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环境艺术;课程;服务地方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其社会服务的职能更为突出、意义更为重要。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位于广西最南端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亚热带滨海旅游开放城市――北海市。环境艺术专业是学院的品牌专业,培养具有现代化环境艺术观念的应用型人才,使之能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创作与制作,在北海城市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以市场为导向,从实际出发,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训的有机融合,加强环境艺术专业课程,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彰显特色。
一 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开设是办好专业的关键,在广泛参照国内外知名院校的基础上,确立了以理论为基础,项目为目标,实践、实训为重点的课程体系。理论-项目-实训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市场应对思维和能力都较明显。
二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相继注册多家公司(建筑装饰公司、电子商务网络广告公司及动画广告公司等)以助教学,并在北京、上海及深圳建立教学基地。学生第三年在北京学习、实践,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国内一流设计院校协助完成部分课程;借助北京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中心的优势,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在北京深造、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高职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和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逐步建立起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持的专业群,辐射服务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2010年环境艺术设计系以《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结合北海、北京两地的人才需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课程调整与建设。从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等,都引入了校企合作开发的思想,进行了课程的建设。把社会实践案例引入到了课程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参与实际性的真实案例学习与锻炼提供了平台。
如:北海“万滕龙阁”红木博物馆的设计,北海金兰会所设计,北艺橄榄园售楼部的设计等等项目,均有学生参于,切实有效进行了的案例教学。
同时,通过加强院校交流,提高我院学生商业空间设计的能力,2010年《商业空间设计》课程实践性学生作业参加了2010年 “和成新人杯” 全国青年室内设计大赛国家级竞赛,经过专家筛选,我院环艺系084班刘明亮、张若男同学荣获了二等奖,夺得了全国亚军的好成绩,部分教师荣获了“导师奖”。竞赛由全国230多所高校参加角逐,我院是在此次荣获等级奖的高校中唯一的一所靠前的高职院校。此次获奖对我院环艺系学生提高室内设计学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创新设计具有重要。
四 强化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
以满足学生就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以体现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个性,体现学生一专多能的实用性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构建满足环境艺术设计各岗位领域需要的模块化、双证型、艺术与技术与一体、工学结合的高职环境艺术专业课程体系。
组织本教研室教师、行业专家、聘请相关专业高校专家全程参与教学管理、课程体系建设;组织专业教师、行业专家、教学管理专家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装饰公司和相关设计院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市场现状以及职业能力和各岗位对人才技能的要求,形成相应的调查报告;对兄弟院校相关专业教育状况进行深度调研,了解环境艺术专业课程设置状况,并完成相应的分析报告;通过对“环境艺术专业课程设置”结合服务地方的需求和相关职业岗位对人才技能要求的分析,结合现代技术发展和我国经济、文化发展趋势以及我院办学特色,确定课程体系结构。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结合地方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加强服务地方的能动性,环境艺术专业课程建设遵循了五大原则:
1. 预见性原则:培养适应北海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专业课程建设的首要原则和前提,也是专业得以发展的动力。
2. 系统性原则: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极其综合的系统,包含着与之相关的若干子系统。它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
3. 特色性原则:这里所谈及的“特色”是指办学特色。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而言,不同性质、基础的学校都有各自发展方向和目标。
4. 创造性原则 :“创造”是设计的灵魂。环境艺术设计是创造性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
5. 适应性原则: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它所涉及的范围应该远比现在广泛的多,围绕着建筑环境,小到一个标识,大到环境景观设计,都将是环境艺术设计师所要面对的工作。
现代人类对居住与工作的环境要求日趋复杂,艺术与工业产业的结合早已跨越了日用生活工艺品而延展至视觉所达的众多领域,催生了设计艺术学。人们对工业文明产生的环境危机的反思和对生态环境的整体思考,又催生了环境学。设计艺术学和环境科学互为作用、互为构成要素,融汇成现代环境艺术。因此,环境艺术体现了艺术和科技的包容,以建筑为主体,向室内、室外两个界面拓展,衍生室内设计、风景园林、城市与建筑、公共艺术等四个领域。环境艺术学科成为当今国际上前沿交叉的学科,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建设,以使得这门课程的服务性、实践性更强,我院以服务地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希望与全国各高校加强交流学习,相互借鉴。
参考文献:
[1] 黄晓芳:浅谈环境艺术的课程改革[J].科技信息,2006(7)
[2]马晓星:对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苏州丝绸工学院报,1998(12)
关键词:高职院校;环境艺术;实践教学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以培养环境艺术设计、空间艺术设计、环境规划与设计、室内外装饰设计、景观设计以及具有较全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现代设计和科研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它主要培养的是实用型、应用性人才,力求在进入社会工作后出现与社会与企业工作脱节的状态。因此,在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探寻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对于大力开展实践性教学意义重大。
一、实践教学模式的形成
