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环境立县”战略,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农村群众居住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与要求
2009年,完成现有101家农家乐污水治理、30个行政村整村推进试点工作。同时,同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3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整村推进试点村改厕率达到80%(含)以上。
三、推荐模式
(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以分散式人工湿地为主,无动力厌氧、户用沼气等其它处理模式为辅。
1、人工湿地处理模式:采用植物根系吸收处理水污染物。特点是工艺简单、投资少、见效快、实用性强,一户或几户农户生活污水处理效果较明显,经过反复实践探索,目前已经有较成功的处理模式,居住较分散和农户房前屋后有空地的村适宜推广使用。
2、无动力厌氧处理模式:人口密度大、居住集中,地势平坦但有一定落差的村庄,将全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网络格栅井收集汇流到地埋式处理池,采取无动力厌氧工程实行统一处理。经无动力厌氧工程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有条件的农村可以配套人工湿地吸收处理,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3、小型沼气池处理模式:村庄内养殖户较多,实行一户单建或多户联建沼气池处理模式,所产沼气作为能源有效利用,沼液用做农林作物有机肥。
(二)农家乐污水处理模式:农家乐污水以餐饮污水为主,废水中含有较多的固体物和动植物油,其污水处理设施必须建设格栅装置和隔油池,滤去废水中的固体物质和动植物油,将固体物和隔油池浮油收集于生活垃圾中统一处理,废水经无动力厌氧或人工湿地的方式进行处理。
(三)粪便无害化处理模式:采用双斜管三格式化粪池,可以一户或多户联建形式,一般生活污水不排入化粪池,粪尿经三格式化粪池处理基本达到卫生学无害化处理要求,然后接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再处理。
四、补助方式
将农村生活污水、农家乐污水治理以及农村改厕工作列入县生态资金补助范围。;农家乐污水处理工程由业主投资建设,政府实行以奖代补,补助标准按实际投入规模大小,验收合格后按工程投入量的50%进行奖励,最高不超过2万元/家;农村改厕工作补助按现有标准执行。同时,对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农家乐污水治理以及农村改厕工作任务出色的乡镇、村给予一定的奖励,具体奖励补助标准另行制定。小型沼气池处理工程补助政策另行制定。
五、具体安排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整村推进试点、农家乐污水治理工作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1、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3—5月)
建立组织机构,开展调查摸底,召开动员大会;编制试点,完成试点工程。
2、全面推进阶段(2009年6—10月)
确定治理方案,逐村(家)落实治理工作;召开推进会,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农家乐污水治理工作;完成治理目标与任务,并组织验收。
3、总结完善阶段(2009年11月)
加强检查,查漏补缺,提出整改措施;总结经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六、工作要求
1、要明确主体,加强领导。农村生活污水、农家乐污水治理、农村改厕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的民心工程。。同时,分别成立农村生活污水、农家乐污水治理和农村改厕工作指导督查小组,具体负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农家乐污水治理以及农村改厕工作的指导与督查。各乡镇(街道)、库管委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确保治理工作的稳步有序推进。
2、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各乡镇(街道)、库管委要根据城镇建设规划、经济发展现状和污水排放量,结合全县规划布局的城镇(乡)污水处理厂(站),按照凡能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站)的农村,原则上纳入城镇(乡)污水处理管网系统;对未能纳入城镇(乡)污水处理管网系统的农村,综合考虑农村人口分布密度、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因素,对辖区内各行政村污水处理方式作好一次全面系统调查与规划。同时,根据我县农村实际,按照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确定年度实施计划与任务,科学合理选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力争2012年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关键词】村居污水;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1.前言
。其污染负荷超过了周边水系的自净能力,河水体的污染已日趋严重,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并直接影响当地水厂的取水安全。由此而知,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2.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基础工作
。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探讨
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不但耗资大,而且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处理工艺的优化选择,对于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确保污水处理的效果和降低运行费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根据确定的标准和一般原则,从整体优化的观念出发,结合设计规模、污水水质特性以及当地的实际条件和要求,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处理工艺技术,经全面技术经分析后,优选出适宜工艺为最佳方案,以此进行设计。
