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有关博物馆研学旅行问题分析及相关项目开发

2022-11-28 来源:客趣旅游网
文 化CULTURE区域治理

有关博物馆研学旅行问题分析及相关项目开发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张红光

【摘要】研学旅行是当今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是旅游转型升级新业态。博物馆具有教育与旅游的双重属性,具备成为研【关键词】研学旅行;博物馆;SWOT【中图分类号】F124.5 󰀁

学旅行基地的天然条件。本文对博物馆青少年研学旅行项目从环境机会、环境威胁、博物馆优势、博物馆劣势四个方面来进行SWOT分析,希望以此引发社会各界对博物馆研学旅行项目的重视与研究。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2096-4595(2019)34-0248-0003

在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纲要(2013-2020年)》首次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在2017年底教育部办公厅首批命名的204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博物馆(纪念馆、遗址类单位)多达102个,占总数的50%。本次主要针对博物馆青少年研学旅行项目进行SWOT分析,为博物馆研学旅行项目相关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策略等提供参考。

一、环境机会分析

确支持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要培育博物馆等机构利用设施和实践活动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2017年2月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中指出要提升博物馆教育质量,提高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

(二)研学旅行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参与

提升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博物馆数量1996年仅有1219个,到2017年达到4721个。博物馆每年都要举办形式多样的历史文物展、革命文物展等。博物馆为学生能够近距离体验历史文化,参与研学旅行提供了重要场所。

(四)中国旅游业发展升级的需求

研学旅行延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教育理念。例如“至圣先师”孔子及其学生周游列国,“三藏法师”唐代高僧玄奘去印度取经,

开展博物馆研学旅行是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在2016年教育部等部委《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研学旅行成为在校学生的刚需,未来3-5年内研学旅行的学校渗透率将迅速提升。根据未来产业研究院所《中国游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的统计2016年我国游学人数已上升至325万人次,国内游学约为260万人次,国际游学约65万人次;元,含国际游学195亿元和国内游学120亿元。中小学生庞大的用户群体

(一)国家相关支持政策相继出台

在2014年教育部《关于培育和“东方游圣”徐霞客在游历中创作《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广泛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研学旅行、红色旅游等活动。”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博物馆条例》等博物馆研学旅行相关政策。2016年12月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

霞客游记》等,都堪称世界研学旅行的先师和典范。在现代研学旅行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阵地,成为校内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通过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使青少年开阔眼界,认识自然,认识社价值观。

(三)中国博物馆数量质量的

会,逐步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游学相关行业市场规模已达315亿

248

【作者简介】张红光,生于1980年,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餐饮和酒店方向教学。

区域治理CULTURE文 化支撑着研学旅行的发展。

二、环境威胁分析

没有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例如一些机构或者个人单方面以“研学旅行”之名到博物馆开展活动,但由此产生的纠纷和社会舆论指责等却要由博物教育,使青少年缺少安全意识和自我救助能力。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有些研学基地对基地内交通安全、设施安全、消防安全、治安安全、食品安全(一)研学旅游的旅游属性与教育属性冲突,重休闲放松轻科普教学。

研学旅行实际上算是一种“旅行+教育”的新模式教育活动,意图使学生通过集体旅行开阔眼界、拓展思维。但是旅游策划更多的侧重于休闲化、娱乐化、享受性。旅游策划的习惯性思维导致目前研学旅行普遍出现“游”多“学”少的现象。在研学活动安排上“旅游”痕迹严重,而缺乏教育性,导致很多学生研学收获并不多。

(二)研学旅游的公益性与盈利性冲突,导致研学利益分配机制无法理清

从政府角度来看,现阶段中小学教育都属于国家承担主要费用的公共事业,研学旅行活动具有公益性质。学校研学旅行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对特困家庭还要减免费用。从博物馆角度来看,博物馆大都免费对社会开放,多属公益性质。但是研学旅行的参与者并非都是公益性质的组织,如旅行社、中介机构、营地机构等。社会机构有偿承担研学旅行运作,必须着眼于盈利性。

(三)研学旅行以政府主导为主,市场机制发挥不健全

目前我国研学旅行主要由政府统筹主导。我国中小学生数量众多,如果研学旅行全面展开,将会导致政府财政压力增加。解决办法就是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是研学旅行项目在责任划分、利益分配、风险控制等方面尚

馆来承担。长此以往公益性组织害怕“无妄之灾”对研学旅行望而却步,营利性组织由于缺乏盈利性而失去对研学旅行产品的兴趣。研学旅行项目要遵循市场规律,通过制定针对研学旅行的补贴、经营税收等优惠政策,奖励与推动社会机构对研学旅行市场进行开发。

(四)研学旅行行业不规范影响了研学旅行市场声誉

早在国家提出“研学旅行”概念之前,社会上已经存在打着“研学旅行”旗号的旅游活动,为了盈利在宣传上做足了功夫,但在实际效果却让社会大失所望,负面报道也屡见不鲜。目前我国研学旅行还处于起步阶段,研学旅行市场还不够规范,从而导研学市场乱象丛生,受到一些学校、家长和媒体的批判。例如目前研

学旅行学校组织流于形式;研学旅行设计存在重游轻学、主题模糊等问题;研学旅行实施尚不完善,研学导师评选、安全保障措施、承办机构资质、研学费用标准等制度等没有做到具体落实。

