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垃圾处理解决方案范例

2023-04-29 来源:客趣旅游网

城市垃圾处理解决方案范文1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实践教学 情境

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适应了新课改形势的发展要求,符合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全面人才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鉴于此,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的功能

1.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流。教师照本宣科“教条条”,学生照本宣科“背条条”的做法,使学生苦不堪言,快乐学习无从说起,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又收效甚微。新课程倡导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倡导师生之间民主、对话、交流、和谐的平等关系。总的来说,就是要从传统的把建立在人的受动性、依赖性、封闭性基础上的学习方式转向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教师通过研究性学习、体验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实践课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因此,实践课能有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从死记硬背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彻底改变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亲身体验――分析反思”的新的学习方式。

2.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思想品德实践课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的生活背景,让他们在这些背景中去实践、去冲突、去体验,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良好的行为模式,让他们从“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真实生活体验中逐步发展思想道德品质。可见,实践课能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3.传播知识的功能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实践课一般由3个部分组成,即实践内容的理论部分,典型的阅读材料,推荐的实践形式和内容。其中的“实践内容的理论部分”是整个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而将一些重要的教学知识内容,以实践课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实践课中去掌握,强调的是学生在运用中学,在实践中学,这样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要比在一般性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设计、组织实践课时,要充分发掘、利用实践课传播知识的功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获取知识。

二、初中思想品德实践课存在的问题探讨

1.教学观念陈旧

一部分老师对当前的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够,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教材的内容钻研不透、不深,对实践课的意义、目的、要求认识不明。在思想上认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实践课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进行实践课教学时往往采取应付任务式,让学生进行实践时,既无明确的主题,又无具体的组织程序和要求。这种形式上的实践课,实际就是“自习课”。而且认为实践课教学花时间、花精力,搞形式主义,玩花架子、不务实,长此以往会影响教学质量,在教学行为上表现为把实践课教学与其他课型教学一样进行,甚至将实践课变成了巩固教学效果的手段。

2.思想上的畏难情绪

由于实践课教学以实践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受、探索、实践,通过实践强化知识,获得经验,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客观上讲,组织实践课教学比常规教学要复杂得多,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是,部分老师知难而退,不愿操心费力。部分老师对实践课简单化处理,认为实践课无非是带学生出去参观,或请专家搞几次讲座,然后是报告,搞几个案例,或者上课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拟几个问题,讨论一下子,热闹一阵子,等等。

3.行动上瞻前顾后

部分老师认为实践课的设计和实施高不可攀,不易操作,而且效果难以预测。再加上一次专题实践课教学,特别是组织一次校外实践,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因素。例如,学生的安全保障,实践场地的选择,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支持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教师精心安排和组织。而这也使一些老师顾虑重重,行动上瞻前顾后.这些问题的产生从客观上看是因为实践课基本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使早已习惯了传统封闭学科教学的教师感到难以适应。从主观方面看,主要是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势必导致“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的封闭地课堂教学,导致实践课教学有效性缺乏,学生创造性缺乏,主体性缺乏,情感性缺乏,导致教育价值狭窄化、教学手段单一化。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完善措施

1.创设课堂情境,加强实践教学

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设计教学情境旨在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思想品德课中,情境式教学法主张由老师主持,每个学生既是嘉宾,又是课堂的主人,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全程参与到活动和讨论中。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组实践课内容:中国垃圾问题。实践课由3节课组成,第一课时突出用材料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提出大、小城市的垃圾问题,揭示垃圾问题的危害性,并对垃圾问题进行分类说明,在分组讨论中各组选定要研究的问题。第二课时围绕城市的垃圾问题如何处理展开假设,结合上节课选定的问题分组研究出解决方案,写出城市计划或画出城市垃圾处理模式图。第三课时对各组提出的进行展示并论证,在相互评价中确定比较合理的假设。整个实践过程以教学内容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者和组织者,有计划的推进教学内容。在实践课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并通过综合所学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城市垃圾处理的可行性解决方案。。例如,老师执教的《难报三春晖》这一课时,充满感情地给学生讲述了有关自己母亲的真实故事,在老师饱含深情的叙述中,学生被此情此景所深深打动,许多学生眼噙泪水,个别学生失声痛哭,这不仅是老师言语的倾诉,更是师生情感的交融。这种情感是发自内心真切的情感,为后面学生如何报答父母、如何好好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学注重了情景的创设注重了师生的互动就会产生很好效果

2.利用模拟表演,加强实践教学

。例如,在学习《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这一内容时,同学们对着镜子练习面部表情,并讨论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仔细琢磨不同情绪对自己的不同影响,尽量使表演生动逼真,富有知识性、趣味性。这种活动,使学生能自觉地去学习知识,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学生自觉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法律常识的学习过程中,举办模拟法庭活动。从案例的选择,到了解诉讼程序,再到辩护词的撰写,直至最后的法庭审理全过程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做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提高的过程。并且这种做法能够使学生生动、牢固地学到法律知识,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一位教师在初二“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公民要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一课教学中采用“续剧情”的活动模式。先由几位同学演出“一次家访”劝说失学的同学重返校园,而把劝说环节的剧情留给其他学生。同学们以李老师的身份从法律的角度、感情的角度,讲法律、讲情理令听众感动。在这个环节中无论是主要表演者还是续剧情的参与者,他们都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同学们的思维活跃了,课掌气氛活跃了,大家对法律、对责任的理解也深入了。

3.引导学生参与课后的实践活动

。通过兴趣小组的实践,使学生跳出学校这个狭小的圈子,把学生引向社会,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正当的兴趣和爱好,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学会合作。

。。

参考文献:

[1]张蕊.如何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甘肃教育,2007,(11).

城市垃圾处理解决方案范文2

关键词:世博园区;垃圾气力输送系统;逆物流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123-01

经过整整8年的等待,上海世博会终于在2010年5月1日呈现于世人面前。上海世博会豪华、风光、盛大的场面,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上海世博会平均日接待游客40万人次,一方面展示了我国强大的经济和技术水平,但另一方面,世博园区每天产生垃圾达150吨至160吨却成为世博会的难题。面对这么大量的垃圾,世博会该怎么办呢?

