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市场营销;;经济
进入21世纪一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众多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市场营销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市场营销就是与他人或者集体进行产品和价值的交换,以此来满足自身的。。
1寻求潜在客户
市场营销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将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因此,哪些客户会来购买你的商品就是非常重要的,寻找潜在的客户就是市场营销中最关键的环节。下面就分析一下寻求潜在客户的过程。
1.1分析需求
。
1.2需求分析需求的弹性分析
就是分析对需求会造成影响因素,判断需求受影响的程度等等,这在寻求客户的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需求的弹性分为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需求价格弹性。低于需求价格弹性来说,不同的商品的弹性会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针对这种弹性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营销手段。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产品,提价之后效益很有可能不如从前,所以应该适当地进行降价营销手段,反之就可以通过提价来促进产品的销售。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在潜在客户的寻求过程中,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需要考虑到客户的购买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客户的具体需求情况以及自己产品本身的需求弹性,综合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才能找到最佳的市场营销方案。
2提高客户满意程度
只有对购买的产品感到满意,客户才会选择回购,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也是市场营销行业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2.1测定客户满意度
客户满意度的测定可以运用一种特殊的计算方法,将客户对产品的看法进行统计与分析,这不仅可以给市场营销的客户满意度的调查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还有益于营销者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从中找到问题,并及时加以改正。具体的方法可以是将满意度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例如不满意、中度满意、比较满意、非常满意四个等级,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等级的各项指标进行加权值的附加,通过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很容易地对产品的满意度进行分析,而且这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整体性与准确性。
2.2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在对满意度
进行测试与分析时候,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就是紧接下来的一步。。消费者剩余,就是指一个人在购买一样商品的时候,其得到该商品的满足感要大于其对所付出代价感觉到的惋惜,这就相当于他在购买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满足的剩余,只有这样这个人才会不断地购买这一商品。消费者剩余的观点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才能够维持这种消费者剩余,才能够保证产品的销量。在微观经济学的领域中,提升消费者剩余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放松管制,鼓励竞争;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断树立消费者至上的观念等等。因此,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就可以借鉴这些方法,不断促进客户满意程度的提高,增加产品的销量。
3合理进行定价
为了促进市场营销的正常开展,对产品进行定价是必须的。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买方和卖方都是微观经济学而领域中比较理性的主体,因此在定价环节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卖方给出实价,在不允许讨价还价的情况下,买方收益,但是时间久了卖方受益过少会影响产品的继续销售,如果卖方提出高价,不允许讨价还价,那么买方会感觉到自己利益的受损,仍然不利于商品的销售。因此,可以由卖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成本进行定价,在销售的过程中,允许买方进行讨价还价,结合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歧视、价格博弈等理论,就有利于促进定价的合理性。
总而言之,在市场营销理论中,包含了很多的微观经济学的原理,这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关系。消费者的需求分析、消费者剩余分析、价格博弈分析等微观经济学中的原理,对于市场营销的正常运行以及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著,梅清豪译.营销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陈洪安.企业商誉的特征与保护[J].经济管理.2001(13)
微观经济学论文2800字(一):留学生微观经济学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对留学生专业课程开展全英文授课既是顺应中国高校高等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的必然趋势,又是提高高校自身的办学质量与办学层次的重大举措之一。江苏海洋大学自2019年起针对面向留学生开设的《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进行全英文教学探索。在分析留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工作的实践,分析得出在当前全英文授课过程中存在的教学理念不明确、教学形式流于表面、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应在课堂教学与课程考核的内容与形式等方面进一步改善,以期提高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水平。
关键词:留学生微观经济学全英文授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2(b)-0215-02
