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花开有声幼儿园绘本教学研究活动纪实

2020-10-23 来源:客趣旅游网
花开有声

——幼儿园绘本教学研究活动纪实

武进新城阳光幼儿园

一、活动背景

顾名思义,园本教研是“在本园中,基于本园,为了本园”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园本教研的本质是以园为本,揭示幼儿园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它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有效途径。“园本教研”是针对幼儿园存在的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改善和提高幼儿园管理和教育质量,以促进师幼共同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图画书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的源泉。正是这样的背景,“绘本阅读”悄悄地进入了我们的幼儿园,成为幼儿园早期阅读的教材。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绘本教学的本质问题还缺乏理性的认识,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例如:对绘本盲目崇拜,拿来主义,不加选择;绘本教学目标模糊,将绘本教学等同于故事教学或看图讲述;教师导读过多,缺少幼儿自己的发现与思考等等。今年10月份我园组织开展了一次名为“花开有声”——幼儿园绘本教学研究活动,旨在通过研究,使绘本教学真正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现在就让我来带领大家一起去回顾那一个月的花香!

二、活动方案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绘本《彩虹色的花》的系列研习,由点及面,提高教师对绘本价值的解读能力、教学目标制定的能力,以及绘本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 (二)研讨主题

活动1研讨主题“绘本蕴含的教育价值”、“绘本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 活动2研讨主题(待定:将根据教师的关注热点及时调整) (三)教研形式

以体验式教研理念为主旨,让教师在充分参与中获得和提高。将采取分组研讨、网络互动、现场观摩、工作室引领等多种教研形式,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 (四)活动时间及参加人员

10月12、19、26日下午1:00~2:30。全体学科组教师参加。 (五)活动准备

资料准备:秦燕 (研讨主题“关于教学目标制定的注意点”PPT制作) 现场记录:胡亚春 宋晓琪 博客维护:洪柳 三、活动纪实:

活动1:花蕊初绽(2011年10月12日)

周三中午是全园教师业务学习的时间,和往常一样,老师们带着笔记本走进学校的会议室。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活动片段:

视频:

主持人:“每一本书就如同一朵花,当你打开它的时候,‘花儿’就盛开了。花开无声亦有声,能否听到,全凭你的有心抑或无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图画书《彩虹色的花》,来期待一朵美丽鲜花的盛开。首先,我们请绘本推荐者赵娜老师为我们讲述《彩虹色的花》”

哪个女孩不爱花?用花开无声亦有声来暗喻我们的有心抑或无心,是多么贴切,老师们立刻被这朵彩虹色的花吸引住了,静静地聆听着……听完故事,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并开始悄悄讨论彼此对故事的感受。

视频:

主持人:在今天的活动开始之前,我已经对大家进行了分组,不过我们今天的分组和以往有所不同,不是按照教研组为单位,而是按照年龄来划分的。各组的组长已经指定好了,现在就请各位组长带领组员进行活动,要求各组先给自己的小组取个名字,名字中必须要有“花”字,然后按照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进行进行讨论和记录。(出现大屏幕上的讨论主题1、该绘本蕴含的教育价值。2、请拟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经过热烈讨论后,各个小组就自己的组名、讨论结果和大家进行交流分享。 视频:

第一组代表(吴珺珺):君子兰的花语是君子谦谦,温和有礼,有才而不骄,得志而不傲,居于谷而不自卑。我们觉得这非常切合十年以上教龄老师的淡定从容的心态。君子兰之所以特别受人喜爱,不仅因为鲜艳娇美的花容,更由于它有一种其他花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那就是它既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朵,更有值得欣赏的碧绿光亮、犹如着蜡、晶莹剔透、光彩照人的叶片。就像作为十年以上教龄的老师对于教材的分析和把握,不会停留在作品文字表面的把握,更多的是对深层内涵的挖掘。《彩虹色的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温暖、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一朵彩虹色的花,用自己美丽的花瓣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小动物们换来了快乐。当最后一个花瓣飘落,彩虹色的花也随之枯萎了,被覆盖在雪下。一句“谁会想到,在这里曾经开过一朵彩虹色的花呢!”让人充满感伤和感动,感伤于生命的消逝,感动于彩虹色的花舍己助人的高尚情操。可“就在这个时候”故事有了新的转折,当春天到来时,新的花朵在阳光下又绽放开来。这是一个圆满而温暖的结局,让人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在揭示了生命的轮回同时也让我们坚信助人为乐的精神永远不会消失。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成人的世界里,孩子永远是被保护的对象,接受爱抚、接受照顾,接受祝福,似乎他们永远处于接受的位置,却很少考虑付出和回报,更别说是助人为乐了。因此,我觉得通过这个绘本可以让幼儿在欣赏和感动之后初步懂得帮助别人的快乐,和乐于助人的美好。这就是本绘本蕴含的最大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充分想象,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学说角色间的对话。 2、借助图片,大胆猜测,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2

武进区“园本教研专题性、实效性”交流材料

3、感受故事中彩虹色的花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心情。 第二组代表(沈旦华):我们组的名字是风信子,它的花语为“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盛人生”,而红色的风信子又代表着让人感动的爱。就像今天绘本中的主角彩虹色的花一样,将自己美丽的花瓣都用来帮助有困难的小动物,最后自己枯萎了,这种感情,这种精神无不让人感动。从这个绘本中,我们小组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它的教育价值。

1、 通过故事的学习,增加幼儿的分享意识。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了它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意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的行为。而绘本《彩虹色的花》从一个个助人为乐的故事情节中,让幼儿逐步体验到帮助别人,使他人获得快乐是件多么愉快的事情。生动的故事是最受幼儿欢迎的,在故事潜移默化中,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助人为乐,什么是分享,感受分享的快乐,而逐步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他人相处,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体会到“你快乐,于是我快乐!

2、鲜明色彩的对比,激发幼儿的审美能力。

在绘本《彩虹色的花》一书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色彩,翻开书的扉页就是一张由七色组成的画面(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彩鲜艳而饱满,一下子吸引了读者的眼球,特别是孩子们,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他们最喜欢的就是鲜艳的色彩。在此绘本中,绘图者采用了很多色彩搭配的方式,如对比色搭配,冷暖色调搭配 等等,让孩子不仅 能认识多种颜色,还掌握很多在小学才接触到的美术的基础知识 。 3. 生动明了的画面,易于幼儿表演讲述。

这本绘本十分适合幼儿自主的表演,画面简单而鲜明,每页纸出现一到两个角色,让幼儿能一目了然地看清楚绘本的主要内容,不需要老师的阅读,自己也能看懂图画的主要意思,书本的角色不多,语言也不多,画面简易清晰,便于幼儿表演。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的发展、变化,并简单学习角色间的对话。 2、大胆想象,猜测彩虹色的花帮助别人的方法。 3、感受故事中彩虹色的花慷慨的帮助别人的美好情感 。

第三组代表(高阳):大家好,我们组的组名是向日葵。向日葵永远追随太阳,那种给点阳光就灿烂的特性象极了我们这些工作还未满5年的新老师,我们也许还没有君子兰的沉稳、风信子的夺目,但我们的热情、活力和潜力是任何花都无法比拟的。俗话说:年轻就是资本。相信我们会像向日葵一样释放自己的阳光与朝气,种下累累硕果。就《彩虹色的花》这个读本,我们向日葵组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态度的体验,它反应了客观事物与人需要之间的关系,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其应该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之中。”幼儿期也是健康情感的奠基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

3

一、绘本作为儿童的“人生第一本书”,能给孩子生活的启迪、情感的滋养:绘本中彩虹色的花,将自己美丽的花瓣都用来帮助有困难的小动物,最后自己枯萎了,被覆盖在白雪下面,可是它的希望和梦想还在继续,当春天来到时,新的花朵又在阳光下绽放开来。

二、绘本能激活孩子的思维,开拓视野,此绘本的学习,可以让幼儿初步懂得与人分享快乐是件美好的事情,帮助别人是个快乐的时刻。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2、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愿意为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3、引导幼儿主动思考,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主持人:今天,我们三个小组都和大家分享了各自的阅读感想。在大家的发言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多元”的意义,聆听了花开的声音。三个小组,三种解读,今天的活动使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也让“彩虹色的花”这个故事变得更加精彩。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大家都能关注了三个维度,但我们通过三组的对比,我们还是发现一些差异,现在就请几位老师来点评一下这三组目标,(ppt呈现三组教学目标制订)

点评者:贺静瑜(教龄十年以上):我们都知道,在制订教学活动目标的时候,一般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知识、情感、技能。那么,从今天我们三个小组根据绘本《彩虹色的花》制定的语言目标来看,大家都能围绕这三点来进行。但是仔细分析,我觉得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第三组的活动目标,第一条“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太笼统了,不具体,没有针对性,无论哪个故事教学都可以套用。而第二、第三条目标,都是社会性发展方面,可以把它们融合在一起,而在这个目标中,缺乏对图画书阅读、对画面观察等方面的要求。另外,前两条目标,都是以幼儿为主体的,但是第三条目标又以教师为主体了,在同一个活动中,制定目标时主语是否要一致?而第二小组的教学目标,都是立足于这个绘本本身来制订的,都属于知识方面,是否可以把语言重新组织一下,把它们放在一起。我觉得是否还可以对幼儿在“大胆表达”这个语言能力发展方面提出目标与要求。而第一小组的目标,相对来说,我觉得是比较具体与恰当的。本次活动属绘本教学范畴,我觉得在目标中也应该有所体现,可以有阅读的兴趣与需要,阅读的基本技能与良好的习惯方面的体现,

点评者:刘熠(教龄三年):在这三组目标的制订中,我们更倾向于第一组的活动目标,不但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制订得详细并全面。第二组活动目标的制订相对来讲,我觉得也是比较全面的,但是与第一组目标相比,可能还可以考虑得更详细、更完善些。例如,在第三条情感目标中,“感受故事中彩虹色的花慷慨的帮助别人的美好情感”是否可以把“慷慨的帮助别人”改为“助人为乐”这个词语。我觉得第三组活动目标制订得太简单,就像贺老师说的那样,可以套用到任何一个年龄段、任何一个故事教学中去。另外,不知道老师们在分析这个绘本,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是否有考虑到是采用怎样的教学形式与手段,是图片展现,还是采用PPT或其他形式,那我们在目标中是否也要有所体现?

