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复习学案答案

2021-03-26 来源:客趣旅游网
北四家子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语文复习学案《记承天寺夜游》 编辑者:孙凤国 2014年4月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案

自学促能力形成 展示让魅力飞扬

教师寄语:只要认真做事,一切皆有可能。

【教学目的】 1、感受文章中描写月色语句的精妙。 2、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境。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写景文章的特点以及描写方法。 4、文中作者叙事、写景、抒情都是扣住哪一个字来写的? (闲) 5、文中描写庭院中月色,着力表现了月色的什么特点? (空明) 6、本文和《小石潭记》都是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但不同的是: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更流露的政治上遭遇挫折后内心的忧伤、悲苦和凄凉;而《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在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的同时,又呈现出自嘲、自矜、自解、自慰的心态。

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说出选择的理由。

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写出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文。

二、复习本文:采用师生共学的方法:教师强调,学生记忆并理解。 (一)、文学常识:

1、本文的出处:《苏轼文集》,是作者被贬黄州时写的。

2、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在被贬期间写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文章。

3、本文主要内容:全文仅80余字,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文章风格清丽,冷峻而不乏洒脱。

4、全篇主要表达作者旷达(豁达)的心境。

(二)、字词方面:【念】:想 【遂】:于是,就 【相与】:一同,共同 【于】:到 【解】除去,脱,。 【户】门。 【欣然】喜悦的样子。 【寝】睡觉。【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三)、段意: 一段:写承天寺夜游的缘由。(记叙为主) 二段:描写月夜庭中景色。(描写为主,比喻修辞) 三段:抒发作者感受。(抒情为主,反问句式) 三、能力拓展。

1、找出文中的两个比喻,指出本体喻体。

归纳小结:①用积水空明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②用藻荇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

2、文中自称“闲人”怎样理解? 指政治上的“闲人”,大自然的主人。 3、用四字短语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①寻伴夜游。②庭院夜色。③月下感叹。

送你一句话: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情趣也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④󰀀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8、 结构提纲

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

↓ ↓ ↓ ↓ 兴奋喜悦 转忧、孤寂 宽慰、乐极 难言之情

9、“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归纳小结】: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10、根据本文创作一副对联:例: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 11、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苏轼被贬,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

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

Page 1 of 2 2014年初三下学期第 学案

北四家子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语文复习学案《记承天寺夜游》 编辑者:孙凤国 2014年4月

《记承天寺夜游》习题案

自学促能力形成 展示让魅力飞扬

教师寄语:今日披星戴月,明日成就梦想。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5)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B )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

1.月色入户( 门 ) 2.欣然起行( 高兴 ) ..特殊心境。 3.念无与乐者( 想 )( 和 ) 4.相与步于中庭( )( ) ....【教学过程】出示习题。

2 5.水中藻荇交横.( ) 6.庭下如积水空明..( ) 7、盖.竹柏影也(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9、遂.至承天寺( ) 10、步于中庭..( )11、庭下如积水空明..

( (二)一词多义。

水中藻荇交横.( 交叉,纵横 ) 庭下如积水空.

明( 空旷的 )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 天空 ) 横.无际涯( 广阔 ) 而或长烟一空.

( 消散 ) 空.

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 ) 欣然起.

行( 动身,出发 ) 尉剑挺,广起.

,夺而杀尉( 跳起,站起 ) (三)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本文的构思角度是(B )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3)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D )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送你一句话: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 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五)按要求答题。

1、“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月光__,“藻、荇”、是指竹柏影,此句运用了_比喻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3、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答: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

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②“念无与乐者”: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答: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5、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月光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庭中月色”

。(或“月色空明”)(须扣住“月”字概括。)

6、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10分)

“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含义是: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7、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旷达(答“豁达”也对;)的心境。

Page 2 of 2 2014年初三下学期第 学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