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教育实习总结范例

2023-08-18 来源:客趣旅游网

小学教育实习总结范文1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坚持准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做好笔记。并学习一些报刊杂志,从上面了解一些信息便于自己的不断进步。为了能迅速完成从师范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走好入行的第一步,积极参加区教育局精心组织的师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的XX年新教师岗前培训活动。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课程研究”活动,使自己在教育科研、教育理论上都有所成长和进步。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热爱自己的事业,团结同事,虚心求教,遵守劳动纪律。关心学生,为人师表。

二、教育教学方面: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和所有教师一起融入了新课改的浪潮中。新课改推行以来,我们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科学探究的精神,教师不再将知识填鸭式的传授,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出方案,解决问题,得出结论,验证结论,应用结论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注重过程培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新课改以来,随着考核目标的转变,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义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目标。更加注重德育,并且严禁教师体罚学生。让教育以培养下一代合格的中国公民为目标。

1、认真备课,虚心求教

由于我带学校六、七、八三个年级的音乐课,教学任务非常重。但不管怎样,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看音乐方面的书籍,经常从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还争取机会多外出听课的机会(区音乐教师新教材培训活动)。平时我认真虚心的请教我的师傅、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他们的经验以及那种对学生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备课,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学习好大纲,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时常和有经验的老教师研究教学环节。上课时认真讲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的制作多媒体课件,尽可能地让课堂让课堂气氛活跃,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拜师学艺,感触颇多

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一学年来,听课30多节,其中有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科学课、音乐课……最遗憾的是师傅的课听得不多,无法领会师傅更多的精彩之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到的风格,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他们的课堂上都体现了精心、细心、爱心:对环节设置精心,课堂提问设计精心,对孩子有爱心。鲁迅说过:“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要说,一千个教师,就会有一千种教学风格,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着它独特而富有魅力的闪光的一面,而我,愿自己是只辛勤的蜜蜂,能够博采众长,努力上出让学生满意的音乐课![1]

更多关于教师教育教学见习小结、见习期工作的文章 >>

【返回 栏目列表】

3、成绩方面:

①在我校50周年校庆之际,辅导的鼓号队得到了学校教师和领导的好评。

②辅导的二胡班初见起色,学生兴趣较高。

当然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及老师批评指正。我一定再接再厉,努力工作。

4、今后努力的方向:

①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上,争取多听,多思,多写,多交流;

②课堂纪律还有待改进。一个星期一节课,并且孩子们对音乐课又是非常的喜爱,所以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比嗓子”、“比动作”等等备课中无法预设的场景。

③经常向师傅学习,能在师傅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能够独挡一面;

④经常看书,多做课件,常写论文。

    ⑤继续做好校本培训,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已的经验与技能。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从提高教育的素质做起,在教给学生一瓢水的时候自已先有一桶水。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一份春华,一份秋实,让我把一份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2]

小学教育实习总结范文2

2019年12月参加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专题网络培训学习,聆听了专家、学者和领导的专题讲座,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使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此次培训虽然时间很短,但通过几天的网络培训学习思想上得到了提升,知识水平得到了充实拓宽,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更新了我的教学理念,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学院教学的要求;促使我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较大副度提升,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我掌握教育科研的前沿理论与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积极主持课题,发表成果,参与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 

一、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 树立现代教学理念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现代教学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而,高校教师应在传授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掌握所需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强调结果本身;在适度掌握知识数量和精确程度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有所获,真正做到“授人以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只有确立了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在教学中加以贯彻,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得到保证,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善于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好的课程准备还需要好的课堂发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提倡“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即要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以启发学生探索学习、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对比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讲授、自学、讨论会、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向题的能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沟通,注重教学效果