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有生物法、化学法、物理法以及土地法等。
从技术经济比较,生物法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运行经验丰富等优点。所以,生物法被广泛应用。生物法主要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又因其具有处理效果稳定、运行经验丰富的特点而被更加广泛应用。活性污泥法自本世纪初被发明以来,发展迅速,变化很快。 两段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SBR以及CASS等。
如若对污水的出水标准要求较高,污水在经过生化反应并由沉淀池沉淀后的上清液还需要进行再处理以保证出水水质达到设计标准,目前广东省常用的后处理工艺包括人工湿地、稳定塘、快速渗滤池等。在以往的工程实例中,人工湿地受到青睐因其具有处理效果好,维护方便,工程基建和运转费用低,具有美学价值等优点。
4.工程案例
4.1 工程概况
某村庄总户数239 户,常住人口1066 人,外来人口425 人。用水量按200L/人・日,污水量为298.2m3/d。污水处理设计量取300m3/d,污水处理设施24小时运行。废水处理前污染物浓度及出水要求如表1。
4.2 本项目的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
①对于磷的出水标准要求较高,采用化学除磷的方法。消毒采用次氯酸钠消毒的方法。②产生臭气的单元需覆盖并收集臭气,将收集的臭气引入后面的好氧生物处理池进行处理,尽量减少气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4.3 污水收集管网的布置
生活污水收集管布置采用DN300双壁波纹管。居民的生活污水经各自的排水管接入至附近的收集管,收集管汇集至收集总管,采用DN400双壁波纹管。然后自流至污水处理站。收集管道坡度按1‰布置。收集管网转角位置均设置一个Φ1000 的检查井,并每隔30m 设置一个Φ1000 的检查井。
4.4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
4.5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简述
①污水经粗细格栅进入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调节,在调节池中设置潜水搅拌机,以防止污水在调节池中产生异味,同时充分均衡水质水量。②主体工艺采用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厌氧池内设置潜水搅拌机,二沉池1 底泥回流至厌氧池,释磷及快速吸收可溶性COD,可生化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在兼性厌氧的发酵细菌作用下转化为挥发性的脂肪酸。随后污水进入缺氧池,缺氧池采用升流式缺氧池形式,污水在缺氧池中与填料充分接触。反硝化细菌利用好氧池回流的混合液带来的硝态氮作为底物,同时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达到同时降低有机物和脱氮的目的。随后污水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处理。③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后,进入二沉池1,进一步降低污水中的污染物含量,二沉池1 底泥回流至厌氧池,出水自流进入二沉池2。为了达到除磷的目的,在二沉池2 前设置加药装置。④二沉池2分离出来的污泥用吸粪车定期清理外运处理。⑤二沉池2出水进入消毒池后通过投加次氯酸钠达到消毒目的后排入水体。
4.6 臭气处理工艺
由于废水量比较小,产生的臭气量也相对较少,将收集的臭气引入后面的好氧生物处理池,利用里面的废水进行吸收臭气中的成分,并进行稀释,从而不影响周边的环境。
4.7 整体外观设计
污水处理设施主体池体均为地埋式,控制、加药间(上锁)为框架结构、外墙贴瓷片、房顶琉璃瓦内墙涂料、地面铺瓷片。池体上面回填土方后种植草坪,并安装适当数量的石凳、石椅,方便附近的居民或工人休息。
图1
5.结语
农村污水处理,相对于城市集中污水处理,难度更大,而农村水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已对农村地区的水体、土地等自然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着眼长远,合理规划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也更需要引起重视。为建立和谐新农村,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保障农村生活质量提高,缩小城乡差距,我们应该要重视农村污水的治理,让农村河道变得水清鱼肥,使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废水处理实用技术及运行管理》,李亚峰班福忱许秀红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把村容整洁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标准,这既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是农村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开展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应该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而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则是环境污染整治的重要内容。
