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课题
申 报 表
课题名称: 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读思达”
教学法实践研究
申请立项论证 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背景、意义与目标;2.研究内容;3.预期创新点;4.研究方法和步骤;5.研究对象的选择; 6.成果呈现形式;7.条件保障。(分点阐述所要求的内容,可另附页) 1.研究背景和意义 教育部发布的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了各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中国基础教育从“双基”到“三维”终于迈入“核心素养”新时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并从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方面凝练出语文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如何真正在课堂上落地呢?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对推
1
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综合推进新课程、新高考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提出普通高中学校应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高中语文新课标“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水平”等的表述无不突出“学习”“学生”为主体和中心,要求我们必须致力于构建以学习为主线、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体系和结构,变传统的“教师讲授中心课堂”为以学生学习为主的“学习中心课堂”,余文森教授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中,从教学方向、教学内容和学生主体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基于立德树人、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以及学生学习的教学观,并且提出了指向核心素养“完整的学习”的“阅读、思考、表达”教学法,凝练简约,直指教学精髓给我们一线老师启发非常大,这是一种各科普适的教学法,语文“读思达”和其他科的“读思达”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这种教学法又应该怎么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进行推进呢? 以问题为导向我们进行了深入思索。 语文“读思达”的特点是由语文课程概念和基本特点决定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其基本特点,在语文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语文的“阅读”对象主要是祖国语言文字,语文的“表达”主要也是借助语言文字,语文的“思考”也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语言阅读”和“语言表达”,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 1
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语文“读思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读思达”教学法实践研究》应运而生。 主持人所在学校是一所省二级达标高中,生源情况良莠不齐,加上目前家庭教育中的娇生惯养和义务教育阶段依然存在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养成了十分被动、低效的学习习惯,不读或者碎片化阅读,被动、等待、懒于思考,口头表达和作文能力尤其薄弱。从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况上分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就怕学生不会,多讲少学,学生自主学习少,跟随老师的步伐亦步亦趋,而没有进行主动的思考,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不利的。本课题研究将为我校教学如何走出教育困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表达能力,探索一种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这也必将为其他学校、其他学科提供范例,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2.研究目标与内容 通过本课题研究,拟构建一种可以推进“读思达”教学法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对应“读思达”,提出以“三开”为抓手的“开口读,开口问,开口说”教学模式,构建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语文阅读、思考、表达训练体系和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开口学习,扎扎实实地进行阅读、思考、表达的训练,来深掘文本意蕴,活化言语心智,积累内化语言,培养交际和表达能力,获得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核心素养的提高。我们把这种模式命名为“开口语文”模式,这里的“开口”不仅仅是指一个动作,而是指一种主动的行为。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构建学习中心课堂,重建课堂范式和模式,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开口语文”就是一种旨在探索以学生主动学习,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的一种模式。 为实现研究目标,我们确定的研究内容是:1、构建一个以“任务导读-问题引思-活动搭(达)台”为流程的“读思达”教学模式(开口语文),具体内容(1)任务导读(开口读),以教材文本(包括整本书阅读)为对象,根据不同文体,制定任务(情境)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开口读,成果呈现形成课例;(2)问题引思(开口问),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以教材文本为对象,根据不同文体,进行教学设计,突出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考,构建学生主动学习、认真思考、大胆发问的课堂,成果呈现形成课例;(3)活动搭(达)台(开口说),以语文活动为主线,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乐读乐思乐表达,成果呈现形成课例;2、构建教师行动研究的课堂,以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课堂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以开展“读思达”教学法指导下的片段教学比赛为抓手,从而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
