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理教育实习总结范例

2023-02-19 来源:客趣旅游网

地理教育实习总结范文1

关键词:大学自然教学;改革创新;对策探索

在高校的教学中,自然地理教学主要便是帮助高校学生了解基本的自然状况,并且去实地的接触大自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更多的便是通过讲解模式教学,很少的让学生真正的走到户外,自我感受户外的基本环境,进而教学效果较差。伴随着理念的进步,现代的理念进入大学教学中,促使自然地理教学做出改革,完成创新。

一、大学自然地理教学概述

大学自然地理教学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在现代的教学理念中,为了真正的保证教学效果,需要其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模式,而传统的教学中,此类实践教学模式较少,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自然地理教学的效果未能取得最为良好的教学效果【1】。因此,在现代中对大学自然地理教学采取改革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措施,通过有效的提升具体教学效果,使得其成为一种崭新的教学体系,保证高校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获得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并且有效的应对各种难题。笔者认为,自然地理的教学的创新更应该遵循体系的创新发展,通过有效的引导学生进入到实践中采取学习,才能真正的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并且伴随着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颁布,更是提升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任务,在当前的大环境中,需要学生了解并热爱自然。其对于我国大学自然地理教学改革更是提出了时代要求,只有通过有效的建立对应教育肢体,使得学生更加熟悉并且亲近大自然,才有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想,也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二、大学自然地理教学创新探索

通常在现阶段的高校学习任务之中,主要便是通过自然地理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有效的认识自然地理现象,并且可以通过在学校的学习中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2】。。理论不仅仅是书面上的内容,更加应该有效的应用在实践中,在实践教学设计中,更应重视将一类问题设计到实践中,将一类典型问题作为重点问题,使得理念的研究更加贴合实践。(2)通过探索加强认知。。(3)创新同样要遵循可行性。前文曾经提到创新并不是离经叛道,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开放思路,使得整体教学模式完成有效转变,一方面需要整体设计富有新意,另外一方面同样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当高的可行性【3】。

三、大学自然地理教学创新探索对策

1.合理编制教材

在探讨创新措施中,首先便应该着手于现阶段大学自然地理教学的教材之中,现阶段大部分教材的指导内容比较局限,不能满足大多数高校的具体要求,因此在教科书编订中首先应该遵从高校实际情况,了解高校的基本状况,通过有效的应对情况使得大学生更加了解人与自然的交际关系等。

2.建立实习基地

自然地理教学更应该贴近自然,寻求地方政府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结合多地区的实际教学力量,建立对应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自身应该具有对应的综合性,使得其能为高校教学提供的内容更多且更加综合。实习基地一方面利于教育开展实践教学,对于高校而言还有另外一方面的作用。便是可以通过实际基地建立学生休闲场所,使得所有学生可以通过实际记得陶冶情操并且提升精神面貌。

3.改革实习模式

在创新探讨中,更应该明确传统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通过对问题的了解,基于解决问题的思路来改革整体教学。在实习中,学生需要锻炼的更加是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的知识对应的也应该是综合知识,使得传统的点对点教学变成现代的面对面教学模式,通过有效的改革,真正的帮助实习模式得到最为有效的转变,成为大学自然地理教学改革中的天然帮助力量。

4.体系变化

在自然地理教学中,应该明确认识学生建立空间辨别能力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的区域分析能力,并且能够帮助他们将自我学习的地理学知识成功的应用到实际应用中,此类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体系的创新。体系的创新才是教育制度创新的开端,通过有效的创新模式,才能真正的帮助我国的教学内容得到有效提升,并且有利于整体的进步。

综上所述,通过实践教学的引入,建立对应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得创新的效果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中,更是有实地的帮助学生提升对应的相关能力,进而通过实际的提升,帮助该项教学理念和办学理念的成功进步。文中的分析仍然尚显浅薄,望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高文莲.以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带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求知导刊,2015(10):64-65.

[2]翁翎燕.南京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高师理科学刊,2015(10):107-110.

