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师招聘考试高频考点班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学】

2024-08-10 来源:客趣旅游网
目录

教育学.................................................................................................................................................1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1专题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5专题三教育与人的发展.........................................................................................................7专题四教育目的...................................................................................................................10专题五教育制度...................................................................................................................12专题六学生与教师...............................................................................................................13专题七课程...........................................................................................................................17专题八教学...........................................................................................................................22专题九德育...........................................................................................................................29专题十班主任与班级管理...................................................................................................32I学员专用请勿外泄教育学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考点梳理

考点1:学校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最直接的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也包括接受各种成人教育的学生。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考点2: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考点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考点4:教育的功能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考点5: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主张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孟禄米丁斯基、凯洛夫人类特有社会现象,人类存在教育就存在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和不平衡性考点6:古代社会的教育●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夏朝。●中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特点是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时期,私学兴起;战国时期,私学呈现大繁荣大发展的局面。●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古希腊的斯巴达重视军事体育的教育,具有尚武的特征;而雅典则具有崇文的特征。考点7:近现代教育1.近代教育的特征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1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请勿外泄(1)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5)出现了双轨制。(6)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2.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考点8: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考点9:教育学的萌芽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孔子: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弟子的言论专著《论语》中。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继承西周六艺教育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墨家的墨翟: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基本主张,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重视实践。同时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第一步是苏格拉底讽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是助产术,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第三步是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第四步是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的提倡者。●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古罗马的昆体良:著有《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在这一著作中昆体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考点10:教育学的创立阶段人物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著作《新工具》——号召采用实验调查法教育观点①经验化教学:知识源于感觉,重视经验的作用;②科学归纳法:真理的获得源于科学的归纳;③《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提出来。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①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大教学论》②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1632)——教③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育学成为一门给普通的人;独立学科的标④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志⑤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人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于发展,“人是唯一需要《康德论教育》教育的动物”,教育的任务根本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又称为《教育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并得到自我论》)完善。(康德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他于2报名专线:400-6300-999康德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学员专用请勿外泄1776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卢梭洛克《爱弥儿》《教育漫话》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①提出“白板说”;②倡导“绅士教育”。①主张教育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②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③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林哈德与葛笃德》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①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②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普通教育学》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1806)——标③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志教育学作为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后由他的学生齐勒修改为预一门规范、独立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五段,称“五段教学法”;的学科正式诞④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生。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⑤教育的目的: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①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②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③学校即社会;④从做中学;⑤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①对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的批判。②教育预备说。③科学知识最有价值。④制定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民主主义与教育》斯宾塞《教育论》考点11:教育学的发展阶段●马卡连柯主要从事对流浪儿和少年违法者的教育改造工作,他的《教育诗》就是在高尔基工学团真实而形象的实践记录。集体主义教育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方面,“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教育,是集体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凯洛夫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的杨贤江(化名李浩吾)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布鲁纳《教学过程》:强调学科结构,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教学法。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3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请勿外泄●瓦根舍因创立范例教学理论。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能达到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标准化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这一特点是出现在()。A.原始教育B.古代教育C.近代教育D.现代教育2.