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书法教育实习总结范例

2023-10-28 来源:客趣旅游网

书法教育实习总结范文1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小学教育专业不断加强教学研究,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努力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完善课程体系,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基本平台。按照“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能力结构、内化素质结构”的总体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制定上应强调以“学术性、师范性”为特色,以能力本位为主要价值取向,构建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主干、专业拓展、综合素质等五级课程平台,强化儿童发展、教育哲学、小学教育概论、班级管理、教育政策法规、小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研究方法、教师专业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师语言、书写技能等课程,努力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在注重培养学生学术素养的同时,强化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教育专业素质课程所占总学时的比重,合理分配学科专业课、教育理论课、方法技能课和教育实践课各部分的课时比例,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完善教育实践课程管理,确保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努力构建基于学科知识体系、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基本技能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教育专业素质发展的课程体系。

在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的同时,小学教育专业应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即通过教育教学,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基础教育事业的情感;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理念;具有初步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基本的教育科研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组织协调、交流合作能力;形成自我专业特长。为此,大学一年级应侧重教学基本功(包括、普通话与教师口语、即兴演讲、声乐与器乐、简笔画与手工制作等)的训练与专业情感的初步培养;大学二年级应侧重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上课、说课与评课、作业布置与批改、个别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能力等)的训练与理念的形成;;大学四年级则侧重培养基本的教育科研能力(包括选择课题、设计研究计划、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撰写教育故事与小论文等)和自我专业特长(即经过实践训练,学生在专业能力某方面形成的一定的优势,如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力、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能力、双语教学能力等)。

二、改革课堂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基本途径,为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小学教育专业各门课程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改革课堂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首先应结合课程内容制订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实施途径,通过各种途径训练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如,教师语言、音乐、美术、书法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论等相关理论课程可按实践教学大纲,安排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时间,对学生实施观察学习、模拟学习,加强形成性评价,训练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在利用课堂引导学生实践的同时,各课程还可加强课堂教学的延伸,如,开展课前十分钟演讲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重视实践性作业的布置与检查,加强课后实践能力的训练与辅导,弥补课堂实践教学时间不足的缺陷;指导学生做好课外学习笔记,记录课外阅读(理论、案例等)的摘要、反思成果等,拓展学生视野;教育学、学科教学论等课程加强微格教学,组织到小学见习实习,指导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阅读教育名著,研讨教育热点问题,撰写教育小论文,开展教育手抄报、读后感、教育教学技能等各类教育技能比赛,以达到实践教学的预期目的。

与此同时,小学教育专业还应积极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将笔试、技能考试、汇报演出、展览等形式有机结合。如:教师口语、书法、音乐、美术等必修课期末可采用抽签决定考试题目、相关教师组成评委组打分的考试方式;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可采用闭卷考理论、开卷考技能相结合的方式;专业拓展课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技能与训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语言表达艺术与训练、儿童歌曲创编与伴奏、儿童舞蹈与唱游、儿童故事表演与创编、教玩具制作、书法艺术等也可采用汇报演出、展览等形式,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课外实践训练

课外活动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是实践教学的又一基本途径。小学教育专业应制订并落实课外活动的制度与措施,根据专业特点组织相关学生社团,列入每学期系部、教研室教学工作计划。将社团活动和群众性活动有机结合,广泛成立各类学习型、活动型社团,如支教社、文学社、心理辅导站、大学生合唱团、手工制作、声乐、体育、书法、朗诵等多个类别的活动社团。在抓好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实践锻炼,开展富有成效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锤炼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与此同时,小学教育专业还应积极开展普及性的群众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教学基本功与能力的检查与训练,如由学习部负责实施普通话、书法、简笔画、声乐、舞蹈等教学基本功每日一练活动,保证课外训练的制度化、经常化与常规化。同时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剪纸、手工制作、简笔画、歌舞等专业展示,举办简笔画、书法、朗诵、演讲、器乐、手抄报、讲课、说课、评课、组织班队活动、课件制作等教师能力大赛及征文比赛(文学、教育心理、儿童文学等)、手抄报比赛、科技小制作比赛等,提高学生开展教育实践能力训练的积极性,提升实践教学的成果。

