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校内教育实习总结范例

2023-07-31 来源:客趣旅游网

校内教育实习总结范文1

关键词:实践教学;实践基地;运作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2-0166-02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交际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学生自身的原因和实习单位的原因,很多学生的实习流于形式,实习指导教师也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实习情况,很难进行实地的专业指导。而依托不同专业建立的校内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和指导教师提供一个实践平台,弥补了毕业实习存在的一些不足。借助专业优势,建立稳定高效的校内实践基地,制定可行的学生考核机制和指导教师监督评价体系,走出一条大学生在校期间校内实践和毕业前的社会实习相结合的道路。各个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的合作也将为校内实践基地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分析

1.实践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实践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实践可以完善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学习到实践再到学习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大学生毕业实习现状

目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主要是毕业实习,但无论是集中还是分散形式的毕业实习都存在一些问题,很多高校的毕业实习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

毕业实多被安排在第七或者第八学期,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段时间是比较忙碌和重要的。学生要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和准备毕业论文,还要进行求职,所以学生容易忽视毕业实习。很多英语专业学生的实习单位不对口,学生的实习内容不确定、不具体。一些单位只给学生安排一些打扫工作、杂事,使得实习不能起到巩固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作用。学生的实习指导和监督,通常是由单位和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一起进行的。但是这种方式不利于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学校的指导教师不能完全掌握学生的实习状况。实习单位方面,现在愿意接收实习生的单位也在缩减,学校不付给实习单位经费,但实习单位派出实习指导教师需要时间和精力,所以现在很多单位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

二、大学生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

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文件中指出:“进一步加强以教学实践、专业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使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蕴含在各门课程中反映人类文明成果、弘扬民族精神、体现科学精神、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学生大多是在大四毕业前到实习单位去实习,检验学习的成果。但是如果学生能够把所学习的知识及时运用到实际中,找到不足再学习,弥补不足,就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建立不同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完善大学生的实习,保证实习作用的发挥。让校内实践基地成为学生锻炼、实践本专业知识的重要课堂。从学生入校开始安排校内实践,根据不同的年级进行不同内容的校内实践,与毕业前的社会实习相结合。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文化传媒系依托非体育类专业学科平台,坚持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人才作为指导思想,建立了三个校内实践基地。分别为英语专业的博文翻译社、新闻专业的博瀚报和教育技术专业的博创影视社。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锻炼的机会。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参加翻译社的口译、笔译等活动,增强了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把校内实践基地的实践内容充实起来,将校内、校外实践基地作为一个整体来建设,建立一系列完善的校内实践基地的运行、管理、考核机制,切实提高学生专业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的竞争力。

三、大学生校内实践基地的运作及管理机制的探索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文化传媒系三个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使得学生的校内实践成为传媒系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际运用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学生可以独立地参加活动,增加人与人交际的机会,培养创新能力,实践基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的地方,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学习循环往复的过程实现了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1.建立稳定高效的校内实践基地

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使学生从大一入校就把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成为可能,一方面避免了第七、八学期毕业实习与考研、专八、论文的冲突,另一方面使学生入校就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使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规划大学四年的生活和毕业后的发展。以传媒系英语专业为例,学生在课堂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但英语是交流的工具,实践对于英语学习尤为重要,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英语专业的博文翻译社自成立以来就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的锻炼机会,完成了很多的翻译工作,参与翻译了天津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研究中心的国外全民健身动态杂志摘要和论文全文各两期,等。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指导教师为学生做翻译讲座并根据学生的翻译情况做指导,有体育人文社会研究中心的专家为学生做专业知识方面的讲座。通过翻译实践学生可以增加词汇量,接触到不同专业的专业术语,掌握一些其他专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国外发展动态。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把翻译理论用于实践。同时学生从入学就接触论文翻译,对于论文的写作要求、写作方法有所了解,对将来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实践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校内实践基地的实践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因人而异,分年级安排不同的实践活动。

