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财务制度如何完善范例

2023-10-26 来源:客趣旅游网

财务制度如何完善范文1

(一)医院经营风险的有效防范

在医院的生产经营活动,医院要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目标,必须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各种风险,内部控制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院防范风险的最有效的手段。为了促进医院的有效经营。例如:2011年底,海南省中部贫困山区屯昌县卫生局,给辖区海南省农垦晨星医院下拨了一笔公共卫生项目资金,该院院长蔡松强伙同医院会计、出纳3人合谋编造虚假报销表,贪污项目资金总额的三分之一私分。。

(二)能够保护医院的财产物资等经济资源的安全

2012年初,上海市地税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上海T民营医院实际营业收入与纳税申报金额严重不符,涉嫌逃避缴纳税款。所以,要防止减少经济资源的浪费、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现象的发生。医院内部控制通过对医院各项财产物资进行控制,可以保证医院财产物资的完整安全。提高会计资源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医院内部控制而言,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资料的处理过程有着严密的控制措施。

二、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之所以要进行医院财会制度的改革,究其原因是当前的医院财会制度发展现状不符合发展需求,影响到医院的长远发展,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实施改革是当务之急。

(一)当前的会计制度滞后

现在各个医院所实施和使用的财会管理制度较为陈旧,这一系列的财会管理制度与高速发展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相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具体就表现在:第一,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基本要求,对医院的要求是相对独立的实体,而现在就医院中财会制度的具体落实情况来看,却是缺乏对发展经费的正确认识,医院不是按照需求和供求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资源和资金的优化配置。在单位发展过程中,没有将工作重心放在发展财会工作和业务上,而是不求创新、不求改革。第二,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发展,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就需要医院不断的在财会制度发展中作出调整和改革,发展和创造新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现行的财会制度对这些政策和管理制度的规范和意识不足,就不能提供有利措施来落实这些有效的管理。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未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

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和规章的规定,对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调整的若干所得税政策做出了明确界定。医院也是需要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缴纳必须的税金和享受同样的待遇,按照相同的标准,保证公正公平的原则。但是,目前医院中却缺少对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会计纳税核算,这就导致了纳税核算差异的扩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纳税成本。此外,在医院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实际的支出与上交的报表不统一。这种情况就会造成在预算外资金进行报算工作时,加大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报表,在科学性上也是有待考证的。

(三)财务规则、会计准则不规范。

医院在发展中相对于企业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在生产和活动中,多数都是以提供服务和精神产品为主,区别于企业的物质生产。这些生产活动不能单一的、机械的以费用、资金来作为衡量标准。对这些具有不同性质的单位采用相同的财会制度是不合理、不科学的。财务规则、会计准则不规范这些弊端,会导致难以进行医院在生产中成本和开销的计算,不利于对知识性产品的保护,容易造成市场活动中的不公平现象。

三、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一)提高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观念

在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下,医院管理层一方面必需有一种全局成本管控意识,即建设一种整体的医院成本核算及管理的一项工程,不仅仅从核算方法,更要从成本的管理、控制上以全局为重,在医院层面上先行将成本核算、管理相关的内容、方法逐一分析。

(二)强化费用开支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从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一个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产品成本较高、经济效益较低的原因主要是职责不清、措施不力、管理不严等。医院应针对这些问题,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目标责任制,把好货币资金支出关,控制非法和不合理的资金流出,重点看支出程序是否合法、合理。

财务制度如何完善范文2

关键词:内部牵制制度 会计内部牵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会计内部牵制制度指的是将会计工作中不相容的职务相分离,如果将不相容职务由同一个人来承担,则可能会发生舞弊或者是违规等行为,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会计内部牵制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对经济互动的会计处理进行有效的管理,尤其是对现金和物资的会计处理,必须要经过两个或以上的相关人员,以此来保证会计活动的有效性。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中,由于缺乏对内部牵制制度的重视而导致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才能建立起科学的会计内部牵制制度,并且充分运用内部牵制制度来促进其财务管理的不断完善。

