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旅游景区是一个可供人们用来休闲、娱乐、游览、观光、度假的专门场所,在旅游业中,旅游景区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导致游客产生旅游动机并做出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是旅游业的核心,没有旅游景区,旅游业就无法存在。作为旅游资源主要体现形式和旅游产品的主要载体,近几年来,我国旅游景区在全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总体推动下,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发展中的问题,还有管理中的问题,我个人觉得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一个景区一开始都没发展起来,谈何管理,只有把握好发展方向,才能把一个景区成功的推向市场,也才能去实现对它的管理。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经济发展对旅游景区的环境破环严重。今天,由于在急速发展经济的同时,没有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来保护景区,使很多出名了旅游景区全然没有了昔日的风采,不管是人为的破坏,还是自然的变化,究其原因都是由于追求经济效益引起的。
第一:人为的破坏。人为对景区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人为的过度开发、滥砍滥发、捕杀动物等行为对景区的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破坏了原始生态的平衡。在著名的西双版纳,每年都要烧掉几万亩原始森林,为的是在火劫过的林地上播种耕作。比起环境污染来,这些人为的破坏更令人痛心。
第二:景区的城市化。景区之所以成为景区,就是因为它具有区别于城市而供人们游览、解压、观光和休憩的作用。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生活质量不仅追求质量还追求品味,但是,很多旅游景区没有认识到人们出门旅游就是为了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景区在建设的时候重点强调“硬件”的规模和质量,力求城市化,却少了很多人性化,试图以城市化,而不是以田园化、自然化来吸引城市居民。
2、 景点开发缺乏特色和竞争力。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往往起到吸引游客的作用,但综观我国的新景点开发建设,人们不难发现,有二种不良的倾向。第一:景区开发趋于雷同。自深圳“锦绣中华”微缩景点推出后,全国掀起了微缩景观热。仅微缩世界著名景点的就有北京丰台的“世界公园”,江苏无锡的“世界奇观”,四川重庆的“世界风光旅游城”,广东深圳的“世界之窗”等,对某个地区来说,也许某个微缩景点是其重点旅游项目,能吸引一些游客,但是,对于整个中国旅游业来说,这些雷同的景点,并不能成为旅游的一大亮点,大部分游客一开始感觉很新鲜,但如果看多了就会特别厌烦,这样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第二:发掘、展现古代文化肤浅拙劣。时尚有时会过时,可文化永远不会褪色。中国以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对国内外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各地又掀起了一个大规模“营造”古代文化景点热。尽管有些景点建得很有特色,但从整体上来说,大多存在着认识肤浅,表现手法平庸,迎合游客低级趣味等问题。此外,重复建设也非常惊人:各种“民俗文化村”,在全国出现了几十家,“西游记宫”数量最多时近万家,这种认为主观愿望可以弥补一切的做法,极易对中国文化进行歪曲和损害,给国人尤其是外国人以片面引导,掩盖辉煌悠久、精深博大的中国古代文化。
3、 持续发展眼光短浅
第一: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发展旅游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不合理的开发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个别开发商以搞旅游为借口,乱圈占农业用地和民宅用地,以发展旅游景区为借口变相发展房地产。
第二:思想观念和意识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在投资景点开发资源的过程中,在旅游景点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忽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种种决策,一些做法甚至完全背离可持续发展理念。旅游业界的从业人员或者因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不到位,或者因为旧的传统观念的顽固存在,对周边发生的很多违背可持续发展规律的事情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旅游者在参与旅游活动的过程中,也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常常自觉不自觉的影响和破坏着景区景点的可持续发展。
我个人认为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1、 科学合理的规划景区。我们一定要吸取经验教训,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旅游景区也一样,不能为了追求旅游经济效益以破坏景区生态为代价。
第一:加强政策导向。科学的旅游规划是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使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化为可为旅游业利用的现实旅游景观和产品。现代规划的主要趋势是规划的同时要考虑游客、当地居民与开发商的利益,要更多地关注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强调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开发与保护同等重要;不但要关注当代人的利益也要关注后代人的利益;不要把优美的环境当成负担,而应把优美的环境当成有力的营销工具;让当地社区的居民积极参与旅游规划的过程,投资开发旅游景点成为旅游业的核心力量,把旅游开发作为社区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发与保护并行,不仅可以保护景区少遭受伤害,还可以实现预期的效益。
第二: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国家相关旅游部门要严格把关,不仅要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还要监督规章制度的实施,通过法律手段来为景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盾。
2、 增加文化内涵、注重品牌建设。
第一:增加文化内涵。增加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提高景区品牌含金量。目前全球旅游市场特别是国内旅游景区间竞争日益加剧是个不争事实,在激烈的竞争中,要使景区的人气越来越旺,培育景区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在观光模式主导的时代,优美的风光是当仁不让、而且也常常是唯一性的元素;但在当前旅游市场正逐步从观光主导模式向度假休闲类型过渡的大趋势之下,旅游产品的本质、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等问题,开始深为业内人所关注。当旅游者不再满足对旅游地景色的单纯欣赏和对景区设施的粗浅游览,当消费者的心理已经从“我想看到些什么”向“景区赋予我什么、我想体验些什么”转变,景区本身更多时候则成为他们的旅程体验中的一个背景,景区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及其“参与其间”的人文体验,反而成为他们选择旅游景区景点的重要的因素之一。于是,现代意义上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更大程度上存在于景区文化的特质及内涵。
第二: 品牌建设。景区从自身的亮点和特色出发去宣传自己,为自己打造真实富有创意的品牌。品牌建设最主要的就是创新,在建设中只有做到耳目一新才能赢得旅游者的青睐。
3、 提高景区知名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提高景区知名度。旅游景点景区,素有“三分靠景色、七分靠宣传”之说。在人们原来固有的生活环境和模式下,要促发他们对一个旅游地产生兴趣,心生向往并进而付诸行动探访体验,在不失真实的、不损害公众利益前提下,一定程度的宣传———现代概念谓之为“包装”或者“传播”,是十分必要的。
结合景区实际,策划一些既富有景区特点又有针对性的节庆活动,作为旅游景区宣传的最佳载体,是吸引媒介和公众注意力自然而理想的手段。一次组织得当、形式新颖、风情浓郁的节庆活动,通过媒介的传播,对当地知名度的提高、客流的增加、经济的拉动等,
无疑都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二: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景区并非一般的商品而具有社会公共产品的性质。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要大于经济效益。不应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追求成长的长期化。在现行体制下,保护的经费短缺,有经济效益才有保护资金的落实。导致了保护与开发的利益之争。为了旅游景区的长远发展,我们应该放远目光,去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今天我这些想法或许只是我国旅游景区存在问题中的冰山一角,另外呢我的想法也或许太片面,不具有参考价值,但我以后还会更努力去学习、去思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