2.完善大学生校内实践基地的学生考核体系和指导教师监督、评价体系

校内实践基地接受学校的领导,由系部负责管理与协调。传媒系英语专业的博文翻译社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为宗旨。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思想的培养。采用培训、讲座、观摩、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术、科研及实践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博文翻译社主要招收天津体育学院在读的热爱翻译的英语专业本科生。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或者由教师推荐。学生的考核由指导教师给出。要求学生遵守翻译社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有高度的责任心,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认真按时完成翻译社交派的各项工作,参加翻译社组织的各项活动,包括翻译社的例会、活动、学术、科研及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出勤、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总结。对获得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的各级笔译、口译证书的学生给予酌情加分。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有利于把指导教师的指导落到实处,确立明确的校内实践主题,使学生的实践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校内实践基地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学校和系部的支持,经费投入的增加可以用于实践基地的建设并且把校内实践基地作为一门课程建设,将校内实践基地与课程更好地结合,学生成绩核定与学分挂钩,为指导教师核定工作量。同时指导教师的交流和培训也是十分重要的。注重指导教师的梯队建设,传、帮、带,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加强学生和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

四、结语

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是大学生实践的新探索,也是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我们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社会实习和校内实践的最佳结合方式,不断充实和改革实践内容,不断加强不同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的交流与合作,为校内实践基地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柴明勤,陈晓玲.新时期高校毕业实习的模式与策略探析[J].河南教育,2009(1).

[2]陈志红,强化毕业实习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室科学,2007(1).

[3]李仲秋,庞闻.文科院校本科生毕业实习工作对策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9(1).

[4]林承凤.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探索――以滨州职业学院为例[J].时代文学,2008(9).

[5]吕金虎,刘少达,卓献荣.以成绩考核体系为指导提高毕业实习质量的措施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8(5).

[6]郭祯祥,毛广卿.高校毕业实习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2).

校内教育实习总结范文2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安排是其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在论述该专业顶岗实习必要性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该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1引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培育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为达到这一目的,技能培养是关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则是有效途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教育部并且制定出台了《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不少高职院校也已开始探索与实践,学生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则是“工学结合”精神的实践表现之一。

2顶岗实习的内涵

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具体工作岗位上,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一边学习,一边在生产一线的诸多岗位与一般职业人一样,从事生产性劳动,其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员工。也就是说,岗位实习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岗位上按照“准员工”要求实际操作,进行岗位实训的实践教学活动(刘合群等,2005)。

3国贸专业顶岗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国际贸易类的工作岗位按工种分大致可以划分为: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质检员、货代员、报关员等,这些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偏向技能型、应用型,这恰巧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就是说高职国贸专业培养出的技能型、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适应目前外贸类岗位需求的情况,这意味着国贸类专业在高职专业中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顺应需求,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外贸技能型人才,顶岗实习是必要环节。

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亲身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感受企业的运作管理,它有助于学生认识、了解、熟悉专业工作环境及具体的工作内容;有助于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将课堂所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校内学习的动力;有助于学生感悟职业活动必备的隐性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职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合理的顶岗实习安排能够将校内教学与企业学习相结合,达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4高职国贸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现状

目前高职国贸专业基本都有“工学结合”的实践,大部分院校是在大三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半年的“毕业实习”,有些学校则除了毕业实习外,还安排半年的“顶岗实习”。不论是毕业实习还是顶岗实习,其实质都是“顶岗”学习,在此,我们统一叫做“顶岗实习”。目前高职院校国贸专业顶岗实习最常见的教学体系模式是“2+1”模式或“2.5十0.5”模式,也就是说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三年的学习时间里,安排学生半年或者一年的校外工作体验。

4.1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如上所述,目前高职院校国贸专业的顶岗实习主要是“2+1”模式或“2.5+0.5”模式,也就是说学生的顶岗实习被安排在毕业前进行,顶岗实习结束,马上进人毕业就业状态。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能更早地进人社会学习,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但这却并没有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精神付诸于最佳的行动。

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顶岗”的过程对已学知识有新的认识与消化,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梳理与明确;并在“顶岗”中学习感受,学校内无法体验到的真实工作氛围,缩短就业的适应期。但目前高职国贸专业普遍存在的简单的“先校内学习,后企业顶岗学习,再就业”的教学安排虽然能让学生在毕业前夕提前适应工作环境,但它仅仅是提早了学生就业的时间,让学生早半年或一年进人社会工作,却并没有从整体上起到培养高技能型的目的。这样的安排一方面不利于顶岗实习阶段的学结与进步;另一方面也无助于学生校内阶段的学习达到最好的效果,因为很多学生在人学后的前两年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大三在外工作一段时间后,目标开始明确,但却没有了在校集中学习的机会。

