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第3期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Vo1.34 No.3 2013年 JOURNAL OF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SociJ Science) 博白客家编织工艺及其产业化发展 口张耀军 (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广西玉林537000) [摘 要]从博白客家编织工艺的历史起源谈起,对编织的传统种类、工艺特点和民俗内涵 加以分析,探讨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博白编织工艺的现代化转型和产业化发展方向,为做大做强博 白编织工艺文化产业提供发展思路。 [关键词]博白客家;编织工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7;J52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71(2013)03—0023—05 博白客家编织工艺的起源 化,利用当地的有利的气候环境和地理优势,在房 四 处广西东南部的博白县,人口170多万, 前屋后种植了大量的竹子。一些居住在南流江河谷 其中客家人逾百万,客家人口比例占总 的村屯,还以种植竹林当作防洪挡水的屏障。聪明 人口的80%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客家人 勤劳的客家人不仅以种竹为习惯,还充分利用芒、竹、草等原料来制作各种生产生活用具,如箩、 聚集县。秦汉以来,被称为“客家”的北方汉民, 为了逃避战乱、征戍屯边、任职经商以及流徙谋生 篓、篮、箕等竹制工具自不必说,就连日常捞饭用 等原因,从中原一带逐步南迁到闽粤赣地区开业定 的捞子、筛米的筛子、挡雨的篷盖、抽烟用的水烟 居。今天博白客家人的祖先,大多是在明末清初时 筒等,都是用竹子制做而成。尤其在博白那林、顿 期,从赣南、闽西、粤东三角联结区迁徒而来,他 谷、江宁、水鸣镇一带,家家户户都有一两个竹笈 们操着与其他汉族支系不同的客家方言,保留着祖 编织能手。博白人创造出的各种芒竹器具,不仅满 先特殊的风俗习惯,在博白这片热土上创造了灿烂 足了自己日常生产、生活需求,还作为工艺商品在 的客家文化。 集市出售交换,以此贴补家用。因此,在长期的生 博白古属南交之地。《尧典》云:“南交在五 产实践中,博白编织工艺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 色,并且世代相传,长盛不衰。 岭之外,所谓荆州之南垂,为虞南极。” 处于南流江、郁江、九洲江和那交河四大水系 之间的博白县,有六万大山余脉和云开大山余脉分 二、传统生态背景下的博白竹编工艺 (一)竹编的种类及其工艺特点 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博白盛产一 别从北面和东北面奔腾入境,再分别向西南和东南 延伸,与43条大小河流一起,造就了许多适宜耕作 的小盆地和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的丘陵。这里四面 种挺直高标,节距稀疏,纤维细软的单竹,博白人 群山环抱,雨水充沛,气候温和,芒竹柳藤、棕草 将其加工成篾丝、篾条、篾片来编织各种竹器。据 林木等竞相攀生,尤其盛产单竹、芒箕和三菱草。 当地人说,这种竹编习惯始于宋代,至今已有几百 客家人迁移到博白后,继承了中原汉族的传统文 余载。博白传统竹器的种类丰盛繁多,形式多样。 [收稿日期]2012—12—07 [基金项目]本文为20il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桂南客家编织工艺中的运用研究”阶 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Ii06LX517;玉林师范学院重点项目“桂东南民间美术文化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 201 1YJZD06。 [作者简介]张耀军(197l~),女,汉族,浙江萧山人,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与民间艺术文化研究。 23 1 2013年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第3期 就其功能用途看,大体有以下几类:1.生产工具有 槽内,流入农田或岸上水沟。这种极富巧思的功能 水车、竹排、篮、箪、篓、箕、筛、箩、桶、盖、 扫、杵、犁等;2.生活用具有镬、煲、盆、碗、 设计,可使高低不平的水源畅通无阻,很符合博 白当地的丘陵地势,颇具地方特色。另一种竹编 碟、匙、盅、饭捞、竹笠、火笼、手笼、书笼、门 品——簸箕,不仅是常见的晾晒用具,还是传统美 帘、摇篮、竹床、草帽、竹伞、水烟筒等;3.游艺 食“簸箕吹”必不可少的烹制用具。这种为庆祝 演具有竹马、扎麒麟、扎犀头、扎狮头、扎龙头、 花伞、花扇、花篮、花灯等;4.民间玩具有风车、 早稻丰收而创造出的风味小吃,被当地人称为“吃 新”。做法是先把大米碾成米浆,把米浆舀到竹编 蔑蛋、竹仗、竹笛、水枪、风筝等;5.工艺品有模 簸箕上铺开,再撒上猪肉、竹笋、鸭蛋等,然后放 仿禽畜、农副产品形象织成的鸡、鸭、鹅、猪、 狗、猫、茹、芋、穗、粟、柚、菠萝、鱼、贝、 鳝等。可以说,博白竹器涵盖了食、用、住、行、 游等各个层面,实用与审美并存,体现了客家人自 然、朴素、实惠的造物思想。 