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自媒体运营的问题范例

2024-04-04 来源:客趣旅游网

关于自媒体运营的问题范文1

关于自媒体运营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策略创新

互联网已经跨过了个人互联网和企业互联网时代,进入了混合的成熟期,关于互联网的应用层出不穷。各行各业都投身于“互联网+”的浪潮中,更多的传统企业从信息化走向互联网化。场景深、产品重、强关联、服务化是企业互联网应用的主要特性,中小微企业进入互联网平台的最好的姿势是把握入口、借助平台,借助开放平台的力量百花齐放、优胜劣汰。。。。

。。其二,O2O市场方面存在相当多的障碍。。。

。。。

。。“垂直化”是指基于某个特定行业进行定向营销。针对行业细分领域做出小而美的产品和服务会有很大的生存空间和竞争优势。进入垂直行业的运营商需要有一定的行业背景,了解行业特性及运营模式,匹配行业特性的应用进行定向营销,从简单的“工具”转变为系统提升行业效率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实现“服务化”。“定制化营销”是指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定制营销以满足企业需求。企业需求复杂多变,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需求千差万别,支持个性化定制的产品会有广阔的需求空间。例如微电商订单系统与ERP系统的对接,标准化的产品都很难满足不同商户的需求,因此个性化的定制需求异常强烈,利用开源的产品平台进行二次设计和营销可以提升营销效率和降低营销成本。在企业信息化时代,绝大多数系统是私有化部署的,云计算的时代已经来临。。此外,微商们在社交电商上的探索,让我们看到除淘宝、京东之外的去中心化、去流量模式电商新模式外,也让我们看到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存在的可能:平台型组织。未来,平台型组织将打破传统企业的组织边界,替代现有的企业组织形态,组织变更也可能带来新的机会。

。;;。。

单位:山西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关于自媒体运营的问题范文3

10年的尴尬

广电互联网宽带出口之困绝非始于今日,10年来其就像一个噩梦一样伴随着每个广电人。

自2000年9月山东淄博市的“中华宽带网”被迫中断见诸报端以来,广电在互联网宽带出口上可以说屡遇麻烦。今年春节期间,笔者更是亲自经历了互联网出口被限制的困扰。近十年来。广电行业在互联网宽带市场的运营上步履蹒跚,一方面有广电运营商自身技术、管理、经营方面的原因,例如“四级办台”形成的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电全程全网的实现;另一方面也有互联网的带宽出口受到制约的原因,即使在2008年“l号文”正式生效后,宽带业务作为电信增值业务的审批权依然控制在工业与信息化部手中。

内部的体制原因、外部的竞争环境,都造成广电发展宽带互联网毫无优势可言。

尽管如此,为了充分发挥广电接入网的资源及带宽优势,自1999年9月重庆市合川广电进行“三网融合”的尝试以来,全国各级广电部门在资金、技术等重重压力下,依然进行了互联网宽带业务的艰难探索。由于没有自己的国际出口,使得广电运营商在宽带业务的拓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不得不与相关的电信运营商合作,通过或租用、或联盟等方式解决互联网出口。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模式”,都是在广电运营商付出巨大代价的基础上形成的所谓“战略合作”。

据了解,广电运营商租用互联网的出口代价高昂,其带宽租金几乎达到其宽带业务收入的60%左右。基本无利可图。而且一旦广电的宽带业务威胁到当地电信相关业务,就会遭遇到当地电信运营商的遏制,很容易招致用户的埋怨,造成用户流失。因此,在发展宽带及专网等业务方面面临出口瓶颈的广电运营商。处于骑虎难下、欲说还羞、欲罢不能、食之无味、弃之不忍的尴尬状况,但是在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鼓励下,面对不久即将到来的全业务竞争,又不得不拿钱买吆喝……

广电何时才能摆脱这种尴尬局面?