顶岗实习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直接导致整体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欠佳。

4.2顶岗实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明确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属高职热门专业之一,每届学生数量较一般专业大,且由于外贸类的公司大多是小型公司,每个公司的人才需求的量并不是很大,所以很难像理科专业一样统一安排实习单位。为了使学生找到顶岗的单位,大部分学校都是学生自己找单位与学校单位推荐相结合安排顶岗实习单位,且学校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的单位类型及岗位要求把握并不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在定教学目标与内容时,无法对学生作出严要求,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也只能模糊定义。

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不明确直接导致指导教师的指导方向不明确,学生的实习目标不明确。根据笔者简单的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使用简单的“先校内学习,后企业顶岗学习,再就业”安排的高职院校,其国贸专业的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就是可以提早工作,早点就业,早点进入社会。显然,想通过目前这样“顶岗实习”安排达到高职国贸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乐观。

4.3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指导不到位

顶岗实习作为教学内容安排之一,学校有必要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指导,但如上所述,由于国贸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一般较分散,对学生的实习要求不高,且并不一定专业对口,因此大部分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指导上并不重视。一般会随机分配学生给相关老师指导,指导老师也只是在学生实习期间定期了解下情况,偶尔也会下企业进行查看,但由于现场指导时间短,没有集中性指导,学生间缺乏交流,指导效果一般。

顶岗实习学生指导是否到位,是学生顶岗实习质量把关非常重要的影响方面。学生的实习效果只有通过教师的点播与指导,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4.4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欠佳

顶岗实习的教学管理主要包括对学生实习质量的管理、以及教师指导质量的管理。但大部分院校在这两方面的管理上均存在着“形式为主、缺乏实质内容”的状况。

由于实习指导的分散性,校外指导的难度较大,资金投人要求高,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该方面的投入均有较大缺口,一般学校仅对集中组织的大批量学生的实习派出带队教师,大部分情况下不安排老师专门负责校外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而是由教师一边在校内任教,一般兼职担任校外顶岗指导。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资金上的欠缺,学校对指导教师无法严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则基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学生实习质量的管理变成了对顶岗实习资料上交的表面文章。

5国贸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改进的建议

目前国贸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卜存在的问题和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现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均处于顶岗实习实践的起步阶段,对顶岗实习的重视度还不够。但高职教育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各高职院校若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前审视顶岗实习的重要性是关键。

5.1时间安排:大学末到大学中

要提高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真正让学生在顶岗中学习与成长,高职院校首先要改变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将以往定在大学末(毕业前)改为大学中。目前也有高职院校有这方面的实践,如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采用“1+4x0.5秋去、春回”模式,将大二的第一学期和大三的第一学期作为学生顶岗的时间(匡希龙、王章华,2007),也有学校把该模式叫做"3111”模式(山颖,2008);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旅游专业则采用“1.0十X+Y模式(王婷,2008),将顶岗安排在校内学习一年之后。这些实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将顶岗与校内实习交叉进行,改变了简单的“先校内学习,后企业顶岗学习,再就业”的教学安排。

国贸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也可以安排在校内学习一年之后,学生在一年学习后对基本的外贸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即可安排其在外顶岗实习。这一方面有助于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专业技能及其他素质上的不足,明确接下来校内学习的目标,校内学习的教学效果自然也会立竿见影。

5.2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根据岗位分别制定

理科类专业的顶岗实习一般都集中安排,学生轮岗学习,其教学目标明确。但文科类的,由于集中安排不可实现,岗位适应期长,一般不适合轮岗,不同单位、不同岗位间的要求不一,很难统一制定顶岗实习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按岗位定目标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顶岗实习之前,教师对外贸类工作岗位做详细介绍,并让学生做相关的性格测试及技能测试。测试结束后,以心理、技能测试结果提示的该学生适合的岗位走向为主导,以学生自选为辅助,将学生分组定岗,如可分为单证组(细心、安静的同学)、业务组(活泼、英语口语较好的同学)、跟单组(灵活、沟通能力较强的同学)等。学生分组后,可根据不同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制定该组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并以此为依据最终进行目标考核。为避免学生因对岗位或自我性格的错误认识而选错组,可以允许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申请换组,但每人只能申请一次,换组之后其学习目标与要求也随之改变。

