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2020-01-29 来源:客趣旅游网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 鸣锣开道

鸣锣开道的成语起源于战争时期,晋国的军队因为需要横渡一条小溪时,干脆造桥相互开车过去,这时一个兵曾建议在水边鸣锣开道,让百姓知道有军队经过,以免惊扰到普通百姓,从此以后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2. 半途而废

这个成语典故源于《庄子 · 外篇》中, 讲述了两只乌龟赛跑,其中一只乌龟跑了一半便停了下来,最终输掉了比赛,因而诞生了“半途而废”这个成语。

3. 走马观花

这个典故源于《东周列国志·齐世家》中的故事, 齐宣王曾经养了一匹漂亮的战马,有一天他跟随手下的将领环游四方,到了一处名胜,宣王只是匆匆一瞥而已,从此以后风行走马观花之说。

4. 马不停蹄

马不停蹄这个典故的故事源于古代刘邦的一场战役, 他的骑兵虽然身处千里之外,但是却在夜里以马不停蹄的方式往战场赶去,这样的速度相当快,因而形成了相应的这个

成语。

5. 杯水车薪

这个成语的典故有两个来源,一是《尚书大传》中的“废书崇玉,实杯水车薪之戚也”,另一个则是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使用之案例。二人皆出处来源,各自使用之,逐渐成为后世的成语。

6.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的典故源于《庄子·南华经》之中,有一次庄周看到有一个小孩在玩耍, 画了一条龙,但是画龙缺少某种气息,这时一位慧眼识珠的人从旁边走过,点了一下瞳孔,一下龙便立刻栩栩如生。

7. 过河拆桥

过河拆桥的故事源自刘禹锡的《陋室铭》,东晋时期江西因为战乱而变得破败不堪,社会动荡不安。他曾经参加了自然科学的高考, 毕业资格和前景都被削去,但把过程变得完整却是很重要的事情。

8. 纸上谈兵

这个成语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叫杨

修的人说:“兵书五十有余, 其事去矣,或云“见机则作”,或云“有调则应”,此实博闻强记,未必先智。”

9. 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典故的由来是出自《战国策·赵策十三》。赵王名国因叛亡被困, 再三求援秦国,秦昭王听说赵王援军不足,手中的援军不断增加,赵王见后差点伤心而亡,这便是拔苗助长之意。

10. 画蛇添足

《庄子·外篇·天下篇》中讲述了一次祭祀之后的戏剧,一个画了一条蛇的表演者不满观众的反映,因而画了一只脚画下来象征着将来蛇还会变强,不料这已经学会了跑步,在被人乱踩的时候脚被踩坏了。

11. 两败俱伤

这个成语源于《史记·项羽本纪》,曹盾等人入关之时,人们由于内部的斗争大打出手,最终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

12. 如水投石

如水投石的典故来源于赵明孝的《晋书》,其中讲到刘禅喜欢游泳,到了深水区之后,他喜欢将水枪伸过来,但是对

手却安排了一个柔软的木枪,这种情况看上去一旦投水便如石头砸下去,完全飞也飞不起来。

13. 一丝不挂

一丝不挂的典故出自《史记.陈珪列传》,讲了一个故事中 - 陈珪曾经召集群众捐赠钱财来建筑国家,他自己却不带衣裳穿着一条褐衣,去到帐幕前面只剩下一条裤子,从此人们便传扬着“一丝不挂”的说法。

14. 硕果仅存

换做其他地方,霜雪会成为硕果,但是由于南京的气候原因,却是生长在园中,即为“硕果仅存”。

15. 一知半解

一知半解这个成语的典故很形象, 相传唐朝时有一位叫做韩愈的科举状元,他对经书及文学知识涉猎广博,但是对经典中的真正道理却“一知半解”,并或许因而在文学方面卓越并非没有用处的道理。

16. 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的典故来源于《庄周·外篇》之中的“狐渐居虎之余,虎有悔色”。道家有一个说法,德积以水、功积以

山,只有真正的人物,自身的美德和功德才能长存。而这时的狐狸,则是通过假做虎狮来获永生。

17. 画地为牢

画地为牢的典故广泛传扬在人们之间。曾有一年大军在外战争,某一天不远处一个村子里传出喊杀之声,大军随后回去时,那条被画成牛轭的行走虎狼也被渐渐圈围上来,最终牛轭被一人负起,而虎狼则被子弟兵夺去,斩杀了。

