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内部控制 高校 财务信息化 管理安全风险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机会,现代高校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高校实力的竞争,更是高校之间内部财务管理水平的竞争。高校要想在未来的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构建符合高校自身特点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以内部控制手段降低高校财务安全风险。下面将就我国高校应当如何构建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展开相关的论述。
一、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降低高校财务信息化安全风险的基础
(一)提高高校内部管理者和财务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要求高校应当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对实际业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编制报表。并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换言之,财务部门在保证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种“重要”性往往突出体现在高校重大决策过程中。因此,作为高校,应当促使财务部门积极地参与到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中。在高校进行重大的决策时,??高校内部财务部门应当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才能够使高校重大决策结果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得到保障。一些高校仅仅将财务部门作为管理资金收支的工具,拒绝财务人员参与高校的重要决策,这就使得财务部门对高校重要决策的产生过程不了解,从而使高校重大决策结果的可行性得不到保障。
因此,要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首先就应当促使相关财务工作人员积极地参与到包括重大决策在内的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中,这样才能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高校内部控制的效率,从而提高高校内部财务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进而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
其次,作为高校管理者,应当以身作则,率先提高内控意识,并积极地参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活动,从心里真正重视高校内部控制。尤其高校关键部门的领导者,往往起带头示范作用,领导者的言行是高校普通工作人员行为的标杆,因此,只有高校关键部门的领导者重视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才能够带领高校中的财务工作人员重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并积极地参与到高校内部控制的构建中,进而提高高校管理水平,从而使高校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换言之,高校要想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促使高校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提高高校内部管理者和财务工作人员内部控制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要想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除了要提高高校中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外,还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那么应当如何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呢?笔者以为应该主要做好如下几点:
第一,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第一步要对高校内部财务部门岗位进行详细的职责分工,确保高校中各个岗位之间的职责分明。现阶段在高校内部一些岗位之间存在不相容,但由于一些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紧缺,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在高校中难以真正体现,一人多职务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就会导致职责不清,从而使得财务核算的结果不规范和不准确。只有明确岗位职责权限,使职责不相容制度在高校中得以体现,才能够促使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完善。
第二,完善高校内部预算制度。一些高校并未对内部各个部门进行统一的预算管理,从而使得预算部门无法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展开相应的活动。要想完善高校内部的预算制度,就要建立完善的内部预算制度体系,对高校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统一的预算管理,从而使高校内部预算管理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样才能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
第三,加强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除了应当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预算制度外,还应当加强高校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但是一些高校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业务沟通程序,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的管理较为分散,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从而导致内部控制管理体系难以得到完善。因此,在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中应当加强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相应的信息沟通,从而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促使高校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完善高校内部财务信息化管理监管体制
要想完善高校内部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监管体制,应当从高校内部和外部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监管着手。
首先,要完善高校内部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监管。一些高校对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果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就会使得高校中财务工作人员的效率难以得到提升,严重时会导致现象发生,再加上一些高校未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纳入相关的考评中,就会使得高校内部控制管理的效率更加难以得到提升。因此,为了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管理,应当在高校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奖惩考核体系,这样才能够使高校内控工作人员能够依照规章进行相应的工作,从而提高高校内部控制的管理效率,减少现象的发生,进而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管理。
其次,作为高校外部监管部门,审计和财政部门除了应当重视高校内部的资金收支情况外,还应当重视高校内部控制的相关情况。这是因为目前高校外部的主要的监管由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组成,这两个主要的监管单位主要侧重于高校中资金收支是否合法,而对高校中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难以进行有效的审查。但是高校内部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控制管理的成功与否决定了高校内部的财务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作为高校的监管部门,审计和财政部门不仅要对高校内部资金收支情况进行监管,还要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状况和有效性进行监管,才能够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促使高校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补救性内部控制是降低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安全风险的重要抓手
财务软件作为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载体,其开发方式,分为自行开发、外购调试、业务外包等。高校内部的财务部门在开发与使用财务软件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风险。在开发阶段,高校应当将财务工作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处理规则嵌入到系统程序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开发者的技术局限,和投入资金预算限制,往往难以嵌入的尽善尽美,导致在运行与维护过程中仍存在安全风险。并且,因其开发方式不同,在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安全风险的特征不同。针对不同特征的安全风险,高校内部的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相应补救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力保执行,以内部控制手段降低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风险。
三、以人力资源政策降低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安全风险
人力资源政策属于内控制五要素之一的“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财务系统管理人员岗位的重要性,要聘用既能够掌握财务管理知识又精通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的德才兼备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管理高校内部财务软件系统的使用。。“才”方面,在“聘”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以学历学位考量,更应当在“用”环节,考核其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德”方面,可以定期不定期的,在财务部门内部测评和相关部门业务关联者中测评。将考核和测评情况,作为聘用和晋级的依据。另外,因其岗位重要性,可适当调整财务系统管理人员的待遇,这样,在技术和职业道德和待遇层面,为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安全风险的降低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高校要想获得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应当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加强管理,以内部控制手段降低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安全风险。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如何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通过内部控制手段降低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安全风险的一些建议。只有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才能够促使高校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覃焕昌,周艳娥.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3(11).