这样的分组定岗、按岗定目标的安排可以改变以往国贸专业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不明确的现状,有助于后续的指导教师指导工作的明确化及顶岗实习考核的明确化,并且这样的分组顶岗还可以达到因人制宜的国贸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

5.3学生指导:分组定人指导、集中定时指导

“分组定人指导”指的是学生的实习指导根据岗位分组情况定专业老师指导,各分组老师需对学生进行岗前的专业培训,跟踪学生的整个顶岗过程,并给予实习建议,负责知识总结、组织学生交流等工作。“分组定人指导”有助于实习培训、实习建议、知识总结、实习交流等环节的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集中定时指导”指的是按一定的频率,如每两周回校一次进行集中交流与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调整学生回校的次数与时间。这种方式一方面解决了国贸专业顶岗,或者说文科类专业分散顶岗实习,教师指导不方便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的集中回校指导是学生间交流提高的有效途径,交流后的教师总结也会更加地有针对性,有望提高指导效果。

5.4顶岗教学管理:学生实习质量、教师指导质量两手抓

要解决目前高职院校国贸专业普遍存在的顶岗实习“学生实习质量的管理”及“教师指导质量的管理”上均存在着“形式为主、缺乏实质内容”的状况,解决资金投人问题是根本,只有资金上充裕,才能合理安排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老师才有精力、有动力将指导工作做好,学生的实习质量也会随之大大提高。

在资金问题得以解决的基础上,学校有必要通过一系列手段对学生实习的质量及教师指导的质量进行监管与考核。在学生实习质量上,应该通过校内及企业指导老师联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企业指导老师主要负责现场指导,校内指导老师负责定时集中对学生指导。企业的指导老师安排可以让学生在短期内获得较大的提高,提高实习的效果;校内指导老师定期组织的校内交流指导,则可以一方面帮助学生做实习的总结,对专业知识做更广的延伸,另一方面校内集中指导还可以让同一组的同学增加交流,促进学生对其工作岗位的理解与学习。另外,校内指导方面,学校甚至可以安排不同组同学之间的交流环节,以让学生对外贸岗位有更全面的理解。在教师指导质量上,通过校内、校外教师互相督促,学生评价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将起到使顶岗实习事半功倍的功效。

校内教育实习总结范文3

关键词:中职;秘书;教学模式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指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教学,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段文字进一步明确了开展职业教育的目的及其办学方向、教学关键,也是秘书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从人才市场的调查情况看,秘书专业的毕业生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仅是“半成品”,企业抱怨缺少“拿来就能用”的秘书人才。因此,我们的秘书教学还应该有意识地借鉴其他专业教学的成功经验,避免秘书教育理论化即秘书教育与用工需求脱节的现象。如何解决“教学”与“用工”脱节的矛盾?在秘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利用校内资源实习、校外顶岗实习等新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适应当今专业课教学的需求,从而把这门课教好。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本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宗旨,依据教学的目的与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情景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从学生的发言中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等,然后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加以点拨、引导,促使学生全部掌握所讲内容。;(2)向人力资源部门写报告,申请今年的休假日;(3)拆封、分类和传递今天收到的邮件;(4)布置下午要使用的会议室,准备茶水和咖啡;(5)为上司预订周末去天津的火车票;。秘书迅速地开始逐一工作,搞得手忙脚乱,到了下班时间,仍有部分工作没有完成。根据这种情况,让学生讨论如果你是这名秘书,应该如何做才能把工作做好?讨论结束,教师开始讲授今天的新知识——时间管理方法,帮助秘书将时间安排得更有成效。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案例怎样做才更合理。学生各抒已见,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从学生的发言中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等,然后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加以点拨、引导、总结,促使学生全部掌握所讲内容。我们可以把这一环节概括为:给出案例——学生思考——教师讲授——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因材施教。

