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小园文化建设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十”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学校规章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为重点,以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打造鲜明办学特色,努力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收熏陶和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校园文化要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实际,着眼于学校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全面成长和特长发展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
(二)教育性原则。精心设计和布置以校园环境为载体的静态校园文化,讲究艺术性,坚持高品位,达到美观、高雅,使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空地都具有教育作用。
(三)校本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学校文化传统底蕴,利用师资条件优势和社区资源,寻找建设的着力点,将办学特色融入其中。
(四)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五)实践性原则。结合学校文化生成特点,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培植学校文化,使其持续生长。
三、主要目标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力求品位”的总体思路,力争使学校达到“办学理念先进、校园环境优美、师生身心健康、文化氛围浓厚”的目标。从而逐步推动全区中小学校普遍自觉走文化立校、文化治校、文化强校之路,全面创设环境优雅、内涵丰富、理念先进、制度科学、功能完备的学校文化系统,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让校园处处充满文化的气息。
四、主要任务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物质条件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是学校环境、规章制度、文化氛围、活动形式等各要素的总和。
(一)理念文化建设
学校要动员全体师生在认真总结本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精神,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深化科学教育思想,提炼明确学校定位和发展规划,提出最切合本校师生发展的育人目标和富有个性内涵的办学理念,形成系统、独特、能为全体师生广泛认同的、符合学校发展方向的学校理念文化体系,并据此提炼形成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文字简明、指导性强的校训,凝炼符合学校传统、办学特色、发展远景,并相对固定的校风、教风、学风。学校要引导和鼓励班级围绕“三风一训”,形成优良的班风。
(二)形象文化建设
各学校要重视本校形象塑造规划,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发展方向、育人特色等符合自身实际的理念文化,运用文化设计元素统一规划设计校徽、校歌等代表学校形象的标识,并从设计学原理出发,确定本校的标准字和标准色。标准字即学校对内对外宣传中所使用的以一种字体为主的专用美术字体;标准色即体现学校整体外部形象的以一种色彩为主的专用美术色彩,学校的楼宇、各种设施设备、以及学校校服等均应与学校确定的标准色相协调。采用校徽、标准字和标准色可以展示学校的整体风格和个性形象,从而使学校彰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大方典雅的环境氛围。各学校要从建设良好的教育品牌形象出发,将校刊、校报、校广播台、校园网、宣传阅报栏以及校牌、各室的门牌等标识文化设置精美、位置恰当,使其具有宣传性、艺术性和教育性;要完善学校视听觉形象标识的规范管理与使用,规范学校的导示系统如楼名、路名和雕塑铭文,让师生耳濡目染地感受文化的氛围;要通过建立校史陈列室、荣誉室等设施,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包括校园建筑、校园活动场所和所有教学设施设备,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要在学校理念文化的指导下,按照学校形象文化的统一风格,通过对学校自然环境的建设,提升师生的审美情操和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的向往追求,促进师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实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1.校园外景
(1)门口挂校牌,大门两侧设安全警示,校内醒目位置设“三风一训”、悬挂国旗,主要建筑物正面题写励志标语,走廊悬挂名人画像,师生佩戴校徽,最醒目处设置体现办学目标的巨幅标语。校园道路平整,校舍场地整洁优雅,无卫生死角。
(2)文化长廊:因校制宜设展示橱窗,张贴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设阅报栏,出黑板报,展师生作品,颂学子风采,扬知名校友。
(3)绿化场地:科学合理设计校园绿化,种植树木花草,使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花草树木贴标签,假山池泉示安全,醒目处设温馨提示,有条件学校可设计布置艺术雕塑。
(4)运动场地:悬挂或书写巨幅标语,绘制简笔画。
(5)校园广播站:乡镇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成立广播站,每天定时播报。
2.教师办公室和集体备课室
走廊挂教师作品,门口挂室牌。室内醒目位置贴室训,挂《教师职业规范》、《中小学教学常规》;适当位置放花盆,办公桌面置贴有教师照片的桌牌。办公室摆放整洁有序,布置温馨雅致。有条件的学校要逐步改善教师办公环境。
3.教室