以适应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让学生核心素养真正在课堂落地的目标。 余文森教授对核心素养进行深刻研究,提出“读思达”教学法,指出 “读思达”即阅读、思考、表达,这是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步骤、流程,经过这三个环节的完整学习,知识才能转化为素养,这是一种让“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和“让核心素养在课堂真正落地”的教学法。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本人教学实践,尝试实施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读思达”教学法(开口语文教学模式),具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流程如下: “开口”语文 任务导读(开口读) 问题引思(开口问) 活动“搭”台(开口说) 3.预期创新点: 让学生开口,开口说,说出自己的看法见解;开口读,读出自己的语言感觉;开口问,问出自己的独到发现。激励学生肯开口,培养他们爱开口,最后让他们会开口。通过开口这一特点,贯穿起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培养,以点带面,易于操作,收效大。 4.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用在开题之初,通过图书馆和网络,学习有关核心素养、学习中心课堂、读思达教学法的成功案例、建构主义、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以对本课题提供理论支撑;(2)调查研究法:用在开题之初,通过问卷法、访谈法等形式了解师生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教与学的实际情况;(3)行动研究法:用在实施阶段,用在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读思达”教学法“开口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4)案例研究法:用在实施阶段,根据教学实践形成案例,进行思索,摸索规律;(5)经验总结法:用在结题阶段,对教学实践按课题研究要求进行阶段性小结和课题研究结果
1
时的总结,形成结题报告与论文。 5.涉及关键概念 (1)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2)“读思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认知加工理论,完整的认知过程包括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三个环节。完整的学习过程也包括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只有经过这三个环节的完整学习,知识才能转化为素养,这是一种面向核心素养,让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法。 语文的阅读,即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主要的是语言文字。语文阅读和其他科不同的还有一个方面是,阅读既是思维和表达的手段,提高阅读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语文的思考,即想象、思维、反思等。是指通过阅读,学生能在情境中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使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思考源于主体对意向信息的加工,人之思考是自己心智对意向--信息内容的加工过程,任何思考的进行都是在联想--连锁反映中进行的推理与演算--信息内容的加工,如: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等,理解来进行思考是必然的。 语文的表达,即语文口头互动交流、书面书写应用,知识迁移拓展等。是指在语文教与学过程中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培养语文素养为目的的活动,学生用口头、书面表达自己对语文问题的具体认识、理解,解决语文问题的思路、思想和方法以及语文学习情感、体会等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表达主要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3)开口语文,即是以让学生开口表达为拉手,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并且也以能不能很好地“开口”为衡量标准检测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一种学习方式。这里的“开口”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张开口说或笑,而是在语文众多能力素养中,注重以开口说的方式带动其他语文学习能力的学习运用方式。它将内部言语(思考)转化为信息表达、传递,它
1
包括开口说——培养语文学科的运用能力,开口读——培养语文学科的审美能力,开口问——培养语文学科的探究能力三个部分。开口语文去繁就简,以易于实践的“开口”拉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众多能力,以简捷的方式让学生获得丰厚的收成,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离他们最远的终点。 开口语文的特性: (1)外化性。从语言心理学来讲,语句从大脑中产生的过程是先有一个想法,之后形成一个表达想法的逻辑,然后选择一个句式和一些合适的词语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出来。所以,开口语文需要借助口语这一工具,以表达为载体,将心中的思想外化,把自己心中的观点表达出来,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看法见解,反过来又促进自己思考的再深化,学习的再延伸。从而形成一个学习的良性循环。 (2)实践性。实践是任何能力形成的基础,开口语文也不例外。开口语文需要言语的表达,言语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实践。只有在日常生活的语言实践中,学生的言语能力才有可能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有关语言表达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的锻炼才能内化为学生的自身能力。另一方面,课堂的训练不能等同于生活实际,学生还需要在真实的语言实践中不断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才能得到培养。 (3)复合性。开口语文必须借助言语来实现,而对于言语行为来说,要完成表达必须有多种系统参与,如思维、语言、情感、态势、语境等,各种系统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很好地实现言语的行为。口语本身既是传递承载信息的声音,也是传递说话人思想感情的工具,它不只是简单地念出词句,还要注意声调的高低、强弱,语气的缓急、长短,从而使声音充满一定的感情色彩;同时还可以借助体态语(面部表情、手势语等)的帮助来传递信息。 (4)自主性。开口语文精髓是在于让学生通过开口说、开口读、开口问的方式来培养语文的运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一切都应以开口为契机来进行。无论开口说还是开口问,这都必须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只是引导辅助,学生不在主动位置,这种学习模式就不能够正常运行。 6.研究思路与计划安排 (1)组建课题研究组;(2)前期学习、调研;(3)设计研究方案和制定研究计划;(4)形成研究模型,构建实践模式;(5)形成研究性成果;(6)专家组成员和广大教师、实践中进行研究和反思。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二年,分四个阶段进行。