如何更加合理解决垃圾回收、处理等逆物流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的物流专家。世博会在我国上海的举行促使该问题提上科学家们的议事日程。经物流专家的共同努力,终于设计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智能化垃圾气力输送系统,在“一轴四馆”区域,这种新型的垃圾气力输送系统充分展示它们的清洁本领,它们的存在令上海世博园区更加干净明亮,气味清新,让上海世博会赢得各方的普遍认同和称赞。

1 世博会垃圾气力输送系统的原理

垃圾气力输送系统是从工业上用运动的气流为介质输送物料的运输方法(即气力输送)发展而来的。早先在工业上运用于输送烟丝、茶叶、纤维材料等轻质物料,以后又发展到仓库、港口对于粉、粒状物料的装运作业及运送谷物,又进而用来输送型砂、煤粉、矿砂,它的运用已几乎遍及各个工业部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西方国家开始研究采用真空输送方式来运送城市垃圾。1961年,瑞典ENVAC公司发明了全球第一套垃圾气力管道输送系统,安装在斯德哥尔摩市郊的一家医院,至今仍保持良好运行,从此翻开了垃圾收运的新的一页。

世博园区的垃圾气力输送系统,就是利用物流行业的气力输送机的原理来输送垃圾。垃圾气力输送系统组成主要包括:垃圾投放口、垃圾管道及管道附属设施、吸气阀、排放阀,垃圾收集中心,电力和控制系统等。垃圾气力输送系统即是指利用环保型抽风机制造气流来输送垃圾,当投放口储存的垃圾达到一定量后,它将连通地下管道网络,距离投放口近千米外的抽风机开始抽气,通过埋设在地下的真空管道网络,用强大的吸力将各个垃圾投放口投入的垃圾输送至垃圾收集站,实施气、固分离,再经过压缩、过滤、净化、除臭等一系列处理,最后被悄悄地送出园区,运至垃圾处理厂。(如图1)这种高效、卫生的自动化垃圾收集系统,被我国首次应用于大型场馆和市政道路的垃圾收运,也成为世博会环境设施的一亮点。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垃圾回收流程由电脑控制,垃圾输送过程处于全封闭状态,3个操作人员就能完成全部工作。(如图2)

2 世博园区启用垃圾气力输送系统的物流启示

2.1 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可同步进行

世博园区垃圾气力输送系统的实质就是气力输送原理在逆物流的应用。而世博园区垃圾气力输送系统其实就是简化逆物流中的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前期部分的收集、归类、输送过程。

世博园区垃圾气力输送系统使用起来很方便,游客们能看到的就是垃圾投入口(如图3),每个垃圾投入口都有红、绿两个按钮,如果投入的是可回收垃圾就按绿色按钮,如果投入的是不可回收垃圾,就按红色按钮,游客拉开盖子就可以轻松投放垃圾。可回收垃圾的回收过程就是回收物流的流程,不可回收垃圾的处理就是废弃物物流的流程。通过这两种分类,可同时实现不同类型垃圾的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

图3 世博园区垃圾投入口

目前我们在街上见到的垃圾箱,普遍都是分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项,其实这个措施已经是在收集的同时进行了归类的工作,从而将部分工作简化。但是垃圾逆物流中的运输呢,从每个回收点进行装车,到街道垃圾处理站统一运输,依然是从点到面,再由面整合为一体的分步工序,在提倡绿色、环保、节能的今天,整个过程都不能满足需要。

气力输送机给我们带来解决方案,让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不再是分步进行。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收集、归类、运输都可同时分别在不同的输送管道中进行,而不再需要繁琐的装运,只需定期对设备站里的分类真空收集箱清理便可轻松完成回收。这样可以减少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输送的路线的反复,提高逆物流的速度,同时缩短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的时间。

2.2 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要强调绿色物流

所谓绿色物流,就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

作为逆物流主体的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如果处理得不够完善很容易造成污染环境。而世博园区的垃圾气力输送机可以使垃圾进入这一设施以后被真空负压收集到一个储存箱里,避免“跑、冒、滴、漏”。在世博园中的这些垃圾到了收集站经过气固分离、压缩、过滤、净化、除臭等一系列处理,被“打包”送出园区,运至垃圾处理厂。这样的收集方法,是一种比较环保的方法,这种方法令垃圾的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都成为了绿色物流,这种方法中垃圾输送过程处于全封闭状态,几乎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无需任何人工操作或直接接触垃圾,全程不需要清洁工、垃圾车,不产生异味,这样可以避免垃圾收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此外,垃圾收集、压缩可以全天候自动运行,垃圾成分受气候影响小,还有利于填埋场、焚烧厂的稳定运行。

在芬兰、挪威、日本等发达国家,垃圾气力输送系统已得到广泛应用,让城市变得更加清洁。

2.3 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设施要采用机械化

人们所需要的消费品由正向物流提供,从生产地至消费地。。回收物物流与废弃物物流是逆物流的主体,一直以来这两种物流都存在一种滞后性,资源垃圾回收和废弃物处理环节过于冗长,消费完成后并不能马上进行,而是通过有关部门进行统一收集、归类后再进行运输、处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消耗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这部分的支出能否通过一些方式进行减少呢?