走廊挂学生书画、名人名言,门口挂室牌。室内选择性张贴(或悬挂)国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眼保健操挂图、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值日生表、班级(学校)活动安排表、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名人名言、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合理设置图书角、卫生角、公告栏、黑板报或学习园地。室内陈列力求温馨大方,整洁和谐。
4.功能室和少年宫等专用教室
悬挂管理制度,题写与专用教室相符合的标语、字画、手工作品等,环境布置与所开展的活动相适宜,温馨、大方、得体。
5.学生寝室
走廊张贴书画、防疫、消防、安全用电类宣传画等安全警示用语,设置安全疏散标志。寝室门两面(里、外)张贴住宿学生个人信息(班级、姓名等),室内布置《寝室公约》、《文明寝室评比办法》、休闲书画、学生制作的工艺品。适当位置贴学生值日表、寝室管理分解表等。。室内陈列务求整齐划一,如被成方、鞋成线等;室内卫生务求干爽清洁。
6.学生食堂
。
(四)行为文化
各学校要在正确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加强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建设,并通过仪式、典礼和节日等常规性的活动,逐步建立和巩固学校师生良好的行为模式,使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于无形中内化为师生自觉地行动。
1.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广泛开展歌咏、乐器、舞蹈、绘画等艺术社团,球类、武术、棋艺等体育社团,航模、机器人等科普社团,读书会、文学社等文化社团,以及放风筝、剪纸等乡土特色社团活动。
2、积极开展教师活动,组织恳谈会、青年读书会、教研沙龙、教师论坛、教学反思会,体育俱乐部、教工之家等,并积极开展各类活动。
2.统筹安排艺术节、体育节、科技周、健康周、各类竞赛等文化展示活动。
3.围绕结合国旗下讲话、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三爱”、主题班会、经典诵读等活动,有计划地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班级、进课堂。
4.行为习惯养成。穿戴整洁大方,教师穿正装,学生穿校服,举止文明优雅,交谈亲切自然,见面问候礼让。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不化妆,学生到校不带手机。
5.师生必须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启动阶段。各校组织召开会议,学习文件,进行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明晰校园文化的内涵和主要任务,制定本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要充分调动校内校外资源,要充分挖掘学校历史文化,做好校园文化的征集、讨论。
(二)方案论证阶段。区教科体局将组织人员,对各校方案进行认证和审核,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学校,在此基础上,面向全区各中小学公布各校方案,让全体师生了解、督促方案实施的情况。
(三)组织实施阶段。各中小学按照年度建设方案,深入扎实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特别要抓住寒暑假两个重点时间节点抢抓工期施工。
(四)考核验收阶段。对各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情况,通过现场考核的形式,评定“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对考核优秀学校给予通报表扬,对考核较差的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同时,教育督导部门根据学校建设规划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常态化督导。
六、相关要求
(一)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各校要对照本意见,根据实际情况,迅速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广泛宣传讨论、科学认证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本校校园文化3年规划和年度建设方案,明确分工,落实任务及各阶段工作目标。
(二)保障投入,有序推进。各校要将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到学校教育经费的预算中,与学校校舍建设和改造、教育教学设施配备添置、师生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等工作统筹结合起来,给予必要资金保障,并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经费使用上,既要大力筹措,又要严格按程序报批。
1.1缺乏个性,设计形式雷同
城市曾有“千城一面”之说,而存在于高校校园空间的公共艺术也有此趋势.目前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占据了公共艺术的设计领域,在中国的很多广场和街道经常会见到一些国外知名设计师的设计作品.这些公共艺术无论在造型、材料的选择上都趋于雷同,使得人们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相同的面孔,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公共艺术地域特征的缺失,使得大学校园也失去了个性,导致了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校园景观陷入了“千校一面”的窘境.这种不分场所的照搬,忽视了作为具有人文理念和学科特色的大学精神,也忽略了场所和公共艺术的共存关系,让本来是为了体现学校校园精神的公共艺术失去了原有的存在价值.
1.2对校园文化缺乏传承
;而很多老校区中的公共艺术造型呆板、主题陈旧老套、景观绿化无规划和美感、放置环境背景的选择杂乱无章等.
1.3设计缺乏人性化
我们经常看见一些公共艺术孤独的存在于空间中,没有人会去驻足观看或是参与其中,究其原因是缺乏亲切感或是缺乏人性化设计.存在于高校空间的公共艺术,经常会见到材质或是尺度不够人性化的公共艺术,原本是为了师生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的元素却成为人们无视存在或是无足轻重的物品,如石材的具有功能性的景观椅凳,夏天太热没法坐,冬天太冷坐不了.存在于高校校园里的公共艺术要让生活在其中的师生感到亲近,在人-公共艺术-环境的审美场域中,达到公共艺术与人相互共生的关系,从而达到交互的情境.
