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现场管理实践报告范例

2023-11-23 来源:客趣旅游网

现场管理实践报告范文1

关键词:施工;施工技术

Abstract: The level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a colossal task relating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it has gradually become a research topic of the construction companies and architecture, from the author for many years of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to analyz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n-site management and improv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cessing can serve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the following article will this simple exposition. Key words: construction-site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一、加强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管理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强化对建筑企业的施工现场的管理是实施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的首要目标和落脚点。随着近几年来建筑工程企业ISO9000行业标准的贯彻实施,在以保障建筑质量为目的的行业发展过程中,强化建筑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成为了实现这一发展趋势的突出方面。

二、着重于抓好施工现场先进典型,大力普及推广

先进典型和样板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要抓好施工现场管理,更需要学有样板,用典型引路。物料堆放整齐、定量、定位,各种标牌直观醒目,施工现场清洁化,岗位作业标准化,材料堆放定置化。过去施工现场木板、架杆子、模板、砖头、河石、河沙、水泥、钢筋堆放乱七八糟,造成不安全隐患多,材料浪费大,工程质量差,现在施工现场管理了,施工地面干净了,看见支模板用的U型卡扣掉到地上了,拣起来再使用,施工现场管理变得井井有条。抓典型,树样板,使现场管理学有目标,赶有方向,以点带面普及推广,成效显著。

只要施工企业上下同心协力,不断总结施工现场管理,文明施工经验,并注意把“定置管理”、“系统工程”等现代化施工方法应用到施工现场管理和文明施工中去,采用经济手段,不搞花架子,严格检查与考核,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就一定能够在施工现场管理促进文明施工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建立健全标准化、规范化的现场施工管理制度,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所谓标准就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可分为国家标准、部门标准及企业内部标准;按其性质又可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不管哪类标准都应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国家或有关部门协商一致,由主管部门批准并以特定的形式,作为企业和有关人员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建筑企业不仅要加强对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布的行业标准进行管理,也应建立健全和加强企业内部标准的制定和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程序化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施工现场管理规范化要求企为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项工作依据有关政策、标准以及规章制度使各有关部门和各生产环节有条不紊、科学、系统、有效、协调地进行。

四、深入开展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工程质量稳步提高

要把工程质量搞上去,深入广泛地开展“QC”小组活动,是实现全员参与质量改进的有效方法,是依靠广大职工办好企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工程质量及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开展“QC”小组活动是贯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QC”小组实际上,就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建立文明的、舒畅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环境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五、装饰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必需重视的七大问题

1.技术问题:在工程项目施工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各交叉作业多,这要求我们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务必做好技术准备。

2.材料问题:相对于土建施工,装饰工程有其固有的特点,主要的一面,就是其所需的材料种类繁多,并且,经常有许多最新的材料应用的问题。

3.施工的问题:施工的关键是进度和质量,对于进度,原则上按原施工组织计划执行。但作为一个项目而言,现场情况千变万化。施工质量能否得于保证,最主要的是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要求来完成每一工序,严禁偷工减料。必须贯彻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专检、联检,通过层层的检查,验收后方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4.人员管理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所有的工程项目均是通过人将材料组织而创造出来的。只有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完成一项质量优良的工程项目。

5.数据管理的问题:一个项目的管理,除了对材料、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外,还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数据的管理。任何项目的验收,都必须有个竣工数据这一项。。

6.成品保护的问题:针对装饰工程的特点,成品保护可谓至关重要,作为最后的一道工序,任何一小点的破坏都会从整体上破坏美感,影响工程验收。对于成品保护,必须采取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做法来防护。

7.施工安全的问题:主要是关于防火、禁止乱搭接电线、戴安全帽、脚手架搭设、安全带等相应的施工安全问题,需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日日抓,天天讲,多培训学习,防患于未然。

六、如何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一)提高全员现场管理的文明施工意识

不断升华全企业职工的施工现场管理意识对全面推进施工现场管理非常重要,意识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这是现代心理学揭示的基本内容。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对抓好施工现场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及紧迫性形成了共识,要把企业的最高管理者重视施工现场管理意识,转化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施工生产过程的群体施工现场管理意识。