在“一带一路”国家开放战略提出的背景之下,江苏海洋大学不断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自2015年“连云港市中亚留学生培养基地”成立以来,通过留学生项目、交换生项目以及自主招生等形式,已招收来自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老挝等国近两百名留学生,且规模正稳步提升。为了进一步提升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授课水平,面向留学生开展全英语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因此,选取了作为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类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微观经济学》进行全英文授课试点,开始在语言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摸索。
1《微观经济学》全英文教学实践
1.1课堂教学
作为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任课老师主讲这一传统的课堂授课方法,可以确保学生清晰地掌握课程的理论框架。但为了避免“满堂灌”的枯燥感,每周授课包含练习—讲授—讨论3个环节。以第八周课堂教学内容为例,授课计划是第五章(Elasticityanditsapplication)。第一节课是以需求定理与供给定理为主要考核内容的随堂测验,以深化学生对供需概念的理解,同时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通过解析及时巩固已学知识。第二节课以教师主讲為主,采取一节课一个关键词的形式,围绕“弹性(Elasticity)”这一核心概念让学生理解可同通过定量分析来进一步了解供求关系的变动幅度对市场运行的影响。第三节课就3种完全不同的市场(小麦市场、石油市场、市场)是如何利用弹性进行市场运作的现实问题进行讨论,进一步理解弹性这一概念的实践意义。
1.2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是检验一门课程教师授课水平与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该课程的总评成绩是由期末考试成绩(50%)和平时成绩(50%)两大部分构成。期末考试采用笔试,由名词解释、单选题、判断题、计算题与问答题五大题型组成。其中,试题中的60%从平时课堂测验中抽取,目的是让学生重视课堂学习。在平时成绩的评价中,为了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表现,针对部分留学生遵守纪律意识较差的实际情况,评定是由出勤率、课堂测验结果以及课堂讨论参与程度3个部分组成。确保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留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发挥留学生个性独特与思维活跃的特点。表1统计的是该学期学生的最终成绩,总体而言学生学习效果良好。
2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向留学生的专业课程全英文授课不同于专业英语课或者是专业课的双语教学。由于全英文教学尚处在初期摸索阶段,因此存在的问题也较多。
第一,留学生的英语能力。教学实践中面对的留学生的英文基础参差不齐,而《微观经济学》理论性较强,所涉及到的专业术语较多,不易理解。虽然部分留学生英语水平较高,但口语带有地方口音,与教师接触的标准英语特点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差异。再加上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不足以保障留师生进行无障碍交流。因此,语言障碍影响了专业课程的授课效果。
第二,任课老师的全英文授课能力。授课教师在教学理念上,遵循传统的全英文教学模式,加上对授课对象英文水平了解程度不够,致使课堂授课进度出现滞后情况。此外,由于欠缺较强的英语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未能在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留学生的特点较好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致使教学互动性不足。
第三,课程考核内容与形式的设计。尽管课堂测验与课堂讨论贯穿始终,但形式大于实质。一方面,课堂测验的内容设计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课后复习情况。。此外,受到学生自身英文水平的影响,而在专题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不足,致使主观题方面的得分明显不理想。表2总结的是期末试卷各题型的得分情况,由此不难发现存在的弊端。
3促进《微观经济学》全英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
首先,明确教学理念与目标。全英文教学只是一种比较依赖语言的授课形式,而《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核心任务是训练留学生能够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当树立的是重视学生理论运用能力培养教学理念。只有让师生都明确这一教学目标,才能够激励学生在全英文教学的专业课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通过自身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利用专业知识去解析经济生活中各种问题。
其次,多种授课方法有机结合。除了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与课堂谈论方式以外,要结合《微观经济学》课程本身强调的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可以探索在课内安排外贸企业主管人员来做专题讲座,或者充分利用现有的专业实习基地,开展学生进企业的现场教学模式。通过实际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企业管理者的言传身教,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理论知识的实践意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最后,提高学生的课后学习积极性。由于留学生在华学习期间被安排参与的各类文化交流活动相对比较多,使得学生比较少利用其课余时间学习。因此,应当从课堂案谈论主题中布置一些延生性议题,甚至可以形成学术报告,纳入到最终考核体系。此外,可以充分利用当前各大网络平台提供的经济学课程,如英国公开大学公开课《60秒经济学探奇》、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公开课《微观经济学》、网易公开课《十分钟速成课:经济学》等。课程均采用英文授课,内容以案例教学为主,适合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4结语
近年来,江苏海洋大学积极探索完善适合留学生的培养模式。全英语授课是一种将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高效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式,适合国际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面向留学生开设的《微观经济学》作为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第一门全英文授课课程,希望在未来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大胆尝试多种手段、方式和途径以提升教学水平。