教学的目的在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课余活动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拓宽师生交往渠道,做到与学生及时沟通。对学生应一视同仁,不以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建立起友好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这有利于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学生可以从教学中受益,而教师也可以从中认识自身的不足,做到教学相长,以便更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四、善于使用语言技巧。教师要讲好一门课,除了要有高度的热情与责任感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讲课技巧。平时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以此来掌握学生的接受程度。此外,还可通过作业、答疑、小测验,甚至可以跟同学聊天等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疑惑,引入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的进度,总结如何用最贴切的语言讲述问题。教师讲课的语言应清楚流畅、精练朴实、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讲课的语调要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对重点内容、应加重语气,力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语言平淡呆板,只能成为催眠曲,使学生昏昏欲睡。教师讲课的语速要适中,要始终与学生的思维协调合拍。 

小学教育实习总结范文3

关键词: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小学教育本科;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2-155-03

在众多国家中,新西兰被认为是世界上基础教育最优秀的国家之一,国际PISA项目测定也显示其中小学生读写与算术能力水平远高于其他国家。优秀的师资促成了优秀的基础教育。。奥克兰大学作为新西兰综合排名第一的大学,同时也是新西兰几个最大的职前教师培训单位之一,其小教专业有着完整而成熟的培养体系,成为新西兰其他大学小教专业的“样板”。对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培养体系的分析,探讨其对我国小教专业的有益的借鉴与启示,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培养目标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成立于1883年,作为新西兰ITE计划(职前教师教育计划)的27所培训单位之一,其小教专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完整而成熟的培养体系。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主要目的是为新西兰小学和中学(包括毛利人学校、太平洋岛屿族裔学校)培养能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师,使教师具有广泛的学科知识、教学技能和处理冲突能力。除此之外,小教专业还为小学教育硕士专业提供优秀后备军。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最大的特色在于不仅能真正做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而且专业的设置还以市场就业为导向,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学习新西兰最优质的教学与学习的实践理论(best―practice theories),并掌握如何将它们很好地运用到学校和课堂;第二,通过每学期大量的教学实践经历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教学生活,并能理解教学的真正意义;第三,在第三学年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与就业申请一个以证据为基础的创新框架。学生毕业后通过新西兰教师协会(New Zealand Teachers Council)进行教师注册,经认证合格后可取得教师资格证。该资格证有着很大的通用性,不仅可以申请一年级到八年级的教师岗位,也可以申请高中教师岗位,还可以申请非教学岗位,如申请社会工作、人力资源、新闻、政府各部门等岗位。

二、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培养体系

(一)学年安排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为3年制本科专业,每一学年为9个月,中途有3次各为期10-14天不等的休假,每一学年学习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整体上按照专业学习“理论+技能”的培养模式。第一学年主要是由教授给学生做讲座、学习专业课(上册)和教育实习为主,教授讲座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新西兰的教育历史和课程设置有清晰明确的了解;学生学习专业课(上册)的目的是发展学生读写和算术能力以及对新西兰多元文化的掌握。与此同时,第一学年学生就开始进行教育实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教育的深厚兴趣,并为以后的毕业论文撰写获取第一手资料。第二学年则是在第一学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西兰教育历史和专业课(下册),并选修通识教育课。通过专业课(下册)的学习使学生的读写与算术能力、多元文化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进一步提升,并通过更长时间的教育实习使教学技能上一个新的台阶。第三学年以实践为主,包括长达10周的教育实习以及各类教育参观活动,同时开始开设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特长。如果学生想申请取得其他专业的学位也需要在第三学年申请。

(二)课程设置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以专业课为主,具体而言,第一学年全部安排专业课(上册)并安排教授以讲座的方式进行授课,第二学年继续学习专业课(下册)并开始增设通识课,第三学年则是以实习为主,并为学生的兴趣以及申请其他学位设置选修课,所有课程(包括实习)共350学分。专业课主要是为促进学生教学的专业发展而准备,专业课程有:新西兰教育史;发展、学习与教学;小学教育艺术;小学语言与文学教育;小学数学算术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小学多元文化学习;教学与学习评价;小学健康教育;小学科学教育;支持教学。其中,专业课重点是小学语言与文学教育、小学数学算术教育两门课程,这两门课程在3个学年中贯通。;商业与社会;生命科学;物理科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公共关系学;语言学。第三学年的选修课也将围绕专业课与通识课程展开,学生如果致力于教学工作则继续选修与教育相关的课程,如学生要申请其他专业的学位则依据第二学年的通识课程,选修与通识课程内容相关的课程。