一、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缺乏有效的执行力

在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的基本知识缺乏了解,更加无法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单位中都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却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大多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所以也只是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造成单位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权责不清的现象,相关的经济业务开支和费用等无法获得有效的控制,造成财务管理活动的混乱。

(二)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于提升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有的财务人员无法适应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有一部分年纪相对较大的财务人员,他们的知识结构老化,而且无法运用现代化手段实施相关的工作。而有一部分人员则是由其他人员兼任,并没有接受系统的财务知识的学习,因此无法协助单位的领导建立健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政府集中采购、集中支付制度下,缺乏对相关政策的深入了解,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出现各种错误,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有的财务人员无法有效的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工作,在核算效率方面较低,无法满足财务管理工作快速发展的趋势,而随着财务管理的专业化程度逐渐提升,显然这部分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缺乏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有效监管

无论是从国家政策方面还是从政府集中采购方面,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预算管理也随之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核心,但实际的工作中,在预算管理方面却十分薄弱。从预算编制的环节来说,科学的预算编制是实施财务管理的基础,对预算的有效执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一部分领导缺乏对预算编制重要性的认识,在预算编制的时间、方法等方面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预算编制的质量不高,往往由预算编制人员的主观意向决定预算的方向,这样容易造成很多重大的项目无法及时获得资金支持,同时由于预算编制人员缺乏对单位经济运行活动全面的掌握,所以在预算编制时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导致预算内容不全面、不规范,无法保证其他财务管理互动的有效执行。从预算的执行方面来说,有的单位缺乏必要的节约意识,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超支和浪费现象,利用公款吃喝、满足个人私利等现象大量存在,甚至由于对公款的非法占用而导致了单位无法保证正常额运转。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始终无法获得大幅度提升,因此,内部牵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

(四)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率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不会完全地市场化,经费有时出现相互挤占的情况,部门的预算也够标准规范,支出费用无定额、无计划,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有计划定额但只是一纸空文,使计划定额流于形式。对经费进行事后的核算,没有做好资金的前期预算工作,考核经费收入与支出还停留在表面上。这些行为都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使用率低。

二、建立健全会计内部牵制制度的必要性

(一)为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保障

财务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只有真实和准确的会计信息才能为一切经营活动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标准,一般要求其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可比性、合法性,只有通过科学的内部牵制制度的约束与控制,才能保证一切经济活动持续、稳定的运行,进而生成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为单位的领导作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三)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产安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证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如果不能严格的执行会计内部牵制制度,则容易造成财产被滥用,被盗窃等现象,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容易滋生贪污、舞弊等违法行为,因此,必须要通过科学的内部牵制制度,实施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制度,来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如何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

(一)会计事务的基本牵制制度

在货币现金以及存货的管理与销售方面,主要涉及到的是收款与付款,这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最容易发生错误和舞弊的环节,所以,要加强对货币资金、存货的付款与收款的全面管理。对于资金的收支与记账的岗位需要相互分离,而且在进行资金的收支时,必须要具有严格的审批和授权手续,定期对现金进行盘点,保证账实相符。在进行收款时,要保证收据、发票、验收单据等相关的手续齐全,建立出纳、记账、审批、稽核、采购、验收、保管、销售、赊销岗位责任制。货币资金与专用印章不得一人兼管、经办人员与审批人员不得一人兼管、赊销与销售折扣、折让和注销坏账不得一人兼管等。

(二)促进会计委派制度的完善

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度,这也是防止舞弊的一种有效手段,会计委派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的减少单位领导对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的干预,避免使用职权授意或者是强令会计人员篡改会计数据、做假账等,也能够有效的避免各种贪污、贿赂等行为。有的会计人员缺乏原则,或者迫于领导压力而无法正常履行自身的监督职能,所以实施会计委派制度能够很好的避免这一问题,在加强会计监督与约束作用的发挥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对货币资金进行统一管理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为了避免发生的现象,设立单位内部银行,这样便实现了对资金的统一管理,不仅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也能避免个别部门弄虚作假,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有利于促进财务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从多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增强财务管理的效率,而会计内部牵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提升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内部牵制制度,并且对其进行充分利用,以此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湘,裴云峡.浅析改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效果的途径[J] 知识经济.2011(02)