微观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微观经济学解决企业管理若干问题论文
摘要:对于我国企业管理来说,微观经济学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就目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来看,依然有很多问题出现,需要相关人员不断的努力。可以,国家的运用微观经济学原理,进而让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本文就微观经济学解决企业管理若干问题方面做了简要的描述和分析,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企业管理;解决问题
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经济不断的进步,对于当代的企业管理来说,微观经济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两者之间通过有机的结合促进了企业管理更好的发展,对企业管理来说,微观经济学是一个理论基础。它对于企业的管理更加的实际化,能够左右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决策。如果能够在企业管理中更好的应用微观经济学,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让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
一、就目前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缺乏足够的资源。
如果将企业的经济资源分类的话,可以分为物理资源和人力资源两大方面。这些都是与微观经济管理息息相关的方面,而且他们也是判断企业的资源是否充足的一个依据。目前很多的企业在贷款时都是非常困难的,他们的资金运用无法到位。这些条件的约束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物质条件的提升,企业无法及时的更新设备,甚至在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时都无法满足生产的需求,而且在技术上也没有资金的支持,那么会造成企业拥有较为薄弱的人才力量,发展速度也会缓慢,渐渐与社会脱轨,设计的产品,也没能够包含新的科技,会逐渐的被市场所淘汰。所以资源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已有的资源应该降低建设的成本,做到节流,而在市场上不断的进行开拓,与他们合作,实现开源,这样才能够让企业更好的发展。
(二)在管理结构和模式中存在问题
。由于没有一个良好的企业管理结构和模式,往往会造成生产的效率降低,成本不断的增加,而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质量管理方面也缺乏监督造成質量问题。这些都是因为缺乏一个流畅的管理条链。
另外还有一些企业,他们的管理组织结构过于简单化,虽然这样在初期运营的阶段,效率是很高的,但也容易出现资源集中的现象。对于小型的企业,这种简单的组织结构可能是适合的,但随着企业不断的扩大。信息量不断的增加,数据越来越多,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的出现。这样过于简单的结构组织,不能再符合企业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阻碍作用。
二、将微观经济学应用在企业管理中
(一)解决目前企业中人才流失的问题
研究市场中的个体行为是微观经济学所要做的内容,他主要的出发点是“资源是稀缺的”。而他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利用最低的资源而获取最大的利益。这个过程是由个体来完成的,所以在微观经济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最大的是个体。那么也就要求了企业在管理的时候应该要以人为本,以其为指导思想,对人才给予足够的尊重,加强他们的归属感,让他们更好的为企业做贡献。
在微观经济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叫“激励”。顾名思义,是通过一系列的规则和制度来对个体进行奖励或惩罚。人们对于激励的反应还是非常明显的,对于理性的人来说他们会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进而作出选择。另外一些奖罚制度,还能够激起人们的好胜心。所以它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那么企业想要有效的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可以通过微观经济学中的激励这一方法。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于一个项目或一个工程实施的时候,采取有效的奖罚制度,激励企业的人员更努力的工作,让他们对企业有家的归属感,对这个企业,更有信心。以此提升他们,更好的为企业服务,长期的,为企业做贡献。
(二)对企业的资源管理不断加强
企业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想要在同行中更拥有竞争力,需要在有限的环境下创造更大的价值,需要利用最低的资源,取得最大的利润。所以可以利用微观经济学原理,促进资源配置的最高效化。提升资源配置有两个方法,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升利润,但就在实际管理中的经验来看,控制成本是更容易更便于操作的。所以企业可以着重从这一方面入手,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在日常的管理中,企业应该对生产模式进行优化,再采购物料的过程中,尽量的降低成本,对于库存管理及时的更新避免一些资源的浪费,在生产过程中对,销售渠道不断的扩展,创新结算方式,在配送的时候更加的简化,以此来对每一过程中的资源进行节约,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也可以从创新方面入手,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如果企业只顾及自己的壮大速度,不断的扩大规模,但忽略发展的方法进而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所以企业应该更加脚踏实地,注重对科技的研发,提升产品的价值,在技术方面,保证自己的优势。不断的创新企业的管理,这些对企业的稳固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关键词】经济单位 需求曲线 供给曲线 无差异曲线 均衡价格 效用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对人类行为的目的与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强调了资源的稀缺与选择的问题。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必须做出多种多样的选择,使绝对稀缺的经济资源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合理利用。根据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不同内容,可将经济学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本文就微观经济学研究进行一些综合性的探讨、论析。