1
第一阶段:(2021年1月—2021年3月) 提出课题,建立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2021年3月—2022年3月) 依据理论模式,提出问题,针对问题,开展研究、深入年段,进行实践模式的探讨,构建实践模式,组织中期成果论证活动; 第三阶段:(2022年3月—2022年9月) 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报告,形成主要成果; 第四阶段:(2022年9月—2022年12月) 组织成果鉴定活动。 7.预期成果 (1)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读思达”教学法实践研究教学案例;(2)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读思达”教学法实践研究教学设计汇编(3)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读思达”教学法实践研究经验总结(5)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读思达”教学法实践研究论文汇编 1
研究基础 1.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承担的相关研究课题及近期研究成果(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获奖及被采纳情况);2.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经历,主要参加者的基本情况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限1500字内) 该课题负责人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经历,并有较好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研究能力。课题研究:(1);(2)(3);(4);(5)论文撰写:(1)论文《小班化教学背景下农村中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2)论文《任务驱动课外阅读 为学生修一条提高语文素养的绿色通道》;(3)论文《打造“双意”课堂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4)论文《对症下药,上好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5)论文《如何将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落到实处》示范引领:(1)高中开设专题讲座《以任务驱动课外阅读——为学生修一条提高语文素养的绿色通道》;(4)开设研讨课《念奴娇 赤壁怀古》;(5)开设《打造有意思语文课堂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专题讲座;(6)开设专题讲座《目标导向 任务驱动 活动引领——将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落到实处》。 1
本课题核心成员能干肯干,善于学习,语文课堂能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在一线教学多年,对学科教学十分熟悉,专业水平强,在课题的方案设计、研究内容确定、研究工作的组织研究材料的搜集整理、研究成果的总结、科研论文的撰写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有多篇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 前期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学习《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积极参与课堂模式的变革,并上了多节的课改模式公开课或公开讲座,发表了数篇课改主题论文,有了一定的积累。课题主持人是市学科带头人,充分利用平台多次到外地学习交流更新教育理念,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组织能力。课题组讨论并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调查本校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统计相关数据,已着手做好相关原始资料积累,我们相信能圆满完成课题任务。 主持人所在学校教科研气氛浓厚,领导重视,年轻教师积极向上,科研生态良好,学校每周安排两节学科教研活动时间,有专项科研经费,课题研究时间与经费有保障。
1
预期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2021.1至2022.12 2021.1至2022.12 2021.1至2022.12 2021.1至2022.12 2021.1至2022.12 2021.1至2022.12 2021.1至2022.12 2021.1至2022.12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 3 4 5 6 7 8 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读思达” 教汇编本、视学法实践研究教学案例 频光盘 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读思达” 教学法实践研究教学设计汇编 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读思达” 教学法实践研究教学论文 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读思达” 教学法实践研究报告 任务导读案例汇编 问题引思案例汇编 活动“搭”台案例汇编 教师“读思达”教学法片段教学比赛材料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汇编本 研究论文 研究报告 案例 案例 案例 相关材料 序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 责 人 1 2022年12月 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读思达” 教学法实践研究报告 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读思达” 教学法实践研究教学论文 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读思达” 教学法实践研究教学设计汇编 研究报告 2 2022年12月 论文汇编 3 2022年12月 汇编本 1
申报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市教育学会“十四五”(第一期)教育教研课题研究有关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负责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够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同意申报该课题。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公章) 1
市教育学会意见: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