[2]高丽达.试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现代商业.2010(05)

[3]顾婷.探析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J].现代商业.2010(08)

[4]于凤琴.谈企业会计内部牵制制度[J].经济师.2008(01)

[5]丁建华.内部牵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3(03)

财务制度如何完善范文3

关键词: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一、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企业财务和会计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操作上都是有严格区别的。企业财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不管是否需要会计予以反映;企业会计则是对这种运动进行反映,前提是必须存在资金运动。。更为重要的是,从管理角度来看,随着会计职能的不断扩展,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的融合更加密切。另外,在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内部,从机构和专业人员的配置上没有也不需要分开。同样,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本身也能够加以区别。但在管理实践中,鉴于相同的管理目标以及企业高层管理者、机构和专业人员配备上的一体化,很多人认为,会计制度应称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包括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尤其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看,更没有分开的必要。本文也赞同上述观点,下面的论述中所提到的内部财务制度就包括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就是为了维护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的秩序,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制度和管理要求而制定的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各类行为准则和规范。

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任务

(一)企业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是任何一个希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不可忽视的基础建设。这是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对制度建设的定位,在他看来,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讲,要想生存和发展,要想实现其目标,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和解决三个大问题:一是企业的制度安排的问题;二是企业战略选择的问题;三是企业文化塑造的问题。对于研究企业的人,还是经营企业的人,在这三个大问题上,都不可以回避,都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甚至连那些想了解企业的人,也必须从企业的这三大问题入手。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的核心功能是给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提供激励和约束。其具体功能:一是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二是提供有效信息;三是降低不确定性;四是降低交易成本;五是外部性内部化。。

首先,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协调内部各项会计管理活动及其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其次,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包括高级财务管理者对一般会计工作人员)考核评价企业会计工作成效的依据。

第三,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科学、合理规划企业会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体现和推行企业科学管理理念和发展思路的有效手段和工具。

第四,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积极性尤其是专业人员充分发挥管理才能的重要手段。

(二)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包括制度设计和组织维护两个方面。那么其主要任务也应该有两个方面。

1. 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体系

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体系也就是制度设计。要想使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实现其所有的功能,实现其应有的作用,首要的任务是企业必须设计一套科学有效、适合于本企业经营管理的、高效率的、完善的内部财务制度体系。

2. 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

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也就是制度维护。如何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不但是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制度实施机制就是为了确保企业各项制度实施的顺畅。实施机制是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构成要件。离开了实施机制,任何制度都形同虚设。企业是否能够建立起一种科学有效的实施机制,与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理念、企业文化、领导艺术、员工素质、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有关。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效益低下,并不是各项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从而影响了制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三、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

前文已经论述了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本文认为,就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而言,更为关键的任务是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

制度实施机制是企业制度体系充分实现其功能,发挥其作用的保障,而制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状况是通过制度效率来衡量的。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我们的制度结构尽量达到耦合状态,纠正不足和矛盾,弥补缺失和漏洞,并辅之以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以求制度系统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和作用。

;其次是企业必须重视制度创新;第三是企业内部监督、考核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第四是运用现代财务治理理论,加强企业财务治理。

(一)制度优先意识

中国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企业的最大优势并不是技术上的优势,而是制度上的优势,也就是优于其他企业的制度体系。这种优势首先就表现为:在企业全员当中形成制度优先意识。企业的规章制度是至高无上的,其权威性是不容受到丝毫损害的,无论任何人、处理任何事务都必须照章办事。