期待真正的互联互通

针对互联网出口问题,早在2008年的“两会”上,民建中央企业委员会IT小组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尽快出台《互联网互联互通法》的提案”。该提案称,“连接互联网的骨干网之间所形成的割据局面,已经阻碍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的战略,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得电信企业在互联网互联互通方面人为制造了障碍,许多企业因此增加大量成本,造成众多资源浪费。”最典型的危害之―是小运营商难以借助大运营商的骨干网拓展业务,市场的良性竞争无法形成。提案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互联网互联互通法》,或在酝酿中的《电信法》中加入互联互通部分;要在考虑到主导运营商成本的基础上,加大对新兴运营商的扶持。对国家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这个提案对广电运营商来说,应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但是,要改变目前互联网出口的现状,仅靠个别提案是不行的。

事实上,以美国、英国为例,其媒体与电信监管机构FCC和Ofcom,都将互联互通、网络中立作为立法考量的基本准则,以实现公平竞争。这一点,在美国《1996年电信法》中有开宗明义的体现,亦在2008年以来的“网络中立”大争论中得以深化。有趣的是,“网络中立”大辩论的焦点,恰恰是在北美宽带市场中占优势的有线运营商ComCast,这样的对比令国内有线同仁汗颜。

《2009年中国IDC行业市场现状与趋势分析》的调研数据显示,我国IDC公司中:租用电信资源的服务商占到39.6%;电信运营商占38.3%;专业运营商占21.1%,而其他运营方式占1%。从中可以看到,电信运营商在为企业、政府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以及相关增值等方面的服务中占据了绝对垄断地位。因此,广电运营商要发展下一代宽带网,互联网出口将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

关于自媒体运营的问题范文4

2008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信产部、税务总局和广电总局联合署名的《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1号文”),1号文以7章25项条款的详细规定从国家层面正式明确了积极推进中国电视数字化改革进程的决心。;在符合国家有关融资政策的前提下,支持包括国有电信企业在内的国有资本参与数字电视接入网络建设和电视接收终端数字化改造。伴随着1号文件的下发,新技术条件下的“三网融合”问题以及新媒体自身的产业发展问题也再次成为业界和理论界探讨的焦点。

从媒介融合尤其是从传统广电媒体与新媒体的业务融合着眼,江苏广电总台副台长徐敢峰认为,新媒体的高科技、市场化属性与广电媒体的“四级办”特质和行业进入壁垒已经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徘徊在宣传与经营之间的传统广电媒体在目前的约束机制下,无法打破自身的生产模式与发展惯性,向新媒体运作的联合化、标准化、集约化等新型模式过渡并轨。广电媒体在凭借着视听牌证发放权垄断整个节目运营市场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形成并培养了行业运作过程中固步自封的弊病和僵化惰性的思考习惯,“做熟了垄断媒体的广电人进入生疏的新媒体市场,既担心丢弃市场,又担心被市场丢弃,在犹豫和迟疑中难以举步”。①这一现状的存在既制约着新媒体业务经营的大规模开展,也窄化了传统广播电视业自身的发展路径,要实现二者间的真正融合和共同发展,徐敢峰认为现行的广电媒体管理体制必须进行一次大的改变:变“行政化管理、企业化经营”为“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

顺延着这一思路,张志君也认为在新媒体作为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让来自市场的力量发挥出自己的关键性作用,在新媒体的资源配置和运作模式建设上,形成可以影响生产和销售的根本性动力。然而,在目前的新媒体产业运营市场上,无论是从价格、供求等竞争机制的建设上,还是从产业链打造、利益再分配以及人员激励制度的完善上,市场配置资源的运作环境都还没有形成。问题集中体现在:一方面是政府介入了太多的市场化细节管理问题,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另一方面却是公平合理竞争环境的打造与监管制度的严重缺失,以致出现很多新媒体机构“常常以‘无知者无畏’的精神肆意地对约定俗成且行之有效的‘游戏规则’进行解构与颠覆”等非正常现象。。②与此观点近似,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胡正荣,《现代传播》主编、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中国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总经理沈向军,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院长孙启明,天柏公司董事长吕品等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重新聚合”和布局重构的旗帜下,无论是作为理论界的代表,还是作为实践一线的精英,都普遍认为广电媒体和新媒体都正在走向一条“从竞合到聚合、再到融合”的螺旋式发展道路。③2008年3月,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CCBN年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也代表国家广电总局对这一走向做出了明确表示。他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尤其是在新媒体的业务运营上,广电媒体还需要向电信网络等积极借鉴、学习,包括电信部门的思想观念、端到端服务的技术体制、服务的质量、服务的态度、服务的方式等,“……合作是必须的,在这点上我们坚定不移”。④