(二)遵循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原则

一是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项目部应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工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多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二是标准化规范化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和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三是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三)健全和贯彻各项现场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包括上级颁布的和施工单位自身制订的规范、办法,是现场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有较强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全面落实现场管理的各项制度,是项目经理抓好现场管理的基本方法。

(四)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监控

第一,项目部在招投标过程中就要参与项目有关工作,一旦中标,在施工前要熟悉和参与设计图纸会审,不仅要找出图纸设计的差错,还要查看是否有利施工。第二,搞好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监控,检查进场实物和质保书,看其型号、规格、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第三,分部分项工程是单位工程质量的基础。在按图施工和使用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前提下,分部分项的监控工作重点应放在按规范、规定施工,出现问题立即纠正。第四,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也是质量监控的重点。

七、结语

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整个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搞好施工现场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在施工现场改善人、材料、机械以及场所的结合状态,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效劳动,能减少施工材料的消耗,为施工企业节支增收。因此,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合同履行率,确立企业信誉及保证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尹相飞,梁珍培,王统利.施工现场管理的几点看法[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6,(4):29-30.

现场管理实践报告范文2

市政工程;质量控制;控制措施

随着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大量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需要新建、改建,这给城市建设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阳江市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新建的城市道路、排水和桥涵工程面广量大。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如何搞好市政工程的质量控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在工程实践中,对如何抓好工程质量控制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健全质量控制的组织网络,是质量控制的关键

施工过程是形成工程实体质量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工程如果出现了质量缺陷,将会对工程的使用性能和年限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建立健全了质量控制的组织网络。公司工程质量决策层确定工程的质量目标,由工程建设部实施;工程建设部对每个项目都派出现场管理工程师,具体代表业主管理工程项目;每个项目都建立了项目监理部,项目监理部对承包人的施工全过程实施监理,对工程勘测单位的成果进行复核,并对工程设计实施监理;公司派出的现场管理工程师代表业主检查、监督项目监理部的工作;每个项目的现场管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及时将施工信息反馈到公司工程建设部,由工程建设部作出相应的处置。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网络中,每一个“链节”对工程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质量管理行为有章可循

实践告诉我们,质量控制必须走出粗放管理的旧框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健全一套质量控制制度,制定管理程序,用制度去管理,按程序去操作。

2.1 审批制度。材料设备进场、工序交接等必须经监理审批同意,否则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步工作。

2.2 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在施工过程中,隐蔽工程验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方式,市政工程中的许多结构,在工程结束后不再在外面。因此这部分工程必须在其被覆盖前进行检查验收。隐蔽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在自检的基础上填写隐蔽工程报验单,由业主、监理、设计单位、质监站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隐蔽。凡是未经验收的项目一律不得隐蔽。

2.3 工程变更处理申报制度。凡是设计变更,施工单位必须将有关变更申请提交监理工程师和业主派驻工地的项目管理工程师审核,再经设计单位核定后方可实施。

2.4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制度。对一般质量问题,由监理工程师发出整改指令;对质量事故,由监理工程师提出事故原因、责任分析及事故处理方案,报业主批准执行。

2.5 工程计量质量否决制度。对施工单位工程进度款支付申请中质量不符合要求的部分予以否决。利用计量杠杆,调节工程施工质量。

3 制定质量控制的要点,抓住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在管理过程中,工程部制定了质量控制要点,按照施工进程,由现场管理工程师不定期进行现场抽检或检测。经常检查、监督监理工程师对现场施工质量的控制情况。授权监理工程师,如发现不符合设计及操作规程的工序,立即令其暂停施工,返工整改;对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停止使用。

3.1 原材料。工程所用原材料、预制构件等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明和复试报告,且与使用单位和工程名称相一致。骨料、钢材和水泥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材料,严格检查验收。

3.1.1 骨料: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骨料中的含泥量及有害物质的含量,每批骨料使用前均必须作常规物检,并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复试报告,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使用。

3.1.2 钢材:每批普恿钢筋及预应力钢绞线进场时由监理审核施工单位提供的质保书,核对其品种、规格才比量,并按规定见证取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1.3 水泥:按照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选择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每批水泥进场必须提供相应的质保书并见证取样送检,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对超期存放及受潮结块的水泥未经检验不得使用。