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诸如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通过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任何商品的价格都由商品的需求和供给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应用分析,通常被当作微观经济分析的出发点,而微观经济学分析所涉及的经济变量都是个量,主要从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三个层次上逐步深入的。这种由个别到一般再到全部的总结、推导,形成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合乎理性的人”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完全竞争三个基本假设是整个微观经济研究的前提。两种分析方法均衡分析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相对稳定,二是相对最佳。各种理论所寻找的最佳答案,最终都是在某种均衡状态确定了它。对于边际分析的方法,要想确定问题的最佳解答,必须考察经济变量在原有水平即边际上所发生的微小变化,以明确事物向最佳状态发展变化的趋势或方向,直至达到极值。需求曲线、供给曲线确定单一变量,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得到供求定理的过程,以及弹性概念的提出及应用都为各种问题的研究、解决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值、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值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基本特征,它表明了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相互影响构造出了市场的均衡状态,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分别是以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分析作为依据的。效用论分析需求曲线背后消费者的行为,并从中推导出需求曲线,因而效用论也被称为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供给曲线背后生产者的行为理论,从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供给曲线。将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并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结果表现为产品市场中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相互作用及结合结果,即可分析出产品市场的均衡状态。
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能力的一种主观心理评价。运用效用论中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分析得出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即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推导出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同时可得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表示一种愿意支付与实际支付的差额,代表着一种状态。效用论的序数效用论从消费者偏好进而应用无差异曲线细化分析出消费者消费行为。应用无论在函数形式上还是在曲线特点上都非常的相似的长期生产理论等产量曲线与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无差异曲线,再由边际技术替代率和预算线共同推导出序数效用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即所购买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与之对应,由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推导出既定成本条件下产量最大化,既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以及原理相对应的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收入―消费曲线,生产者的扩展线,规模报酬及规模报酬曲线,而规模报酬的变化又是规模经济与不经济的一个特例。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再由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补充了不确定性下消费者的行为。生产者行为理论从企业的本质分析各种类型的生产函数,再由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分析得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正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与之对应的长期成本可推论出长期生产技术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是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的决定因素,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特征又决定了长期边际成本也呈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长期成本曲线是在短期成本曲线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规模,选择最优后推导出来的。
完全竞争市场和非完全竞争市场的内容构成了市场结构理论。市场论的中心是分析不同类型市场中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决定。在各种市场的类型以及划分市场类型的四个主要因素中,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目和第二产品的差别程度是最基本的决定因素,第三个因素对价格的控制是第一、二因素的必然结果,第四个因素进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序是第一个因素的延伸。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取决于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决定了市场的需求曲线,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决定了市场的供给曲线。收益取决于市场对其商品的需求状况,成本取决于厂商的生产技术方面的因素,收益和成本决定了利润。不同类型的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是不同的,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最有效率的市场类型,为其他类型市场的经济效率分析和评价提供了一个参照对比。