在加强校内实践的同时,小学教育专业还应重视校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开展教育见习与实习。《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目标提出,要“结合相关课程学习,观摩小学课堂教学,了解课堂教学的规范与过程。深入班级,了解小学生群体活动的状况以及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获得与小学生直接交往的体验。。为此,小学教育专业应根据课程设置情况,将教育见习、实习时间、内容具体化、制度化,力求每次见、实习前均有基础教育名师举办讲座或公开课,做到整个见习、实习过程都安排专门教师全程带班,加强指导;见习、实习后都要求学生按照提纲进行反思,写出日记、、小论文,组织学生交流,从而实现教学实践的层次化、自主化和反思化。

四、推行顶岗支教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实践教学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目标“教育实践与体验”中要求: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案,经历1~2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参与各种教研活动,获得与其他教师直接对话或交流的机会……参与各种类型的科研活动,获得科学地研究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为此,小学教育专业一方面可以组织大二、大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成立支教小组,在进行充分的“上岗”前的集中备课和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定时间、定课时、定人员,有组织地到支教学校任教和辅导课外兴趣小组,增加学生对小学及小学生的直接感知,培养学生将学科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教学的能力,训练学生初步的教学能力。同时,小学教育专业应根据课程计划安排,充分利用实习环节,组织学生到小学顶岗支教,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实习班主任、少先队工作,实习课外活动,进行教育观察、调查与课题研究等,深化学生专业意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庄建东.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育专业素质培养模式探析[J].文献资料,2009(33).

书法教育实习总结范文2

本学期教务处在学校领导的引领下,在刘刚、郭琳琳两位主任的大力配合下,在各教研组以及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相关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搭建平台,共促教师业务成长

1、岗前培训,奠基新老师入职基础。开学前暑假期间,组织6名骨干老师为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我校、附中小学部37名新入职老师参加。

2、校本培训,夯实学校书法特色。开学第一天,请刘慧龙教授为全体教师进行书法教育专题培训,同时还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

3、相约附中,教育思想辐射片区。11月9日,组织相约附中——小学语文片区教研观摩研讨会,2名骨干教师执教观摩课,片区内100余名语文教师参加。

4、模拟课堂大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我校8名新教师参加,成绩遥遥领先于其它学校,语文组包揽前三名。获奖的背后,是各教研组在教研组长带领下,反复磨课、研讨,套用数学组董老师总结的话叫:“磨”出精彩,“聚”出智慧。

5、校际交流,思想碰撞。我校5名教师到附中执教观摩课,附中小学部2名教师老我校执教观摩课。

6、片区教研,共促成长。7名教师参加片区磨课研讨活动。

7、网络研讨,架设空中成长平台。。

8、外出学习培训,开阔视野。各个学科共有100余人次分别到厦门、北京、青岛、潍坊等地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会议。

9、4名教师同获山东省省级优课,2人获淄川区优质课评选一等奖。多人执教市、区观摩研讨课。

二、扎实训练,学生成果异彩纷呈

1、语文,全国首届青少年国学奥杯赛,我校1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另多人获淄博市讲故事大赛一、二等奖,15人文章在《齐鲁少年》《齐鲁晚报》等报刊发表。

2、艺体教育,学生成果百花齐放。本学期,我校取得淄川区篮球比赛第1名、足球比赛第4名、合唱比赛第2名,11名学生书画作品获奖和发表。运动会、足球赛、篮球赛、圆周接力赛、合唱比赛等已经成为我校艺术体育传统活动。

3、信息技术教育,全国青少年教育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2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

三、落实常规,保障教学有序开展

1、迎接优质均衡教育发展相关工作。相关老师参加市、区、校级会议11次,建立档案盒43个,刚接通知,寒假按新要求整理两套电子档案。开学后接受第二轮督查。

2、新生学籍的建立工作。

3、艺术、体质监测、学生体检及相关数据上报。

4、每月一次规范办学行为迎检准备。

5、期中、期末业务检查以及期末素质检测。

6、实习生进校指导工作。

7、各功能室管理工作。

8、教育满意度测评基础数据整理以及整改报告的撰写上报工作。

9、网络研修相关工作。

10、课题申报及相关推进工作。

书法教育实习总结范文3

关键词:大学语文改革素质职业能力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与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掌握较宽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人才。在此环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既要坚持和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又必须寻求突破,明确定位,拓展功能,使其与高职教育相和谐,并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能力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高职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的界定