二、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是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教师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总结,而情景模拟是在特定的模拟场景中进行的,要具备一定的场地、设备,有一定的人物角色,情景模拟就跟演戏一样,关键要逼真。如,在讲授《接待工作》时,前台秘书的责任之一,就是要甄别客人,起到“过滤、分流”的作用。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工作场景:一天,有许多人要见经理,经理正在开会。秘书对来访者要有不同的答复。对经理约见的客人,秘书说:“请稍等一会儿,经理开完会就来见您。”并奉上茶水和报刊杂志;有一个是要账的,秘书了解企业财政吃紧,说:“经理出门办事了,您过几天再来。。通过情景模拟,学生懂得了让预约好的或有接待必要的客人及时得到接待,而把没有必要接待的客人客气地挡在门外,而不致于影响上司的工作。情景模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尝试运用。教师可以设计许多办公场景让学生来模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真实的情景模拟,学生将会在身临其境的模拟表演中掌握自己所学的知识,而且不容易忘记。情景模拟过程可总结为:设计情景——准备设备——选定角色——认真表演——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三、利用校内资源实习

秘书专业教学要特别注重秘书实务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训练的方法有很多,利用校内资源实习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选择。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安排学生进行职业见习,比如可安排学生临时担任秘书的角色,负责某一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后勤工作。如,我班承办了坦洲镇首届幼教同业协会的成立大会。主要负责大会的会务工作,由全班学生一起组织策划,主要包括会议前期的准备:资料、会议用品、茶水、礼仪服务、引领、签到等;;会议后期的整理,让会议室回归到开会前的状态,同时,还帮助会议订两围工作餐。可以说,这次承办的会议,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到整个会议的过程。学生对整个会务工作有一种很实在的认识。我们可以把这一环节概括为:学习课本知识——选定工作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学生分头执行——学生自己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四、校外顶岗实习

如果说利用校内资源实习是采用把“秘书”“请进来”的方法,那么,校外实习则是让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充当秘书人员,这需要学校有合作单位。我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如中山市利堡公司、海空间等已正式启动,每学期都会选派学生去顶岗实习,主要岗位有办公室文员、计划部、采购部、业务部的工作人员。学生去校外实习,是对教学工作的一个有力的补充。。学生通过岗位实习,具体了解秘书工作的内容和全过程,增加了实战经验,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整个训练的过程可以概括为:选定实践地点——接受工作任务——跟随师傅工作——学生自己评价——教师总结评价——向学生推广经验。

参考文献:

[1]童富勇.现代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校内教育实习总结范文4

校外实习

参考校内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专业技能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因此,生产实习教师要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下厂实习时,指导教师要做好教学的组织工作。。组织好教学环节,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2.入门指导环节要在学生下生产岗位之前按实习教学要求进行入门教育,讲明该岗位的量具、夹具、刀具、砂轮、机械等设备情况,材料的进出情况。该岗位的工作特点、工作内容、操作方法及安全事项、本岗位与前后岗位的关系等。除讲解外,还必须进行相关演示。课题讲授与示范演示,主要由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结合产品讲解并示范演示,也可以由工人师傅做示范演示和讲解。其程序如下:(1)说明生产实习课题的任务、性质及完成任务的措施;(2)与学生共同分析研究生产图样、计划、指示图标和技术要求;(3)与学生共同研究工艺过程,明确生产任务和完成生产任务的方法,并确定工艺过程方案;(4)根据课题内容和生产技术要求,实习教师或工人师傅做操作示范表演。。4.结束指导环节学生完成一个岗位的实习或一个实习日以后要进行结束指导。实习教师要总结实习中学生的先进事例,这是在课题结束时把分散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小结。可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小组为单位集中进行总结。总结工人师傅和学生的先进操作经验和方法,总结时要肯定成绩。同时也要总结不足之处,指出缺点和应注意的问题。结束后指导教师还要批阅学生的生产实习日记,这也是生产实习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导教师要像课堂教学中批改学生的作业一样批改学生实习日记。同时要表扬实习日记写得好的学生,批评不认真写实习日记的学生,提出对下一岗位实习日记的撰写要求。

做好对学生生产实习成绩的考核工作

校内教育实习总结范文5

关键词:多元化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特殊教育(体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57-03

实践教学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通过引导学习者的实践活动,从而传承实践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1]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是科学研究的助力器,是为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的科学开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增长学生的实际才干,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在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间架起桥梁。[2]

特殊教育(体育)专业作为体育与特殊教育的交叉学科,因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能加深学生对特殊人群及所学知识的理解,熟悉和掌握教育策略与康复技能。而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实践性课程设置少,质量有待提升,实践机会少,实习时间短等。