地理教育实习总结范文2

关键词:

     教学实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各项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分析了目前地理实习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实习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及改进地理教学评价方法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效果;提高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地理科学是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科.高校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应用所学的.它既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培养学生获得最基本的野外地理调查与研究方法的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1]然而,很多学校在野外的实践教学方面的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缺点,一方面野外学习实践的目的不同,在前期准备方面不足,在教学指导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成绩考核等方面还存在这不足,这[2]。基于这种现状,本文以伊犁师范学院奎屯校区地理科学专业区域地理野外实习为例,总结近年以来区域地理野外实习教学的经验,从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几方面入手,来讨论如何提高地理野外实习效果。

二.目前地理野外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的目的不明确,实习内容偏重于自然,没有及时创新。

地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自然地理科学,首先应注意学生在调查分析后对表达能力的培养。我国的高师地理教育主要来自于自然地理专业,很多师范类学校任然以自然地理为分支,如地质学、气象与气候学等为主干课程所以在野外实践方面也慢慢偏重于自然地理这个方面。。。[3]

(二)前期准备不够充分。

学校教师实习前的准备不充分也会影响到实习的效果。因为时间的时间主要安排在周末之后,教师们要进行试卷批阅、监考及诸项学期总结工作等,工作存在很大压力,在这时进行实习前的准备工作等如实习工具的配备、实践内容的讲评等,会浪费很多的精神和动力,因此所以高校有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去带队实习,根本没有主动性这样会影响到实习的效果,让实习的质量大打折扣,最终导致实践报告很少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三)实习计划不规范.实习方式单一。

了解实习地点的人文地理和自然科学的现状,掌握实习地点的整个环境和空间结构,学习解决社会经济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这样来满足社会的需要。不如在第三年的考察地理环境中,我们计划自西向东从祖国西北到东南,对整个地理自然和人文关系做出一个全面的比较分析,能够让学生在认识地理环境基础上发现人文地理和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但真正操作起来,只在部分地区看了几个典型自然景观区。野外实习变成了参观游玩的目的,根本没有达到实习的根本目的。

(四)成绩评定不够合理全面。

野外实习成绩科学地评定对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互动性有很大的影响。在成绩评定考核采取的指标过多会加大老师的工作量。因此学生野外实习的考核大多依靠学生的实践报告来完成评定,这种评定考核标准并不合适,不能全部的评定学生的实习的成绩,不能更好的考察学生在面对各种问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使得实习考核评定只流行于这个形式而已,难以提高学生对实习的积极性和互动性。

三. 地理野外实习效果提高的措施

(一)完善野外实习内容,注重实习设计 

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是:由地理学内部的综合到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地理过程的微观研究进一步深化;实验与技术手段现代化;实践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理论思维模式的转变等。针对这种趋势,我们对区域地理野外实习内容进行了分析归纳,分为两大块:一是区域综合自然地理要素考察;二是区域综合人文地理要素考察。改变传统的以自然地理为主到自然、经济、人文综合研究和分析为主,涉及区域地理学、中国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课堂教学内容。依据部门地理学知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感兴趣的专题,分成若干个实习小组来分析研究实习区域内的综合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以吐鲁番实习为例,实习前指导老师提供不同方向的研究专题供学生选择,见表1。

表1 吐鲁番地区野外实习设计内容

综合自然地理因素考察

综合人文地理因素考察

吐鲁番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吐鲁番的维吾尔风情

吐鲁番坎儿井自然景观及现状利用

吐鲁番的文化考察

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吐鲁番气候变化

吐鲁番旅游产业的发展

吐鲁番火焰山考察

吐鲁番的葡萄产业

吐鲁番的荒漠植物考察

吐鲁番的气候旅游业的发展

(二)改善地理教学方法,研究探究式教学

地理实习中加强探究过程:要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确保实习能顺利完成,整个包括实习的目的、实习的方法和内容、实习地点、实习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方面。假设在山区进行实习地点的选择,可以把整个班级分成10组,每组2个到3个人左右,根据本人兴趣和实习内容(见表1)选择一个专题研究作为实习的方案,参照本校图书馆所拥有的图书资料和一切网络资源(比如中国知网和维普网万方知网)、老师编写的实习指导书、实习线路,提前预习实习内容,并对实习内容进行提前查询,以便了解实习目的,更好的完成实习任务。2007级地理本科学生实习路线是西安成都桂林,我们预先让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每组负责不同的实习内容的查询,并根据实习目的,由学生编写了部分实习指导书,学生在编写过程中也锻炼和培养了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要在实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启发学生去思考实践和探索。在一般的实践中老师会把学生集合起来开个会讲解下整个过程,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学生没有了主动去探索学习的能力。为了减少上述类似情形的出现,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给予一定的知道即可。每到一个实习的地方老师现讲解指导下步骤,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考察,之后展开讨论和回答相应的问题。这样能够很好的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自主去思考,开动脑筋,亲自动手,综合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并完成各项任务的能力,需要每个小组在实习讲解时提出很多自己面临的问题。在编写实习报告时,报告所附地图由学生利用以前学过 的GIS软件完成。进综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3改进教学评价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野外实习成绩

