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范例

2023-09-27 来源:客趣旅游网

城市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小城镇 污水处理厂 建设 运营

一、小城镇污水治理厂在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污水治理厂在建设和运营方面最为突出的问题表现为两大方面,即资金不足和运作低效。。即使随着我国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政府已经逐步增加了对水污染治理的财政投入,但毕竟“僧多粥少”,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依然很难争取到国家下拨的财政资金。即使能够争取到,也依然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不仅如此,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管理主体是地方政府,地方财政收入的困窘导致了小城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从而使得污水处理工作更加举步维艰。单一的投资主体使得在投资和经营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分歧,政府在污水治理方面的垄断机制成为一种惯性力量,建设规模的扩大几乎没有可能。。第二,在城市污水治理厂的运作效率方面,由于长期受制于政府的垄断供给使得城市水环境改善与经营效率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基础设施不够到位也影响到污水治理工艺的改善。第三,管理机制方面,事业管理体制下很难将责任机制作为引导,加之不够完善的融资渠道也影响到了小城镇污水的治理效率。第四,配套管网设施的滞后。有些小城镇为响应国家政策,不顾配套设施的建设,直接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这种盲目投资使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成为摆设,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而且,较为低下的运营负荷率滞后了污水治理厂配套管网设施的完善,水资源浪费问题极为严重。

二、小城镇污水治理厂建设运营过程中存风险

。。其二,水质管理风险。小城镇污水治理厂在进行设计建设时,一般只针对常规的污染物。而小城镇进水水质无法保证,而遇到某些难以降解的污染物或是重金属就很难保证出水水质。其三,费用风险。由于污水治理所耗费的周期一般比较长,因此,在成本预算方面污水治理厂自然承受着很大的物价上涨的风险,从当前的污水处理费用实施状况来看,污水处理成本与实际费用支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经济一直是影响我国污水治理质量的关键要素。其四,管网配套建设风险。关于污水治理厂的网管配套建设中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管网的滞后以及与污水负荷率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无论是环境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承受着巨大考验,这是由于一旦水资源进水量与预期设计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那对经济效益的提升必将产生一定的阻碍。

三、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运营的建议

当前城市污水治理厂仍然采用的是政府垄断供给体制,这不仅影响到了环境收益的权衡问题,甚至一定程度上还制约了城市污水的治理效率,资金投入与处理工艺成为了当前污水治理厂在建设运营中最为主要的问题。

1.加大污水治理的资金投入,扩大污水治理厂的建设规模

在资金投入的有力支撑下污水治理厂的规模扩展满足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需要,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关于污水治理厂建设与运营规模的合理设计还是提高水资源保护力度的重要举措,只有建立在必要的资金和技术基础之上的水资源治理才是高质和高效的。

2.从水资源治理工艺角度提升城市污水治理的有效性

当前污水处理厂在对水资源进行处理时需要牢牢遵循节能,经济,高效的基本原则,力求通过最简便的途径来实现对污水的有效处理。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二级活性污泥处理技术虽然促进了水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但过高的资金投入和能源消耗显然不符合当前绿色环保的水资源管理理念。因此当前污水处理因面向更加广阔的高效和节能领域,从低耗减排的角度优化污水治理效果。

3.重视污水治理厂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的经营管理问题

污水治理厂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经营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管理资金的回收,利用与再投资过程,其中过多的资源浪费必然会阻碍污水治理厂的持续有效发展。污水治理厂的融资问题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在经济收益和公众服务方面也将刺激整体收益水平的提升。关于小城镇污水处理的私人投资将政府管理与企业监督相结合,扩大了城市水资源的保障范围,提升了污水治理的有效性。

4.注重统筹规划,加强区域协调

主要就是对小城镇的污水区域进行统筹规划,在一定程度进行资源合理配置,避免了重复建设的现象。此外还要加强区域性的合作。整合小城镇污水处理建设

的各个因素,例如地理位置、污水成分、排污量等,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利用率和规模经济效益。再次,各环保部门要加强多种形式的环境宣传。在广大乡镇领导和群众心中对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使广大干部能够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出发,能够具有长远意识,坚持以人为本。

