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0-11-20 来源:客趣旅游网
文法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hinese modern 课程编码: 学 时:128

学 分: 8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课程类别:理论课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等 开课学期:3、4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文系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学和继承我国优秀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是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框架影响下发生的。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

我们强调现代文学发生的原因,既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动因,对早期文学的图景描画精确得当;同时,也对后来的重要文学流派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后期的走向成熟给予应有的评价。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整个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内容是清末民初的新文学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文学思潮流派、主要作家创作情况介绍和经典作品赏析。对这门课程的把握应以现代科学精神的观照,开放的眼光,多维度地评价,深入到文学史的具体细节中,不主观想象,不武断地结论,尽可能描摹出这段历史时间内中国文学人的精神原状,实现既符合人文精神又有科学价值的信史的教学。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

导言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现代文学发生的背景及原因,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文学前期的历史,理解现代文学发生不是偶然,掌握一些规律性的知识。 [本章主要内容]:

1.1 人的发现与文学史构成 1.2 中国文学现代化开端 1.3 文学观念的变革 1.4 文体叙述的创新 [本章重点]:

1.清末中国社会历史的特殊遭际 2.梁启超的三个革命

1

文法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王国维的文艺思想 4.创作实绩 [本章难点]: 1.西方哲学思潮背景 2.王国维的文艺思想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开端。运动的开始是经过组织思想准备,也有一些偶发性事件,通过本章学习,对其发生历史史实有一定清晰的了解,理解其在中国现代社会史上的重要性,掌握其具体的发展脉络。 [本章主要内容]:

1.1 五四文学革命 1.2 五四文学思潮与论争 1.3 新文学社团流派 [本章重点]:

1.胡适与陈独秀的贡献 2.几次文学论争 3.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 [本章难点]:

1.论争双方的学术背景

2.社团流派线索太乱不易掌握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头十年的小说创作,重要在了解现代小说的发端时的外来因素与本土因素的关系,及思想主题的现代性。 [本章主要内容]:

1.1 20年代小说概述 1.2 叶绍钧 许地山 1.3 郁达夫 [本章重点]:

1.问题小说 2.郁达夫 …… [本章难点]:

1.小说创作理论与实践

2.浪漫派小说的外国文学渊源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二)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中首先要对鲁迅及其创作有系统的了解,如鲁迅的生平、他主要的创作与大致的内容(3个短篇集、1本散文诗集、1本散文集、16本杂文、1本书信集,此外,还有多种学术著作)、对鲁迅

2

文法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作为“民族魂”与文化巨人的评价,等等。有必要认真阅读所指定的鲁迅的著作,对《呐喊》、《彷徨》、《野草》最好能全读,以获取自己对鲁迅著作的整体印象。 [本章主要内容]:

1.1 鲁迅的文学创作 1.2 《呐喊》《彷徨》 1.3 《故事新编》 [本章重点]:

1.《阿Q正传》 2.《祝福》 [本章难点]:

1.鲁迅创作的历史意义 2.鲁迅文学思想的发展过程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的新诗运动与创作。所涉及的诗人及作品文论甚多,初学者会感到头绪纷繁。最好依新诗的诞生和发展的时序,来把握其作为文学运动内部的矛盾变迁,并将对具体诗人诗作的评价纳入到这种\"变迁\"的考察。若从新诗谱系考察,其两大趋向即\"大众化(非诗化)\"与\"贵族化(纯诗化)\",也在此期形成,且彼此相克相生,推进新诗发展与衍化。 [本章主要内容]:

1.1 20年代新诗概述 1.2 郭沫若

1.3 徐志摩 闻一多 [本章重点]:

1.概述 2.新月格律诗 [本章难点]:

1.诗歌的变革的内在动因 2.新诗诗艺变化

第五章 20年代戏剧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的话剧。中国现代话剧的起源可追溯到晚清,从春柳社、文明新戏到\"五四\"前后的爱美剧、社会问题剧和小剧场运动,其摸索、试验与发展是曲折艰难的。话剧的相对成熟,是在下一个十年。学习本章应对话剧运动的历史有知识性的了解,另外,应关注田汉、丁西林等早期话剧文学的开创业绩与创作。 [本章主要内容]:

1.1 20年代戏剧概述 1.2 田汉 [本章重点]:

1.新剧发展史脉络 [本章难点]:

1.新剧发展历史内容繁杂

3

文法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六章 20年代散文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五四\"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之上\"。这观点有利于我们对这一阶段散文创作状况及地位的理解。应从文体与时代关联的角度来观察与思考\"五四\"散文发达的原因。本章所论涉的各家各体散文很多,若掌握概貌,可依流派或作家群为考察的单元,但重点应放在代表性散文家(每节小标题上有标示)的评介上。散文的评论应偏重风格把握,因此要重视自己的阅读体验。 [本章主要内容]:

1.1 \"五四\"时期散文的兴起概况及原因 1.2 鲁迅与《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1.3 各派作家的散文 [本章重点]:

1.鲁迅与《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本章难点]:

1.\"五四\"时期散文的兴起概况及原因头绪较杂

第七章 30年代文学思潮

[教学目的与要求]:

现代文学在结束了第一个十年之后,经过了一年的思想上的酝酿和准备,队伍又加以了重新组合,从而又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主要的特征:1、随着整个社会的变革,文学主潮变得空前的政治化,五四所开启的思想上相对自由的氛围消失。2、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和初步运用。3、左翼文学、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以及其他多种倾向文学共同丰富着30年代的文学创作。 [本章主要内容]:

1.1 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1.2 左翼革命文学思潮 [本章重点]:

1.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本章难点]:

1.人文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的发生理论背景较复杂

第八章 30年代小说(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小说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发端,以鲁迅的小说为代表,奠定了现代白话小说的基础,但那时,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文学流派上,白话小说的创作都还处在尝试的阶段,远远没有成熟。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和作家们的创作实践,到了三十年代,现代白话小说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是要掌握的要点。

[本章主要内容]:

1.1 30年代小说概述 1.2 丁玲等 1.3 新感觉派小说 [本章重点]:

1.30年代小说概述 [本章难点]:

4

文法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新感觉派小说是现代主义文学现象,作品难读,不好理解。

第九章 30年代小说(二)

[教学目的与要求]:

老舍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始终不渝地以市民生活为表现对象,艺术上独树一帜的作家,市民知识分子的心理定位,使他确立了一种与五四时期作家精英知识分子角色不尽相同的叙事立场。了解老舍的创作风格中的幽默与雅俗。 [本章主要内容]:

1.1 老舍的小说创作 1.2 《骆驼祥子》 [本章重点]:

1.老舍的创作风格 [本章难点]:

1.作品的阅读量大,难以完成大量阅读。

第十章 30年代小说(三)

[教学目的与要求]:

茅盾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新文学理论倡导、新文学创作批评、外国文学介绍和文学创作等各个方面。要求对茅盾的全部文学活动有完整的了解。 [本章主要内容]:

1.1 茅盾的小说创作 1.2 《子夜》 [本章重点]:

1.茅盾的小说创作 [本章难点]:

1.茅盾的创作思想

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说(四)

[教学目的与要求]:

巴金是以战士的姿态从事创作的,他的小说大都是写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其前期的作品带有无政府主义的色彩,但更引人注目的是那种叛逆与追求的躁动情绪,其主导面是反专制反封建的。作为一个敏感、单纯、热情而富于诗人气质的小说家,巴金以创作作为自己生活的有机部分,坦诚地记录和描写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和追求。学生应该全面理解巴金的创作思想。 [本章主要内容]:

1.1巴金的小说创作 1.2 《激流三部曲》 [本章重点]:

1.巴金的小说创作 [本章难点]:

1.巴金思想的形成

第十二章 30年代小说(五)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京派代表作家,历史文物研究专家,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年轻的沈从文过早地直