2安徽工程大学校园环境公共艺术创作的设想
2.1长期性公共艺术
长期性公共艺术常常会被当做一个特定环境空间的精神地标“.不变性被社会赋予价值.人们总渴望一种固定不变的风格,通过它本身的永久性来传达永恒的意义”.细数国内外的名校,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都会记存一些该校的公共艺术作品.如清华学堂门口的日晷雕塑,上面篆刻了清华大学的校训“行胜于言”,北京大学未名湖博雅塔,伯林顿大学校园的情景雕塑……不同类型的高校由于文化理念的差异,在校园建设方面也会呈现出各自的特点.首先从整体规划入手.根据绿地、场所环境的需求,保证师生在校园环境中的学习、休闲、思考、集会诸方面的活动,营造出校园应有文化意境.诸如结合新校区实地草坪空间、地形,选择不同自然环境的石头任其自然的撒落在地面上,形态各异、色彩不同,使人感受一种丰富的自然想象和涌动的青春活力,校园环境的人文色彩在不经意中得以显示.在处理新老校区的整体性上,由于建筑是学校的主体,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缔造者,校园公共艺术应该与校园建筑形式融合,从而使建筑特点和文化氛围得到进一步加强.犹如放置的雕塑本身表现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置放的环境由此富有了内涵,令人感受一种校园的历史与文化的守望.如老校区图书馆是历史比较长的建筑,两栋建筑围合的公共空间一直空置在那里,可以结合建筑的风格设计一组雕塑和景观小品与之结合,创造出学习的氛围.功能性的公共艺术往往能达到纯粹形式行的更加让人感到亲切.其次,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选择主题性的表达.高校校园给人们的感受不只是视觉印象,而是一种校园文化精神的张扬.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色,根据具体环境塑造和表现学校的精神内涵.依据校训“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的育人理念,可以在校园主门入口处设计一座具有展示学校历史人文内涵的公共艺术雕塑,让每个进入校园的人首先就能感受学校蕴含的育人理念.形式上可以抽象,也可以具象.同时也可在不同的院系门前放置结合院系学科特征的雕塑、景观小品等,这样可以给每个院系增添自身的学科特色.在题材上,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理念,用教育、学习、研究等相关的素材、名人励志求知进取的精神等诸多内容为对象.最后就是艺术性表达.作为存在于校园环境中的公共艺术,必须保持其文化品位,拒绝平庸无趣的作品.当然校园公共艺术的设立也不能单纯追求艺术品的堆砌.针对目前安徽工程大学校园环境公共艺术作品数量偏少的情况,可以在主要道路的两侧、学生宿舍公共区域、以及校园湖面水系两侧增设一定数量的文化景观雕塑和小品,根据所处的环境选择富有创意的、有品位的、新颖的,做到与环境相互辉映、相得益彰作品.在保持艺术自身的纯洁、唯美的同时,作品更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高尚的情操、追求完美理想的形式.
2.2暂时性公共艺术
;随着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作品越来越多,作品的坚固与固定地点的展示越多越不受艺术家的钟爱,他们更喜欢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内创作作品.对艺术家来说,创作变得更加轻松了;对大众欣赏者来说,作品也更加丰富了,并期待随时随地出现的新奇.”生活在大学校园里面的是一群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作为高校的校园环境空间公共艺术不仅仅有美化功能,更肩负着育人的功能.因而,对于创作主题的选择尤为重要.一般来说,暂时性的校园环境空间公共艺术作品创作常选择与某个事件或主题活动相关联的.这样的形式在一定意义上比起说教来的更加让学生从心底接受,对学生的思想更具备批评和干预的功能.如以“文明”为主题的环境空间公共艺术创作,学生可以结合身边人的行为与周围的环境进行创作,如食堂、银行等经常出现不文明现象的地方.作品呈现后会让师生有所体会、有所感悟,做到公共艺术与人的互动,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因而,在大学校园暂时性的公共艺术的设计创作上,除视觉形象上的认同感之外,还要在文化语境上让公众产生认同感.同时,暂时性公共艺术可能也有一种意愿,就是来表达那些永久性项目艰深的概念和当下的问题.暂时性公共艺术也能够展现更多长久性公共艺术无法体现的校园文化,是对校园文化类型的一种补充.
3结语
[关键词] 高校档案;文化功能
一、高校档案的基本特点
1、高校档案是高校的教育素材
正是因为高校档案的真实性,它所记载的高校在过去历代校领导的带领和全校师生、职工的努力下所创造的辉煌,才更加能引起现在在校师生的共鸣:看着以往前辈们艰苦奋斗的足迹,看着学校从创建以来,一步一步发展和壮大,再对比今日学校拥有的规模、师资配备、硬件设备等,在校师生们无一不会为自己所在的高校感到骄傲,并为之继续努力奋斗,高校未来的发展便更有希望。从这点来看,高校档案还是高校对在校师生、职工的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素材。
2、高校档案是高校历史的沉淀
正如司马迁编写的《史记》、司马撰写的《资治通鉴》一样,高校档案也是高校历史的“史书”。人类文明不断发展,早期的积淀为后世的发展铺路,离开了历史的沉淀,后世的发展就如同无源之水一般,难以成就。高校档案作为高校过去无数师生、职工活动的原始记录,沉淀了高校的历史,储存了高校发展历程的精华,为现在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等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
3、高校档案是文化传播的媒介
高校档案记录高校的发展,除了最大程度真实保留活动发生时的情况以外,主要是为后来者的查借阅提供服务。查借阅者到高校档案馆查阅原始的资料、档案原件,更直观、详细地了解自己所需要了解的一些信息。这个过程也是传播文化的过程,让查借阅者学习前辈们在之前活动中的一些方法,积累经验,再由此结合自己现在所参与的科研、教学等工作,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科研任务等,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文化才能够发扬光大。
高校档案与高校文化有一定的共性:两者同属于社会文化领域;两者的教育对象相同;两者的教育目标一致。然而,高校档案与高校文化又有一定的差异:两者的教育方式不同;两者的文化传播形式不一。即便如此,殊途同归的高校档案与高校文化,在有效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后,不但可以促进高校文化建设,更能彰显出高校档案的文化功能。
1、高校档案的教育功能
鉴于高校档案是对高校发展历史的直接记录,它一定程度上也具有文化教育这一功能。高校的文化内涵、精神文明以及其社会形象等,都是借由高校在校师生、职工展现的。比如:高校深厚的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人文景观或者有一定纪念意义的教学楼、建筑、雕像,根据多年办学经验和科研创新研究等所总结归纳、提炼出的蕴含其核心精神的校训,或者集万千师生、职工智慧与修养设计出来的校徽,饱含师生对高校感情而谱写的校歌等这些活档案,都在高校文化建设维系并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延续,为高校先进文化的创新与进步铺垫,在高校文化教育方面是无法被替代的。