徐中玉先生在谈到大学语文时说:“大学语文这门课,不仅可以让大学生进一步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表达能力,而且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人文精神和高尚品德,‘铸造中国人为人的道德’(鲁迅语)”。①据此,大学语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功能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为专业服务的功能,表现在为学生学习专业提供必需的语文知识,以提高专业学习的质量和效率,通过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二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现代社会合格人才的素质,大体可分为两类,即智能素质与品德素质;三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这种功能实际上是前两种功能实现的必然结果。必要的语文知识储备、语文素质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养成是学生转换职业或岗位、升人高一级学校学习以及创业所必需的。

现行的大学语文教学基本上沿袭了中学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受制于应试教育的框框,重视字、词、句、章的分析,缺少文学知识的系统介绍;缺少整体的感悟与思想的启迪;缺少实践能力的训练;缺少质疑、批判、创新精神的培养……如此等等,导致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大学生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日渐下降,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如何应对时代的发展变化和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巫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构想

高职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应当建立以学生为实践主体,以人文精神为内核,以言语技能培养为主线,全面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和言语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可根据语文学科思想性和工具性的本质以及实用性与伦理性的特性,以语言文字为核心,教给学生各种专项能力,它不应是对中学语文的补充,而应注重对中学语文知识的回应和衔接,拉开与中学语文教育应有的距离。大学语文应是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梳理、激活,是在较高平台上的升华和总结。

笔者以为,模块式教学可以弥补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中的这些不足。“模块”是以能力为核心的加拿大“CBE”模式中的概念。

这个模式可归结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把职业人才的知识与技能培养要求用课程模块一一对应,用活的课程模块与多方向的专业对应。它是根据专项能力的最终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各项要求,按照职业实际需要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和能力而确定的教学单元。可以将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分解为相互融会的四个模块,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教学。

(一)语文基础知识模块(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基本常识)

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文体常识、文学常识等,建立文学史的知识体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所学的文学知识的梳理,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活”旧知识。对中小学学过的作家作品从文学史的角度重新加以认识,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有系统的了解,从而建构文学史的知识体系,大致能指出各个朝代诗、词、文、赋、戏剧、小说的主要成就、代表作家、主要流派、代表作品及其成就与得失,使新老知识从中找到相应的位置,使大量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此模块在教学中可结合专业特点添加如下内容:

汉字书写基本知识与训练(书法史、书写意义、楷书与行书的书写技巧等)对文房四宝,欧、柳、赵、文等书法名家,以及篆、隶、楷、草、行等书写形式,如何欣赏书法艺术作品等均作简要介绍。在训练中,可采用摹影、描红、对帖、背帖、创作等方式,使学生从硬笔到软笔,从楷书到行书,从一般字体到名家名作,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

口语交际训练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承担着重要的交际作用,一个人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与人沟通协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在社会活动中的成功或失败,因此,在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应有意加强这些能力的训练。提高高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搞集中突击,要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在教学中,可以将口语交际训练分解为:(1)普通话能力训练(面对不同身份、性别、年龄、熟悉程度的谈话对象得体地提出问题、回答间题的能力);(2)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有准备的和无准备的);(3)演讲和论辩能力训练。。

(二)阅读与鉴赏模块

大学语文绝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继续。就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言,必须注重鉴赏批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如果说有关文艺学的种种知识都是必要的,那么它的归宿应该是鉴赏和批评,也就是说,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

。。

(三)写作训练模块

高职学生尤其要加强写作能力的训练。高职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应以中学生已基本具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为起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写作理论知识,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对写作材料的搜集、处理能力,并从文体学角度把握不同文体特征,以具备常用实用文章的写作能力。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体现在具有文体感的文章写作上。所谓文体感,就是要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写什么像什么。

写作训练模块包括常用文体的写作(如记叙文的特点与写作、议论文的特点与写作)、应用文的写作,重点是学术论文的写作(小论文、研究报告、毕业论文、实习报告、调查报告等)。。如在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中,可以先集中讲解写作知识,然后利用学生调研、实习的机会,写出系列应用文,即调研、实习前写通知,调研、实习回来后写总结,并结合调研内容、实习内容和自己的认识,写竞聘报告、求职信、请柬、演讲稿、实习报告、调查报告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信息资料搜寻模块

