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尚未形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领导、管理干部、任课教师、学生的全面参与和支持才能做好,需要顶层设计,充分论证和调研,总结和凝练适合高校发展的校园文化。然而,从目前我国高校的状况来看,这种合力远未形成。学校领导更多地注重教学、科研,忽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估,缺乏长远规划和清晰的认识,导致顶层设计不科学、不合理、不完善。学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高校在设计和统筹校园文化建设时应该以人为本,时时处处考虑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围绕学生开展相关工作,把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真正地锻炼学生能力。现在高校的校园文化服务于少众,更多的是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经典、有影响、学生喜欢的活动少之又少。有的高校更是把校园文化做成了部分有专长的学生和文艺、体育、艺术骨干的表演,受众面小,影响力不高,效果更是不理想。高校与社会的交流也不够深入,忽视了积极参与社会文化实践活动,有时即使走出学校也难免流于形式,这就使得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不足,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减弱了。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单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应该多种多样,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和影响力。然而,现实是有的高校把校训校风刻在墙上就“美其名曰”有文化、有内涵,有的高校利用了广播、电视等传播校园文化就“自吹自擂”应用新媒体,有的高校举办了几台晚会就“大肆宣传”文化底蕴丰厚等,其实这都是片面和单一的,忽视了人的重要性。
二、中国梦引领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
1.谋划全员机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通力合作,师生共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校园主人的热情和积极性,学校领导要统筹谋划,职能部门要实施落实,任课教师要献计献策,广大学生要积极参与,每个人都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要形成校园内时时看到校园文化,处处体现校园文化的浓厚氛围。尤其要摒弃各自为政的观点,全校要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从领导到学生都要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形成全员育人的机制,坚决破除“小家子气”,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不断积淀和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推动校园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 高校档案;校园文化;功能;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6)01-0024-02
doi:10.3969/j.issn.1671- 5918. 2016.01.013
[本刊网址] http://
校园文化是高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其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品牌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和大学教育的不断深入,新型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档案是学校办学发展、教育教学、人文精神的全面记录,真实反映了高校发展的精神和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笔者结合自身在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经验,分析了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及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文化服务功能,并尝试提出了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利用途径和方式,以供参考。
一、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关系分析
高校档案是指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高校档案真实记录了学校的办学历史、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行政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丰富内容,积淀着学校及广大师生各个年代、多个层面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财富。高校档案因其历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记载内容翔实,现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在当今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学生德育工作、新生入学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展览等重要活动,都是高校档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表现途径和方式。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高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健康、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不仅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建设起着关键作用,同时对学校的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档案所在的展览室、校史馆、档案馆等既是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高校内容丰富的各类档案更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开发利用高校档案的一种方式。
。高校档案是校园文化活动的文化产物,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财富,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素材资源;高校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为高校档案提供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高校档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也成为开发利用高校档案的有效利用方式。
二、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作用
(一)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教育作用
。高校人物档案是学校发展历史的见证,是大学校园文化中人文文化、价值文化、学术文化和理想文化的重要体现。利用高校人物档案中这些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和教育,传播人生价值和奋斗精神的正能量,可以建设高校校园良好的育人环境,营造健康向上、富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让高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并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高校校园通过这些富含育人内涵的“人物档案”,真正实现“其来也渐,其入也深”的育人作用,同时也将充满人文情怀的校园文化和历史沉淀得到充分展示。
(二)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景观升华作用
高校档案中记录了很多学校历史名人亲笔题写的题词或批示,学校发展的重大事件,知名校友艰苦奋斗的励志故事,学校历史的珍贵照片等,这些历史悠久的校园历史文化、杰出的人物文化、突出的学术文化、独特的艺术文化,都是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文化资源。。比如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景观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学校历史名人题写的校名、校训,历史名人亲提的校园标语,校园文化橱窗开辟的“先进人物、优秀事迹”专题,突出贡献人物的校园雕像等。