2、提供文化建设的素材
高校档案直接记录着高校发展过程中的课堂教学、管理规划和科研创新的点点滴滴,总结了过往的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取了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精华,凝聚了一代又一代高校师生和职工的汗水与智慧,对高校而言,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高校档案在记录高校最初的建校以及日后的发展的同时,也记录着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为日后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第一手素材。
三、高校方案文化功能的发挥途径
1、发挥高校档案文化功能,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服务
校园文化的深层内涵是校园的精神文明,这是高校在校全体师生、职工的共同理想、信念、文化、学风以及准则的体现,树立在校师生正确的高校价值观体系和群体意识,是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高校档案是在过去教学、科研等过程中一步一步累积产生的,借由各式各样的形式,向现在的在校师生、职工展示高校的历史,发挥着巨大的育人作用,不但加深了师生对于学校文化资源的认识,还丰富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可谓一举两得。
2、发挥高校档案文化功能,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服务
校园环境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外层体现,据有关专家分析:一个房间脏乱的人往往不如一个房间整洁的人幸福。把这个道理放到高校中也是一样的:高校校园环境文化往往也能体现出在校师生、职工的精神文化是否富足,一定程度上,高校校园环境文化直接体现出的是这所高校的文化背景。例如校史馆、档案馆这类极富学校特色、主题鲜明同时展现学校历史的建筑,还有历届校友毕业时赠予母校以表达感谢之情的树木、假山等,更是高校校园环境文化的传承,也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高校的档案文化长时间以来都是高校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档案馆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其文化功能,为高校各种文化建设服务,鼓励高校的在校师生、职工为高校未来的蓬勃发展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永华.论档案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
[2]吴慧红,许洁.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J].黑龙江史志,2008(5)
【关键词】高校校园;园林植物;配置;养护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高校校园绿化是高校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绿化既构成了校园物质环境,又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校栽植园林植物对改善校园环境质量、调节校园小气候、美化学习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校园园林植物的科学配置与管理和养护对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提高校园绿化率和绿化效果意义深重。
二、高校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
1、因地制宜,增加校园植物配置的多样性
由于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讲究技术性和季节性,所以园林绿地的质量是随着时间的演进而变化的, 也是随着养护的技术质量而变化的。科学的养护管理,应根据植物生长规律和生物学特性以及物候期和环境条件等方面, 因地因时因对象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根据高校的地理位置、土壤性质要求,选用适宜的园林植物以发挥其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充分利用植物的自然美和人工美,同校园地势、建筑和山水等因素紧密结合,营造丰富的景观布局。
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包括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适应性强的匍匐型灌木、藤本以及草坪等。乔木是校园行道树、庭荫树的主要植物。同时选用各种观赏花卉、观果、观叶和藤本植物,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校园园林植物景观效果。
2、按区域功能划分,合理配置植物
高校校园区域按照功能一般分为教学科研区、生活休息区、运动区。
教学科研区一般指教学大楼、科研大楼、行政大楼等区域,此区域人口密度大、活动比较集中,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采光,绿化环境则需要为师生创造规整、有序、舒适宜人的教学及工作空间,因此一般采用规则式绿化。绿化的树种选择则多以常绿植物为主,配合选择低矮的乔木、叶子较大的花灌木及草坪,如大叶黄杨、海棠、桃、李、玉兰、木槿、紫薇、月季等。校园生活休息区主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卫生、清新、舒适的学习休息环境,因此绿化树种应该以常绿乔木和灌木为主,而藤本、绿篱次之,尽量少选择种植草坪,为师生创造出具有一定课外休息与交流活动的集会空间,及具有生活气息的绿地休憩空间。可采用混合式或自由式手法上层配置水杉、雪松、中层配以桂花、梅花等。运动区主要包括篮球场、足球场和体育馆。体育活动区四周则栽植高大乔木为主,四周配置花灌木,夏季有绿荫效果,冬季有避免寒风功能。
三、高校校园绿化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1、对绿化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因对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后期养护缺乏科学的衔接,资金投入有限。。
2、缺乏专业的养护管理队伍与科学方案