广州体育学院(下简称广体)特殊教育专业自2008年开办以来,基于对专业特性及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一直在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的修订,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对人才培养的意义与作用,特别强调专业教师科学研究活动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提升实践能力,加深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以整个专业成长的背景带动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主动性的调动,如学生社团的活动组织,及引入学生管理员实施社会服务项目等;另外加强与国际特殊人群相关组织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志愿服务,建立校内实践基地等,丰富传统以实习、实训为主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通过多元实践教学的开展,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创新型特殊教育师资的需求。

一、广体特教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级实用型人才,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3]广州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虽2008年才开始招生,但华南地区目前尚无其他高校开办此专业,近年来广东特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需要增大,且本专业立足体育学院的优势,根据特教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出了“理论+技能+实践”“三板块、两结合、一坚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专业情感的培养,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始终坚持立足服务地方、彰显社会效益的办学方针,形成了较为鲜明的走医教结合道路、以特殊体育教育为主,兼顾运动康复的专业特色与优势。具体表现为:

1.“三板块”主要涵盖体育教育、康复和特殊教育知识与技能板块。体育院校培养特殊教育专业一定要与师范院校有所不同,要有自身鲜明的专业特色,突出体育院校该专业的特点与优势。因此,我们认为应突出特殊体育教育和训练,立足于培养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师,兼顾运动康复,这是本专业主要的办学方向。这也是与其他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主要区别所在。

2.“两结合”就是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把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因特殊教育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所以本专业的开办不能脱离特殊人群而只进行空洞的理论学习。所以本专业特别强调学生的教学实习与实践,积累与特殊人群接触的经验,培养对待特殊人士的专业情感,所以实践教学可以说是本专业办学的一大特色与亮点,学院也专门筹措资金在校内建起实习基地,以符合专业办学的需要。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完善的“三实践、一实习”制度。即大一至大三分别进行校内外的专业实践教学,大四进行毕业实习,培养学生成为既熟悉运动康复业务,又掌握特殊人群康复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达到了学界与业界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为学生实践和就业奠定了基础。

3.“一坚持”就是指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服务社会方向放在首位。在教学中,本专业无论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都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展开,因而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夯实特殊教育和运动康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特殊体育教育为主,兼顾残疾人运动康复的专业特色。

二、多元化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广体特教专业从多元化实践教学的层面,不断探索新形式,探讨对本科人才培养的影响。经过不断尝试,总结出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育人模式,即适应社会需求、政府支持引导、以科研促教学、加强国际交流相结合为主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

1.以科研促进实践教学。以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Halliwick技术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为依托开展特殊儿童水中运动疗法的研究,将特教专业学生的日常教学实践纳入其中,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带动和促进水中运动疗法的教学及学生技能的培养。随后凭着此科研课题的带动及研究成果,又陆续于暑假持续做特殊儿童水中运动康复的实践与尝试,并与学生暑期实践队结合,为学生暑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机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2.以国际残疾人组织的合作与交流项目促进实践教学。在学院的支持下,引入了国际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大学计划,定期与特殊学校、机构开展特奥大学活动日,参与特奥会创始人尤尼斯.肯尼迪.施莱佛纪念日(EKS Day)活动,参与由国际特奥东亚地区及中国特奥委员会主办的特奥融合计划。

。该项目是美国国务院及MIUSA面向全世界20个国家开展的“加强伙伴合作社区融合计划”中国获批的唯一项目。

3.以社会活动促进实践教学。以校内教学实践基地为依托,于暑期及周末开展“星星少儿运动营”的活动,进行对外社会服务,实施各类特殊儿童体育教学与运动康复的尝试。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教学实践对象与机会,积累学习经验。社会服务的宗旨是:围绕学生教学和教师科研来服务。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熟悉对特殊儿童教育评估、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一系列流程的掌握。逐步引入学生管理员,整合教师资源实施有效指导,拓展此校内实践教学平台,