除去媒介融合和资源配置问题,就新媒体运作中的行业监管问题,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的董年初先生认为,由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媒体格局多元化、内容生产复杂化、市场竞争国际化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向传统媒体管理体制和其惯性思维提出了挑战。在多变的语境下,传统媒体的管理体制在监管思路、调控手段、规约力量等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了与新媒体产业发展明显不相适应的情况。在对现有制度进行逐一分析的基础上,他认为在现有体制下,广电媒体管理部门依然应该作为新媒体行业发展的指导和主控部门承担起主要责任,而这就要求广电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做到:一、延伸行业管理职能,在做好媒体分类的基础上,建立起准入、年审、退出的良性循环机制;二、加强与其他部门间的协同机制建设,依照中央相关文件的精神同国务院新闻办、文化部、公安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部门形成联动和衔接体系,以增强多部门联建监管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三、在相关法律建设上尽快制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办法》,并建立起相应的适时的部门性规章制度;四、在提高技术监管、行业自律和政策研究上,设立专项课题和行业协会,通力形成适应新媒体管理、运营的具体对策和理论体系。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在《顺应媒体格局变化促进媒体协调发展》、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高有祥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传播》、北京师范大学周雯/王文渊在《媒体联动趋势下的电视媒体发展思维》、浙江传媒学院赵渊在《传媒生态系统的构建》等文章中,也都表示出了与此有关或相类似的看法。

对新媒体作为产业发展路径的另一个理论探析焦点,则来自对新媒体商业化运营模式的讨论。。结合了广播式运营模式和点播式运营模式的手机电视市场,其市场潜力也有望在2011年达到360亿元之巨。。。在此背景下,北京大兴广电中心主任李岭涛研究员甚至认为,专门服务于手机电视节目的“手机记者时代”已经基本到来,而通过手机媒体,传播的封闭式单向电视节目传播也会很快过渡到开放性、互动性兼具的新电视时代,这些都形成了对传统电视产业运营形态的巨大挑战与改写。⑥IBM咨询总监张旭则在具体分析新媒体采用开放式运营模式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建立新媒体开放性业务模式的十点理论构想。他认为:一、要理顺数字化环境,以创新或将原有内容转化为数字化格式;二、要加强内容管理,以优化灵活性及其资产价值;三、要开放发行方式;四、要开放交付方式;;六、要创新新产品窗口和业务模式;七、要通过数字化业务基础平台实现开放式管理与实时沟通;八、要借助新的业务智能发展提高新媒体运营的整体收益;九、要采用合作伙伴制;十、要建立起随机应变的业务体系。⑦针对中国新媒体尤其是移动新媒体的发展情况及以上问题,在2008年3月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年会(CCBN)上,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代表管理机构明确表示“对于CMMB产业链上的企业,我们在2009年内将免收专利费,2010~2012年,将象征性地收取1元专利费”。这一表态,无疑在市场管理政策上对新媒体业务的发展和运营做出了郑重的支持承诺。

作为一种产业发展建议,新媒体增值业务探索也是新媒体理论探讨中的焦点话题之一。;二是充分挖掘广告运营商在增值系统中灵活多变的赢利策略定位,引入多家节目提供商、广告运营商进行互动平台的建设,建立灵活的增值业务拓展模式以及分成模式;。⑧在有线数字新媒体的业务运营上,上海蓝信技术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向忠、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江山、思华科技副总裁钱明也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从准入和约束制度建设、时移电视业务开发、规模化产业经营以及开发统一架构的业务调配系统等层面,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建议。⑨

栏目责编:陈道生

参考文献

①徐敢峰:《从文化产业角度看广电新媒体发展》,载《现代传播》,2008(3)。

②张志君,张婧莹:《多重视阈 多种力量 多维创新――转型期本土新媒体资源配置的几个问题》,载《现代传播》,2008(2)。

③以上观点均取自各方代表在第四届中国传媒经济年会(中国传媒大学、新加坡新传集团主办,北京/2007.12)和中国新媒体高峰论坛(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研究所、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环球活动网等主办,北京/2008.5)上的发言。

④张海涛在“北京・CCBN2008”(CCBN组委会主办,《广播电视信息》杂志承办)主题报告会上的讲话。

⑤董年初,熊艳红,范 洁:《视听新媒体与广电管理体制改革》,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12)。

⑥周建新:《新媒体:竞合与共赢――第四届中国传媒经济年会综述》,载《现代传播》,2008(1)。

⑦张旭在第四届中国传媒经济年会上的发言。

关于自媒体运营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传统媒体;“微人才”;培养路径

自媒体盛行时代,微博已成为全民共享的重要信息平台。传统媒体也加入到微博“发声”的队伍中,力求通过微博提高知名度,增强话语权,扩大影响力。但是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微博专员——“微人才”建设问题。传统媒体“微人才”队伍还非常年轻,出现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却关系到媒体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微博行业的发展。本文试图从认识传统媒体“微人才”开始,为“微人才”培养提供路径参考。