一、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根据对全市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情况的调查,每年全市人粪尿产生总量约180万吨,人粪尿使用总量约132万吨,使用率约为73.7%,其中还田总量约121万吨,还田率约为67.8%。人粪尿经化粪池处理量约为23.03万吨,处理率仅为12.9%。目前,全市农村及集镇基本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许多粪便不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江河,严重污染了水源和环境,这也是导致农村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厨房产生的生活污水基本上不作处理,处理率为零。据调查,我市农村的重要湿地系统--池塘的水质已很少有3类水以上水质,一些养殖业发展比较多的村甚至是劣5类,农村湿地生态系统已遭受严重破坏,丧失了原有水体自净的功能。特别是莲都的碧湖平原、松阳的松古平原及我市其它小平原地区,农民饮用水的主要水源浅表层地下水已不同程度的受污染。据2003年10月市水利等部门对9县(市、区)乡镇水厂、村水厂(供水站)和未通自来水的农民家庭现状用水水质情况进行抽样检测,63个水样结果中大肠杆菌、浑浊度等四项主要指标超标的占72%。据分析,这与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从2005年开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将其列入生态省建设考核任务中,并作为省级生态乡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核查的基本条件。市环保局于去年3月份在松阳召开了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技术培训会,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专门邀请了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生导师罗安程教授进行技术讲座。之后,市生态办及部分县(市、区)生态办又组织有关人员,到温州、瑞安、安吉、建德等地参观学习。结合丽水实际,市生态办提出了2005年各县(市、区)开展一个村以上污水处理试点的要求,并将其列入生态市建设任务书中。从实施情况看,2005年全市共投入500余万元在10余个村开展农村污水处理试点,主要采取集中、联户或分户形式,结合氧化塘、人工湿地、生化处理等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净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探索出一些符合当地实际的处理模式。如景宁县结合当地农村的地理位置,采用改造现有的排水沟,将生活污水与畜禽污水接入农户的化粪池,再用素砼管道,直接汇集污水进收集池,通过好氧池、兼性池、厌氧池、过滤池来集中处理全村污水;龙泉市、云和县采用管网统一收集,并以厌氧加湿地的方法进行处理;遂昌县和浙江林学院共同研究开发,采取生物改性竹炭吸附和微生物净化能力相结合的生产工艺进行处理;莲都区在小安村、老竹村铺设污水管网,采用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进行集中处理;松阳县在大东坝以沼气为依托,结合改厕、改厨、改栏,进行污水处理,覆盖率达到6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地域面积广,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规划滞后,农村污水处理工作难度特别大,目前工作尚属起步阶段,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由于各地财政比较困难,加上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治污项目很难开展。二是认识不到位,农村污水治理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三是总体上还缺乏适合我市实际的处理技术。就我市而言,特别需要研究开发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运行无费用或低费用、适合分散型处置的处理技术,目前,这方面成熟技术不多。
三、对策措施
我市绝大部分农村在山区,村庄主要以群落式分布,临水而居、依山而建,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分散。村内也是地势高低不平。这些特点给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建设投入和运营成本大幅度提高,设施共享率却很低。此外,我市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原本几乎是个空白,再加上山区农村经济落后,居民收入低,这就决定了不能走发达地区农村污水处理的路子,而要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丽水特点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新路子。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水环境是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灵魂",也是生态系统的基础。目前,我市农村水环境质量普遍很差,已严重影响到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甚至造成了地下水污染,继而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其次,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已占到全市水污染负荷的一半左右,加强农村污水治理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关系到为我市发展工业腾出环境容量,为加快我市发展奠定良好环境基础,意义重大而深远。各地要加强领导,根据本地资源、环境和生态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要制订和完善各项责任制,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发挥政府统一协调和政策导向作用,建立起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机制。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建立专项资金,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要借鉴本省兄弟市县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温州瑞安市每年安排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每个开展污水治理的村,85%的费用从生态市建设专项经费中支出。安吉县每年用于农村污水治理的经费不少于1000万。地级市除衢州等个别地方外,每年的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都超过1000万,其中杭州市达9000万,各地都在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经费。而我市虽然也建立了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但资金量小,主要用于监测监控设施建设,难以安排用于农村污染治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市"十一五规划"对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整治提出了明确要求,建议各级财政能够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等工作开展。