主持人:其实刚才的几位点评老师已经把教学目标制订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现在

4

武进区“园本教研专题性、实效性”交流材料

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PPT:“有关教学目标制订的注意点”)

PPT1:目标适度明晰

目标确定的一般原则:围绕一个教学内容三维定位 第一层次:认知领域、知识技能目标 第二层次:智力、能力培养目标

第三层次:情感、态度、社会性发展目标。 PPT2:目标是否适切

1、目标是否具体,核心目标是否突出?(避免标签目标,太宽泛太笼统) 2、目标是否与领域的教育策略(教学法)一致。 3、目标是否适合该年龄班的幼儿?

4、目标是否考虑到三维:知识、动作技能、情感态度? PPT3:目标如何表达

从教师角度表述:常用“鼓励”“引导”“使”这些词语

从幼儿角度表述:常用“感受”“体验”“理解”“尝试”“学习”“萌发”等 在一片教案表述中要一致,要从统一的角度表述。

接下来的时间,请各小组把你们的教学目标继续完善,同时讨论活动设计,并把你们小组的活动设计在本周五之前发送在学校网站上。下周将由赵老师选择一份教学活动设计进行现场开放,在下一次的业务学习中,我们将结合活动现场进行研讨。今天的活动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

反思:

体验是我园组织园本教研的重要理念。我们认为,教师的体验直接关系到幼儿的体验以及幼儿在课程中的发展。本次教研就是希望老师们通过体验教材内容,进而分析教材的价值并制订适宜的教学目标。在这一环节中,我们根据教师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教学目标”的制订进行了预设,提供了相关的学习支架和相互学习的机会,这种习得经验加深了教师对目标制订的理解,提高了本次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在本次教研中,考虑到不同年龄人群所具有的价值取向相对一致的特点,教研组采取了按年龄划分小组的策略。从活动中老师们的表现来看,这种策略还是非常有效的。其有效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相同阅历,便于归纳。年龄相近的老师在人生阅历、生活背景、工作经验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在讨论时便于做出一致的价值判断。

(2)畅所欲言,平等对话。在讨论问题时,激励各组成员畅所欲言,避免了“权威干扰”所造成的沉默,提高了讨论效率。按年龄分组使具有相同教学经历的教师聚在一起,大家在业务水平方面相当,在讨论时不用担心说错话,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

(3)思维开放,内容多元。促使讨论出现“百花齐放”的场面。这可以从各组对组名及交流内容中看出。

活动2:花语幽香(2011年10月19日)

5

第一次教研活动后,许多老师在教研博客上发表了自己对《彩虹色的花》的个性化体验感受,三个小组也如约在网站上共享了她们的活动设计。我们让赵老师结合自己对绘本的理解,整合了一份活动设计,进行了一次展示课《彩虹色的花》,邀请老师们观摩后,紧接着,第二周的业务学习开始了——

视频:

主持人:上一周,老师们在网站上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昨天下午,赵老师也向我们进行了一次教学现场开放,现在就有请赵老师来进行花语解析,谈谈自己是如何进行活动设计的。

赵娜:第一次欣赏这个绘本时,我就被它蕴含的情感所感动。当老师们通过讨论与分析,进一步挖掘出了这本绘本所潜藏的教育价值后,我们一起分析画面、分析故事、分析目标,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一个优秀绘本活动的设计中。参考三组老师提出的目标定位和活动分析,大家在博客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老师们的意见和想法更深入了,这仿佛把我带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在思想的碰撞下,我对《彩虹色的花》这个绘本有了更深刻的解读。它细腻的笔触,看似平凡的情节,却揭示了生命可以轮回,助人为乐的精神永远不会消失的深刻哲理及高尚情操。

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我也萌发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1、如何借助绘本,使孩子通过短短的三十分钟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考虑到课堂的有效性,也考虑到大班初期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与能力,我对故事内容进行了删选与提炼,首先,删除了原故事中 “小鸟与花”对话的段落,缩减了故事篇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其次,对故事中角色间的对话进行了提炼,使之更加工整规范,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讲述。

2、如何借助白板形象的演示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交互性的优势?我利用了动画、聚光灯、魔术效果和连线等功能,使教学更具有生动性,并根据情节加以变化的音效,为幼儿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氛围,引发了孩子的情感共鸣,让孩子们想说、敢说、能说。

3、如何引导幼儿有层次地学习,突出活动的重点?整个过程,根据故事内容,我利用“听”故事、“猜”故事、“说”故事等多种形式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从学说对话到丰富对话到尝试有感情地对话,逐步深入,让幼儿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深刻地感受到故事角色之间的情感。

通过执教,我同时也产生了几点困惑,希望老师们给我新的启发: 1、如何采用多元的学习方式,更强地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是交互存在的,孩子们是在教师的牵引下进行学习,还是主动地想参与活动,是体现一节优秀教学活动的关键之一,我也想请各位老师给我多提宝贵建议,让我能更好地运用多元的学习方式,激发起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2、如何恰当地取舍绘本内容,有效地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

绘本的内容往往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在教学活动中,考虑到时间的限制和幼儿学习的特点,会选取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教学,如何取舍才是恰当的,这又需要教师的智慧和思考,在这里,我也想请各位老师多提点,让我对绘本的取舍有更明确的方向,

6

武进区“园本教研专题性、实效性”交流材料

从而达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主持人:上周我们通过研讨,各组已经设计了一份较为完善的活动设计,昨天又观摩了赵老师的现场教学,一定会有许多感想,现在我们先分组讨论,然后由中心发言人提出你们的观点。

由于老师们心中都有一份教案,因此在观摩了赵老师的现场教学和活动都设想后,都在无形中做着对比思考,这样的研讨更有话可说。

视频:

第一组代表(孙霞):昨天听了赵娜老师的语言活动《彩虹色的花》,收获颇多,现在就由我代表我们君子兰队来发表一下对本次活动的看法。首先,我们觉得本次活动选材非常用心。绘本《彩虹色的花》叙述的是一个温柔细腻的故事,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读本。通过阅读,可以使我们的独生子女懂得与人分享快乐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这给孩子的爱心教育带来了一场及时雨。其次,我们觉得教具的设计非常精湛。教师巧妙地运用白板中的特殊功能将绘本制作成动画形象,并采用聚光灯、魔术效果、拖拉法、连线法等方式增强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特别是在白板中插入了对话录音、背景音乐伴奏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从始至终,神奇莫测的变化形式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另外,我们觉得赵娜老师的语言组织非常有魅力与艺术性。整个活动中,提问设计非常到位,能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同时,赵老师温婉柔和的语调深深感染着幼儿与我们老师。但是对于本次活动,我们组还有一个小小的疑问想和大家一起探讨。赵老师在本次活动中删除了原故事中对话的段落,我们感觉有些不妥。这样的做法破坏了故事的完整性,作者设计了这些连续的情节,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感受花儿倾其所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如果把后半段删除,那么情绪情感的走向就不连贯了,所以我们认为这一段不能删,不知大家是否认同我们的观点,希望大家能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第二组代表(张亚燕):下面由我代表风信子组,谈谈我们的讨论结果。 1、选材适宜。《彩虹色的花》是一本风格极其独特的作品。厚重的纹理,大块的色彩,都给这本书带来一种原始粗犷的美,但它叙述的却是一个极其温柔细腻的故事。彩虹色的花,用六片花瓣给朋友们提供了帮助,使朋友们获得了快乐,而自己也感受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2、形式新颖。教师将故事内容制作成白板,还插入了flash动画和不同角色的配音、优美的背景音乐,为孩子们创造了宽松的阅读环境,利用“猜”故事,“说”故事,“编”故事等多种形式有效的保证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注意力。

3、层次清晰。从《彩虹色的花》绘本中节选了三个小片段进行重点剖析和学习。第一段故事主要通过观察,学说对话;第二段故事在幼儿学习了对话的基础上,通过flash的动画效果,让幼儿观察、讨论发生了什么事,在提问的帮助下来讲述;第三段故事让幼儿通过观察,猜想是谁在说话,要求幼儿运用对话的方法来讲述;最后剩下的三片花瓣让幼儿拓展经验,利用句型想象、创编故事。教学层次比较清晰,遵循了由易到难的教学规

7

律。

4、关注情感。关注幼儿情感体验,老师试着将自己、孩子都带入故事,让孩子把自己当成故事的主人公,身临其境的想象如果是我,这种情况我该怎样做?激发思维的火花。活动中,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对话,把自己当成故事的主角。激发所有的孩子都参与进来,使之成为一个活的、生动地活动。

建议:

1、最后几片花瓣的创编,老师直接提问“还会有谁遇到困难,彩虹色的花又是怎么帮助它的”。这样的学习任务要求过高,虽然有几个孩子回答,大多也是故事中已有的情节。如何打开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在我们组设计的教案中,我们提供了几幅背景,让幼儿自由分组讨论,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

2、在讲述“从雪中升起一道耀眼的彩虹色的光芒,把天空照亮了。蚂蚁、老鼠、刺猬都从远处跑了过来。”一处时,可以让孩子一起品读,想想这些小动物可能会对彩虹说说什么?从而获得难忘的情感体验。

第三组代表(鞠香):首先,赵老师的这次绘本教学,是通过用电子白板这样一个多媒体教学来完成的,我们也都看到孩子特别地感兴趣,让孩子成为了多媒体教学活动的主人,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实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 从活动的设计上来看,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后过渡到分段讲述,帮助幼儿分析角色之间的对话,感受角色之间的情感。在孩子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孩子拓展想象,彩虹色的花还会去帮助谁。整个活动下来,我觉得赵老师有两个地方处理得比较好,值得我们去学习的:第一个是因为绘本的篇幅较长,不利于在一节活动中进行教学,老师考虑到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删除了原故事中部分对话的段落,缩减了故事篇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第二个是对故事中角色间的对话进行了提炼,使之更加工整规范 ,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讲述。

在三组发言中,有两组老师提到了绘本的取舍问题,围绕经典绘本的“取”与“舍”,一场辩论赛开始了——

视频:

张娟凤:我觉得绘本都是大师的手绘之作,从最初的构思到很长的脚本,再到与画家的合作,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所以它不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件艺术品。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作品加上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删减的话,这就改变了作者创作绘本的初衷,所以我认为应该保持绘本的完整性!

