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游风筝飞飞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以及造型特点,掌握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装饰纹样绘制风筝。
2、在观察分析风筝的造型、结构、色彩的过程中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
3、体验中国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生发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装饰纹样绘制风筝。
难点:理解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设疑激趣
谜语:“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
教师设疑激趣,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唤起学生对风筝的原有认知。
教师总结,板书课题:风筝风筝飞上天。 2、走进风筝,了解起源
2016
1 / 13
精品文档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课本范画《百子图》。 教师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与风筝有关的诗词或知识吗?”
在中国,风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高鼎在《村居》中写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发展历史,知道山东潍坊市著名的风筝之都。
3、欣赏风筝,了解形色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造型的风筝,分析风筝造型的特点——形状对称。
学生自由讨论,除了形状对称以外,还有什么对称? 学生观察造型厚,再观察分析风筝的色彩,引导学生寻找风筝上的颜色,并设问:怎样的颜色搭配可让风筝在空中更吸引人?为什么?
教师小结:风筝的造型特点:多样,结构对称,色彩绚丽,对比明显。学生欣赏风筝是一种美德体验。 4、细观风筝,了解纹样
以北京燕子风筝为例,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燕子风筝上的装饰纹样是什么?为什么绘制这个纹样?有什么寓意吗?
2016
2 / 13
精品文档
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引导总结风筝上的装饰纹样有吉祥祝福的隐喻。
5、大胆创想,设计草图
提出作业要求,请学生设计一个风筝草图,注意风筝的造型、色彩和装饰纹样这三方面的要求。 师生讨论设计方法,教师示范。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展示学生作业,并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温故知新
复习上堂课风筝的造型、结构、色彩、装饰纹样等内容。
交流讨论,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以及不同造型、立体的风筝。
2、认识材料,感知体验
教师介绍制作风筝所需要的材料,并让学生了解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学生感知材料,并尝试着说说材料的用途。 3、根据草图,制作风筝
备骨架:用磨砂纸将竹篾摩擦光滑。引导学生注意安全。
2016
3 / 13
精品文档
扎骨架:用作基本骨架的竹篾要选宽厚一些的,而轮廓骨架的竹篾一般用薄而细软的较为合适。整个结构要简练、轻巧、对称、均衡,扎缚牢靠。
糊风筝:把纸或娟糊在骨架上。纸的质地要薄、韧、平整。
绘风筝:绘制风筝图样。图样要形象鲜明,色彩要艳丽明快,装饰性要强。提示:装饰纹可选取吉祥图案,体现出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 4、作业练习,学生制作 学生尝试着绘制风筝。要求:
造型独特,结构对称,色彩鲜明,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 设色大胆,用笔肯定 5、展示评价,交流分享
请学生尝试放风筝,分析自己的风筝作品,以及评价同学的作品。学生从风筝的造型、色彩、装饰纹样、整体效果等方面开展评价。
学生互评、交流方法成功与否的心得,教师总结,并加以鼓励。
省美术公开课教案
版 本:赣版美术14册第六课 执教课题:《五彩缤纷的风筝》 执教教师:刘文峰 性 别:男 年 龄:34
2016
4 / 13
精品文档
单 位:邹平县西董街道办鹤伴中学 电 话:4551040 邮 箱:**************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掌握风筝的基本常识,进一步了解民间美术的审美特征。
2.使学生尝试风筝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增强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观察教师演示——学生欣赏讨论——动手制作练习——展示交流——知识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传统的风筝作品并通过亲手制作形成对我国传统风筝艺术技艺的理解与热爱。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掌握制作风筝尤其绘花彩步骤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技法。
难点:对风筝绘制工艺中绘花彩步骤、风筝的题材内容及利用力学放飞方面的了解。
解决方法:欣赏风筝绘制方法——讨论理解——亲手制作尝试 三、教学媒体:课件、竹条、宣纸、颜色等风筝制作工具。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展示、讲解、演示。 六.教学过程: 《风筝》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016
5 / 13
精品文档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按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积累“虐杀、苦心孤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讨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亲情的含义,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2.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放在对“精神虐杀”一幕的理解以及多角度体验文章主旨上;将有创意地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悲哀”之情作为教学的难点。 3.课时安排及目标内容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思想的深邃,选材的精巧,结构的别致,加上语言运用的高超艺术功力,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节课的时间,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文中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提出疑难问题;第二课时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疑难问题和
2016
6 / 13
精品文档
理解主旨。 课前准备: 学生:
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并制成问题卡片。
②从网上或图书馆查阅鲁迅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作品及风格,制成卡片,准备交流。
③预习课后练习一、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
①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包括风筝的图片、歌曲。 ②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及疑难问题,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
③问题情境的设计尽可能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四、选择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及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料。
五、选择教学策略:
1、整体设计思想:依总-分-总的思路安排教学步骤。先整体感知课文,再探究一个个局部性的疑难问题,最后进一步理解全文主旨。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
2016
7 / 13
精品文档
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与作品对话、与学生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作者对话,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变一言堂为众言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等等。
2、教学方法的确定:针对本篇课文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激情引趣,朗读法感知文本,圈画法品味重要词句,创设问题情境法来启迪思考;“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讨论表演”等多种训练手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或方法:
首先,从质疑开始。这篇课文难点较多,正是探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要让学生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先把问题统统提出来,再整理一下,有步骤地探究。 其次,引导学生联系语境探究疑难。有些句子之所以难懂,是因为跟常情不合,但是联系语境便能解读。 最后,设置一个典型环节——合作表演。这篇课文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主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除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创设了一个与作品中与人物对话的活动。 4、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新课的导入:如歌曲导入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016
8 / 13
精品文档
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注意目的性、把握难易性、力求新颖性、强调开放性、体现层次性,采用整体分解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基础上归纳主旨。
典型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入文本,充分解读,或完成角色互换,直白内心。如合作表演时,要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走入情境,体验情感,采取学生与作者对话的表演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
与思考、探索、交流、表达,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简介作品。
播放歌曲:由歌曲《三月三》引入:“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电脑课件展示,有声有形,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互谈感受:前后左右自由互谈儿时放风筝或玩其它游戏的情景和感受。
引入正课:风筝或其它游戏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
2016
9 / 13
精品文档
快乐,如果有人剥夺你游戏的权利,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今天我们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误解与冲突。那么,就先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吧。
了解鲁迅及作品:课件展示鲁迅生平、作品;学生自由朗读,并对照卡片做笔记。 整体感知,朗读思考。 检查预习,订正字词。 听读课文并感知
课件显示问题组: a.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b.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 [教师小结]:通过阅读,我们感悟到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我们要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
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生共读。 讨论明确:看风筝——忆风筝——议风筝。
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学生与作品对话:在预习提问的前提下,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以
2016
10 / 13
精品文档
四人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问题卡片,选共性和有代表性问题质疑,准备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与学生对话: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下节课每组选派一名中心发言人陈述本组讨论结果,不同意见或尚未解决的难题可在老师的启发下全班讨论。
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网上搜索并阅读《风筝》赏析作品。 准备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品味语 句。
教师朗读指导,朗读时,可分读、齐读或重点读。对课文主体内容再次整体感知,同时布置思考问题准备交流探 究。 师生与作品对 话:
师范读1、2自然段,生思考 [问题情境
一]: 1、“我” 见到风筝为什么会产生“惊异和悲哀”的心情?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2016
11 / 13
精品文档
[讨论明确1]:故乡放风筝的季节是早春二月,而在北京,冬季尚未过去,就放风筝,所以“我”感到惊异;同时,我见到风筝,不由想起自己少年时虐杀小兄弟精神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所以心头又不禁感到悲哀。
[讨论明确2]: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指名朗读课文 ,四人小组讨论下列[问题情境 二]:
1、“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板书] “我”:嫌恶 小兄弟:喜欢、从哪些神态、语言、行动可以看出小兄弟确实很喜欢放风筝?,并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 ——天真、活泼、聪明。
3、我为什么会认为爱放风筝就没出息呢,这种观点是与生俱来的吗? [讨论明确3]:从刚才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对兄弟十分爱护并且严格要求的兄长,同时也是一个受旧思想、旧观念影响和毒害的人。 自由朗读第5—11段。思考[问题情境
三]: 1、“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这件事做错了吗?我在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做错了?答案在第几段?2、“我不
2016
12 / 13
精品文档
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为什么说“不幸”?
[教师小结]:联系“惩罚”一词,就比较清楚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3、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
[教师小结]: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不准儿童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的天性。一个纯洁无邪的孩子,他的正常天性,他的合理的愿望,只是因为有悖于大人们的“信条”,就不能发展,就得不到实现,甚至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使人痛切地感受到其中包含着某种具有悲剧意味的东西。被糟践的虽然只是一只风筝,可是同时
2016
13 /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