博白传统竹编工艺有扁篾和圆篾之分。扁篾一 般用于编织平整、起角、织体微薄的器具。如竹 篮、竹笼的编织,是先把竹结削去,用刀破成竹 条,撕裂成较薄的篾片,再作经纬编织,编纹规整 均匀,紧密适度。篮盖和篮壁通常编有各类花纹, 多以几何纹出现,并参有其它少数条形、浪形、 锯齿形。圆篾编织是将竹子劈细,刨成毫米大小 的篾丝作为编织的经纬,或用细和薄的篾片做经, 蔑丝作纬;或进行垂直交叉;或相互错开;或以青 蔑和白蔑交叉织成。由于篾片或蔑条柔韧细幼,编 织时适宜拐弯抹角,譬如圆形编织品或是造型多变 的编织玩具,大多用此方法编成。又如一经一纬、 二经二纬的人字纹或疏经密纬的十字纹则适合编织 粗犷、简单的造型,而回纹、梅花眼、菱形花格、 辫纹、缠纹、绞缠、方格纹等编织更适合复杂的织 体。 总体来说,博白编织工艺精湛,质感自然,手 感清爽,器型美观,轻巧结实,既保留了中原汉文 化的优秀传统,又揉合了当地土著民族的文化因 子,具有独特的桂南工艺风格。 (二)竹编工艺文化的表现形式 编织工艺不仅是博白客家文化智慧的创造,同 时也是富有表征意义的民俗民情在特定民俗活动中 的具体展现。 作为一种具有个性的物承文化,竹编工艺对当 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实用功 能方面,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竹筒水车了,这种用 于农业灌溉的传统提水工具,其轮轴是用一个大竹 杆或木制成,轮轴转叶上装有竹筒,利用水力推动 大轮轴运转,竹筒盛水转入上方,水即倾入特备的 24 到锅里蒸,蒸熟一层再放一层,依次放五六层,至 最后一层熟了即可。烹制中的“簸箕吹”竹香四 溢,香甜可口,散发诱人的舌尖魅力,堪称博白饮 食文化一绝。 除了物用功能,竹艺品还是客家人借以抒发和 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在传统的婚俗文化中,竹手 笼(竹箱)是旧时桂南客家人结婚的必备之物,因 形如“猪腰”,也称“猪腰笼”。在过去,无论富 人或穷人嫁女,都要挑选一对“手笼”或是“猪腰 笼”作为嫁妆。手笼除了内置新娘的陪嫁物,还盛 有风饼(喜饼)、甘蔗、红枣、榄子等食物,寓意 新人甜蜜祥瑞,早生贵子。陪嫁的手笼由送嫁人挑 着,紧随新娘轿后,故又称“轿尾箱”。在婚后的 第四天,女方娘家人还要来到新郎家,举行一种隆 重的“开笼”或称“开箱”仪式,这也是当地传统 婚礼中的重要环节。开笼前,新郎要拿到 “送亲 郎”(一般由年幼弟妹或侄儿女任)掌管的钥匙, 才能把新娘带来的竹笼打开,向众人展示其中的谷 米钱财,寓意婚后五谷丰登,家庭富裕。开箱后, 男家把新娘带来喜饼、红枣、橄榄等食品分给在场 的亲朋和乡邻,这时,开笼仪式才算结束。 另外,在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晚吹响竹制的喃嘟 嗬,也是博白人特有的一种祭祀习俗表现。农历七 月十四日是中元节,又称“鬼节”,是当地人十分 隆重的节日。这天,人们除了大量焚烧祭祀品供祖 之外,夜晚,村民们还会带上一种用竹子与“芦 古”叶做成的乐器“喃嘟嗬”,在村屯树阴,山间 田头吹响。笛声在静夜中此起彼落,更显低沉、悲 戚、凄凉,吹笛意在呼唤祖先的亡灵回到公厅,享 受子孙的祭祀。 早期的“喃嘟嗬”制作比较简单,只用一段单 竹尾,在一端削薄后挖一舌簧,再在中间挖上两个 出音孔。然后用一种两边生筋刺、长条状的植物 “芦古”叶,在竹子另一端绕圈成一个喇叭状的笛 堡(笛口),竹管和笛堡比例为2:3。由于原始的 张耀军 博白客家编织工艺及其产业化发展 喃嘟管只能发“喃、嘟、嗬”3个音,所以称之为 订货,从而带动了博白县以编织工艺生产为龙头的 “喃嘟嗬”。不过现代的喃嘟管经过博白文艺工作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到了 ̄lJ2001年底,博白的芒竹 者的改良,已有12个音阶,音色独特,既可独奏又 编企业有298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主要分布于博 可群奏,成为展现桂南客家风情的民问音乐艺术奇 白镇、三育、径口、浪平、双风、绿珠、水鸣、 葩。 永安、大利、那林、江宁、顿谷、三滩、东平等 透过上述种种的竹编民俗文化现象,我们可管 乡镇,年产值超5亿元,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欧 窥到博白客家人独特的竹民俗心理与观念。可以 盟、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成为博白县 说,竹编文化已渗透到博白人民生活中的方方面 的支柱产业。u 2004年,博白县获广西省有关部门 面,无论是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砌房造屋、交通 授予“广西编织工艺品生产基地”称号,2006年又 出行、文艺娱教,还是岁时节令、人生礼俗、宗教 获商务部授予“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的称号。 信仰等,无不浓缩着竹编的影子。这种在独特的生 产、生活环境中形成的民间工艺,既是地域文化长 期积淀的产物,也是客家人适应环境并逐步个性化 的结果。作为一种具有个性的造物体系,它体现了 自然生态环境与客家人造物活动之间的协调关系, 渗透了客家人对自然、价值、伦理、审美等观念的 认识和利用。 三、博白编织工艺的产业化发展 (一)编织工艺的现代化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 改善,对精神的需求不断增长,文化消费规模迅速 扩张,于是,人们开始从产业利用的层面来审视民 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博白编织工艺因其悠久 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实现经济跨域式发 展的重要产业资源。