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人民革命”,肇始于19世纪末期,正是西方侵略势力大举渗入中国的时候,也是传统中国的制度与秩序被摧残破坏最严重的时期。清政府由盛转衰,国人不断在各方面要求改革或适应无效后,许多内部冲突不能解决,造成封建统治的政权发生动摇,终于激起孙中山革命。辛亥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它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产生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同时,“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人民群众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造就了作为民主旗帜的孙中山。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开展思想战线的斗争,彻底清除封建专制主义的余毒,把握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轨迹有重要的影响,对我们今天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
孙中山先生思想,清朝统治,政治,宪法,官僚体制,经济,民族,文化,社会
历史背景
(一)笼络人心,
清朝统治者为笼络人心,乃采行下列措施:例如,为明思宗帝后发丧,以帝王之礼,宗室大臣罹难均以题谥。朱氏贵族依旧恩养,文武衣冠悉维旧制,改订官制,汉满参用,收拾人心。 (二)高压政策,恩威并用
清政府安定明朝人心后,采用高压,工于心计,严令薙发,禁除明制,改衣旗服,以测汉族人
1
心之顺逆。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警人之语。各省要隘驻扎重兵监视人民,人民之愤懑久蛰于心。
(三)屠杀处决,惨不忍睹
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北方局势,进兵长江流域,希冀摧毁明朝最后挣扎。“扬州十日”惨遭屠杀者有80余万,被掳与投井、投河、焚缢者亦不在少数。
(四)奴化人民,横征暴敛
清政府一方面以治术笼络政策,收拾民心。另一方面以武力高压政策,镇压反抗,钳制思想。在笼络与高压两种手段互为运用,更严防满汉混杂,造成种族界限。
二、列强势力入侵与中华民族危机
清政府政治腐败,正是列强势力入侵中国的良机,兹分述如下:
(一)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1842年,引爆鸦片战争,订立“南京条约”为中国对外第一个不平等条件。1844年,又分别缔结“中美条约”与“中法条约”。1860年,再缔结“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1890年,“中英印藏条约”清政府承认哲孟雄为英国保护管理。加上1894年,中日战争订立“马关条约”。从此,列强对中国的欺凌走向,已不是割地赔款与通商,而是已进入国际帝国主义共同灭亡中国的阶段。
(三)门户开放,利益均沾
2
1899年,美国发布“中国门户开放宣言”,旨在宣示各国在华工商机会均等,保护中国行政主权之完整,打破各国势力范围垄断之局,变成“相互利益、相互约束”,使美国及其他各国经济势力不受阻趄,缔造“利益均沾”之局。自此中国变成“公共市场”转入国际共管的殖民地之地位了。
1900年,义和团事件,导致英、法、德、意、奥、俄、美、日本“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完全屈服,丧权辱国,缔结了“辛丑条约”,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中国民族危机更甚于前。
三、对外节节失利与对内政治窳败
积极意义和伟大精神
一:政治制度
作为革命活动,又以百折不饶的献身精神,对封建专制制度开展了武器的批判。推翻了清王朝二百六十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改变了原有的封建剥削与压迫,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使中国的政治生活由以落后于时代的封建制逐步迈向资本主义共和制转变,建立中华民国,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二:宪法
辛亥革命的目标之一是进行‘‘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民主制,为此中国需要一部共和民主宪法以实行民主政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便由此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而诞生。为后来的宪法的制定开创了历史先河。并且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势力,民主主义思潮以不可抗拒。
三:官僚体制
3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以皇帝为首形成了一套庞大的官僚机构,至清代,这种官僚系统越来越臃肿,大小官吏只知争权固宠,以致草菅人命,贪赃枉法。不可否认,孙中山先生的观点存在偏激,但向我们敲响警钟。只要保持廉洁的政府才能继续获得人民的支持与维护,否则我们将是另一个被人民推翻的政权。
四:经济
孙中山先生的经济思想在当时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对外开放的思想在当时是先进的而且对现在仍有重要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为“引进外国的资金,人才,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等”他曾经指出“欢迎列国之雄厚之资本,博大规模,宿学人才,精炼技术为我筹划,为我组织,为我经营,为我训练”。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的现代化,为个别城市的兴起起到了促进作用,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的发展。
五:民族
辛亥革命中,孙中山先生在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有六个要素。第一:把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统一民族国家的思想灌输到原有的华夏民族意识。第二:主张国内共和政体,扬弃尊国攘夷反清复明说。第三: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主张开放。第四:尊重支持弱小民族,主张平等团结。第五:寓联满于排满中,破除“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传统观念。第六:民族同化。在新三民主义中,提到要反帝国主义,民族自治,以俄为师,民族融合等先进的民族思想。尽管在辛亥革命时期并没有特别充分的体现其民族思想,但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思想至今都有着伟大的借鉴意义,为后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理论的支持,为现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原则提供了借鉴的史料,对促进我国的各民族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稳定与发展,壮大中华民族。
第七:社会
4
革命政府提倡社会新风,扫除旧时代的“风俗之害”。如以公元纪年,改用公历,进而与国际时间接轨。下级官吏见上级官吏不再行跪拜礼,体现了平等的思想。衣饰的改变--中山装的兴起,融合中西的元素,改变了社会的风气,更加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特别推动广大妇女从封建枷锁“三从四德”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积极地投入辛亥革命的巨大洪流。因此辛亥革命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继承和发展了十九世纪末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为后来的“五四运动”打下思想和理论基础。
然而,纵观历史风云,不可否认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它对中国产生的主要是积极地影响,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里程碑。我们要缅怀历史,铭记辛亥革命,为中国的发展壮大而不懈努力。
孙中山先生百折不挠的革命志气,留给中华子孙无穷的鼓励,其革命事功,也留给中华儿女甚多的经验与教训。缅怀过去中华先贤踏着革命的血迹,为完成祖国革命前赴后继。每当中国国力衰微,帝国主义就乘机入侵中国,致使国破家亡。不过中国屡被征服,屡能光复失土、民族生命仍历久不衰,延续迄今。此为孔子作《春秋》,“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精义所寄,亦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精神的依托。眼见,今日海峡两岸分离分治的情况,不独暗自忧伤?如果两岸中国人能够以诚相待,回归民族国家利益,以期缔造中华民族美好的前景,不管未来变数如何,则将是两岸人民最佳的选择,殆无疑义[注10]。鉴往知来,中华儿女对于祖国未来的中兴大业,更值得惕励与奋勉了。
参考文献:饶怀民《辛亥革命与清末民初改革》
香港,李锷,林启彦《辛亥革命时期的共和宪法》
孙中山全集,第六卷第228页《建国方略》
张正明,张乃华《 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5
龚书铎《辛亥革命与戏剧》
刘望龄《辛亥革命前后的武汉报纸》
解文超《中国革命史纲》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