3.整合各方面资源,积极推进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要按照生态市建设和"811"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部署,全面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是积极推进生态乡(镇)、村建设。2006年要全面完成全市20个乡镇、25个村的生态乡镇、村建设任务,以生态乡镇、村建设来推动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二是深入开展试点示范工作。今年我市安排10个村,今后要坚持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办法,每年选择一批地处环境敏感区、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所在地或中心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三是以"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为契机,加快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村建设,争取每年建成几个。四是充分利用国债项目,开展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结合"一池三改"方案,推进农村污水治理。今年各县(市、区)至少要新增一个村全面开展沼气建设,其中龙泉、遂昌、庆元、松阳等有条件的地方应多增加3-4个村的沼气建设,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关键词:眉县农村;污水处理;示范效应
中图分类号:r123.3文献标识码:a
我国农村的污水多为生活污水,“污水靠蒸发”是长期以来农村处理污水的真实写照。而农村环境保护长期处于空白区,对农村环境、生态及生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如何找到成本低、简便易行的方法,来净化这类成分相对简单、污染程度低、能循环利用的污水,达到节约用水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是农村污水处理的难题。
传统的污水治理方式是以集中治理为主,其治理成本高、管线长、运行费用高、治理效果差。这种处理方式对于地形较复杂,农户分散居住的农村地区来说非常困难。因此,农村村落集镇的污水处理,必须采用小型化、就地化、分散式处理的处理方式。
陕西省眉县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从源头抓起,因地制宜地应用农村污水湿地生态处理技术,摸索出一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路子。其中眉县槐芽镇污水生态处理工程与眉县首善镇葫芦峪村农村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带给我们新的示范效应
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概况
1.1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由农户及农家乐厨房用水、洗涤用水、人畜粪便排水、农民作坊的小企业产生的生产污水及其它污水组成,生活污水中以杂质、悬浮物、有机物、氮、磷等物质为主,在排放上具有不连续性、排放面广、排放分散、浓度变化大、水量不稳定等特点,通过直接排入沟渠、河道、池塘和渗漏等方式后,最终不同程度地污染了水体与土壤。
1.2 农村分散式污水收集处理系统
现有农村污水处理方式,有农村分散式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人工湿地、分别接入附近相应的县镇或园区污水管网集中处理三种方式。
农村分散式污水收集处理系统:通过污水管网收集-格栅调节-厌氧生物发酵-反渗透生物膜-接触氧化沟-消毒-排放工艺流程,主要削减污水中cod、ss,通过采取生物(生化)的方法处理污水。这种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对处理农村居民聚集区的生活污水是简单又可行的。
建设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的建设是综合解决污染水体,特别是富营养化水体的最新选择。通过收集农村生活污水,选择适宜的自然地理设置,通过种植有利于改善水质的物种,进行自然消耗降解水中的氮、磷成分,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小规模集中治理方式:汇集该区域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和少量农民作坊的小企业产生的生产污水,接入附近相应的园区或县镇污水管网集中处理。
2 眉县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示范案例
2.1 槐芽镇污水生态处理工程
槐芽镇位于眉县东部,镇区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已铺设雨污水管渠2条,排水管渠由南向西流入渭河。按照眉县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规划和生态镇村建设实施方案要求,镇区生活污水必须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处理后水用于灌溉、绿化、生态以及湿地景观用水。
槐芽镇居民数量现有14500人,实际产生污水量为1725.5m3/d。槐芽镇污水生态处理工程,厂址选择在荒废水草林地,处理场地占地面积1hm2,工程总投资180万元,污水处理规模为2000m3/d,污水处理工程处理吨水运行费用为0.25元/吨。
2.2 污水生态处理工艺