在校园绿化后期的养护中,学校不再像在学校规划初期时聘请专业的景观设计与施工单位进行规划与施工。大多数高校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归属于后勤部门,有的后勤部门甚至只雇请一名或几名临时人员,人员组成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或下岗工人,缺乏专业园林知识、专职管理人员和专业的技术人员。校园后期的绿化工作多数由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专业知识较缺乏的普通工人养护。这直接导致后期的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被实施成简单的修枯除草,浇水施肥,防病除虫。
如果说园林绿化的行政管理侧重于宏观的、间接的管理和监控, 那么绿地养护则侧重于微观的、直接的、具体的技术性的作业, 只有将宏观管理和微观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提高绿地的养护管理水平, 巩固校园园林绿化成果,为建设校园景观奠定基础。
3、景观养护的宣传与保护力度不够
高校校园里学生的人流量比较集中,又对外开放,因此在高校校园中活动的人群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宣传与保护力度不够,导致校园中攀着花木、踩踏草坪等毁坏绿化景观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可以说,学校的绿化和养护工作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人为破坏因素对绿化效果影响较大。
四、重点加强高校校园园林植物的科学养护
1、提高校园绿化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
加强绿化养护管理的前瞻性,将绿化养护工作纳入学校建设规划设计之中。学校进行校园绿化规划时,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应从学校规划的总体出发,与学校的实际占地、人文教育理念相结合,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长期绿化养护管理计划,并按照计划严格实施。校园绿化养护需要以满足学校服务主体、满足师生生活环境要求为出发点,避免人为造成绿化养护的困难。
2、建立科学绿化养护工作管理系统
加强高校后勤绿化队伍的建设,建立科学健全的管理和培养机制。根据学校绿化整体情况,成立校园绿化管理小组或设立相关部门,由负责校园基建校长或者处长担任团队负责人,并选择一些师生代表参与小组中,定期讨论研究学校校园绿化养护中存在的问题、绿化美化等发展方向,使学校的绿化工作做到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
在养护中遵循植物生长规律,适时调整绿化植物的结构、植株的布局,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在绿化建设中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控制苗木质量、土壤改良、施放底肥、苗木移栽等关键技术环节,特别是隐形技术措施的实施。
管理层定期进行学习培训,一方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训学习,另一方面进行园林技术的系统培训学习。其次是高校绿化队伍的主力军――绿化工人。。
3、加大校园绿化养护的宣传和保护力度
良好的校园环境,会为高校学子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绿化在其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根据有关专家调查,良好的绿化环境能够祛病健身、促进学习等效果。校园绿化及养护应该真正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为此,要尽量增加校园内花草树木的品种,并给不同的植物挂牌或插牌,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校园绿化环境,不破坏、损坏绿化环境,更加爱护环境、用心保护校园绿化成果。同时设置专人在学校定时巡逻,加大绿化保护力度。对即将实施破坏行为的学生或社会人员及时制止和警告。
高校校园人口密集,如果校园绿化可以人人各尽其责,对校园绿化的养护意义深重。高校可以开展校园绿化警示语大赛,选出语言清新活泼的警示语和标牌,树立在较为明显、人流量较大的草坪或者活动绿地中,形成爱护绿地的校园氛围。
五、结语
随着高校环境建设的不断重视与完善,高校校园的楼宇建设和绿化工程逐渐减少,绿化养护工作将成为校园工作的重点。校园绿化是学校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门,科学合理的绿化不仅可以美化校园,也可以彰显出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对外展示的最佳平台。
参考文献:
[1]高文俊 高校校园绿化植物配置应用探讨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
[2]胡晓丽 浅谈高校校园园林植物的配置 建筑界 2012年
Key words: campus construction;planning and design;ecological environment;trialistic theory;test index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212-02
0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下,高校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招生人数规模激增,原有基本建设基础设施资源不能满足教学科研要求,高等学校校园的长期规划、“五年规划”需调整修订完善。校园规划设计有别于其他建筑规划设计,是一项具有历史延续性和综合性的建筑创作,它涉及建筑、艺术、经济、地理、园林、环保和社会科学等各个学科内容,其自身特点是各种配套城市基础建设实施需齐全,相当于一座中等规模小城镇建设标准。新校区如何建设?老校区如何扩建和改建?以及新老校区功能划分区衔接等重要课题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急需解决。这就涉及校园基本建设总体规划设计。
1 校园总体规划设计重要性
高校校园总体规划设计在高校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其反映了办学的方向,学校发展规模和建设模式,比较完整地、系统地体现学校建设的综合布局,展示学校发展的前景,是指导学校建设的纲领和蓝图,要建设一所既符合现代化又有传统历史特色要求的高等学校必须要有科学的总体规划。
1.1 校园总体规划是办学的基础工程,也是百年建筑工程的整体布局规范性总体建设纲要文件 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中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筑和绿化工程两部分,两者要空间上兼顾、和谐,是奠定学校景观的基础。建设过程中建筑与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并进,建筑物从单一功能逐步向多功能发展,这样既节约用地又留有绿化发展提升空间的余地。其原因校园建设的好坏衡量标准,一是看其校园建筑物的布局、造型、层次、使用功能、外部色调和内部装饰。二是看校园自然环境利用和绿化设计。两者相互关系,绿化设计装饰衬托建筑物,使建筑物平面布置、外形轮廓同园林绿化在空间构图上融为一体,从线条、色彩、造型上改善丰富建筑物的外形,增加建筑艺术魅力。