信息资料搜寻模块包括科研方法介绍、常用文史工具书的使用(专题研究资料的查询)、现代网络信息资料的查询等,重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资料的能力。

书法教育实习总结范文4

对高职教育而言,专业是分门别类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专业技能,是指在某个专业领域所具备的技能,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符合从事某种职业的操作技能和认知能力。专业技能是高职文秘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源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指从事秘书工作所必备的岗位能力,主要包括“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和“三办”技能(即办事、办文、办会的技能)等。掌握专业技能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发展个人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文秘工作的需要。

二高职文秘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思路

高职教育是以职业能力教育为核心,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因此,文秘专业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文秘专业教学改革,围绕“一个中心、两方结合、三个平台、四个系统”进行教学安排,切实提高文秘学生的专业技能。“一个中心”,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两方结合”,即以校企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三个平台”,即建立了课内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大平台;“四个系统”,即通过建立课堂教学系统、模拟情境系统、社会实践系统及生产实习系统等。在教学中,以“四个系统”为抓手,“三个平台”为保障,“两方结合”是教学的基础,最终的目标就是切实提高文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践

(一)优化课堂教学体系,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1教学内容体现职业化

结合社会对文秘人才的要求和高职教育的实际,聘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研究把关,保证教学内容适应社会的需要。课程与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为全面落实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需要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整合与综合化处理。一方面,教材体系在理论方面强调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另一方面,专业技能训练与秘书岗位工作实际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为此,应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将内容相近或相同的课程进行整合与综合化处理。改变过去文秘专业课程设置零乱、内容重复的缺陷。整合后形成六个模块:人文素质课程模块、中英文语言课程模块、信息收集与处理课程模块、组织协调公关课程模块、秘书实务课程模块、商务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训练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岗位认识阶段,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和职业;二是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训练阶段,通过校内实训进行模拟训练;三是产学结合进行顶岗实习和岗位综合实践锻炼。

为加强文秘专业技能训练,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单项任务实训。单项任务实训就是为某个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单项实训教学内容,如上机文书写作实训,每个文种作为一个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电脑上用准确的格式完成一个个写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在课程中开设足够的综合性实训项目,强化技能训练。文秘专业开设了九个模块的综合实训项目,分别是文书写作与训练模块、办公室事务模块、会务工作模块、公共关系技巧模块、接待与礼仪模块、商务谈判模块、信息管理模块、办公自动化模块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块。通过综合实训项目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与创新能力。

2加强课堂实训,强调“教、学、做”为一体

高职文秘专业教育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遵循“理论必需够用,注重实训”的高职教育理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强化课堂实训,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强化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课堂实训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践某些秘书工作技能,一般是与理论课的配比实训。这种实训任务单一,工具较单一,设备条件限制少,能在课堂内完成,教师只要提供任务并提出完成要求,学生则按照要求拿出与实际工作相类似的成果。。准确的讲解有利于学生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有助于学生掌握形成技能的方法。为充分发挥讲解的作用,可以把讲解与示范结合起来,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第二、必要的练习。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关键环节,应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根据时间分配不同分为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根据内容完整性的不同分为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根据练习的途径不同分为模拟练习、实际练习和心理练习等。第三、有效的反馈。反馈是指训练者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训练者个人自身的反馈;二是外部反馈,即训练者以外的人给予的反馈。可以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然后开展学生相互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再由教师进行检查。师生共同讨论,评判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进行反复训练之后,就可以使技能熟练定型。

3推进技能评估改革,激发实践兴趣

文秘专业技能评估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实训任务的水平,要强化实际操作,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建立健全以专业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如果考核不合理,可能会影响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达不到训练的效果。对于侧重培养专业职业能力的课程,如秘书学、文书学、档案管理学、速记基础等应灵活采取实践操作和技能竞赛等多种考核方式,突出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为以后从事文秘职业时成为一名合格的秘书奠定基础。专业技能考核以实训的训练模块为基础评定成绩,让学生明确成绩与每一个训练模块的表现直接相关,从而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提高训练的效果。训练结束后,要求学生对实训进行总结,撰写实训报告,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技能。