(三)教育实习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教育实习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遵行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在3年内至少在3所不同的小学进行教育实习。首先,在第一和第二学年学生不能直接对一个班的小学生进行教学,而是先分配到小学班级学习小组并能和一位小学生交流,主要目的是观察班级小组,了解学生的性格;其次,在此期间如果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沟通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则将协助小学教师对一个班级小学进行教学管理,并负责该小学班级的趣味课程;最后,到了第三学年,在第一和第二学年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只需在小学助教(associated teacher)的协助下,开始为期10周的全职教育实习。在全职教育实习期间,奥克兰大学派数名讲师对学生的教育实习进行全程跟踪。需要指出的是,助教和讲师的作用在学生教育实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助教代表小学为实习教师提供指导,协助实习教师管理好班级,组织班级活动,在特殊情况下(如实习教师无法管理班级)为学生实习创造有利条件,并且代表小学为大学提供学生实习情况的反馈;讲师则为实习学生提供理论指导,补充理论知识,并且代表大学与小学进行沟通,为学生实习提供便利,同时也对实习教师的实习成绩进行打分。

(四)评价方式

奥克兰大学对学生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和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结合起来评价学生的成绩,它要求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最后基于形成性评价,结合学生的全年表现做出一个总结性的评价。学生在校需要接受各种类型的评价,主要包括平时作业、日常表现和各种考试,除教育实习外,不对学生打实分,而是划等级,从A+划到D-不等,最终确定“通过/失败”(见表1)。评价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小组学习、课堂测验、研讨、论文、课前预习情况、计算机使用能力等。通过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反馈学习上所出现的问题并迅速做出修改。总结性评价基于形成性评价所得的结论,用于为学生的每一门课程成绩划定等级,其应用条件、目的和时限都有明确规定,主要用于评价学生是否可以取得每门课程相对应的学分和学生是否可以顺利毕业,同时总结性评价也是为小学教育硕士专业选拔研究生的重要参考。

三、借鉴与启示

。我国小教专业培养在不断摸索中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例如,小教专业地位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毕业生就业难、学生教学技能水平低等。。

(一)提高小教专业的地位

奥克兰大学作为新西兰27所职前教师培训单位之一,非常重视小教专业的建设。。。研究发现,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相对其他专业其历史短而未引起足够重视;二是高校小教专业强调学术性而研究小学不足;三是忽视专业特点导致培养效果不明显,小学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一样,培养模式简单同一化。因此,我国亟须提高小教专业的地位,例如,高校与地方教育部门合作宣传小教专业、突出小教专业的师范性与示范性特色、国家事业单位招聘岗位适当向小教专业倾斜等,通过此类途径促进小教专业的良性发展。

(二)实行教授一年级授课制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将大部分的专业课程设置在第一学年,要求教授在第一学年给学生上课,并能过一系列的讲座与研讨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进而促进学生良好的教育价值观的养成。纵观我国高校的小教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大一、大二学年以基础课(公共课)为主,大三集中学习专业课,大四进行教育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而教授授课也大多是在大二学期之后。由于我国小教专业地位相对来说还比较低,因而不少学生对该专业认识不够,以致不少学生对小教专业的前途感到茫然,因此,让优秀的教授或专家在大一开始给学生授课显得非常有必要。优秀教授或专家给大一年级的学生上课,并非期待教授立即给学生传授他们一时不能理解的高深学问,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进校之初就能在与大师巨匠的零距离沟通中,在很高的起点上领悟科学、宇宙、人生的真谛,并充满信心找到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