在野外实习方面考评主要是以自己的实验报告和评审老师综合评定打分,不能全面的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一些创新能力。急需建立新的评分标准来适应野外实习评分考核,这些指标必须遵循综合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原则。当前,野外实习对教师来说是在尽责任和义务,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评分机制,对学生来说只限于用实习报告和实习表现来简单衡量。基于整个机制的简单化,这样是教师并没有原有的积极性,也无法更好地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较为科学的实习成绩应根据实习的具体要求,运用定性定量的原则、现场考试完成,接着再进行笔试的原则,建立一整套好的评分机制和考核的标准,只有这样进行全方面的考核才能提高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最终引导学生的走向成功。[5]

评估指标

权重

评价等级

优1.0

良0.8

中0.6

差0.4

实习情况评价

实习态度

10

10

8

6

4

专业思想

5

5

4

3

2

团队合作

10

10

8

6

4

实践操作能力

20

20

16

12

8

创新能力

10

10

8

6

4

预习情况

5

5

4

3

2

实习结果评价

专业实习报告

20

20

16

12

8

实习心得体会

10

10

8

6

4

出勤情况

10

10

8

6

4

四. 结论

(一)高师地理专业的野外实习是一种广义的实践教学,多种实习方式要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印证所学的科学知识,培养地理科学态度,熟练掌握地理科学工作方法,又利于其领会地理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信念与养成科学习惯。

(二)作为专业实践课能够全面训练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是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习不仅可以提高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其集体协作、团结互助的工作作风,学会与社会沟通、交流的方式,这在人文地理分组调查实践中已得到充分验证。

(三)在野外实习中掌握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在实验室中无法模拟的,这种第一环境的调查、勘测、考察为今后参与教育实习与工作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无论从事中学地理素质教育,还是参与地方各项经济建设,均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良好整合,可以说为学生就业准备了一块坚实的“敲门砖”。

参考文献:

[1] 尤瑞玲,李琳,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6)

[2] 邓运员,张幸,田亚平,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区域地理野外实习模式探索,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1(3)

[3]李世泰等.区域地理野外实践能力培养探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3 )

[4] 程久苗,朱永恒,高师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习成绩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探讨,2009,32(4)

[5] 王楠,许振文,高师地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问题及对策探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3)

基金项目:伊犁师范学院教改项目2010ZD50

地理教育实习总结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 地理教师 适应性

一、新课程对地理教师素质的要求

新课程强调重视教师的理解和参与。。

在此,本文将新课程对教师的主要素质要求按照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进行划分。

1.情感态度。

(1)教育观念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给教师带来了挑战。

在课程观上,教师要成为课程开发者。在学生观上,新课程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在教学观上,教师和学生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互动,共同创新课程;在评价观上,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变了以往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评价目的上,倡导发展性评价。

(2)角色的重新定位。。

(3)深厚的专业情意。新课程的实施主要靠广大一线教师来落实。地理新课程对地理教师提出了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挑战和要求。地理教师要加强对职业的热爱和对地理专业的浓厚兴趣,才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有条不紊地实施新课程。

2.知识层面。

(1)教学法知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单向灌输式被动学习转变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随着发现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学习发生相应的变化。

(2)科学文化知识。新课程注重课程的综合化、平衡性和选择性,同时基于地理学科本身“综合性”的特点,地理教师需要具有综合性的科学文化知识。

(3)教育心理学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知识,特别是心理学的知识、优秀的管理、教学能力及良好的文化修养。

3.能力层面。

(1)科研能力。地理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活动时,要求地理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同样要求地理教师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教师成为研究者更明确地规定了教师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2)合作交流与沟通能力。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因此,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3)信息技术整合能力。在新课程的建设中,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因此,地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采用最佳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决定教学组织形式。

(4)教育教学探究创造素养。新课程提倡探究教学,提倡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因此,教师要通过科学研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共同创建新的课程体系。

二、地理教师在新课程下的适应情况调查

浙江省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已经整整两年了,为了解地理教师是否较好地适应和了解新课程,在课程实施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现有培养目标指导下培养出的地理教师是否具有实施新课程所需要的素质等情况,笔者特地对浙江省各个市、县的15所高中教授新课程的地理教师做了抽样调查和分析。