教育要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要求是指教育的()。A.终身性B.国际性C.公共性D.民主性3.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口号是在()时期。A.封建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4.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孟禄B.杜威C.利托尔诺D.斯宾塞5.西周的官学已有较完备的制度,主要分两类两级:一类是国学,一类是()。A.府学B.内学C.乡学D.藩学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是()。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柏拉图的《理想国》C.斯宾塞的《教育论》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7.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昆体良B.杜威C.赞可夫D.赫尔巴特8.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9.广义的教育包括()。A.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家庭教育C.学校教育、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学校教育10.苏联教育家赞科夫的教育代表作是()。A.《普通教育学》B.《教学与发展》C.《人的教育》D.《教育过程》1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或教育的()。A.特点B.规律C.本质D.涵义12.关于教育起源学说正确的是()。A.环境起源说B.社会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生物起源说1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现象、教育问题B.教育问题、教育规律C.教育现象、教育规律D.教育原则、教育目的14.《爱弥尔》的作者是()。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4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请勿外泄A.赫尔巴特B.柏拉图C.苏格拉底D.卢梭15.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的作者是()。A.布鲁纳B.赫尔巴特C.杜威D.夸美纽斯16.否定教育在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单一性和统一性,体现了二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特点A.教育终身化B教育全民化C.教育民生化D.教育多元化17.在整个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是()。A.城市学校B.堂区学校C.主教学校D.教会学校二、多项选择题1.赫尔巴特提出了“四段教学法”其中包括()。A.清楚B.联想C.系统D.方法2.西方近代对世界教育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专著是()。A.《教育漫话》B.《爱弥尔》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三、填空题1.________________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发现的最早的教育学专著。2.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新的“三中心”,即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和________________中心。四、名词解释题1.教育2.教育的社会功能3.教育的隐性功能4.教育学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5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请勿外泄专题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考点梳理

考点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考点2:教育与生产力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4)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考点3:教育与科学技术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内容、方法。(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够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考点4:教育与文化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6报名专线:400-6300-999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学员专用请勿外泄(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3.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1)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又分为校园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2)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道德观念、共有价值观、班风、教风、学风、校旗、校歌、校徽、校报等。(3)校园制度文化(规范文化)主要指保证校园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它包括教育方针政策、校园规章制度、管理体制、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行为取向、典礼仪式、节日活动、公共关系、文化传播等。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一旦形成就不易消散。良好的校风是学校整体优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标准化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1.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力量。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是()。A.夸大了教育对人力资本的作用B.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C.有教育万能论倾向D.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功能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的关系。A.教育与政治B.教育与文化C.教育与科技D.教育与经济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A.决定教育目的与教育领导权B.决定受教育权与教育目的C.决定教育领导权D.决定教育目的、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二、名词解释题学校文化三、简答题简述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关系。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7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请勿外泄专题三教育与人的发展考点梳理

考点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表现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个体自身的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生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可以互补个体之间的发展具有差异性;群体之间的发展具有差异性启示循序渐进分阶段教学,不能搞“一刀切”抓住关键期扬长避短因材施教考点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主要观点: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2.外铄论基本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考点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内部因素影响因素遗传素质主观能动性所起作用物质基础/前提决定作用影响因素环境学校教育外部因素所起作用可能性/现实性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8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请勿外泄标准化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因此教育要()。A.因材施教B.循序渐进C.抓关键期D.扬长避短2.遗传素质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A.现实性B.必然性C.必要性D.可能性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4.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表现为()。A.促进个体现代化和个性化B.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C.促进个体现代化与市场化D.促进个体市场化与社会化5.“人的知识才能是由天生遗传决定的”对于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合理的B.荒谬的C.否认了教育的作用D.属于“先天决定论”6.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的积极活动。A.学生本身B.教师本身C.校长本身D.师生本身7.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不包括()。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平衡性8.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活动D.个体因素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A.环境对个体发展有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B.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C.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D.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2.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儿童的发展就是让这些本来存在着的萌芽能够生长。下列与其观点一致的有()。A.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B.蓬生麻中,不扶自直C.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D.龙生龙,凤生凤三、填空题1.________________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个体的发展是指身体的发展和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3.从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他们都强调了人的身心发展动因和身心发展顺序,属于________________论的观点。四、简答题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9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请勿外泄专题四教育目的考点梳理