3.2 桥涵工程。桥涵是市政工程中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工程。位于市区的桥涵既要求质量上安全可靠,外观上又必须美观实用。

3.2.1 钻孔灌注桩。现场管理工程师抽查监理对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情况,主要检查桩的钢筋、成孔质量、混凝土浇灌纪录、见证取样的试块及强度测试报告、灌注桩的动测报告等。

3.2.2 承台、盖梁。对桥涵的承台、盖梁主要检查钢筋、模板及上述部位的材料、试块见证及检测强度。

3.2.3 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检查每种预制梁、板出厂合格证及质保书,重要桥涵的预制梁、板必要时复检;现场制作的梁、板检查钢筋、张拉纪录、混凝土浇筑纪录及混凝土试块强度。对每片梁进行外观检查,同时按规定取样进行实测实量检查。

3.3 市政道路工程。道路的土路基、基层工序作为重要隐蔽工程验收。在施工单位按验收标准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业主、质监单位、监理、设计单位共同验收。平整度是道路的重要使用功能,路幅内各种检查井(雨、污水井、自来水井、煤气井、供电井等)高程及方向应服从道路,井周应分层夯实防止下沉。

3.4 市政排水工程。现场管理工程师重点检查管道基础、窖井、外观质量、污水管道闭水试验。覆土前管道作为隐蔽工程验收。管道的外观质量检查内容:管材、安管、接口、管座:窖井外观质量检查内容:井壁平整度、垂直度、光洁度、形状,管口与井壁是否齐平,井座安装位置是否正确,井框盖是否稳定等。

4 运用巡回检查、监督等办法,督促监理人员搞好现场质量控制

现场管理实践报告范文3

关键词: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管理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作为施工人员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主要阵地,工程现场可以说是创造工程使用价值的一个场所。而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则是一项细致而具体的系统性工作,是优化建筑结构、美化工程装饰保证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与有效的手段。

建筑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融合了监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综合性劳动,加强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不但可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水平,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保障,同时也可以实现整个工程项目整体效益的全面提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美化了环境,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创造条件。但当前施工现管理不严,管理工作混乱不堪,管理效果不尽人意已经成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与完善可以说是势在必行。那么,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其对施工项目进行现场管理应遵循怎样的管理原则? 而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又该怎样有效地开展?

一、施工现场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对建筑项目的施工而言,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好与坏使企业形象与信誉的直接体现,而作为决定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与基础工作,地基与基础工程的管理显得格外重要。随着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各种弊端及不足的逐步暴露,寻找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与原则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当中的重要工作。

1. 科学合理。科学合理可以说是“万物之本”,是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基础所在。要保证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工作顺利推进,使建筑工程施工的施工安全、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得到有效保障,保证施工成本与成本控制目标得到有效的控制与实现,施工现场所财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必须遵循“科学合理”这一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依靠科学管理与科学施工的手段,来对施工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利用管理工作的合理性来满足企业发展目标与经营利润的战略要求。

2. 标准规范。标准规范的原则主要是要求施工现场管理行为依照国际化的标准要求、施工规范及管理准则,对施工现场的一切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施工过程中不同材料的具体尺寸标准、施工缝隙的多少、墙体纯纸程度、洗手间地漏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差等这些内容,都需要在施工设计中进行标准化的规定,如此一来,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对施工现场的每一个施工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与规范,才能够使得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

3.效益最大化。正如我们所了解的一样,不管是处于哪一个行业的企业而言,其经营与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以最低的成本投入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建筑施工企业作为一种工期长、成本投入大、经营风险高的企业类型,其在经营战略与发展的目标自然也离不开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所以,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必须结合建筑产品生产复杂、成本投入昂贵的特点,将效益最大化最为管理原则,对施工现场的每一项资产、每一笔开支以及每一个施工行为都进行相应的管理与控制。

当然,在对施工现场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熟悉了解的基础上,施工现场的相关管理人员应当结合以上三点原则以及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通过具体的管理方式来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优化与完善。

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与完善

建筑施工企业要对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与完善,首先应当做好管理方案的编制工作,依照管理方案对管理工作的具体职责进行确认,在此基础上对现场材料及相关施工资料的管理。