1.2 校园规划设计是人文环境、建筑空间及自然环境三者有机融合,建设做到事前科学规划事中细致微调事后生态和谐,为师生营造一个学习生活优美的环境保证 校园规划设计是各个高校依据学校的历史、专业特色、地理环境、特有文化等形成独特的特征,建设规划设计理念中坚持以人为本,从自然生态性、公共资源开放性、文化性、历史性、(自然地貌、空间分布、生态系统三方面)多样性、方向性和识别性考虑,才能建成一个符合当代大学发展的优美校园环境。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好的环境影响人的产生好心情,激发自豪感、积极心态及向美好方向发展的上进心。
2 高校校园建设中存在不足
由于历史、建设资金、人为等诸多的因素,一些高校老校区没有总体规划,或虽有也是简单的总体规划,以主要领导的决策为主,随意性大,未形成科学系统的整体规划按照既定计划实施。
2.1 校园建设中存在不足问题具体体现 校园基本建设规划中选址不合理;总体布局混乱,功能分区不明确;主要建筑不齐全,配套设施没有跟进;管网系统零乱;人行道与车行道布置不科学不系统;绿化容积率少;未考虑学校的发展建设预留用地等。
2.2 校园建设中产生存在不足的原因 产生以上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客观因素,如建设土地不足、基建投资不够、未按标准设计建设单体建筑物等以及不满足《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等指标要求;二是主观因素,部分领导的“长官意志”任意改变,缺乏对整体规划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3 如何编制好校园基本建设总体规划设计
为了确保编制好总体规划和搞好校园建设,高等院校应设立规划处或校园五年规划编制委员会承担校园规划建设的权力机构,由党委领导下校长责任制直管实施。
3.1 编制好校园规划建设的前提 编制委员会主要解决好校园定位、校园功能、校园格局、历史文物、校园的发展;保护和利用地形;细化校园规划的不断完善和修改以及主要校领导与校园规划建设的职责责任等问题。
3.2 学校校园总体规划产生的程序 校园规划设计通常产生的五步骤依次是:确定办学方向;确立专业设置;确定学校发展规模;确定学校机构和编制;修订学校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含基建、绿化等)。
3.3 制定校园规划的工作方法 真正好的校园规划,一定要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富有创新精神,形成独特的特色,这就需要充分研究和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外加好的工作方法。制定规划的工作方法:一是编制委员会讨论,明确方向原则,提供设计依据,成立专门机构进行设计;二是动员全校师生群策全力,反复征集意见(注重新的思路、不同意见),修改完善方案,提交校党政会议讨论以及职代会表决;三是借助社会编制规划设计专业中间机构(如规划设计研究院),把控国家法规、技术参数等参考依据咨询作用;四是定稿后形成文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确保权威性和严肃性,任何人不能随意改变,如需改变职代会表决。
3.4 收集整编校园规划基础技术资料 编制委员把规划分为总规划、专项规划、二级单位规划三类。。②土地局审批的用地范围及其附近的地形图。③学校拟建用地区域及其附近的学校和周边的建筑物的现状情况。④学校拟建区域附近的给排水、供电、采暖等管线埋设情况及引入接线位置、标高、管径、材质等。⑤学校拟建区域原有道路断面及路面标高。⑥本地的自然条件、水文及工程地质勘探等资料。⑦学校的办学规模、教职员工(包括家属)的全部人员结构组成情况。⑧本地区域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家建设标准对公共(市政)基础设施标准、建筑层数、建筑密度、用地指标的规定。
3.5 校园基本建设规划实施的程序 校园基本建设规划实施的程序依次分为六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搜集上述3.4中有关资料。二是计算阶段,主要工作包括规划好的学校发展各类学生、教职工总人数,确定学制和办多少个院系、专业;计算人口总数;计算各类用房和用地面积。三是规划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校区功能划分,各类建筑物、绿化、基础设施、运动场等的布置图,即总体规划图、总体规划模型。四是主要技术指标复核阶段。包括用地平衡、计算方法(或技术)、经济指标。五是上报审核阶段,编写总体规划任务总说明,编制总体规划总投资,编制招生、各类用房表格和编写基本建设单项工程计划任务书等。六是制作总体规划立体沙模型,依据年度投资计划,逐年分批实施。
4 校园规划设计采用现代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等主要场所,也是知识的神圣殿堂。同时,规划建设的经典或名校校园环境,也能带来旅游产业,譬如,清华、北大等校园。这就要求总体规划运用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知识,创造令人优美的学习和心旷神怡的景观环境,同时提供让人流连忘返的旅游场所,做到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4.1 校园规划建设与景观旅游设计的三元结合 中国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无论项目大小,全面到位的规划设计应包括“旅游”、“景观”、“生态”这基本核心的三元。这是现代大学校园规划建设人文景观的需要,具体体现在规划设计实践层面、重点、阶段、支持专业等方面,两者能有机结合可以寻求到最佳结合点和平衡点,更好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
4.2 景观旅游设计的三元在校园规划建设的理论应用 校园景观、旅游、环保三位一体的结合势在必行,先行的高校取得的效益可观。校园规划设计者应坚持保证教学科研的前提下,做到“环保生态是前提,景观形态是基础,旅游经济是龙头”这一基本原则,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三方面的比重、深度调整。具体规划设计中运用支持学科领域是旅游经济学、景观园林学(包括建筑、规划、园林)、环境生态学;分为发展、总体、详细三阶段,校区、分校、景点三个层面,资源(区域上)、布局(总体上)、选择(景点与项目策划)三个重点,策划、规划设计、管理的全过程。
5 校园规划设计应用现代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的案例
5.1 某大学校园概况 某大学位于陕西,历史悠久,地处黄土高原,政治上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由于历史原因、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校园规划建设一直比较落后。难以引进高水平的师资人才和招收优质的生源,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科研等综合实力。
