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化标志物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应用

2020-05-12 来源:客趣旅游网
・68・ 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9月第7卷第26期China PracMed,SeD 2012。Vd.7,No.26 管伸出至病灶上方50 mm处开始治疗,每次1—3 s,根据病灶 面积确定时间,直接将疣状病灶清除。病患术后均有不同程 全消失。有效:创面基本愈合或明显缩小,临床症状显著改 善。无效:创面大小无改善或者改善不明显,临床表现症状无 变化。 度的上腹痛、上腹胀、泛酸、厌食、嗳气等症状。 1.2.2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黏膜保 护治疗,并服用奥硝唑治疗,每次0.25 g,2次/d,连续治疗四 个疗程(每周为一个疗程)。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 1.4统计学处理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 软件处理,资料对比用t与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 上给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克拉霉素 每次250 nag,每l2小时服用一次,连续服用两个疗程(若病 患感染严重则可以给予每次500 nag,每12小时服用一次,连 对照组痊愈率为64.86%,总有效率为91.89%,实验组 痊愈率为94.74%,总有效率为97.37%,实验组患者总有效 率略高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 续服用1—2个疗程),阿莫西林每次0.5 g,每6—8小时服用 一次,连续服用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情 痊愈:创面完全愈合,临床表现症状完 0.05);实验组痊愈率、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 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况,一年后随访复发率 。 1.3疗效判定标准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例,%) 3讨论 次对于本院收治的疣状胃炎患者进行了实验研究,给予氩离 子凝固术,且于术后给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联合治疗,以达 到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目的。 疣状胃炎简称为VG,是1947年由国外两位学者发现的 一种胃镜状态下的一种慢性胃黏膜病变,且病变部位多见于 胃窦部。国外有报道称,疣状胃炎的发病主要原因即是幽门 本组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虽然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但是痊愈率高达 94.74%,对照组痊愈率仅为64.86%,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这就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后,病患恢复更彻底,且一年后随 螺杆菌感染。我国对于这方面的报道虽不很多,但是也有几 位学者发表赞同了这一观点。给予疣状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 根除治疗后,病患内镜表现及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幽门螺 杆菌测定亦消失。疣状胃炎临床表现无典型性,其主要特点 是再发性、持续性的胃窦部黏膜疣状病变,胃镜下可见珠样病 灶链状排列,或单个隆起,直径低于10 mm,高度则在2 rflm左 右,常见中心糜烂或者凹陷症状,可伴血痂等表面物。外国有 专家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不会自主消失,这也是慢性 胃炎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且幽门螺杆菌的长期存在,极易 导致胃黏膜炎性反应加重,导致慢性胃炎迁延,胃黏膜组织长 期处于受损状态,进一步出现肠化、增生的反应,以致发展为 胃淋巴瘤、胃癌等疾病 J。 国内多位专家报道了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在 访发现,无1例复发现象。 综上所述,给予疣状胃炎患者氩离子凝固术后根除幽门 螺杆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创面尽快恢 复,临床症状快速缓解,且不易复发,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 治疗疣状胃炎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磊,边振光内镜下不同微波热凝固法治疗疣状胃炎对胃黏膜 修复的影响.华北国防医药,2009,21(06):18-19. [2]陈秀英.氩等离子束凝固术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观察.重庆医 学,2007,36(16):1643-1644. 本病中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甚至高达87%,而这与国外报道 相比还是略低的,这充分表明幽门螺杆菌与疣状胃炎的关系 [3] 于风杰.根除幽门螺杆菌在疣状胃炎氩离子凝固术后的疗效观 察.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21(02):113一l15. 非常密切。但是目前本病尚无十分确切的治疗方法。笔者本 生化标志物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 应用 张东浩李影 探讨心肌生化标志物与肌钙蛋白I(cTnI)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ArdD早期诊断中 对128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及7O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心肌生化标志物与肌 心肌生化标志物诊断AMI的敏感性为84.4%,特异性为92.9%。心肌肌 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AMI的 【摘要】 目的的临床应用。方法钙蛋白I的检测分析。结果早期诊断,更具有临床价值。 钙蛋白I(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为97.7%,特异性为95.7%。结论【关键词】生化标志物;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I 作者单位:130500吉林省结核病医院检验科 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9月第7卷第26期China Prae Med,Sep 2012.V01.7。No.26 ・6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心脏疾 病,也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心肌持续性缺血造成 细胞损伤或死亡。特别是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病情重、进展 LDH是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酶。