目前垃圾的回收和废弃物物流还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设施设备过于落后。对于回收和废弃物的垃圾,露天的存储、全手工的装卸搬运、不规范的道路运输都是物流设施设备落后的具体体现,这种落后导致了垃圾回收和处理效率低下及安全上不可靠,同时还污染了环境。采用垃圾气力输送系统在处理垃圾和回收垃圾中既不再会臭气熏天,又节约了装运的次数,减少了逆物流的费用;这种技术还打破了逆物流的滞后性,在垃圾产生之后的第一时间进行,缩短逆物流运作的周期。

这种技术的前期投资虽然较大,但是运作中可以节约人工费用和运输费用,产生更多时间效用,减少排放,而且可以长期使用,综合评定投资回报率极高。如能大范围推广,逆物流就能更好地提高影响力,发挥自身巨大的作用。当然还需要全体人民的一个公众意识的提高,才能真正得以推广。

3 世博园区垃圾气力输送系统的推广

在市政建设日益完善的今天,垃圾问题仍十分突出。一方面垃圾量多,环卫工人工作繁重,另一方面居民不愿看到生活区周边有垃圾焚烧或填埋场,不希望生活在臭气当中,如果世博园区这样的垃圾气力输送系统能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建设和推广,对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百利而无一害。垃圾气力输送可以从中心城区的垃圾输送到收集点,避免了环卫垃圾车在街区里面行运,也有利于减少交通压力,是先进环保的垃圾收集方式的代表。

参考文献

[1]气力输送和循环经济专题[J].科技信息与动态,2006,(8).

[2]徐焱.最“萌”的世博垃圾桶[EB/OL].人民网,2010-04-29.

[3]世博园垃圾将全封闭运输,输送系统9月竣工[N].新民晚报,2009-02-20.

城市垃圾处理解决方案范文3

[关键词] 城市生态型小区;生态学;可持续发展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生活环境。人类生活的地区面临生态环境恶化、能源与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

然而当前社会对生态居住小区的认识却存在着种种误解,有人认为只要有大量的绿地就是生态小区,有人认为只要有充足阳光和室外活动场地的居住社区就是生态居住社区。为了建设真正的生态居住小区,必须对其概念作一比较全面的解释。生态居住小区的本质是指尽量减小对自然伤害的居住小区,亦即在居住区的选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诸方面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伤害,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因此建设生态居住小区应该是依托现有的城市,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应用现代科学与技术等手段逐步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模式,追求一种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自然、城市、人类共生共荣的目标。生态型小区是一种设计理念( 图1) ,它针对不同的自然气候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域文化传统以及技术水平,有不同的解决方案。生态住区的理解除了工程技术层面上,如节源、节能、环保技术的运用外,还需要研究小区人文生态的内容,这样才能全面把握生态型住区的内涵。

图1 生态型小区设计理念

对不同的自然气候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域文化传统以及技术水平,有不同的解决方案。生态住区的理解除了工程技术层面上,如节源、节能、环保技术的运用外,还需要研究小区人文生态的内容,这样才能全面把握生态型住区的内涵。

2 规划理念

2. 1 规划选址

首先,住区总体的规划选址要结合具体自然地貌,这主要表现在对住区地域自然景观、自然格局和生物物种的尊重和关照,对住区地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视。发达国家在进行居住区选址时,常常会作环境影响评估( EIA) ,即考虑周边环境可能对地块造成的影响,以及分析本地块开发之后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这样就可以为建筑和道路等人工构筑物的布置,提供宏观的环境数据信息,使其处于对环境生态系统压力和影响最小的位置,创造具有良好生态位的城市住区。

其次,在选址时还必须考虑尽量使居住者能利用公共交通系统。国外学者已经把能否利用公共交通系统作为衡量是否是生态居住社区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在国外,一旦居民无法利用公共交通系统出行,必将迫使他们依赖于私人汽车,从而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 2 总体布局

“生态住区”特别体现对人的关怀和对环境的尊重,而人的健康舒适感还体现在心理上。国外的设计师在规划时注重住区的空间形态,讲究多中高层的建筑配比,特别是人在其中的感受。人们在其中感到空间丰富,尺度宜人,环境设计实用精致。在公认的一些优秀的住区中,没有不顾朝向的围合和曲线,人们的家园在花草的掩映下,有高有底,各具表情,空间效果十分生动,但实际上每栋楼仍然整齐的排列,有很好的通风和日照。而国内的设计人员往往更追求气派和图案化平面形态,大面积的广场与草坪,有意的围合和花哨的表现图。

在节地问题上,应从三方面着手:①容积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非越低越好;② 停车场架空或入地,即建造立体化的多层停车场或地下、半地下停车场;③ 从节地与节能两个因素综合考虑,宜建造多层和小高层公寓,控制建设单门独户的别墅。

2. 3 道路交通系统

构筑小区交通体系生态化:①重视人车分流,限制小区内部的车行交通;②严格控制机动车的地面停车率,尽量建设地下停车场或者立体停车场;③为了适应老龄化社会,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必须重视小区环境的无障碍设计,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交通需求。

2. 4 绿化景观

建筑和绿化都是住区的重要组成要素。从生态角度出发,住区环境绿化设计的目标是对内创造舒适的住区微环境,对外架构人与自然的友好桥梁。。

长期以来,人们偏重于从美化环境的角度出发认识绿化、建设绿化. 但如果仅仅停留于此,则是片面的、不够的。应该充分认识到绿色植物的生态作用,认识到植物是改善微观小气候、获得理想居住环境的重要保障。在绿化规划设计中,应该摒弃以前过分注重人工构筑物、过分重视建筑小品的传统,减少只有观赏价值的大面积不可进人的草坪,而利用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林地的遮荫作用调控环境温湿度,根据全年及夏天的主导风选择植栽的方式和植被种类,以获得夏季所需的穿堂风或阻挡冬季寒风。注重发挥绿色植物净化大气、防风、防尘、防噪的作用。通过绿色植物而改善局部小环境,为人们创造安静、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屋顶花园也是生态居住社区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屋顶花园可以使屋顶吸收较少的太阳能,同时却能通过土壤和植物的蒸发而向周围空气散发湿气,导致屋顶的降温,改变屋顶的小气候环境。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可以吸收CO2,有些植物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一些化学物,有利于形成较好的局部环境。同时增加立体绿化包括墙体垂直绿化、阳台绿化等方面内容。