实践教学思想及其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是建立在实际应用学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外的实践教学思想顺应国外高等教育理念而形成和发展的。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一项成功的基于职业主义导向的企业式教学模式。国外高等院校在探索泛实践教学体系发展过程中,广泛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将实践教育的思想渗透到高等院校的各个层面,贯穿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中,确立了高等院校教育知行结合、学思结合、课堂内外结合、理论与经验结合的发展方向,为高等院校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提供了思想上和制度上的保障。
二、当前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相应的实践教学思想正在形成及发展,但就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仍有一下几个问题:
1.高职教育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对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模式的认知含糊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是高职教育的根本所在。。但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环境一刷设计专业对实践性教学的认知仍然不到位,实践教学的课时量过少,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教学中不能保证有实际项目的介入,无法让学生全面、系统、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另外,开展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路不够开阔,当前仅把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作为解决学生专业课程作业的一项任务,没有面向市场、面向区域产业优化和转型升级的需求,没有真正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为首要任务来考虑。
2.实践性教学模式单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不紧密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仍沿袭原来的教学模式或盲目效仿普通高校的做法。在实际教学中,无法真正引入实际的方案,以一种实地实做的方式完成教学,因此学生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无法了解一个方案形成的正确流程,无法与甲方进行实际的交流,只能以一种虚拟的方式模拟设计方案中甲方的需求,因此实践教学完成的不够真实,照成学生对实践教学兴趣不高,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学依旧倾向于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传授,而把实践教学放在次要地位。
3.高职教育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体制和机制不健全
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与环境艺术专业相关的企业参与对接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好的项目引入,校企双方无法深度合作,缺乏项目引入必然造成无法实现良性循环互动。校企合作大多数流于形式,校企合作缺乏育人功能,合作机制不健全、不稳固、随意性强,合作开发课程等作用很弱。
4.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师指导实践能力不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足够的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但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真正出过校门。也没有真正参加过实践项目,有些即使是参与了一些实践,但学院派作风影响过大,使项目浮于表面,不能真正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教师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不能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训等相关任务。
三、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为了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受市场欢迎的应用型人才,能上手,上手快才是根本。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拥有现实生产力的专门应用性人才,所以,应该在类型上突出职业性特征,在层次上体现高等性特点,将职业性和高等性有机结合,具体落实在课堂教学、学生的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和资源的配置上。
1.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法,是指在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真实的案例为原型,有实际项目、户型或者地块,并有真实的甲方,通过真实有效的沟通,实施项目的具体步骤,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这种实践性的项目方案,让学生能面对面的与甲方进行交流,最大限度的了解甲方的要求,并不需要通过虚拟的角色扮演来完成。如此,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烘托了课堂氛围,并激励学生拥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更好的完成项目课程教学。
2.学生的培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无论是方案的草案制作阶段,还是中期的图纸绘制及后期的效果图制作,都需要学生亲力亲为,亦需要学生之间的团队配合,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以任务为驱动,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性。
3.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属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等教育除了承担人才培养外,还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因此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具有研究能力及参与社会项目。最为校方,要搭建多种平台,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为教学活动提供相应的项目;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引进企业兼职教师,共享社会优质资源。
4.资源配置整合
在教学资源共享与管理上,要根据高职院校艺术类课程的相同特点,充分考虑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校园网络资源和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一个开放、安全、高效的资源管理系统,并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艺术设计学科中的共通共融性,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提供可靠的保障。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发展形式大好,开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职院校众多,应该多加强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亦应该从自身办学特点出发,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特性及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为社会培养一批应用型的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 石伟平,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评析[J].教育与职业,2012,(2).
