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统计学原理试题(7)

2023-07-01 来源:客趣旅游网
统计学原理试题〔7〕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则总体是〔 〕。

A.每一个学生 B.每一个学生的性别 C.全体学生

2.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 A.每一个人 B

3.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0分,这四个数字是〔 〕。 A.变量值 B

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 〕。

A.离散变量 B.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C.连续变量 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5.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 〕。

A.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B.工作与结果的关系

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9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 A.典型调查

7.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8.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属于〔 〕。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9.某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则末组的组中值是〔 〕。

A.100 B.500 C.650

10.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 〕。 A.统计指标

11.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 A.商品销售额

12.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 A.计划期初应到达的水平

13.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该数字资料为〔 〕。 A.绝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14.某商场计划11月份销售利润比10月份提高2%,实际提高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

程度为〔 〕。

A.100.98% B.95.10% C.99.00% D.105.10% 15.平均数反映了〔 〕。

C.总体中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16.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 〕。

A.常见值 B.代表值 C.实际值 17.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

A.计划期水平 B.固定期水平 C.报告期水平

18.由一个10项的时间序列可以计算的环比发展速度有〔 〕。 A.8个 B.9个

19.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 〕。 A.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20.某商店报告期与基期相比,销售额增长了6.5%,销售量增长了6.5%,则价格〔 〕。 A.增长1% B.增长6.5% C.增长13%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以下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 A.国民生产总值 B.人口密度

2.以下各项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D.商业企业调查

3.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 〕。 A.区分现象的类型

4.中位数是〔 〕。

A.由标志值在变量数列中所处的位置决定 B.根据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决定的

C.总体单位水平的平均值 D.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

5.以下关系正确的有〔 〕。

E.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或100%〕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不说理由。〕

1.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 〕

2.所有的统计指标和可变的数量标志都是变量。〔 √ 〕

3.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每一件产品。〔 √ 〕 4.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的一种全面调查。〔× 〕 5.一览表是指一份表格上只表达一个调查单位情况的表。〔× 〕 6.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的界限。〔 √ 〕 7.反映总体内部构成特征的指标只能是结构相对数。〔× 〕

8.当各标志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时,宜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数。〔 √ 〕

9.时间序列中的发展水平都是统计绝对数。〔× 〕

10.综合指数是一种加权指数。〔 √ 〕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说明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

答:区别:⑴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而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⑵标志有能用数字表示的数量标志和用文字表示的品质标志,而指标都是用

数字表示的。

联系:⑴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标志和指标可以转化; ⑵许多指标的数值可以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简单汇总而得。

2.时期数和时点数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时期数和时点数的主要区别是: ⑴指标数值的搜集是否连续登记。时期数一般要进行经常性调查,对搜集的数据应连

续登记;而时点数一般需要进行一次性调查,不连续登记。

⑵指标数值是否可以累计。不同时间的同类时期数可以直接相加;而不同时间的同类

时点数不能直接相加。

⑶指标数值是否与时间长度有关。时期数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期越长,

指标数值越大;而时点数的大小与相邻时点间的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五、计算题:

1.有两车间工人的工资资料如下:已知甲车间工人的平均工资是850元,工资标准差141.4元;又知乙车间工人工资的分组资料,见下表:〔此题15分〕 月工资分组〔元〕 人数〔人〕 700以下 700~800 800~900 900~1000 1000以上 合 计 15 20 30 20 15 100 要求:〔1〕计算乙车间工人的平均工资、工资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 (2) 哪个车间工人的平均工资更具有代表性?为什么?

〔1〕乙车间工人的平均工资、工资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分别为:

x乙xf85000850元f100xxf160000016000126.5元

f100乙乙2乙x乙100%126.5100%14.88%850又x甲850元甲141.4元〔2〕

甲甲x甲100%141.4100%16.64% 850而乙14.88%甲乙乙车间工人的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更高!2.某地区1995~2000年GDP的有关速度指标如下表:〔此题10分〕

年 份 环比增长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 1995 — — 1996 6 1997 1998 8 1999 9 2000 要求:填出表中所缺数字并列出计算式。 计算式:⑴

a961106%16% a95 ⑵

a97a96a97113.42%1117% a96106%a95a95a96a97a98a98 ⑶11106%107%108%122.49% a95aaa969795

a96a97a98a99a99111.061.071.081.09133.52% a95a95a96a97a98a00a99a00146.87%1119.998%10% a99133.52%a95a95 ⑸

1997 24

1998 30

1999 36

2000 44

2001 54

合计 210

运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并预测2002年末和2004年末的人口总数。设

3.某地1996~2001年的年末人口数如下表:〔此题12分〕

单位:万人

年份 年末人口数

1996 22 ycabt

bntytynt2t26848212106786.46 105691212ty2263.23 70t2ybt2106.462112.39 an6y210y35 或an6 或b yc12.396.46t 或yc353.23t 预测2002年末和2004年末的人口总数为

y200212.396.46757.61努y2002353.23757.61

y200412.396.46970.53 y2004353.231170.53

4.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此题13分〕 产品 名称 甲 乙 丙 合计 总生产费用〔万元〕 基期 35 20 45 100 报告期 43 24 48 115 报告期比基期产量 增长〔%〕 15 12 8 — 试计算:〔1〕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加的总生产费用;

kqkqp0q0p0q0111.25111.25%100

kqp0q0p0q0111.2510011.25万元 〔2〕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总指数及由于单位成本变动而增加的总生产费用;

kpqp1q1115115%p0q0110

p1q1p0q011510015万元 〔3〕结合两因素分析进行简要说明。

kpkpqkq115%103.37%111.25%

p1q1kqp0q0115111.253.75万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