5.建立公正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作为一种市场化竞争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当前市场竞争格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这就需要市场机制能够从民营化公用事业管理和公共产品服务的双重角度体现城市污水治理事业的力度与决心,让城市污水治理问题能够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从政府与企业等多个方面彰显民众的公共利益。

四、结语

小城镇污水治理与污水治理厂的建设运营及管理密切相关,因此大量的资金与技术投入必不可少。资金和技术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污水治理厂的建设规模与运营效果,是保证城市污水治理效率的重要举措。然而,资金问题成为了当前污水治理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无论是污水治理厂的运营状况还是污水处理效率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污水治理厂管理人员充分重视,并积极在行动中落实有效的污水治理措施,保证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污水治理厂建设与运营机制应充分考虑到小城镇污水治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从水环境质量提高的角度体现小城镇污水治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勇,王玉明,王琪,郑祥,杨烨,孙,肖庆聪.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营现状分析[J].给水排水.2011(08):11-14

[2]常杪,杨亮,小柳秀明.日本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资金机制的启示[J].环境经济.2010(Z1):13-15

城市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环境保护;污水治理工程;问题;对策

。我国由于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阶段,环境污染尤为严重。而水污染的防治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我国又是一个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因此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不仅关系到环境问题,更关系着国计民生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所必须给予重视的问题,更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1 当前我国污水治理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不完善导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问题

目前许多城市的污水处理厂中的运行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导致污水处理厂无法进行持续正常的运行,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的污水处理能力。此外,除了污水处理厂整体上的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之外,操作运行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导致难以掌握和操作技术复杂的处理过程和设备,也是目前我国污水处理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多数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不达标的问题

目前存在着多数的污水处理厂,其污水在经过相关的技术处理后达到了国家的污水排放标准而进行排放,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泥,由于目前污水处理厂的设备难以合理处理这些污泥,而造成污泥处理难以达标。这些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污泥,同样会给城市环境造成污染。

1.3 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导致污水处理规划矛盾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对污水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污水处理的规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方针。但在城市化密集的状态下,污水的处理是采用集中处理还是分散处理成为了污水处理规划中出现的一个矛盾。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具有便于运行管理、节省建设投资等优点,但同时也有系统庞大、建设周期长、协调运作难、近期的管网系统功能差等缺点;分散处理方式,是由开发商建立小型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处理工作,由于其对小区内的污水进行二级处理达标后就近排放,因此具有不受大市政污水设施建设进度影响的优点,但由于其由开发商自建自管,因此也具有因技术、资金和管理不到位导致污水不能达标排放、不利于城市水环境保护的缺点。由于污水处理方式的选择对污水系统建设以及优化运行和环境保护都有着极大地影响,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就造成了污水的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的矛盾。

1.4 多数污水处理厂建设与维护存在缺乏资金的问题

。因此导致我国的多数城市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维护中存在着较严重的资金缺口问题。很大一部分城市的污水处理厂由于资金短缺得不到及时的扩充与设备更新,导致其污水处理能力偏低,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速度,有些污水处理厂甚至因为资金不到位而无法正常运行。资金欠缺引发更加严重的问题是导致很多在建的污水厂待建甚至停建,无法保证污水处理工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资金缺口无法保证污水厂的建设,达不到污水处理的要求,污水处理能力大大滞后于城市的发展。

2 环境保护下加强污水治理工程问题的对策

2.1 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法规

国家应制定全国性的有法律强制力的排水法,同时建立污水产业的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对污水处理产业给予法律上的援助。同时,国家应该针对污水治理产业给予一定的帮扶与鼓励,在有必要的时候实行一定的政策倾斜,加快其产业化转型的进程。而针对地方的各级政府,就应该在充分考察本地区的实地条件,实际污水处理状况的前提下,遵循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下,因地制宜的制定本地区的相关污水处理专项规划政策。力求达到污水处理技术合理、管理水平科学先进。使污水治理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我国已经颁布国家级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6部,与环境有关的资源法9部,环境保护行政法规29项,制定环境标准364项。但是,由于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制定起步比较晚,加上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破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跟不上社会需求甚至落后于社会的现实越来越突出。