它既是宝贵的民间技能,亦是 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符号,这种具有物质和精神双 重性质的文化,在适当的条件下,就可以转化为生 产力,为地方创造经济价值。 随着我国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博白民间竹编产品逐 渐从自创、自享、自娱的地域性封闭形态向商品 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全球性开放形态转变。1972 年秋的广』、I'l#b贸商品交易会,精美别致的博白手笼 首次亮相便吸引了外商的眼球。其中一个香港客户 试订了200多只,由博白县外贸局组织编织能手生 产,通过广西梧州工艺品进出口公司进行出口,卖 给外商。从此,博白编织生产拉开了新的序幕。而 后,由博白县外贸牵头,先后在顿谷、浪平、东 平、沙河、水鸣、风山等乡镇办厂,以集体生产 和外加工的形式组织生产,博白编织生产规模快速 扩大。20世纪80年代后期,博白客家企业家,直接 把编织工艺样品带到广州商品交易会,与外商洽谈 (二)编织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当前,博白芒竹编织产业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 时期,已由过去编织工艺品单一的供货形式发展为 供货、来料加工、自营出口等多种形式的经济模 式,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结构模式,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但从目前的情况看, 博白编织产业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譬如许多芒 竹编经营业主对文化资源的管理水平不高,文化资 源的商品转化率较低,产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精度 不够,市场信息闭塞,盲目生产,孤立发展等。这 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根 据博白编织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 点建议,供经营者参考。 l、充分挖掘编织工艺的传统艺术文化价值 博白芒竹编织之所以能长期受到国际市场的青 睐,除了产品本身符合当下的消费者的低碳环保理 念外,与产品显示出的独特的民族气息也有着紧密 关系。一方面,博白编织工艺品是运用天然材料手 工制作出来的,健康环保,且在现代社会紧张、高 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希望寻找到一些自然的、纯朴 的、能使人轻松愉快的气息,这些富于原始形态的 用品或装饰品,正好符合现代人希望回归田园诗般 的生活和物质享受的怀旧心理。另一方面,在全球 文化消费蔚为风尚的今天,人们愈来愈看重对产品 中的历史文化内涵体验,那些在形式上,符号上、 精神上、本质上最具民族特点和民族精神的文化内 容,往往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因而充分挖掘和 利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艺术文化价值,不 仅能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长利润,还可使民族传 统文化进一步得到弘扬,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编织工艺本身就是博白传统文化的典型载体, 对民间工艺的创新开发,理应要重视本土文化的挖 掘与传承,通过编织工艺的运用与再造,可使传 25 2013年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第3期 统文化在新的开发过程中得到发扬光大。例如设计 弃国内抓国外,也不能只抓过外放弃国内。要两个 出传播桂南地方采茶戏的编织工艺品或者象征客家 市场一起抓,搞全球化战略。要有主次,有先后。 民间文化的芒竹工艺品,这些带有典型地域文化特 我们是出发点,我们也是归宿。为了我们民族更幸 圜日凰豳圜圜 色的编织工艺品既能带给消费者全新感受,又能借 福、更伟大、更富裕,我们的民间文艺产业一定要 助编织艺术推广民族传统文化。当然,对传统文化 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近年来,以美国为 元素的开发运用不能食古不化,全盘照搬,应是在 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依靠其发达的文化产业,对发 “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新的契合点,通过对 展中国家实行文化扩张,中国市场到处充斥着异常 自身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再造以及融入新时代元 丰富的、无孔不入的和多层次的外国文化产品,如 素,才能创造出富于特色的现代化编织产品。 