张丽群:绘本的篇幅长短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些绘本简洁明了,教师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时不需要刻意地去关注取舍。而有些绘本情节复杂,而且页数也比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绘本时要注意详略,尽量选取所要表达故事内容,所要表现故事内涵的那几幅,让孩子们重点关注,真正在绘本中提炼知识经验。同时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绘本。所以我认为在选择绘本进行教学时应该进行删减。

李亚燕:在赵老师《彩虹色的花》活动中,她删除了原故事中的“蜥蜴与花”和“小鸟与

8

武进区“园本教研专题性、实效性”交流材料

花”对话的段落,破坏了画面的连续视觉映象,同时破坏了整个故事的完整性。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还会导致句子的表达具有跳跃性。这些都不利于幼儿对绘本的学习。所以我认为绘本教学应具有完整性。

钟慧丽:就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大班《彩虹色的花》这个绘本,考虑到大班初期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与能力,赵老师对故事内容进行了删选与提炼,首先,删除了原故事中“蜥蜴与花”和“小鸟与花”对话的段落,缩减了故事篇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其次,对故事中角色间的对话进行了提炼,使之更加工整规范,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讲述。所以我们认为删得比较合理。

施菊英:刚才张老师说到,有些绘本简洁明了,有些绘本情节复杂页数多,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绘本呢?如:小班小朋友就可以选择简洁明了的绘本,何必硬把情节复杂的绘本进行删减在小班课堂教学呢?

朱莉:其实,教师对绘本的删减是有自己的想法的,针对《彩虹色的花》这个绘本而言,中间的每一段都是平行关系,而不是逐渐递增的,根本就不会有跳跃的感觉,所以删减其中的某段是不会影响绘本的连续性的,而且绘本中间那几段对话也都是雷同的,反复出现的话,会引起幼儿的听觉疲劳,所以这样的删减能够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教材和幼儿。如果将绘本比喻成一棵大树的话,不修剪它就会无休止的生长,最终会杂乱无章,适当的修剪不仅不会破坏它的生长,而且会让他更加茂盛且美观,所以我认为适当的删减绘本是非常有必要的。

殷志燕:在教学中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变化运用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在无声的绘本中更需要变化的语言。在赵老师的活动中修改了对话,改成工整的句式,让幼儿在阅读的时候产生了阅读疲劳,所以首先修改对话是不合理的。另外教师删除了“蜥蜴与花”和“小鸟与花”对话的段落,让幼儿感受不到彩虹色的花倾其所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绘本强调的是画面的连贯性,这种连贯性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能带领读者走进故事。如果删除了部分画面这种连接就不存在了。就好比大家看电视剧《法政先锋》,如果昨天少看了一集,就不知道谁是凶手了。所以我认为不应该修改绘本内容,删除绘本画面,应保持绘本的完整性。

刘今:我们要做教材的主人,不能做教材的奴隶。要有足够的自信,对教材中不适宜的地方进行大胆取舍,真正体现教师的智慧。

反思:

这次教研现场是基于第一次活动的价值分析、自主探讨上进行的。是一种较深层次的研讨活动。通过研讨、争论,老师们对关注的核心问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经典绘本的“取舍”问题完全是在老师们观课、议课中自发生成的一个热点,同时这个热点也是老师们在进行绘本教学时比较困惑和关键的,因此主持人在现场敏感地抓住老师们的关注点,临时生成了一场辩论赛,让更多的老师参与了研讨,表达了观点。最后,主持人再顺势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幼儿园的语言工作室成员,请她们找寻相关研究资料,在下次的研讨活动中进行解惑和引领,顺利地引出了下一次的研讨主题。

9

活动3:花香满园(2011年10月26日)

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最大范围地调动教师去主动参与研究,是我们进行园本教研的主要方式和最终目的,因此在老师们遇到研究瓶颈时,我们给园内的语言工作室一个平台,让这批对语言教学领域有研究积累的老师进行了一次引领。

视频:

周明霞(语言工作室室长):相信大家对上周那场激烈的辩论赛还记忆犹新,正反方的老师们结合自己对绘本教学的理解阐述了各自对绘本取舍问题的观点,今天我们语言工作室将结合一些我们的教学实例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绘本教学中如何“取其精华 实现有效教学”。

我们都知道,绘本的篇幅长短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些绘本简洁明了,教师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时不需要刻意地去关注取舍。而有些绘本情节复杂,而且页数也比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绘本时要注意详略,尽量选取所要表达故事内容,所要表现故事内涵的那几幅,让孩子们重点关注,真正在绘本中提炼知识经验,以《我爸爸》为例,原来的绘本中共有二十多页,如果将整个绘本画面一页一页地展示给孩子,时间和精力浪费过多,而且重难点不明显,容易导致课堂教学低效。工作室的刘老师在执教该活动时,她就根据自己所带的大班孩子理解力与生活背景,截取了其中的十张,将其归纳为“爸爸的本领”“爸爸的爱好”“有趣的爸爸”和“勇敢的爸爸”四部分。作为青年教师,其处理教材的细腻与认真就构成其教学的特点。

回到赵老师执教的《彩虹色的花》这个绘本,在集体评课过程中,有两组老师针对这节课谈到了绘本的取舍,那我们工作室围绕赵老师的这节课也开展了研讨,我们一直在思考“绘本怎样处理,才能更好的凸显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一起来看本活动的教学目标,第一条为“引导幼儿猜测并理解故事的发展、变化,并简单学习对话”在第一次磨课中,我们不难看出赵老师对该绘本一定的思考,她逐一呈现画面,运用多种方法(如集体练习,两两做伴练习、个别幼儿练习等形式)让幼儿学说对话,但我们在听课过程中觉得老师带的过多,孩子的自主性没有较好的体现,引导幼儿练习对话的次数过于频繁,每个小动物的对话练习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于是我们建议是否可以在五个小动物中选择三个小动物进行本次活动的教学,充分用其精髓,深入分析,这样的优势是体现内容的价值(即在蚂蚁和小花的画面中,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初步学习对话),体现方法上的价值(在小老鼠和小花环节,引导幼儿在第一次练习对话的基础上,尝试同伴合作学说对话),体现绘本的教育价值(在小刺猬和小花画面,可以先提问幼儿“如果你是彩虹色的花,你还愿意帮助小动物吗”?通过幼儿猜测思考,更好的帮助幼儿感受故事中彩虹色的花与他人分享快乐的美好情感,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心情。)我们觉的将绘本内容这样取舍后,可能更能促使孩子在活动中积极动脑,良好互动,从展示课的教学现场看,课堂氛围很好,孩子的思维很活跃,老师的提问对大班孩子也很有挑战。

10

武进区“园本教研专题性、实效性”交流材料

取和舍,是一种基本的教学策略。取舍之间演绎着教师的教学理念、智慧和态度。今天我们就《彩虹色的花》的取舍谈了我们工作室的一些建议,相信只要把握好取舍的尺度,我们的教学课堂也将更加有效,更加精彩!

四、活动成效及反思:

作为本次教研活动的最后阶段,我们呈现了本次教研之 “果”,顺应了老师们的关注热点,让老师们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获得了理性的认识。通过这样的一系列体验活动和实战范例的呈现,老师们对绘本价值的解读,目标的制订以及内容的适度裁剪有了深层次的思考。相信通过本次研习,会对教师今后的绘本教学活动设计有一定的帮助。

本次教研活动历时近一个月,让我们全体教师深刻地感受到体验式园本教研的魅力所在!此次教研活动具有三个特点,我想这三点也是此次教研活动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拟定教研计划,是园本教研有效性的前提。

一份好的活动方案,能帮助教师明确本次教研的方向与内容,并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这是实现有效教研的前提。

我园每学期初始拟定一份“学期教研内容安排”,包括“园本培训”“园际观摩”“话题研讨”“课题研究”等项目,从教研内容到教研时间都进行了统筹安排,并落实到每一位参与主持的教师。无论开展何种形式的教研,主持的教师都必须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之前拟定具体的教研计划,并向每位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布置任务,分发教研提纲,让教师有备而来,带着问题研讨,以提高研讨的效率。

(二)、立足教师实际,是园本教研有效性的基础。

衡量园本教研是否有效的指标,应该是教师是否在教研活动中发现和解决了实际的教学问题,是否促进了教师实践行为的改善。

我园立足本园实际,从幼儿园、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入手,例如“如何让教师将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如何学会思考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等,组织教师开展形式丰富的有效教研,努力挖掘每个教师的优势,创设一个学习、研究与施展才华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丰富教研形式,是园本教研有效性的保障。

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能调动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本次教研中,我们在组织形式上较多样,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小组合作。此次教研采用的以年龄为标准来划分小组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的分组方式既有利于组员间的合作与交流,又让大家克服权威,有了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增进了组员间的相互了解。

2、网络交流。此次教研活动采取分合相间的方式,既有教研现场的集体讨论交流,又有教研后利用幼儿园教研博客上进行的个体独立思考的表达。老师们在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其他老师的观点。

3、系统思考。主题式的系列教研活动,实战式的参与让老师们有了针对同一主题进行纵深交流、系统思考的可能。通过语言工作室的专业引领,让教师对绘本教学进行了进

11

一步的思考,同时语言工作室也以此为研究契机开展了后续研究,进行了资料收集和反思汇编。

4、持续学习。此次活动并非一次性完成,整个教研时间持续一个月。在这段时间内,大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有根基可循。教研主持人通过巧妙预设和及时把握生成,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同时顺应了教师的关注和需求,调动了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正是这种建立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经验建构模式让老师们在教研中一直保持着清晰的思路,在“最近发展区”中有所收获。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希望我们阳光的这朵教研之花能常留大家心田,也愿我们的孩子永沐花香,健康、愉快地成长!