企业的大部分内部制度尤其是关系企业生存发展更为重大的如内部财务制度、人事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制度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制度的作用对象就是为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各级领导,而并非一般员工。通过考察分析近几年国家审计署披露的企业违规违纪案件,我们就会发现,但凡存在违规违纪事件的企业,其管理高层的制度优先意识就比较淡薄。制度是他们制定的,不能完全按制度办事的也是他们,尤其在一些可能约束他们行为的制度面前,当制度规定与他们的意愿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以权代法”,制度的威严在他们面前荡然无存。

任何企业,只要这种现象发生的次翟蕉啵尤其在各级领导、多个领导身上出现,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就会逐步陷入混乱,甚至走向瘫痪,继而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相反,企业的制度意识很强,人人都能按照制度的制定开展自己的工作、约束自己的行为,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会不断提升,企业的整体优势就会充分的体现,就会逐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目标。

因此,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建立科学、合理、完善而且高效的内部财务制度体系,首要的问题就是在全员,尤其是管理高层牢固确立制度优先意识。

(二)制度创新

创新为何能成为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在理论上我们首先来看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的科学论断。认为,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它经常处于发展变化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必然经历从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到不适应的变化过程。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也认可马克思的观点,并提出了制度效率递减规律:从动态的角度来考察分析,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有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所决定的,随着生产力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原有的制度可能会不适应新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此时就必须对原有制度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否则,制度的效率就会下降。甚至有的理论还认为,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上,制度创新决定着技术创新。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因为我们对某些效率降低到已经不适宜的制度规定没有及时得到修订和完善,经常会发现或为核销流程繁琐低效率而抱怨、或为控制标准不切实际而发愁、或为考核指标不合理而哭笑不得、或为符合制度规定而不得不损害企业利益等等。

(三)分层管理与三权分立

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理论认为,企业财务的本质就是“财权流”,这里的财权就是指某一财务主体对财力所拥有的支配权,包括投资、筹资、收益、财务决策等权能。财务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财权配置问题。

其中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观点,一种是关于“财务分层管理”的观点,本文认为对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尤其是对形成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实中大多数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都体现了分层管理的思想,从股东会(所有者层次)到董事会、经理层(经营者层次)再到财务部门(业务处理层次),其财权配置情况是不同的。一般情况都是,越到上面的层次,决策的权力越大,处理日常业务的任务越轻;越到下层,处理日常业务的任务越重,决策的权力越小。这种配置有利于顺利实现所有者的利益,充分挖掘经营者的管理智慧和才能,能够调动业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财务制度如何完善范文4

关键词:新财务制度 医院 资产管理 完善

一、引言

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其进行医疗以及服务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医院所有事项综合管理的核心和关键点。而资产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乎着我国医院的财务状况,对我国的GDP情况以及国民生活质量、健康状况、患者就医情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会计准则对医院资产方面的影响

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之后,我国在2012年又颁布了专门面向我国医院的新医院财务准则。医院的新财务准则是我国医院会计领域实施财务管理完善和改革的起始点,医院新准则的颁布对我国医院财务的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对我国医院整体管理的质量水平、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等进行了更科学的规范,同时提高了我国医院的综合发展质量,以及医院财务的透明度和准确度。使得我国医院财务越来越面向了全球化,越来越与全球会计准则趋同,获得飞速的发展。与我国2012年之前的旧医院财务准则相对比,新的医院财务准则有了一些新的特征,对我国医院的资产管理有了一定的影响。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得到一定的补充和规范

医院的新财务制度从制度上扩大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一般设备的价格上浮到1000元,专用设备的价格升到1500元,通过标准上的制度变化来确立固定资产的标准。按照原制度要求,将固定资产低于500元,专用设备低于800元,都直接划分到仓库储备物资上,而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得到进一步提高后,一方面方便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再计算单位价值过低、数量较多的固定资产,另一方面还能节约医院在管理上的经济负担。

(二)无形资产的核算属性更加具体

医院的新财务制度引进了许多现代化设备硬件和软件,都是一种无形财富,需要经过经济上的衡量确认其价值。以前,医院并没有这样的核算体系,更无明确的相关规定,滋生了很多问题。而明确应用软件的核算属性后,能方便资产的统计和汇总,对整个医院的资产有一个系统化的管理体系。