(二)开展模拟情境实训,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秘书专业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院文秘专业具备文秘情景模拟实训室、网络办公实训室、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实训室、商务活动综合实训室、礼仪与形体训练实训室等实训场地,为文秘实训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实用性、参与性强的情境实训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情境实训就是在模拟的工作情形下演练某些秘书工作内容或训练某些工作技能。实训由学生扮演秘书角色,按照秘书工作任务的要求去处理不同的事件,学生参与其中,感受秘书工作的实质所在。如在高职院校的文书处理训练在单项训练的基础上,展开整体实践训练,可以设置一定情境的模拟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扮演各种角色。整体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以部分项目的实现为前提,主要是对各单项技术规范的综合运用和对整体工作流程的理解,如在收文处理训练中,完成接收、登记、审核、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注办、归档、查询等程序。完成后,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然后开展学生相互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再由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要求学生修改出现的问题。从而使技能内化为个人的专业能力。

为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促进知识向能力转换,在第三学期文秘专业安排了二周时间集中进行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到院办、教务处、学生处、档案室、组织人事处等部门参与完成各种“办文、办事、办会”任务,提高专业技能。

(三)开展社会实践,锻炼专业技能

秘书技能是学生在全面掌握秘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秘书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秘书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所以,文秘专业技能训练不仅要加强课内单项训练和模拟情境实训,也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专业技能。第一,组织社会实训。按照教学计划,三个学年分别完成三项社会实训任务:第一学年进行社会调查,完成“社会调查报告”;第二学年进行市场调查,完成“市场调查报告”;第三学年完成毕业论文。学生通过收集材料、问卷调查、撰写报告等活动,能较深刻地掌握社会实践的流程,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第二,开展技能竞赛。可以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秘书综合素质,通过竞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例如,举办“秘书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用三分钟演讲、场景模拟、公文写作、硬笔书法和才艺表演等形式,对文秘学生办公事务管理技能、会务管理技能、公文处理技能、办公室真实情景展演、办公设备综合技能、速记速录和个人职业才艺等进行考察。第三,成立学生社团。。

(四)开展综合技能实训,提升秘书专业技能

提升文秘专业技能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专业岗位综合技能实训。它是到社会岗位上顶岗工作,实现由学生身份向秘书角色转换的过渡,并进行秘书职业的尝试,实现学生秘书经验的积累。第六学期文秘专业学生由专业教师带队,在工作人员的具体指导下,在相关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文秘的专业特性决定企业岗位需求量不大,为做好此项工作,学校要与企业加强合作,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确保学生在真实的岗位环境中,实现秘书岗位的职业化系统训练,确保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开展秘书岗位综合技能实训应注意:第一,组织动员,明确要求。要开展实习专题讲座,召开实习工作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顶岗实习工作任务。第二,组织观摩,了解职责。到实习单位观摩一周,听取实习单位领导或具体部门负责人介绍单位情况,了解岗位工作具体情况。按照实习单位要求,制定工作日程表、实习管理办法。第三,认真实践,提升技能。实习生进行专业技能顶岗实习,根据实习单位安排担任管理或服务工作任务,撰写实习周记、开展小组讨论、参与实习单位专题活动、参加实习单位参与专题宣传活动和文体活动等,通过实习检验专业知识与技能。第四,表彰先进,总结经验。要求每个实习生认真撰写实结,表彰优秀的指导教师和优异的实习生。通过顶岗实习,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获得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孟庆荣.秘书职业技能实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1-3.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56-261.

[3]李晓琼,吴迪.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秘书之友,2012(2).

