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范例

2024-09-08 来源:客趣旅游网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范文1

关键词:化工企业;管理;预防措施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化工企业生产产品不断被用到各项事业中,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然而,化工企业生产产品具有特殊性,对员工产生一定职业危害,处理不当将危及员工生命健康。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释放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在粉尘、噪音及辐射等一系列不安全因素影响下,企业如果不做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将对化工企业员工身体健康乃至整个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严重危害。因此,为保证企业的发展效益和员工身体健康,需要通过调研活动发现职业卫生问题所在,做好各项生产的安全防护措施。

1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存在问题

在追求经济利益的企业发展观念影响下,化工企业对职业卫生管理重视程度降低,由此对企业职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由此给企业形象形成不良影响,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现象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如下:

1.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

随着职工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和企业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化工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取消或分离了员工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员工在企业内无法得到职业防护所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保障。现阶段,较少企业中存在保证职工医疗卫生工作的专门机构;然而,具备医疗卫生机构的企业中医护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导致化工企业员工未能得到很好的卫生管理体验,对危害自身身体健康的环境知晓率较低,对维护自身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造成员工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较低,容易对职工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1.2职业卫生准则和制度未起实质性作用

职业卫生准则及制度是对职工的卫生管理水平起到保障作用,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企业和职工履行双方承诺及义务,自觉遵守职业卫生制度及准则。执行职业卫生准则及制度的目的是减少化工企业对员工形成的危害,降低职业对员工的危险因素,在执行过程中形成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共赢体系。然而,一些化工企业虽然建立了保护职工,维护生产秩序的职业卫生准则和制度,在落实上却未能为员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不能明确提供管理流程及要求。在制定措施过程中,化工企业趋向于制定形式上的规章,对员工职业卫生管理方面未明确提出管理规定,将制度及措施作为摆设,成为形式。

1.3健康防护措施未落到实处

化工企业职工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危险性要求化工企业定期为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作为健康防护措施的重要依据,但是,许多化工企业将普通体检作为职工身体健康的衡量标准,未针对自身行业特点进行专门体检工作,这对化工企业职工的健康防护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化工企业运行过程中,其对职工的安全防护存在较大漏洞,具体表现为有害物质的检测未与职工的健康指数挂钩,在实施过程中物质检测与健康体检未进行有效对接和沟通,各项指标和数据未能充分分析和利用,造成化工中剂量反应关系和剂量效益关系被忽略,导致对化工有害物质及员工的健康未能建立实质性分析关系。

1.4忽视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受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的影响,化工企业为追求更大经济效益,在职工身体健康和职业卫生管理方面重视程度第,各项防护措施未能做到位。在设置安全防护措施方面,对有害物质的处理及过滤设施较为简陋,职工长期置身其中,影响身体健康;在职业卫生教育方面,企业对职工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形式单一,未能起到影响职工思想,提高职工卫生安全意识的作用,不利于员工身体健康及企业的长期发展。

2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对策思考

2.1明确责任,发挥主体责任

为提高员工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需要化工企业明确责任,发挥主体责任作用。化工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督导,在卫生管理机构内配备专业人员,建立健全主体责任制。加强对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思想认识,确保各项职责明确,各项基本任务能够落实到个人,明确实施流程,建立长期有效的服务机制,实行激励措施,调动各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管理水平,有效预防各种职业病。

2.2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制度和规则

针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规则形同虚设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须明确主体责任,编制操作手册,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在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过程中,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加强对企业职工的教育及培训工作,要求其遵守各项工作章程,提升自身职业卫生意识。

2.3有效投入职业卫生设施

为促进保障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安全基础设施上需要加大有效投入,提升安全防护水平。具体做法是,对需要经过特殊处理的物质,选择合适位置安装处理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及设备;及时淘汰老旧设备,定期建设和维护设备,对发现问题的设备及时维修;逐渐消除危险物质、气体及噪音对企业职工造成的危害;对照国家标准检查自身设备,如有不符,及时更换。

2.4坚定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针对企业职工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所受到的危害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健康体检项目。摒弃普通体检的做法,化工企业在实施安全防护措施过程中,注重将安全防护监测和职工的体检结合起来,进行关联性分析,进而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危险物质对员工造成的伤害,进一步保障员工身体健康,提升企业效益,促进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3结论

化工企业工作特殊性要求企业注重对职工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卫生管理水平才能获得长期稳定发展。坚持以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企业发展为原则,设置专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人负责,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准则,提升职工安全防护意识,同时,做好对职工的安全防护工作,加大职业卫生投入。

参考文献

[1]姜云杰.化工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现状及措施分析[J].石化技术,2017(03).