(三)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要保证其真实价值

医院的新财务制度明确了固定资产的基本属性,并合理地通过有效使用的年限来折旧固定资产。实际上,为了方便更快地了解资产的分配和效益问题,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比较有效的资源结算。因为固定资产有一定的使用寿命,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计提折旧,就能从系统上保证资产的核算,通过分摊制度来确认固定资产的真实价格。

三、完善新制度下的医院资产管理策略建议

(一)做好资产在新旧制度转变的衔接工作

2012年,医院的新财务制度得到广泛的推广。在进行新旧衔接程序上,制度上的管理不能一拖再拖,特别上繁复的资产清查,必须做好预测准备工作。医院的新财务制度为了保证全方面了解内部的资产情况,需要大规模地清算固定资产,不过这需要保证对医院所有的固定资产有一个数量上的了解。同时,新财务制度具有很大的管理优势,不仅将固定资产的体制进行详细的划分,还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核算水平,要求不再使用范围内的固定资产也应该制表管理。

(二)完善医院资产的管理信息系统

医院的新财务制度会有利于固定资产管理上的管理,其核算方面也会随之变化,所以作为工具的固定资产信息系统软件,更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转变。比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新出现的业务内容,原有的系统软件并没有这一方面的信息库,因此必须从多方面来进行设置,确保核算结果的精准性。同时,系统软件还得有一定的鉴别能力,正确衡量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医院的新财务制度是一个新事物,必须从多方面来解决这些不稳定因素,这就需要构建我国医院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并将系统进行更新和完善。

(三)科学合理地定量各科室的消耗性支出

诚然,我国的医疗系统的后勤物资管理十分复杂,不仅内容条目众多,而且还必须有明确的预决算。因此,需要制定明确的各科室消耗性支出,保证对医院的物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内容上来说,必须对消耗性支出有一个系统化的评估体系,加强对科室人员的管理,同时在医院建立全面的综合绩效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消耗性支出是一个时间跨度较大的概念,还得结合近年的消耗指标情况进行分析,确认是否有消耗增长的情形,最终得到全面的评估结果。

四、结束语

本文基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环境,结合2012年新的医院财务准则与会计准则,将新医院财务准则的颁布对我国医院的资产管理有何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对医院会计新准则影响的剖析与调研,最后对如何完善新制度下我国医院资产管理提出策略建议,旨在提升我国医院在新财务制度下的资产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吴世飞,于润吉. 《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修订情况的评价与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11(02)

[2]李瑛,陈晓丽. 浅谈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及管理[J].中国医疗前沿. 2013(14)

财务制度如何完善范文5

一、影响医疗卫生单位财务制度执行有效性的因素

(一)制度设计因素

1.财务制度设计未能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各直属医疗卫生单位都建立了《财务收支管理制度》、《资金审批制度》等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但已建立的制度过于条文化,没能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进行修正,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较差。如《资金审批制度》中规定“各项费用开支,经办人签字,所属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并报院长审核后交财务科长核准支付”,没有针对单位各项具体经济业务规定审批程序、权限和额度等,不便于日常执行。

2.财务制度未能结合当前财政政策进行补充完善。近年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开展深入,财政部门对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公务支出公款消费类费用把控较严,分别针对各项费用制定了比较细化的管理办法。而有的单位没有将这些办法写入《经费管理使用办法》中,使财务人员及具体业务经办人员没有对这些规定有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导致公务支出公款消费活动中出现由于对政策不了解而违规的事项。

(二)制度执行因素

1.单位内部缺乏有效沟通。人都是感情动物,没有交流就谈不上合作。很多时候,财务部门已经设计了好的制度与流程,但实施起来磕磕碰碰,其实就是部门间协调的问题,导致财务制度执行不力。如未能严格执行大额资金集体讨论制度,购置大型设备、支付工程款,财务部门缺乏合同、协议等相关资料,在会计档案中亦未能体现集体讨论的相关资料。

