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Aug.2009 25卷第4 Journal of Simao Teachers’Coil Vo1.25 No.4 论佤族活形态神话的终结 左永平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系,云南普洱665000) [摘要]佤族神话被誉为活形态神话的典型,然而,这个典型的活形态神话,今天还活 着吗?佤族神话是活着还是死去了,这个命题直接影响到关于佤族文化类型的准确定位,关乎 学者对其社会形态、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问题,因此,必须 加以研究和阐明。根据佤族神话及佤族当前的社会状况,认为佤族活形态神话已经终结,佤族 神话成为了存在于民间口头,活在人们记忆里的真正神话。 [关键词]神话;活形态神话;佤族;魔巴;终结 [中图分类号]B932.“2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059(2009}04—0001—04 神话分为古典神话和活形态神话,大多数学 该作为永不复返的阶段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呢? 者都承认这一点。问题是,目前少量的活形态神 有粗野的儿童,有早熟的儿童。古代民族中有许 话,还有多少存活着。佤族神话被誉为活形态神 多是属于这一类的。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他们 话的典型,然而,这个典型的活形态神话,今天还 的艺术对我们所产生的魅力,同它在其中生长的 活着吗?佤族神话是活着还是死去了,这个命题 那个不发达的社会并不矛盾。它倒是这个社会阶 直接影响到关于佤族文化类型的准确定位,关乎 段的结果,并且是同它在其中产生而且只能在其 学者对其社会形态、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等诸多 中产生的那些未成熟的社会条件永远不能复返这 方面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问题,因此,必须加以 一点分不开的”。-1 J( 这就是说将神话定义在上 研究和阐明。笔者根据佤族神话及佤族当前的社 古社会和早期人类社会阶段;英国现代学者维罗 会状况,认为佤族活形态神话已经终结,佤族神话 妮卡・艾思斯在其著《神话的历史》一书中关于 成为了存在于民间口头,活在人们记忆里的真正 神话的描述,充分反映了这一主流观点。“神话 神话。 虽然一直流传至今,但神话的历史严格而言止于 一、两种形态的神话 近代之前。它们无一例外都诞生于上古阶段,讲 19世纪文化人类学诞生以后,摩尔根、泰勒 的都是遥远的过去。” J(门’经典大师们对神话的 和弗雷泽等大师,为神话作出了经典的阐释,即神 解释是终极式的,神话就是过去,神话就是从前。 话是原始先民的思维产物,是人类早期的精神遗 然而,民族学产生之后对田野调查的重视和开展, 产,是有严格的历史性和时间性的。马克思也特 使神话的概念有了新的发展。由于社会发展的不 别强调了神话的历史性和时间性,“为什么历史 平衡性,世界上有些地区和民族至20世纪中叶, 上的人类童年时代,在它发展的最完美的地方,不 尚有活形态神话存在。尤其是中国2O世纪5O年 ① [收稿日期】2009—05—27 【作者简介]左永平(1 6~),男,拉祜族,云南西盟人,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云南地方民族文化研究。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代以来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田野调查研究,不仅搜 面,往往一阵云雾飘来,就会你看不清我,我看不 集了大量的神话资料,拓宽了神话研究的视野,而 清你,充满了神秘的气氛。” 】(n。) 且,一种全新的神话形态——“活形态神话”在云 再就是佤族的“万物有灵”观和笃信神灵祭 南少数民族地区被发现并在学术上得以承认,使 祀的传统。《魏书-獠传》所说“其俗畏鬼神,尤 中国的神话研究跃上了一个新的领域和台阶。神 尚淫祀。所杀之人多美鬓髯者,刀剥其面皮,笼之 话学家李子贤先生的《探寻一个尚未崩溃的神话 以竹。