书法教育实习总结范文5

一、地方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面临的挑战

①基础教育改革的挑战。教师职业技能,是指教师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和经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方式和能力。1992年,原国家教委印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把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教师必备技能列为高师生的培养目标和必修学业。十余年来,高师院校以《要求》为依据,积极探索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收到了一定实效。但不可否认,《要求》关于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育理念的转变、课程结构的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更新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特别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等的引入,对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高师生走向讲台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等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之中,除上述传统教师职业技能外,高师生还应具备学习指导技能、合作技能、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技能等新型技能。

②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2012年2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标准》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六个领域,提出了二十五项有关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在这些能力中,有些能力是传统教育教学中已具有的,根据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又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如“教学设计”要求“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要求“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沟通与合作”要求“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等。有些能力是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着力于教师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提高而倡导的技能,如教育教学评价技能、反思与发展技能等。对师范生而言,要促进其专业发展,既要对《要求》中的各项教师职业技能加以继承和发展,又要对《专业标准》所倡导的新要求、新技能予以高度重视。

③严峻就业形势的挑战。造成地方高师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高师生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提升,加之教师工作比较稳定,假期充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填报师范专业;另一方面,中小学学生人数逐年下降,学校班级数逐年减少,农村学校合并、调整,教师自然减员速度放慢,使得教育队伍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如,2010年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类毕业生总数将超过60万,而整个教育系统提供的用人需求不足30万。二是用人单位招聘门槛逐年提高。面对供大于求的师范生就业市场,用人单位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不断提高招聘门槛,很多学校基本上只锁定“211工程”重点大学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这也加剧了地方本科师范生的就业压力。三是非师范生的冲击。。这些社会人员和非师范毕业生经验丰富、综合能力强,更受学校和学生的欢迎,成为师范生有力的竞争对手。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地方综合性高师院校师范生能否顺利就业,关键还是取决于自身的素质。因此,师范生必须多维度地构建包括教师职业技能在内的核心竞争力。

二、地方综合性高师院校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①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是培养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的主要阵地。然而,由于地方综合型师范院校培养目标的多元化,直接导致了教师教育专业的弱化。当前,地方综合性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实施很不利于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主要问题是理论型课门类齐全、繁多,学分比例高;而实践型课程门类缺少、学分比例极低。“在我国现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理论型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一般占总学时比例的70%以上,而实践型课程所占比例通常低于30%。” 这种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的弊端,一方面由于理论型课程过多,造成学生掌握知识负担重,为了应付考试,大多数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用于苦读书本知识,而对教学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教育教学行为习惯等方面无暇顾及、不够重视;另一方面,由于实践型课程的缺少,学生缺乏对教育职业的了解与亲身体验,缺少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机会,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教育教学能力不强。

②教学方法不科学。地方综合性高师院校的师范生教育教学中,承担教师职业技能的教学与训练指导的教师主要是学科教学论教师,这些教师具有学历层次高、学术能力强等优势,但大多数没有中小学教育教学经验或者长期远离中小学教学一线,不太了解基础教育实际情况,特别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和发展认识不清,因而其教学与指导也往往泛化、空疏,缺乏针对性,指导不到位,极大地影响了师范生教师技能的教学与训练成效。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基本上以理论学习、教师和课堂为中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丧失。。教师一讲到底的独角戏上课方式大行其道,“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张嘴”的陈旧、单一的传统教学手段仍未完全改观,教育调查、课堂观摩、模拟教学等有助于提高学生临床教学能力的教学形式很少采用。

③教学实践不扎实。相对于理论课程的强势地位,地方综合性高师院校教育实践环节相当薄弱,这也是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不尽人意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高师院校教育实习一般集中安排在大学四年级进行,为期7—8周,有的甚至更少,去掉实习前准备和实习后的总结,真正的教学实习时间非常有限,实习生很难形成对教师角色的真正体验, 更谈不上对教育教学工作各环节的实践研究。相比之下,欧美教育发达国家教育实践的时间则要长得多,如英国的师范生至少要花15周的时间在中学实际的教学环境中观摩或实践教学,美国的师范生多则半年,法国的为27周,德国的多达72周。教育实习中,师范生实际授课的节数差别也很大,多一些的可授10多节课,少一些的只有一两节课。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并没有许多时间和机会登堂讲课,而花了更多的时间陪学生游戏和进行班级日常管理。有些实习学校根本没有实习师范生登上讲台授课的机会,师范生在实习中只是翻看学习中学教师的教案和备课本。由于高校、院(系)与中小学通过教育实习建立的关系具有较大的单边性和临时性,实习过程对实习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或多或少会产生冲击,实习学校接受实习生的热情不高,实习学校教师对实习生指导乏力,再加上部分实习带队老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指导能力不强,致使不少教育实习流于形式。