[2]刘晓晓,叶开友,周颖,顾春,徐惠芳,陆辰汝.上海市青浦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调查[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7(02).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范文2

一、现阶段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管理目标不明确

我国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部分非国有事业单位肩负的责任相比,责任更加艰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经济收益,还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促进就业以及维护社会安定的责任,从某种程度上讲还需要解决部分历史遗留问题,这就要求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参与公司经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受到我国国有企业的限制,而我国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又受到国有企业发展目标的限制,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如果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不明确,将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使其陷入相对尴尬的境遇,从根本上阻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水平的提高。

(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淡薄

在现阶段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中,相关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对财务工作方面的风险管理不到位,部分领导仅仅考虑自身的实际需求包括个人社会地位、荣誉以及工作绩效等,一味追求将公司做大做强,往往忽视对经营风险的控制管理。。出现部分国有企业违规担保的不良现象,从而使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面临较大风险。

二、提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力度的方法

(一)明确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目标

要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就需要明确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目标。。在公用事业的国有企业方面,可以在工作对象确定的前提下,采用企业债券或者发行地方债券的形式来筹备资金,并且可以利用听证方法对发行债券的具体方案以及利率的制定进行科学确认。在明确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财务管理力度。

(二)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财务指标与各部门发展目标相结合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与财务管理人员以及事业单位的领导有关,也需要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全体人员都参与到财务工作中去,确保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为了提高管理质量水平,每个部门都会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并且将各个小的发展目标分配到每个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中。因此,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各部门在制定部门目标过程中,需要按照不同部门的实际特点,不断融入整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考核指标,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纳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以及考核工作中,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在整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各部门都存在相对具体的财务管理指标,采购部门发展目标中有成本控制指标,业务部门发展目标中有业绩考核指标,办公室以及人事部门发展目标中有费用控制指标,财务部门发展目标中有资金利用率的参考指标等,从而构成相对合理的目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企业经营管理意识不强的问题,推动其财务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三)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不断强化财务监督以及核算系统管理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严格制定规范化的用款计划,财务管理的核算系统要将部门预算管理以及会计管理相结合,改变原有的统收统支习惯。不断强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检查监督的职能,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针对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定期审计,确保资金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要实现财务公开,以民主为原则进行理财,最大限度的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审计部门以及财务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确保单位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如果发现违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管理制度的行为,要严肃处理,通报批评并给予其经济处罚。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范文3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摘 要:指出学生职业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明确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原则,提出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思想,最后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关键词 :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档案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6.023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4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完成了轨道交通的前期规划设计,总规划里程超过5 000 km。城市轨道交通的巨大发展,要求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提供大量合格运营管理人才。作为“2009年湖北改革试点专业”,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已经顺利完成“以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完善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改革工作,建立了符合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基于过程的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1 原有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评价体系的内涵过于贫乏

原有评价体系是一种以结果——“技能考证”作为唯一凭证的终结性评定。科学的评价应是终结性与形成性评价的综合体,它不仅评定学生职业能力,而且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提供帮助。随着学生学习的逐渐深入,职业能力由简单发展到复杂,由专项能力发展到综合职业能力,所以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必须既有结论性评价,也应有过程性评价。

1.2 评价重结论,轻指导

学生拿到的职业能力评价往往是数量化的结论,没有附加改进意见,这种评价只完成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结论性的评价,没有涉及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指导,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实效性和潜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1.3 评价方法不能满足“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要求

原有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虽然努力想把“职业能力”作为评价对象,但其对职业能力的评价仅局限于某一项技能的评价,究其原因是对职业能力评价目标的过度分解,单纯仅以职业技能标准作为评价依据,以工作样本作为测量方法,使得原有的职业能力评价脱离能力评价的核心。这种评价方法去除了真实复杂的工作情境,只是对单一封闭的操作过程进行观察和测量,显然不能真正实现对“职业能力”的科学评价。

2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原则

2.1 过程性原则

评价的过程性原则包涵两层含义。。其评价的目的在于记录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以便对整个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进行及时的导向、修正和完善,促使高职学生更快地成为一名“准职工”;另一方面,不仅要重视评价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得出评价结果的过程。

2.2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就是通过职业能力评价充分发挥学生在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培养职业能力的主体,而职业能力需要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和练习,将心智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内化。

2.3 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是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能够调动学生培养职业能力的积极性。职业能力评价应从正面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其职业能力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内在激励。