2.2 加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能力

目前,政府在污水处理方面给予了一定的重视,污水处理厂也引进使用了一定量的现代化设备,使得目前我国污水处理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在污水处理中随之而产生的大量污泥,却未能得到有效地处理。这些没有被重视的,未能给予妥善处理的污泥,对城市的环境造成了极大地污染。现阶段,我国的污水厂污泥治理工作才刚刚起步,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颗粒、有机物、致病细菌等有害污染物,对环境和人身健康都有着极大地危害。因此,我国应加快污泥治理工作,使其达到快速发展,提高其污泥处理能力。对于超标排放的污泥,应该采取填埋、焚烧等相关技术进行妥善处理,促进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进行。

2.3拓宽建设资金的筹措渠道

。。

结束语: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日益增加,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环境保护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此同时,国家在环保产业的发展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期推动环保事业的持续开展。而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参考文献:

[1]王洪臣.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控制与维护管理[J].水科学进展.2001.(1)

城市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城市内河;综合治理;问题;措施

城市内河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城市内河的治理效果也关系到景观建设、防洪排涝、供水安全等多个方面。但是,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被排放到城市内河中,城市内河整治工作迫在眉睫。虽然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出台了各项法律法规,但是许多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城市内河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自然河流被人工改造

在城市内河建设过程中,原本河线布局中天然河流在人工河的建造过程中被人为的改成直线或折线型,改变了河流横截面的几何形状,导致了内河形状变得越来越复杂,比如天然河流变成梯形,矩形和曲面的几何截面,同时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因为使用混凝土,石块和其它硬质材料而改变了河道边坡材料,同时,城市内河作为城市的防洪和排水的主要通道,加强城市河道防洪安全是城市内河治理的首要任务。

1.2城市河流不连续

人工水利工程造成城市内河出现非连续流动的现象,一些水利工程导致河流生态系统流入相对静态的人工湖,导致内河整体的流速,水深,水温和流量等边界条件均发生了改变。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内河中的沉积物增多以及河流中的营养物质被限制在路堤内的河流之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植被面积减少,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减少,进而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退化。同时由于自然河流的不连续,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城市缺水干涸。由于水资源的短缺,许多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内河发生严重干旱问题,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基本生态需水。在城市内河管理过程中,除了洪水控制的需要,城市河流往往会被切断,以加快内河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雨水无法蓄积,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1.3城市内河污染严重

目前,许多城市在内河综合治理过程中缺乏对污水分流的相关措施,导致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大量的城市污水和雨水直接排入城市河流,导致城市内河变成排水沟。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路面硬化,非法采砂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水污染,使得内河治理过程中必要的生态基流量不足,加剧了河流栖息地的破坏,以及造成整体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破坏。另外,当前一些城市的内河景观单一,内河生态系统不够稳定。城市内河是一种罕见的景观资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的发展,虽然存在许多人工景观设计,但是这些内河生态景观过于单一,在改善城市内河水生态环境方面还有许多问题,还不能很好的满足于城市居民的要求。

2加强城市内河整治的具体措施

2.1合理进行内河整治规划

综合考虑城市内河治理实际环境,不断完善内河治理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合理规划和选择内河治理工程优化设计的可行性方案。城市内河整治规划必须基于污水处理的具体现状,合理对污水处理进行划分,同时还应考虑城市的地理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技术,经济可行性,并合理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比较方法,达到工艺合理,经济上可行和计划可操作。

对于城市排水管道埋深确定合理的方案,不仅要确保内河整治方案不仅能够符合当前水环境发展的特点,而且还能满足长远发展需要,加强对城市内河的综合治理规划,确保整体治理方法的系统性。城市内河管理需要结合整体的、生态的最优性原理,综合考虑水景观、给排水的有机结合,实现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和旅游等功能,同时做好对城市内河治理的重点规划。