[2]邱升齐.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探讨[J].财会通讯,2011(8).
[3]刘仁芝,王群.浅谈数字校园环境下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状况;改善措施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因此,相比于其它国家,我国对于农村区域的发展有更多的重视。农业经济发展的好坏对于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稳定性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搞好了农村经济有重大的意义。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在农村经济的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善。而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在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之中要非常注意对信息化手段进行重点强化,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可以又好又快发展。
1农村经济化管理的现状
1.1信息网络技术服务在推广过程的缺点
农村经济的信息化管理如果能够实现,将在农村企业的经营管理、农民专业的合作社以及农村经济方面有很多好处,然而,通过对我国的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水平的细致分析,发现非常多的用户由于具备的计算机知识较少,导致在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推广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受到了诸多限制。
1.2信息化手段的成本比较高
农村经济管理的方式与企业管理的方式存在许多不同。例如信息化的经济管理方式需要对成本进行前面考虑,则会使农户误认为网络与电脑的使用成本较高而望而却步。文章针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农民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然而还是缺乏向网络使用等方向发展的动力。。其实有些地区确实是没有能力支付相应的网费,因此他们也无法及时地获取第一手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过程之中,一般需要一定的规模,他们在网络建立后会对维护的工作非常重视,也对信息资源的搜索还有软件的开发有一定的重视,否则,会出现硬件设施浪费的情况。信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利用,将会让农民失去信息原有的价值,这也会导致农民更加的不重视信息而且相应的积极性也会比较差,最后也就导致了农村信息化发展相当缓慢的情况。
1.3专业信息化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较为缺乏
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因为缺少专业的人才,很多人员没有系统专业的知识,教育知识水平较低,许多人员只是能够对基本信息进行简单的与收集,不能进行复杂的统计方面的工作以及高级信息的等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
1.4应用能力较差
一些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不高,所以信息化的利用方面也较低,导致出现了信息化意识缺乏的现象。在农村区域,大部分的新生代力量外出打工,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剩余的老弱妇孺,而他们的科技素质、文化水平和接受新知识方面的能力相对于新生代而言均较差,因此,在掌握信息的方面也比较差,导致信息无法普及与应用。
2加强农村的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为了使农村经济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需要从开发信息化技术的手段与利用以及提高农村居民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努力,以便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2.1加强与提高政府的调控作用
政府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农村经济的信息化管理在本质上近视跨地区、跨部门、跨专业三方面的综合性工作,因此,需要各个相关部门进行合理调配,还要更好地参与管理工作,如此才能实现各个行业与部门的共同发展。政府将信息化的农村管理方式当作自己特色的产业进行大力推动,大力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建立健全农村的网络信息服务中心,最后从整体上对农村的经济信息化管理进行调控。农村经济信息化是一个技术综合的系统工程,其特点是跨地区、快部门、跨行业等多种业务的结合,因此需要政府进行有目的的领导与组织,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进而促进其合作发展,才能顺利地完成农村信息化管理。政府是整个建设中的重要角色,因此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加大经济建设中资金方面的投入。采取正确的资金规划以及统筹管理,以避免资金的浪费。政府还应当积极推行优惠政策,鼓励相关的运营商、个人、集体及企业踊跃参加进来。对相关的经济管理方面的贷款,要实施优惠的政策,尽力降低税收等引导社会力量的投入。
2.2加强单位间合作的程度
农村经济管理不是一个独立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进行密切的合作,而其中的关系也是相当复杂。农村信息的共享与交流机制要着力建立,这将对农村经济信息化的管理有很大的益处。
2.3重视信息化培训与人才引进
在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同时,还要对农民进行相关的培训,使建立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所用;另一方面,国家还要引进更多专业化的人才,使其更好地维护体系,对农民进行更好地教育。
2.4建立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的示范基地