(三)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学术引领作用
高校的科研档案是学校师生、研究人员在长期的科研、教学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学术文章、科研著作、研究成果等。高校科研档案系统记录和总结了学校师生在学习、教学及科研实践中形成的教学理论、经验教训,客观反映了学校以往的科研学术情况。高校的科研档案都是非常宝贵的学术文化资源,是学校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我们积极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挖掘科研档案中可用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文化资源,可以打造一个富有学术氛围、社会声誉良好的校园文化。比如利用科研档案的方式有开办科研教学成果专题展览,举办高校科研学术文化节,开辟校园学术专题文化墙,邀请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等,让校园的学生充分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科研学术精神,激发他们刻苦钻研,追求学术的崇高情感。真正实现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学术引领作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才能,为校园学术文化的营造增添了色彩。
(四)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制度警示作用
高校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是高校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管理的规章制度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地进行,要求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学校规章制度在维系学校管理,规范师生行为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建立校园管理制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思想品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校园文化制度建设中,可以通过印发制度手册、制度宣传专栏、校刊校报等多种传播媒介,及时公布公示学校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以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警示作用,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懂得学会克己、检点反省,学会得体的言行举止和严谨的学风作风,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真正走向德才兼备的大学成才之路。高校也能通过这些完善的制度建设让校园秩序和文化建设得到规范和发展。
三、高校档案工作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
(一)提高认识,注重服务
。。同时,注重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大力度开发挖掘档案的文化价值,真正将俯首皆是的校园文化加以融合贯穿。。
(二)丰富馆藏,优化结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有丰富的档案馆藏为依托,要有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契合的馆藏文化资源。。。另外,着重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档案收集,应该注重特色,让档案收集更加多元化,比如专门成立一个名人档案、校园历史档案、办学特色档案、教学科研档案、学校社团文化档案等,以此为依据进行分类收集,这样整个档案馆藏结构更加多元,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优化。
(三)重视研发,积极创新
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是持续开发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高校的档案要高契合度的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深入挖掘、整理里面的文化资源,凸显档案的文化宣传功能。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档案编研工作,要更加注重档案的学术精神和人文精神,比如我们要编写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校友录、年鉴、手册、专题文件汇编、招生和专业设置情况、全校教职工基本情况等。通过宣传广大师生才能清楚了解档案文化的内容和内涵,体会到它的文化价值。总之,我们要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加强各类档案文化的编研和开发,将高校档案中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最深厚的文化底蕴,最丰富的教学经验等文化资源整理出来,更好的发挥档案编研成果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不断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三实”文化建设中大学生的主动性不足。高校建设“三实”校园文化体系从培养大学生成才的根本目标出发,重视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重视教师的指导引导作用,而大学生在建设的过程中更多的以受教育者的姿态接受“三实”文化,缺乏主动参与的态度和积极创新的精神,影响“三实”校园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和文化育人效果的辐射功能。
(二)校园文化形式相对单调,品质不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文化形式相对单调的缺陷,文化品质不高。高校文化多通过讲座,主题活动,宣传海报,先进事迹报告等方式影响大学生,这种大众的方式难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而且文化的层次不够,特色不突出。
(三)“三实”校园文化建设中人文思想精神建设不够。“三实”校园文化在建设中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参与度与社会实践需求,忽视了对大学生人文思想文化的培养,尤其是在理工类高校中更加明显。理工类大学生具有严谨,踏实,勤奋等优秀作风,相对而言,他们对我国优秀的人文思想文化的主动学习不足,人文文化氛围不够。
二、促进“三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提升高度,目标明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凝聚了高校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劳动,促进“三实”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所有校园主体应当在在思想和实践方面牢固树立统一的思想,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文化育人的目标和功能作用,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和层次。
(二)群策群力,发挥主动性,师生共同努力。“三实”校园文化以培养全面素质的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等人才为目标,为实现优秀育人理念,必须充分调动所有校园主体的积极性,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指导功能,激发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创新意识,规范和创新校园文化管理者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共同努力,以创建“三实”特色校园文化为契机营造高校整体优秀校园文化氛围。
(三)丰富文化载体,创新文化形式,拓宽文化思路。。
(四)创新机制,吸收借鉴,重视人文素质培养。促进高校“三实”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创新文化管理机制和文化科学发展机制,坚持社会主流文化的先进性和方向性,吸收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髓,挖掘潜力,结合地域人文文化特色和高校特色发展理念,借鉴国外优秀校园文化建设的模式和思路,借鉴其他高校优秀校园文化的优点,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三、结语