及燥,号之日鬼,鼓舞祀之,以求福 王国》一书,全面阐述和介绍了云南活形态神话 利。”[8j 培。 这描述的就是佤族等南方古老民族的 的特征和存在的方式及意义,是活形态神话存在 习俗,佤族传统习俗的特点就是畏鬼神,尚祭祀。 的有力佐证。活形态神话成为西南、尤其是云南 他们认为从日月星辰到草木鱼虫、农作物等等万 少数民族神话的耀眼招牌。 物都有“精灵”,他们非常崇拜这些精灵,这就是 二、佤族神话“活"着吗 泰勒所说的“万物有灵”观,万物有灵正是他相信 佤族神话曾属于活形态神话,这是毋庸质疑 神话并不断创造神话的思想基础。佤族神话活着 的。“如果说,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还是一个 还有赖于佤族社会存在着神话的维护者和创造者 不曾崩溃的神话王国,那么,佤族的神话则是这个 群体——魔巴。他们用“古朴粗拙的方式,生产 神话王国中最古朴的珍品之一。由于历史上阿佤 着人类早期多种神话作品,这些作品与其作者,还 山中心区特殊的文化生态,使佤族神话大多能够 幸存于世。” J(P260)我们看看佤族是如何创造和改 以活的形态存留下来。”_3j( 20世纪50年代,阿 造神话的。佤族神话经典《司岗里》,不同的地区 佤山中心区域,佤族还“以神话、占b和梦境来阐 有不同传说版本。1957年,西盟县窝努寨(属今 释世界” J(n ,社会形态“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马散村)魔巴艾扫讲述并被记录成文的《司岗里 或者说是从原始社会阶级社会过渡的时 传说》最为典型。艾扫曾于1950年应邀随西南少 期”[5](P228),这时期,活形态神话的本质特征即对 数民族代表团进京参加国庆周年典礼,属于见多 神话的信仰依然存在,他们依然将神话的故事信 识广的佤族魔巴。他所传唱的《司岗里》反映出 以为真,奉为神的旨意,人人都要遵守的规矩,视 佤族神话的时代性、地域性和变异性的特点。他 为必须服从的法律,这是佤族神话活着的社会基 讲述的神话,从利吉神到路安神创造了天地到人 础,他们属于爱德华・泰勒所说的那种状态,“这 从石洞被解救出来这一过程中,将他在北京看见 些民族如实的表现出神话发展阶级所属的思维状 到的毛主席视为神,这非常形象的表现出了活形 态,在他们古老的神话里,依然保持着神话传说事 态神话的“活”性特征。当人被巨石堵在洞里时, 理的意识,保持着创造新神话的天真朴实的习惯。 各种动物都在用力凿洞,但没有效果,这时“画眉 蒙昧民族不知存在多少世纪,他们过去是,现在仍 神要求毛主席,他(指毛主席)说你不要自作聪 然是生活在人类神话创造的思维阶段。”[6 J( 明,这样做是不行的。”[9](P163)到后来又讲述“后 佤族神话存“活”的另一条件,是佤族社会的 来共产党来了,带来了毛主席的道理。” 儿 显 封闭性和独特性。李子贤先生在《论佤族神 然,毛主席已成为这个神话故事里的真神之一,并 话——兼论活形态神话的特征》一文中特别指出 且是法力强大的神。这就是活形态神话,也是活 了“阿佤山中心区群山起伏,森林密布,山道崎 形态神话的内容可以根据需要以及传承者的知识 岖,云雾缭绕,历史上形成了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 程度来修改的典型范例;当然,故事的核心是始终 文化地带。佤族的原始文化(包括生产方式、社 不变的,这也是这类神话活着的表现形式。佤族 会组织以及神话、宗教、习俗等)因此被‘封冻’而 事无巨细,都要“做鬼”祭祀,规格大的祭祀活动, 被比较完整的保存下来。” 胛)20世纪5O年代 必吟唱司岗里神话,他们坚信神的存在,坚信神话 以前,由于佤族还保有猎头习俗,使阿佤山地区让 中神左右现实的力量。20世纪60~70年代,佤 人望而却步,不敢轻易进入,这无疑成为这一种文 族人民的胸前挂满了毛主席像章,很大原因是他 化圈的天然屏障,这就是指文化的地域性和封闭 们将毛主席视为神话里的真神。 性。刘亚虎先生在《佤族神话形态的典型意义》 三、佤族活形态神话终结的现实 一文中也指出了佤山地区“多森林,多云雾,村寨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神话是个范畴,神 常在深山密林、云遮雾障中时隐时现,人与人面对 话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消亡。