污水由管网系统收集流入,经格栅除去粗大悬浮物后,到达沉砂池均合调节水量、水质,同时对较大的颗粒物进行沉淀,以保证后续生物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并接种部分回流污泥。厌氧池中悬挂生物填料增大了微生物提供附着的面积,污水中的cod物质被微生物作为食物消耗掉,与此同时那些长链复杂的有机物降解为结构简单的有机分子,为后续的好氧生物降解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污水从厌氧池流出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生物处理。在好氧的环境中,经厌氧处理的污水中的cod物质将被大幅度消耗,这是废水系统能否达标排放的关键所在,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处理的效果。经过好氧处理后的污水和自流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分离后的清水从集水堰进入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保证污水出水水质的重要环节,污水在人工湿地中通过土壤、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分解,最终排出污水处
系统。
2.3 工程环境效益
工程建设对村镇生活污水就地处理利用,消除环境污染,形成湿地生态景观,同时具有显著的示范效应:
2.3.1 污水治理效益 污水的原水水质数据cod:400mg/l,nh3-n:25mg/l,出水水质数据cod:50mg/l,nh3-n:12mg/l。污水出水水质达到《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2.3.2 环境效益节约水资源 项目回用中水2000m3/d,可节约新鲜水60万m3/a;项目可减少cod排放量300kg/d,年减少排放量109.5t/a;为削减渭河流域cod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做贡献,保护了流域区域生态环境。
3 眉县农村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眉县农村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代表,是眉县首善镇葫芦峪村农村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这也是眉县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亮点。
眉县首善镇葫芦峪村投资14万元,建成农村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可净化 300人产生的生活污水,湿地净化后的水可满足村上所有绿化灌溉的使用。污水处理站设在村里边角地块和荒地上,采用污水湿地生态处理技术,种植人工湿地降解污染物的植物,在处理污水的同时也绿化、美化环境。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通过管网汇入人工湿地,进一步作为养分让植物吸收自净,最后达标排放。
这套农村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由厌氧池、湿地池、清水池三部分构成。由人工种植亲水植物、建成湿地,当污水、污泥流经该区域时,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等的过滤和吸收作用,实现净化污水的目的。通过农户家中沉淀、管网统一收集、雨污隔栅分离、潜流式人工湿地过滤,实现达标排放。该项目的处理流程,是采用生态处理系统,使水分与氮、磷等作物肥料元素相互结合,起到让水质自净的作用。整个生态系统以势能为驱使力,无需消耗化学能,维护方便,成本低廉。
葫芦峪村生活污水由各家汇集后,流进随风摇曳的芦苇丛里,经由芦苇等水生植物“净化”,就变成了可用于农田及绿化灌溉的清水。经环境部门的多次监测,本村生活污水经生态湿地处理后,水中的cod浓度由原来的286kg/l下降到了 42kg/l,污水出水水质达到《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2013年,眉县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在全市推广农村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通过政府补贴、村上自筹等渠道筹集资金,已在眉县境内12个村建成了湿地污水处理系统,2014年,这样的系统还将在 40多个村建成。
随着眉县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示范效应的影响,宝鸡市采用“统一收集、人工湿地、多级净化”的处理工艺,建成了岐山县北郭村、扶风县杏林镇等 30余处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凤翔县尹家务村、凤县寺沟村与企业联建共享污水处理设施,探索厂地联合治理模式,解决了村庄治污的难题;对移民新村,统一规划,修建村庄排污管网,实行雨污分流、污水集中处理,建成了凤县酒铺村、东河桥村等一批地埋式污水处理站。
4 眉县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示范启示
在区域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设计工作,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规范和标准的规定合理布局,综合治理,解决乡村农舍污水排放对地表水、地下水造成的污染,力求获得建设项目最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污水处理工艺在满足出水水质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用经济实用、技术成熟、易于操作管理的污水处理方案,力求高效节能、成本低、占地少。污水处理系统控制过程简单,日常操作管理人员少,劳动强度低,人为操作失误率低。