2.4 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即可操作性,它包涵两层涵义:①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方法在操作性上要可行;②指评价方式和评价工具应该是可行的。评价结果的统计要科学,利于职业能力评价的分析和改进。

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思想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是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职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技能训练和实习中进行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以发展性评价、多元性评价和反思性评价为理论指导,以《城市轨道运营管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轨道交通运营规章》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标准》为评价依据,构建科学的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为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保障。

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为适应教学改革,满足学生培养职业能力的需要,建立以档案袋评价为核心、基于过程评价的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4.1 选择基于过程追问的职业能力评价方法

职业能力的评价必须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来实施。“先前学习认定”和“行为事件访谈法”对职业能力在工作过程中这个内在建构具有识别与评价的功能,所以“先前学习认定”和“行为事件访谈法”在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时,始终坚持使用。

(1)先前学习认定。“先前学习认定”是通过对学生当前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价,确定其后续职业能力培养的措施,并融合了多种可以使用并且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2)行为事件访谈法。“行为事件访谈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克里兰及其研究小组首创的,它是一种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索技术。行为事件访谈法是一种综合的方法,它融合了“关键事件法”与“主题统觉测验”。。此法可以准确而详细地反映学生处理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做了什么,没做什么,有效和无效的工作行为是什么?对于“工作过程”的个人职业能力建构具有揭示作用。

4.2 建立基于档案袋评价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评价,既要反映出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又要显示出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过程的“证据”。“档案袋”能较好地收集职业能力形成的相关证据,记录学生在某一特定职业领域中的职业能力的发展状况。以城市轨道行车、客运各岗位的工作过程为核心,根据工作岗位所需掌握的职业能力,建立基于档案袋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

4.2.1 进行职业和工作任务分析

职业分析主要是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生产职业活动的整体工作任务所需能力单元分解,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分析是为确定工作的性质、任务和环境条件,以及对承担该项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对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单元逐一分解,根据职业能力单元来制定职业能力评价标准。

4.2.2 选择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方法

在每一工作任务学习过程中,在学习任务开始时,使用“先前学习认定”评价方法。在学习任务完成时。使用“行为事件访谈法”评价方法。在模拟实训室内,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法综合练习的评价,实现职业能力阶段性的过程性和结论性的评价。

4.2.3 课前发放“档案袋”建立指引文件

根据职业能力评价标准,针对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学习,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方法和情境模拟考核题目,制定评价手册和档案袋建立指引文件。

在学生上课前,教师将学习指导和档案袋建立指引文件等发放给学生,引导学生按学习指导学习,指导学生按“档案袋指引”建立自己的档案袋。

4.2.4 建立职业能力评价档案袋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按档案袋项目认真收集相关资料。教师按档案袋项目,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即时评价,真实记录完整学习过程。

针对每一项工作任务建立档案袋。学生将自己职业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原始资料,按档案袋的要求,不间断地收集。其所汇集的材料应该是学生某一时期内职业能力培养的真实可见的呈现。教师定期指导学生对档案袋加以整理。阶段性的整理、总结和反思可以促使学生回顾并反思职业能力培养过程的得与失,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和策略,提高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范文4

关键词:劳动卫生;管理工作;市场经济;分析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带来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腾飞[1]。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劳动卫生事业的改革也需要进一步地深化。当前劳动卫生管理规定以及法律仍不完善,因而在预防一些问题,如企业转轨、企业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的过程中没有将劳动卫生工作同步上来[2],造成企业在劳动卫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些深层问题的日益突出[3]。本文结合近几年的劳动卫生管理工作的实践,对于劳动卫生管理工作如何适应新型的市场经济环境,进行一些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1劳动卫生管理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状与问题

1.1劳动卫生管理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状分析据2011年末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企业的劳动卫生管理工作在稳步发展,但在一些综合防治措施方面也遭遇了一定的问题,如某些企业作业环境尘毒浓度依然超标[4]。为了避免出现劳动环境恶化的现象,以及企业职工出现职业病等局面,企业及劳动卫生监管部门更需进一步加强劳动卫生管理工作[5]。

1.2劳动卫生管理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问题探究

1.2.1劳动卫生工作管理困难劳动卫生工作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出现了一些问题,很多农村劳动力在从事城市建设工作的同时并不能将劳动卫生基本知识和劳动卫生法制观念贯彻到自身劳动过程之中[6]。很多没有劳动卫生知识和法制观念的人进入到企业管理层干部队伍之中,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也埋下了安全隐患。