(一)促进高校教育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丰富多样化、各国政治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对21世纪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教育理念的现代化与国际化是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摒弃陈旧的思想观念,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出具有国际意识、全球观念的新型人才。
(二)明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以90后居多。。第二,能够正确认识传统道德观念,但漠视不良社会现象。第三,受利己主义思想观念影响严重,自我期待与自我认知存在明显的差异。第四,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接受各种新鲜观念和流行元素,但盲目接受现象大量存在。第五,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较强的工作能力,但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团队合作。这就要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加强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想,狠抓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促使高校校园文化能够代表我国最先进思想和文化前进的方向,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思想要求的价值取向与原则。
(三)促进高校人才战略的有效实施
高校以育人为基本任务和目的。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接受新形势的挑战,为社会培养新型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新时代人才的必备条件。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校人才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和重要性
(一)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激励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历史沉淀、学风和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与氛围。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感染和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充分结合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广泛激励高校师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实现高校育人的最终目标。校园文化在沉淀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种不成文的文化习惯,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被这种业已形成的文化习惯所制约,要勇于打破已有的习惯制约,紧跟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开展符合我国国情,符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的教育。
(二)优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功能
促使高校师生情感世界的不断发展、优化与完善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健康的高校校园文化集娱乐性、思想性、运动性、趣味性、学术性、创新性和知识性为一身,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熏陶高校师生,有利于高校师生积极、正面的情感的形成和坚韧意志、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充实和丰富高校师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够不断提升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功能,促进高校师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的最佳途径,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最大程度的发挥。优秀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潜移默化的熏陶、激励、影响广大高校师生,让他们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且在自我教育中不断完成自身的发展、完善和升华。。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一样不能要求在教育中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要长久的保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开展符合当前形势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学生在这种教育氛围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升华。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转变为一种与校园文化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氛围。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与校园文化实现真正的互动。
三、思想政治教育跟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与互动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补互促
。这就要求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精髓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促使高校学生在高校文化活动中获得快乐的同时,受到一定的启发和教育,是拓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第二,狠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塑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魅力。特色鲜明、魅力独特的校园文化能够大大提升高校的品牌效应,促进高校快速、健康发展。因此,高校必须充分结合自身的传统历史与文化、人才培养策略和最终发展目标,在满足时展新要求的前提下,开创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这一过程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本身的优良学风和人才培养等因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共性与个性完美结合,打造极具该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第三,全面落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属于层次相对较高的、复杂社会文化的特定反映。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师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围绕健康、平安、诚信、和谐的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牢固的基础,从而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促进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建立。为建设这样的校园文化,反过来要求我们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使校园文化在沉淀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给后人留下一笔可观的精神财富,为学生留下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构建新型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色高校的建立。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构建和谐高校为重心,大力提倡宽容、和平、民主和正义,结合广大高校师生的具体情况,开展科学、有序的管理工作,促进高校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各种人际关系日益融洽,实现个人与高校和谐、健康的发展。比如,引入项目化管理模式,严格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相关项目的申报、管理、实施、审批等各个重要环节,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效率和质量,激发高校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突出其主体地位并逐步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各个环节,让校园文化活动充满民主与个性,为构建和谐新型校园奠定基础。和谐社会建设是中国化在新时代的又一次重大发展,是新时代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思想,高校政治思想教育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需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开展,这也是新时代为高校教育理念提出的新的要求。