污水处理工艺要求运行灵活,严格管理体系和源头控制,在污水和污物发生源处进行严格控制和分离,对水质和水量变化有很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确保出水水质达标,有效去除污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云南合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院云南省传统村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民族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玉龙县白沙村传统村落是纳西民族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的结晶。然而白沙村因其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和旅游开发潜质,经济建设突出,同时给当地环境带来严重影响,经过日积月累,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该地区进行方案设计,将从源头解决现有问题。将项目区生活污水通过污水收集设施,收集进入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后排放,消除污水负荷的影响;垃圾通过村户收集,集中收集入垃圾集中房,定期清运至垃圾处置地,进行减量化处理。让污水、垃圾将不再影响周围环境及村民身心健康,且得到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 院传统村落;环境整治;污水;垃圾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拥有7000 年文明农耕史,在全国各个区域遍布各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古村落。我国传统村落不仅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而且历史积淀深厚、文化个性鲜明。云南省传统村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民族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同样面临着生态环境急速退化的现状。玉龙纳西族自治县17 个乡镇(办事处)102 个村委会的青山绿水间,散落着大量的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是玉龙县各民族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的结晶,它集中体现了玉龙县各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生态文化。白沙村隶属玉龙县白沙镇,其北面为玉龙雪山景区,因其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和旅游开发潜质,经济建设突出,同时给当地环境带来严重影响,经过日积月累,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对当地土壤、水体造成危害,进而影响着生态食品的安全,严重影响着人民的身心健康。为有效保护、深入研究幸存于世的形式与类型丰富、地域与民族特色突出、历史文化信息承载厚重的传统村落,改善项目区传统村落生态环境,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项目区基本概况
1.1 地理位置
白沙村隶属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白沙镇,为行政村,辖兴都村、岩脚村、忠义村、三元村、街尾村、新文村6 。东邻木都村,南邻丽江市古城区,西邻文海村,北邻新善村。村委会所在地离乡政府1.5 千米。村内交通便利,村道以五花石板路、水泥路为主。其北面为玉龙雪山景区,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和旅游开发潜质。本项目区域范围为南起新文村,北至三元村,东北向太平村与白沙完小齐平以南,东边以束白公路为界,西边以岩脚村紧邻山体等高线为界,西南向包括兴都村。
1.2 自然环境概况
白沙村所在地为平坝区,周边多为平整的农田,源自玉龙雪山融水的青龙河从村落西面蜿蜒流过,是当地重要用水供给河流。白沙村西面紧邻山体,地势较陡峭,山体自然风貌保留较好。白沙村紧邻玉龙雪山,项目区属高原型西南季风气候,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白沙村河流流入青龙河,属漱河流域,金沙江水系。
1.3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白沙村委会,属于坝区。国土面积12.90 平方公里,海拔2430.00 米,年平均气温8.90益,年降水量935.80 毫米,适宜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有耕地5565.00 亩,其中人均耕地3.70 亩;有林地16286.00 亩。全村辖9 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06 户,有乡村人口1622人,其中农业人口1507 人,劳动力836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623 人,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见表1)。
2 项目区传统村落环境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分析
通过对本项目区环境现状查看,白沙村饮水为自来水厂供应,设施完善,家家户户通有自来水,自来水水质卫生部门定期检测均合格,且水源点已做保护,不存在饮水安全隐患。
2.2 生活污水污染现状分析
据现场查看,村庄道路均已硬化,为石板路。项目区农村生活污水涉及1622 人,生活污水年排放量33153.68t/a,主要污染物有COD10.89t/a、TN 1.26t/a、TP 0.24t/a。。岩脚村和兴都村两个自然村距古街较远,污水不能纳入古街的城镇污水管网,村内无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水直接排放,对村内环境造成污染,需新建污水收集设施,对收集后的污水进行统一处理。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村民生活习惯基本相同,自来水主要用于日常生活、洗浴等。依据《云南省用水定额标准》(DB53/T168-2013)规定,域类区域(亚热带)农村居民(集中供水)生活用水定额为60耀85L(/ 人·d)。白沙村位于坝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平均用水量约为70L(/ 人·d),污水转化系数取0.8。污水收集率按60%计算。生活污水排放的污染负荷COD、TN、TP 分别按23.00g/人·d、2.56g/人·d和0.51g/人·d 计。
2.3 生活垃圾污染现状分析
目前白沙村无完整的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其现状表现在如下几点:
2.3.1 村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产生量也有所增加,种类增多。
2.3.2 村民家中户用垃圾桶收集生活垃圾分类不够清楚,村庄内垃圾收集设施不完善,产生的垃圾堆放地零散,不集中,部分村民垃圾乱丢至附近沟渠,对周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2.3.3 虽然村中已经有拖拉机清运车清运垃圾,但清运不及时,不能定时定点相结合收集运输。