[2]丁金昌,关于高职教育体现“高教性”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1,(6).
对现化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阵地建设,是一个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问题,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一、校园环境文化是一个校园生态系统
众所周知,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机构。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校园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结构和功能。校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种有序状态,并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能。校园环境文化,在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课堂教学所能够完全承担的,它需要多种逻辑的训练。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
二、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有影响作用
校园的环境文化通过教育者的组织和利用可以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性的功能需要通过教育者的设计而体现。校园以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仅仅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不能充分发挥的,学校的老师,尤其是领导必须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环境文化,甚至可以改变某些校园环境文化来为学样教育育人服务。。
三、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设施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都进行以学校内部综合改革,并把比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来,特别是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予了高度重视。这都是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创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潜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响作用:
1、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前些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令人担忧,必须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严竣问题。
2、营造校园环境文化气息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以上功能的发挥中显出,学校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教育的极好阵地,必须加强重视和强化建设。
对现化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阵地建设,是一个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问题,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一、校园环境文化是一个校园生态系统
众所周知,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机构。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校园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结构和功能。校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种有序状态,并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能。校园环境文化,在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课堂教学所能够完全承担的,它需要多种逻辑的训练。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
二、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有影响作用
校园的环境文化通过教育者的组织和利用可以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性的功能需要通过教育者的设计而体现。校园以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仅仅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不能充分发挥的,学校的老师,尤其是领导必须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环境文化,甚至可以改变某些校园环境文化来为学样教育育人服务。。
三、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设施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都进行以学校内部综合改革,并把比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来,特别是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予了高度重视。这都是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创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潜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响作用:
1、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前些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令人担忧,必须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严竣问题。
2、营造校园环境文化气息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校园环境文化,它具有特殊而多样化的育人功能。如果说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角,那么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好比是他们活动的舞台,缺少这个舞台,师生的活动就失去了依托,并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树立群体的共同价值观,通过它的影响力在青年学生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青年学生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之上,从而在高雅古富的精神生活中,陶冶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格。2激励功能。不同的校园环境文化会将教育教学活动导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产生不同的育人效果。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必然会出现“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校风,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内心节办,激发着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比起千遍万遍地说教方法,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3熏陶功能。学校按照审美的要求去加强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这对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具有无形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4益智功能。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智能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一般地说,丰富良好的环境文化因素刺激,可以促进智力发展,还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能的提高,特别是学习兴趣的提高。
以上功能的发挥中显出,学校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教育的极好阵地,必须加强重视和强化建设。
【关键词】校园环境建设 学生心理和身体健康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和质量。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学校的环境与人才的培养息息相关,校园环境的好坏、优劣决定着育人功能的发挥,对师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约束、引导、规范和塑造作用,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品德、审美能力、环境意识、行为习惯、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培育,优美、整洁、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既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全方位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感染着校园里的每个师生。
洁净的卫生环境能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优雅美丽的校园环境必将使学生产生一种对优美校园环境的热爱,进而自觉保护校园环境、抵制破坏校园环境的不良行为。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形成自律和他律的意识。
同时,良好的校园环境必然会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学生的兴趣、爱好。这些都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精神愉悦,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勤奋学习。