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供给曲线及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推导得出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三种类型中,垄断市场的垄断程度最高,寡头市场居中,垄断竞争市场最低。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即论证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微观经济学以需求、供给和均衡为出发点,通过效用论研究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进一步得出市场的需求曲线。生产论、成本论和市场论主要研究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推导出生产者的供给曲线,进而得出市场的供给曲线,就可以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完全竞争市场最优,垄断市场最差,而垄断竞争市场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市场比较接近垄断市场。在所有个体经济单位追求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在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寻求最优值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第一宗旨和目标,而微观经济学说和微观经济研究是总结、指导、实现这一宗旨和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但是,认知和研究的局限性、人类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的多元性,决定了对现实经济不能简单地以帕累托最优理想状态应用“看不见的手”原理去研究、推理每一个家庭都具有一系列反映该家庭对两种物品的偏好的、向原点突出的无差异曲线及一系列代表生产任何一种产品所需的劳动和其他投入品的有连续性或平滑的等量曲线,存在经济中任何一个部门的一系列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存在生产过程中一切投入品的一系列的边际物质产品曲线。我们只有以客观、辩证、唯物的方法,深入市场经济社会实践,总结、认知市场经济社会内在的运行和发展规律,反过来指导、推动市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方能达到微观经济学说和微观经济研究的真正初衷。
【参考资料】
[1] 钟世洪:微观经济学教程[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
关键词:税收与补贴;无谓损失;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是分析政府经济干预行为对社会总福利影响的重要工具,也是这部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将以图解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以上两个概念深入分析微观经济问题,同时,税收一般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为了方便分析,本文仅对从量税进行分析。
1 完全竞争行业政府税收归属问题图解分析
假设政府对厂商销售的每单位商品征收T美元的从量税,这意味着买方支付的价格高出卖方获得的净价格(厂商收到的价格减去税收)T美元,表现为图1中厂商的供给曲线向上平移T单位。
从图1可以看出,征税的结果是政府的税收由消费者和厂商共同承担,其中消费者承担的部分由图中上升的箭头表示,厂商承担的部分由图中下降的箭头表示。消费者和厂商到底哪方承担的税收多取决于两者的弹性大小,其中买方承担的税收转嫁因子为Es/(Es-Ed)。。
2 完全竞争行业政府补贴的无谓损失问题图解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碰到学生问及对消费者和生产者征税或补贴是否不同的问题,所以,本文试着对两者的补贴进行分别分析,这一分析方法同样适合于对生产者与消费者进行征税的分析。
2.1 对消费者进行补贴的图解分析
对消费者进行S单位的补贴,则需求曲线向上平移S个单位,从而达到新的均衡,其无谓损失的具体分析如图2。
由于政府对消费进行了每单位商品S单位的补贴,所以政府的总的补贴量为图中的整个矩形的面积,即A+B+C。而消费都剩余的增加量如图中的B部分梯形的面积,生产者剩余的增加量如图中的A部分梯形的面积,由于补贴造成的无谓损失如图中的C部分三角形的面积。
2.2 对生产者进行补贴的图解分析
对生产者进行S单位的补贴,则需求曲线向下平移S个单位,从而达到新的均衡,其无谓损失的具体分析如图3。
由于政府对生产者生产的每单位商品进行S单位的补贴,所以政府的总的补贴量为图中的整个矩形的面积,即A+B+C。而消费都剩余的增加量如图中的B部分梯形的面积,生产者剩余的增加量如图中的A部分梯形的面积,由于补贴造成的无谓损失如图中的C部分三角形的面积。所以无论是对生产都进行补贴还是对消费都进行补贴,政府补贴造成的无谓损失的分析结果是完全一致的。同样无论是对生产者征税还是消费都征税,其分析结果也是一致的。
3 不完全竞争行业税收与补贴的图解分析
与完全竞争行业相比,销项税对一个垄断者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即对一个完全完全竞争行业征收从量税时,市场价格的涨幅小于税收,而且税收由消费者和厂商共同承担,但是在垄断情况下,有时候商品价格的上涨会超过税收。假设厂商面对一条弹性为-2的需求弹性,根据定价公式 ,可以推出因为征税使得物价的上涨是税收的2倍,而垄断者的利润也由于征税而下降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向学生强调无论是对生产者还是对消费者进行征税还是补贴其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必须注意市场结构对政府微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即在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国家的微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慕课;翻转课堂;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7-0047-03
。慕课赋予学习时间与地点以更大的弹性,满足了碎片化的学习需求。伴随慕课的兴起,翻转课堂的理念逐步为人们所接受。这种模式重新设计了教学流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改变了师生原有的角色定位。
慕课与翻转课堂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慕课将名校名师的教学资源呈现给学习者,其紧凑的教学环节与科学的结构设计令人耳目一新。翻转课堂则将慕课打造的虚拟教室与现实场所融合在一起,教师组织学生课前利用慕课及文献资料完成知识点的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堂的互动讨论与答疑,实现了“有温度、有接触”的教学[1]。。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将慕课融入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进程,不仅可以促进慕课模式的良性发展,还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高校“微观经济学”翻转课堂的实践背景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概述