根据现场勘察及参考相关资料,农村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取0.6kg/人·d,参照相关文献,另参《全国总量核算技术方法》,垃圾回收率为15%,垃圾中污染物溶出率约15%,取样垃圾中含有机成分的量为10%,含N 量0.5%,含P 量0.2%。
2.3.4 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分析
粪便处理现状:根据现场调查,村民饲养的畜禽不多,大都自行沤肥处置,不外排,故本项目不再考虑畜禽养殖污染。综合以上污染现状分析,项目区总污染负荷排放量见表2。
通过上表分析可看出,COD、TN、TP 三个污染物指标中,COD、TN、TP 对生活污水污染贡献率最高,其次为生活垃圾。根据项目区实际调查情况,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对村庄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为从源头削减村庄污染源,减少进入外环境的污染负荷,改善村庄环境状况,应重点对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处理。
3 项目区环境整治方案设计
结合项目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实施本方案,切实解决项目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将从源头解决现有问题,项目区生活污水进入污水收集设施,收集进入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后排放,消除污水负荷的影响;垃圾通过村户收集,集中收集入垃圾集中房,定期清运至垃圾处置地,进行减量化处理,从而解决村庄垃圾污染问题。让污水、垃圾将不再影响周围环境,且得到资源化利用。
3.1 村落污水收集处理工程
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工程结合该村落内现有污水收集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完善古街次干道污水收集设施,提高污水收集率,收集后的污水进入城镇污水管网。岩脚村和兴都村两个自然村需新建村落污水收集设施,充分利用项目区地形,将村落的生活污水引入污水处理系统场地进行集中处理。
3.1.1 污水的收集结合村落的实际情况,拟采用截污沟的收集方式,根据村落地势新建污水收集设施,并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村庄地形,将污水引至村落较低点,在较大的环境容量下进行处理净化,这样不仅实现了污水收集的无动力运行,减少了不必要的投资。
3.1.2 污水的处理由于村庄布局相对密集、经济条件好、地形条件不复杂、污水适宜集中收集,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如地形、可利用土地等,综合考虑各处置工艺的适用性、经济性、进水水质情况、出水水质要求以及考虑未来工艺的运行成本,维修成本及改扩建成本,长远考虑,拟选用污水处理工艺组合技术处理污水,采用的塘化处理系统组合工艺为:隔油隔渣沉淀+厌氧塘+景观好氧塘+兼性塘+生物反应过滤池的工艺组合,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污水处理主要工程设计参数见表3。
3.2 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工程
根据当地情况,由于白沙村村庄城镇化程度较高、离县城较远的村庄,采用“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垃圾房暂存)、乡镇运输处置”的模式。村庄每个村民每户首先把生活垃圾自行分类,将可回收垃圾回收利用,将有机垃圾进行堆沤然后还田,从而实现垃圾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对于不可回收垃圾,村民自觉地放入垃圾桶中,村庄公共场所垃圾桶由村庄指派专人每天清扫;清扫后集中收集在垃圾房中,每周由村委会组织人员对垃圾房中的垃圾进行清运。根据地势地形条件,在乡镇选择适宜的位置建立垃圾集中处理站,每周将垃圾清运至集中处理站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处置。
4 整治方案工程量及结论
根据该地区环境现状及方案论证,白沙村传统村落环境整治方案结论如下。
4.1 项目区现有的污水排放体制为雨污合流制,但是污水收集设施不完善,项目区将根据实际需求新建污水收集设施,提高污水收集率。
4.2 污水处理因地制宜采用集中处理,污水处理系统采用隔油隔渣沉淀+厌氧塘+景观好氧塘+兼性塘+生物反应过滤池的工艺组合。
4.3 结合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村民愿意在村庄设置垃圾集中房,对村庄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通过垃圾清运车定期收运至集中点进行减量无害化处理。为解决好项目区垃圾污染问题,项目区采用“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清运、村集中处理”的模式治理项目区垃圾。
4.4 本项目主要工程量
4.4.1 村落污水收集处理工程:新建污水收集系统截污沟:0.4m伊0.6m 的300m,0.3m伊0.3m 的1000m,新建白沙村污水处理系统(40m3/d)1 座。
4.4.2 村落垃圾收集清运处置工程:新建垃圾房(8m3)3 座,垃圾桶(60L)150 只,并配套垃圾减量化设施1 套,户用垃圾桶406 个,保洁工具6 套。
通过对本方案的初步设计,工程量见表4。
4.5 主要环境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以削减进入外环境的污染负荷为COD:12.15t/a、TN:0.86t/a、TP:0.23t/a。白沙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实施,一方面能削减进入外环境的污染负荷,另一方面能改善村落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和健康水平,协调农村生态与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的环境质量,从而提高该村形象,促进经济产业的发展,因而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迫切且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等四项文件的通知(云环发[2013]130 号).
