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校园环境建设规划范例

2024-02-12 来源:客趣旅游网

校园环境建设规划范文1

1、学校里有行政楼、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宿舍、食堂等。

2、就规划而言,一个学校园区的建筑物是高等教育的具体象征,校园建筑物和同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校园建筑物与教育相辅相成,教育要依赖学校建筑物而开展,学校建筑物离开教育则没有存在的意义。由此,校园的要实现两者的相辅相成就必须依靠师生员工的参与。

3、具体地说:(1)在建设规划过程中要有学校管理者的参与。学校管理者与建设规划人员的沟通,可以将教育理念直接带入建设规划的具体工作之中,让规划设计符合学校当前需求和发展需求,体现出学校特有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3)在建设规划过程中,要有学校师生员工的参与。师生员工是校园的使用者,他们与建设规划设计人员的沟通,可以验证或修正规划设计的实用性及其预期效果。

校园环境建设规划范文2

关键词:大学校园 园林绿化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0)06(c)-0242-02

优秀的园林绿化建设能直接反映出大学校园厚重的文化气息,对于构建良好校园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的大学校园建设中,园林绿化建设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在大学校园的规划过程中,往往将建设高档化作为规划思想,大面积进行广场建设,从而忽略了绿化景观的构建。校园绿化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大学的外部形象,在大学整体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大学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性,在遵循建设原则的基础上,针对大学园林绿化建设现状采取有效措施,以加强大学校园园林绿化建设,提升学校整体发展的速度。

1 大学校园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校园园林绿化建设是在各种植物、山石景观、水体等物质基础上,利用一定艺术手段,对校园环境进行再创造,使创造出的人工自然景观更好地满足校园文化发展的需求。大学校园园林绿化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在校园文化的营造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1.1 优化大学校园环境

绿色植物作为高校园林绿化的主体,对于优化大学校园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其作用具体体现在:①可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保持空气清新;②可通过蒸腾作用提高空气湿度,改善局部气候;③可利用茂密枝叶对空气中的粉尘、微小颗粒物进行吸附、阻挡,提高空气质量;④可利用树林景观对声音的吸收作用,降低噪声污染。由此可见,园林绿化建设能有效提高大学校园的环境质量,为师生更好开展学习工作提供更优质的环境保障。

1.2 提高空间利用率

园林绿化建设是利用多种植物景观对校园基本环境进行有效地设计规划,在校园中构建风格特色化、功能多样化的活动空间,使校园环境更好满足师生的不同要求,为校园师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和生活体验。利用园林绿化技术可实现对空间的分隔、重组,提高大学校园空间利用率,帮助进一步完善大学校园环境的功能体系。例如,可结合周围环境情况,对不同区域有针对性地进行绿化设计,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供特定生活空间,使整个校园空间趋于层次化,从而促进大学校园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层次交往需求。

1.3 进行心理教育

第一,多样化的园林绿化建设能满足学生开展户外学习活动的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进而提高校园整体教学质量。第二,良好的园林绿化大多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不仅有助于培养师生的艺术感知力,还能帮助师生树立正确、自然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境界。第三,园林绿化建设中绿色植物的生长更替,可以让人更好地感受自然生命力,使师生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更高效率地开展学习和工作。第四,园林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大学校园园林绿化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师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文化需要。由此可见,开展大学校园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可对师生产生明显的教育效果和心理影响效果。

2 大学校园园林绿化建设的现状

2.1 缺乏前瞻性

由于高校管理者普遍缺乏对校园园林建设的正确认识,校园园林绿化建设在大学校园中的应用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高校的园林绿化规划依旧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未得到良好落实,导致园林绿化规划没有与校园整体建设保持同步发展。由于前瞻性的缺失,大学校园园林绿化建设往往适应性较差,无法很好地满足不断变化的时代需求。大学校园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园林绿化情况的反复改造。园林绿化建设的反复性不仅会给师生的正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也会造成高校的资源流失及资金浪费。

2.2 缺乏文化底蕴

一方面,有些高校在进行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只是简单地进行绿地规划或对某一景观进行复制,整个校园园林绿化并未与校园自身的文化特点与办学理念相结合,导致园林绿化建设本身的作用无法得到很好体现。另一方面,有些高校过分追求观赏效果而忽略校园自身环境条件,为了绿化而绿化,整个园林绿化建设观念扭曲,使园林绿化建设无法体现学校特色,整体水平低下。