(五)安全问题制约研学旅行项目发展

部分政府相关部门对研学旅行的推进力度浅尝辄止,原因之一就是惧怕安全问题。有些学校以安全隐患为由不愿意带学生外出实践,更不要说研学旅行。在研学旅行实际操作中,部分组织者忽视青少年研学安全警示

等疏于管理等。在承办研学旅行的社会机构资质审核上不严谨。

三、博物馆优势分析

(一)博物馆具备成为研学基地的天然属性

收藏、研究、教育是现代博物馆所共有的三项基本功能。教育是博物馆的三大基本功能之一,博物馆要通过教育向社会展示其存在的价值。研学旅行基本原则提到了 “教育性”“安全性”“公益性”。博物馆本身就强调了对公众的教育,其经营方式和教育资源相比于社会机构更加适合青少年的学习;博物馆是社会公共单位,在权威性和安全性上优势明显,符合校方开展校外活动基地的要求;大多数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其公益属性有利于降低研学活动的成本。

(二)作研学旅行基地博物馆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

博物馆有着天然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青少年探索文化、历史、科技、艺术的天然殿堂。博物馆研学课程主要依托博物馆的现有藏品为中心,紧紧围绕这个中心点设计研学课程、组织研学材料、深入挖掘课程内涵,使整个研学旅行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为研学主题的选择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无论是历史、文化、艺术、 自然、科技主题的研学,博物馆都可以参与其中,

起到恰当且充分的作用。

(三)博物馆拥有一支专业知识

249

文 化CULTURE精深、研究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

由于博物馆的性质的特殊性,其在作为收藏和展示机构的同时,也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科学研究机构。博物馆的科研队伍除了从事博物馆的正常工作以外,同样也担任着科研任务和承担相应的科研课题,在某些自然学科或社会学科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这对于青少年研学教育来说是天然的师资。

四、博物馆劣势分析

(一)博物馆研学课程开发滞后

研学旅行关键是开发适合中小学生不同学段的研学主题课程或活动,整合博物馆的资源形成研学课程方案。

目前在博物馆研学课程开发上,一是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现状不了解,研学课程与学生能力衔接出现偏差。例如有些博物馆课程过于“高深”或者“低幼化”严重,无法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二是博物馆对本馆乃至本地域文化资源特色梳理不够,导致研学课程缺少特色,雷同化现象比较严重。研学旅行相关政策提出“要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要求。

(二)博物馆研学旅行管理工作不到位

博物馆需要与学校、社会机构协调配合实现对研学活动的管理。一是在制订研学旅行手册,确定研学课程主题,设计研学课程等方面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缺少沟通,无法将博物馆

250

资源特色与学校教学要求相结合。二是当前博物馆研学大多属于一次性交易,研学旅行结束后缺少后期的调查研究、活动评估以及经验总结。三是博物馆对社会相关机构资质审核不到位,参与的社会机构难免出现良莠不齐现象。

(三)博物馆缺乏专业从事研学教育实践的人才

博物馆研学旅行既不同于传统的旅游接待。普通的讲解人员固然能够完成常规的展厅讲解,但是并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带着课题前来研学的中小学生。博物馆科研人员优势是擅长解读文物背后的科学文化,但是却不擅长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目前不少

博物馆研学仍然坚持传统灌输式的教

育方式,过分强调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不重视参与性和体验性;有的过于强调趣味性,为了游戏而游戏。

(四)博物馆研学旅行配套设施有待健全

首先许多博物馆研学旅行缺少独立的教学区域和学生食宿活动区域。

其次博物馆应根据研学主题进行区域设计,通过模拟主题背景和情景,制造出体验式学习的氛围。部分博物馆由于资金和意识方面的欠缺,寄托于利用现有游客设施来开展研学旅行项目是不现实的。再次缺少智能化教学辅助设备。

博物馆研学旅行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钻研探究、相互合作的能力,同时落实国家和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薪火相传的目标。

区域治理

部分省市早已迈出实践的步伐,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博物馆研学之路才刚刚起步、方兴未艾。博物馆研学旅行项目无论理论上还是从实践操作上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不少错位之处,希望通过本篇文章引起获得社会各界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带动博物馆在研学旅行项目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推动博物馆研学旅行项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好坚实的基础。

[1]季娇.博物馆教育研究:基于研究方法的选择[J].博物院,2019(02):58-65.

[2]马率磊.中小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研学旅行策略探究[J].文物春

秋,163(05):52-56.

[3]冯铁藜,赵建朝,何宏馨.地方博物馆的研学旅行功效[J].邯郸学院学报,2017,27(02):97-99.

[4]文军庆.以“博物馆”为支点,构建研学旅行活动课——以北京市海淀区前进小学博物馆课程为例[J].未来教育家,2019(01):47-49.

[5]吕澄.博物馆与研学旅行相结合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9,3(12):223.

[6]马率磊.中小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研学旅行策略探究[J].文物春秋,2018,163(05):52-56.

[7]罗燕燕.博物馆研学旅行发展亟待攻克“五个关口”[N].中国旅游报,2018-10-23(003).

[8]梁爽.博物馆研学旅行探析[J].文化产业,11(05):28-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