[2《]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云环通[2011]64 号).
[3《]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
[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 云南省用水定额标准》(DB53/T168—2013).
[6《]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7《]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8《] 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范》CJJ142—2008.
[9《]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10《] 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74—2010).
一、主要工作内容
(一)实施城乡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补短板工程。截止目前已完成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县污水收集管网、县农村生活了垃圾收转运体系建设项目,正在建设县城区(更庆镇)垃圾处理厂改造工程项目、县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厂工程项目、县污水管网恢复重建工程、县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正在建设县镇污水处理设施,该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开展设备安装,竹庆垃圾填埋厂正在建设;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省城镇污水和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2020-2022年)>项目申报的通知文件精神,启动了我县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三年推进方案的编制工作。
17年来,我县实施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3个(2个新建项目,1个改造提升项目),为县城区(更庆镇)垃圾处理厂改造工程项目、县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厂工程项目、县竹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厂工程项目;实施污水处理设施项目4个(2个污水处理设施项目,2个配套管网项目),为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县污水收集管网、县污水管网恢复重建工程、县镇污水处理设施;实施了110个村村级垃圾池建设,配套75村垃圾转运车辆及垃圾箱;通过广东援建资金,为阿须镇、竹庆镇购买大型垃圾运输车一辆;新建农村公厕115座。
(二)实施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持续推进全县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回头看,加快入河排污口污水乱排整治,防止污水直排,确保全县范围内不出现黑臭水体。
(三)大力实施污水垃圾三年行动。按照《州城镇污水、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已完成县城区(更庆镇)垃圾处理厂改造工程项目、县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厂,加快推进县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力度,提高我县污水、垃圾处理能力。
(四)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县竹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厂,县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力度,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合理规划建设一批适度规模的乡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服务周边乡镇;规划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提高生活污水综合利用和处理能力。
(五)加快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推动老旧污水管网和河流排水管网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对接入河排污口工作,防止污水直排;完善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建设,对县城附近的村庄,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处理。对州级“百镇”附近的村庄,按照“户分类、村收集和转运、镇处理”的模式处理。对高山半高山和偏远、人烟稀少的村庄,采取低温热解等方式,实行就地分散处理。对相邻较近的村庄,建立相对集中的垃圾处理站,采取卫生填埋、低温热解等方式,实行就地联合处理。
(六)开展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根据我县污水处理厂实际位置情况,结合实际,计划将污泥转运至垃圾厂处理进行填埋处理,并制定污泥清运方案,确保污泥日产日清。
二、存在的问题
(一)、我县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多,资金量大,我县为深度贫困县,县财政资金缺乏,垃圾污水建设项目资金短缺,导致项目推进缓慢。
(二)、垃圾、污水处理运行维护需要专业人员,我县与之对应的专业人员少,存在困难。
(三)、根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将推行自动化检测,在线监测等相关配套实施的建设,但县财政财力有限,无法支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