1. 做好施工现场管理方案的科学编制。施工现场管理方案是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施工管理方案需要依照建筑项目的施工设计图纸、施工方案以及相关施工标准与制度来进行确定。当然,施工现场管理科学合理这一原则的指导之下,施工现场管理方案的编制还必须结合工程项目的基本性质,建筑的结构、规模,施工的负责程度,工期的具体要求等现实条件,对有效的人力、物力及财务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与利用,以便于对具体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2. 依照管理方案对管理职责进行准确安排。要保证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切实依照管理方案进行落实,就必须对岗位职责进行基本的确认与安排,并利用责任制度进行保障。对多数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其项目管理部门的监督机制并不完善,对于项目管理的相关约束机制自然也得不到有效的落实。项目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管理当中的职责与义务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与安排。所以要将现场管理方案落到实处,使现场施工管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就必须依照编制好的管理方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及不同人员的管理义务与职责进行明确的界定,通过责任制度及奖惩机制来进行落实。

3. 加强施工现场材料及施工资料的管理。对施工现场施工材料及施工资料的管理是保证项目成本控制及施工质量的重要管理手段。从施工材料的管理上来看,在进行材料采购进场之前,需要对材料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依照采购计划进行材料的采购,进而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施工现场管理,对材料出入库数量、材料利用率等进行准确的管理与记录,明确材料存放的地点以及储存条件,避免因储存或者是管理的失误而影响到施工现场管理的整体质量; 从施工资料的角度上来看,施工材料主要是指那些为项目施工提供技术性知道的书面性材料,这些材料对于项目竣工之后的验收、存档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企业未来项目的筹划与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以施工现场必须配备专门的人员对这些施工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不管是施工材料的合格证书、检验报告、施工的图纸、设计的变更、测量记录还是验收报告,只要是与施工相关的资料,都必须将其作为项目的组成部分做好整理与保留。

现场管理实践报告范文4

关键词: 滑模摊铺砼路面施工现场管理方法

滑模摊铺机以其先进的施工工艺被广泛应用于砼路面施工中。实践证明:先进的滑模摊铺施工工艺可大大缩短工期,但是与其应达到的施工进度还差很多;先进的滑模摊铺施工工艺使劳动力数量大量减少,但是实际配置的劳动力还是相对较多;先进的滑模摊铺施工工艺对工程原材料要求很高,工程质量也很高,但和应达到的质量水平还有差距。总之,要想充分发挥滑模摊铺机的优势,使其优质、高效、省时、省力,必须建立一套组织协调非常严密的滑模摊铺施工的现场管理方法。本文结合出海路砼路面先进的滑模施工工艺,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方法。

一、施工准备

出海路路面工程为二级砼路面,四车道,路面宽度14m,厚度24cm,一次摊铺宽度为3m,共摊铺35337m2路面。采用了先进的滑模摊铺工艺进行施工,滑模摊铺机为德国Wirten公司制造的SP—850型。砼拌和系统为国产75型搅拌站,砼运输采用20辆3T机动翻斗车,另配备90kW发电机2台,切缝机3台,洒水汽车2辆,ZL—50型装载机2台。全线指挥系统采用了无线电通讯设备。

二、施工现场管理方法

。各岗位、各工种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出现问题立即报告各现场负责人及现场指挥中心,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积极主动,培养能预见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解决施工现场的各种问题,设立现场指挥中心,下设砼搅拌站现场、路面摊铺现场、路面处理现场。

三、砼搅拌站现场管理方法

1.75型砼搅拌站现场的机械配备和组织结构。搅拌站生产由电脑控制,骨料、水泥、外加剂、水、自动秤量,上料、搅拌,发料流水作业自动完成。并为之准备了与之相匹配的ZL—50型装载机2台。砼运输综合考虑了搅拌站产量、运量、运距等因素,配备了20辆机动翻斗车。搅拌站设主管1名,负责协调各方面关系,设机手2名,并要求管理人员分工负责,共同管理。

2.75型砼搅拌站人员配置及职责。由于75型砼搅拌站的生产由微机控制,机械化生产,自动化流水作业,因此配置人员较少,但配置人员分工一定要明确,具备专业化程度要高。根据搅拌站实际需要,配备管理人员3名,其中主管1名,机手2名。主管:负责全站用电、料场管理,车辆调配、票据签发、用工分配及协调全拌和站各方面关系。。根据现场生产需要,配备试验人员2名,负责观察砼水灰比、坍落度、和易性等,对搅拌不合格的砼坚决不允许运出拌和场地。并设签发砼运输单人员,车辆指挥人员各1名。