2.3 缺乏专业性

校园园林绿化是一项专业要求较高的专业技能。植物的有效培育、不同物种间的合理搭配等专业知识,是进行高校校园园林绿化建设的基础。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有些高校脱离自身实际,盲目引入名贵植物,不仅无法达到初始绿化目标,还会造成资金浪费。甚至有些高校盲目跟风,对园林绿化进行不合理规划,大大降低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2.4 缺乏科学管理

资金和认识的双重欠缺,导致高校缺乏对园林绿化建设进行有效科学管理的经济支撑和思想基础。人们对园林绿化管理的认识依旧停留在浇水施肥、除虫害的层面,整个绿化管理过程技术含量低下,使得园林绿化建设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例如有些高校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盲目地进行植物移栽,对大学校园园林绿化景观造成破坏。

3 大学校园园林绿化建设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进行大学校园园林绿化建设,提高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在进行大学校园园林绿化的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相关原则进行设计,更好地发挥园林绿化建设的作用。第一,以人为本。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大学校园的园林绿化建设,要求从师生实际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师生对绿化建设的多样性要求,使整个园林绿化建设更好地满足师生的思想文化需要。同时,还要兼顾整个园林绿化建设的整体美感,给师生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第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大学校园园林绿化过程中要满足环境要求,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在大学校园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另外,可持续发展原则还要求大学校园园林绿化建设具有较强的时代适应性,将园林绿化建设与校园整体建设相统一,以校园整体建设带动校园的园林绿化建设,而校园园林绿化建设进一步促进校园整体建设,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与校园整体协调。高校园林绿化建设应与学校总体风格保持一致,应在充分考虑校园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进行园林绿化建设规划。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校园现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减少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对校园原有环境的破坏,使校园园林绿化很好地融入到学校自身环境中,提高大学校园环境的整体魅力。

4 大学校园园林绿化的发展策略

4.1 更新人员绿化观念

人员的绿化意识是大学校园园林绿化质量的重要思想保障,应从两方面实现有关人员绿化观念的更新。第一,应提高高校管理者对园林绿化的认识水平,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加强对园林绿化的重视,进行科学有效的大学校园园林绿化建设,促进高校园林绿化的发展。第二,应提高师生对园林绿化的认知水平。师生是校园园林绿化景观的使用主体,其认知水平的提高,能帮助师生充分了解不同园林绿化区域的功能,有利于绿化景观作用的更好体现。

4.2 因地制宜,构建特色景观

在进行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环境情况进行分析,因地制宜,制定出最佳设计方案,还可以引入有关艺术表现形式,将现代园林艺术与高校实际环境现状相结合,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充分表现出艺术美学,构建具有大学自身特点的绿化特色景观,从而提高园林绿化的艺术鉴赏价值。特色绿化景观能给师生带来美的享受,使绿色景观的积极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

4.3 实行科学管理

在进行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应针对园林绿化进行科学绿化管理。有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绿化管理过程中,应遵循植物生长规律和环境发展规律,在顺应规律的基础上加强对绿色植物的保护。在实际管理中,可对土壤环境进行营养改良,通过施肥、除虫等手段,确保土壤保持适合植物生长的营养水平;可对名贵植物进行重点培育,使绿化管理层次化;还可构建合理化生态群落,保证整个绿化环境更加健康、持续地发展。

4.4 进行长远规划

大学校园园林绿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使园林绿化区域功能多样化,以满足不同群体的生活工作需求。在进行绿化建设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发展趋势和师生需求的变化,对园林绿化建设进行长远规划。可将园林绿化规划纳入到校园整体规划体系中,使园林绿化建设与校园建设同步发展,真正实现园林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另外,还可以在园林绿化的基础上,构建校园生态系统,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取最优的景观效果和最大的生态效益。

5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校园园林绿化建设对于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加强师生交流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促进学校建设水平的整体发展。因此,高校管理者应提高对园林绿化的认知水平,结合学校实际和师生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和“因地制宜”的设计思想,将园林绿化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体建设体系中,使大学校园园林绿化建设科学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校园环境建设规划范文3

冬春季节,正值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加强校园绿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创建现代化学校的重要内容,实现学校环境育人的重要基础。现就中小学校绿化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绿化造林黄金季节已经来到,各中心学校、中小学校要全面部署今冬明春校园绿化工作,把校园绿化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主任)具体抓。各学校要主动与当地绿化、林业部门沟通,争取尽可能的技术支持。在今冬明春掀起植树植绿美化校园的新。凡校点布局调整永久保留的学校,校园道路、校舍周围、应植树植绿的场地,都要抓住冬春植树植绿的黄金季节全面植树植绿。能花则花、宜树则树、适草则草,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草要成片、树要成荫,校内无空地,黄土不露天。市教育局将把校园绿化美化纳入学校和校长工作考核的内容,强化责任。

