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窗 泰格特教学设计

2022-01-23 来源:客趣旅游网
 第20课 《窗》

泰格特

教材分析

这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小小说。本单元的主题是小说之林,小说通过塑造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人性的假丑恶,彰显人性的真善美。《窗》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一篇小小说,故事写了两位同住一病房的病人,一位靠窗,一位不靠窗,靠窗的病人心地善良,每天他把自己看到的窗外的美丽景致描述给不靠窗的病人听,起初不靠窗的病人得到的是享受,后来却滋生嫉妒心理,以至在靠窗病人生命垂危时刻,见死不救。文章通过互相之间所持的态度的描写,表现美与丑两个截然不同的心灵,体现了极其深刻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 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2、分析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

3、 联系生活谈体会,感悟文章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引导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解读人物,独特地感受和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 2、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一扇窗,经常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透过教室的这扇窗我想知道大家最想看到什么?(学生畅谈)总结:同学们用心灵感受窗外的世界,让老师很感动。

打开一扇窗,我们习惯了用眼睛去观察窗外的世界,其实更多的我们要学会用心灵去感知世界。今天让我们来学习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小说《窗》,学习用我们的心灵去解读窗外的世界。

2、文体

小小说:在篇幅上相对短小,情节简洁,人物集中。结尾往往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二、初步感知结尾—出乎意料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提示:什么地方?什么人?怎样的事?怎样的结局?) 板书:靠窗病人,不靠窗病人 2、感知结尾—出乎意料 三、对比感悟结尾—情理之中 (一)靠窗病人的选择

过渡:生活中我们选择了光明,生活便会充满阳光。同样是一个病房里面病情严重的病人,靠窗病人是怎样选择自己的生活的?

找出文中靠窗病人描述窗外世界的句段

1、指名学生读文中描写公园的句子(配乐读),其他学生倾听感

2、学生反馈感受:窗外的景色如何呢? 印象深刻的是什么画面?

景色充满生机活力,幸福美好。

3、这样美好的画面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4、写景描写的作用中就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展示人物性格 (靠窗病人为同伴描述的窗外的世界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心情和品质)

总结靠窗病人形象: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善良无私,积极乐观

5、假如你是靠窗的病人,你会给同伴描述怎样的窗外世界? 总结:是啊,大家心中有爱,描绘出来的窗外世界也是温馨美好的,让我们在生活中用黑色的眼睛,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灵,去寻找美丽的风景,把他描述给身边的每一个人。窗外景象是如此美好,然而比美景更美好的是靠窗病人的心灵。

(二)不靠窗病人的选择

1、面对这样善良的同伴生命垂危之际,不靠窗病人是什么反应? 2、他对靠窗病人的冷漠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同处一间病房一开始他就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心理变化历程)

3、再看故事的结尾,大家什么感受?(情理之中)

4、 不靠窗的病人想靠窗看景的想法正常不正常?你如何看待? 5、从这两个病人身上,你获得什么启示呢?

透过这扇窗,我们发现了两个不同的灵魂。一个是善良、高尚、

顶天立地、堂堂正正大写的人;一个是从渴望美好,到心生嫉妒,最终堕落,冷酷无情,见死不救的小人! 6、对比手法

(人物形象如此鲜明)小说在塑造这两个人物时采用了什么手法?

(板书对比人性的美与丑) 四、拓展延伸结尾——思绪飞扬

1、结尾“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小说至此就戛然而止了,这样的结尾好吗,为什么?

原文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无限思考想象的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

小结:这就是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强烈的对比讽刺效果,留白艺术。

2、续写结尾

假如一个新的病人住进了这个病房,这扇窗下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尽可能做到合情合理)

五、总结全文,回归课题 1、总结收获

透过一扇窗,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与丑。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姿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幸福温馨的生活画卷;这是一扇心灵的窗户。

2、齐读教师寄语 六、作业布置:推荐阅读 板书: 善良无私

心 靠窗病人 心胸宽广 灵 对比 人性的美与丑 之 冷酷自私

窗 不靠窗病人 心胸狭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