“微观经济学”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其研究对象为社会中单个经济体的经济行为,力图揭示经济变量单项数值决定的内在机理。教学内容包含了供求论、生产论、市场结构理论以及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该课程设立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经济学直觉和思维方式,使其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工具,进而去观察和解释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经济现象与问题。
(二)“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首先,理论中数学知识应用频繁,但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微观经济学”中很多理论的建立需要利用数学方法加以推导,因此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储备。但现实中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大多拥有较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数学思维能力不足,这样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倾向于利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学习,不愿采用图形、公式证明等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复杂抽象的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很难在讲述经济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与水平。出于保证教学效果的考虑,只有尽量减少数学方法应用章节的讲授。
其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不断深化和拓展,课堂教学无法覆盖实际需求。20世纪以来,微观经济学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体现为理论假设条件的多样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新消费理论、新厂商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理论,这大大增加了“微^经济学”课程需要承载的知识量。但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导致课堂教学的知识覆盖面过窄,深度不够,无法满足部分对微观经济学感兴趣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慕课给予了学习者在学习地点和时间上更多的选择,当代大学生也更愿意以更有弹性的方式从网络上获取所需要的学习资源[2]。像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开设的“微观经济学原理”就获得了的推荐,一直稳居最受欢迎慕课排行榜前列。选择名校名师开设的课程不受时空限制,还可以获得与授课教授的互动和结课证书,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得到了提高,还可能会引发其对自身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不满,导致课堂出勤率降低。如何做到在不排斥慕课的同时赋予课堂不可替代的价值,引起了教师群体的广泛思考。
(三)翻转课堂在“微观经济学”中推行的可行性
翻转课堂由迈阿密大学商学院的教师莫里・拉吉和格兰・波兰特在1996年提出,其首次应用则是在二人开设的“微观经济学原理”课程中。。应该说,各方因素促成了翻转课堂在“微观经济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首先,“微观经济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并用,文理科知识并重。。在课堂上,可以重点讲解自学困难的部分,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借助于经济案例、经济实验、小组讨论与发言的方式,锻炼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总结汇报的能力。。
其次,教师自身的需要为翻转课堂的推行提供了动力。。如果想把其中的理念融入“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教师必须掌握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积累、丰富各种教学资源,这对其专业知识和职业技术素养的更新大有帮助,并会促进其职业的发展。
最后,慕课融入的翻转课堂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进而营造出的一种新型教学环境。目前大学生的成长与手机和网络普及同步,大都拥有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熟悉各网络平台的操作,具备较为丰富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因此对该教学环境不会感到陌生或排斥,基本都可以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学习进程。
二、翻转课堂应用于“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模式设计
翻转课堂力图通过对课前、课内、课后等教学环节的重新设计,来实现知识传递和内化效率的提高。。
(一)课前自主学习阶段
。。
《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这一章探讨市场失灵的定义和原因,对公共物品的供给、垄断、外部性等市场失灵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微观规制措施。学生要达到学习目的,应事先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识和经济学理论,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学习,而这样的特点适合进行课堂翻转。结合现有的慕课资源,教师可要求学生完成由武汉大学文建东教授在中国大学MOOC上开设的“微观经济学”中相应章节的学习,阅读曼昆教授所著的《微观经济学原理》中的内容,并对其中指定的题目做出回答。。学生间的交流和讨论可以带来知识的碰撞,也有利于学习中孤独感的降低[5]。。
(二)课上知识内化阶段
这一阶段承担着检验预习效果和完成教学目标的任务,在翻转课堂中具有关键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导演的角色,精心设计课堂上的对话、讨论等教学环节,创立基于问题的讨论式课堂。而学生应进一步明确自身知识建构者的定位,积极进行探索式学习和互助式学习,加深对课前所学知识的理解[6]。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学生观看慕课的反应,对其中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供给学生作为学习小组间讨论的题目。例如,为加深对垄断这种经济现象的理解,可以让不同的小组分别代表垄断企业、竞争对手、普通居民和政府,就如何界定垄断、垄断的好处与坏处及如何有效限制垄断进行发言和辩论。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在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各自掌握的信息和观点做出判断与归纳,之后推举代表做陈述,并由教师就小组准备和代表发言情况做出点评。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信息搜寻、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参与教学环节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三)课后知识固化阶段