对于农村的居民来说,他们对网络化认识比较浅薄,相应的也就不能对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很好地了解。政府应该对此深入了解推广,更好地推动农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亿.浅析农村经济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143
[2]周春娟,于德敬.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华东科技:学术版,2012,(10):66~66
关键词 信息化 铁路物资 管理 应用 分析
一、引言
所谓的信息化而言,主要是为现代通信以及网络和数据库的技术作为基础,对所有的研究对象各个要素进行汇总,提供特定人群进行生活和工作的使用,在对这项技术进行应用之后,能够全面的去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功能已经是越来越强大,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也是被逐渐的应用到各个行业之中,在目前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铁路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已经是势不可挡。
二、关于企业的信息化分析
针对企业的信息化定义来说,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指企业采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并且在对信息资源进行应用以及挖局的基础上,从而使其企业的运营以及管理的效率可以得到全面的提高,最终保证企业的利益可以得到扩大以及市场的竞争力可以得到全面的提高。在企业中,其信息化主要是在新世纪企业改革过程中的一个新宠,并且在很多企业中主要是通过信息化的建设从而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所以对于信息化来说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通常情况下,对于企业的信息化来说,主要是呈现为“点、线和面”的方式来进行扩张的一个过程。并且在进行基础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仅仅只是对局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解决,同时业务企业的信息化的建设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在企业进行资源整个的过程中,企业已经是形成了一个业务链,从而促进了企业的效益全面的提高。然而在电子商务进行协作的过程中,企业将会全面的参与到整个行业的竞争之中,对“资源”进行了争夺,最终全面的去扩大市场的份额。
因为在每一个行业中,其所处的作业环境并不相同,同时条件业不同意,同行业之间的不同企业中,其规模以及发展的条件也并不相同。在电力企业中,因为自身对于信息的需求量相对来说比较大,并且信息化的改革也显得更加重要。要想能够全面的提高电力企业的运营以及管理的水平可以得到提高,使其能够站在信息时代的前列,采取一个较为正确的措施是十分关键的。
三、信息化建设中采取建设新的措施分析
(一)BPR的建设
针对于BPR来说(为流程优化),主要是实施EPR大型项目的一个基础,同时将其企业的变革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作出有效的结合,并且采用流程优化的方式来理顺企业中每一个所孤立系统之间存在着的关系,由于企业长期是处于一个垄断的地位,通过对其进行应用能够有利于突破信息化方面的建设,从而使其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
(二)ERP的建设
。
然而针对内部的EPR来说,是需要能够形成上下联动的一个工作平台,并且平台则是可以通过组建出一些骨干队伍,从而实现跨部门以及跨单位之间进行合作沟通。这样也能够有效的解决EPR系统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着的问题,使其能够构建出一个具有行业特点的业务流程。对于EPR的宗旨而言,主要是把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科学的计划以及管理,从而能够实现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保证企业的管理水平可以得到提高,最终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四、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一)制定系统管理办法,加强运行环境保障
一是需要根据集团公司的物资管理方法和信息化管理规定,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在这个基础上提高物资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和维护,保证系统可以正常的运行以及信息的安全。
。
三是根据集团公司去开展网络以及信息安全的检查要求,对其系统的硬件以及网络环境进行定期的检查,并且也是需要能够做到及时的有关软件应用和维护升级等工作。
(二)充分利用系统功能,确保业务流程有序可控
。
(三)及时维护系统数据,确保系统数据安全
对于铁路物资管理的信息系统而言,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本单位的物资管理活动,因此在系统之中每一个用户需要能够严格的根据系统的管理办法要求,从而可以及时以及准确地录入相应的信息,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同时也是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需要,制定出一个完善的数据备份策略,根据其规定备份的方案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使其可以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更好地实现物资数据可以溯源。
五、结语
共享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及商务平台的数据库,整合建立集中统一的信息共享库。建立统一的供应商信息库,主要信息包括供应商基础信息、产品信息、生产资质信息、供货业绩信息、评价信息等;建立各级物资采购合同管理信息库,共享重点物资价格信息;建立积压物资调剂平台,促进各级企业合理减少库存占用。
参考文献
[1] 郭海安,魏星.物联网技术在铁路物资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6(11):33-34.
[2] 潘博璇,孙兵,高虹,邓远平.开发设计数据集中式应用软件推进铁路运输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3(01):33-35.