5

文法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面了生活中的鲜血和阴暗,反而促成了他后来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品格。五四之后新书报、新思想的影响增长了他支配自己生命的独立意识,给他带来了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真正契机。掌握这个自学成材的作家的特殊的文学审美观念,与五四时期的文学进行观照。 [本章主要内容]:

1.1 沈从文的小说创作 1.2 《边城》 [本章重点]: 1.《边城》 [本章难点]:

1.沈从文艺术观念

第十三章 30年代新诗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二个十年(1927-1937年)的新诗。先要对本时期各种诗歌创作流派和趋向有总体的把握:中国诗歌会代表面向现实、追求大众化、意识形态化的一种倾向;另一倾向中包括后期新月派与现代派,追求\"纯诗\"与\"现代性\"。这也可以和前一个十年诗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考察,找到其承传与反拨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1.1 30年代新诗概述 1.2 戴望舒 [本章重点]:

1.30年代新诗概述 [本章难点]:

1.对现代诗歌的理论认知。

第十四章 30年代戏剧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二个十年(1927-1937年)的戏剧。首先是对戏剧运动概貌的把握,可以用\"走向广场\"来概括戏剧的大众化以及对宣传教育功能的追求,这是本时期一种突出的趋向。其中又包括四种戏剧类型(潮流)的倡导,即: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还应当注意本时期职业化的\"剧场戏剧\"对话剧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培养了一批话剧艺术家。应着重评析夏衍及其《上海屋檐下》等剧作,对田汉、洪深、李健吾等剧作家也应有大致的了解。学习这一章应抓住创作潮流的演变,并尽可能与此前、此后不同阶段的戏剧运动联系起来考察,以获得整体的史的印象。 [本章主要内容]:

1.1 30年代戏剧概述

1.2 曹禺与《雷雨》、《日出》等 [本章重点]:

1.30年代戏剧概述 [本章难点]:

1.戏剧理论的阐释

第十五章 30年代散文

[教学目的与要求]:

6

文法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时期散文比起前一个时期,艺术探求更加多样,尤其是杂文小品文有长足的发展。可以着重了解几种最活跃的文体或创作潮流,还应关注不同的散文观及其代表性作家作品。其中林语堂和何其芳可作为鉴赏分析的重点。对其他比较重要的散文创作现象与作家,也应有知识性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以流派和文体为考察单元,侧重于对代表性作家及其代表性作品的掌握与评介上,要从文学史的角度看问题,分析他们的散文创作在不同的历史时代背景下,呈现出了哪些新的特征,有哪些继承和发展。 [本章主要内容]:

1.1 30年代散文概述 1.2 鲁迅杂文 1.3 林语堂、何其芳 [本章重点]:

1.30年代散文概述 [本章难点]:

1.理性的分析,对文体形式的认识。

第十六章 40年代文学思潮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三个十年(1937-1949年)的文学思潮、运动与创作倾向,内容很多,又涉及到一些复杂的理论问题,有较大的难度。一方面要有知识性的了解,包括对文学发展历史现象的宏观的认识;另方面也要注意讨论一些重要而又有争议的理论性问题。 [本章主要内容]:

1.1 国统区文学思潮 1.2解放区文学思潮 [本章重点]:

1.国统区文学思潮 [本章难点]:

1.理论成份大,不易理解。

第十七章 40年代小说(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将本时期小说按题材或表现的趋向分为四类,即国统区的讽刺小说、追忆小说、沦陷区的通俗与先锋混合型小说,以及解放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新型小说。一方面要注意到各自都受到特定历史时期政治地域文化的制约,另一方面又看到彼此间的渗透与影响。还要关注本时期中长篇小说的成熟与繁荣,要了解主要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代表作的创作特色。因为本时期小说的发展其实又是此前一二十年现代小说变革、试验和演进的结果,所以一些作家作品所体现的特点与现象,也不妨与此前的脉络联结起来做总体考察。 [本章主要内容]:

1.1 40年代小说概述 1.2 《围城》 1.3张爱玲 [本章重点]:

7

文法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40年代小说概述 [本章难点]:

1.各种形式小说的分析评价

第十八章 40年代小说(二)

[教学目的与要求]:

旧派通俗文学取得现代性的路程是漫长的,是一种渐变,这和30年代中叶,以上海为标志的现代性城市的基本成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张恨水在30年代发展成为社会言情小说的集大成者,经过自觉的改革,创立了现代性的章回小说体式,他也就成为了现代通俗文学的大家。 [本章主要内容]:

1.1 现代通俗小说概述 1.2 张恨水 [本章重点]: 1.张恨水 [本章难点]:

1.通俗小说的审美艺术价值

第十九章 40年代小说(三)

[教学目的与要求]:

解放区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全新的现象。既与五四传统有关,也是中国文学传统有关,更与世界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有关。重要的事件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赵树理的山药蛋派小说。 [本章主要内容]:

1.1 解放区小说 1.2 赵树理 [本章重点]: 1.赵树理 [本章难点]:

1.无产阶级文学理论

第二十章 40年代新诗

[教学目的与要求]:

几乎所有的诗人都一起唱起了民族解放的战歌。中国诗歌会所倡导的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战斗性的写实主义诗风风靡文坛,成为不同流派的诗人们(包括新月派、现代派诗人)的共同的发展趋向。这一时期的诗歌具有强烈的写实性和战斗性,诗歌语言和形式向通俗化和散文化方向发展。 [本章主要内容]:

1.1 40年代新诗概述 1.2 艾青 1.3 九叶诗派 [本章重点]:

1.40年代新诗概述 [本章难点]:

1.九叶诗派的现代诗歌艺术理论与诗艺欣赏

8

文法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十一章 40年代戏剧、散文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三个十年(1937-1949年)的戏剧,内容庞杂,学习时可偏重对戏剧运动史的知识性了解,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剧作的评析,也主要作为一种\"现象\",纳入到对戏剧史的了解中。梳理40年代戏剧创作的状况,应抓住\"广场戏剧\"与\"剧场戏剧\"这两个方面。散文可偏重知识性的了解。因为有些作家的创作贯通几个阶段,也可以和前两个十年的散文联结起来讨论,更能获得整体感。与前两个十年比,这一时期虽然历经战乱,散文创作的成绩依然丰硕,且报告文学、杂文与抒情文各式文体的创作都有较成熟的水准。 [本章主要内容]:

1.1 40年代戏剧概述 1.2 郭沫若的历史剧 1.3 40年代散文概述 [本章重点]:

1.40年代戏剧概述 [本章难点]:

1.内容庞杂,作品阅读量大。

四、课程学时分配

讲 课 内 容 1 2 3 4 5 6 7

学 时 讲课 实验 2 2 上机 导言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上编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一)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二)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 第五章 20年代戏剧 第六章 20年代散文 第七章 30年代文学思潮 中编 第八章 30年代小说(一) 第九章 30年代小说(二) 第十章 30年代小说(三) 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说(四) 第十二章 30年代小说(五) 第十三章 30年代新诗 第十四章 30年代戏剧 第十五章 30年代散文 9

4 8 8 10 8 4 8 6 6 6 6 4 6 8 4 4 文法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下编 第十六章 40年代文学思潮 第十七章 40年代小说(一) 第十八章 40年代小说(二) 第十九章 40年代小说(三) 第二十章 40年代新诗 第二十一章 40年代戏剧、散文 合 计 2 8 2 4 6 2 128 五、课程习题课(讨论课)的要求

(说明:写明习题课(讨论课)的组织形式及课时比例等)

六、实验内容与要求

两次戏剧史课程组织学生演出课程所涉及的剧作,对作家作品有深入理解,实现文学诠释的立体性。

七、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

组织一次观摩由作家作品改编的电影。

八、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分三个部分,一是课堂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80%;二是每学期一次作业,占总成绩的15-20%;三是实验课成绩占1-5%。

九、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课程教材]: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朱栋霖等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第1版 [课程主要参考书]: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1917—2000》 《中国小说史(一、二、三)》 杨义