2. 5 户型设计

随着时代的变化,住宅的使用功能可能会有所变化,因此居住建筑的设计应该考虑未来使用功能变化的多种可能性,甚至应当考虑到把住宅改变成大型公寓、小型公寓或办公室的可能性。即使是居住社区中的公共建筑也应考虑未来使用功能变化的需求,如改变成居住建筑或零售店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大拆大建的现象,减少资源的浪费,才能使居住社区更具适应性,更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小区提供多样性住宅,以保证各种经济收入的人与各种年龄层次人们的需求,这样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居民才有可能生活在同一社区中,才有助于形成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才有助于形成稳定的社区结构。

在住宅总体布局时,要力争采用当地的最佳朝向,满足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要求,尽量不出现西向住宅和北向住宅,尽量使住户能通过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而形成较好的内部物理环境,减少使用空调的次数和时间,从而降低整个社区的能源消耗,达到节能的目标。同时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并运用轻易修复或替换的简便技术;使用无污染、易降解、可再生的环境材料,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

2. 6 技术应用

采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能等自然资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降湿等达到节能的目的。

(1) 风的利用。设计中应当考虑创造利于热压和风压通风的条件,尽量满足住区内建筑的自然通风;风能应用技术主要为小型风能电能转换技术,风力发电是一种重要的利用方式。

(2) 合理开发太阳能。太阳能的充分利用是未来住宅能源的利用方式,其应用包括两大方面:①太阳热能应用系统,即用太阳辐射热加热水,以供给建筑生活热水、采暖及制冷。②太阳能光电( PV) 系统,将太阳辐射直接转换为电能,为建筑的供暖、空调、照明等功能要求提供清洁的能源。

(3) 地热资源的利用。地热能不仅适用于单栋建筑,而且特别适用于像居住小区、工业区、农场等成片的建筑。利用地热能一方面既没有污染、对生态和环境有利;另一方面运作费用极低,只需进行初始投资回收的评估。

(4) 节水与水循环。使用低用水量的部件或设备( 如节水型的龙头、喷头和抽水马桶) ,甚至尝试使用无水型小便器和无水型马桶。在强调节水的同时,还应注意灰水的循环利用。灰水,也称中水,即指来自洗浴间、洗衣机、洗手池等处的水。这些水经过处理之后,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作为非饮用水使用,可以用于冲刷厕所、洗刷车辆、清洁道路和浇灌绿地等。强调屋顶雨水的收集,并将停车场、广场、游戏场所等处的硬质不透水铺装改为植草砖等透水或半透水铺装;将连续铺装路径改为块石地面;选择透水性好的土壤,种植植被,以便使雨水能渗入地层而成为地下水,保持城市的水体循环。

(5) 生活垃圾的合理处理。将生活垃圾分为三类:生物垃圾( 包括废弃食物、果蔬等)、可再生垃圾( 包括金属、玻璃、纸屑等)、不可再生垃圾( 燃烧灰渣等)。通过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最大限度的化废为宝、循环利用。建于日本九州市的生态型高层住宅区。电力由

风车提供,温热水由太阳能供给。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在大楼南侧,在晴天可使储水箱中的水加热到沸腾,即使下雨天也能使水加热到约55%。每户阳台上都装有垃圾处理机,将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变成植物的肥料。公寓外停车场的地面砖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使雨水存流于地下,与停车场地内的树林形成一种供水循环系统。分隔房间的墙壁上留有通风口,并配有通风设备,使每个住房形成良好的通风效果。在大楼前装有风车,由风车发电为公共场所照明提供辅助能源。

3 结语

因此专业人员一定要切实把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原理贯彻于居住社区的规划与设计中,建成名副其实的适用于我国的生态居住社区。

[参考文献]

[1 ] 戴天兴. 城市环境生态学[M].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2.

[2 ] 宋晔皓,栗德烊. 整体生态建筑观,生态系统结构框架和生物气候缓冲层[J]. 建筑学报,1999,3.

[3 ] 曲少杰曾楫南. 城市住区的生态策略[J]. 工业建筑,2004(2) .

[4 ] 沈清基. 关于生态住区的思考[J]. 华中建筑,2000(3) .

[5 ] 杨芸,祝龙彪. 建设生态社区的若干思考[J]. 重庆环境学.

城市垃圾处理解决方案范文4

关键词:建筑节能 节能住宅 节能措施

Abstract: China is one of the world largest amount every year new buildings of the country every year, and 2 billion square meters of new, equivalent to consume about 40% of the world's cement and steel, and at the same time every year produce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construction waste, to China and even the world to bring tremendous environmental threats. Therefore, in view of present energy-saving thermal increase, building energy boom in modern day is new technology as the foundation rise, proposed how to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by building design.

Keywords: energy conservation of the building energy-saving residential energy sav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的大背景下,节能已经成为建筑设计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住房条件不断地改善,居民住宅纷纷进行装修改造,居民装修不仅要考虑美观舒适,还要在考虑到设计的个性的同时,兼顾以人为本环保与节能的室内设施的设计和运用。

1住宅的节能设计:

住宅的总体规划应与单体建筑相协调,充分考虑各种宏观因素(如地区、朝向、方位、建筑布局、地形地势等)对单体布局的影响,充分利用所在地区的天然热源、风源等来实现每一栋住宅建筑单体夏季都有充足的迎风面,冬季都有充足的日照,以满足采暖、通风与采光的要求。单体之间的组合对气流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高层建筑群内部易受到回旋涡流的作用,容易出现死角,不利于室内的自然通风,从而形成不利的小区微气候。因此,为了营造绿色舒适的小区微环境,应调整好单体之间的组合,使每栋建筑物处于周围建筑物的气流旋涡区之外,避免出现滞流区。另外,绿化和水体可以改善小区的微气候。设计时,应结合居住区规划布置绿化和水体,以此进一步改善室内外的物理环境(声、光、热),减少热岛效应,改善局部气候,保证小区内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热岛强度等各项指标符合健康舒适和节能要求。

2节能住宅的概念

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重视节能住宅。节能住宅需要通过对建筑的合理设计、合理选材,最大限度的把室内自然温度控制在人体舒适温度范围内,从而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环保的居住空间,降低建筑物的运行能耗。