(三)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在高校中时时刻刻影响和熏陶着高校师生,对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高校校园的行为规范产生巨大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为基本方向,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化,结合当今国际、国内新形势,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促进高校更好适应时代的发展。比如,开展以当今我国社会焦点问题为核心的主体性辩论大赛,让高校学生对目前我国信仰缺失、贫富差距显著等社会敏感问题进行深思和讨论,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必须以社会主义理论思想为指导,积极探讨、长于探索、敢为人先、开拓进取,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四、结论
关键词:和谐管理;高校;校园文化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高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的重要任务,因此,建设一种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学校健康发展的和谐校园文化至关重要。
一、和谐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基本框架
东方古代自然哲学的非理性文化模式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天人合一”,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相生相克、相互牵制与促进是万物产生的前提。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东方文化突出人的中心地位,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和他人的和谐。西方早期管理模式崇尚理性,19 。波兰管理学者阿达米斯基在他的《劳动和谐论》中用“和谐理论”雏形来解释有关生产中计划和控制集体工作的规律,他制定的把若干复杂的作用同时用图表示出来的“和谐图”,保证了大量作业和谐有序地进行。
和谐管理理论强调“和谐主题”、“和”与“和则”、“谐” 与“谐则”以及和谐的耦合。和谐管理理论将“优化设计”对应于“谐”,而将“人的能动作用”对应为“和”、和谐管理理论的特色之一在于通过引入则,从而摆脱了长期以来在管理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单纯依赖科学设计的观点,为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打开了新的思路。在则的引入和运用中,和谐管理理论的特色也突出地表现在对于“和”的强调上,并认为经过传统积累和环境诱导下的行为协调形成的“和则”体系,对组织应对不确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席酉民教授将我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与复杂系统理论相结合,在1987 年提出了和谐管理理论,重点从系统工程角度建立了一种通过和谐机制减少内耗、提高组织运行和管理绩效的理论体系。和谐管理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为:组织围绕“和谐主题”,以人与物的互动以及人与系统的自治性和能动性为前提,以“理性设计和优化设计”及“环境诱导下的自主演化”为则来调动“人的能动作用”的系统管理思路与方法。
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社区,高校校园文化是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殊文化,具有高雅性、开放性和多元性,高校校园文化对全体师生员工具有教育、导向、凝聚、激励、规范和辐射的功能。
1、高校校园文化呈缺乏主体文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师生的多元化思想,多元化的价值观,多元化的道德标准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在高校扩张过程中,多校区管理模式多元化,使教育资源不能共享加剧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多元化,造成高校主体校园文化的缺失。
2.高校校园文化脱离学生生活
高校校园文化中行政文化与学术文化矛盾加剧,校园主流文化脱离学生生活。教授、博士积极竟聘行政领导,行政领导看重职称评定,课程设置、基础建设、学校管理重心向教职员工倾斜,对于大学生的文化活动基本是由团委、学生处、院(系)党团组织等学生管理部门出于学校文件性、制度性的安排,与大多数学生的期望和爱好相差甚远,忽视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
3、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从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着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指引方向,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4、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通过对比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和发达国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突出特点,可以看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达国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特色不够鲜明、我国高校普遍忽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我国高校科研基础薄弱。为了提高我国高校在国际中的综合竞争能力,我国高校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校园文化的宝贵经验,使之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服务。
三、和谐管理理念下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1、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
和谐管理中的和谐主题指的是组织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具有一定阶段稳定性、可操作性和全局指导意义的核心任务与核心问题。高校应根据学校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办学结构确定适合学校发展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主题,逐步建立、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
2、强化“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学生作为学校教学中的主体,是学校的工作对象和工作目标,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而展开的,没有学生,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二是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无私地奉献。优秀学生的培养,更主要依靠的是教师主导性的发挥。高等院校要改变过去重管理、轻教学的观念,将师资建设与学生发展放在同等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师进步与人才培养的和谐,实现共同进步。
3、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和谐管理强调一切物要素在组织中的“合理”的“投入”,具体可理解为活动安排(规则)与资源配置(资源)的规范化与结构化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内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要补充。