另外,职工的流动性过大,而工人的职前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工作以及体检工作均得不到有力保障,因此员工的健康也得不到相应的保护[7]。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面临着多方面的竞争与挑战,部分管理人员也不知其原料的毒性,盲目投入生产线,从而导致了一线生产员工的卫生条件不健全,影响劳动卫生监管部门工作的同时也为一线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8]。

1.2.2劳动卫生工作法制不完善目前我国还未出台一部独立完整的劳动卫生法,还未形成独立、系统的职业病防治法体系,因此具备权威性、强制性的劳动卫生条例、标准、办法等的出台不仅能够对企业形成一定的管理约束力,从而使得一些需要使用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与处理的问题有法可依。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促进员工的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有序开展,这些都离不开良好的劳动卫生管理工作[9]。不过目前我国私营企业数量较大,对于劳动卫生监管部门而言,其工作量不仅巨大,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为一线员工的职业病发病率上升埋下了安全隐患。

1.2.3劳动卫生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不高目前由于卫生、劳动以及行业协会等部门都能够对企业的卫生工作形成一定的监管力,从而导致了企业的卫生监管工作存在一定的重复进行的现象。而有的企业对于一些重复罚款、收费现象也表现了强烈不满,因而拒绝正常的监管与监测工作的进行。

在劳动卫生监管部门进行卫生管理工作的同时,一支强有力的监管队伍能够很好地调整卫生监管工作与能力之间的失调现象[10]。现有的劳动卫生监督队伍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另外,由于政府对于卫生事业的支持经费有限,这也使得监督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受到了影响。

2劳动卫生管理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对策探讨

2.1建立并完善劳动卫生管理体系建立一支由卫生、劳动、企业以及工会等部门组成的劳动卫生管理队伍,能够促进劳动卫生监管部门和企业共同担起劳动卫生工作的重担。进而在劳动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形成技术与技术的联合。

2.2完善劳动卫生法律法规为了更好地保障一线生产员工的健康,必须完善劳动卫生法律法规,健全职业病防治法体系,从改善工人的生产和作业环境入手,保障工人享有有效合理地劳动卫生工作权利。

2.3加强卫生基本知识的管理培训工作首先应当培训企业管理层职工,企业管理层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企业劳动卫生控制与监管工作,同时做好本企业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等的有效保护工作。加强卫生基本知识的管理培训过工作能够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劳动卫生素养进行整体性的提高,对于一些影响到自身健康权力的不良生产环境能够通过法律武器来进行合理地捍卫。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范文5

在对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过程中,目前大都采用的主要是以检查表法为主,结合现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情况进行评价,但这种方法只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分类,分为“合格”或“不合格”,无法对目前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做出精确的评估。国内的相关研究将美国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指数法,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工厂的蒙德评估法,日本的六阶段风险评估法等国外的风险评估模型应用到职业卫生评价工作中,虽然这些方法能够减少评估的主观性,使评价准确度提高,但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和安全评价工作有着明显的不同,同时这些理论或多或少在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可操作性不强。

在职业卫生现状评价过程中,通过对企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结合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和劳动定员的调查,评价人员需要综合考虑职业危害的可能性(接触时间和接触强度)、危害的严重性(健康效应)以及接触人数和防护措施的情况。我国相关学者在参考英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美国职业接触的评估和管理策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建立了工作场所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公式:风险指数=2健康效应等级×2暴露比值×作业条件等级,其中健康效应等级划分标准见表1;暴露比值=平均实测值/职业接触限值;作业条件等级=(暴露时间等级×暴露人数等级×工程防护措施等级×个体防护措施等级)1/4,等式右边各项划分标准见表2。职业危害风险指数大小划分为5级,分别是无危害(~6)、轻度危害(~11)、中毒危害(~23)、高度危害(~80)和极度危害(>80)。企业现场职业危害风险级别以风险指数最高的为准。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中抵消风险因素

风险抵消因素是通过防护设施、管理手段等减轻危害的因素,即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

结合国内相关学者在广州市制定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质量评分体系,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现状进行评价。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质量评分体系,初步拟定为组织管理、预防措施、监督检测和健康监护4类共18项,采用的是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确定因素的权重。通过计算权重对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进行分级,以0.6、0.7、0.8和0.9为界将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划分为不及格、及格、一般、良好、优秀5组,见表3。