北京锋尚在国内率先整合了欧洲先进的技术系统为一体,建造的高舒适度、低能耗住宅,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居住标准。其核心技术概括为子系统:第一,混凝土采暖制冷系统。该系统是将聚丁烯(PB)盘管预埋在钢筋混凝土中,夏季管中送20℃、冬季送28℃的水,能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0℃-26℃的合适范围内。第二,健康新风系统。通过统一空气净化和冷热处理后新风经“下送上回”进入室内,无须开窗即可保持新鲜空气不断更换。第三,外墙系统。外墙采用欧洲标准加厚外保温方式,能有效阻挡冷热辐射和雨雪侵蚀。外饰面采用干挂砖墙面,干挂砖幕墙与保温板之间有一个流动空气层,可以保持保温板的干燥。第四,外窗系统。窗采用德国SCHUCO断热铝合金窗和LOW-E低辐射中空玻璃。第五,屋面及地下系统。对屋面及地下墙体的特殊处理,保证了顶层和一层与标准层舒适度的均好性。第六,防噪音系统。通过外墙系统、ALULUX卷帘、楼板处理、同层后排水系统,防止来自室外、楼上、下水道的噪音。第七,垃圾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有中央吸尘、食物垃圾处理和可回收分类垃圾周转箱三部分组成。第八,水处理系统。小区设中水处理系统,将社区生活用水处理用于浇灌绿地、冲洗和补充人工湖水。

3节能建筑设计的技术措施

3.1室内装修节能改造

在我国城市住宅设计中,卧室是住宅中唯一的主要空间,要将所有的卧室置于日照通风条件最佳的住置,置于南向,为住户提供最好的享用自然能源的环境。在室内功能区域和空间划分处理上多考虑环保和节能性因素。设计上选用透光性隔板方式解决通风、照明及可调节、可移动式的家具等,在室内培植适宜的绿植,达到净化空气调节空气的作用。

在采暖设计方面,结合供热需求,应选用传导和容量适宜的供暖材料,暖气片作为采暖主要方式,在装修暖气片时,应少包装,最大程度发挥其散热性。对于住宅小区的供暖系统设计,如果规划和设计合理,不仅能够实现较好的系统控制和计量功能,同时可以降低能源的浪费。

提倡运用可回收性节能和节水技术;选用适宜的照明设备控制节能,减少不必要的电能耗费:然而要兼顾节能和装饰,还要做到量体裁衣。在很小居室内使用大型灯具,即便采用节能光源,同样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卫生间、厨房等应该选择有防潮、防水功能的灯具。

结合装饰考虑室内环境的自然通风性能,以利于空气对流交换,在装饰上设遮阳窗帘,采用室内电热水器与太阳能热水器相结合,减少室内热水耗能,从多方面达到节能目的。

3.2室外装修节能改造

在住宅体型设计时,依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节能住宅设计时,在满足一定体型系数限制条件下,节能建筑本体围护结构应达到规定的热工指标要求。注意用最少的围护结构面积形成满足功能要求的室内空间体积,其意义在于减少不必要的墙体外表面积,避免热损失。

民用建筑在进行装饰装修工程时,必须与节能改造同步进行,以确保改造后达到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外墙表面涂刷白色或浅色涂料,减少壁面传热,以提高外墙保温隔热性能。大大降低了空调的使用率,节约能耗。对于多层住宅或底层墙壁,进行垂直绿化。这样,就能缓解骤雨及曝晒造成建筑物表面的温差变化,从而改善生态和室内环境。

综上,发展的观念正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环保建筑也好,节能建筑也好,其宗旨都是为了人类的安居乐业和长久的持续发展。我们要在“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前提下,在有限的地球资源条件下,建立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人居环境。

4.建筑设计中应加强建筑节能方面的认识和学习

4.1深刻认识是建筑师做好节能设计的保证

当前,很多建筑师对建筑节能对于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大意义理解不够,对建筑节能技术的了解跟不上时展,以至于不能把节能设计完全有效的做好,只是设计时套用标准图,造成设计中被动应付节能设计审查的局面,节能设计缺乏主动性。所以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建筑节能方面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建筑师的培训教育工作,使他们在思想上有个根本转变,使建筑节能设计变被动为主动。

4.2学习建筑节能新“理念”

推行节能理念,我们的眼睛不仅要“向外看”,引进学习国外先进节能技术,而且更要学会“向内看”,从传统建筑模式、风格中学习节能办法。强调建筑节能发展的民族性、地域性应该是当代建筑师们的共同理念。中国传统民居都蕴含了丰富的节能理念,是我们国家古已有之的节能典范。京津地区的四合院以房子包围院子的建筑方式,有效地减少了冷空气入侵,符合京津一带夏季炎热,冬季严寒的气候特点。桂北风格的吊脚楼,横梁对穿,上铺木板呈悬空阁楼,绕楼三面有悬空的走廊,廊沿装有木栏扶手,符合南方夏季炎热、湿度大、空气流通需求量高的特点。其他如岭南风格的骑楼长街、陕北风格的窑洞、草原风格的蒙古包等,它们的建筑形式和用料都能带给建筑师们以无穷的启示。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民居都是在与周边生态环境共存共生的条件下,各类功能利用与自然环境达到完美效果的典范,并且各自拥有独立的形态样式,可以成为当代建筑节能的借用范式。

5结语

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策划、实施及取得实效的长时间过程中涉及规划、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维修等诸多环节。作为设计行业的人员,在对建筑进行节能设计的同时我们应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利用。并且应建立寿命周期成本观念,按建筑寿命50年内发生的各项费用,取其总和较低者作为选取决策的依据,不应考虑一次消费最低者。同时,更应重视综合设计过程这个新观念,在方案之初即组织相关专业工种介入,统筹考虑相互影响,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柳孝图.建筑物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城市垃圾处理解决方案范文5