④自我训练不到位。要成为一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老师的教育固然重要,但高师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我实践和自我训练更加重要。目前部分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自我训练意识并不强,缺乏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的内在驱动力。有些高师生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加上学习任务繁重,就业竞争激烈,职业技能训练困难,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失望感;有些高师生所读专业并非其喜欢的专业,只是为了读本科或是服从调剂才入学现专业,潜意识里就有一种失衡感和抵触情绪,从大一开始就忙着准备考研、考公务员。尽管也有一小部分高师生从事家教兼职工作,但家教作为简单的“一对一”教学实践工作,不同于大班教学登堂讲课和正式的教学工作,对提升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的作用毕竟有限。

三、地方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对策建议

①改革教育课程。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提高地方综合性高师院校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关键。。“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师范教育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即要适当增加教育类课程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比例,尤其要增设教育技能课程,建立起由一般文化课程课、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学科课程、教育实践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等六大部分组成的全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新体系。二是改革课程内容。即把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任务分解给各门课程。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除中学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主要培养高师生语文教学基本技能外,其他各门课程都应承担相应的任务。如书写技能主要通过书法课程培养,写作技能通过写作课程培养,口语技能通过口语课程培养,多媒体操作技能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培养等。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等专业课程也应该结合中学语文教学任务增加课程内容,着力培养高师生的文本分析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等。三是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摒弃由教师一讲到底、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通过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研究式、开放式等教学方法,增强高师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培养高师生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以及创造性地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学科教学法课程应采取注重实践取向的临床教学形式,综合运用案例教学、观摩教学、模拟教学、微格教学、教育调查等多种形式,逐步培养其教师职业技能。

②强化实践环节。首先,要延长教育实践时间,高师生面向中学、深入中学第一线的教育实践时间至少应为半年。其次,要加强实习指导。院校应选派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带队老师,对实习生教案编写、试讲、授课、听课、评课、班主任工作、实结等各环节严格把关。再次,要增加教育见习。高师院校有必要从大一到大四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附近的中小学进行见习或观摩,让学生了解并接触真实的课堂教学、教材和学生,为教育实习做好方法、技术、心理上的准备。此外,要探索新的实践途径和模式。除课外见习、实习外,还应有课内模拟教学;除集中实践外,还应有三人一伙、五人一群的分散实践;除学生之间相互训练外,还应鼓励各自为战的自主训练。

③营造学习“力场”。一方面,高师院校要对教师教育专业给予必要的重视和支持,建立适合教师教育的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做好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工作,激励高师生有更大的热情参加职业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要开展各类名师讲坛和中小学特级教师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要通过设立“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实践”项目等手段,鼓励高师生开展自助式训练;学生工作、团委等部门及学生社团组织,要结合教师职业技能特点,开展诸如读书征文比赛、演讲辩论比赛、书法比赛、朗诵会、教学技能比武、教育调研等校园文化活动,培养高师生实践兴趣,促进其主体实践能力;各学生团体、各班级可以采用干部轮换制,培养高师生的组织管理工作技能、沟通与合作技能。总之,地方高师院校要高举教师教育大旗,从外部环境到内部趋力,都要营造有利于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学习或训练的“力场”。

书法教育实习总结范文6

论文摘要: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的竞争力是不同的。高师院校的竞争力在于培养合格师资,向基础教育输送师资力量,使学生得到较高水平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求职应聘时拥有竞争实力。。

高师院校肩负着培养中学师资的重任,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智力素质和教育理论素质等,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从事中学教师职业的技能,才能胜任中学教学工作。我国基础教育第八次课程改革制订的《新课标》,对当今教师提出了教育应成为以人为本的教育艺术的全新要求。。

一、令人堪忧的高师教师职业技能现状

教师资源是首要的教育资源。。基础教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体,其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事业的成败。。