在城市内河综合治理规划中,应注意首先维护城市内河的完整性而不是每个地区的内陆河海岸侵蚀导致整个河流结构被建筑占用,而且还要注意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统一,做到规划合理科学,这样有利于城市内河功能的发挥,对城市内河建造城市景观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另外,要促进市民参与,发挥公众的保护力量。在城市内河治理过程中,需要尊重城市自然环境、当地历史和文化发展,尊重城市居民的长远利益,尊重城市的合理科学规划,发挥公众成为保护和城市水系统管理监督的主体作用,提高公众对城市水系统的维护意识。

2.2加强内河的协同管理

在城市内河综合整治过程中,需要结合城市内河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处理和解决,建设多功能城市水系统,加强对内河的协调管理。同时在城市内河治理过程中由于涉及城市供水系统,景观建设,环境保护,旅游等内容,进而需要对城市内河发展实行统一规划,落实责任,促进一个科学的内河管理体系的建立,加强对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的评估,促进内河整体优化效应的形成。同时在综合治理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通过整合或单独整体改造,实现内河的水资源净化和生态系统修复以及通过其他技术来恢复城市水系统的功能。

1)加强对内河污染控制。一般来说,内河的全流域易受外界固体废物和废水的污染,因此,应在做好河流附近垃圾场地清理工作,防止消除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内陆水域的污染,并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和垃圾中转站的规划和建设;同时,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和污水排放量大的企业进行严格控制,进而有效促进节约用水,使用再生水的理念,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2)加强对河道的疏浚。由于河流排放增加,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流域水污染,同时造成河流内泥沙量逐年增加,河床被抬高,从而影响了河道的防洪排水功能,因此,河道疏浚工作需要定期实施,进而可以增加河流的流量段,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3)加强污水进入污水截流管道的清洗,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内河污染指数,还可以解决内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4)在城市内河治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治理技术的投资力度,以便加强对河道整治工程水环境的监测分析与污染源的调制,应加强科学研究项目,利用水污染治理新技术,通过引进新工艺如生物净化技术,来提高污水治理效率。

3结语

目前,我国城市内河综合治理主要是采取治理理念和传统治理技术方法的结合,但是在内河整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城市内河综合治理的效果,因此需要结合当前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创新城市内河工程治理思想,从恢复城市河流生态功能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城市内河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城市河流的价值和重要意义,注重生态水环境的保护和研究。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城市河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城市内河系统正常发挥自身的功能,实现城市水生态环境的稳定。

【参考文献】

[1]景洪德.城市内河综合治理调研[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

城市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范文4

摘要:水污染治理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中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文中笔者分析当前国内水污染现状,并剖析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此引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水污染 治理问题 对策

治理水污染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任务,也是当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在水资源越来越重要和紧缺的今天。水污染治理就是非常重要、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

一、我国当前水污染的基本现状

我国大小河川总长42万公埋,湖泊7.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0.8%,水资源总量28000亿立方米。人均2300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居121位,为13个贫水国之一。目前中国640个城市有300多个缺水,2.32亿人年均用水量严重不足。

《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稳定。全国地表水属中度污染,在国家环境监测网监测的74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V类、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32%、28%。珠江、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总体水质良好;南海、黄海近岸海域水质良好,渤海、东海近岸海域分别为轻度和中度污染,远海海域水质良好。

2008全国环保厅局长会议指出,2007年,从全局来看,环境污染仍然严重。全国26.7%的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劣于V类标准。七大水系总体水质为中度污染,湖泊富营养化严重;约四分之一的饮用水源地超过Ⅲ类标准。近岸海域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污染向农村转移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突发环境事件呈现高发态势,特别是2008年太湖蓝藻突发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即使污染减排出现了“拐点”,环境质量也难以全面改善。由于利益驱动和投资冲动,保证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防止关闭企业死灰复燃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二、水污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未巩固扩大,企业超标及偷排废水现象比较普遍