4、加强与发达国家高校校园文化的交流
和谐管理强调着眼于相对确定性下的科学设计和优化。随着国际接触与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密切,发达国家的校园文化正以多种途径和方式传入我国,渗透到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中,我国高校应该选择性的吸取国外高校成功的校园文化,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首先,积极拓展与发达国家高校之间的文化交流。其次,扩大留学教育的规模。一方面要扩大我国高校学生出国留学的队伍,一方面要扩大外国学生来我国留学的队伍。
参考文献:
[1] 席酉民,韩巍,葛京.和谐管理理论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 陆晓艺;党辉 和谐管理理念下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 经济师 2008-11-05 期刊
[3] 赵美 关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改革与开放 2009-07-15 期刊
[4] 杨晓江.美国学者视野中的校园文化.上海:思想理论教育,2000年
[5] 陈宜大.关于构建和谐高校校园的思考.沈阳: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主要障碍;建设;对策tion
21世纪伊始,我国高职院校的数量增长速度很快。首先定义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其是指学校这一特殊的环境下生活的主体的整体文化活动的总和[1]。高职校园文化以课堂学习为分界点,课堂内的校园文化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氛围;课堂外的校园文化是相对于课堂教育的,是在课余生活中开展的活动。高职校园文化与其他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有很大区别: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的个人文化素养参差不齐,使得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形式化的活动。其次,少部分人虽然积极参与活动,但是缺乏组织活动的主动性。本文既是在此基础上对此现象做出分析并提出建议。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讨论此问题之前,首先介绍了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是在二十世纪末由一些中等专科学院升格而成立的。首先就是发展时间短,并且对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的内容与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发展体系也不成熟。学校更多的是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与学风等角度建设。。校园的文化建设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规划,且没有在学习形成统一思想,难以提高建设的质量。1.2硬件设施的建设不足随着扩招,学生数量明显增多,很多高校的硬件设施建设跟不上学生的人数增长。很多学生连基本的校园文化活动场地设施都没有,这样降低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1.3注重形式,校园文化活动的整体质量不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为了考核,不从提高学生素养出发,注重形式,觉得只要开展活动,上媒体新闻,就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样其实反而脱离了文化活动的实际需要,为了活动而开展活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障碍
。首先,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较差。大多高职院校是在原中等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升格而来,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还是相对比较鹿后的,特别是随着扩招,高职院校的基础薄弱,很多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并没有跟着改善。其次,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比较低。考上高职的这部分学生几乎都是分数不高的学生。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存在很大差距。最后,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以上就是阻碍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障碍。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并且,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着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科学学习文化素质方面的教育,这才是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3.2职院校教师队伍的质量为校园文化主体的学生同校园文化的主导者——教师统一起来,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两者统一,必然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3.3培育高职学生健康文化态度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并且充满诱惑,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加强自身的理论教育,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要加强学习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文化,从渊源文化中学到知识。此外,对于国外的先进文化,要多学习吸收,同时摒弃国外不良文化。3.4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数量很多,活动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是,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却参差不齐。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鼓励学生开展些高雅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此外,校园文化建设也可以与各种特色节日结合,这样也很有创新意义。这样,活动充满了艺术性与娱乐性,使得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此外,建设和谐健康的寝室文化活动。寝室在高职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寝室文化建设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结语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建设积极向上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于教育青年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其身体文化素质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并且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标是培养出有文化,有创新精神,有道德品质的人才,作为在此过程中发挥很大作用的校园文化,必须重视其建设。此外,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促进整个社会发展,提高社会素质也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琳金辉.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的理论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2]林琳娜.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思考[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7,(1).
[3]涂俊才,杨胜勇.高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赵永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5]刘俊,掏风华.对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的思考[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