2011年12月2日

12

武进区“园本教研专题性、实效性”交流材料

挖掘绘本价值 实现多元目标 ——走进东方宝宝绘本《咔嚓咔嚓》

武进区机关幼儿园

研讨目的:

1.提高解读绘本的能力,多角度、全方位挖掘绘本价值。

2. 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推进“幼儿园绘本教学同课异构”的有效实施。 3.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有效促进园本教研的深入开展和教师的 专业化成长。

研讨地点:武进区机关幼儿园御城园多功能室 研讨时间:2011-11-15 主持人:戚清波

参与教师:绘本教学项目组 研讨过程实录:

一、引入主题

主持人:各位老师,我园以“全语言教育”为特色,利用绘本开展教学活动是全语言教育活动的重要方式。今天我们开展教研活动《挖掘绘本价值 实现多元目标》,来对绘本《咔嚓 咔嚓》进行深入的分析,多角度挖掘其价值,设定适宜的目标,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二、分析绘本

主持人:对于教师而言,要组织好绘本教学,首先自己要亲近绘本、喜爱绘 本,要会欣赏绘本的精美,感受绘本的奇妙,感悟绘本的寓意。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绘本。

绘本画面特点:

蒋老师:实物拍摄,形象清晰无干扰,利于孩子观察。

王老师:物体经过精心挑选,色彩鲜艳,形象可爱,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丁老师:和一般绘本不同,它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画面属于平行层次,但是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美感,书本小巧精致。

绘本语言特点:

阚老师:有固定的句式,都是“咔嚓、咔嚓,xx的xx切开来……”,读起来朗朗上口。 杨老师:“咔嚓咔嚓”这个象声词很有趣,形象地表现出蔬菜水果切开来的感觉。 严老师:用生动的比喻来描述切开来的蔬菜水果形象,有丰富的想象力。

居老师:运用了恰当的形容词、动词,词语有ABB、BB等形式,比如:黑油油、红通通、笨笨的、圆圆的等。

主持人:我更有这样一种体悟:原来,蔬菜水果不仅可以用来吃,还有这么奇妙的一面;原来,生活中到处都有美,世界是那么奇妙,关键是有没有发现的眼睛、发现的情趣。

三、分组研讨

13

主持人:如果大家以此为载体来设计活动,如何定位价值点?目标是什么?可以采取怎样的策略开展活动呢?下面就请大家分组讨论。为了应景,也给自己组起个有关蔬果的名称吧!

教师分组讨论。 四、交流互动

主持人:刚才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下面就让我们来分享彼此的智慧。 梨子组——挖掘动词价值,开展语言活动

李老师:我们觉得这个绘本的语言价值非常高,特别是动词的运用非常到位,具有童趣。站在大班孩子已有经验的立场上审视这个绘本,进行想象并不能难倒孩子,因此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动词的使用上,活动主要目标是——体验动词运用的奇妙和尝试运用动词描述。

我们可以运用对比策略帮助孩子欣赏、解析绘本语言,理解动词好在哪里。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说一说还可以用哪一个动词,再比一比谁最恰当。比如“红通通的宝石亮出来”,为什么不用“露出来”,而用“亮出来”?这句话除了把石榴籽儿比喻成“红宝石”非常形象,“亮”也运用得非常贴切,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石榴籽儿晶莹剔透、闪闪发光的果肉形象,和“红宝石”这个喻体的特性也很吻合,还给人一种动感。如果用“露出来”就没有这种感觉。在感受动词巧妙的基础上,再引导孩子用恰当的动词进行创编。

主持人:梨子组对绘本的语言价值挖得很深,分析充分展示了老师解析文字的语言功底。那有什么策略支持孩子创编吗?

李老师:可以提供实物,让小朋友自己切一切,因为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这样的能力。如藕,可以说是“绽放的小花,小花开出来”。孩子通过亲身操作,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激发思维的火花,进行创编。

主持人:孩子也许对“动词”的概念并不明确,活动目标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老师怎么引导孩子知道要用动词来恰当表达呢?

李老师:我们不用直接告诉孩子什么是动词,什么是形容词,而是通过分析、通过比较,通过一种支架让孩子去感悟,也许这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开展一些游戏,让孩子真正感受动词的巧妙,从而能主动尝试使用动词?

居老师:可以用肢体语言表演动词,比如升、挤、亮……幼儿园的孩子最喜欢动一动,这样能让孩子体验什么是动词,感受动词的有趣,从而也能有意识地使用动词。

李老师:最后可以把孩子创编的语言和绘本中的语言合在一起,编成一首小诗,让孩子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

主持人:如果没有比较好的语言功底,活动将难以开展。我们充分看到了大班级组老师对自己教育成果的自信和对孩子的激励。这样的活动,能充分体现我园“全语言教育”特色,让孩子积极调动思维,更好地感知、理解作品,真正感受中国文字的奇妙,孩子的表达也会越来越灵动。

14

武进区“园本教研专题性、实效性”交流材料

木瓜组——挖掘音律价值,开展节奏活动

刘老师:根据绘本语言朗朗上口的特点,我们准备设计节奏朗读活动。活动主要目标是结合节奏进行朗读,感受语言与节奏相结合的乐趣。实施策略是这样的:首先进行筛选与改编,让句式更加对仗和工整。比如说:把什么什么切开来这一句删掉,我们是这样说的:咔嚓咔嚓,紫紫的火苗升起来;咔嚓咔嚓,圆圆的轮子转起来;咔嚓咔嚓,黑黑的珍珠挤一块;咔嚓咔嚓,红红的宝石亮出来。这样语言可以更加紧凑。我们设计了节奏条,可以用多种方式开展活动:让孩子们用身体动作来拍出这个节奏。比如说,可以拍手,拍大腿……;可以用分组的方式打节奏,用分组二重奏的方式来打节奏,还可以加入身体动作表演。当孩子掌握这个节奏的时候,我们就鼓励孩子们创编,老师及时记录孩子们的思维火花。最后,可以加入乐器,完整的表现自己的创造结果,更好地体验节奏活动的乐趣。

蒋老师:但是这样删减,是否忽略了绘本的语言特色?孩子失去了感受语言美的机会,会很可惜。

杨老师:因此这也不是一个活动就可以完成,可以先让孩子欣赏绘本后再进行节奏活动。

主持人:也就是说木瓜组不局限于语言活动,而是利用绘本语言特点拓展节奏活动,这也是一种创意。

杨老师:我们觉得还可以利用孩子熟悉的旋律进行演唱。如用《吉祥三宝》的调子唱一唱。

(教师演唱)

主持人:刚才我们欣赏了木瓜组又一个别开生面的创意,但是好像曲调有点难度。我也想到了一首歌:小狗抬花轿。这本来就是大班的学习内容,孩子比较熟悉,容易接受,我们一起试一试。 (教师演唱)

主持人:应彩云老师曾经说,她会引导孩子把一件事情唱出来。学会唱歌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生活情趣。木瓜组创意的真正意义是:让孩子不知不觉学会用音乐装点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活泼开朗,更加快乐!

掌声送给木瓜组!

橙子组——挖掘想象价值,开展综合活动

王老师:这本绘本给我们一种感动,感动于只要有心,就能发现平常的生活中也有不平常的秘密和美。因此我们觉得,首先要培养孩子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鼓励孩子有意识去观察、去想象、去发现蔬菜水果的秘密,至于表达,可以用“xx切开来,像xx”这样的句式讲述。我们还设想提供实物,开展竞赛,进一步激发孩子观察、想象、讲述的热情。

汤老师:文本的表达很精彩,为什么你们改变了文本句式?变成了“xx切开来,像xx”? 居老师:我们这个活动的首要目标是激发孩子的观察、想象的兴趣,感受蔬果神奇的一面。绘本中的句式有本体、喻体、有动词、形容词,对于中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句式要创编有难度。因此降低表达难度,让孩子能“跳一跳,摘到桃”,享受活动的乐趣,

15

而不是被许多规定难倒。当然,文本的语言还是要让孩子欣赏,但是可以相对滞后一点,不要让它先框死孩子的思维。

主持人:橙子组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把重点放在了观察、想象方面,对语言表达要求进行了适当的改编,更加符合孩子的发展水平。我想这样的活动最主要的是能让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优化孩子的思维品质、学习品质。

杨桃组(小班教研组)

——挖掘多种价值,开展系列活动

钱老师:我们小班教研组认为《咔嚓咔嚓》这个绘本的价值是非常多面的,可以通过系列活动来开展。

首先可以开展科学活动:认识水果蔬菜。请孩子看一看、说一说这些水果蔬菜的名字是什么?外形特征是怎样的?是什么味道的?唤起孩子的已有经验,说一说自己对蔬菜水果的一些认识和理解。

第二,可以开展绘本欣赏活动,可以让孩子们观察完整的水果,进行大胆猜测,猜猜切开来以后是什么样子的;可以提供切面和完整的水果的图片,让他们进行对应连线,也可以发展孩子的思维。然后来欣赏这本绘本,感受语言的优美生动和有趣。

第三,可以开展美术拓印活动,选择一些比较适合拓印的切面材料让孩子拓印,还可以进行添加想象。比如:青椒,让孩子拓印好以后,鼓励孩子想象成动物或者是人物。这个弯弯的柄就可以想象成小女孩的辫子,加一个蝴蝶结就可以想象成为一个人物,非常的有趣。

最后,还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带一些蔬菜和水果来,放在区角里面开展小菜场、水果超市的游戏活动,进一步满足孩子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

刘老师:我有疑问,孩子能想象并作画吗?小班孩子可能想得出但是画不出。 张老师:我觉得我们不能只关注结果,而是要关注过程,关键是创设一个平台让孩子去体验。我觉得这很能促进孩子想象力的发展。

