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年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1. 《竹书纪年》记载:“帝乙(纣之父)处殷。二年,周人伐商。”小臣艅犀尊上的铭文记载,帝乙十五年曾征伐夷方。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
A.外服方国出现了叛离行为 C.周武王伐商得到方国响应
B.分封制加剧统治集团矛盾 D.商代后期宗法制趋于解体
2. 西汉政府在向西域派驻以都护为首的特设机构的同时,还册封西域诸国的君长和部落首领。同时,都护和戊己校尉等地方高级官僚拥有传召、奖黜,甚至逮捕诛杀胡人君长的权力。这反映了西汉( )
A.地方实力得到强化
B.边疆治理恩威并施
C.民族交融方式多样
D.中原制度对外传播
3. 唐代秘书省从事藏书活动。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来华留学的日本学者阿倍仲麻吕就任从三品高官阶的秘书监,并在晚年荐举另一位日本学者藤原清河继任秘书监一职。这可以佐证唐朝( )
A.科举选官方式的式微 C.开放包容的大国气象
B.鼓励对外输出中华文化 D.积极吸收域外优秀文化
4. 宋代诗人大多数并不需要像陶渊明那样荷锄躬耕,身处地主阶层的诗人下乡检校田庄有了接触田园景象的机会,宋人笔下的田园已不再是桃花源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由此可以推知宋代( )
①农业经营方式多样化 ②地方士族庄园经济兴盛 ③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 ④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 嘉靖九年(1530年)正月,兵部尚书李承勋上言,希望皇帝“思小民衣食之孔艰,皆以重本抑末为主”,明世宗“嘉纳其言,下所司议行”。这表明当时( )
A.统治阶层否认工商业的价值 C.传统民本治国理念得到传承
B.人地之间矛盾较为尖锐 D.政府注重对小农的教化
6. 下表为1850-1859年,上海港和广州港的外籍商人数(单位:人),这反映出( )
年份 1850年 1855年 1859年 A.区域贸易格局的调整
到上海港的外籍商人数 362 243 408 到广州港的外籍商人数 362 334 172 B.太平天国运动中心转移到广州
C.关税自主权逐渐丧失
D.近代中国商业经营方式的创新
7. 1919年前后日本新村主义(无政府主义)传入中国,到1920年,原信仰该主义的一批知识分子认为,新村建设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推行新村,有大地主的阻碍,更有经济上的困难,社会是不可零碎改造的,应该竭其全力以铲除推行之种种障碍”。这一转变反映出先进知识分子( )
A.已找到救亡图存的新路径 C.接受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
B.坚决抵制西方文化侵略 D.主张全面吸收西方文化
8. 1924年,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刊文指出:“我们的党对于农民里的宣传应当注意地方政府征收田税的问题”,“做总的政治宣传的时候,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口号。应当开始选派宣传员到乡村里去”。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
A.注重革命动员的策略性 C.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B.政治宣传服务于土地革命 D.存在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9. 1937年,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号召进行识字运动,下图是边区报刊刊发的推广这场运动的漫画,画中的青年同属于一个识字组。该漫画可用于佐证当时( )
A.青年民主意识的提升 C.边区的教育水平较高
B.文化救亡活动的开展 D.中国收回了教育主权
10. 1953年,我国政法工作负责人彭真指出:“现在彻底消灭三大敌人残余势力的社会主义改革运动大体结束,今后必须加强正规的革命法制建设,以保障国家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害,为此,必须加强党对司法各部门的领导,加强法院和检察署的干部力量。”由此可推知,彭真主张( )
A.将经济建设放在中心地位 C.法制工作要坚守司法独立
B.党领导人民群众全面依法治国 D.法制建设应围绕党的路线展开
11. 萨尔贡一世(公元前2354-前2279年)在征服苏美尔的战争取得胜利后,宣称他受到苏美尔女神的眷顾得以发展自己的事业:得到苏美尔城邦保护神的认可,获得王位。萨尔贡一世的这些做法意在( )
A.强调其统治合法性 C.宣扬君权神授观念
B.打击两河流域的神权势力 D.抵制汉谟拉比的对外扩张
12. 1767年,德意志文学家莱辛创作了《汉堡剧评》,批判了王公贵族以及教会的腐败。他反对机械地模仿法国的戏剧,主张在学习莎士比亚戏剧的基础上,重建德意志民族戏剧。莱辛的主张( )
A.否定了法国启蒙运动的理念 C.弘扬与丰富了西方人文精神
B.折射出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的现实 D.反映出德意志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
13. 19世纪,英国文官考试针对不同职位,设置不同的考试内容。如竞聘工程指挥部建筑绘图员职位的考生要参加16门侧重于工程类的考试,考试范围囊括了建筑业的绝大多数知识。由此可知,英国文官考试内容的设置( )
A.体现了政治中立的原则 C.丰富了大学课程的内容
B.适应了实际管理需要 D.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14. 1894年,法国政府成立了殖民部,负责管理部分非洲殖民地。1907年,德国组织了殖民部,管理德属非洲的事务。意大利于1912年建立了殖民部,负责非洲殖民地利比亚的事务。此外,荷兰、比利时以及西班牙、葡萄牙也都设立了专职处理殖民事务的机构。这主要反映出( )
A.欧洲大陆国家主导世界殖民体系 C.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激烈
B.殖民地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 D.殖民地依附于宗主国的现实