由于部分已通过验收达标企业治污设施运行费用高、运行效果差,有的企业治污设施不配套或没有安全建成,少数被停产关闭企业未经许可擅自恢复生产,加上执法监督没有完全到位,个别企业仍超标排放污水。尤其是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危害更为严重。

(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缓慢,生活污水日益加剧

睡着工业污染源基本实现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在水污染中的比重,已由原来30%上升到60%左右。在《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生活垃圾无害化不低于60%。”但到目前为止,许多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缓慢。这种局面如不迅速扭转,大量未经处理的城镇生活污水,势必严重影响谁环境质量。

(三)水源污染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从全国城市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的2000多个水源地情况来看,一些城市存在部分不合格水源地,对百姓饮水安全造成隐患。从调查情况来看,这些不合格水源地超标污染物主要是氨氮等污染物。。由于农业生产中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以及畜禽、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氨氮等污染物已日益成为地表水污染的重要污染因素。

三、水污染防治对策

(一)加强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控制和整治

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大且污染集中,是流域的主要污染源。必须采取措施加快整治及控制,以防止对水体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1、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及实施

早在1986年11月原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就颁布了《关于防治水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其中明确提出“工业食业的污水治理,除少数大型企业或远离城镇的企业单独治理外,其他能排入城市管网的,应由以企业单独治理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城市汇水区为单元的区域综合治理为主。”根据因内外经验,工业企业排出的废水根据需要按规定作适当的预处理后,通过管网注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可以省去工业企业进行分散治理的水处理设施,节约大约25%的建设资金和50%的运行费用,并具有占地少、人员省、效率高,处理后的水体便于利用,污泥便于处置,减少二次污染等优点。可见,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是治理和控制城市及工业污废水的有效措施,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必然选择。

2、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技术含最高、无污染的工业企业对现有企业要加快生产设施和工艺流程的更新及改造,减少和控制“三废”的排放量。对达不到治理标准的企业,应坚决关掉。

3、加强城市垃圾的处理

城市垃圾的乱堆乱放,严重影响城市的景观,污染水体和环境,是不容忽视的污染源。有些国家在城市垃圾处理方面做得较好,有许多成功经验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处理好城市的生活垃圾不但可以改善城市容貌,防止对环境和水体的污染,同时还可将其变废为宝,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农业面源污染

1、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化肥、农药

首先,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化肥、农药所造成的污染危害性的认识,以便进行有效防范。其次加强化肥、农药产品生产流通管理,确保化肥、农药品种与质量符合国家规定和标准,避免不合格产品和违禁产品用于农业生产中。同时杜绝化肥、农药在运输、存储、供销等环节存在危害生态环境的隐患。第三、大力研发和施用高效、易降解的无公害和无污染的农药、化肥。

2、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生产,农业经济与资源协调发展的成功模式。树立大环境生态观念,加大农、林、牧、渔环境污染的管理力度,控制水上,有机质流失和土壤污染,推广高效、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总之水污染问题是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水体污染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造成重大损失。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良好生态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水体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城市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范文5

淮河蚌埠市区段水体污染的现象起始于1979年,由于蚌埠闸的关闭,自1978年8月23日至1979年4月26日连续断流达247天,其间为保证淮南市电厂发电水位,短期由蚌埠闸向上游翻水,在淮河蚌埠市区段老铁桥上游河段水体变黑发臭,实测河流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达每升三十余毫克,以淮河水作为水源的城市自来水不仅不能饮用,甚至作为冲洗或房间拖地也会产生异味。城市居民生活饮用水以临时取用防空洞中地下水作为应急水源,华东地区调动区内钻井开采市区范围浅层地下水供城市居民饮水急需。淮河蚌埠市区段水体污染现象是在我国出现河段水体污染较早,且因给城市居民饮用产生突出影响而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自1983年起,由淮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资源保护办公室牵头,组织由豫、皖、鲁、苏等四省所属淮河流域城市(或地区)环保、水文等部门编制城市河段水污染保护规划。作为淮河蚌埠市区段水体污染防治,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指导下开始了以淮河蚌埠市区段为重点的水体污染治理工作。