考点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考点2: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考点3: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理论名称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核心观点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培养社会公民教育为个人发展服务;培养自然人否认教育的一般、抽象目的,强调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杜威考点4: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考点5: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1997年10月29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标准化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无目的论是()提出来的。A.赫尔巴特B.涂尔干C.杜威2.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10D.卢梭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请勿外泄A.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B.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C.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D.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的是()。A.宗教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个人本位论D.教育无目的论4.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5.教育的直接目的是()。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B.培育四有新人C.促进社会的发展D.培养人的生存能力6.以下不符合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的是()。A.培养学生全面发展B.发展学生的独立个性C.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D.是学生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提出是在()。A.2006年B.1999年C.2001年D.1996年8.下列不属于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认识上误区的是()。A.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B.素质增长率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C.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D.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9.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就是()。A.创新教育B.素质教育C.义务教育D.全民教育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经过多次变化,这说明教育目的受()。A.文化传统的制约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制约C.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D.外国教育目的的影响11.在人类思想史上,科学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提出者是()。A.马克思B.恩格斯C.马卡连柯D.苏霍姆林斯基二、判断题教育目的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三、填空题1.教育目的的功能有导向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离开了它,教育工作就会偏离方向。四、简答题简述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11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请勿外泄专题五教育制度考点梳理

考点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人类早期的原始社会教育,也是一种实体教育。教育实体的形成具有以下特点:(1)教育主体确定。(2)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学生出现。(3)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4)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2.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教学机构。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堂”。3.非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提倡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库姆斯等人主张非正规教育的概念和伊里奇所主张的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考点2: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典型学制类型:1.双轨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2.单轨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其特点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3.分支制:是20世纪上半叶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这是一种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考点3:我国现代学制的确立和发展学制名称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壬戌学制颁布时间颁布政府特点地位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只颁布而没有实行。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1902年清政府1904年清政府1922年北洋政府以美国学制为蓝本。规定小又叫新学制或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六三三学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12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考点4:义务教育制度请勿外泄1.概念: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2.特点:义务教育是强迫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3.义务教育的产生:义务教育始于近代,发源于德国。1986年4月全国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国家立法形式正式确立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考点5:终身教育制度1.概念: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2.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1929年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出版的《终身教育》。3.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是在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报告书的发表。4.终身教育最终形成的标志: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其中提出:“终身教育建立在4个支柱基础上”,这“4个支柱”是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标准化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体现的是()的理想。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教育D.正规教育2.我国现阶段的学制类型属于()。A.双轨制B.单轨制C.分支制D.多轨制3.分支型学制是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学制结构,它最早出现在()。A.美国B.英国C.苏联D.德国4.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必须从普及()开始。A.学前教育B.小学教育C.初中教育D.高中教育5.新中国的第一学制颁布于()。A.1951年B.1950年C.1949年D.1952年6.中小学双基教育是指()。A.基本观念和基本原理B.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C.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D.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7.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是()。A.学制B.教育体制C.教育结构D.义务教育制度二、多项选择题《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明确了我国可以并存的学制是()。A.九年一贯制B.六三制C.五四制D.四五制三、判断题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其最重要的改变是教育形式。()四、简答题1.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2.简述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13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请勿外泄专题六学生与教师考点梳理

考点1:学生的基本特征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考点2:学生的权利1.受教育权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2.人身权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为保障学生的人身权,学校和教师应尽到特殊的保护责任。(1)身心健康权。(2)人身自由权。(3)人格尊严权。(4)隐私权。3.财产权财产权是指具有物质财富内容,直接和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一般而言,学生(幼儿)财产权包括财产所有权、继承权、受赠权以及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等。考点3: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传道者的角色。(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3)示范者的角色(榜样)。(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5)朋友的角色。(6)研究者的角色。考点4:教师劳动的特点(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1.教师劳动的连续性。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2.教师劳动的广延性。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1.教师劳动的长期性。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14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请勿外泄2.教师劳动的间接性。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1.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体劳动来完成的。