关键词:信息化 国土 监管 反腐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多元发展,反腐倡廉工作面临新情况、新挑战。特别是对处在参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关键位置的国土资源系统来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利益关联日趋复杂,腐败案件易发多发,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国土资源系统的形象和公信力,反腐败工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通过信息技术将工作程序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使腐败者“不能为”;通过信息技术将管理过程和内容进行公开,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加大公众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力度,使腐败者“不敢为”,意义重大。
1 信息化是完善权力运行机制的重要平台
国土资源管理涉土、涉矿,既承担着事关国民经济发展走向的宏观调控职能,又肩负着保障项目建设的微观审批与监管任务,管理对象复杂,涉及领域众多,监管难度较大。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其“标准严密”、“客观公正”的特点,通过计算机程序把制度规定固化到工作流程中,实行网上公开、网上办公、网上服务、网上监督,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的随意性和暗箱操作,有效防御权力运行随意性及隐蔽性,可以有效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减少自由裁量权,信息化正是解决复杂系统、繁冗问题的有效平台和切入点。
2 信息化是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有力支撑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始终将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宗旨意识,不断改进履职水平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关键。党的十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信息化本身已不再只是一种手段,而成为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迫切需要发挥信息化的催化、支撑和服务作用,加快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作用,把重要行政权力运行“全程监控”,使管理对象具体化、可视化,节点控制更为容易。同时,构建内容丰富的国土资源社会化服务平台,及时向公众传递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将有效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和政府部门形象。
3 信息化是搭建廉政惩防体系的必要手段
积极应用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电子政务、共享服务“三大平台”为基础框架的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变得条理清晰、可管可控,构建以信息化手段为主要载体的廉政惩防体系。。
4 运用信息化手段防治腐败的几点思考
4.1 统筹协调,整合资源
把信息化手段引入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中,如果路径不畅,信息使用上各自为政,互不协助,会出现信息失真、丢失、混乱情况,因此必须确保上传下达、政令畅通。要建立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各级部门全覆盖的四级网络体系,推进县、乡网络连接新技术新方法,实现国土资源部门内部办公网络的互联互通。另外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基础,叠加土地、矿产资源等基础数据、业务数据等,为土地、矿产等行政审批过程提供数据服务,为资源监管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数字国土”可视化展现和共享服务。
4.2 围绕重点领域,强化综合监管
要紧扣国土资源系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抓住行政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加大科技手段在防范腐败方面的推广运用力度,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互相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构建集办公、审批、监管、服务于一体的电子政务平台,在“一网覆盖”的基础上,推进国土资源系统各级部门之间的协同办公,达到“案卷在本地报送、审批在网上运行、监管在网上实施”的目标,逐步实现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的监测与预警,最终实现各级各部门之间联网审批和全程监管。把预防腐败的要求贯穿于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之中,加强对权力运行全方位、全程化的在线监控和对关键部位、环节及异常情况的重点监控。实行“一条线监管、多条线承办”,通过内网在线监控和外网信息公开,实现阳光审批,提升审批和服务效率,缩短办件和办事时间,强化监督和服务。
4.3 树立正确舆论导向,发挥网络正面作用
【关键词】预算管理;信息化;精细化
预算管理是指在公司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经营活动和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和预算目标进行对照分析,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调整,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过程。
以往预算的编制到执行控制虽已实现了在信息系统中完成,但系统没能推动到业务部门,导致业务计划与财务预算并未真正实现在信息系统的完全融合。2013年嘉兴公司在国网预算管理框架下,搭建了嘉兴公司预算管理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助推预算管理的精细化。实现了由业务部门在系统内完成业务计划的编制工作,通过表单的个性设计及规则制订,形成有价值的财务预算,预算的下达也具体分解落实到各业务部门,与业务计划匹配,预算的执行控制也从业务前端促发,实现财务预算与业务计划从编制到执行控制分析的无缝衔接。
嘉兴公司的预算编制平台从内容上分为年度预算和月度预算两大部分,贯穿于预算编制、预算、预算执行分析、预算调整、预算考核分析的各个环节。