蚌埠市初期河段水污染的防治,一方面重点控制涉水工业污染源的预防,按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控制新增污染源,另一方面重视原有工业的污染源废水治理,随1997年淮河流域水污染源达标排放,到2000年“零点行动”,蚌埠市所有工业污染源,尽量是低水平上,但基本都做到了达标排放。在此期间,为保障城市供水水源安全,在蚌埠闸上游约2km处河段建设第三水厂,且随之扩建,关闭了处于蚌埠闸下游约2km第一水厂和蚌埠闸下游约5km第二水厂;在胜利路南侧由八里沟到席家沟实施“污水截流”工程。

在长达20余年过程中,淮河蚌埠市区段受上游来水和蚌埠市城市污水的影响,每逢枯水期(当年12月至次年2月),多出现河段水体污染现象,河段水质类别为轻度(Ⅲ)、中度(Ⅴ类)1~2个月,甚至是重度(劣Ⅴ类)数天~1个月污染。即使作为蚌埠市主要供水水源(淮河蚌埠闸上游)河段也因上游支流(其中颖河较为突出)蓄集的所谓污水团下泄而出现短期(数天至数月)污染现象。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从城市定量考核需要,开始重视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的治理,蚌埠市在淮河干流市区南侧,相继建成第一污水处理厂(位于席家沟两侧)和第二污水处理厂(位于新铁桥东侧),到2008年,市区南岸原有的5个城市污水排入淮河干流的排污口(分别是八里沟排污口、3号码头排污口、1号码头排污口、交通路排污口和龙子河排污口)的直排污水全部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淮河干流,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蚌埠市城市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淮河干流的状况,自2009年以来,淮河蚌埠市区段基本能保持在符合Ⅲ类水体的目标要求。

城市河段水污染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在所处流域的范围仅仅是一个子系统。而一个城市的水污染防治系统,又可分污染源子系统、输水工程子系统和城市污水处理子系统。作为某个城市,应在所属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指导下,根据所处位置自然和社会条件,在城市水污染防治规划指导下,通过长期不断的努力,循序渐进地开展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

城市水源是城市发展在河段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重点,蚌埠市虽几易城市水源位置,采取天河作用应急水源以及期望开发新的城市水源作出努力。城市水源保护仍是重中之重,新安江安徽段和浙江段试点的生态补偿机制为调节上下游河段城市水污染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可借鉴作为解决保护蚌埠市水源的机制。

对于城市工业水污染源的治理,从2009年起,鉴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成运行,城市污水处理厂范围内的企业相继要求从原执行的一级排放标准,更改为执行三级排放标准,是科学合理的,可避免重复处理、降低成本。

蚌埠市政府对位于市区的敏感工业污染源要求“撤市进园”,符合城市规划合理布局要求。但应注意一类污染物和不可降解污染物的严格管理。这不仅是保证城市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的要求,还是在保证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废水可持续利用上的要求。

输水工程(指输送城市污水工程)是河段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子系统,其特点是投资小、见效快。仅把其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配套工程是不够的,应把其作为在控制水污染子系统,不仅在收集城市污水汇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发挥作用,在输出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废水综合利用方面也应引起重视。合肥市拟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废水作为汽车冲洗水,其面临的问题之一也包括处理后出水管道建设。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是城市河段水污染治理的必不可少的工程内容,是城市河段水质改善的重点工程,但在蚌埠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是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废水(即所谓“中水”)的利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由此可见,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选地尤为重要,不仅要考虑收集城市污水便利条件,更要充分注意为处理后出水利用留下空间条件。

城市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 水污染现状 治理中的问题 治理措施

1 水资源污染的现状

我国的水资源非常丰富,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0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7%,位于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不足1000m3,被列为水资源紧缺的国家。根据有关统计,我国的淡水资源不足量达到400亿m3,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受灾干旱面积300~450m2,影响粮食产量200~350亿kg,全国有8000万人处于饮水困难状态。缺水严重的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