每个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在一定的目标上,都具有很强的个体性特点。同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所以,教师的个体劳动最终都要融汇于教师的集体劳动之中,教育工作需要教师的群体劳动。考点5:教师的职业素养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2.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基础知识和必须具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如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管理科学知识等。3.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等。4.教师的职业心理素养。包括:高尚的师德、健康的人格、愉悦的情感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考点6:教师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7条规定以下教师权利:1.教育教学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科学研究权:“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评价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获取报酬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民主管理权:“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进修培训权:“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考点7: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的内容(1)师生的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2.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勒温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3.新型师生关系特征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4.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和方法(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建立教师威信;(3)要善于同学生交往;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15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请勿外泄标准化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1.新课程提倡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最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A.合作模式B.平等模式C.管理模式D.授受模式2.下列不属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是()。A.教学设计的能力B.人际关系能力C.教育研究能力D.创新能力3.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是()。A.培养能力B.传授知识C.依法执教D.教书育人4.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的文件是()。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教师专业化规程》C.《关于教师职能的说明》D.《今日之教师》5.教师劳动的()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A.创造性B.连续性C.示范性D.灵活性6.()是指教师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A.教师的权利B.教师的权力C.教师的权益D.教师的义务7.教育学生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是对教师()方面提出的要求。A.马列主义修养B.教育科学知识C.文化科学知识D.专业知识8.联合国通过《儿童权利公约》的时间是()。A.1996年11月B.1986年11月C.1988年11月D.1989年11月二、多项选择题教师应享有的权利包括()。A.教育教学活动权B.科学研究权C.进修培训权D.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权三、判断题1.上课拖延时间说明教师认真负责,是教师优良品质的体现。()2.师生之间建立友谊虽然可以使教师更全面的了解学生,但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3.教师发展自己,提高专业文化水平是教师教育权的体现。()4.教师偏爱优等生,不会对师生关系造成影响。()四、填空题1.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包括尊师爱生、民主平等、________、心理相容。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五、名词解释题1.教育机智2.师生关系六、论述题试论述新时期提倡的师生关系及建立方法。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16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请勿外泄专题七考点梳理

考点1:课程的类型分类标准课程课程课程特点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是当今世界各国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类型。主张分科设置课程,即从学科知识整体中选取关联密切的内容组成一门学科,分科组织教学。又称生活课程、活动课程。代表人物:杜威和克伯屈。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单科形式,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例清晰的文化知识。代表人物:怀特海学科整合,主张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内容合并起来组成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如:自然课(生物、化学、物理、天文);社会课(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培养和发展学生共性,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设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学习的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通过课程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注重培养学生基础能力。重点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和视野,发展学生的特殊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态度和能力。这是一类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索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课程。学校情景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的特征是计划性,这是区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这一词是由杰克逊在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学科课程内容属性经验课程分科课程组织方式综合课程必修课程实施要求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设计开发主体学校课程(校本课程)基础型课程课程任务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显性课程(公开课程)隐性课程(潜在课程、自发课程)含义课程呈现方式考点2:课程内容概念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内容17作用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学科目的设置(首要问题);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前言、课程目标(核心部分)、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请勿外泄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学校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课程标准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目录、课文(主体部分)、习题、实验、图表、注释和附录等考点3: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1.目标评价模式这一评价模式首先由“课程评价之父”泰勒提出,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其“课程原理”可概括为四个阶段或步骤:(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该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即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考点4: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理念(一)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是基本而特殊的课程资源(二)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三)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考点5: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目标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18报名专线:400-6300-999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学员专用6.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课程结构基本特征: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请勿外泄课程内容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1)自主学习;(2)探究学习;(3)合作学习三级管理课程体制: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社区型开放的教师(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1)学习者为中心;(2)教会学生学习;(3)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学习方式课程管理学生观教师观教师教学行为转变教学观标准化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1.课程计划的中心是()。A.进行课时分配B.设置教学科目C.安排教学时间D.做出学年编制2.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课程目标D.教科书3.主张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课程理论的是()。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社会课程论D.要素课程论4.下列关于课程标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课程标准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B.教师必须全面系统的理解课程标准C.课程标准有一定弹性,所以老师不必严格执行D.课程标准可作为教师检查自己教学质量的依据5.