(三)推行教育实习长效制

通过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培养体系,我们可以发现,其十分重视教育实习。教育实习面向所有学年,而且实习时间也比较长,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教学的魅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技能。反观我国的小教专业实习制度,除了部分院校实行顶岗实习或一学期教育实习制度,大多院校的实习期也只有2个月,而且集中在大四上学期。由于实习期过短,而且仅一次机会,这不利于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因此,我国可以参照奥克兰大学的实习模式,学生从大一、大二、大三每学年各实习1个月,大四进行一学期顶岗实习,使教育实习贯穿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提高教育实习的效果。

小学教育实习总结范文4

论文摘要:通过对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实践教学认识及定位的偏颇;课程设置不合理;支持系统不健全等。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有益的探索,创新实践教学对策,形成了一套有别于传统师范的更为科学合理、更具实践性和发展性、更符合小学教育专业特点的特色实践教学模式。 

 

在中国,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自1998年始,由南京师范大学首创开办本科层次师资培养。至今在全国共有百余所高校设置了小学教育专业。虽然它已走过十来年的建设历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小学教育纳入到高师教育体系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本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中,人们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师范性”处于下风,实践教学处于次要地位,对实践教学的理解也存在偏颇,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对策,对今后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及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认识及定位的偏颇 

关于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教育实践就是实践教学。事实上,实践教学不是简单的操作练习、技能训练,也不仅指教育见习、实习。实践教学与教育实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育实践是实践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实践教学所包含的内容则更加广泛。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二者是教师教育中师范性培养的重要组成。实践教学的对象是师范生,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践教学就是实践学习。 

(二)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1.课时数有限,且安排不合理。目前,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在高师教育中的比重十分有限。课程比例失调使得师范生整体的专业素质出现缺口,普遍表现为只掌握理论,而教学实践技能较差。而仅有的教育见习、实习,时间和次数也十分有限,每次时间短且安排分散,学生往往学不到什么实践就结束了,实践教学成了镶嵌在其他课程中的点缀。对于最后一次时间较长的毕业实习,很多学生也因为面临找工作而使实习得不到保证。在四年的学习中,真正的实践教学课时数严重不足。 

2.课程形式、内容较为单一。在现有的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被简单地认为教育实践,而教育实践又被简单地认为教育见习、实习,任务只限于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而对于教师科研、家访、教育行政、教育调查、教研活动等针对小学教师培养特色来设计和加工的成分被极大地忽视了。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使得师范生无法掌握全面的教师教育技能,教师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都受到影响。 

(三)实践教学支撑系统不够健全 

1.实践教学“无处去”。除了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在实践基地小学。而学生要获得关于小学的全面体验,这就必然要注意实践基地的选取和开发。。 

2.实践教学“无人教”。很多时候,学生在实践基地的实践活动都是孤军奋战,虽然高校和小学都安排了指导教师,但没有真正发挥指导的作用,出现了实践教学 “无人教”的现象。一方面,高校的指导教师要忙于教学及科研工作,基本没有时间到实习学校指导学生实践;另一方面,虽然实习学校都会为每一名实习生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但由于这些教师大多忙于备课、教学、管理班级等,实习生得到的指导也是十分有限的。 

二、创新实践教学的主要对策 

(一)更新观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师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受到教育及教学工作的锻炼,加深对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要培养他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优良品德和教师的职业技能,为将来从事教师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广泛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并创新了实践教学,在传统教育见习、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确立了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大实践全程教学观;增加了综合实践、专业技能训练与测试、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由综合实践-实验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实习-课题研究五个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体现了全程性——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阶段性——五个环节分成五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时间保证和阶段目标、定位、内容、要求、指导、管理及考核;;递进性——五个环节依次排序,有前后顺序关系,使实践教学由浅入深,逐步推进。。通过微格教学培训和强化实践训练两个途径,让学生掌握多种教学技能,提高学生的从教能力。(2)教师角色体验全程化。将教育见习、实习安排全程化,四年不断线,要求学生长期与实践教学基地教师结对,参与实践基地的教学研究活动,形成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的教育实践模式。(3)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测试项目”,实施“教师职业技能考证制度”。 