为专业师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参与机会,做到科学化操作,规范化管理,时时总结更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4.重视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与使用。学院和系部的大力支持下本专业挂牌成立“特殊儿童心智体能促进中心”,下设感觉动作训练室和音乐治疗室。感觉动作训练室中设置了攀岩区,配置了感觉统合训练器材,脑瘫康复器材等;音乐治疗室主要引入的是奥尔夫音乐器具与教学。另外配套购置了相关评估仪器与工具,可用于特殊人群运动功能与体育教学评估。本专业校内实践基地教学设备基本能满足教学实践需求,为学生技能的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且全部(100%)对学生开放,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分别与广州康复实验学校、越秀启智学校、广州市聋校、中山特殊教育学校、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达成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事项。为本专业学生搭建了很好的教学实践与就业平台。

三、多元化实践教学的成效与经验

1.积累了与特殊人群接触的经验,培养了对待特殊人士的专业情感。通过多元化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提升了对自身专业的认识,增强了社会服务观念;更坚定了从事特殊教育的决心,肯定专业价值,更热爱自己的专业;彰显了特殊教育的奉献精神;更关爱特殊人群。

2.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通过社会实践,不仅深化了学生对于儿童动作发展、运动功能评定、运动治疗与康复等本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促进了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为特殊体育教学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3.完善了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实践教学环节的修订。通过对实践教学活动的总结,不断修订广州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规定,合理设置实践性课程及教学,使实践教学内容、时数要求、质量评估等方面的要求科学化、规范化,真正满足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需要。具体表现在:

课程方案突出实践课、实验课教学环节。在本专业所开设的60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限选课中,有实践或实验教学环节的课达42门,占所开课程总数的70%。同时在限选课中设置3个模块,即特殊教育方向、康复方向和体育教育方向,这3个模块强调实践技能的提高,每门课都安排了实践或实验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教学相结合。在专业课教学中,除系统、科学、全面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外,我们还有意识地把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如脑瘫游泳康复训练、自闭症运动康复等课外教学活动的实施,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坚持“一调查三实习”的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色。本专业教学一贯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实践,“一调查三实习”正是这一“双实践”教学特色的体现。一调查是指本专业的学生在大一的寒暑假期间要做一次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本专业的实习分为专题实习、中期实习和毕业实习,简称“三实习”。

4.建立了相应实践教学的评估体系,评估学生在多元实践教学活动中的成长与收获。在各项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为了监督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评估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效果,组织编写了实践教学活动指导手册,完善对教学实践活动的规范管理和对学生参与状况的全面评价。

5.推动了实践基地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在“儿童心智、体能促进中心”的运作的基础上成功申报了广东省高校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和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残疾人运动与健康促进实验室(中心)”,拟将其建成残疾人生理机能与运动功能评定研究平台、残疾人运动技能分析研究平台、残疾人体育康复研究平台、残疾人运动心理研究平台。强化科研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意义,使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积累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素材以便可持续性指导各届学生的教学。注重实践教学活动的总结工作,可使宝贵经验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张英彦.论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J].教育科学,2006,(08):34-36.

[2]刘明贵.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0,(02).

校内教育实习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职学生;动手能力;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294-02

一、培养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1.动手能力是高职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规格,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表述,但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规格和标准上,要求与其他类型的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异,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已取得共识。

2.培养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重点是培养研究型人才,高职院校不论是生源素质、学校的软硬件条件、还是师资队伍等情况同本科院校相比,要培养研究型人才都处于劣势,因此,高职院校要想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求得生存或发展,必须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之路。

二、提高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的措施

1.按照“重在应用”的要求制订教学计划、设置课程。有的高职院校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设置专业课程时,不作任何调查研究、不考虑高职院校的办学规律、办学特点,而是将本科院校的教学计划作一些简单的删减、或直接采用普通专科的教学计划等作为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课程。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其教学规律,坚持“贴近市场、贴近基层、贴近区域”的原则,按照“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以实践教学为核心,重在应用”的要求来制订教学计划,进行课程设置。

2.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淡化理论,强化实践。曾经的小学五年级《劳动》课教材中有一个内容――在木板上钉“钉子”。课程是这样介绍的:(1)用左手把钉子扶正;(2)右手握住锤子;(3)开始敲打,轻轻把钉子钉稳;(4)左手离开钉子,扶稳木板;(5)右手用锤用力将钉子下锤,在下锤的过程中,锤子一定要锤正,尽量使锤子的中心着力点落在钉子上,若钉子歪倒了,用钳子扳正,再继续往下锤。整个过程教材叙述得相当清楚,教师又在课堂上反复讲过多遍,有的学生背得滚瓜烂熟,但据了解,老师未在现场操作前,任课教师找来木板、钉子、锤子叫学生实际动手时,没有一个会的。只有通过教师的现场演示、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后,学生才真正学会钉“钉子”了。