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并针对学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的课程是()。A.正式课程B.综合课程C.校本课程D.地方课程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19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请勿外泄6.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规定的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A.课程标准B.课程资源C.课程目标D.课程结构7.强调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是()。A.综合课程B.活动课程C.学科课程D.潜在课程8.()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A.教师B.学生C.校长D.社区人员9.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是当代影响较大的课程理论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B.杜威C.夸美纽斯D.涂尔干10.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态度的课程属于()。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知识型课程11.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形式使教育系统中各要素,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是()。A.校本课程B.综合课程C.分科课程D.必修课程12.在西方主要教学理论流派中,布鲁纳的理论属于()。A.行为主义教学理论B.情感教学理论C.学科结构理论D.多元智能理论13.我国小学低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生活》在课程性质上属于()。A.活动型综合课程B.校本课程C.分科课程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4.将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这是()。A.从课程指定者或者理制度角度划分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C.从课程的核心角度划分D.从课程任务角度划分15.活动课程又称()。A.分科课程B.教师中心课程C.学生中心课程D.学科课程16.隐性课程又称()。A.潜在课程B.官方课程C.正式课程D.学校课程17.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的重大变革之一是()。A.小学和初中分别设置B.九年一贯的整体设置C.十二年一贯的整体设置D.初中和高中分别设置18.新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其中包括()。A.国家地方班级B.国家学校班级C.国家地方学校D.地方学校班级19.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是()。A.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B.学生学习习惯的矫正C.学生学习目标的确D.学生学习内容的优化20.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的具体体现是()。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A.②③④B.①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21.()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A.教师B.教科书C.课程标准D.教学过程二、判断题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20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请勿外泄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标理念的集中体现。()2.现阶段,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以综合课为主,初中以分科课为主。()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收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三、填空题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___________与综合课程。四、名词解释题1.课程2.课程设计五、简答题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六、案例分析题我国当前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看似贯彻新课程精神、但实际上有悖规律和原理的做法。如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表现在教师很少系统讲授知识、很多时候让学生个别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或很多时候回答教师的问题。结果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试用所学原理分析上述现象。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21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请勿外泄专题八考点梳理

考点1: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教学形式教育: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实质教育: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是其主要代表。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考点2: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认识的间接性;②认识的交往性;③认识的教育性;④有领导的认识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4)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考点3: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原则含义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通过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贯彻此原则的要求: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贯彻此原则的要求: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②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③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2报名专线:400-6300-999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学员专用贯彻此原则的要求: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③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请勿外泄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贯彻此原则的要求:①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③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贯彻此原则的要求:①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②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③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贯彻此原则的要求:①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②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③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贯彻此原则的要求:①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②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③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概念含义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要组织学生听讲。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做好提问准备;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要善于启发诱导;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23报名专线:400-6300-999巩固性教学原则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教学原则考点4:常用的教学方法分类维度讲授法以语言传递为主谈话法讨论法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学员专用请勿外泄运用的基本要求:讨论前做好充分准备;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在讨论结束时要做好小结。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际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第一,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第二,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第三,严格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第一,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第二,做好实验的组织和指导。第三,做好实验小结。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题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练习法以实际训练为主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欣赏教学法以情感陶冶为主情景教学法考点5:教学组织形式1.个别教学制:是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特点:班课时班级授课制的产生标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3.分组教学:指在按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4.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24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请勿外泄道尔顿制: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的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目、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和检查效果。它是美国的柏克赫斯特于1920年在道尔顿中学创立。5.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6.复式教学——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7.现场教学——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现场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考点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一)备课: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2.