此酶几 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以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和肺中为 最多。这些组织中的LDH的活力比血清中高得多。所以当 快、病死率高。但AMI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较困难,因 此早期诊断AMI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_l』,更是有效治 疗的基础。对AMI的诊断主要从临床表现、心电图、血液生 少量组织坏死时,该酶即释放入血而使其在血液中的活力升 高。对于AMI而言,LDH一般在发病后9~20 h开始上升,36 —60 h达到高峰,持续6~10 d恢复正常(比AST、CK持续时 CK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与三磷酸腺苷(ATP)的再生 化标志物等几方面着手。典型的胸痛病史,心电图(ECG)S-T 段抬i>2 mln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堵塞是临床诊断AMI的金 标准,然而约1/4的AMI患者早期症状隐匿,近1/2的患者不 出现特征性的s-T段抬高改变 J,冠状动脉造影并未广泛普 间长),因此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期的辅助诊断指标。 有关,此酶的功能是在生理水平上维持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 浓度。它的催化作用是可逆的,即将高能磷酸键从磷酸肌酸 遍开展。因此,血液生化标志物的检测,因其操作简便、快速 和准确在AMI早期诊断中倍受关注。现对部分患者的心肌 肌钙蛋白I(cTnI)、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 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 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本院内科 收治的AMI患者128例。其中男72例,女56例,年龄32—76 岁之间。另设对照组7O例,均为同期健康体检者,入选条件 为: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压及心电图均正常,无心血管系 统疾病史。 1.2仪器与试剂采用日本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 析仪及其配套试剂,速率法检测AST、LDH、CK、CK.MB;cTnI 检测采用金属层析法测定,试剂盒为瑞莱生物工程(深圳)有 限公司提供。 2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128例AMI患者中,108例心肌酶谱升高, 主要为CK、CK—MB升高,敏感性在84.4%,125例cTnI阳性, 敏感性在97.7%。在7O例正常组中有5例心肌酶谱异常,主 要为AST、LDH异常,特异性为92.9%;3例cTnI阳性,特异 性95.7%。AM I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3讨论 AMI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AMI的诊断 和治疗对实验室诊断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首先要为 AMI的早期诊断提供准确可靠地实验室检测数据,最好是在 AMI发病6 h内,因为心肌细胞缺氧超过6 h将出现不可逆的 损伤。另一方面要求实验室提供的数据能够帮助临床判断治 疗的有效性,梗死部位是否出现再灌阻,尤其是闭塞血管的再 通方面临床医生有多种选择,在治疗后判断是否出现再灌阻 是临床医生非常关心的问题。如果治疗确实无效(如注射溶 栓药),就应考虑采用其他治疗方法,以免延误病情。AMI的 临床诊断目前仍然是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心电图的改变和实 验室的检测数据,这对临床症状典型的患者诊断并不困难,但 是对那些胸前区无疼痛感或疼痛感不典型的患者较难做出准 确诊断。因此人们一直在研究探索,希望能够找到一种特异 性强、灵敏度高而又方便快捷的检查和诊断方法,目前,实验 室检测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段 J。 AST在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所以当心肌细胞受到损伤 时,大量的酶释放人血,使血清含量增加,临床一般常作为心 肌梗死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但肝脏损害时其血清浓度也可 升高,故并无特异性。AST一般在AMI发病6~12 h显著升 高,增高的程度可反映损害的程度,并在发作后48 h达到最 高值,约3~5 d恢复正常。 转移至二磷酸腺苷(ADP)上或从三磷酸腺苷上将高能磷酸 键转移至肌酸,形成磷酸肌酸。其同工酶中CK.MB测定的最 重要意义在于诊断AMI。AMI胸痛发作后4~6 h,患者血清 CK-MB先于总活性开始升高,12~36 h达峰值;多在72 h内 恢复正常。其最高值达对照组4.9~22倍以上。如果梗塞后 3~4 d,CK-MB仍持续不降,表明心肌梗死仍在继续进行,如 果已下降的CK-MB再次升高则提示原梗塞部位病变扩展或 有新的梗塞病灶;如果胸痛患者在48 h内尚未出现CK.MB 升高,或小于总活性的2,即可排除AMI的诊断。临床上常以 CK—MB超过CK总活性的3(离子交换柱层析法)或lO(免疫 抑制法)作为AMI的诊断依据。 心肌肌钙蛋白(cTn)是目前反应心肌损伤最敏感和特异 的生物学标志物,广泛用于AMI的早期诊断H J。eTn是存在于 心肌肌原纤维中细肌丝上的调节收缩蛋白,主要由cTnI、eTnC 和eTnT3个亚单位组成,在血清中的浓度很低,当心肌细胞受 损后它能快速、持续地释放人血中,在血清中的浓度可成百倍 地升高,其中cTnI是心肌细胞所特有,在心肌细胞膜的完整状 态下,eTnI不能透过细胞膜进入血循环,故健康人血液内不含 或含极低量的eTnI。当患者发生AMI时,心肌细胞变性坏死, 细胞膜破损时,eTnI弥散进入细胞间质,较早地出现在外周血 中。cTn在发病后出现较早(4~8 h),持续时间长(4~10 d), 为目前诊断AMI心肌损伤最好的血清学生化标志物 J。 综上所述,临床实验室在应用心肌损伤标志物进行AMI 诊断时,应尽可能地选择敏感度高且特异性好的cTnI进行检 测,但单纯的某一时间检测诊断AMI是不够的,应在不同时 间联合AST、LDH、CK、CK-MB等进行检测,尽量减少漏诊。 心肌生化标志物的合理联合检测,将提高对AMI的早期诊断 率,对AMI患者的及时救治和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肌生化标志物的研究和应 用,将在AMI的早期诊断、治疗、病情监测和疗效观察等方面 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邬冬梅,刘卓敏.心肌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患者预后评价.中国心血管杂志,2004,9(3):21. [2]朱文克,郎宾垒,柳婉琼.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急性 心肌梗死的价值探讨.西南军医,2009,l1(6):1102. [3] 陈兴文.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 价值.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6(7):1058. [4]盛恺.高敏感心肌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中华检验医学 杂志,2010,33(9):810. [5]贾成瑶,王莉,毛志刚,等.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心肌损伤标志 物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40 (6):10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