在现代社会里,活 2 左永平: 论佤族活形态神话的终结 形态神话只不过是神话领域里的一颗流星,转瞬 即逝。 年底,西盟佤族共有魔巴529人;但如此庞大的魔 巴群体并不能挽回业已失去的神圣光环,人们不 再相信魔巴的法力。现在的“年轻人在说到魔巴 的时候,总是带有不屑的神情,现在只有生活不下 去的人才会去学做魔巴,生活水平高了,谁还愿意 去做魔巴。在青年人看来,做魔巴最大的好处就 是有时候一天能吃好几只鸡。” oJ 这种状况 下,魔巴讲述的神话还能让人信以为真吗?神化 人类学经典大师们对神话消亡有过精辟的论 述和分析。泰勒指出:“对于人类想象力的几乎 无边创造力的信仰,是因为知识不多,在教育大规 模发展的情况下,这种信仰就必然消失 了。”[ 】(眈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 深刻的指出神话就如人类的童年,神话时代就是 儿童时代,有“粗野儿童,有早熟儿童,古代民族 故事里的行为规范还能约束人们吗?其实,正是 中有许多是这一类型的。希腊人是正常的儿 童。”【】 脚 事实上,还存在着晚熟的儿童,佤族就 属于这一类。但正如儿童一定会长大一样,一个 民族也要不断的发展。“儿童时代起就习惯于带 着极大兴趣来倾听的那些古老的传说介绍的世界 为什么和他们所感觉到的这个世界完全不同呢? 人们开始问自己,在世界上过着如此奇妙生活的 神、巨人和妖怪,为什么再也见不到了?”L6 J(啦 20世纪5O年代,佤族社会被整体纳人到现 在社会中。佤族地区的封闭状态被打破,随着新 生政权源源不断涌人的是全新的文化思想和科学 技术。神话时代的一切在这新文化面前是那么的 脆弱,显示出了刘亚虎先生在论述佤族神话形态 时所描述的那种“幼稚”。现代社会能和神话并 存吗?不能。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希腊神话“能够 同自动纺织机、铁道、机车和电报并存吗?……阿 基里斯能同火药和弹丸并存吗?或者《伊里亚 特》能够同活字盘甚至印刷机并存吗?”… 佤 族神话赖于生存的社会基础、原始宗教形式被新 的社会制度和破除“迷信”思想行为彻底摧毁。 佤族经历了一个划时代的变革,这个变革最直接 的结果之一是导致了神话的崇高原型被现代社会 人类强大的征服自然能力所摧毁,神话的功能退 化为纯娱乐性的歌舞和传奇故事。 首先,以祭祀、巫术仪式上演的神话形态不复 存在。佤族神话与解释猎头习俗有关,这是佤族 神话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之一,1958年,猎头 习俗被禁止;神话表现物“木鼓”及场域“木鼓房” 等随之被销毁;神话的忠实捍卫者魔巴及其制度 也随之崩溃,这对佤族活形态神话是个致命的打 击。“佤族的宗教观点全部体现在魔巴身上,他 们是社会规范的象征和裁判。” 1 o] 魔巴的没落 和制度的瓦解,宣布了佤族神话使命的终结。20 世纪9O年代,消失多年的魔巴随着民族文化复兴 潮流“复活”。据西盟县民宗局提供的数字,2006 2O世纪90年代魔巴的“复活”,宣告了神话的死 亡。 其次,现代文化教育的普及,改变了佤族的思 想观念。正如泰勒所言的知识不多是神话存在的 基础,今天这个基础还存在吗?现代教育的发展和 普及,使充满神秘色彩的神话变得荒诞不羁,人们 不再相信神话。2007年,笔者在西盟县力所乡对 中小学生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反映出了边远民族 地区的教育普及状况和少年一代的真实想法。调 查显示:lo_16岁年龄的学生,就学率达98.7%, 少数民族人口占90%以上的力所乡,孩子们的着 装100%为现代服装,节庆日民族服装着装率也只 达到30%;对是否知道佤族神话《司岗里》,竟然有 75%回答不知道;他们的理想职业是教师和公务 员,分别有52%的学生想当教师,17.5%的学生想 做公务员,还有30%的想外出打工,这是一种纯现 代的想法。调查反映出的数据或许不能涵盖和代 表阿佤山的全部地方,但是文化教育的普及是不争 的事实。据西盟县教育局统计,“2OOO年西盟县有 小学148所,在校生14213人(西盟县人口8万6 千人),人学率98.7%”。[n]‘ ’大多数孩子不知道 司岗里神话,不愿意穿民族服装(事实上是许多 地方已基本没有民族服装,尤其是孩子的服装), 这充分印证了佤族活形态神话已不存在的现实。 结构主义神话学家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讲,历史是 神话的敌人,人自有了历史时间的自觉以后,便将 神话抛在了脑后。