18. 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有的人比喻成一个掩耳盗铃,自己心怀鬼胎故意忽略别人声音的。这个成语的由来有多种解释,其中一种说法是出自《淮南子.恢诡》:“盗铃者掩耳不听,为惑也。”

19. 偷梁换柱

这个成语的典故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有一个叫做张神录的人,他为了蒙混过关,将柱子里偷走了,而将柱子用捕捉到的毒蛇代替,结果出走的没想到遭到了报应。

20. 画蛇添足

《庄子·外篇·天下篇》中讲述了一次祭祀之后的戏剧,

一个画了一条蛇的表演者不满观众的反映,因而画了一只脚画下来象征着将来蛇还会变强,不料这已经学会了跑步,在被人乱踩的时候脚被踩坏了。

21. 卧薪尝胆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的故事。在项羽攻长安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士兵因为跋山涉水而感到劳累乏力,于是他将自己的床铺薪材——卧薪尝胆的方案展示出来,以激发士兵的反击冲击之心。

22. 三更半夜

司马迁说:“做商人之前曾四处游历,建立起许多社会关系,办公室桌上常常有一枚串饰,只要轻轻触碰,便会联想起与每一个朋友的友情。”一个人如果不握手,很难建立起这样的友情,而这同时也是许多人都感受过的友情的点滴。

23. 亡羊补牢

《战国策·齐策一》记载,齐威王打猎时丢失了一只羊,由于害怕会被罚款,便召集手下官员讨论,大家一起参考,不久后召开了一场会议,开展了一场自由讨论,接下来齐王果然找回了丢失的羊,并且得到了多数人对他的支持。

24. 瓜田李下

《晋书·索靖传》中有一条记录:有一天,宋孟七手下的士兵在草丛里搬运维修的机器,却在负担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人,那个人却跑得特别快,最终宋孟七便成了“瓜田李下”的人。

25.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的典故源自《列子?汤问》。“数以千数,夜中得其一,而且猎者失其所得,不可变其心,即是横虘于民也。”

26. 盲人摸象

这个成语的来源不甚明确,但是据传说最早的版本在东晋时期已经出现了。

27. 爱屋及乌

爱屋及乌这个成语的来源很明显,出自《庄子·内篇·人间世》之中的“爱饭者,乐得其中鸡、豚、犬、羊、獐、鹿与之俱。人皆爱其所爱,无辞。 爱莫能助,南楚之老童也。”

28. 闭门造车

在《晋书·陈郡贾思勰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位名叫贾思勰的大概五、六岁的孩子去乡下走亲戚时,他看到一家人在启动车子,结果硬要将这个车子拉起来,他顺麦有一点路程,最终成功了。

29. 同床异梦

同床异梦这个成语的来源可追溯到唐玄宗时期的《封神演义》中,其中讲述了一个贪心的商人,因为不满足生意上的收益,同时也无法满足色欲的胃口。

30. 自食其果

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春秋时期齐国威王时期,齐国人犯事被罚款,其中一个商人称自己拥有一只能够谋杀人的鲲鹏,齐威王听后不想罚款,便访问了这个商人家庙,不料这个商人因此被恶疾所缠。

31. 金玉满堂

金玉满堂这个成语出自明朝时期《西游记》一书中的一句描述:玉兔在庭院中的石昊脚上 金銮空出千万缕,唯有锈痕系扇梢。这样的形象描述至今在人们心中仍是美好的。

32. 塞翁失马

《淮南子中游篇》中有这么一句话:“是故失马之志不在方八九,而铸矣成形,生彼水草之间,遇污泥涂而逢兆,马虽失而业常在。”

33. 狼狈为奸

这个成语的典故其实和狼并无关联,它最早出自宋代宋祁的《玉台新咏》:“从来有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那通红袖绝情时,狼狈为奸尔何辞”。

34. 无源之水

这个成语的典故可追溯至《本草纲目.卷二十一》:“云期渭之无源。”的说法,从而便演变成了“无源之水”这个成语。

35. 滥竽充数

这个成语源于西汉初期作家刘向的《说苑》中的故事,说的是一位道士在宫中扮演乐器,只有鼍鼓和竹钟是真正的乐器,其他的都是用锅碗做的,结果最后失去了圣火和个人尊敬。

36. 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原指飞翔中停顿以扫视各方,为谨防袭击而敏锐

嗅闻。(以下内容来自于《韦氏大辞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