二、科学规划,注重实效。各中小学校要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在实效”的原则,科学编制学校绿化美化整体建设规划,并纳入校园发展总体规划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绿化年度计划和逐年实施的具体方案,抓好校园绿化的具体实施工作,把校园环境整治和校园绿化美化工作统一结合。新建、扩建学校时需留足绿化用地,校园绿化应与基建同步规划设计。要按照教学区、生活区及体育运动区等不同区域功能与特点进行绿化布局,做到平面与立体、主体与空间点、线、面的交融结合,乔木、灌木、草坪、花卉和爬藤植物搭配科学合理,积极发展垂直绿化和地被植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取得最佳生态效应和视觉效果。各学校绿化美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后应报市教育局备案,并作为今后全市项目建设资金计划安排的重要依据。

三、强化管理,确保质量。学校校园绿化美化要认真落实管护责任制,加强绿化养护与环境管理,强化养管措施,严把校园绿化的质量关。要加强新植苗木的管理,提高成活率,力争种一株活一株,造一片成一片。提倡师生每人养护一棵树木,在中小学中开展“树苗成长我成长,树木成林我成材”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除草、浇水、除虫、剪枝等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把学校绿化工作落到实处。要以创建“绿色文明校园”为契机,逐步实现校园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绿化率达到95%以上的目标。

校园环境建设规划范文4

【关键词】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

一、引言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而建构的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

二、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1、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背景

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明确要求:“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就要有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除了教育的思想观念更新外,教育手段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尤为重要。”

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政策背景、发展目标和经费措施都对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巨大优势,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扩大、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办学效益的提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大好机遇。

2、我院的建设现状

笔者所在单位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至上世纪90年代后期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后经省政府评估认定为技师学院,学院参照ISO9001:2000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先后被授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行为引导教学实验基地”、“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市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市级文明单位”等,是一所颇为典型的职业院校。

随着近年来政府政策的不断引导,以及学院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学院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也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凭借新校区建设的契机,学院在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建设、数字化管理手段等方面加大投入,良好的网络环境使得校园网络应用系统和用户都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初步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和网上服务。但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起步较晚,投入相对较少。自2000年开始,国内一些重点高校如清华、北大、复旦、南大等就开始有步骤地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目前已建立了公共数据库平台、网上办公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以及多个基于公共数据平台的管理信息系统。

(2)缺乏有效的数据标准与数据共享。校级数据标准缺乏,无法形成有效数据积累,给领导辅助决策分析及数据统计造成障碍;各业务独立建设,数据难以共享,给各部门的协同作业带来困难;对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做的不够。

(3)有重管理轻服务现象。业务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主要解决部门内部的流程及管理数据的积累,疏忽了领导的决策分析服务、师生的教学服务、生活服务,同时不重视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服务,与目前实际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不符合。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

1、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我院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指导思想表述为:以人为本,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信息化的科研环境、信息化的管理环境、信息化的生活环境,最终提高我院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整体规划原则

分步实施原则

协调发展原则

完善基础原则

突出应用原则

实用发展原则

2、总体框架规划

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旨在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应用支撑环境,将计算机网络引入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校园生活等各个领域。

根据规划目标,我院计划通过四年时间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要基本建成一个先进的数字化环境,通过一个统一、开放、具有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安全性和高可管理性的门户中心,以门户的方式提供信息与共享等多种应用服务;通过一个全方位、整体性、多层次的、有高扩展能力的、易维护易管理的安全体系,有效保护网络资源和服务;通过一个高性能的、容错的、关键业务负载均衡的、安全的、易维护易管理的、有高扩展能力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实现应用系统的可扩展性,使我院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数字环境中,教师能够通过良好的科研环境、培养环境和教学环境,提高学术和科研水平,培养优秀的学生;学生则能够通过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环境和生活环境,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掘个人潜能。因此立足于师生需求,改善和提升学院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是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工作,这些环境的组成和改善主要围绕校园的管理、资源和服务三大要素展开。

“以师生为本”的建设指导思想,围绕校园资源、管理、服务三个要素来构建数字化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最终达到提升我院综合实力的目的。

