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代至高无上的灵魂读后感
众所周知,在14至17世纪左右,也就是中世纪晚期之时,在意大利起源,后又在欧洲轰轰烈烈地兴起了一场文化运动,也就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本质上,它是一场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的反封建文化运动,其实也相当于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历史课本上是这么说的,这次运动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的幸福,当然随之而生的就是无数文艺作品,以及优秀的文学家。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英国诗人、戏剧家,被誉为“时代的灵魂”的文学家——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一生中有37部戏剧作品流传于世(与弗莱彻合写的《两位贵族》不算在其中),其中有悲剧、喜剧、历史剧和传奇剧。他创作的这四种剧也可以划分成他的三个时期:1590-1600(历史剧、戏剧)、1601-1608(悲剧)、1609-1613(传奇剧)。他最出名的作品便是“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那么我们就以《哈姆雷特》为主,其他三部作品为辅地来分析一下莎士比亚的创作风格。
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运用了发现、突转、戏中戏与诗的语言这些戏剧创作的基本技巧讲述了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有人将这部作品翻译为“王子复仇记”,但其实剧中有三条关于复仇的线索:哈姆雷特的复仇、雷欧提斯的复仇、福丁布拉斯的复仇。不过哈姆雷特的复仇与其他二人有所不同,哈姆雷特是天经地义地要替父报仇,但令人意外的是,一直到剧终,他都没有完成这一行动,像是“不复仇”或“反复仇”。
就哈姆雷特这一人物形象而言,在他的身上能够体现莎士比亚所处时代的人文主义者特有的,对于人的价值的肯定,实现理想过程中面临的复杂矛盾,思想方面的痛苦以及对应行动的迟疑,这些时代人物的特色全都体现在了剧中人物哈姆雷特的身上,这种安排也能够看出作者的创作功底。
单从《哈姆雷特》分析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的话,在人物塑造方面,莎士比亚致力于通过对于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层层揭示人性的深层内涵。他用古典的命运悲剧融合成为了现代的性格悲剧,简言之,就是把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深化成为了一个复杂性格悲剧、心里悲剧,显示出更为深刻的人性思考,将戏剧容量变大变广。他也比较善于运用内心独白,将隐藏在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欲望更加直白又多层次地展现出来。
缠绕在剧中的情节线索和生动复杂的故事,都能够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又将现实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完美结合,毋庸置疑的是,莎士比亚在这方面做得十分优秀。对于人物性格方面的刻画上,他也是比较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其实在《麦克白》中,人物心理方面的描写才更为优秀,阴郁可怕的气氛衬托反面人物(麦克白)的心理活动,要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去读一读这部“四大悲剧”中最短,主人公也最不同的戏剧著作。
在莎士比亚的众多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戏剧作品都是在向观众展示一个“人”的世界,每个普通人身上的本质或是特性,都被他细致地发现记录,并且夸张化地成为了舞台的表现内容,把“人”确立在舞台之上。他作品颇多,剧作被誉为英国的“百科全书”。他的戏剧作品大多结构精巧、情节紧凑,艺术水平较高,对于后世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重大意义,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其剧作结构技巧、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将作品的艺术感提升到一个完美精湛的水准,举世瞩目。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对照组”是经常出现的,比如崇高与卑微,恐怖与滑稽,豪迈与诙谐等等这些奇怪的对照结合糅杂在一起,形成了他一部部悲喜交集的作品,流传至今,研究价值只增不减。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于诗的语言的运用,表现了他的诗和编剧的才能,思想的创造力,以及形象的感染力,当之无愧是“时代的灵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