内容摘要:构筑绿色交通格局是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的必由之路。本文将保定市交通建设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大交通体系的建设,二是城市交通建设。在论述过程中首先引入了绿色物流的概念,提出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其次,从低碳城市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低碳城市的概念和保定市的发展特点。并根据保定市交通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一些现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绿色物流 低碳城市 绿色交通格局

2008 年1月28日,全球性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北京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河北保定市入选首批试点城市。本文将河北省保定市交通建设分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大交通体系的建设,二是城市交通建设。通过指出保定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案来构筑一个崭新的绿色交通格局。

绿色物流与大交通体系的建设

(一) 保定构建绿色物流体系的必要性

1.保定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做出了“三四五”的总体部署:突出“开通大水系、构建大交通、建设大城市”三大重点,主攻“突出古城特色、彰显文化魅力、打造山水城市、建设低碳保定”四个目标,实施50项重点工程。其中,构建大交通就是建设“三纵三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建成东三环,谋划建设西二环”,积极启动修建白洋淀大道和七一路西延,确保京石高铁和津保铁路顺利开工。

高速公路不仅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更是交通现代化水平与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打造南北纵向、东西横向、环路相连的“三纵三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布局,构建百分钟临港交通圈,将更好地服务保定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为促进第三方物流、带动第四方物流,建设现代陆港、物流城市提供重要交通支撑。

大交通体系的建立为物流发展铺平了道路。而且国务院最近通过的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也将物流产业列入十大重点振兴产业之列,这就更坚定了发展以绿色物流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产业的信心。

2.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果绿色物流从管理学的角度理解应是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绿色需求主体和绿色供给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严双,2009)。

物流的发展,一定要走绿色物流的发展道路。绿色物流既降低了物流成本,又能产生节能、高效、减少污染等社会和环境效益。不论从国家、企业还是个人的角度考虑,物流业的发展绝不能建立在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之上。所以物流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绿色物流的正确道路。

(二)保定市发展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运输方面。运输过程中车辆的燃油消耗和燃油污染,是物流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重中之重。原因在于运输网点设置和配送中心建设布局不合理,导致货物在途时间长,造成车辆增加了燃油消耗造成废气、噪音污染的同时,还阻塞了城市交通。看起来效率很高,但是效果却很差。政府加强指导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方法。帮助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方式,例如,把一些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发展共同配送,分工合作对特定地区进行配送,减少车辆不满载、利用率不高的状况。对于物流中心的建设政府也应统筹安排,利用先进的RFID、EDI、GPS等信息技术把当前蓬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物流行业的公共信息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整合物流资源等,实现物流效益化,减少污染。同时,为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政府要投入资金,建设道路,采用现代化的交通管制系统。究其根源,对废气排放量大的车辆要进行限制;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等。对在用车辆进行治理改造,采取限制行驶路线、增加车辆检测频次、按排污量收取排污费等。

2.包装方面。物品流通过程中使用的包装材料,大部分是一次性使用,会形成污染物,不仅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处理这些废弃物,还要增加环境负担。流通企业应在政府的指导下尽量使用简化的、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

3.流通加工方面。不合理的、分散的流通加工方式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采用绿色流通加工方法,使用专业集中加工的方式,可以产生规模效应,进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推进绿色物流过程中,除了强调政府管理外,还应重视对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

基于绿色物流发展的低碳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建设

(一)保定市低碳城市发展现状

保定市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不能走发达国家在19世纪工业化初期采用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道路,要大力发展低碳模式,“探索一条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符合保定市发展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并在国家的“十一五”减排计划之上提出了自己的减排目标:“到2010年,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25%以上;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控制在3.5吨以内;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8%”(戴亦欣,2009)。

在保定市,全球性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将与保定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保定高新开发区联手打造“太阳能示范城”和新能源制造基地,建设可再生能源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网络,促进可再生能源产品的投资与出口。当今,低碳城市的发展为一些城市提供了赶超其他城市的机会。

低碳产业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和城市的发展都依靠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产业以及相关的环保产业不仅提供了这样的产业选择,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地区性就业机会。2007年保定市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中的骨干企业达到160余家,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42.9%,占地区GDP的13.3%;实现利税17亿元,同比增长65 %;出口创汇完成4.3亿美元,同比增长95.5%,完成年度计划的190%。保定市还在筹建自己的静脉产业园―建设废旧汽车加工回收、废旧金属加工回收、废旧塑料加工回收等重点静脉产业。在城市所属范围内积极推进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全面构建并实施“收集―转运―集中处置”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二)保定市发展低碳城市交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受城市规划、公共交通配套建设、机动车保有量和尾气排放标准等因素的影响,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城市空气的第一大污染源。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降低单位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是低碳城市的交通战略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降低整个城市交通的碳排放。即低碳城市需要倡导和实施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

而在这方面保定交通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方面。一部分公交车辆尾气排放严重超标,被市民形象地称为“墨斗鱼”;公交车与小型车抢道行驶等。要想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就要在城市的主干道开辟城市公共交通车辆专用或优先行驶通道,大力提高公交服务质量,使公共交通成为群众出行的首选。交通局应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的监督、治理工作。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控制高耗油、高污染机动车发展,完成到2020年城市公交车尾气排放全部达到欧Ⅲ标准的目标。鼓励公共交通使用节能环保型车辆和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积极推行公交车、出租车“油改气”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城市交通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此外,还应大力进行城区道路建设,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降低碳排放。针对保定市市交通信号灯亮度不高,红、黄、绿三种灯闪烁时间不一致、交通标线粉刷不规范等情况,交管部门应本着执政为民、文明执法,合理调整城市交通设施,以降低碳排放。

2.对于降低碳排放,步行无疑是最环保的出行方式。保定市在这方面的建设差距还很大。。首先,提高中心区人行道标准,逐步扩大安装行人信号灯的范围和路口数量,改进交叉口设计,增设安全岛。其次,在人流、车流繁忙的路口设置高质量的行人过街设施。还要在有条件的商业区,设置与机动车完全分离的步行街和步行区。在新建住宅区,建设良好的步行设施,提高居住质量。对非法占用人行道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让步行者可以无障碍行走。