四、路面摊铺现场管理方法

路面滑模摊铺的机械配备和组织机构。路面滑模摊铺机采用德国Wirtgen公司制造的SP—850型,摊铺宽度为2.5m—6m,根据路面设计确定摊铺宽度为3m,摊铺速度为0.8—1.5m/min,可自动打入连接筋,配有先进的布料系统、挤压枕平系统、震捣系统、抹平系统、自动传感系统及高压水枪,并配备洒水汽车1辆。。为了便于指挥和分工,摊铺现场分为摊铺机前台、摊铺机、摊铺机后台三部分,由前台工长,摊铺机手,后台工长分工负责,互相合作,并由前台工长负责协调路面摊铺现场内外关系。路面摊铺现场前台工长,负责基层清扫、、修整、洒水湿润,指挥车辆卸料,签发砼运输单,后勤保障,协调整个现场内外关系。。后台工长1名,负责刚摊铺的砼表面及边脚的修整,可根据摊铺机控制实际情况进行指挥,并严格控制路面厚度、宽度等外观指标。

五、路面处理现场管理方法

路面处理现场包括拉毛、切缝、养生、断板处理等。拉毛采取软压槽工艺;切缝采用普通切缝机硬切缝,切缝时间根据气温、风向灵活掌握;养生采用麻袋覆盖、汽车洒水保湿养生,养生期为28天。发现断板认真查找原因,做到及时进行处理。

六、结语

现场管理实践报告范文5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原则;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原则

现场管理好坏是施工企业的立企之基和信誉保证。。

1.1重视科学的合理性

科学合理是万物之本,是任何理论之真理所在,现场管理要达到企业既定的成本、进度、质量、安全以及经济目标,施工现场的所有对应管理措施都应当符合科学合理的原则。这样才能做到科学管理、科学施工,用合理的管理来换取企业合理的目标和利润。

1.2注重标准化及规范化

这一原则已经被国际化,所说的一系列ISO标准,就是标准化、规范化的准则。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在制定自己的标准化、规范化准则,甚至规范到流水线上的每个动作的协调程度,上厕所要占用多少时间。标准到每一块砖的尺寸的偏差是多少,标准到建筑规范越来越精细的建筑施工要求,砌块之间的缝隙是多少,饱满度是多少,墙体的垂直度是多少,厕所地漏和地面的高差不能大于1cm,等等。这些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也是建筑施工企业所必须遵守的一项原则。

1.3争取效益的最大化

建筑产品体积庞大价值昂贵,在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看似微小的浪费,累加起来,可能就会是一笔较大的开支。在笔者的企业中,我曾经观察过,由于施工现场平面图设计不合理,现场水泥堆场、砂石堆料场、钢筋加工场、小型混凝土构件现场浇筑场地等因场地位置设计摆布不合理而导致的材料发生二次搬运费,每年都大得惊人。再有因为工序不合理,不同施工队伍交叉作业,不注意成品保护,无意中损坏或污染前道工序的产品,而造成的再次施工或补救,这种经济浪费也大得惊人。每个施工队伍、施工班组都是施工企业的一部分,他们累计起来的节约,就会给整个企业节约很大一块成本,任何时候降低成本、节约成本,追求效益更大,都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一个目标和原则。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对策

2.1完善项目管理体系

项目施工管理要结合工程对象规模、特点及要求,确定施工项目的管理目标,建立适应项目管理需要的组织机构,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使项目班子能精干高效的运转,对于项目明确了总体管理目标后,还有施工期各阶段的分目标,即工程质量、进度等产品成果性目标,工程成本、劳动生产率等管理效率性目标。为落实制定的目标,一是要落实目标的责任主体,即谁对目标实现负责;二是要明确目标主体的责、权、利;三是要落实对目标责任主体进行检查、监督的上一级负责人及手段;四是要落实目标实现的保证条件。具体来说:项目施工管理的首要条件,是一个精干、高效的项目班子,在项目经理的统一指挥下,分工明确,管理到位,责任到岗位,加上企业的管理体系提供的监督和保证,最终实现项目的各项目标。