一、预算编制环节
一是用户登录界面上,通过财务管控和企业门户系统建立用户映射,当责任部门预算用户登录企业门户后,即可直接登录到财务管控系统进行预算的编制。二是具体内容编制上设置了嘉兴公司特色的年度费用预算科目体系、预算编报流程、预算单据和报表格式,根据各责任部门分工职责,制定了个性化表单和业务单据,费用科目都明细到具体的业务事项,用户完成预算单据录入后,传递到部门领导审核时,系统会自动默认带出部门审核人。三是数据展现上,通过定制各类查询和管理报表,可以实现将预算数据进行输出和深入分析处理;四是在数据查询上,应用系统功能,完成单据、报表等数据在线查询。所有编报用户都可以通过预算系统查询功能,对本单位预算编报进度、预算单据数据、预算科目数据、预算报表等进行穿透查询;五是建立了标准成本测算模型。在国网标准成本框架基础上,制订本单位细化的标准定额,特别是办公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严控费用建立细化的标准成本测算模型。用户在应用时只须录入本业务部门的基数,系统会根据设定规则自动计算出各项费用的标准成本数据,为本部门填报预算提供参考依据。
二、预算环节
当财务部审核完各责任部门预算数据后并出具了所有相关预算报表后,就可以对预算数据进行,预算后将预算数据通过系统接口同步到ERP基金模块,的内容包括预算科目数据、具体事项数据。后,对预算可以进行刚性控制。
三、预算控制和执行环节
预算的控制和执行环节通过月度预算任务实现。年度预算后,直接体现在月度预算编制的年度指标中。业务部门通过月度预算编制任务每月进行预算的滚动编制,编制的月度预算数据通过与SAP基金模块的集成,实现对各预算科目和成本费用的实时控制。各业务部门在网上报销系统中申请各项费用时,系统自动检查相应预算。没有预算无法进行提交,同时费用审批完成后,系统自动会生成相应的账务凭证,通过SAP与财务管控传递接口将实际发生数传递给财务管控,实际发生数通过接口反馈到财务管控预算系统,业务部门可以实时掌握各自的预算执行情况。
四、预算调整环节
在预算系统内好年度预算后,在年度预算指标下进行管理,但在日常管理中会出现因特殊原因或某项特殊任务需要调整预算,此时提供预算外调整单据,根据设定的预算调整流程和调整单据,各业务部门可以在系统内应用此调整单据中进行调整预算,经各级领导在线审批完成后,系统会对调整数进行实时到SAP基金模块对应的承诺项目中,以应对各业务部门零星追加预算的突况。
五、预算考核分析环节
通过建立预算考核和报表分析体系,以预算执行分析报表与预算执行分析报告两者相结合方式加以展示满足财务部对各责任部门考核和分析之用。包括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预算执行进度分析,预算费用发生分布情况等分析报表。
总体来说,嘉兴公司的预算平台不论从内容上、体系上都体现了横向、纵向的衔接与融合,打破了信息孤岛。首先体现业务与财务的衔接,通过表单的个性设计及规则制订,形成有价值的财务预算,预算的下达也具体分解落实到各业务部门,与业务计划匹配,预算的执行控制也从业务前端促发;其次,体现与国网预算理念的衔接。系统通过定制“预算任务间数据复制”功能既满足了嘉兴对预算深化应用的需求,同时可以直接将嘉兴汇总后预算数据直接复制到国网统一预算任务中,从而实现各业务部门编报嘉兴公司汇总复制到国网预算任务的无缝对接;最后,在内容上,也体现了年度与月度预算任务的有效衔接。年度预算、月度预算间制定年月度任务衔接方案,在年度预算、月度预算间建立以预算科目+责任中心组合方式进行对应,将年度预算数按月反应到月度预算单据界面,为各业务部门填报月度预算做好参考。
嘉兴公司的预算管理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了预算管理的精细化。
1.构建市公司预算编制平台,做到执行过程管控
以嘉兴公司预算管理为原型,结合国网财务管控信息化系统,构建了适用于嘉兴公司预算管理特点的预算编制管理平台。
2.进一步明确业务部门预算编报职责,培育全员参与预算的文化氛围
通过建立预算编报和审核制度,并以预算管理编报平台为载体,做到公司预算编报全员参与,一来明确了各岗位预算编报和审核职责,二来理清了预算编报、审核和下达等整体流程,培育全员参与预算的文化氛围。
3.将财务管控与企业门户有效集成,实现一键式登录
通过将国网财务管控信息化系统和企业门户间的有效集成,建立两系统间员工映射,实现了各预算专责填报预算以企业门户为登录平台,再切入到预算编报界面,从而可以让预算编报工作从财务部逐步延伸到各责任部门,让各部门专责和领导高度参与,系统全面推广应用,实现一键式登录。
4.个性化报表满足业务部门实时掌控预算进度,实现预算过程管控
通过搭建全局预算执行控制报表体系,并把报表权限下发到各部门,业务部门可以按日、按月等不同维度实时掌控预算执行偏差,以及截止目前预算执行进度等重要信息。
5.以国网、省公司预算管理体系为基础,细化费用性预算科目体系,实现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
以国网公司统一的预算科目体系为基础,结合本公司管理模式,进一步对预算科目体系作了细化,加强了对办公费、车辆使用费、租赁费等重点可控费用的细化工作,同时以“职能部门+支撑机构+控制中心”三条线费用管理模式,将费用预算做到分部门、归口管理多途径管理的预算管理体系。
以本公司对专项费用特殊的管理需求,建立了对应以专项费用名称命名的预算科目,实现了对专项费用的预算编报、执行和控制的专项管理。
6.全面融入国网预算编报平台,实现了本公司的预算管理平台与国网预算平台的无缝衔接
关键词:信息化;科技农村;农村经济管理
一、我国农村经济管理领域的发展现状研究
(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不停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急剧上升。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的管理水平,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都引进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在信息化手段的帮助之下,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取得了较大程度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发达国家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起步较早,流传时间长,传播范围广。相比之下,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这也是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
(二)信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在我国,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大部分农村经济管理者的重视。但是,大多数农村地区相关信息流通性不够强,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信息支持。这种现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硬件设备的不完善,任何先进技术或者先进经验的运用都离不开硬件与软件的结合,硬件设备的缺乏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管理对先进经验的采纳。第二是信息传达的缓慢,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应用的相关理念的传达在我国农村的传达过于缓慢。很多地区不能及时得到社会流行趋势的相关信息,导致科技创新的缓慢。