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二)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1.课的结构。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讲授新教材;(4)巩固新教材;(5)布置课外作业。2.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1)根据教学任务可为:传授知识课(新授课)、巩固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和检查知识课(检查课)。(2)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3)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放映幻灯、录像)、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3.上好课的具体要求,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特征。(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结构合理;(5)语言艺术;(6)气氛热烈;(7)板书有序;(8)态度从容。(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四)课外辅导(五)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1)方法主要有: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等。其中,测验法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方法。笔试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2)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考点7:教学评价分类标准评价类型诊断性评价评价的功能形成性评价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基本概念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25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总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性评价)评价的标准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请勿外泄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标准化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实现的。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生产经验D.生活经验2.教学从本质上讲是()。A.一种认识活动B.一种实践活动C.教师的教学活动D.智育活动3.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4.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评价被称为()。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相对性评价D.绝对性评价5.“学不躐等”体现了()的教学原则。A.直观性B.启发性C.循序渐进D.巩固性6.贯彻启发式原则的基本要求不包括()。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B.重视组织各种复习C.启发学生独立思考D.发扬教学民主7.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指导法8.备好课必须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和()。A.写出教学进度计划B.写出教案C.考虑教法D.准备教具9.“水涨船高”属于()。A.形成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10.以主观评价对象的集合中的一个或者以个体为基准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然后确定每个评价对象在集合中所处的位置。这种教学评价是()。A.绝对评价B.定性评价C.定量评价D.相对评价11.教学过程的简捷性主要体现在()。A.教学任务较简单B.短时间学到人类长期探索而形成的知识C.教学方法恰当D.教学进度适宜12.教《新型玻璃》时,为了丰富小学生对玻璃的认识,张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观看玻璃的生产流程,这种教学方法是()。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26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请勿外泄A.实验法B.参观法C.实习法D.演示法13.讲完“体积的大小”后,张老师要求学生回家量一量日常用品的体积,这种教学方法是()。A.实物演示法B.实习作业法C.实验教学法D.实践探究法14.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教育教学的()。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15.孔子善于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和使用教学方法,这是()。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灵活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16.教学活动的根本要素是()。A.教师B.学生C.教材D.知识17.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首要特征是()。A.个体性B.实践性C.创造性D.能动性18.教师以教年龄较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优秀者去教年幼的或者较差的学生,这称为()。A.贝尔—兰喀斯特制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制D.设计教学法1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A.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和评价B.备课、上课C.上课D.导入、授新课、练习、小结、作业20.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这符合()。A.巩固性原则B.指导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21.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称为()。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启发性原则的描述正确的是()。A.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B.启发式就是提问式教学C.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D.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2.备课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备课内容包括()。A.钻研教材B.了解学生C.课外辅导D.制定教学进度计划三、判断题1.只要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就能事半功倍。()2.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这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填空题1.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2.“学而时习之”主张说明教师教学应遵照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五、名词解释题1.教学:2.教学过程: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27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请勿外泄3.教学原则:4.教学方法:六、案例分析题1.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你有什么感想?2.一位老师在进行语文课文《萤火虫》教学时有这样一个片断:老师问学生,萤火虫燃烧了自己,怎么了?有的孩子回答说,萤火虫燃烧了自己它就死了;也有孩子说,萤火虫燃烧了自己,它没有怎么,只是一种生理现象;还有一部分孩子有一些其它理解,这时,老师无法对这些理解给予肯定,因为书上不是这样说的,书上的正确答案是:萤火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人间。所以,老师不断运用教学技巧和教学机智,想办法一步步的“启发”孩子得出“正确”的认识,要求同学们再想一想,再看一看,看什么呢?当然是看书,看课文,最后,孩子们终于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看”出一个“共同”的认识——萤火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人间!试从教师的教学观、教材观以及学生观出发,对上述课堂教学案例进行评价分析。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28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请勿外泄专题九考点梳理

考点1:德育的内容德育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内容应该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四个方面。考点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1)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2)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既有校内的正式影响,又有校外的非正式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1)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各种矛盾斗争转化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要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1)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考点3:德育原则原则含义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微小进步,都要注意肯定,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29报名专线:400-6300-999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学员专用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请勿外泄来。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②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②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③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②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③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④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坚持正面教育原则。