2.2严格把好材料关

现代建筑工程有材料新、技术含量高、品种多的特点,并且经常有许多新兴材料出现和应用的问题。所以,建筑材料的有效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综合保障之本。建筑材料质量和技术条件是建筑工程质量保障的基础,建筑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影响建筑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由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技术标准等,保障建筑工程总体质量的关键在于建筑材料的控制,更取决于各个管理环节:第一,用现代知识优选建筑材料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建筑材料质量鉴定水平,使进入建筑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符合标准;第二,应用现代网络技术掌握建筑材料最新信息,从而优选建筑材料的供货厂家;第三,合理的统筹建筑材料供应节奏,确保正常施工;第四,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第五,抓好材料的现场施工管理,做到建筑材料的合理使用;第六,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记录工作。

2.3抓好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对于进度,原则上按原施工组织计划执行。但作为一个项目而言,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如材料供应,设计变更等在所难免,绝对不能模式化,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安排。施工质量能否得到保证,最主要的是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要求来完成每一工序,严禁偷工减料。必须贯彻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专检、联检,通过层层的检查,验收后方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2.4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

加强建筑机械的技术及操作人员的专人管理与专业教育培养,在建筑企业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操作、维护、管理技术人员队伍。首先要抓好操作、维护、管理人员的选配和培养,通过送出去培训、在职自学、函授等形式,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使之成为具有现代科学操作、维护、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实施有效的操作、维护、管理的应变能力;其次要抓好各种建筑机械操作人员的教育与训练,要结合本单位本工程的实际,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定时请建筑机械专家辅导与集中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次地进行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积极开展评先创优、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多手段、全方位的培养员工的爱岗敬业的精神,对于未按规定使用、维护设备的要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和必要的处罚,同时对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管理规程、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真正把建筑机械设备管好、用好、修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高效、低耗。要抓好操作、管理、维修队伍的建设,做到后继有人,通过单位自培、引进中等专业人才等办法,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维修和保障的技术力量,通过较好的维护保养作业,努力提高陈旧设备的活力与可靠性。

2.5重视人员的因素

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所有的工程项目均是通过人将材料组织而创造出来的。只有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完成一项质量优良的工程项目。怎样才能将施工队伍中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有机地组合成近卫军呢?首先,必须营造出一种荣辱与共的氛围,职责分明但不失亲和力,让所有的员工都感到自己是这个项目的大家庭中的一员。这就需要我们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对工人要奖罚分明,多鼓励、多举办各类生产生活竞赛活动,从精神物质上双管齐下,培养凝聚力;其次,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一支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面对工期紧迫、技术复杂的工程,只有坚决服从指挥,才能按期保质完成施工任务;再者,针对具体情况适当使用经济杠杆的手段,对人员管理必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2.6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是项目施工管理的集中体现

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好坏,涉及到项目施工活动的正常进行,也直接关系到各项专业管理的经济效果。施工现场管理好像是一面“镜子”,能照出施工单位的面貌。直接体现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体实力,同时,施工现场管理也是贯彻有关法规的“焦点”,是一项严肃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能有半点疏忽。施工现场文明施工要求做到施工现场文明整洁,施工井然有序,管理有制度,内部资料齐全,安全措施得力,质量管理目标明确、效果显著、不扰民、不污染环境,而且开展文明施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2.7加强对施工资料进行管理

施工资料是整个工程技术指导以及管理的书面材料,未来工程竣工检查、存档等都必不可少,资料非常庞大,每一分部工程,甚至每一道工序都有相关的资料对应,现在施工现场项目部也都实行了微机化资料管理,配备电脑,配备专门的内业,做资料管理。有人开玩笑说,建筑工程最后的需提交的竣工资料得用麻袋装。。3结束语:

随着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经营意识了居不断改变,生存靠自己,发展靠市场的观念逐步形成和加强。但必须看到,要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能够得到顺利发展,从立项、规划、设计、审核到施工,乃至竣工验收,资料归档管理,整个流程,环环相扣,任何环节都不能有丝毫闪失,否则其所引起的损失均是难以估量的。参考文献:

现场管理实践报告范文6

一、“工学结合”实习实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工学结合已成为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模式。过去几年中,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专业试点在第一学期学习部分职业岗位能力课程,从第二学期开始参与到企业的生产性实习中。从实践结果看,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与此同时,实习中很多教学管理问题也凸显出来。1.企业用工时间与教学计划、教学进程存在冲突以应用电子专业为例,用工高峰为春节后,企业希望利用春节前的一段时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岗位培训,但此时正值期末考试阶段,这就造成企业有需求的时候,与学生在学校有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另外,有些企业用工比较急,在学期中间向学校提出短期用工需求,使企业用工时间与教学计划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2.理论知识与现场管理、工艺流程严重脱节企业生产注重现场管理与工艺流程,而学校教学更偏重于理论知识。现场管理与工艺流程对在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短板,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不懂得、不熟悉现场管理与工艺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质量,尤其在实习初期所生产的产品返修率较高,这也是令用工企业比较头疼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没有把赚钱作为实习阶段的首要目标,而通过实习学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是其首要的选择,这也是学校安排学生实习的初衷。。

二、“工学结合”实习实训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柔性化管理针对工学结合中出现的上述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往刚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柔性化教学管理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柔性管理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尊重个性发展,从个人兴趣特点来激发其内在潜力和主动性。。。为应对企业比较紧急的临时用工需求,将教学进程安排灵活化,每学期在排课时留出一定的机动教学周,用作安排临时性实习。通过教学计划、教学进程的柔性化管理,既保证了正常的教学,又为学生顺利进入企业实习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2.教学任务实施的柔性化管理针对学生在校学习偏重理论知识,不懂得现场管理与工艺流程而造成产品返修率较高的问题,经过与企业协商,将贴近于生产实际的现场管理、工艺流程等课程,直接搬进工厂,制定培训计划,由工程师通过讲座、现场讲解、学生轮岗实习等形式,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现场管理、工艺流程对个人职业优良素质的养成、职业生涯发展及企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应用电子专业为例,将SMT贴片工艺、波峰焊等工艺性较强的课程直接在实习企业讲解,并将ISO9001质量标准由专业的工程师对学生进行培训,使学生了解ISO9001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及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3.转变学生实习观念,实现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的柔性化教学鼓励学生转变实习观念,从专一的“职业储备型”实习转向“人生体验型”实践,让学生懂得,实习实训是他们人生经历中很重要的一步,好的实习经历将对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益。实习之前,在学校由老师讲解基本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的就业观念,在企业实习的间隙,组织学生通过讲座、自由讨论、辩论等形式,由实习指导老师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加以指导,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4.校企沟通协调专题会议的柔性化管理因学生在某一特定企业实习,可根据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及时召开校企沟通协调专题会议,改变过去校企沟通协调会半年或一年举行一次的刚性管理。就学生关心的实习期间的保险问题,学校关心的学生实习质量保证问题,企业关心的长期合作问题,实习关系的建立与解除以及纠纷处理等问题,及时召开专题会议。5.注重过程管理,实现考核制度的柔性化管理结合实习的特点,加强实习的过程管理。由于学生工作时间的活动由企业负责,下班时间的活动由带队老师负责,因此在考核内容上,实行实习纪律考核与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并重,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并重,实习纪律考核以学校考核为主,企业评价为辅。技术应用能力以企业评价为主,学校考核为辅,并特别注重学生职业能力考核。根据学生岗位的职业特点,将与学生岗位密切相关的部分专业课程采取企业进行替代考核的形式,给予一定的成绩;在课程考核的方式上,采用“开卷+闭卷”“实际操作+现场问答”、岗位调研报告等形式进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语在“工学结合”的实习实训模式中,将刚性教学管理制度与柔性教学管理制度相结合,通过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与教学进程,保证学生有较为充分的企业实习经历,并通过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将现场管理、工艺流程、职业道德、就业指导等与生产及就业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企业的培训课程,既保证了企业的产品质量,降低了产品的返修率,极大提高了企业用工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同时注重实习的过程考核,保证了实习的全过程管理。只有不断探索、创新,建立高效的教学体制及实践环节,才能使高职教育真正成为为企业输送高水平、高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中坚力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