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标准体系

应用支撑平台建设

各类应用系统建设

应用集成建设

信息安全体系

运维管理体系

校园环境建设规划范文5

关键词: 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不足 社会全面人才

校园文化[1]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构成,是在长期的学校管理工作中孕育的校容校貌、校风校纪、师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心理趋向、价值观念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面,中性面是校园制度文化,隐性面是校园精神文化。这三方面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构成了健康校园文化这一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学生的情操和心智全面提升的保障,同时校园文化又是学生心灵的自然流露,受到当代社会的影响。

一、现代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

1.制度管理体系不合理。有些技工院校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过于夸大制度管理的作用,注重制度管理的约束,认为学生能按规定上课、生活就是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殊不知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知识底蕴单薄、叛逆、个性张扬,并且“90后”技校生更加崇尚自由,熟悉现在社会的主流和价值取向,他们来技工学校一方面是为了学技术,另一方面是为步入社会找垫脚石,他们更需要社会实践和锻炼。强硬的制度管理反而限制了技校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另有一些技工院校则相反,实行开放式管理,连学生的人身安全都无法保障。

2.校园精神文化被忽略。技工学校的师生大多认为,进了技工学校就是为了学一门技术,找个好工作,故出现挑课的现象,只选择与专业相关课程或者能够与毕业就业直接挂钩的课程,而对其他能够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课程则选择放弃,并自认为无所谓,导致现代技工学生过早地成了功利的奴隶,缺乏内涵。

3.教学工作过重,社会实践不足。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许多人认为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志,其他工作必须依附教学工作。故中国一直流传着“死读书,读死书”、“百无一用是书生”、“书呆子”等说法。可现代社会提倡的是素质教育,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特别是技工学校,学习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技术,注重的是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培养。而且技工学生是一只脚在学校,一只脚在社会的特殊学生群体,如果社会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好的发展,将来就会栽跟头。

4.物质文化建设不到位,学习环境难以形成。。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学生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天天向上的人。而技工学校大多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面上。

5.业余生活单调、匮乏。很多技工学校的生活都是寄宿生活,而学校、班级、社团组织的活动有限,且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不少学生业余生活单调,靠手机、上网消磨时间,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大,沉溺于网络、无心学习的现象日益严重,从而导致学生个人自我意识强烈,性格孤僻,无集体观念。

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技工院校想要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建设一个健康的、和谐的校园文化。

1.完善学校管理机制,改善校园制度文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完善的管理机制要做到科学化、系统化和人文化,具体方法如:可成立专门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的委员会,并就校园文化阵地、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校园保卫等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建设校园德育体系,以养成教育为主。养成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陶西平说过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同时教育家斯霞也说,智育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的是危险品。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由此可见加强技校生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求真务实,他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是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故技工院校应以职业素质培养为育人内容;以人格健全、行为规范、素质全面、个性鲜明为育人目标;在加强养成教育的同时,以德育课、军事化管理、心理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国旗演讲与宣誓活动、三自教育周、文化活动等为育人辅助途径;全面建设校园德育体系。

3.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大各种活动的力度。丰富课余生活,多开展各种有益的校园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促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

4.加强建设物质文化,美化学校校园环境。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的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在校园环境建设上,我认为,要打破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在我们熟知的领域时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例如:善于依托和利用名人、名山、名城等地域文化资源,特别要注重挖掘、提炼其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并以此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养料,使其深深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1]。再例如:优美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技术和艺术、实用与文化的和谐统一,切实抓好学校的美化、绿化、亮化、净化,让学校的每一扇墙壁都会“说话”,努力创建布局合理、格调高雅、文化味浓的校园环境[1]。

校园环境建设规划范文6

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1―0022―01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和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中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环境建设为突破口,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校园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完善的校园设施为师生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阵地,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有助于陶冶师生情操,有助于塑造师生美好心灵,有助于激发师生开拓进取精神,有助于约束师生不良风气和行为,有助于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校园环境建设就是要对教学楼、宿舍楼、校内道路、活动场所以及绿化区有统一规划,使其布局合理规范,给人以整洁美观、赏心悦目之感。为此,学校要着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人文环境,精心布置校园环境。要力求做到让优美的校园环境起到熏陶师生的德育功能。

二、以“三风”建设为重点,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涵盖校园历史传统和师生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集中体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

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体现形式上,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师生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师生协调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和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能够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只有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没有良好的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以规范管理机制为依托,夯实制度文化建设基础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要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要加强常规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校园管理制度,把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分级目标管理体系,同教学科研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建设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