(二)创新形式,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1.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能力培养具有独特的价值。在调研中,许多小学校长有这样一个共识,如今小学非常缺乏活动课程教师,小学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专题性的德育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劳技活动等方面的能力非常缺乏。可见,高师强化活动课程,不仅对学生专业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极为重要,而且为他们提高日后到小学开设活动课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利的。 

2.开设艺术实践课程。艺术素养在现代小学教师的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教师的劳动充满创新性,对艺术修养要求很高。很多优秀的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之所以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深深地吸引学生,就得益于他们良好的艺术素养。所以在高师增强艺术实践课程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更能满足小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强烈期盼。 

3.开发学校隐性课程。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倡导学生在学校的各种社团文化活动尤其是专业性活动的组织、运行过程中,在生活、学习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组织、交际、协调、创业、具体操作等方面能力。 

(三)设置项目,形成实践教学特色 

为实现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保证质量,确保学生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必须使学生练就扎实、有效的教师职业技能。为此,在广泛调研、论证及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测试项目”,实施“教师职业技能考证制度”,把专业核心能力分解为若干专业技能测试项目,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学期完成各项测试,使专业技能显性化、专业技能训练具体化。确定普通话、朗读与演讲、钢笔字、粉笔字、课件制作、说课与讲课、钢琴弹唱、班队活动为必考项目;毛笔字、应用文写作、美术字、口令与队列、简笔画、钢琴或其他乐器、黑板报设计、书法艺术、说课、图案或素描、舞蹈或唱歌、儿童想象画等为选考项目。制定了考核标准,每学期统一安排考核时间,把考核结果与小学教师资格证书的取得相挂钩。 

(四)建立基地,提升实践教学效能 

为了使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在农村小学、城镇小学、市区小学、民办小学和特殊学校等五类不同类型学校中选取部分作为实践基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定期安排到基地开展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教育见习、认识性实习、规范性实习或顶岗实习到毕业实习,四年不断线,基地成为学生了解学情、校情,领会小学教师所需要的素质要求、知识和能力结构,全面提升专业技能的舞台。同时,充分利用基地小学的教育教学资源,要求每位学生与基地小学的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名学生,每学期对“师徒结对”进行考核。整个过程分为观摩、协助、体验、模仿、总结等五个环节。 

“师徒结对”活动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熟悉小学教育、接触儿童提供了广阔舞台,它是对旧的实践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它强调“做中学”;强调教学技艺的模仿与培育;强调与指导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强调对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化与建构;强调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实践证明,“师徒结对”活动充分体现了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是小学教师专业化培养的一种有益尝试。 

结束语 

小学教师教育纳入到了高师教育体系,但目前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缺乏经验,在小学教师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将这些问题合理解决,提出可行方案,还需不断深入地进行探索与研究。实践教学是小学教师培养的一部分,其发展必然依托于整个专业的发展,必须把它放在一个整体下进行研究。只有专业的各方面不断完善、彼此促进,才能最终促进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完善,从而提高小学教师的培养水平和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倪小敏.实践取向:职前教师教育模式和重构[j].教师教育研究,2010,(1):22. 

[2] 黄俊.课程设置之于实践的探索[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11):118. 

小学教育实习总结范文5

关键词:实践导向;小学教育;课程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给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的小学教育对实践性要求很高,小学教师必须掌握有效的教学实践方式。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培养小学教师的重要场所,只有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过程中,设置具有实践导向的课程,才能提升小教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时展的需求,因此,加强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导向课程设置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以实践导向为依据的重要性