2.对财务人员的奖惩制度、考核机制不完善。很多单位会计人员认为财务工作要求严格、责任重,即使会计工作全年无差错,也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基本工作要求。而目前很多医疗卫生单位对财务人员的考核形式比较单一,比如通过德能勤俭四项内容打分,没有考虑财务工作的特点,干多干少都一样。这些因素会致使会计人员对提高财务工作质量、业务能力缺少动力和激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

二、提高医疗卫生单位财务制度执行有效性的建议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培训力度

努力把每一位财务人员都锻造成具备娴熟业务技能和丰富业务知识的“多面手”。单位全体职工也要在财务制度执行中明确角色定位,领导层人员应该以身作则,中层干部应该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基层人员应该做好本职工作,高素质的职工始终是财务制度被有效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

(二)财务制度在设计时应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尽量细化、明确化

告诉单位职工在面对各类经济业务时如何按正确的程序进行。如卫计局本级经费开支审批基本流程:第一,科室事先提出经费申请,填报机关经费使用审批表(列出具体开支事由、内容及金额,项目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不能超出预算指标);第二,报规财科审核(重点审核该项经费是否为预算安排,开支是否符合有?P制度);第三,财务分管领导审批(重点是对项目开支作出决定,审核该项目是否应该开展,经费开支是否合理)。具体流程如下:第一,行政开支审批程序:各科室申请办公室审核规财科审核财务分管领导审批;第二,业务开支审批程序:各科室申请科室负责人审核规财科审核业务分管领导审批(金额在5000元以上)财务分管领导批准。

(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干预有关财务制度的执行

如预算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等都可以借助软件完成复杂的执行流程,实现大量的数据演算和监控,帮助财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解放财务人员的劳动力,将其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数据管理上来,提高财务制度的执行效果。

(四)财务人员应在财务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中充分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

一是财务负责人,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首先要取得单位领导的支持,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财务制度基本上就很难实行了。个别医疗机构的负责人对财务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做账上,财务负责人应适当向领导阐述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就财务工作在医疗卫生机构中的重要地位与工作规划做好充分的沟通,参与管理改革,为领导出谋划策。使领导在观念上对财务工作产生重视,才是各项财务制度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

。其实不光是财务工作,很多工作都是和人打交道的过程。韩非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么一个道理。财务部门需要重点处理的外部关系,主要包括财政、物价、银行等部门以及兄弟单位之间的关系。。而兄弟单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能及时发现并修正各项制度在执行中的欠缺,使单位经济活动更加规范。

三是处理好单位内部各科室之间的关系。财务制度的实施除了领导支持外,还需要单位各科室的配合,很多时候出现的所谓工作上的矛盾,其实是出于制度执行程序方面的纠纷。有了这个认识,处理起来比较有的放矢了。合情合理、有根有据地与各科室探讨完善好各项制度流程,能够保障财务制度得以正常施行,当然前提是要有一套成型的财务制度。

(五)要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相应的考核奖励机制

制度执行中出了问题,就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这里的相关人员既包括直接经办人,也包括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高度的责任意识和严格的责任追究是确保各类制度有效执行的关键。而对于财务人员考核方面可以从业务水平维度、团队协作维度、服务对象维度、学习成长维度等方面设计多元化的考核指标,对优秀的会计人员“论功行赏”,从而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体验到公平感和幸福感,助推财务制度执行力的提升。

财务制度如何完善范文6

一、企业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的内涵

1.执行风险和“结果偏差”

财务学术界对风险的认识形形。如风险是“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风险是“在给定情况和特定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风险因素增加会引发风险事故,而风险事故导致损失的可能,而这种具有不确定性的损失就是风险”;“风险是在风险状态下一定时期内可能产生的结果变动”;等等。 从中可以归纳出风险的三个构成机理要素:第一,事件的未来结果多样化,呈现一种结果分布状态;第二,未来结果有性质差别,至少其中有一个结果是不利结果,另一个是有利结果;三是对未来结果进行期望,并以期望结果为标准来划分结果的有利与不利性。