一、传统媒体“微人才”的内涵和作用

(一)传统媒体“微人才”的内涵

目前,尚未有关于“微人才”的权威定义,曾有学者提出“微人才”就是熟悉微博传播规律,擅长微博营销的人才。但这一定义将微博作用局限于营销,存在片面性。许多行业和部门利用官方微博这一平台不仅仅只开展营销活动,在公关传播和品牌宣传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微人才”是指善于利用微博这一新兴媒介,为政府机构、媒体、企业等开展公关传播、品牌推广、营销策划等活动的专业人员。。

(二)传统媒体“微人才”的作用

1.促进传统媒介产品的营销

微营销是微博的主要功能之一,它有别于传统的营销活动,它是通过对话,把品牌变成受众的好友,将信息有效的传递给目标受众,并促使他们产生有利于媒体品牌的态度和行为。在微博媒体营销经典案例中的《新周刊》“微革命”特刊的脱销就是一种很有力的诠释。

2.为所属媒体提供新闻源和有创意的主题

无论是四川地震还是舟曲泥石流,最早的消息都来自微博。因此,传统媒体“微人才”在发现新闻源方面占有独特的优势。而微博是公众最活跃的场所之一,他们的对话与讨论是许多创意的源泉,能激发传统媒体“微人才”的灵感,发现有创意的主题。

3.提高所属媒体的知名度、美誉度

21世纪是一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如何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是许多企业正在努力的问题,而官方微博就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成功的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总是在不间断地信息以保持存在感,同时还注重与粉丝关系的经营,从而构建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成绩与微博专员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

二、传统媒体“微人才”现状分析

随着微博传播表现出愈来愈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不少大中城市,“微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炙手可热的新兴人才,传统媒体也开始注重“微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具体表现如下:

1.意识上:认识到“微人才”的重要性

。传统媒体进军微博领域后,逐渐摸索和掌握这一新兴媒介的传播规律,也开始认可“微人才”。许多传统媒体管理者已达成这样的共识:只有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的人员才能实现官方微博的有效运营。南方都市报在2009年注册的微博起初是由奥一网的新闻中心兼职管理的,而从2011年4月开始就成立了微博运营团队,有专人负责和管理[1]。

2.实践中:开始组建自身的“微人才”队伍

目前,许多媒体已经设立专门的部门,由专人负责官方微博。比如《扬子晚报》从2010年1月上旬起,其官方微博每天都有报社专人负责维护、定时更新。。如果没有专人负责,《扬子晚报》官方微博无法形成如此大的辐射范围。

3.内容上:对“微人才”工作有具体岗位设计

。微运营负责人主要是掌握官方微博的运营方向,并充分调动微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微BD人员的工作主要是活动策划和外部推广[2]。

1.结构失衡,兼职从业者占多数

运营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是一项很耗人力的工作,只有保证充足的人力才能确保媒体官方微博的针对性和连续性,才能打磨出媒体自己的风格和个性,但是很多媒体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规律。。

2.微能力需不断加强

微博要求“微人才”应该有较强的即时沟通能力、聚合用户能力,整合资源能力等,由于传统媒体“微人才”在这些微能力方面的欠缺,导致他们不能很好的把握微博传播规律,做好微博工作。传统媒体官方微博一个很突出的缺陷就是很少去与受众、粉丝沟通互动。以《新周刊》11月8日记者节的博文来分析(如下图所示)[3]: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新周刊的这条博文曝光率很高,转发的次数高达37426次,间接的体现了新周刊官方微博管理者的水平很高。。。

3.团队成员间团队合作意识有待提高

微博运营环境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特点,某个单一的个体很难单独完成所有环节的运营工作,需要多个个体的齐心合力。根据上文可知,“微人才”队伍结构失衡,兼职从业者较为分散,管理易出现疏漏,沟通常出现失灵,这就导致成员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各自为政,影响微博作用的发挥。

三、传统媒体“微人才”的培养路径

。。

1.改变观念,重视“微人才”

。这主要是由于媒体管理者没有对“微人才”引起足够重视,把官方微博只是当做传统媒体的营销工具、副产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新型媒体。。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仅上线两个月就有140多万的粉丝,这和管理者对微博的重视是分不开的,我们知道人民日报的微博管理室属于最高级别,为正处级单位。