要想牢固掌握课前与课堂所学内容,课后一定要对知识进行巩固、深化与拓展。对教师来说,应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日志和师生回帖中的内容,了解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的情感体验,掌握其学习时长、学习轨迹和学习规律,评估其学习效率,并利用面对面和网上交流的方式加以辅导。。
(四)学习效果评价
和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更为多元,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课堂参与考查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小组谈论发言与互动等方面的表现。终结性评价的基础则是慕课的结课考试成绩和本校组织的期末考试成绩。过程性评价衡量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态度,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力;终结性评价则偏重于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二者的结合,综合了量化评价与质化评价的长处,对学生学习的态度、过程和效果进行了全面的考量,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有裨益。
三、结论
。对学习成绩的过程性评价则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进而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养成合理的学习习惯。慕课中的同伴互评机制给予了评判者与具有不同教育背景的学习者进行交流的机会,从而开阔了视野。。
。首先,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氖悠档难竦椒肿樘致鄣淖芙幔很多方面都需要教师提前做出周密的准备。只有兼备良好的课程设计与课堂掌控能力,才能真正将翻转课堂的益处彰显出来。而对于初次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师来说,缺乏处理各种预想不到问题的经验,使教学效果打了折扣。其次,无论是在线学习还是课后拓展,都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和韧性。而对于习惯被动接受教学安排的我国高校学生,缺乏独立学习的经验和积极性。最后,翻转课堂并非适用于所有课程和章节,有学者提出导论就不宜采用这种方式[7]。对于“微观经济学”来说,个别章节有较多的数理推导,学生自学困难,并不适合翻转教学。
应该说,教师和学生作为翻转课堂的设计者和参与者,其能力和习惯对教学成效的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结合上述可能出现的问题,本研究尝试着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提出翻转课堂模式在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首先,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适应新的角色和定位。。而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完成对相关慕课的学习,甚至对慕课的制作有所涉猎。无疑,这些对教师的业务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之后,教师还要作为助学者,归纳总结教学难点和重点,并提出有一定理论深度,同时又可以引起学生思辨的题目,组织讨论,并就学生的精彩发言提出表扬。教师的点评体现了教师的价值,展现了课堂不能为在线学习取代的特有魅力。第三,当学生对个别知识点感到困惑时,教师应给予及时而耐心的指导。在有的学生出现不良学习习惯的时候,教师作为引学者,要帮助其纠正学习路线。
其次,慕课融入的翻转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以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的。而学习责任心的形成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首要条件,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学习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体会到学习是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同时,自主学习还包括学生要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控制自己的学习节奏,调节自身的情绪。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现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它的形成应该是在教师的辅助和指导下,由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步加以实现的。
总之,慕课融入下的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教师综合业务水平的提升。在将这一新的教学理念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能力,具体分析并选择适合翻转的章节,周密设计教学环节,提高对慕课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
教育杂志,2012,(4).
[2]张伟俊.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
教育研究,2015,(Z2).
[3]黄荣怀,马丁,郑兰琴.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
[J].电化教育研究,2009,(1).
[4]牟占生,董博杰.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究――
以Coursera平台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5).
[5]高地.MOOC热的冷思考――国际上对MOOCs课程教学
六大问题的审思[J].远程教育杂志,2014,(2).
[6]王红,赵蔚,孙立会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
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8).
[7]吴维宁.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CORUSERA评析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2).