然而,高师院校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却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教学模式陈旧单一,教学方法呆板僵化,使教学主体错位,教学特点模糊,教学结果虚化,充分暴露了教学中课程意识的淡薄和课程结构的滞后。导致学生毕业时不具备基本的从教能力,就业求职难乎其难。从近几年教育实习的情况及实习基地学校的领导和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评价来看,他们认为现在的实习生素质在下降,自身基本功差,学习力差,从教能力更差。不会学习,不会听课,不会鉴赏。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听课时只记教学流程,不记指导教师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如何突破难点;只记教学中指导教师提出的问题,却不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效果;只看热闹,不思考指导教师为何这样处理问题的门道。实习生讲课解答问题时,只给学生答案而不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作答。当指导教师指出实习生教案的问题后,实习生却不知如何改进。普通话欠标准,板书有错字,讲述出现知识性错误。无法开展班主任工作,缺乏集体教育技能、个体教育技能、处理偶发事件的技能。不善于人际沟通等。如此下去,不合格的师范生走向社会又培养出不合格的学生,恶性循环,怎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建设者?怎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今,高师院校开设的教育类课程,通常只包括公共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法和教育实习等科目,存在诸多问题:其一,在课程安排上,教育类课程没有被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课程门类单一,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少,课时少(约占总课时的5%--6% ),课时比例严重失调;其二,在教材使用上,基本理论框架无重大突破,教学法功能不足,几乎没有能引导学生操作的具体内容;其三,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师范教育、基础教育实际;反映时代特色不够,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总结不够;其四,对当代国际可供借鉴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研究总结不够;其五,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缺乏整体研究与协调,使课程的科学性、有效性受到影响。

二、建立开放式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形式应该多元化,力求做到必修与选修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生自主分散训练与教师指导的集中训练相结合,一般技能训练与学科专业教学技能训练相结合,开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新天地。

当前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第一,课程设置应当合理。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制定和实施新一轮教学计划,其特点之一是压缩教学总学时,让学生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地学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但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的学时不可能足够,为此必须进行课程改革。一是精减学时,训练主要安排在课外。比如对于普通话、汉字规范部分的训练,可以不占课时,实行过关考核,对新生人学摸底测试中部分水平差的学生可适当安排培训。有些学生的口语表达、书写技能和书面表达技能只要达到训练标准即可免修;二是开设提高性的选修课,使学生在达到职业技能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另有一技之长。第二,学科专业教学技能训练巫待加强。应该引起重视,落实专人管理和指导。

第一,将现代教育技术引人到技能训练中。充分利用声像媒体,对学生进行各种技能的示范定向,及时反馈训练效果,调动学生参加训练的积极性。不仅利用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实施训练,还要采用微格教学系统进行技能训练。微格教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在1963年创立的用以对学生进行某项专门训练,使其掌握某种技能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其特点是把复杂的课堂教学能力分为不同的单项教学技能,分别进行训练,从而使学生易于掌握。微格教学系统从构成看,基本上是一个专门化的小型演播室,主要由多媒体设备、摄像机、录像机、全场录音系统、视音频摇控系统、视音频切换机等组成,可为师范生的教师技能训练提供良好的训练设施和环境。据了解,相当部分的高师院校已投资兴建了微格训练教室,许多学校进行了微格教学与高师学生教学技能提高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微格教学作为”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对培训高师学生教学技能十分有效。为此,高师院校学科教学法及其他专业课教师、教育学科教师与电教中心教师应加强相互间的配合,认真学习微格教学理论,对教学技能进行合理分类,熟悉微格教学程序,掌握微格培训原则,不断总结经验,使微格教学培训模式日臻完善。 第二,配备专职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给以必要的指导。技能只有通过严格训练和操作才能真正掌握,训练要做到目标明确,无论是课内课外的训练,都要有教师具体指导,认真讲评,不可放任自流。对教育人才成长的研究表明,指导教师与学生一旦构成师徒关系,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老师的指导对徒弟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职业技能训练也不例外6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对现有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同时要解放思想,倡导“能者为师”,鼓励高年级学生辅导低年级学生,提倡学生间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三、强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一)突出教学工作技能训练

教学工作技能训练是指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评定成绩等教学环节所必备的技能训练,是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生从师任教素质的必修内容,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使用教学媒体和编制教学软件,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和进行教学研究等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其主要内容包括课前教学设计的技能,使用教学媒体和编制教学软件的技能,课堂教学的技能,设计和批改作业的技能,组织和指导课外教学活动的技能及教学研究的技能。

(二)突出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

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是师范生教师技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为合格中等学校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是“中学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等方面的技能训练”,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班集体的组建和教育的技能、个体的教育技能、与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沟通的技能。

(三)强化常规训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