②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③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③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含义这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30报名专线:400-6300-999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考点4:德育方法方法说服教育法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学员专用请勿外泄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陶冶教育法道德修养法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品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品德评价法考点5:德育的途径德育途径是指德育实施的渠道或形式。包括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班主任工作。其中,教学是最基本的途径。考点6:德育模式1.认知模式:代表人物:皮亚杰、科尔伯格。主要主张: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发生。2.体谅模式:代表人物:彼得·麦克费尔。主要主张: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3.社会模仿模式:代表人物:班杜拉。主要主张:需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4.价值澄清模式:代表人物:拉斯、哈明。主要主张:这种模式着眼于价值观教育,强调个人价值选择的自由。教师德育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澄清已有价值观,而非强加教师认可的观念。标准化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我国学校德育基本内容的是()。A.爱国主义教育B.革命理想和传统教育C.集体主义教育D.生命教育2.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科教学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劳动D.班主任工作3.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要素是()。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行为D.道德情感二、多项选择题1.德育的过程是由()几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的。A.德育方法B.教育者C.受教育者D.德育内容2.学校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有()。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个体功能D.文化功能三、判断题1.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概括为知、情、意、行,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德育工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31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请勿外泄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2.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品德评价法。()四、填空题1.班主任通过让学生背诗来进行德育教育,这属于教育方法中的___________。2.___________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源泉和基础。五、名词解释题1.德育过程:2.德育原则:六、论述题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的认识。2.举例说明德育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七、案例分析题1.张老师是班主任。有一次在课堂上发现小刚在写情书,为了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张老师将小刚的情书当众宣读,结果小刚遭到全班同学讥笑、讽刺,不久便退学了。请结合德育教育的有关原理分析这一案例。2.刚上一年级的小刚,在超市的货架上顺手拿了一袋话梅糖就吃起来。同学把这件事告诉老师。第二天,老师把小刚叫来谈话:“听说你昨天拿了超市的糖?”“我吃了一袋话梅糖,可好吃了!”“你怎么能随便拿人家的话梅糖呢?”“我想吃。”小刚很干脆的回答。“你想吃也不能自己随便就拿啊!”“我们家吃东西,从来都是自己随便拿,想吃多少就拿多少。”小刚天真地回答。“你知道家里的东西是哪里来的吗?”“妈妈买的。”“妈妈的钱从哪里来的?”“公家发的。”“公家为什么要发钱给妈妈?”“妈妈每天上班干活。”“对呀!妈妈为大家工作,公家就发钱给妈妈,妈妈用工钱去买东西,如果不给钱,她就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吗?”“不能。”小刚若有所悟地摇摇头,“对了,营业员叔叔说我是小偷。”“你不是小偷,你分不清拿人家的东西和拿自己家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老师,我懂了,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今后我再也不会拿人家的东西了。”“你真是个好孩子!”这段师生对话直接改变了学生的哪一种品德要素?它对学生的品德形成有什么意义?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32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请勿外泄专题十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考点梳理

考点1: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和方法1.班主任的常规工作(1)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6)操行评定(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2.个别教育工作(1)优等生的个别教育优等生的特点:优等生,又叫“优秀生”或“先进生”,是指那些品学兼优,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较全面发展的学生。对优等生的教育:①严格要求,防止自满。②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③消除嫉妒,公平竞争。④发挥优势,带动全班。(2)中等生的个别教育中等生的特点:中等生,又叫“一般学生”或“中间生”,是指那些在班级中各方面都表现平平的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思想基础较好、想干而又干不好的学生;第二类是甘居中游的学生;第三类是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对中等生的教育:①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因为对中等生的教育不仅关系到中等生自己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班级的进步。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③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3)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后进生的特点: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业成绩和思想品德等方面均暂时落后的学生。典型特征: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低,意志力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卑,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对后进生进行教育:①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③要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④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33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⑤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考点2:班级管理1.班级管理的模式班级管理模式班级常规管理班级平行管理班级民主管理内涵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请勿外泄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集体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班级目标管理2.班级管理的过程班级管理过程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结三个基本环节。考点3:一个好的班集体的特征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如下特征: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考点4: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1.存在问题(1)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2.应对策略针对当前班级管理中的问题,目前较为理想的解决策略是,建立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考点5:课外活动1.课外活动的特点(1)活动上的自主性;(2)组织上的自愿性、选择性;(3)内容上的广泛性;(4)形式上的多样性、灵活性。2.课外活动分类根据学校课外活动的内容分类:(1)科技活动;(2)学科活动;(3)文体活动;(4)课外阅读活动;(5)游戏活动;(6)社会活动;(7)主题活动。根据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分类: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34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1)个人活动;(2)小组活动;(3)群众性活动。请勿外泄标准化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1.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2.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二、多项选择题1.班级管理中的组织实施主要是()。A.机构建设与任务落实B.人员安排与指导教育C.行为协调与工作控制D.数据搜集与整理2.对后进生进行教育应该做到()。A.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B.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相结合C.善于挖掘“闪光点”D.针对差异对症下药并持之以恒3.适当增加“小干部”岗位,适当进行“小干部”轮换,按民主程序选择班级干部的做法,目的不是为了()。A.把班集体作为教师权威和意志的再现B.确保班级教与学不受干扰C.把班级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D.确保教师对班级预先期望能达到三、案例分析题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摸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一辆停放在一个中产阶级集聚的街区,另一辆则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结果发现停放在中产阶级集聚街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顶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于是,该研究者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结果发现,刚过了几个小时,这辆汽车就不见了。因此,有研究者以该试验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破窗理论”。(1)基于上述材料,请从教育学、心理学视角谈谈你对“破窗理论”的理解。(2)试述“破窗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35报名专线:400-6300-9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