2、借助高新技术手段拓展编织产业空间 随着科技与文化大发展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产 品的技术要求、文化要求、审美要求的标准也越来 越高。这就使得编织产业的运作理念不能只是停留 在一般的生产和服务上,而应是把产业管理重心由 常规生产管理型向技术创新和信息化的知识管理型 方向转变,整个产业的经营目标必须实现从以往的 追求成本最小化向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方向转变,以 保持整个产业的创新性和发展活力。将高新技术引 入编织产业,对提升编织工艺品质、强化市场融资 力度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运用数字化技术 设计,不仅可以看到编织品的材质、造型、花色的 仿真效果,且可以反复修改、衍化,可大大提高工 作效率。可运用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开拓产品 市场,接受远程订单,还可运用各种新媒体技术来 展示产品、宣传和包装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等。总 之,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将可改造 传统的编织生产和管理模式、推进产业升级、延伸 产业链,促使编织产业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 实现集约化经营。 3、应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作为外向型经济,博白编织产品90%以上远销 欧美、中东、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出 口创汇达1.5亿美元。芒编工艺品的出口份额约占 国际市场份额的80%以上;草、藤编织品份额约占 国际市场份额的70%左右;木、竹编占50%左右,外 销产品达上万种。这些数据说明,博白编织工艺品 的国际市场涵盖面日益扩大,已成为国际上重要的 工艺美术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然而纵观国内市 场,深受外国人崇尚的编织产品却是踪影难寻,令 人遗憾。“我们创造文化首先是为了我们的民族, 别的民族对它的享受则需要通过交流、翻译、转化 来时实现。对于一种文化成果来说,直接使用者。 优先享受着就是自己自的民族。所以,我们不能放 26 势不可挡的“韩流”、“日式”吸引了众多年轻的 中国消费者。发达国家通过发达的文化产业,既赚 取了丰厚的利润,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消费 者。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将国内市场的发掘和 开拓纳入博白编织产业发展战略中进行统筹规划, 是十分必要的。创造外汇固然重要,但在巩固国际 市场的同时,关注本地区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精神和 物质需求,也是民族文化产业应担负起的社会责 任。 4、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有效利用人力资本 编织工艺企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覆盖面广, 现共有423家企业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从事编织 业生产达30多万人。虽然博白县拥有众多的生产企 业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但大部分编织企业都是以家 族式或分散式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企业管理 人员文化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培训和现代企业管 理水平。对于具有较高知识含量的编织产业来说, 编织产品的综合开发能力、市场运营模式及质量效 益等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都取决 于编织企业是否拥有的足够的人才资本。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人力资源”和“人力资 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人力资源一般可 看成是能够投入生产力系统中人力数量和质量的总 和。而人力资本的形成需要投资,投资后获得技术 知识的人群只有实现了价值增值时才能称之为人力 资本。针对目前编织产业发展的市场运营需要,应 着重引进和培养企业高级管理人才、产品研发人 才、文化产品及服务的营销推介人才、具有专业技 能的产业工人等四种人才类型。在发展现代编织产 业的过程中,高级管理者不仅要具备洞察现实和预 测未来的敏锐性,还应有统筹全局、运筹帷幄的胆 识和魄力,要对相关编织工艺文化有深入地了解和 认识。这样,才能理性分析市场动向,及时调整生 产和营销策略,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引导消费潮 流。博白编织虽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主要面 张耀军 博白客家编织工艺及其产业化发展 向国际市场,就要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民族的审 展方式是必然趋势。