1.新理念接受快,旧习惯难改。笔者设计了5道相关题,以调查地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了解和对新理念的认同状况。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教师自身也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来要求自己。在关于“您对本次新课程的理念了解”的调查选项中,有66.7%教师选择了“基本了解”,有5%的老师选择了“非常了解”;有20%的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理念“非常赞同”,60% 的教师“基本赞同”,并且所有被调查的教师都会在课程实施中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要求自己。可见,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渐渐地为地理教师所认识和接受。

在对教材的调查中发现,地理教师对旧版人教版教材情有独钟。调查中,有62%的老师会“经常参考老教材”,28%的地理教师在某些章节的教学中要参考老教材。对浙江省采用湘教版教材的做法,有57%的教师选择了“不太满意”。这说明,人们的习惯和定向思维往往会使新事物在一定时期内受到一些阻碍,且湘教版教材诸多的活动课程确实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2.合作意识不够,科研能力较弱。。但调查发现,教师的合作意识还不是很高。在调查的15所高中中,只有13%的学校是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而喜欢单独备课的教师比例占到了20%。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能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为此,笔者对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行了调查。在“有无发表科研论文”一项中,因评职称需要而发表过论文的有42.5%,没有发表过论文的有42.5%,因喜欢科研而发表过论文的有5%。在“师范院校中是否做过课题研究”一项中,80%的教师选择“没有”,19%的教师跟着导师做过课题,1%的教师凭着兴趣爱好自己申报过课题。可见,地理教师真正主动做科研的还是少数。

3.部分教师缺乏专业情意。在对地理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原因调查中发现,有81%的教师都是出于就业需要,仅有14%的教师是因为兴趣爱好才选择教师作为职业。53%的教师对于目前的工作状况持“基本满意”态度,24%的教师对目前的职业“不太满意”,有13%的教师表示“不满意,有机会想转行”。可见,部分地理教师缺乏专业情意,对职业的认同感不高。兴趣是职业生涯选择的重要依据,兴趣可以让一个人集中精力去获取所喜欢职业的知识。但调查显示,按兴趣爱好选择教师职业的高中地理教师仅占调查人数的14%,很多中学地理教师并不完全满意地理教师这份工作。

4.新的教学方式实施难。新课程强调新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每种学习方式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地理教师要经过精细安排,才能使新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教师对于上述三种教学方式未能精通、掌握。调查地理教师哪种教学方式用得最多时,选择三种教学方式的老师比例不相上下。究其原因,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的掌握程度影响着教师平时教学使用哪种教学方式的频率;另一方面是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带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教师在课前也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就给教师带来了工作压力;再者,新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本身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只有身心素质较高的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实施新的教学方式,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调查显示,虽然只有少数教师在师范院校中做过课题研究,但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在师范院校中做过的相关课题研究对自己的教学实施,特别是开展 “探究教学”的帮助很大。

5.教育教学实践和创新能力较弱。教学需要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教学。通过对地理教师曾经在师范院校中的实习状况调查,95%的地理教师认为应加长教育实习的时间,9%的甚至认为“一年比较合适”。也有的教师认为教育实习应该贯穿师范生学习的始终,而不是毕业前夕的集中锻炼,应该通过“学中做,做中学”,才能更好地提高未来教师的教育能力。在关于“野外实习”情况的调查显示中,大多数地理教师都肯定了在师范院校中开展野外实习的重要性,认为能亲眼所见各种地理现象,对今后的教学帮助很大。

6.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缺乏。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激励者、促进者,这无疑需要地理教师全面掌握心理、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正确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生学习、心理各方面的难题。但调查显示,只有9%的教师认为原来在师范院校中相关知识的学习,已经足够应付新角色的扮演;91%的教师认为原来学习的知识远远不够,在工作中还要进行不断地学习和补充。

7.管理能力有所欠缺。在开放性题目“您觉得师范院校应重点培养师范生什么方面的能力”中,近67%的教师都提到了要加强管理能力的培养。管理能力确实是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时容易疏忽的环节,而且难度也相当大。地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班主任,来管理自己的班级和学生。管理能力的高低,除了教师自身性格、素质与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外,后天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

8.教学基本功训练不可少。地理学科的特点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绘图、读图、识图能力。调查显示,所有被调查的教师都认为在师范院校时应该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而不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习、训练教学基本功。