2.运用多种形式,开展专业培训

对在职人员的专业培训是传统媒体“微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传统媒体高度重视。培训可以是专门的定期培训,也可以是工作同时进行的各项能力的拓展训练;可以是组织的单独培训,也可以是行业的统一培训等。通过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在职人员对微博的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关于自媒体运营的问题范文6

对于有点预算,想快速获取新用户的企业,广告还是不错的选择。。这类自媒体凭借自己的内容创作能力,已经聚集了大批量相对精准忠实粉丝,用户对于他们(账号)的信任比较高,远胜于一般传统广告,所以转化率会非常高。

同时自媒体广告可以碎片化、低成本、植入式来投,同样100万预算,一般可以投15个以上超过百万粉丝的自媒体,至少可覆盖1000万人,并且还会伴着图文信息的二次传播。反之,投放电视节目、门户广告等基本是不会起浪花,边角料而已。如果你预算有限,力求精准有效,自媒体广告是不错的选择。

。。

。。。。但凡先走一步的企业势必将获得更多优势。

3朋友圈营销不容忽视

。。

其中有3万多粉丝月销50万的案例,有一款新品出来朋友圈一推就几百件卖了而不需要淘宝刷单或买广告破零;。。。2016年我想会有更多的好案例。

4微博营销不能丢

微博曾经开启了社会化媒体营销大门,也是各种事件营销的爆发地。最新一组数据,新浪微博目前每天活跃用户1亿,月活跃用户2.2亿,同时微博是移动资讯信息获取最重要的渠道,它还是具备价值的。只是我们发现微博上现在的主要活跃群体是媒体企业和自媒体,企业账号基本不太活跃。

微博还做不做?我的建议是,官方微博要开,作为企业的宣传窗口就好,不用投入更多精力做日常运营,但有产品或品牌活动可以更新,平常可解答用户咨询,监测用户口碑就好。。

5微商要利用

微商(微电商),虽然经历了2014年的辉煌,2015年的跳水,我反而认为是好事。死掉的都是想着投机倒把坑蒙骗人,能活下的希望更多是走正道办正事的良心企业。去年8月我的一位学生加入微商卖内衣,发展的比较好,目前月销售依然5000+万。每次我见到她都听说她在找好工厂,生产好的产品。她跟我讲,别人看着风光无限好,其实背后也操碎了心。

微商,产品如人品,在其他电商平台上买到烂货,给个差评咱下次不去了;在朋友圈买到烂货,下次都不好意思见面。电商难,微商更难,但微商开辟了一个新的电商销售思维。传统电商是卖货思维,微商是卖人思维,把每个用户变成产消者(产销合一模式),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销售、),这不是无数企业的期望吗?

。。当然微电商这个模式并非适合所有企业,但我相信2016年会有更多的企业利用微商模式进行品牌营销和销售。

6小数据营销 更实在用

大数据是一个热了多年的词,但以前都是一些品牌大企业在玩,跟中小企业没有半毛钱关系。数据的利用不在多少,而在于如何用。。大数据的应用模式比数据本身更有价值。

有个朋友公司,想尽一切办法收集客户生日,就只为提前一周给客户发生日贺卡进行关怀,同时告知,生日当天还有优惠,结果销量甚好。。。

7场景化思维营销必备

场景这个词今年很时髦。什么是场景呢?比如你买完爆米花服务员再推荐一杯可乐,买完一件衣服之后服务员给你推荐个帽子,这些都是场景。场景就是在合适的时间,位置(空间),跟合适对象完成了一件事情,这里的事情就是营销。场景营销我更愿把它理解为一种思维,丰富的实践案例国内还不多,很多是东拼西凑的理论。关于场景我也一直在思考,空间重要还是时间重要。

比如我们做过实践,研究在酒店的大厅和餐厅桌上,两个场景哪个更利于用户参与互动。大厅的人流量大,用户停留时间也长,餐厅人少,停留时间也短些。但是我们却发现餐厅活动参与度比大厅要高很多,十分不解。后来才发现大厅里用户的注意力会被很多处吸引,而且在大厅里用户都是忙着办离店或住店手续,虽然整体停留时间长,但他的注意力心思不在活动上。而餐厅桌上吃饭,他只能去看手机,看桌面水牌或等餐,哪怕他只待5分钟,因为只有3件事可选择,所以放在水牌上的注意力会增加,参与互动的人反而更多。

场景化思维也一定是2016年营销必备的思维,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处处皆场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