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主渠道,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但长期以来,我们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的是“灌注”的方式,重理论,轻实践,其结果是高分低能,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必须要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其具体做法: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现场教学法;没有条件的要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在课堂上使用。

3.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是随着高职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一个新型的职业教师群体,至今还没有一个完全准确的科学定义,但我认为主要是指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双素质”教师。但从中国高职教育的现状来看,“双师型”教师还是学校的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善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结构,是全面落实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基本保证。。(1)将不具备“双师型”的教师,特别是刚进校的年轻教师,根据专业需要,有针对性地送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专业技能训练、顶岗实践,时间至少一年以上,到期经相关机构严格考核,达到专业实践技能和“双师型”教师要求,才能回到学校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2)对新教师的引进,少从学校招聘,根据专业需求,重点从工厂、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对口、技术精湛,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并能胜任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以充实师资队伍。(3)树立人才共享观念,聘请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并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4.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解决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强化学生的实习。但校内若无实训基地,只能依靠校外。在校外实习,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每个实习点都很注重经济效益。接待实习学生,一要安排学生食宿,二要安排实习场地,三要安排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指导,四要考虑学生的安全,第五还怕企业商业秘密被泄露等。这就增加了实习单位的不少负担,直接影响着接待实习单位的经济效益,所以有许多单位不愿意接待实习学生。。

。(1)学生的实习可以极大地减少时间限制,可以一边教学一边实习,甚至可以直接到现场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直接结合起来,让学生及时消化理论,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校内实习不存在带队教师的差旅费,学生的住宿费、住勤补助,实习地点的管理费等费用支出,节省费用开支,降低办学成本。(3)在校内实习,有利于学生管理,减少安全隐患。(4)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到校外实习,受时间、地点、费用等的限制,许多教师失去了实践机会;若有校内实训基地,地点、时间、费用等限制就大大降低了。

5.采用PDCA循环,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1)PDCA循环简介。我们做事情,通常都得先有个设想,根据设想去安排计划,按照计划去执行(实施),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进行检查和调整,计划执行完成后进行总结处理,这是做事情的一般规律。即做事情的一般规律可以简单总结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个阶段。根据这四个阶段英文的第一个字母,简称PDCA循环。它是美国人戴明发明的,所以也叫戴明循环。PDCA循环主要用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过程。其原理是四个阶段八个步骤。(2)PDCA管理循环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第一阶段:制订计划阶段(P阶段)。1) 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2)分析存在的质量问题,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3)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4)针对主要原因,制订计划。第二阶段:执行阶段(D阶段);5)实施计划。第三阶段:检查阶段(C阶段);6)检查结果。就是把执行的结果与计划指标进行对比,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并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第四阶段:处理阶段(A阶段);7)把成功的经验制定成标准,失败的教训记录在案,防止再次发生过去出现的问题;8)把本循环没有解决的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作为下一个PDCA循环的计划目标。(3)采用PDCA循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做法。采用PDCA循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具体做法是:每一届学生毕业后,分析考查其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找出其毕业生在动手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毕业生在动手能力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其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可能有教学计划制订不合理、课程设置有问题、学生实训未达到要求、教师动手能力弱等,原因找出后分析众多原因中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的主要原因,然后针对找出的主要原因,采取措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提高下一届学生动手能力的计划(制订计划阶段);计划制订出来后,对下届学生就必须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实施计划(执行阶段);等待本届学生完成全部学业时,将实施的情况与计划进行对比,检查是否完成了计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哪些经验是值得总结的,哪些是失败的教训(检查阶段)。而后,把成功的经验制定成标准,失败的教训记录在案,防止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发生过去出现的问题;对于本届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没有解决的遗留问题转入到下一届学生中去,作为下一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计划目标(处理阶段)。这样不断循环下去,每一届学生的动手能力都将比上一届学生的动手能力强。

总之,培养高职学生动手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某几个方面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一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