李老师:小班教研组的活动很丰富,但是活动的目标都不是太清晰。比如小班孩子还分不清楚水果和蔬菜。认识蔬菜水果要有层次性,先认识什么再认识什么,这样比较合适,如果混在一起认识,可能什么都认识不了。

陆老师:我们是根据绘本的价值点来设想。如钱老师讲的常识课《认识蔬菜水果》,可以分为两个活动,一个活动专门认识水果,一个活动认识蔬菜;还可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带孩子到菜场上去认识、了解蔬菜,也可以唤起孩子对蔬菜的兴趣。

主持人:认识几种常见的水果之后要告诉孩子,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水果。蔬菜也是这样引导,这样孩子的概念才会更加清晰。

陆老师:是的,把握先后顺序,难易程度,这样活动层次会更清晰,效果会更好。 主持人:小班教研组的思维更加开阔,生成了很多其他领域的活动,相信大家一定深受启发。今天大家充分挖掘绘本《咔嚓 咔嚓》的价值点,并从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出发,设计了语言、音乐、综合、科学等多种活动,充分体现了研讨主题《挖掘绘本价值 实现

16

武进区“园本教研专题性、实效性”交流材料

多元目标》。祝大家下来的教学实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五、总结反思

我园以“擦亮生命底色,彰显语言特色;涵养文化根基,开启智慧潜能”为特色理念,进行“全语言教育”特色建设。成立了多种项目组,加强全语言教育的研究。

绘本教学项目组由一群爱好文学、爱好绘本教学的老师组成。《挖掘绘本价值 实现多元目标》研讨活动遵循两个原则:

1.基于教师——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能动性

为了让每一个教师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研讨采取了“总—分—总”的研讨方式:引题—小组头脑风暴—小组代表陈述小组观点—相互质疑、解读、交流—达成共识。

研讨中,青年教师思路开阔,富有创意,经常会有巧妙的想法、创新的点

子。比如“唱绘本”,就是两位青年老师的创意。骨干教师则更加理性,能从更深层次分析绘本对于孩子发展的价值点,分析可行性;勇于质疑,善于提出自己的建议,使活动更加有效。主持人则是做好研讨的舵手,及时抛出问题,进一步激发老师思维碰撞;调整方向,引领研讨活动朝着既定目标发展;适时小结,提炼研讨的精粹,提升理念的高度。在思想火花的不断碰撞中,大家的教育理念得以更新,思路得以拓展,能力也得到提高。

2.基于绘本、基于孩子——有效整合绘本价值点和孩子发展需要

分解——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从情感、审美、认知、语言、行为等多种纬度挖掘作品价值。

聚焦——明确孩子已有经验与作品的关联,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对作品进行适当处理,把握教学的方向,凸现主题。

整合——围绕核心价值,搜索相关内涵,思考显性教育与隐性渗透的成分,使目标呈现更多的整合意义。

通过三维思考,教师既对作品有整体、全面的把握,又能从孩子的特点出发,抓住重点,有效整合,使活动更有意义。

继《挖掘绘本价值 实现多元目标》研讨活动后,老师们继续开展教学实践研讨活动,不断反思、改进教学策略,使思考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

园本教研,智慧共享,让教师拥有一双慧眼、一颗慧心,让孩子发展更优秀,让教育生活更幸福!

2011年12月2日

来自实践的声音

——一场关于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对话

17

武进区鸣凰中心幼儿园

“园本教研”是指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幼儿园,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一种研究,它是幼儿园教师学习、成长的重要阵地。在基于我园的园情、师情、生情的基础上,我们把握园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即:“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把过程确立为实践——反思——改进——提升的循环往复和螺旋上升。

下面我就以角色游戏的研究为例,谈谈我园在园本教研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的问题:

“问题”是教研的源点,教研的问题从实践的中产生:

1、基于园情:幼儿入园需求逐年增加,我们把活动室一分为二,活动室面积变小,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室内外有机结合,把最大的游戏空间还给孩子,是我们的困惑。

2、基于师情:(1)教师重教学轻游戏的观念亟待改变。在一日活动中我们往往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非常重视每天的两个集体活动,而之后的游戏时间往往得不到保障。(2)教师缺乏对游戏指导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很多教师在教师教研需求表上呈现这样的困惑:如何在创造性游戏中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使创造性活动中的材料具有创意,让幼儿感兴趣?在创造性游戏中,如何从实际出发,激发幼儿的自主性,以及在实际问题出现时,不能做到及时的介入,给予帮助?(3)部分教师在组织游戏时存在盲目性,缺乏目标意识。

3、基于生情。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他们渴望游戏,如何让游戏成为孩子发展思维、语言、合作等能力的有效载体?这些我们一直在思索。

专题是教研的基点,而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因此我们以专题“角色游戏的组织与实施”把教育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零散具体的问题串联起来进行了专题的研究。

我们的研究之旅:

第一次:游戏现场会(自我反思) 来自实践不和谐的声音——问题与困惑

我们把教研的现场搬到了游戏的现场,把老师们的视角逐步引向游戏。幼儿的游戏水平究竟如何?教师的指导水平又是怎样?我们需要倾听老师在实践中不同的声音——问题和困惑。在研究中我们抓住几个关键问题,即:游戏的设置、游戏材料的投放、游戏的介入与指导、游戏的评价、游戏中教师的观察等,为教师列出现场观测的焦点,每次观测的内容是不一样的(《鸣幼游戏评价考核表》《鸣幼游戏调研情况记录表》)。我们根据本次观摩的目的提出要求,组织教师带着目的进入现场全程观摩与调研游戏活动,去发现、去感悟、去研究、去反思。

◎感言:在游戏现场,我看到了幼儿非常投入地玩着,就算只是一张彩色的小纸片,他们也如获珍宝……可惜老师给予孩子游戏的材料太少了。——韩娜

18

武进区“园本教研专题性、实效性”交流材料

第二次:专家来答疑(专业引领) 来自研究者专业的声音——理念与策略

作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的庄新宇园长主动承担了为全体老师答疑的任务,她为大家进行了主题为《幼儿园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指导》的讲座,并结合游戏案例,与大家交流互动,老师们在实践中的许多困惑,她都一一回答,另外还向大家推荐了《幼儿园创造性游戏指导与实施》《在一日课程中保障游戏实施》等一些游戏理论书籍和文章。

◎感言:听了庄园长的报告,我认识到了老师在游戏中的重要作用。只要游戏或者孩子有需要,老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和身份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变化。——苏静洁

第三次:群体间对话(同伴互助) 来自实践者的真实声音——反思与顿悟

随着研究的深入,教师们关注的焦点逐渐深入和细化,我们采取自愿组合,因需而动的原则,让教师们组合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探讨与研究,然后综合多人智慧集结成规范的内容供所有老师参照和使用。

下面向大家介绍两个对话的现场: 【花絮A】:

望闻问切——娃娃家游戏的设置与材料的投放

娃娃家游戏是幼儿园常见的角色游戏之一,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班级游戏设置只注重外表的热闹,而不注重内在材料的投放,无法引发幼儿深入游戏的欲望。鉴于此,我园的游戏研究先行者韩娜老师带领大家进入一个班级进行实地的勘察与分析,通过望闻问切,找准问题、症结所在,促使娃娃家游戏有效开展。在现场,白虹老师这样反思自己的娃娃家游戏设置:在布置我们班娃娃家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为孩子创设一个温馨、快乐的环境:我们在铺着地毯的家里布置缩小版的橱柜、冰箱等,一个个可爱的娃娃正等着她的“爸爸”“妈妈”去抱。但是,在这过程中,我没有考虑到场地的大小以及材料的及时更新,阻碍了孩子们更好地去玩游戏。

薛娟芬老师这样认为:游戏材料的投放和年龄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应充分观察游戏,根据不同年龄对材料需求的特点,适时、适度、适量地投放材料,及时调整材料,变化材料,使材料具有可变性,吸引幼儿主动与游戏材料互动,并从中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幼儿发展。

赵朵老师在研讨中说:在大班“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特点逐步取走一些高结构材料,较多地投放低结构游戏材料,比如:彩纸、彩带、木棍、海绵等等废旧物品,特别是一些具有操作意义的半成品材料,帮助孩子解决游戏进程中对材料的需要,使游戏情节进一步发展。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发表着对游戏设置的看法与见解。主持人韩老师表示:在游戏设置方面,应该遵循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小班的孩子处在独自和平行游戏阶段,要突出游戏的“趣味性”。中班孩子扮演角色的积极性提高了,交往增多了。在设置娃娃家游戏的时候要突出“暗示性”。大班孩子的角色意识更强了,游戏的内容向广泛的社会生活扩展,

19

教师在游戏设置上就更需要考虑“挑战性”。

材料的投放上都必须做到四点:1.首先是对材料的讨论与确认。2.其次是材料的收集与拓展。3.再次是材料的投放与创设。4.最后是材料的丰富与更新。

最后,在大家的努力、帮助下,一个外形逼真、内涵丰富的娃娃家展现在大家的眼前,相信孩子在其中肯定会玩得不亦乐乎!