在实践性教育理念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学也对实践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毕业生,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新时期,小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具有教育创新的能力。以实践为导向的小教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正是侧重于对小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基于实践导向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将教学重心向学生方向转移,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对今后学生教师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现阶段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导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学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在课程设置中也加强了对实践导向的运用。。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在教学模式定位中,主要要求学生将学习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将实践教学作为了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降低了实践教学的作用。而实际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认识,在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中,以实践导向的教学还处于被动局面,学校更加倾向于文化课程教学。第二,课程形式过于单一。高校开展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以简单的理解为主,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评价指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能够积攒更多的学分,学习内容实践性偏弱,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执教生涯造成不利影响。第三,实践与理论脱节。。然而,实际上两者存在必然的相互依存关系,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的进行必须以理论为依据,同时也能够对理论进行验证。

3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导向课程设置策略

3.1找准定位,保证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在设置教学课程前,必须明确教学的目标,明白通过教学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以培养结果为目标,保证实践导向教学设置的合理性。另外,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保证实践导向贯穿于整个理论知识教学中,确保理论教学中包含有实践操作,而实践教学中也贯穿有理论讲解,真正意义上实现实践导向课程教学。

3.2加强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导向课程的规划与设计

传统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更多的是体现学生小学教育理论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走向教学工作岗位时遇到了很多的困难。通过前沿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非常乐意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同时,教师需要增加实践课程在小学本科教学中的比例,增加课时,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现阶段的小学教师培养还要不断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保持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不被学生接受,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特别是小学教育改革的需求,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以实践为导向,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式:或见习实习、或技能培训、或微课教学等,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实践教学能力对今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3.3不断完善实践导向课程教学支持体系

为了保证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导向教学更好地开展,就必须建立足够多的实践教学基地,并保持与各类实习小学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满足学生实践需求,还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利用实践基地,学生可以把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基地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得以相互促进,综合提升学生素质。广泛建立高校与小学的合作机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对未来工作意向选择不同类型小学进行实习,通过比较,找出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例如有的学生多才多艺,可以在偏重文艺培养的小学得到锻炼和才能的发挥,通过实践基地与小学实习比较,还能总结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与风格,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学模式必须更新,以适应时展的需要。目前,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的目标之一,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具有创新实践能力,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重要场所,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以实践为导向,增强课程的实践性,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单位:铜仁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实习总结范文6

关键词: 小学教育专业 教育实践类课程 改革 

 

近年来,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到批评最多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小学教育专业出现在高等教育中虽然只有十年左右的历史,但教育实践问题却日益凸显,这些问题导致职前教师出现专业情意淡薄、实践性知识积累不够、对实际教育教学体验不足、工作适应期延长的严重缺陷,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实践课程已成为严重影响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瓶颈因素,突破这一瓶颈是当今高师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正确理解教育实践的含义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教师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实践的理解比较狭隘,往往将它与教育实习等同起来,这主要缘于教育实习一直是教师教育中师范生得以深入中小学的唯一机会。但这种先理论后实习、理论与实践断裂的培养模式已遭到广泛的质疑。 

小学教育专业植入高等教育体系之后,要真正培养出专业化程度较高,即能尽快胜任教师工作并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要求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首先必须突破“教育实践活动即教育实习”的传统观念,在师范生进入小学进行教育实习之前,就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其做好教师意识和专业精神、教师基本功、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等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同时,在教育实习之后,也应让师范生有机会反思、纠偏补漏和再实践,从而使认识与实践的结合走向深化。 

因此,教师教育中的“教育实践活动”,从活动场所看,不仅包括在小学进行的实践活动,而且包括在师范院校内和其他教育场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从活动内容看,不仅包括要完成多重任务的教育实习,而且包括任务相对单一的教师基本功练习、教材研习、教育教学技能练习、教育科学研究研习、社会服务等各项活动;从活动方式上看,应包括合作研讨、观摩(见习)、模拟教学(微格教学)、参与竞赛、实习、有偿或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从活动组织形式看,应包括集体性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的实践活动和个体独立的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从组织管理看,除了有由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外,还可以有师范生在学校教师引导下自发的实践活动。 