9.设计与动手操作能力不足。在开放性题目“您觉得师范院校应重点培养师范生什么方面的能力”中,有相当一部分地理教师都提到了“动手能力与设计实验能力”的问题。在中学的实际教学中,地理教师要组织学生观测气象、建设气象园等活动,而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普遍较为薄弱。

10.信息能力有待加强。经调查,地理教师的教育技术掌握良好,在师范院校中均学过1种以上应用软件进行课件制作,如PowerPoint、Flash、Authoware等。但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还相对较弱,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更值得进一步研究。

三、新课改下提高高中地理教师素质的建议与对策

由调查可知,新课程实施中地理教师的素质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师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多个方面,如教师的个人品格、职前职后的针对性培训以及高师院校的目的性培养等。高师院校是诞生高素质教师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培养未来教师的重任。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高师院校也应重新审视高师地理教师培养目标,建构起适应时展的完善的高师地理教师培养目标体系,并在此目标体系指引下,有效地培养新的地理人才,培养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高师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丰富资源对地理师范生进行有组织、有目的地训练,设置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以随时都能展现地理师范生的良好教学技能。高师院校应逐渐培养地理师范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兴趣,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好习惯;加强地理师范生对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的专业情意,激发他们对地理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地开展中学地理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田秋华.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3,(7):77-79.

[2]吴疆.中学地理教师的继续教育[J].教师教育,2005,(1):25-30.

地理教育实习总结范文4

【关键词】地理 野外实习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011-01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和深化,野外实习在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一直是地理教学实践环节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有利于地理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目前许多高校地理野外实习效果仍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实习目的不够明确,前期准备不够充分,指导方法不够科学,成绩评定不够科学合理,从而使地理实习这一重要教学环节未能达到理想效果。

1、准备阶段

1.1 明确野外实习目的

首先,验证书本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几年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而其中许多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课堂上难以理解,如自然地理学中的垂直分异规律,但如能让学生在实地中亲身体验这种变化过程,学生定能够深刻理解,并解释相关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其次,收集第一手资料,初步掌握地理调查方法。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学生收集记录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解释自然、人文现象的成因、空间分布格局、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提供资料支撑。。

最后,在实习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险精神。

1.2 设计好野外实习线路

以保山学院2013年地理教育专业野外实习为例,考虑到实习经费和时间的制约,实习线路设计如下:保山学院一漕涧分水岭一怒江大峡谷一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一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一曲石乡柱状节理一腾冲县云峰山一腾冲热海一和顺古镇一腾冲国殇墓园一保山学院。这条线路主要是以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为主,沿途可以观察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火山地貌、地热资源,感受垂直自然景观和立体气候的变化规律,体验腾冲和顺古镇悠久的侨乡文化、宗祠文化、道教文化,了解腾冲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所在,同时也可以接受滇西抗战文化的熏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是一条综合性较强的实习线路。

1.3 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1.3.1 知识上的准备

知识上的准备充分与否,对实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实习前,可以就实习线路、实习地点、实习内容系统地向学生做介绍,布置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初步掌握实习地基本的情况,为后期实习工作的开展做好知识储备。

1.3.2 物品方面的准备

基本用品:罗盘、海拔仪、定位仪、野外调查记录表、铅笔、彩色笔、野外记录簿、照相机等。

采集植物标本、测样方所用到的工具:测绳、枝剪、标本夹、吸水纸、标签、标本袋、放大镜、绘图板、三角板等。

土壤剖面:锄头、土壤采集器、钢卷尺等。

物品准备妥当后,指导教师需给学生说明每种工具的用途,演示如何使用,学生应认真学习,积极演练,掌握每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免实习过程中不知所措。

2、实习阶段

2.1 指导教师做好引导工作

野外实习的地理情境是固定的,而教学内容是可以变通的,教师可以从实习点的地理情境中挖掘其承载的地理信息,然后根据其地理信息提出合理的、精妙的引导问题。激发学生充分参与到实习中,锻炼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实习过程中做好资料的收集和记录工作