◎感言:想不到娃娃家游戏的设置还有如此多的学问,这次研究让我对不同年龄阶段娃娃家游戏的设置与材料投放有了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在大班可以设置娃娃家游戏,我很想尝试一下。——华金佳 【花絮B】:

交流对话 头脑风暴——支持幼儿角色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这是一次主题为“支持幼儿角色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的头脑风暴,共有26位教师参与本次研讨,研讨目标为:1、通过研讨,寻找支持幼儿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2、教师学会尊重幼儿,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

研讨准备为:1、部分班级进行“你最喜欢的游戏调查”活动,有关视频;2、已进行角色游戏观摩;3、自学游戏的相关书籍与理论文章。

研讨程序为:导入活动——展示分析——分组交流——汇总意见。

在展示分析环节,中五班、大六班老师将她们班级幼儿喜欢的游戏内容进行了调查展示。为什么当初按幼儿意愿设置的游戏而今兴趣差异如此之大呢?老师们认为这与游戏的材料、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与游戏内容的开放性、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老师在每个区角中的角色设置、与游戏的时间空间等都有直接的关系。

因为一次教研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于是我们把研讨的话题逐步缩小,就教师在不同年龄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策略进行深入的剖析。在分组研讨中,参与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发出了真实的声音,进行观点的碰撞和对话,积极构建属于自己的实践知识。

在汇总交流时,各组一位代表从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等不同的维度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最后主持人概括了角色游戏指导中的四大要点:即观察幼儿、不同方式的指导、身份的变化以及游戏后的评价。

◎感言:这次研讨我积极参与其中,我们小班组的展示海报是我设计的哦!虽然我只发表了一些小小的观点,但是我却从老教师的发言中感悟了很多。——吴秋玉

第N次:实践中检验

倾听花开的声音——成效与发展

我们通过展示、评比(六一活动、进修学校学生的见习、家长开放活动)、优秀班级的示范(大二班、大四班、中一班、中二班、小一班、小二班、苗苗班开放角色游戏)、对薄弱班级以级组为单位的跟踪调研等形式检验游戏研究的实效性。在一次次跟进式的研究中,逐渐使研究接近本质,最终使研究取得了成效。

◎感言:我带着老师们亲历了每一次的角色游戏研究,我们的研究是扎实而有效的,在其中我看到了教师的成长、也正因为如此,孩子成为了真正的获益者。——陈敏

20

武进区“园本教研专题性、实效性”交流材料

花开,每一声都吐出灵动;花开,每一声都轻舞飞扬。教师喜悦,因为大家看到了研究的成果、看到了孩子的发展。我们把研究的落脚点放在了幼儿这个主体上,在生动、真实的角色游戏中他们自由充当各种角色,自行设计游戏情节,充分表达个人意愿,按照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去支配与控制自己的行动,积极地、充分地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并为达到游戏的目的,不断地、独立地解决与克服遇到的种种障碍。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其中得到充分地培养。

我们还看到了教师将鲜活的教育实践和教师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融入到教研活动活动之中,使教研工作变得有声有色;也让教师用教研后形成的新理念审视和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用实践在“说”和“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目前各班游戏设置有特色有创意、材料收集制作丰富多彩,为孩子游戏提供了物质的保障。在角色游戏的指导中,教师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在游戏中有目的地观察幼儿、指导幼儿、评价幼儿。

2011年12月2日

优化师德,从改善保教行为做起

21

——“幼儿教师一日活动行为规范”专题教研交流

武进区湖塘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

写在前面的话: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非常关注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关注教师的保

教行为,努力优化师德。在教研工作上,也在寻求更适切的教研内容,探寻更为丰富、多元的教研方式,以提升教研实效。本次专题教研将最为关注的师德形象、保教质量的提升和专题教研相结合,通过组织者搭建平台、营造氛围,所有参加者围绕“优化师德,改善保教行为”的主题,以教师的一日活动行为规范为内容,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共同解决问题。 教研的目的在于沟通理论与实践,目标并不在于理论研究的深奥,而在于教

师能内化这些朴素道理,并能切实优化行为,最终能将自己的理解付诸于行动。 一、教研方案: (一)教研背景

1.基于教师行为:连续多年,我园的新教师数量急速递增,工作不满三年的新教师近50人。虽然都经历多次的岗前培训,但在一日活动操作规范中,碰到具体的问题往往不会很好处理。如:部分教师对幼儿园一系列繁琐的管理规范觉得厌烦;富有个性的老师们觉得随意更改教学计划是创新的表现;和家长一起逛街是良好家园关系的表现……怎么优化师德,改善这些行为?靠督察、批评、灌输式的培训显然是不行的。必须从自我反思开始,让教师发现问题,借助同伴互助解决问题,优化自身行为。

2.基于教研现状:多年来,我园各类教研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教学类有过关课、观摩课、示范课、同课异构等等,科研类有个人工作室、园级小课题研究组、学科组等,还有形式多样的主题沙龙、头脑风暴、专题研讨、读书交流等活动,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具备了一定的对话、反思能力,能针对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并能逐步付诸实践。

3.基于专题意义:教师师德体现来源于教师行为,幼儿园一日活动行为规范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基础,内容繁多,其深度和广度几乎可以无限扩展。这里,我们所研讨的是最最基本的教师操作规范,以保证幼儿园保教质量底线的专题研讨,其意义在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起于垒土。”从最基本的要求做起,优化教师师德,改善自身行为。

(二)教研专题:优化师德,从改善保教行为做起——“幼儿教师一日活动行为规范”专题教研

(三)教研目标:

1.充分认识到规范幼儿园一日常规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强化规范操作意识。 2.通过同伴互助式的交流研讨,对幼儿教师一日活动规范的管理达成共识,能多角度看问题,提高教师对话、自我反思能力。

3.能规范组织幼儿园一日保教活动,从理念向行为转变。

4.由下而上,形成园本《员工手册》之“幼儿园一日工作指南”。

(四)教研难点:

1.幼儿园一日操作常规内容繁杂,如何找到关键问题?

22

武进区“园本教研专题性、实效性”交流材料

2.全园参与式研讨,160多位教师怎么做到人人积极参与,真正收到实效? (五)教研计划:(行事历) 教研活动安排 教研方式 教研内容 1.集体学习:学习常州市幼儿园一日常规。 第一次活动 教研目标 梳理一日活2.温习内容:讨论并罗列教师一日操作规范所动操作规范,全园 含内容。 了解这阶段学习研讨 3.研讨作业:各教师回班选择两个一日活动环的研讨专题 节进行自我操作反思。(一个必选,另一个自选) 1.自我反思:小组成员根据上次教研后选择的两个活动环节操作进行自我反思。 第二次活动 6人小组 漫谈 2、小组例谈:你觉得我园的教师在一日活动操作中,哪些行为是适宜的?哪些是不适宜的?(可以讲自己,也可以讲你所看到的。) 3.理论学习。根据所选环节,进行相关理论学习。 自我反思,寻找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第三次活动 1、反思明理:结合自我反思案例进行阐述,并运用自学的相关理论简单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 级组研讨 2、同伴互助:还可以怎么做?你有更好的做法和大家分享吗? 3、搜集困惑:(文字、照片、视频) 1、实战观摩:结合上次各级组搜集的困惑点进行跨级组实战观摩,提升实践能力。。 实践观摩 2、场景观摩:观看有经验教师组织活动的实践场景照片及视频。 1.经验分享:各组有效做法,推荐教师分块面跟大家进行分享。 对话分享 2.对话探讨:在骨干教师引领下对话,探讨改善教师一日活动操作规范所带来的是什么。 借助同伴互助初步形成正确观点,坚持正向引导。 第四次活动 观摩实践场景,体会规范操作下的高效班级管理。 分享教研成果,享受教研过程。 第五次活动 后续 活动 教研成果分类编辑成《员工手册》之教师一日活动操作“工作 指南”,内容翔实可操作,使其教师的工具书。 二、教研过程:

根据方案,我们紧紧围绕专题开展了五次活动。无论是全体的学习还是小组式漫谈,每一次都紧扣一日活动操作规范的专题,经历了自我反思——对话研讨——实践观摩——总结提升的过程。每一个活动都能承上启下,每一次教研都给老师要求,每一次分享都格外精彩,在此过程中,教师们明确了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每一个细节的操作规范,并清楚地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全园自下而上,自然而然形成了规范的常规管理细则。

23

(一)自我反思,发现问题,明确教研方向。

确定了“幼儿教师一日活动行为规范”的全员性研讨专题,首先要所有教师了解这阶段的研讨内容,并能最快地找到热点问题,有研讨价值的问题。因此,第一次研讨活动,我们的定位是学习并进行有选择性的反思。具体要求是:

1.重温常州市一日规范要求。 2.详细罗列一日操作内容。

3.反思自身操作行为。根据罗列出的一日活动环节有目的地选择两个进行自我反思。因为第一次活动是思想战线上的统一,所以是全员参与,通过短暂研讨,老师们非常清晰本次专题教研的活动目标,并能很快发现自身及同伴身上的优点与不足。

附:幼儿园教师一日常规操作环节表。 (二)小组交流,研究问题,分享同伴经验。 这一环节我们是分两步走的。

首先,小组漫谈式研讨。把全员教师分成6人一小组,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自由式研讨:“你觉得我园的教师在一日活动操作中,哪些行为是适宜的?哪些是不适宜的?可以讲自己,也可以讲你所看到的。”“请说说你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的为自己提升教师形象、为幼儿园增值的小故事。”在这一教研环节中,我们鼓励各组的组长发挥作用,尽可能多地引导本组教师挖掘自身及同伴身上的优点。并且能够根据自己选择的两个案例进行相关理论学习。

其次,分组单元式研讨。要求是:

1.能结合第一次研讨后的自我反思案例进行阐述,并运用自学的相关理论简单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

2.同伴互助:“还可以怎么做?你有更好的做法和大家分享吗?”