优良的校园环境不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的相关对策
1.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校园环境设计总体规划。加强校园环境规划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职校校园环境规划设计是高校校区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满足科研、教学、学习、休闲、交流的基本要求下,达到改善情绪、陶冶情操、环境育人的效果。职校校园环境规划设计力求做到实用、经济、美观。
2.坚持以绿色人文为核心,造就互动开放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绿色的、生态的。绿色给人的感觉是自然、平和和宽厚,通过点、线、面结合,可以把建筑物与校园环境更好地融入和协调统一。只有点、线、面相结合,处理好建筑物、道路、广场、人造景点和保留的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注意乔灌木搭配,落叶树与常青树比例,才能形成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景观。保证校园内一年四季有绿色,三季有花香的生态景观。
3.坚持以创新管理的模式,建立维持校园环境的长效机制。首先,做好对广大师生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其树立主人翁责任感,把维护校园意识深入到人们心中。其次,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提高学校广大师生自觉维护校园环境的觉悟。对于教职工,划分环境保护责任区,把环境保护的责任具体落实到学校各系、部及职能部门,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对校园环境加以保护。对于学生,则可以建立校园环境保护性质的社团。再次,规范引导,制定严格的校园管理规定,建立奖惩制度。在醒目的地方设置各种宣传警示牌。劝导与警示结合,同时以奖惩为辅助手段,逐步培养人的自觉性,达到环境育人的最终目的。
三、加强学生环境意识的教育
1.环境意识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素质要求
按照我国关于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目前我国各类职业学校在校学生的总数估计在3000万人左右。根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职业学校应把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并成为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职业学校学生的环境教育建立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础上,特别是通过环境伦理教育,来树立正确的环境态度和较高的环境责任感,树立人、自然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思想。通过全面深人的环境意识教育,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道德观,当他们步入社会后,就会把这种思想转化成企业、社会的自觉行为。
2.环境教育是职业学校德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学校应该开设环境教育公共课,使学生了解环境和环境问题,培养良好的环境道德、环境法律意识和环境保护的使命感、责任感。同时,作为德育教育的内容,向学生介绍国内外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对提高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知法守法及法律监督方面的能力尤为重要。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其养成自觉的、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行为习惯,并发自内心地产生一种环境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仅能够按环境保护的要求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且能够严格地监督他人,限制他人危害环境的行为。
3.广泛引导学生的环境实践活动
环境教育从学生切身问题人手,抓住时机灌输环境意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针对许多学生家庭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正在进行或将进行室内装修的现实情况,可组织学生开展“室内装修会遇到哪些环境问题”的专题调查活动。
环境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职业学校中全面开展环境教育,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既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综合素质,更有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总之,校园环境的建设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最终的目的都是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翁爱萍.高职校园环境建设与人才培养联动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3).
[2]朱艳.高职院校校园文明建设工作初探[J].师道:教研,2011(8).
[3]陈玉海,李汉超,刘蓓蓓.对新形势下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2).
[4]徐照仙.关于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思考[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5]阮利群.加强学校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环境意识[J].职教通讯,2001(7).
[6]叶玲.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4).
[7]梁发慧.加强职专学校环境教育提高职专学生环境意识[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5).
[8]庞殿国.校园环境建设对育人的作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9).
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3―0024―01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精神和风气的体现,是师生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学校成熟的重要标志和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一位哲人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 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在于创设一种氛围,其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学校历史、特色、需求,结合现实情况去打造一个教育品牌,当学校经过长期的建构积淀成为学校精神,学校文化便进入了成熟期。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持续地不断反思、不断超越。下面,笔者将结合我县部分学校的成功经验,就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的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他的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巨大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该是随便安排的”。因此,在校园环境建设上,要打破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在我们熟知的领域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环境。
首先,要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如,我县城关初中、东街小学等学校在教学楼道的墙面或教室内开辟了“作品栏”、“精品屋”、“特长展示”等,张挂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在特长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其次,教学区、活动区的设计尽量要做到相对独立,各有特色,相互辉映。如,在教学楼和教室可以张挂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著名的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句,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等内容,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在主要的体育活动场所,塑造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雕像、标语等,这样能使学生身处不同的功能区便有着不同的感受。最后还要做好校园的净化、美化和绿化工作,时刻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对校内道路、活动场所以及绿化区进行统一规划,力求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努力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二、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规范行为引领作用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
。第二,坚持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学校发展必须依靠制度的保证与推动,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是建立良好的学校工作机制的基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一个公平正义的校园意味着在良性机制下机会的平等、竞争的公平。在校园内,不论什么人,都能通过公平竞争获得自身的利益,实现学校与个人的共同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