15. 1918-1920年,欧洲建立起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芬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等8个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及1个独立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这可用于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
A.和平主义思潮非常活跃 C.区域政治版图出现重构
B.欧洲民族国家的兴起 D.凡尔赛体系不断扩大
16. 阅读下表“2003-2009年上海合作组织与联合国互动的大事摘编”,这些互动( )
年份 2003年 大事摘编 莫斯科峰会上,上海合作组织元首们指出,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方面,联合国及联合国安理会发挥重要作用 在联合国大会第65次全体会议上,上合组织被赋予了作为观察员参与联合国大会的权利 在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联合国与上合组织之间的合作》,再次表明联合国与上合组织提升协调合作水平的必要性 2004年 2009年
A.反映出上合组织主导全球治理机制改革
C.增强了上合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正当性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生天地之间,所以异于禽兽者,谓其知有礼义也。所谓礼义者,无他,只是孝于父母,友于兄弟而已。若于父母则不孝,于兄弟则不友,是亦禽兽而已矣。李三为人之弟而悖其兄,为人之子而悖其母,揆之于法,其罪何可胜诛。但当职务以教化为先,刑罚为后,且原李三之心,亦特因财利之末,起纷争之端。小人见利而不见义,此亦其常态耳。恕其既往之愆,开其自新之路,他时心平气定,则天理未必不还,母子兄弟,未必不复如初也。特免断一次。本厢押李三归家,拜谢外婆与母及李三十二夫妇,仍仰邻里相与劝和。若将来仍旧不悛者,却当照条施行。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名公书判清明集》
(1)根据材料,分析该案中李三被判“免断一次”而“押归家”的原因。 (2)概括材料中该案件处理体现出的当时社会治理的特点。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1年,黄中慧明确提出:今“无业游民生计日绌,苟不早为之所,则民不聊生,人心思变,更何堪设想?……兹谨拟工艺局章程若千条,防患未形,寓养于教”。在1902-1909年间,山东、浙江等22个省都创办了省级工艺局。农工商部之工艺局开业之时,就把游民中的少壮者作为主要的招收对象,到1907年时招收艺徒的规模已达500人,且“分隶各科,责成工师,认真指授,就所学之难易,分别二年一年毕业”。
1903年,袁世凯创办了北洋工艺局,作为“北洋官营实业之总机关”。该局“先后毕业生共计二千余人。各属民办工厂,所用技师匠目,多属该场毕业工徒”。一些士绅纷纷开设工场,吸纳了北洋工艺局毕业的工徒,仅高阳一地的棉布生产在1909年就达95万匹,1910年上升到148万匹。四川工艺局成立后,到1910年已有近百家工艺局所和工场,生产有革制产品、肥皂、……其中不少“改良土产十分行销”。在晚清开办的工艺局所中,虽然有相当数量的传授科目是现代工艺技术,但是,传统工艺的手工业技术培训仍是各地工艺局所中的大宗科目,如木工、竹工等,而且还有不少属于特种手工艺的科目等。
——摘编自张九洲《论晚清官办工艺局所的兴起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官办工艺局所”创办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官办工艺局所”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新中国外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其实践内容极为丰富,其经验启示十分宝贵,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六大特点:一是始终坚决捍卫和有序拓展国家利益;二是始终追求和平外交政策,探索和平发展道路;三是顺应时代潮流、伸张国际正义和履行国际责任三位一体;四是坚持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完善中国特色大国
B.表明上合组织逐渐成为永久性政府间组织
D.体现上合组织替代了联合国大会部分职能
外交;五是外交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目标明确,涉台、涉藏、涉疆外交地位突出;六是新中国外交逐步走向全方位、全领域,外交制度、决策机制不断加强、规范和完善。
——摘编自郭树勇《试论70年来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外交的特点”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50年以来,全球气候下降显著,小冰期取暖曾消耗了伦敦2/3的能源供给量。沿海和海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皇家海军的军舰对于造船木料用料考究、用量巨大,这无疑也加剧了英国的木柴短缺和能源危机。17世纪,国王詹姆斯一世开始允许曾经备受英国皇室和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和使用煤炭。到18世纪上半叶,玻璃制造、肥皂制造、石灰烧制、酿酒、制糖、印染、制砖、铸造和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时,英国煤炭产量为同时期法国煤炭产量的30倍,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主要能源。19世纪的100年间,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则增加了18倍。企业主借助煤气灯延长了工人夜间劳动的时间,发明了三班倒的工作模式,英国人还通过管道将煤气输送到城市的大街小巷,点亮了夜间的街道,英国人的夜生活由此变得丰富。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中期英国出现能源危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后英国能源转型的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