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货币银行学作业题 (1)

2020-11-23 来源:客趣旅游网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货币银行学》 一. 作业内容(1-5题每题10分,6-7题每题25分) 1、金银复本位制下为什么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答: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即法律规定金和银的比价,金币和银币都按法定比价流通,由此形成了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一旦金银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就会使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发生偏离.由于当时的金币和银币都是可以自由铸造的足值的本位币,因此当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发生偏离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劣币充斥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2、银行信用是如何克服商业信用的局限性的?

答: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属于间接信用。它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广泛存在于各个经济领域。

(1)银行通过存款活动,把社会上闲散的货币资金集中起来,汇集成大额货币资金,能够满足小额资金、大额信用资金的需要,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规模上的局限性。是一种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现代信用形式;

(2)银行信用是用货币资金的形式而非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局限性,使社会资金得到灵活使用;

(3)银行吸收的资金有长期闲置,也有短期闲置的,在调剂资金期限上具有灵活性,可以满足存贷款人各种不同的需求。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期限上的局限性。

3、商业银行有哪些负债业务?

(1)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是相对于定期存款而言的,是不需预先通知可随时提取或支付的存款。 活期存款构成了商业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也是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重要条件。但成本较高。商业银行只向客户免费或低费提供服务,一般不支付或较少支付利息。

(2) 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是相对于活期存款而言的,是一种由存户预先约定期限的存款。定期存款占银行存款比重较高。因为定期存款固定而且比较长,从而为商业银行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对商业银行长期放款与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3) 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是个人为积蓄货币和取得利息收入而开立的存款帐户,储蓄存款又可分为活期和定期。 储蓄存款的活期存款,或者称为活期储蓄存款,存取无一定期期限,只凭存折便可提现。存折一般不能转让流通,存户不能透支款项。

(4)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可转让定期存单存款是定期存款的一种主要形式,但与前述定期存款又有所区别。可转让存单存款的明显特点是:存单面额固定,不记姓名,利率有固定也有浮动,存期为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不等。存单能够流通转让,以能够满足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双重要求。

(5) 可转让支付命令存款帐户

它实际上是一种不使用支票的支票帐户。它以支付命令书取代了支票。通过此帐户,商业银行既可以提供支付上的便利,又可以支付利息,从而吸引储户,扩大存款。开立这种存款帐户,存户可以随时开出支付命令书,或直接提现,或直接向第三者支付,其存款余额可取得利息收入。由此满足了支付上的便利要求,同时也满足了收益上的要求。

(6) 自动转帐服务存款帐户

这一帐户与可转让支付命令存款帐户类似,是在电话转帐服务基础上发展而来。发展到自动转帐服务时,存户可以同时在银行开立两个帐户:储蓄帐户和活期存款帐户。银行收到存户所开出的支票需要付款时,可随即将支付款项从储蓄帐户上转到活期存款帐户上,自动转帐,即时支付支票上的款项。

(7)掉期存款

掉期存款指的是顾客在存款时把手上的由名义上兑换成其所选择的外币,作为外币定期存款存入银行。到期满时顾客先将外币存款连本带息兑回本币后才提取。存款期限由一个月至一年不等。

4.中央银行的产生有哪些必然性?

答:(1)银行券的发行问题,由于商业银行资金实力、经营范围的限制,其发行的银行券的流通往往受到很大限制,这就需要一个资金实力雄厚且具有权威性的银行来统一发行银行券并保证兑现;

(2)票据交换问题,随着商业银行间互相支付量的增加,有各自银行自行轧差清算已非常不方便,客观上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票据交换和债权债务清算机构,为各个商业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提供服务;

(3)最后贷款人问题,单个银行由于资金有限,容易由于支付能力不足而产生挤兑,为此有必要集中银行的准备金,对某一银行的支付困难实施救助;

(4)金融监管问题,随着银行业与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活动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管理,而这种管理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很强,必须有专业性的机构来实施

5.选定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是什么?

答: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相关性:指的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密切相关,才可以通过中介目标作用于最终目标;

(2)可测性;指的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能够很方便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所了解和及时掌握

(3)可控性:指的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能够很方便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所控制,及时进行调整。

(4)抗干扰性:指的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效力明显,不易为金融机构和大众的对策心理受到影响

(5)可操作性:指的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必需符合本国国情,不能一味照搬别国的中介指标说明。

6.试述商业银行经营原则及其各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简称“三性原则”。

(1)盈利性。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之一是指追求盈利最大化,这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

(2)流动性。遵循流动性原则是由银行这种特殊金融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

(3)安全性。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要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商业银行经营的三个原则既是相互统一的,又有一定的矛盾。如果没有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也就不能最后实现;流动性越强,风险越小,安全性也越高。

但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存在一定的矛盾。一般而言,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资产其盈利性则较低,而盈利性较强的资产,则流动性较弱,风险较大,安全性较差。由于三个原则之间的矛盾,使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统筹考虑三者关系,综合权衡利弊,不能偏废其一。一般应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7. 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分析我国近期货币政策实施情况。

答: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包括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三个层次。

(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来说,这四个目标往往不能同时兼顾。原因有二:一是四个目标本身的复杂性造成的;二是四个目标之间存在矛盾。这些矛盾譬如:失业率与物价上涨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物价的上涨;随着各国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只有在全世界都维持大致相同的物价稳定程度,并且贸易状况不发生大变动的情况下,稳定物价和平衡国际收支这两个目标才能并存等等。

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能在同一时期同时达到上述四个目标。一般来讲,不同的国家侧重点是不同的,而且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不同时期所追求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也是不一样的。

(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操作目标

中介目标是指那些介于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的金融变量,主要有利率、货币供应量和汇率。

操作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工具变动所直接影响的变量,主要有存款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设置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目的在于及时测定和控制货币政策的实施进度,保证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3)货币政策工具

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需要良好的货币政策工具供其操作。

一般性政策工具即三大法宝,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工具包括信用配额、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和利率最高限额。

间接信用控制包括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