3、总结阶段

3.1 做好资料的整理和汇报交流工作

3.2 全面科学进行实习成绩评定工作

野外实习成绩的评定,关乎学生实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如果按照传统方式,仅依据实习报告而给出最终成绩,就可能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不认真,实习结束后照抄其他小组成果或简单从网络照搬资料敷衍了事,这难以做到全面、科学而有效。因此,在进行成绩评定时,评定主体要多样化,可将学生自评、小组成员评与指导教师评三方面相结合,同时既要考虑到实习过程,也要考虑到实习结果,综合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国内学者刘贤赵,曾将思想作风、专业素质和实习效果作为一级指标,然后选用相应的二级指标建立起指标体系,设定权重后,根据学生实习情况,给出最后得分,评定成绩等级,这样的指标体系全面科学、可操作性强,很值得推广。

地理教育实习总结范文5

关键词:地理教学 教学效率

一、导致地理教学低效的根本原因

教师陈旧的教学理念难以适应地理新课改在地理新课改中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教师难以转变教学观念,思想上拒不接受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重传授知识轻培养学生能力。在教学中不能突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更没有能力去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陈旧俗套的教学方式不能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严重抑制、制约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

缺乏新课改培训,教师素质偏低新课改下的地理究竟该怎样教?教师要想成为一本丰厚的书、有吸引力的书、高尚的书,就要用最多的时间、精力抓自身发展。地理教师认为地理学科中考不考,学校领导也不重视,即使教得好也得不到公正的评价,教地理评优评职难,教学态度不认真,不重视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这样就造成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重点讲解不清、难点不能突破,知识点无法落实;教师“一言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注重启发式教学,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思想教育渗透不够,达不到育人的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师与学生交流不够,教学缺乏情感;等等。由于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严重阻碍了地理教育的实施。

不能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地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只强调学生记忆地理知识,不重视运用地理知识,无法做到知识的迁移和融会贯通,理论与实际脱节,使学生感到学习乏味。实际上,地理课外活动如教具制作、乡土调查、天象观测、地质实习和建立气象园地等,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动手和动脑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但是,许多学校的教师没有按大纲和教材的要求认真组织地理课外活动,致使地理教育目标无法落实。

二、改进地理教学的策略――深化地理新课程改革

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应试教育把教育目标和任务更多地定位于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考试技巧的训练,以升学考试为目的,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则以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身心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为宗旨,因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且更要重视学生品德素质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顺应地理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师培训是实施地理新课改的关键。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其次,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关键。教师不仅要掌握新课标,钻研教材,使地理知识融会贯通,而且要及时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地理教学中,以此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科知识相互渗透和融合:要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苦练“三板”功,提高教学技能;要加强语言艺术的训练,以利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果;要强化科技意识,学会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要提高教育理论水平,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地理教育。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深化地理新课改。首先要不断调整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通过学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挖掘教材中的各种教育因素,培养学生道德、文化、心理、审美、身体等方面的素质。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要敢于打破原有的知识系统和学科界限,善于运用教材以外的知识和材料充实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地理教育实习总结范文6

关键词:探究性;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问题;改革途径

在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实践教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2]。。长期以来,我国的自然地理实践教学主要通过2个途径开展[3]。第1个途径是课堂实验,通过课堂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第2个途径是野外实习,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掌握野外工作流程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国内学者围绕自然地理实践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邹君[4]对地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肖海燕和陈志彪[5]认为,应该适当增加实验课时和实习时间,以确保学生掌握基础实验技能和野外观察动手的实践。艾尼瓦尔窑斯地克和瓦哈甫窑哈力克[6]将地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课程实验,气象与气候、水文实习,地质与地貌、植物与土壤实习,综合实习,实践实习和毕业实习等6种类型。也有学者对自然地理的课程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申洪源[7]提出,将《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普通水文学》等基础理论课程中零散的野外实习内容集中,开设《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课程。

1当前自然地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理念缺乏创新性

传统的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是一种认知验证型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听课并记录。在自然地理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多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各种自然地理现象的观察,而对于导致某些自然地理现象的内在原因,则没有做进一步的探究。因此,传统的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教师主导的教学,并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1.2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

受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一个自然地理实习基地可能无法包括气候气象、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物、动物等全部实习内容,有时可能需要2~3个实习基地才能完成全部自然地理实习任务,这会使得指导教师在一个实习基地只能讲授有限的几个实习内容,不仅会导致教师讲授的内容过于单一,还造成学生对自然地理的整体性认识不足。

1.3实践教学成绩考核方式单一

传统的自然地理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堂实验和野外实习。课堂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提交实验报告,教师依据实验报告给出成绩,但对于实验过程却往往缺少评价。野外实习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习任务,提交实习报告,教师依据实习报告给出实习成绩。与课堂实验相比,野外实习的周期较长,实习环节相对复杂,通常包括实习准备、思想作风、专业素养、实习讨论和实习效果等环节,因此只依据实习报告的撰写情况就给出实习成绩,无法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野外实习情况。

