2)使用期间的安全管理。桥梁和人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老化、病变,如果不及时进行维修加固,则会影响桥梁的结构安全、缩短其使用寿命,甚至发生倒塌事故。大家都比较重视桥梁施工阶段的安全问题,一般会采取很多有利措施保证桥梁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但在桥梁使用阶段,桥梁潜在的损伤,人用自己的感官难以觉察,往往被忽视。这种“暗伤”(潜在的损伤)逐渐加剧,对桥梁的危害加大,终结桥梁的使用寿命甚至促使桥梁发生突发的坍塌事故。而桥梁倒塌事故大多也是发生在桥梁的使用阶段。故在桥梁的使用阶段加强安全管理、加大养护的力度是必须的且迫在眉睫。为了使桥梁在使用阶段的安全管理具有可行性、合理性,可以对大跨度的桥梁和中小跨度的桥梁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即:对大跨径的桥梁采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进行安全管理,而对中小跨径的桥梁采用桥梁安全性能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米薇,公路桥梁专家聚首春城[ C ]中国公路建设市场专刊,
2004,(10)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