二、正确把握教育实践类课程的专业意义 

教师职业具有“双专业性”,教师教育课程是形成教师双专业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教育课程应该包括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技能、教育实践与体验三个领域,而不仅仅是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教师教育课程从课程内容上可分为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两大类。教育实践课程与教育理论课程同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种以实践性为主的综合性实践课程。 

教育实践课程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部分,是教师教育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所在。原因在于:1.中小学教师不是以其所教学科为专业,而是把“教育行为与教育活动”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中小学教育活动最鲜明、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它的实践性,而不是理论性;2.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鲜明的实践性要求中小学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知识。这种实践性的知识是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相对应的,其获得的基本途径是真实的教育情境与教育现场。离开了教育实践课程,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培养就是句空话。因此,在整个教师教育课程中教育实践课程具有核心价值;3.小学教育教学就其内容来讲是简单的,但就其教学内容的心理化来说却是复杂的。事实上,教育对象越是低龄化,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就越高,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更多的是体现在其拥有的实践性知识上。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是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专业支撑。 

三、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改革思路 

(一)恰当选择教育实践课程的内容 

。 

1.专业情意培养 

专业情意培养主要包括:初步认识小学教育,懂得小学教育的意义;了解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及其专业精神;热爱小学生,愿意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目的是帮助师范生自觉地以“教师”的素质要求发展自己,促进其从以学生身份被动地接受学习向以准教师的身份共同研究教育现象的转变。课程实施形式上应灵

[1] [2] 

活多样,既可以走出去,又可以请进来。如可以安排与小学教师的交流活动,既要与优秀教师交流,又要适当与从师范院校毕业不久而较有成就的年轻教师交流,以促使师范新生树立起远期的目标和近期可及的目标。 

.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培养 

班主任工作能力培养主要包括:()班集体建设的实践。要求学会制定班集体建设规划、班级学期工作计划与总结;()学生个案研究实践。要求学会帮助“后进生”,学会写儿童个案研究报告;()班队活动设计与组织实践。要求学会设计班队主题活动方案,组织班队主题活动,能较好体现设计方案;()课外活动设计与组织实践,要求学会制定班级课外活动规划,组织小学生课外活动,符合活动要求。

.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能力培养主要包括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技能和教学基本环节三个方面。 

()教学基本功。包括汉字书写(三笔字)、普通话与教师口语、即兴演讲、简笔画等。 

()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课堂组织技能、交往互动技能、创设情境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 

()教学基本环节。包括教学设计、上课、说课与评课、开放性、个性化作业设计、个别辅导等。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主要包括:()案例研究的撰写。能够选定案例、围绕案例搜集资料,写出符合要求的案例描述;能够分析案例,能够写出符合规范的案例研究报告。()教育故事撰写。能够撰写出符合要求的教育故事。()教育行动研究。能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教育见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行动研究,能够撰写出符合要求的行动研究报告。 

.自我专业特长的培养 

可从自身资源和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出发,确定几项自我专业特长,如具有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能力。包括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力、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能力。还如具有初步的双语教学能力,能在小学中高年级进行数学、品德与社会、科学等科目的双语教学等。 

(二)正确进行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实施的基本原则 

一是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主要是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活动课程和学科类课程的结合。二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做到见习分散,实习相对集中。三是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在搞好校内教育实践训练的同时,必须充分重视校外空间的作用。各类教育实践基地应该是校外教育实践的主平台。 

.实施的基本途径与形式 

教育实践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校内实践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学科教学、微格训练、小组模拟训练、各种教学实践竞赛活动、社团活动、助教、助研、助管、寝室每日练活动、小学名师讲坛与观摩课等。校外实践的具体形式主要有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师成长协作团、做家教、担任培训(辅导)班教师、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 

.考核与评价 

()将教育实践活动同学分挂钩,适当加大教育实践课程学分比重。 

()制定教育实践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考评组织。 

()教学基本功实行资格证制度,每年定期考核,凡有一项教学基本功不合格的不能进入教育实习。 

()评价主体多元化。对每次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都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指导教师(包括小学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