4.对低碳城市交通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政府、企业、公民三方共同努力是低碳城市建设治理模式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政府有责任与义务规划交通建设中与低碳相关的部分,并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创造相关的低碳融资环境;政府还要加大对公民的教育和宣传,使低碳概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城市垃圾处理解决方案范文6

摘要 技术创新是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阐述了技术创新对环保产业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国外技术创新助推环保产业的经验;指出当前我国环保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并面临缺乏政府资金投入和示范试点、技术和产品研发风险较大、利润空间有限等问题;从跨越式发展、跟踪逐步提高、强化政策支持等战略角度,提出了未来技术创新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环保产业;战略思路

环保产业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是在适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实要求基础上产生的,为环境保护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环保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是扩内需、保增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现实需要;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抢占未来制高点,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环境技术创新概括地说就是“一个从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的活动。”通过技术创新以及技术实施相结合实现技术对环保产业的引领作用,具体表现为环境技术创新主体、技术创新风险、技术创新的动力与压力三个影响因素。在环保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环保产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因素。环保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适应环境形势变化,紧紧依靠环境技术创新,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技术创新对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技术创新是环保产业形成发展的直接驱动力

技术、市场和资本是产业发展的三大基本驱动力,其中技术创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产业的形成、分化以及新兴产业的诞生。人类历史的经验证明,第一、二、三产业的依次出现和地位的变化,都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环保产业的形成与环境技术创新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环境技术创新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环境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环保设备与产品的出现。随着环境类产品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环境技术创新将不断推动环保产业的形成与完善,并成为环保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持。

技术创新是环保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

目前环保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发达国家的环保产业已经成为其主导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环保产业领域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门类基本齐全的产业体系,环保产业技术也不断进步。但由于环保产业起步较晚,在规模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环保产业面临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低、产业层次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对于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足,环保类产品的性能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技术创新贯穿于环保产业发展的全过程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综合运用技术创新、科学认识创新以及管理创新,从工程、技术、生态理论的方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利用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效果,通过新能源技术、能源清洁技术,新型污染治理技术,清洁生产工艺,废物循环利用技术等,实现能源节约,污染减排。利用科技创新克服生态环境修复难题。通过绿色化工技术、生物修复技术、膜处理技术、重金属修复技术等环保科技创新,实现生态修复和环境质量改善。技术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贯穿于环保产业的所有战略任务和全过程之中。发展现代环保产业体系,发展环保产品和装备制造业,推进信息化与环保产业融合,促进环保产业由大变强,需要科技水平创新;发展现代环保服务业,提高环保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同样需要科学管理创新。只有借助环保技术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有益于生态环境的绿色技术,壮大环保产业,才能够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

技术创新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

欧盟科技创新在低碳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与经验

欧盟不仅采取多种经济措施来实施减排,而且大力加强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利用科技创新来应对污染减排与气候变化。欧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了两项大型“计划”,分别是欧盟框架计划和尤里卡计划,旨在从生物物理学和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评估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另外欧盟还出台了专门的低碳技术行动计划,如战略性能源技术计划(SET)。

美国科技创新在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产业方面经验

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布什政府于2002年推出了跨部门的气候变化科学计划和气候变化技术计划,形成了美国完整的气候变化科技计划体系。气候变化科学计划在增进对由自然和人为原因引起的地球环境系统的变化的科学理解方面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能源部牵头的气候变化技术计划则在技术研究、开发、示范和商业化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目前每年的预算投入超过50亿美元。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和气候变化技术计划还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分别得到了1990年的《全球变化研究法》和2005年的《能源政策法》的授权。美国政府不仅致力于提高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还促进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部署。特别是奥巴马执政后,美国政府致力于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革命,以降低对能源进口的依赖,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同时创造绿色就业岗位,包括出台“绿色就业与培训计划”。2009年出台并于2011年更新的《美国创新战略》强调,要发动清洁能源革命,加速清洁能源技术开发。该战略指出,创新的能源技术将在21世纪的全球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日本科技创新促进低碳能源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经验

在环境与能源领域,日本已经拥有领先世界的高水平技术实力。日本注重发挥科技污染减排问题上的关键作用,着力提高本国在绿色经济与低碳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在2007年颁布的《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中提出,日本将通过发展环境和能源技术,创造新的经营模式,使环境保护成为激发经济力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新引擎,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2008年通过了《凉爽地球——能源技术创新计划》、《环境能源技术创新计划》,并将二者作为迈向低碳社会的国家技术战略。这两个计划规划了重大技术的开发和推广路线图,利用技术路线图,瞄准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并通过大型研发项目的集中管理建立不受干扰的研发体系,综合推进创新性技术的基础研究到开发应用研究。

德国科技创新对低碳能源发展的作用和经验

德国政府十分重视绿色技术的开发与创新。2006年,德国联邦政府出台首个国家性战略——《德国高技术战略》。其中气候保护领域在该战略中起着主导作用。2007年,德国联邦教研部广邀代表科学界、产业界及决策部门的利益相关者,编制了一份综合性的气候研究战略——《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为开发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资源保护技术设定道路。为加快气候保护方面的核心创新过程,缩短研发成果投放市场并转化为产品与服务的时间,德国联邦政府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来动员民营部门的研究能力。例如,德国科技界和经济界就有机光伏材料、能源储存技术、新型电动汽车和二氧化碳分离与存储技术4个重点研究方向建立了创新联盟。

我国技术创新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环保产业具备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快速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我国的环保产业已经从以“三废治理”为主,成长为跨区域、跨行业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其中包含环境服务、废物循环再利用、环保产品、洁净产品四大领域。

据调查,2004年我国环保产业共有从业企业1.2万余家,从业人员153余万人,产业收入总额达到4500亿元。2008年全国环保产业收入8200亿元,从业人员200多万人。2011年,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从业单位23820个,从业人员319.5万人,年营业收入达到30752.5亿元,年出口合同额333.8亿美元。2000年以来,我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超过20%。