因而要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市场 美需求和功能需求进行再造和创新,而这种再创对 机制,支持、鼓励中小型编织企业向精、特、新的 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从事 方向发展,形成有优势活力的企业群体;进一步优 编织产品研发的设计人员不仅要有极强的专业知识 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群,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技能和创新意识,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 能获得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同样,策划、营销、 提高约集化经营水平。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有的知 种形式的衍生产品,如家具、家居装饰、建筑材 只有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的产品设计,才可 识产权和品牌优势,向相关产品延伸发展,开发多 推介的成功以及工人的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也直接 料、日用产品、艺术收藏品、文化用品、外贸制 影响到产品和市场价值的实现程度。因此,编织产 品、包装和旅游工艺品,甚至在工业设计、服饰设 业要做好升级转型,就要重视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 计等领域都可以进行开发应用和拓展。 专业人才,有效利用人力资本,才能更快更好地发 展。 总之,芒竹编行业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就必 须从博白编织产业的发展实际出发,提升编织产业 5、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化的水准和品质,探索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发展机 ■ 当前,产业化要求程度越来越高,单纯的依赖 制,强集实施文化品牌战略,从而增强博白编织文 数量、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不能适应编织 化产业整体的竞争力。 产业的高速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化发 On the Knitting Technology and Its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Bobai Hakka ZHANG Yao-jun (Co ̄ege of Painting&Design,Yulin Normal University,Yulin,Guangxi 537000) Abstract:Based on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Bobai Hakka’s knitting technolog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kitting ,conventional types,process features and folk connotations.It also discusses the moderniz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the trend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knitting technology for the knitting technology of Bobai in the era of knowledge—driven economy,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obai knitting technology industry. Key words:Bobai Hakka;knitting technology;traditional culture;heritage;innovation 【参考文献】 [1]中共玉林市委党史办公室(吴家雄主编).玉林之最[M].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06. [2]白庚胜,许柏林.文化产业兰州论剑[M].民间文化产业 建设问题.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9). [3]杨临宏,戴琳.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产业的制度环境[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江哲丰.湖南益阳竹编工艺产业发展研究[J].湖南城市 学院学报,2011,(5). 【责任编辑 谢明俊】 27 【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