(三)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人才缺乏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地在调整有关农村经济的相关政策。近些年来我国政府积极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舒适的大环境,使农村经济在积极的环境中,得以快速发展。但是,有了政策的支持还不够,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人才缺乏的问题亟待解决。为农村经济管理培养出一批相关专业性人才,推动我国农村经济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让以农业为基础的农村经济管理迈上新台阶。
(四)相关政府部门不够重视
推动中国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的百年大计。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是基于农村经济基础上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中国社会平稳发展的重大改革。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政府不够重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引导力度不够,涉及范围局限两方面。政府缺乏正确且有力的信息指导,并且所涉及的地区不够深入。不能够保证农村所有地区接收到信息化技术改革的信息。
二、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手段的有效措施
(一)保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现代化经济模式的兴起拉动了农村地区的需求,为了推动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网络来传达信息化手段应用的相关经验,加大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进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以网络信息为支撑,促进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应用的推广。
(二)加强专业培训,培养专业人才
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管理领域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而为了推广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必须要加强相关职业培训,培养专业人才。用人才带动创新,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培养专业人才是推动农村经济管理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加强职业培训,培养一大批专业人才,为农村经济管理提供专业性的人才支持。
(三)立足传统农业管理手段,探求信息化手段的创新性作用
新时代的中国越来越重视对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传统农业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在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同时,要立足传统农业管理手段,探求信息化手段的创新性作用。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保证各个区域接收到新技术创新的要求。立足传统,稳步前进,不断创新。
(四)引进相关技术设备,保证硬件设备供应
硬件和软件的完美结合,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化学效应。在接受先进科学理念的同时,也要引进相关的技术设备。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应用化技术不仅仅是对于信息化技术理论的运用,也是对新型科技设备的应用。要想农村经济管理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化技术,就要保证硬件设备的供应。使农村经济管理在硬件软件的完美结合下发挥出最极致的作用。所以,相关部门以及农村政府单位要积极引进相关技术设备。
(五)提升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视度,广泛传达信息化手段理念
信息化技术在中国传播已经有一段时间,但并没有得到非常好的回应。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农村农民的观念造成的。为了创新农民观念,就要提升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视度,广泛传达信息化技术理念。将信息化技术的优缺点,详细的传达到农民的耳朵中,使农村经济管理者大胆运用相关技术。
(六)建设试点村,引导信息化手段的推广
每一项新技术和新观念的产生,都需要有先行尝试的案例。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推广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要想更好地推广信息化技术,必须要建设相关试点村。通过技术试点来发现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优点和缺点,为各个区域农村经济提供有效经验。所以要积极建设试点村,引导信息化手段的推广。
(七)重视技术研发,推动技术创新
科技的力量在于源源不断的创新,有了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人才仅仅是保证农村经济平稳向前发展的基础。要重视技术研发才是保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所以必须要重视技术研发,推动技术创新,以创新带动经济发展,带动社会进步。
三、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提升农民生活幸福程度
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有利于使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满足农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
(二)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农民收入的提高,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