最近10年来国内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表明,技术不断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更加突出环保科技。“十一五”期间国家启动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中央财政投资30多亿元,力图解决我国水污染防治中面临的重大科技瓶颈问题。通过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我国环保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一般技术与产品可以基本满足市场的需要。目前,我国环保产品已达3000多个品种,覆盖了污染治理的各个领域。在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垃圾焚烧发电、除尘脱硫等方面,已具备成套设备自行设计和制造能力,降低了污染治理成本。

虽然我国环保产业已经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还处于产业化的初级阶段,在技术创新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一是我国环保产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知名品牌少,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依托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没有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二是研究开发的核心技术由于缺乏政府资金投入和示范试点,难以形成规模,更无法推广应用。三是环保新技术和产品研发以环境效益为主,风险较大,利润空间有限,国家支持力度不够。我国环保产业发展需要有关部门针对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实际问题,能从创造市场需求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出台更加实惠的政策,从而促进环保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技术创新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从国外经验看,技术创新对环保产业发展进程是针对不同污染物,依据技术成熟度,分阶段实施的,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环境目标和市场开放政策的制定依赖于技术成本是否能被社会所承受;二是不同阶段技术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依赖性,早期的技术选择决定了后期的技术发展方向。而目前针对我国的环境问题,在技术选择和认知上与国外四十年前相比有了根本的不同,在确定技术创新对环保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时,应从“跨越式发展、跟踪提高、强化支持”的角度加以考虑。

“优先跨越式”技术刨新战略

“优先跨越”就是在污染治理技术和装备上实现跨越式创新发展。尽管环保产业的技术选择非常繁杂,但每次产业的快速发展都依赖于一些核心、引导性的技术突破。近期,污水处理产业应以膜技术、材料和装备突破为牵引,辅以污泥脱水、源分离等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的突破,集成新一代污水处理产业系统,摒弃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污染物去除、水和资源的再生利用分离的技术路线,一体化地解决水污染、水循环利用问题,通过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整体上带动我国污水处理产业实现技术体系的跨越式发展。垃圾处理产业应摒弃传统的以填埋为主的技术路线,在大中城市、东部城镇优先选择焚烧和资源化的集成技术,以厨余等生物质的综合利用技术和焚烧技术在装备、控制、材料等方面的技术集成突破为引导,带动垃圾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垃圾处置和资源最大化的综合解决方案。

“紧跟逐步提高式”技术创新战略

“逐步提高”就是在具有相对技术优势的领域,进一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环保目标,迅速抢占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近年来,在强制性减排政策推动下,我国在烟气脱硫和除尘的技术应用和设备制造方面发展迅猛,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形成了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龙头环保企业。例如,除尘领域的袋式除尘技术、电袋复合除尘技术和高效电除尘技术已在重点行业广泛应用,并具有一定的出口优势;烟气脱硫石灰石一石膏湿法主流工艺设备,国产化率达到了90%以上,几家大型脱硫公司已具备国际竞争优势。在脱硫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脱硝产业也已起步,目前有十几家公司从国外引进烟气脱硝技术,数家公司引进了催化剂生产线,部分烟气脱硝技术和设备可以实现国产化。

满足国家环保目标和治理重点环境污染问题的需求,提高未来环保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要求我们提供必要的技术储备。其重点包括:第一,重金属污染治理和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和装备。由于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和装备复杂,综合性和集成性强,其研发已成为世界各国环保产业竞争的重要方向。我国是一个重金属和土壤污染严重的国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污染土壤数量多达数万个,可形成8000亿~15000亿元的市场规模,但在技术装备和工程经验方面与国外有明显的差距。抓紧实施湘江等地区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示范,加大技术攻关力度,为我国今后大规模的污染土壤修复做好产业准备。第二,关键环保材料的生产技术。环保材料是环保装备的基础和关键产品,也是环保技术装备的竞争力所在,我国在诸多高端环保材料生产中与国外主要供应商还有较大差距,需要继续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包括高强度的膜材料,袋式除尘器滤料(PPS)的原料粉体,脱硝催化剂的原料等,这些材料国产化后可使治理成本下降约30%,具有明显的产业效益。我国“十三五”期间预计可形成3000亿~5000亿元的市场规模。第三,关键装备的仪器仪表和控制技术。环保产业的竞争对精密仪器的依赖越来越大,我国在环境监控和采样设备,污水处理系统在线控制,垃圾焚烧安全控制等领域均需加大技术攻关和创新力度,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我国“十三五”期间预计可形成800亿~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

“强化支撑服务式”技术创新战略

“强化支撑服务”就是通过规划、政策、资金、人才引导、国际合作等,加强技术创新对环保产业的推动作用。

在发展规划上,需将环保科技创新的研究和开发优先列为国家、地方和部门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之中,贯穿于能源、工业、农业、城镇化、环境保护等各领域规划之中。

从标准体系上,创新建立健全绿色技术创新标准体系。标准化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产业化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通过编制环保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制定并实施环保产业标准化推进计划。优先建立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制定适用于低碳经济、清洁生产审核、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等技术规范。

在体制安排上,要不断构建产学研有机结合机制,大力培养环保产业创新型科技人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基于市场的技术研发推广和示范体系,不断开展环保技术的原始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形成完备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科技创新体系。

在创新投入上,要进一步加大环保产业的科技创新投入,加大重点工业企业绿色和清洁技术研发资金和政策支持,对从事节能环保创新技术做出较大贡献的企业,对其进行提供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奖励,大力支持环保产业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建设,推动环保产业技术成果转化,不断促进和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自主减排的发展氛围与机制。

在国际合作上,要在正确分析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要做好技术选型、技术消化、技术后续开发三个环节,提高我国环保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水平,抓好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对大型环保装备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加快国产化步伐,并逐步增加这些产品的出口,提高环保产品出口占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份额。

主要

参考文献

[1]吕永龙.环境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的政策机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韩涛.环境技术对环保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泵南大学,2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