在有限的水资源中,水质的污染现象非常严重,危害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在2008年,国家环境监测网实际检测的835个地表水检测断面中,发现有43%的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有一半的城市市区的地下水受到污染,水质严重变质。部分地区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为了满足工业用水的需求,部分江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加大,水资源受到严重的污染。《200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黄河水的开发利用率为73%,淮河水为67%,长江水为63%,渭河水为78%。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水资源的枯竭和河水中生物资源的破坏。甚至水资源污染事件引起的一系列事故频繁发生,2009年,全国发生环境污染事件1804起,水资源污染事件1009起,水资源污染在环境污染中占很大的比重,2009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5亿元。

水资源的污染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危害着人民的身体健康。我国的水资源环境污染相当普遍,遍及全国各地,只要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存在着水资源的污染。城市的水资源污染非常严重,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不足与污染严重的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从城市延伸到农村,在对农村饮用水的首次检测中,发现有46.78%的饮用水达不到基本卫生安全的标准。农村饮用水的不达标使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受到威胁。

2 水污染的治理

早在20世纪80年代,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引起了政府高层的重视,1972年,总理批准成立了官厅水库水污染治理办公室,这是我国成立的首个水质污染治理办公室,是我国水资源治污防污起步的开始。1989年,在河南省召开了第一次水资源治理大会,提出了水质污染的测量标准、水域分类管理、污染等级的划分和发放排污许可证等。开始了政府对水资源污染的治理工作。1995年,以治理淮河为重点,成立了“33211”污水治理工程,对当时污染比较严重的淮河、海河、太湖和辽河等水域进行深度的治理,并取得了成效。2002年,中国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人与资源的和谐共生,注重环境保护和污水治理,确立了环境保护的理念和思想。2008年,国家采取了严格的环境治理措施,严格控制SO2和COD的排放量,把环境治理问题提到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同时也加大了环境污染治理的行政执法力度。大中型城市的环境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水质问题得到了改善。也对《水污染防治法》做了修改,加大了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处罚手段。

3 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质污染是水环境中最大的问题。尽管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水质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水资源污染随着工业的发展逐渐的加重。虽然我国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对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地方出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这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3.1 资金、行政、法律保障措施

我国的水质污染治理工作一直是以完善法制和加强道德教育为主,经济处罚为辅。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体现了水污染防治,以分散治理为主,把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结合起来,由区域管理为主,转向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的转变。所有的水质污染企业必须要达到国家的标准排放污水,加强监督管理和强化执法。在对水污染的治理中,要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设施的有效运行和监管,建立政府节能减排责任制,在整治过程中,加大经济处罚力度,迫使排污企业要认真的对待污水处理问题。

3.2 工程保障措施

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与输送工程。污水处理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投资建设与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些城市的污水设施虽然建立起来了,但因缺乏资金无法正常工作,造成设备的浪费。污水处理厂的管理和操作技术达不到要求也导致污水处理不能正常进行。因此在污水工程建设中必须做出长远的规划,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建立与地方工业发展水平和速度相当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能力要与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适应。在污水处理厂的管理与技术处理上要配备管理能力强和技术水平过硬的操作人员负责污水处理设备管理与操作。

3.3 技术保障措施

污水的处理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国家应该重点扶持环境污染的重点项目研究、开发与应用,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措施来获取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的高效率、高水平、低成本和高效益。在污水处理上应该推进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大对水污染治理技术与产品研发的扶持力度。污水处理的技术方法包括三个方面:(1)化学方法。化学方法就是通过化学反应来治污;(2)生物方法。生物方法就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使已受污染的环境能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的方法;(3)物理方法。物理方法就是简单经过物理变化来治污,这也是一种最古老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国东,吕华,古松.大汶河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J].水资源保护,2003(1):87-88.

[2]孟繁迪,孔令敏,尹华.长春市水资源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2(10):78-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