关键词 “优惠券” 培育市场 竞争战略 差别价格
一、立足长远,培育市场
国家统计局2015年教育类数据显示,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人数约为2804万人。他们是未来强大的消费群体。他们的前卫意识、创新精神、强大的购买力、消费示范效应,决定了他们必然是中国现在及未来十分重要的消费群体。与此同时,国家每年都会有一些政策倾向大学校园,校园也越来越显现注意力经济效益,开拓这块市场有巨大的潜在的经济效益。学生群体比较注重追求时尚,这种专门针对学生的青春高档餐饮消费群体更能够引起他们的消费欲望。对大学生的消费比例调查发现,饮食消费占大学生消费的大部分。
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具有“低价值产品高层化、高价值产品低层化”的消费特点。为了能够达到消费的目的,他们可以在高价值产品上降低某些附加需求以达到核心需求的满足,但是在低价值产品上,他们则会追求完全的需求满足,享受痛快淋漓的消费体验。可见,这样的一群消费者,一旦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提升,他们所蕴含的市场价值与商机是无可估量的。对于餐饮业这样的低端消费品,他们往往却要追求高层次化。因此,这种价格高、环境好的餐厅对大学生来讲更有吸引力。当他们工作以后还会带动自己的亲朋好友来这里消费,能够起到很好的储存消费者的作用。从营销策略角度分析,它实际上采取的是一种“递进营销,连环占领”的策略。通过给予大学生优惠,先吸引他们前来消费,当他们在这里留下一定的记忆或者是习惯之后就会对这里形成一定的依赖,当他们走向社会没有优惠之后仍然会来这里消费,同时会带来其他的朋友。这样就达到了很好的“连环占领”目的。
二、细分定位,树立品牌
在市场竞争中不具备制胜条件的情况下,一般不能扮演挑战者的角色。所以对“必胜客・欢乐餐厅”来讲,肯定会受到如广为人知的麦当劳与肯德基的冲击,因此它采取了抓住细分市场的策略。对学生的专享优惠,实际上就可以突出它的特色,这样的价差实际上就将一些付不起价格的人排除在外了。所以其实际上就抓住了学生的细分市场。
有了这样的市场定位,一方面避免了其他企业的冲击,又可以抓住日渐具有强大消费能力的学生群体。从内部属性上看,其主要产品比萨饼又迎合了大学生群体的需要。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定位,虽然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因为只对学生优惠专享而失去那些可能也愿意来消费的工作人士,但它更有品牌感。
从营销学的角度来分析,它实际上采取的是避强定位,就是一种避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其优点是能够迅速地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能在消费者或用户心目中迅速树立起一种形象。由于这种定位方式市场风险较小,常常为多数企业所采用。同时,通过优惠券的吸引做专一个市场,带来这个特定市场的品牌效应,对学生进行专享优惠更使得学生认为这是为他们服务的。
三、差别价格,最大利润
按照经济学上的分析,这实际上是第三级价格歧视。所谓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根据价格差别的程度,可把价格歧视区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就是每一单位产品都有不同的价格,所确定的价格正好等于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因而获得每个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二级价格歧视,即垄断厂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把这种需求曲线分为不同段,根据不同购买量,确定不同价格,垄断者获得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买主的消费剩余,常见于公用事业;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对不同的消费者均可获得最大收益。
必胜客的做法也是如此。这个优惠券是专门对学生专享,在消费时还要带上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将他们与社会上的消费者区分开。较高价格的市场一定具有较低的需求价格弹性。对于真正高收入的群体来讲,较高的价格并不会让他们降低需求,但是对于低收入的群体就会降低他们的需求,尽管这部分的价格较低,但仍然有利润可赚,如果不对他们实行价格上的优惠,就会失去这个无形当中的另一个市场。因此走高价路线,一方面可以对那些高收入者收取较高的价格,但是对于学生这样的弱势群体,他们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因此可以用优惠券的形式将它们分开,从而在两个市场经营,赚取最大的利润。这就是它背后的经济实质。微观经济上的分析如图1所示:
如果只设定一种价格,那么它就会开价P1,并且市场上只有较高收入的群体购买,厂商就只能赚取这一部分受益。但是如果实行差别价格,其就会按照P2向较低收入的群体进行销售,从而在这一市场上赚取利润。也就是说,实行差别价格能够在它可以销售的市场上销售,赚取最大的利润。
图1
这种第三级的差别价格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差别价格的形式。在现实生活中也会经常看到这样的例子。包括在报纸上会有某些商家的优惠券,但是要收集它们会花费一些时间、精力等,所以往往是那些低收入者会进行这样的收集,高收入者较少收集这样信息。所以这样也可以将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进行人为的划分,从而对低收入者进行优惠,相当于是在两个市场上销售,从而获取最大的利润。
注释:①本源式优惠券作为优惠凭证;会员卡式优惠计策;优惠券式计策;俱乐部式优惠计策。
②Varian主编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中将这种理论被译作“价格歧视”,本文建议使用“差别价格”。
。]
参考文献
[1] 普赖德(美),费雷尔.营销观念与战略
[M].梅清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郭国庆.服务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保罗・萨缪尔森(美),威廉・诺德豪斯
(美).微观经济学(第十六版)[M].萧琛,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