财务制度执行具备风险的三个构成机理要素,属于风险活动。首先,相同的财务制度,在不同企业的执行结果却好坏不一、相差悬殊(未来结果多样化)。其次,财务制度执行得不好,就会降低财务制度效能,甚至偏离制度目标,给企业造成损失;执行得好,特别是通过创造性的执行来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则产生额外的收获(未来结果有性质差异)。最后,通常认为,财务制度执行至少应做到照章办事,实现制度目标(对未来结果进行期望)。

可见,财务制度执行风险,就是财务制度执行结果的不确定性,是执行的实际结果对期望结果的偏差。

2.执行风险和“合理保证”

与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相关的另一概念源自财务制度及其执行的局限性。财务制度及其执行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始终无法超越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即不管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得多么齐备、完善,它也仅能就企业目标的达成,提供“合理的”而非“绝对的”的保证。

对此,国内外的相关制度都作了明确或类似的说明。如《国际审计准则6――关于审计中对会计制度和有关的内部控制的研究和评价》第9条规定:“内部控制只能为管理人员达到其目的提供合理的确信,因为内部控制有其固有的限制。”同时列举了固有限制包括成本、人为因素、情况变化,等等。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第二章第七条也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以及“内部会计控制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但是,“合理保证”并不暗示财务制度执行会经常失败,多种控制措施都可以用来强化合理保证,降低财务制度执行风险。而且“结果偏差”可能是不利的,也可能是有利的。所以,企业不需要盲目地回避财务制度执行风险,可以通过治理尽量减少财务制度执行结果的不确定性,并在此基础上,使其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企业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的根源

财务制度执行是一个有特定目标,在复杂条件下进行,并由执行者、制度本身和执行机制等要素共同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系统,其中任何一环出错,都可能产生财务制度执行风险。

1.成本―效益限制

企业在财务制度执行中必须比较执行的成本和效益。在决定是否采取某一特定措施时,应将采取该措施消耗的相关资源,与若无该项措施,执行结果出现负偏差的可能及其对企业的影响放在一起比较。一般来说,执行成本不能超过不执行可能造成的损失,否则,再好的执行也将违背财务活动追求的收益或价值最大化目标。

问题在于,执行成本可量化的程度,和执行效益可量化的程度并不相同。执行成本的量化在人力资源、组织能力等无形资源的消耗方面比较困难。而执行效益的量化则更为复杂,当财务制度执行与财务活动相结合,很难区分哪些是财务活动本身的效益,哪些是财务制度执行的效益;当若干措施相结合,在许多时候,可以减轻某一特定执行风险,但对单项措施的成本和效益很难量化。

这样,在考虑财务制度执行的成本―效益限制时,最难找出采取措施与否的平衡点。若执行过度,则成本昂贵,得不偿失;若执行太少,则风险太高。

2.执行者失误

任何财务制度都是由一定的企业、部门及其成员执行的,执行者对执行结果有决定性影响。不能期望执行者始终正确无误,他们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身体不适、理解错误、判断失误、曲解指令等都会造成财务制度执行失效。例如金额计算错误而没有发现,忘记执行诸如索取凭证、复核、签名一类的必要程序,等等。

3.制度设计失败

执行者并不能左右财务制度设计,对他们来说,这就增加了执行的不确定性。如果财务制度设计科学,执行难度就小,风险也小;反之,执行难度就大,风险也大。

(1)固定性与弹性是财务制度设计的“两难困境”。财务制度应设定严格的执行界限、科学的操作程序和可准确评估的指标,以确保其切实可行。但这些界限、程序和指标又无疑应有适度的弹性,否则财务制度执行就会失去灵活性和变通性,执行者就不能够在偏离制度目标较小的范围内,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地执行。但弹性过大,或规定含糊、前后矛盾,又会使执行者有漏洞可钻,长此以往也会影响财务制度权威性。