5.2 应用现代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前后对比 该校新的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校的办学现状不足,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资源,重新定位办学思路,运用现代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后对校园规划建设,其各项检测指标有了明显的变化可见表1。
5.3 对策(建议)可行性分析 通过表1中校园事业规划评估检测指标数据对比均提升率达50%以上,可见现代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在校园规划设施后期能有效地提升高校经济和社会效益。
Abstract: The Campus Landscape enhance the design i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image of the key universities, campu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ducational campus brand and enhance the cohesion, etc. , is also ver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Hefei Institute of Landscape improve engineering design, for example, on the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enhance the design made the following study. Keywords: landscape enhance the design; college campus; Hefei University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合肥学院位于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2002年3月14日,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合肥联合大学、合肥教育学院和合肥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而成。合肥学院是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学、理学、教育学兼有的多学科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合肥学院原黄山路校区于2012年秋全部搬往南艳湖校区,南艳湖校区成为主教学点, 并于2012年9月全部投入使用,学校总占地面积约1500亩,目前校园整体格局已形成,为了满足搬迁之后增多的师生的生活和学习要求,学校决定对校园景观进行提升,打造更适宜的校园环境。
高校校园景观提升设计的原则
作为教学紧密结合产品的校园景观,无论是静态建筑自然景观的空间,还是有教师和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各种动态现象,都具有其深远悠扬的艺术魅力。
高校校园景观提升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1)原则一:以人为本的生态建设。新的教育理念,需要通过学校的规划和设计演变成新理论和新的思维方式,现代化的校园规划更加注重对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注重将学生和教师作为最终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进。在旧校区的景观提升建设中,应结合规划和设计,充分将自然条件利用起来,使原来的校园生态系统得到尊重和保护。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也应合理的利用,以达到最佳的性质,要创造校园景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适当平衡。
2)原则二:功能人性化原理。功能人性化原理所讲的就是“形式为功能所服务”,是校园景观提升的一个重要设计原则。“组团型”校园功能布局模式应当被校园规划所引入,每个高校宿舍楼,教学楼,室外运动场地,图书馆以及学生食堂需要成组布置规划,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社区校园邻里组团计划”,能使尾大不掉的臃态有效的避免。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他们的文化传统会逐渐物化在校园景观环境中凝结。校园景观建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影响着教育质量和学校的声誉。(1)学习功能。高校作为一种教学场所,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能起到的功能就是辅助学习。(2)运动与休闲互动功能。现代大学是现代社会人才培训与发展需要的地方,然而,一个优秀的人才,要想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所适应,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能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充沛的精力和强健的体魄。(3)交通功能。现代大学校园里,在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数量通常高达一万人,校园集中相结合的交通特性,多数的校园道路应承担分散人群的角色。道路交通在对校园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该考虑到道路交通的速度和景观之间的关系,并尽量使无效的路径减少,进行对角线的路径设计,尽可能使交通效率提高,从而使其能够满足运输需求,又有助于整体校园景观形成。
合肥学院景观提升设计的设计目标,要求“生态化、艺术化、人性化、个性化、多样化”等五化,此外,还要求满足四大功能,即:生态功能、观赏功能、组织空间功能以及文化功能。要在尊重校园历史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将具有优美形态与时代气息化的校园景观营造出来,渗透高校校园的育人宗旨,“人创造环境,环境培育人”。
高校校园景观提升设计的问题 经过多年大量的实践经验,新建成的许多干净漂亮的校园,所有的设施都很完善,但缺乏生机和活力,表面上很漂亮,但对于环境的认同和满意度没有达到教师和学生预期的效果,如合肥学院景观提升设计就存在着五大问题:
绿化密度问题:空间密度不合理,缺乏层次与密度相变化;新校区总体规划及景观设计,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破坏了校园环境。
交通组织问题:人流引导不合理,空间规划功能性欠佳;