3.由研讨组长负责搜集困惑,并以文字、照片、视频的形式汇总,为下次的教研做准备。

附:级组研讨文字资料。

在以上的两个研讨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是自我表述及同伴对话。因为教师对涉及到规范的东西往往时比较敏感的,在以往,一日常规都是跟督查、通报等管理手段相连的。但在这两次研讨活动中,老师们似乎个个都成了管理者,都知道每一个操作细节应该怎么去做,为什么要这么做。举例:晨间接待两个老师的站位;幼儿玩滑梯时的操作细则等。

(三)实践观摩,解决问题,提升实践能力。(附观摩视频)

在研讨过程中,老师们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操作模式,这些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第四次教研就是要结合上次各级组搜集的困惑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跨级组实战观摩。有把教师带入实践场景的,如各班每日要进行的区域游戏的组织,老师存在的困惑是:没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时是流于形式。教师们通过观摩有经验教师的半日活动后发现:在吃点心、上厕所、喝水等生活环节,有经验的教师操作比较紧凑,能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适时调整,而不是整齐划一地组织每一个环节,避免了等待。

(四)对话分享,拓展延伸,优化保教行为。(附研讨视频)

24

武进区“园本教研专题性、实效性”交流材料

这是最后一次专题研讨,是请各组主持人归纳各组有效做法,分“生活护理、教育教学、家园沟通”等部分跟大家进行分享。至此,幼儿教师一日操作规范专题研讨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操作细则,形成了自下而上的日常自主管理模式。同时,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对话,探讨改善教师一日活动操作规范所带来的是什么,让教师进行再深入的研究,专题不会随着研讨的结束而结束。

三、教研实效:

“幼儿教师一日活动行为规范”专题教研取得的实际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的行为规范了,师德形象有了很大的变化。虽然过程是“痛苦”的,要审视自身行为还要接受大家的评判。但更是快乐的,这快乐来自于同伴间的经验分享、智慧碰撞,使青年教师少走许多弯路,更清晰地知道我每天要做什么,怎么做。

(一)一日常规持续优化

1.教师观念转变了。通过研讨,教师从根本上知道了幼儿园一日活动操作规范的必要性,并能很好地理解任何一个规范行为的真正含义。如:晚走的幼儿如何护理。在研讨中,老师观念的转变来自于:能从幼儿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晚走的孤单,能从家长角度去理解晚接的无奈,能从幼儿园角度理解这是在提升服务质量,更能从自身展现的良好师德形象中收获快乐。

2.教师行为优化了。

(1)家长美誉度持续提升。从连续三年的家长问卷调查数据来看,第一次的平均美誉度是83%,第二次87%,第三次92%。说明家长认可度正在不断提升。尤其是问卷中对老师的师德评价一栏,家长都表示将孩子交给老师非常放心,教师很有爱心,工作细致。

(2)一日常规调研结果喜人。如何评价教师一日行为?通过系列研讨是否有进步?我们通过半日常规调研,获取了翔实的资料。教师在晨间接待、游戏组织、餐点护理等操作中,98%的老师都能严格按照要求操作,有的甚至动足了脑筋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完善。

(3)延伸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对早到园及晚离园的幼儿,我园一直实行免费的早晚护导制度。通过专题研讨,在这两个护理活动中,教师的行为有了较大改善,不是简单地照看孩子,而是能够根据季节,有目的地组织幼儿开展游戏,使早送幼儿来园的家长安心,晚接幼儿离园的家长放心。

3.教师能力提升了。有了“说”,才有了“研”的基础,本次研讨在关注内容的同时更关注教师的对话。如第二、第三次的教研基本上都是问题式的,有了问题才有不同思想观念的碰撞,这些碰撞强烈地激起了老师的对话意识。在对话中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在专题教研中的收获。

(二)教研取向有所转变

观念,是一面旗帜,有什么样的教研观念、理念,就影响什么样的教研行为和教育行为。我们在日常教研中,将发现问题、梳理问题作为专题教研行动的起点,将现场诊断、行动剖析作为专题教研行动的重心,将对话研讨、改善实践作为专题教研行动的支撑,将教研实效作为考察专题教研行动的关键。逐步形成了全园上下共同聚焦保教问题、聚焦园本教研、聚焦内涵发展的良好氛围,逐步积累了以点带面、集团推进、整体提升保教质量的典型经验,实现园长、业务园长和教研组长、教师自主反思、自主研讨发展的良好氛围。

25

(三)管理模式有效改善。(附员工手册之操作指南)

幼儿园依托这样的专题教研在日常管理工作上迈进了一大步,尤其是在我园拥有六十多个班级,近五十名新教师的园所背景下。

1.借助工作指南,加速新手入轨。专题研讨后形成的《员工手册》之“工作指南”让我园对新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更为细致和有效。每年的暑假新教师上岗培训,此手册都是主要培训资料,让新教师在上岗前就熟知每一项操作要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幼儿园一日操作规范。

2.推行免检制度,促进自主管理。幼儿园一日常规操作规范能有效保证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底线。经过教师充分研讨后形成的共同价值观,指导着每一位教师的行为,让自主式管理成为我园质量管理的常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一日工作督查渐渐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级组间的互相交流。同时,免检制度逐渐在幼儿园推行,教师的自主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四、教研反思:

在我园多年教研探索中,曾组织过“幼儿园主题活动资源的利用和整合”、“如何对待有个性的孩子”、“改善和激活晨间谈话”等多类专题教研活动,有指向教育教学的,有指向课程建设的。然而回归最基本的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的专题研讨,是让广大教师从优化师德的角度来审视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发现日常管理中最基本的问题。研讨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反思:

1.针对本次专题教研的反思:要最终达到优化师德、优化行为的总目标,必须进行跟进式培训和实践性研讨,在行动实施中进行重温—对话—反思,在“研训结合”中进一步优化。还可以提炼在此次专题教研活动中发现的关键性问题,深入进行小课题研讨。 2.针对园本教研现状的反思:专题教研的优势在于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力量集中,无疑是最具实效的教研方式,如何从专题的视角找准本园的关键、突出问题还需我们的不断努力。并进一步要处理好教研制度与人文关怀的关系,真正唤醒每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3.针对教研策略与方式的反思:理想的园本教研是“全园式的”,而且是“全员、全程、全心”的。在今后的园本教研中,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研方式和策略,进一步处理好专题教研与常态教研的关系,真正把教研成果转换为寻常时刻的优质的保教质量。

2011年12月2日

26

武进区“园本教研专题性、实效性”交流材料

啄啐同机 且行且思

——例谈幼儿园主题教研活动

常州市武进区横林中心幼儿园

鸡蛋欲孵化时,小鸡在里面啐,母鸡在外边啄,为破壳而共同努力即为“啄啐同机”。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好比母鸡和小鸡的关系,任何教研活动都要有内因“啐”、外因“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才能取得成效。外因与内因、啄于啐缺一不可。一直以来,不少幼儿园的园本教研活动都存在研讨时间有限、形式单一、教师被动等弊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不断提高园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主题式教研由于其针对性、层次性、实践性较强,能更深入地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我们经常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一专题进行研讨的主题教研,以更快促进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下面谨以我园的一次“数学教具的合理设计与有效运用”主题教研为例,从方案展示、过程实施及活动三方面浅谈如何在主题教研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教研方案 (一)教研背景

本学期常州市教研室庄春梅老师围绕“幼儿园数学”这一专题,先后开展了中心学科组专题沙龙和全市数学教学研讨活动,我园王老师有幸被选中参加研讨课展示活动,在帮助她修改教学内容时,我发现王老师的数学教具设计地不够合理,花哨且不易操作,于是我们围绕“简单、有效”的宗旨进行了修改,实践证明修改后的教具使用效果非常好。这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教师在平时工作中设计制作的数学教具都比较普通,而到了公开课时又过于复杂,如何能把数学教具做到简单合理又有新意?在运用过程中又如何能更加有效?于是我以此为研讨专题,设计了多种形式的主题教研活动。

(二)主题名称:数学教具的合理设计与有效运用 (三)教研目标

1.充分认识数学教具制作和运用的有效性,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2.进行同伴互助模式的交流研讨,提高教师对话、反思能力。 (四)教研网络图

网络学习 撰写

27 心得

骨干

讲座

议一议

二、教研过程实施

根据主题教研方案,我们开展了多次的分教研活动,经历了学习研究——实践观摩——反思提升的过程,也经历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行为跟进研讨。 序号 1 2 日期 9/15之前 9/20 具体内容 园部制定教研活动方案。 数学教研核心组成员商议方案的可行性,并确定不同年级组的数学课题。 自主学习阶段:教研组长收集图文并茂的学习资料,并发布在网络教研平台,教师认真学习并撰写心得。 3 10/10—10/20 外出学习:安排教师参加常州数学公开研讨活动。 集体学习:园内骨干教师开展数学讲座。 4 5 序号 6 7 10/12—10/16 公布数学教具比赛申报表和评分表。 10/12—10/16 事先对参赛教师作品进行摸底和指导。 日期 10/26 11/2—11/4 具体内容 “数学教具合理设计和有效运用”比赛项目一:教具展示(各教师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数学教具合理设计和有效运用”比赛项目二:有效使用。(非参赛教师撰写观后感) 28

武进区“园本教研专题性、实效性”交流材料 8 11/7、11/9 公布获奖结果。 园级交流:获得评比中教具一等奖的教师在园内进行交流,事先在年级组范围内集体研讨,完善教具和教案,最后全体教师听课、议课。 评比中获得综合一等奖的教师参加园际交流: 崔桥幼儿园(小班、中班) 评比中获得综合一等奖的教师园际交流: 剑湖幼儿园(大班) 11/11 9 11/15 10 11 12 11/16—11/20 参赛教师写活动反思。 11/23 集体分享反思并总结。 11/24—11/30 整理本次活动资料,制作教研活动PPT和视频。 三、活动反思: 1. 啄啐有“机”

这里的“机”指的是合适的教研主题,主题切入点要小,要切实反映目前存在的问题,从一线中来,回到一线中去,这样教师才有共鸣,才有研讨的动力。

2. 啄啐有“度”

在教研活动中,组织者要“啄”而不包办,引之导之;而行将“破壳”的教师要勤于“啐”,应之呼之。外推与内驱同步,形成合理,才能共同将某一问题研究透彻。

3. 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丰富教研形式,让教师边实践边思考,边反思边修正。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将实践与反思结合,教师才能真正深入体会研讨内容的精髓,并将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2011年12月2日

29

以本土化材料为支架的幼儿体育活动

园本教研案例 武进区奔牛实验幼儿园

一、教研背景:

1、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健康发展和体育教学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2、我们幼儿园都是女教师,体育兴趣和技能相对较弱,希望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组织和指导体育活动的能力。