一个典型事例颇能说明这一现 象。月食的自然现象,曾激起人们对世界接近毁 灭的恐惧感。2O世纪70年代,在西盟孟连的傣 族村寨,每当发生月食现象时,村民们惊恐的用火 药枪朝月亮开火,以击杀或驱逐食月的天狗,月食 严重时,枪声彻夜不停。今天,傣族都认为这简直 是一件不可思议的荒诞行为。佤族的变化何尝不 是如此。“佤族等南方民族在祭祀、巫术仪式上 演述的神话形态,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实 3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用目的,一个是神秘色彩。”[7 J(n 这两个特点都 丧失了,神话还有活着的可能吗? 所说的“神话是绝好的艺术品、绝好的诗”。我们 应当欢呼一个神话时代的终结。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艺术(第一卷)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英]维罗尼卡・艾思斯.神话的历史 [M].广州:希望出版社,2004. [3]杜巍.思茅民族文化研究[C].昆明:云 南大学从出版社,2006. 四、活形态神话终结的意义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类已能 如神话里说描述的,像神一样在天空自由翱翔,嫦 娥奔月早已成为现实,这一切让活形态神话的作 者们目瞪VI呆,叹服科学的力量远胜神的力量, “在阿佤莱,魔巴对自己的法术信心不足,说是做 十次鬼,只有一两次灵验。在采访魔巴岩金时,他 刚好从村卫生所打针回来,问他自己做鬼不行吗, 他说,生病还是看医生信医生”[1o](m16)。这正如 尼采所说“想起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科学精神所 引起的直接后果,便会立刻想到神话是被它摧毁 的了。”¨ ] ’神话破灭了,但我们不必为此大惊 小怪,这是一种神话形式的死去,带来的必将是神 话新的精神的重生。阿姆斯特朗在《神话简史》 中大声的说“我们需要神话——它帮助我们创造 新的精神纬度”。她说的正是传统意义上的神 话。 佤族活形态神话的终结,是佤族社会的质的 变化和飞跃,在佤族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佤族不能永远生活在虚幻的世界,佤族需要“创 造新的精神纬度”来塑造新的世界。司岗里就是 文化史诗,而不是现实生活的指导法则,佤族不再 是神话民族,而应当是享受神话成果的当代民族, 司岗里神话应当升华为佤族的艺术、思想和哲学, 使其成为佤族文化发展的根和源。神话只有成为 真正的神话,我们才能拨开其神性,理解其理性的 光芒,才能升华出一种更高级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神话只有成为真正的神话,我们才能体会郭沫若 4 [4]魏德明.佤族历史与文化研究[M].芒 市:德宏民族出版社,1999. [5]罗之基.佤族社会历史与文化[M].北 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 [6][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南 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杜巍,白应华.首届中国佤族文化学术 研讨会论文集[c].昆明:云南大学从出版社, 2008. [8]杨兆麟.原始物象[M].昆明:云南教育 出版社.2000. [9]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云南省编辑委员会 编.佤族社会历史调查(二)[R].昆明:云南人民 出版社。1983. [1O]左永平.木鼓回归[M].昆明:云南大 学出版社,2008. [11]李群昌.西盟民族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12]尼采.悲剧的诞生[A].文学论集(第 四辑)[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