职业病危害现状风险综合评估

以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中固有风险因素的分级作为横坐标,分别是无危害(~6)、轻度危害(~11)、中毒危害(~23)、高度危害(~80)和极度危害(>80);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中抵消风险因素的分级作为纵坐标,不及格、及格、一般、良好、优秀5组,建立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分级综合判断表,见表4。表中A代表轻微危害;B代表一般危害;C代表较严重危害;D代表严重危害。

结语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范文6

【关键词】 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现状;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74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402-02

公共卫生管理是通过管理单位组织人民群众共同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身体健康,防止社会矛盾的产生。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由于医疗限制、人民群众知识缺乏等影响,而存在着极大的隐患,因此,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目前是公共卫生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1]。本文通过对某地区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现状进行回顾分析,提出相关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对象

本文通过对某地区6个乡镇公共卫生情况进行调研。近5年来,该地区6个乡镇人均寿命为(76.4±3.54)岁;2012年全年共有1078例感染布鲁氏菌病、百日咳、肺结核、丝虫病、猩红热、淋病等传染病,发病率为0.43%;2012年全年监测由于慢性病而发生死亡的占总死亡的83.98%。

2 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现状

2.1 医疗力量不足 目前,该地区共6个乡镇卫生院中,365名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其中185名护士,120名医生,其他人员60名;85名卫生技术人员为中级职称,145名卫生技术人员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人员严重缺乏,对医疗质量的提高有着严重影响。同时,农村卫生网络不健全,重医轻预,对于多发的儿童手足病、蝉虫、艾滋病等重大灾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建立相关预防机制,宣传力度不够。并且,目前,大部分农村没有办法维持村卫生室的建设和运行[2],而以承包的方式给农村医生或卫生员,但其又没有办法增添医疗设备,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或不能满足患者治疗需要而越来越少的患者去村卫生室,公共卫生资源闲置。

2.2 公共卫生管理缺乏规范 ;②庸医劣药现象泛滥是目前农村的又一现象,在农村兜售假药、无证行医诈骗现象屡见不鲜,由此对农民的用药安全和医疗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3 农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低下 农村交通和通讯设备落后,信息渠道狭窄,一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向相关部门及时作出报告,不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导致事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理。如2002年非典型性肺炎(SARS)、2009年甲型H1N1流感等流行性传染病爆发时,我国大部分农村无法有效的、及时的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经费短缺,消毒工作不到位,救治设备尤其是医护人员不足[3]。

3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管理对策

3.1 政府施政目标与政策适当调整 经济增长优先是目前中国经济政策的主导方向,由此而导致社会保障、公共健康、收入分配、环境保护等问题被相对忽视。就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卫生管理这一现状,应当将经济增长优先的目标转变到更广泛的社会法制目标[4]。相对的,在对政府官员的政绩进行考核时也需要逐渐从经济增长率等转变到对民生问题的真正关心上来。希望政府将向公众提供积极、有效的卫生服务作为自身基本职责来认真对待,在关心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财政支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卫生体系,以社会为基础、健康为主导、人为本[5]。

3.2 加强法制建设和管理体系 进一步公共卫生法的建设,保证在进行公共卫生管理时能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乱收费、高收费、庸医劣药现象必须给予严惩,从而促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6]。各乡镇建立专职管理人员,各村设立兼职管理人员,从而做到逐级负责、垂直管理,细化管理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农村卫生监督体系。

3.3 加强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政府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让人民群众无重大疾病均能够在本地就医,同时努力使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鼓励农村医务人员参加职业技能考核,参加各种培训,提升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及服务意识,吸收高素质、高技术医务人员到农村工作服务[7]。

3.4 加大农民教育力度 。

3.5 建立健全农村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处理预案 各乡镇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加强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建设,加大管理工作,在出现突发性事件时,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防止疫情的蔓延,能够及时上报[8]。

总之,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是促进居民健康,有效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农村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应当首先重视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加强管理工作的开展,整体改善农村环境,为农民的生活提供可靠的卫生保障,促进农民身体健康、农村经济的振兴、社会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 李红霞.新形势下农村卫生管理的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30(10):684-685.

[2] 范方仕,吴晓华,文莉莉,等.成都市某区农村居民患病及卫生服务利用现况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7):547-549.

[3] 刘海娟,张盼,赵雅宁,等.河北省农村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9):715-717.

[4] 赵文静,王凯,尹爱田,等.基于WHO慢病创新服务体系的我国农村慢病控制障碍性因素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8):634-636.

[5] 史亚军.农村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J].江苏预防医学,2011,1(22):59-61.

[6] 马科祥.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1):43-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