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伟
来源:《决策探索》2019年第24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一直以来,农业人口和农村要素向发达城市和地区单向流动,使农村出现“产业空心化、家庭空巢化和人口老龄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文明程度、提高治理能力、助推生活富裕,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但目前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时受到组织资本要素的影响,还存在一些障碍,如:政府政策扶持和执行中出现道德风险、高校创业教育不足、学生创业经验缺乏、信息不对称下社会融入困难、家庭成员消极态度降低创业意向等,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家庭等各种社会支持网络主体形成合力,助推他们返乡创业。
一、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义
(一)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助推生活富裕,加速要素的双向流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涉及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交通运输仓储物流、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他们大多会利用互联网思维、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区块链技术,通过在乡村投入资金,开发市场,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建设,使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带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产业体系健全,拓宽了农村就业空间、就业方式和就业途径,农民实现就近转移就业,增收的渠道越来越通畅,乡村振兴才会有源头活水。
(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文明程度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居住环境还不乐观,绿色乡村的理念还没得到落实。农村籍大学生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方式,返乡后对城乡基础设施和环境差距,会有强烈意愿改善人居环境,让自己的家乡不光有绿水青山,还有整齊的房舍、干净的道路和怡人的环境。注重绿色发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兴的基础是生产生活习惯的转变,农村籍大学生从自身生活方式的改变引领整个乡村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文明程度,使广大农民活在其中、乐在其中。 (三)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实现自身价值
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以2%~5%的速度增长,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834万,比2018年增加14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的振兴,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既能解决乡村振兴“无人不兴”等难题,也有利于推动大学生人才分流,避免城市人才过度集中,均衡城乡人才布局,给现代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活力,促使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切实解决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有助于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 二、影响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资本要素 (一)调研组织与实施
我们把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家庭看作一个大的组织,把该组织提供的各种资本称为组织资本,包括组织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组织人力资本包括提供的业务知识辅导、能力培养等,组织社会资本包括对外社会关系网络、组织内人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等,组织物质资本包括启动资金的支持、各种物质帮助等。为反映组织资本要素对农村籍大学生创业水平的影响,我们于2019年7月15日—8月30日对河南省返乡创业的农村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访谈。调查区域涉及郑州市、平顶山市、济源市、信阳市、周口市、安阳市和驻马店市,采用分类发放问卷形式,调查对象所学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和农学。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300份, 有效问卷291份,有效回收率97%。 (二)组织资本要素对返乡创业水平的影响
我们把创业水平分为创业理念、能力、渠道、机会等。调查表明,能力培养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理念的影响占40.6%;对外社会关系网络作用占29.4%;创业地的人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占14.2%;业务知识辅导占10.1%;启动资金支持占4.6%;其他各种物质帮助占1.1%。 创业渠道方面。返乡创业的农村籍大学生认为,能力培养对拓宽创业渠道影响最大,占40.6%;对外社会关系网络影响次之,占32.5%;业务知识辅导居于第三位,占11.7%;创业地的人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启动资金支持和其他各种物质帮助分别占6.9%、7.6%、0.7%。 创业机会方面。44.1%的返乡创业的农村籍大学生认为能力培养影响最大;对外社会关系网络有利于创业机会的选择和把握,占35.5%;业务知识辅导也有利于把握创业机会,占12.3%;创业地的人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启动资金支持以及其他各种物质帮助的影响分别占5.1%、2.6%、0.4%。
创业能力方面。能力培养有利于提升创业能力,此因素影响最大,占39.5%;对外社会关系网络和业务知识辅导对于创业能力提升的影响分别占34.5%、15.6%;创业地的人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启动资金支持以及其他各种物质帮助分别占4.4%、4.8%、1.2%。
三、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实障碍 (一)政府政策扶持和执行中出现道德风险
政府在创业优惠政策、创业专向资金、返乡创业补贴、创业贷款担保等方面的扶持越多、越完善,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就越高。近年来,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创业政策,然而调查显示,政府的优惠政策虽然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有着正向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优惠政策与他们的现实需求仍有差距。同时,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出于自身利益考量,政策执行中存在流于形式、落实不到位、变相执行的情况,从而产生道德风险,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高校创业教育不足,学生创业经验缺乏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与现实脱节,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融合,创业导师基本没有创业的经历。另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导致许多农村籍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缺乏创业机会和创业能力,很多人对创业活动的认知停留在表面上,对创业过于理想化,缺乏对市场信息的捕捉、判断和甄别。 (三)信息不对称下社会融入困难
社会融入是融入主体与融入客体(融入地、背景与作用因素)共同建构的社会事实。一方面,农村籍大学生在城市里学习和生活,有了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方式,返乡后要打破已建立的社会关系网络,重塑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城乡之间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巨大差距,对于融入新环境会产生一定障碍。另一方面,家乡的原有群体认为上大学就是“鲤鱼跳龙门”,从内心深处不会轻易接纳新加入者,两者间存在认知偏差,加上信息不对称,他们的归属感不强。 (四)家庭成员消极态度降低创业意向
金益多指出:家庭支持对学生回乡创业有正向显著影响,说明家庭的支持弥足珍贵。父母支持自己的孩子从城市回到农村,从物质和精神上支持子女创业,子女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油然而生,创业动力会更强。然而,在走访的291名父母中,表示明确反对的占85.5%,支持的仅占2.1%。没有家庭物质和精神支持,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向不强烈。 四、构建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社会支持网络 (一)政策扶持与执行落实并行
“创业政策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目标群体能否理解和接受政策的目标和手段。”政府制定的各种扶持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法规,包括创业担保、成果转化、创业培训和指导等
要切实解决他们的现实困境,精准施策,靶向治疗,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为他们接受政策红利提供绿色通道。另外,政策执行中,要放宽准入条件,建立监查督查机制,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置“专项窗口”,实现创业培训、政策咨询、信息发布、风险评估、法律援助、项目对接、融资贷款、市场开发、跟踪指导等“一条龙”服务,一网通办,使政策落地生根。 (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业能力提升并行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高校要建立台账,分类施策,对毕业后有返乡创业意愿的农村籍大学生,建立长期帮扶制度,优先从众创空间等处辟出场地,供他们实习实践,吸纳社会优秀企业或校友企业进行免费指导,增加他们的创业经历和经验,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建立健全高校创业服务平台,提供项目对接、法律政策、管理咨询等深度服务。 (三)社会舆论引导与创业环境营造并行
良好的创业环境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向会产生积极影响,媒体对创业典型的报道、社会的包容,都影响着他们返乡创业的意愿。各级政府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媒体要积极宣传创业典型,宣传返乡创业对于乡村人才振兴的意义,营造到基层创业光荣的氛围,提升社会认知。
(四)家庭认知偏差改变与形成合力并行
受限于创业知识、技能、心理、经验欠缺和创业价值观偏差,导致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模式单一、科技含金量低、运作周期短、市场效果差、成功率低等,如果得不到家庭成员的支持,无疑会雪上加霜。家庭成员要摈弃固有的思维定式和行为方式,真正从心底支持他们创业,促使他们的创业行为更加坚定。
总之,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家庭等各种社会支持网络主体要协同联动,形成一个闭环,同频共振,助推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籍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困境与社会支持网络研究”(2018B223)、2019年度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研究课题“鄉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影响因素与社会支持网络研究”(JYB201902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