(2)财务制度一般都是为了那些重复发生的业务类型而设计,因而可能会对不正常的或没有预料到的业务类型失去效力。

(3)企业处在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生存和保持竞争力,势必经常调整生产、经营活动,这就导致现有财务制度对新增业务失去了效力。这时,如果仍然一成不变地执行现行财务制度,不仅无效,还可能适得其反。

4.执行机制失灵

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的各种表现,一句话,都是执行机制没有发挥作用;执行者和制度本身出了问题,也是在执行机制运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1)权责配置机制失灵。权责的恰当配置可以避免单一执行者违规,但两个或更多的执行者合伙就可能绕开这类控制。从事“不相容”工作的组织成员可能合伙,具有审批和授权关系的上、下级可能合伙,组织成员和外部顾客、供应商可能合伙,使得权责配置机制的监督、应证、牵制等功能失去效力。

(2)信息沟通机制失灵。一方面,财务制度执行范围过大、层级过多,企业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设备陈旧、手段落后;另一方面,执行者有意隐瞒,或故意延迟报告,都导致信息阻塞。有时,信息看似流通顺畅,其实信息内容已被信息提供者或传递者歪曲,并加以粉饰,使得信息失真,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3)控制机制失灵。财务制度执行与企业内部控制融为一体,控制缺位、控制不力,也是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的根源。

三、企业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的治理

1.一般治理机制

财务制度执行与企业内部控制融为一体,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的治理也是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主要步骤有:

(1)制定控制标准。控制标准是对财务制度执行程序的细化,通常应从完整的执行程序中选出众多的关键点,把处于关键点的执行结果作为控制标准。从风险治理的角度,这就需要充分考察财务制度执行可能发生的所有结果,估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或频率)和发生后的严重程度。

(2)衡量执行结果。要求执行者提交能够反映关键点执行结果的报告,依据控制标准来检查和评价。从风险治理的角度,为了获取可靠的信息,应能获取同一措施、不同执行者的报告,以便相互应证,还可以采取亲临现场观测、抽查、鼓励举报等手段,以及进行必要的内部审计等。

(3)分析结果偏差。将财务制度执行的实际结果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偏差的大小,判断偏差的性质,并从上述各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根源。

(4)采取矫正措施。财务制度执行结果出现负偏差,要采取矫正措施,有两个方面:调整不合理的控制标准或通过惩罚来改变执行活动。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财务制度执行结果没有偏差或出现正偏差,虽不需要采取矫正措施,但应总结经验,为今后的执行活动提供正面的借鉴,同时应对执行者进行奖励,激励他们继续努力。积极、主动地引导创造性的执行活动,促使执行结果出现正偏差,这是风险治理和过去风险回避策略的根本性差异。

2.深层治理措施

从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的根源可以发现,诸如成本―效益限制、执行者失误、制度设计失败等问题远非财务制度执行能够解决,这提示我们,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的治理需要跳出执行范畴,以及跳出财务范畴去寻找答案。

(1)培育“制度人”。研究表明,组织成员刚入行时所处的制度环境和他周围的人如何执行制度,可能决定他今后执行制度的态度,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可能几百条监督、处罚措施更具约束力。 因此,企业可以专门建一个教育中心,或者直接利用企业内部某个有良好制度文化的部门,新入行的组织成员先在这里学习和锻炼,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制度观念,再派到各个岗位,以期减少人为因素产生的制度执行风险。

(2)“制度化”执行。现代企业的制度化管理,不仅指有制度文本、按制度办事,甚至包括制度的设计、、执行,乃至评估、调整与终止的过程,也应遵从基本原则和一定的行为规范,也形成制度。具体到财务制度,它的上述过程,至少在形式上必须符合民主原则,即必须经过民主决议和处在公众的有效监督之下,才能避免盲目性和具有权威性;其中,又要重用懂专业、会管理、思想好的专家、能手来具体负责,以他们较高的素质、自觉的实际行动,保证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和执行的严谨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