3)文化表现问题:校园文化内涵的外延性扩展匮乏;校园景观设计,有时会盲目偏重于创新和学习设计技巧,忽略了当地的景观与校园文化,造成了“千校一面”的普遍现象。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继承优秀的园林文化,是一个摆在景观设计师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大学校园在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方面,其景观设计更应反映出来。
4)景观轴线问题:校园内景观轴线不连续;
5)景观设置问题:服务设施缺乏美感和艺术性。一个美丽的校园应该是一个地方的各种元素的和谐与统一,建筑与景观的相互影响和团结。但一些新的大学在进行景观规划和设计时,景观与规划会相互脱离,造成建筑和周围环境相呼应的缺乏。各自表达的建筑和景观,最后会变成一个缺乏连接统一的地方。
高校校园景观提升设计的内容高校校园景观提升设计的内容是一定要结合每个高校校园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各自校园景观提升的具体内容。针对本次合肥学院景观提升设计,其具体提升的主要内容如下:
1)绿色的风景线。
绿色景观主要以草甸,树木,绿色的藤蔓等为主,绿化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应该以形成一个安静,美丽,清洁和绿色的环境为前提,创造出各种可以用来学习和生活的绿色广场,与组团建设要相互结合,教学和居住区绿地也要进行规划布置,在分区设计进行的时候,其周围的绿化景观要与建筑主体和谐统一,教师和学生也要努力制造一个合适和美丽的绿色空间,还可设置喷泉,雕塑,文化广场和其他建筑产品反映其校园文化氛围独特性。2)大气的主入口。
大学的主入口的在高校展示区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大门入口和出口的通道,大门及入口区相关的设计元素包括:确定正确的可行设计和适当的风格设计;根据车辆或行人的交通,进行不同的入口位置,宽度和类型的设计布局,地面铺设入口和边坡治理方法应该是人性化的;门标记的位置,在大小和布局上,也应该是清晰明确的。合肥学院景观设计的主入口大门就是利用了入口的地形高差,形成了便于活动的小广场。3)便捷的的道路网。
校园道路上任何校园规划设计模式其主要还是道路服务校园风景的一个核心部分。进行精确定位,清晰,优美流畅的线条设计,会使校园道路将成为活跃在校园的校园景观元素。在道路规划和设计校园时,我们应该遵循四个主要原则:设计校园交通标志,指导和控制流量;将校园的土地分为使用不同类型的道路,呈现出校园的整体布局;独立车辆路线和行人路线;每条路线都要经过精心设计,以避免出现无效的路径,旨在增加倒角路径和对角线的路径设计,以使所有航线连贯流畅,线条清晰,植被景观不被破坏为目的。以合肥学院为例,其有长势优美的行道香樟树,但树种过于单一缺乏识别性,改进方式可以各主干道采用不同的行道树且要保持距离,既能增加特色识别,又能保证视线通透,一举两得。
四、高校校园景观提升设计的特点
合肥学院景观提升设计的主题是将合肥学院的室外环境打造成一个开放的交流学习环境,一个季相丰富的自然环境,一个文化传承并充满浪漫艺术气息的校园环境。
1)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系统环境从空间结构进行,中心区的校园景观为第一层景观,由不同群体形成了第二个层次的圆形景观。第三个层次则是形成建筑物内的庭院景观。具体来讲,单一的校园建筑和景观设计应服从于整体的布局,并且其设计呼应要协调,统一且不死板。2)生态、绿化、美化应采取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结合立体绿化草坪,避免的土壤和土壤侵蚀,绿化率应是提高植物发挥的最大生产力,在没有大面积种植草坪,美化满足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草坪增加灌木,根据土壤特性,植物生态习性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施生态园林建设,是校园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的。要使学生牢记我们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在高等院校进行校园景观规划时,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及环境保护的知识。。
校园景观,根据其功能一般分为三个主要范畴,即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各区应该是以整体景观规划为原则,按照计划每个区的特点,保持整体色调协调,但也需要有重点,各区具有其各自的独特性。教学区设计主要欣赏区建设环境,让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舒适,整洁,愉快,有序的教学、课间休息空间。如合肥学院的教学区就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树种,少病虫害,花果不污染环境,以对人体无害的树种搭配乔灌草,营造层次丰富的景观层次。体育区设计主要遵循其可行性。要以便于开展各种运动、经济实用为目的的塑胶操场和运动草坪为基础。不同的运动项目之间的隔离可用常绿灌木,草坪还可以设置一些运动健身器材和桌椅供学生和老师来使用。
居住面积被设计为休闲类型。教师应以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休闲环境为目标,充分考虑照明,通风,应急响应,防护等其他因素,采用自然式或混合式的方法来设计舒适的绿色生活的空间。合肥学院就以充分利用现有植被为要求的个性设计,要季节变化明显,选择观花和芳香性的树种,营造多层次的小空间景观。对于合肥学院的水域系统区域,也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植被,考虑场地性,选择合适的湿生之物于水生植物,与景观特色相互呼应。
五、结束语高校校园环境在学生健康成长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个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最接近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高校校园景观规划和设计的提升应突出其教学的功能,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他们能够在学校里不仅学到知识,还能够舒适、快乐的成长。。校园环境的质量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工作学习与学生交流沟通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高校校园景观环境提升设计中,既要考虑学校的整体形象,还要将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到一个新的水平。随着大学景观的变化,大学校园景观建设才会出现不断发展的概念,大学景观环境建设的理论探索也将得到提高和成熟。
参考文献:
[1] 戴志中. 高校校前空间[M] .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 杨志疆. 当代艺术视野中的景观[ M] .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 荣耀.校园规划的人文观―对当前我国大学规划设计的反思[J].理想空间,2005,(2):7―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