3、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作为幼儿的体育玩具。我园还申报立项了常州市级课题《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提高幼儿户外教育活动水平的研究》。教师们每学期利用自然资源开展自制体育玩具比赛,制作了布、草棒、小推车、螺蛳壳、降落伞等各种有趣的玩具,园部还集思广益,把生活中的一些用具如梯子、轮胎、长板凳、软垫等这些材料投放到体育活动中,再加上购置的滚筒、羊角球、呼啦圈等,幼儿的体育玩具很丰富。

我园于2010年9月成立了体育教研组,围绕体育课的组织策略进行研讨,2011年2月开始,着重围绕利用本园具有农村特色的物质资源,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设计生成体育教育活动,并形成文本,使之成为体育活动补充教材,在全园推广。

二、教研目标:

1、研究以本土化材料为支架的体育活动,让幼儿能有效利用玩具自主快乐地玩,发展运动能力,掌握多种运动技巧,增强体魄,提高身体素质。

2、提高教师组织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增强自身对体育教学的钻研能力,能结合本土化材料自主设计体育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建立健全的体育组教研制度,探索科学有效地教研模式,形成自主、宽松、钻研的团队研究氛围。

三、教研活动主持人:体育教研组长吴丽英。 四、教研活动参加人数:体育教研组教师22人。 五、教研活动方法和过程:

我们的教研活动可以用这张网络图来表示,我们首先在日常活动中分组研究,然后在交流分享中集中研究,接着在案例观摩中现场研究,最后在归纳总结中分享研究,根据总结的研究成果,再在日常活动中分组研究……,这是一个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的研讨过程。中间的在个案观察中细致研究贯穿在日常活动和案例观摩中。

(一)在日常活动中分组研究;

在日常活动中分组研究,指的是体育组的老师两人组成一个小组,针对某一材料,结合一日活动中户外体育活动的环节,开展一物多玩的研究。我们把教研组的老师两两结合分成11组,分别对草绳、纸箱、螺蛳壳、河蚌、丝瓜精、芦苇、蛇皮袋、草帽等进行了一物多玩的研究。在分组时,主要采取中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组合的方式。中年教师经验丰富、

30

武进区“园本教研专题性、实效性”交流材料

对特色体育材料的运用有一定的思考;而青年教师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虽然缺少经验但是思维敏捷,易接受新鲜事物,视角更宽广,不容易思维定势。

在研究中,主要采取了中年教师引领,青年教师配合,中青年教师互动、班级幼儿互动等方法。下面就以中班幼儿“玩轮胎”为例介绍中年教师姚军和青年教师冯艳之间的分组研究方法。

1、 认识体育游戏材料,初步设计玩法。

教师第一次互动:冯艳老师看到轮胎后感觉很新鲜也很困惑,这个东西怎么玩?姚老师就示范了轮胎的几种玩法,然后让冯老师想一想还有什么玩法。两位老师共同预设轮胎的玩法。

2、 分班游戏,发现孩子的金点子。

带着预设的玩法,姚老师和冯老师分别在自己班开展了“玩轮胎”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有些老师的预设的玩法比如:滚轮胎比赛、翻轮胎比赛受到了幼儿的欢迎。但是“跳轮胎”活动因为轮胎有一定的高度,一些孩子有畏惧感,并且有安全隐患,所以不适宜所有孩子参加。

在预设的基础上,幼儿开展了创新游戏活动。有的孩子把轮胎往小山坡上滚,有的孩子把轮胎叠起来当小窝钻,有的孩子把两个轮胎叠在一起当马骑……两个班的孩子各有各的创新。

3、 教师、幼儿互动,交流新玩法。

教师第二次互动:姚老师和冯老师相互交流了本班幼儿玩轮胎后的体会,总结了适合大班幼儿玩轮胎的方法,交流了本班孩子在游戏中的新玩法、金点子。

两班幼儿互动:利用户外活动时间,两个班的幼儿集中在一起,共同展示自己“玩轮胎”的新方法。通过交流,孩子们学会了更多的轮胎玩法,并能进一步尝试利用辅助材料玩轮胎。

4、总结方法,归纳整理文本及PPT交流材料

两位老师在总结幼儿玩法、提炼“玩轮胎”对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作用等基础上,由冯艳老师制作了“幼儿轮胎玩法”PPT,准备向体育教研组全体成员作汇报和交流。

在日常活动中分组研究,每组关注一种材料,保证了研究的时间以及对材料的深入研究;把每个组的研究汇总,就形成了丰富的内容,保证了研究内容的丰富性。 (二)在交流分享中集中研究。

交流分享中集中研究是体育组的老师集中在一起,听小组研究的成果介绍,然后共同研讨。在分组研究的基础上,体育组利用周四中午的时间集中,每周安排一个交流的内容。小组中派一个代表,结合PPT的内容详细介绍某种材料的特点、玩法以及幼儿在探索中的表现。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每组老师交流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从玩法由简单到复杂归类介绍;有的从不同动作技能要求归类介绍;有的从个别玩到合作玩归类介绍;有的从材料数量逐步增加归类介绍……。

例举纸箱玩法的交流。(播放视频)

31

这是一个关于纸箱的交流和研讨片段,一个看似平常的纸箱有这么多玩法,我们更主要的是借助交流的平台,引导教师更深入的思考,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思考:

(1)补充思考:比如姚师觉得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玩法外,还可以增加纸箱数量玩集体游戏。高老师觉得既然是从技能方面来介绍,还可以增添钻的玩法……老师们针对不同年龄班的孩子又想出了许多种玩法,用集体的智慧完善某种玩具的玩法。

(2)后续思考:要求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进一步运用和研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可以怎样玩?比如姜老师提出,如果是小班孩子,可以玩小纸箱,并把小纸箱打扮得形象有趣,增加一点情境性来玩、比如开火车、机器人、小老鼠钻山洞等……。

通过这种在交流分享中集中研究的形式,使小组的研究活动有了一次梳理成果的好机会,并使其成果得到了推广和共享。让体育组的老师在较短的时间里了解到多种体育材料的多种玩法,并对各年龄段的孩子的运动能力有了对比性的了解,使自己以后组织活动,运用本园体育玩具更得心应手。

(三)在案例观摩中现场研究

在关注一物多玩的基础上,老师们选择材料自主设计成体育教学活动,进行集体教学研究,此时重点关注的是老师的组织和指导方法。比如我们以梯子、轮胎为材料设计组织了几个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第一层次是把梯子平放在地上,小朋友保持身体平衡,练习在梯子上又快又稳地走过去。如果在梯子两头分别垫上一个轮胎,增加梯子的高度,小朋友是不是还能顺利通过呢?于是我们生成了第二个活动:勇敢者之桥,由中班小朋友来挑战。垫高的梯子走上去时晃晃悠悠的,比走过平地上的梯子增加了一定难度,但是小朋友们在老师和同伴的鼓励下,都能顺利走过去。如果再增加高度,小朋友是不是还能走过去呢?这个高度应该怎样增加?是一边增加,还是两边同时增加呢?我们在户外活动时就设置了一头架高和两头架高两个不同的梯子,让幼儿去尝试。结果发现,一头架高的梯子有部分幼儿能走过去,部分幼儿是爬过去的,而两头都架高的梯子,幼儿都只能爬过去,于是我们生成了第三层次的活动,利用幼儿园现有的小山坡,把梯子的一边架高在斜坡上,让小朋友们试一试。第四层次的活动,幼儿通过两边都垫高的梯子桥,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发现幼儿有三种不同爬的方式,一种是用双手和膝盖爬,一种是蹲在梯子上,双脚轮流往前移,还有一种是手脚并用爬。这三种方法,哪一种是最科学合理,又能促进中班幼儿身体、动作发展?通过观察研讨,老师们一致觉得用双手和膝盖爬会对孩子的膝盖造成一定伤害,双脚轮流往前移比较慢也比较累,而且不安全。爬的技能动作发展中,小班幼儿能力相对较弱,适合手和膝盖着地爬。而中班幼儿手脚发展相对协调了,手臂力量强大了很多,手脚并用支撑身体往前爬,对中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也是可行的。最后我们还有一个延伸活动,请勇敢的孩子从垫上三个轮胎的梯子桥上走过去,只有个别运动能力较强的孩子能顺利通过。通过这样不同层次的集体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老师自主设计教学活动、对课的组织和指导的能力。

(四)在个案观察中细致研究

在日常的分组研究、集体教学观摩中,我们还要求老师针对个别幼儿在玩某种体育玩

32

武进区“园本教研专题性、实效性”交流材料

具的表现与行为进行了跟踪式、描述性的观察。

如集体教研活动前,设计观察记录的表格,提出观察的要求,观摩的每位老师针对一位孩子进行具体的个案观察,包括材料的名称、持续的时间、具体的玩法、材料在教学中的运用、材料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及分析等。而在日常活动的观察,教师就更自主,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点进行观察记录描述与分析。 下面是幼儿玩草棒、草垫的一个观察记录与分析。

内容包括观察背景、第一次观察与分析、第二次观察与分析、第三次观察与分析及对观察案例的总结性反思。

在个案观察研究中细致分析孩子对某种材料的兴趣、玩法及对孩子发展的促进作用,为该研究提供直接的现实的依据,将研究进一步推进。

(五)在归纳总结中分享研究.

1、梳理了一物多玩的玩法文本及集体教学案例。

资料的整理以材料为支架,从活动名称、活动目标、基本玩法三方面梳理,形成了较完整的资料,作为幼儿体育活动的补充教材,在全园推广。

2、提升了教师以材料为支架的体育活动的教学经验。

在一物多玩的实践研究中我们更重视教师反思,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写出了内容详实、观点鲜明的相关论文。孙华琴老师的《展述农村自然资源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选择与运用》、宦小美老师的《利用农村资源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邵彩萍老师的《自制体育玩具,彰显农村幼儿园体育特色》等论文分别获江苏省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

六、本教研案例的特点

教研内容:本土化——能从实际出发,依托本园的特色资源,以解决教师、幼儿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契入点,开展研究。

教研方式:立体化——小组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日常研究与现场研究相结合、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教研特色:常态化——本次教研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促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教学。

2011年12月2日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