2开展探究性自然地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探究性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在探究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探索研究为主线,通过开展探究性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按照模式分析的方法建构起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策略体系[8]。

2.1探究性教学是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当前许多高师:校的地理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无疑将会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产生深刻影响。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同样也要面临地理新课程改革,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造成师范生面对地理新课程改革,一时显得手足无措,使他们难以成为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2.2探究性教学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

创造性的学习能力是创新的首要必备能力,是发现新知识,提出或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的独立的学习能力。其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倡导个人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因此,探究性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因为课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所以实施探究性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现实需要。

2.3探究性教学是加快高师:校地理教师队伍成长的需要

中学地理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野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冶,这既是对基础教育的教师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对高师:校的教师提出的要求。。开展探究性教学,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师生共同探究科学问题的积极性,在完成教师科研项目的同时,促进了教师成长,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精神。

3探究性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改革途径

3.1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自然地理实践教学的特点,将其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实验型、野外实习型和创新实践型3种类型。其中,基础实验型以验证课堂理论教学、认知自然地理科学原理为主要目标,如土壤学实验、植物学实验等。野外实习型以巩固课堂理论教学、探究自然地理科学规律为主要目标,如地质地貌学实习、水文学实习、土壤学实习、植物学实习等;同时,在自然地理实习基地的安排上应通盘考虑,尽可能地开展自然地理综合实习,将自然地理的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等实习集中安排在一个实习基地。创新实践型以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养、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如挑战杯、假期社会实践、教师研究课题、毕业论文/设计、不同级别的课外竞赛等。

3.2教学方式改革

3.2.1教师指导型。

首先,教师根据问题或者任务,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设疑启发学生思考;其次,通过教师引导探究,学生进行材料举证、推理证明,而后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生认知获取知识。该模式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以问题为核心,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观察、质疑、判断、推理,最后达到认知,最终获取新知识的探究过程。

3.2.2学生自主型。

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开展自主学习,发现问题,通过查找资料进行论证探究,最后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先开展自主调查,收集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开展论证探究,并最终解决问题。该模式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试验、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等探究活动,解决实际问题,获取新知识,进而使其技能、情感获得发展的探究过程。

3.2.3师生互动型。

该模式突出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回顾已学知识,开展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地发现问题,教师对学生发现问题的科学性进行评价,学生对有科学价值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解决,最终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发展的探究过程。

3.3成绩考核方式改革

鉴于自然地理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因此对于自然地理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变化。与理论课程重在考察学生是否熟练掌握了教材理论知识的考试目的不同,自然地理实践课程的考试重点在于考察学生对野外调查方法、动手实践能力、数据处理与分析、论文撰写等综合能力的掌握程度。对于基础实验型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教师宜将考察重心放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上,从取样是否科学、预处理是否合理、实验过程是否规范、实验报告是否完整等角度进行综合评定。对于野外实习型实践教学,教师可以将野外实习划分为准备阶段、思想作风、专业素养、实习讨论和实习效果5个部分,每个部分赋予不同的权重,综合评价每个学生的野外实习成绩。对于创新实践型实践教学,则依据创新实践活动的档次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程度,量化不同的积分进行综合考核。

3.4加强教材建设

结合专业特点、学科特点和实习基地特点,编写具有针对性的野外实习指导用书,对于指导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应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根据学校实际,开设自然地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高自然地理实践教材编写质量,保证实用性、完整性、适用性强的自然地理实践教材进入课堂,进而提高自然地理实践教学质量。

4参考文献

[1]衣华鹏,张鹏宴.自然地理实习基地建设于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135-138.

[2]胡晓东,,天凤.高师地理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与优化对策研究[J].内江师范学:学报,2011,26(10):92-95.

[3]刘长庚.浅谈新时期的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改革[J].新课程,2012(11):51.

[4]邹君.高师地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J].衡阳师范学:学报,2007,28(3):171-173.

[5]肖海燕,陈志彪.基于地理专业特色的实验与实习课教学改革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1,27(3):72-75.

[6]艾尼瓦尔窑斯地克,瓦哈甫窑哈力克.地理科学专业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3):215-219.

[7]申洪源.高师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临沂师专学报,1997,19(6):83-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