朱栋霖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第1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9月版

《中国新诗流变论》 龙泉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斯洛伐克]玛利安·高利克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版

制定人:王清学 审定人:王清学

批准人: 2009年1月

10

文法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B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hinese modern literary history B 课程编码:9101000 学 时:56

学 分:3.5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先修课程:无 开课学期:2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国现代文学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是整个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学和继承我国优秀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是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框架影响下发生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清末民初的新文学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文学思潮流派、主要作家创作情况的介绍及经典作品的赏析。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目标:系统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般情况,重点了解著名作家、作品和流派。

要求: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文学史教材及部分经典作品。能够以现代科学精神的观照,开放的眼光,多维度地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发生的思潮和现象,深入到文学史的具体细节中,不主观想象,不武断地结论,尽可能理解这段历史时间内中国文学人的精神原状,实现既符合人文精神又有科学价值的信史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 导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文学发生的背景、原因及五四文学革,理解现代文学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掌握一些规律性的知识。 [本章主要内容]:

1.1 人的发现与文学史构成 1.2 中国文学现代化开端 1.3 文学观念的变革 1.5五四文学革命 [本章重点]:

1.清末中国社会历史的特殊遭际 2.梁启超的三个革命 3.胡适与陈独秀的贡献 4.几次文学论争 5.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

11

文法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章难点]:

1.论争双方的学术背景 2.社团流派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第一个十年的小说创作的主要成绩,了解现代文学发端时期的外来因素与本土因素之间的关系,掌握小说流派的形成过程,掌握重点作家的创作风格及影响。 [本章主要内容]:

2.1 20年代小说概述 2.2 叶绍钧 许地山 2.3 郁达夫

2.4 鲁迅的文学创作 2.5 《呐喊》《彷徨》 2.6 《故事新编》 [本章重点]:

1.问题小说 2.郁达夫 3. 鲁迅 [本章难点]:

1.小说创作理论与实践 2.鲁迅小说的思想及艺术成就 3. 鲁迅创作的历史意义

第三章 20年代新诗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新诗的诞生和发展过程,掌握新诗发展的两大趋向即\"大众化(非诗化)\"与\"贵族化(纯诗化)\",能够对具体诗人诗作进行专业性评论。 [本章主要内容]:

3.1 20年代新诗概述 3.2 郭沫若

3.3 徐志摩 闻一多 [本章重点]:

1.概述 2.新月格律诗 [本章难点]:

1.诗歌的变革的内在动因 2.新诗诗艺变化

第四章 20年代戏剧

[教学目的与要求]:

12

文法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中国现代话剧的起源及其摸索、试验与发展的艰难曲折。掌握田汉、丁西林等早期话剧文学的开创业绩与创作。 [本章主要内容]:

4.1 20年代戏剧概述 4.2 田汉 4.3 丁西林 [本章重点]:

1.新剧发展史脉络

2. 田汉的诗剧与丁西林的独幕剧 [本章难点]:

1.新剧发展历史内容

第五章 20年代散文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这一阶段散文创作的状况及地位,掌握代表性散文家的创作情况及风格特征,重视自身的阅读体验。 [本章主要内容]:

5.1 \"五四\"时期散文的兴起概况及原因 5.2 鲁迅与《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5.3 各派作家的散文 [本章重点]:

1.鲁迅与《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本章难点]:

1.\"五四\"时期散文的兴起概况及原因

第六章 30年代文学思潮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第二个十年文学思潮的主要特征,了解左翼文学、自由主义文学及其他多种倾向文学共同丰富着30年代的文学创作的状况,掌握文学发展过程中非文学因素对文学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本章主要内容]:

6.1 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6.2 左翼革命文学思潮 [本章重点]:

1.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本章难点]:

1.人文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的发生理论背景较复杂

第七章 30年代小说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现代白话小说在三十年代取得的长足发展,掌握重点作家的创作风格与成就。

13

文法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章主要内容]:

7.1 30年代小说概述 7.2 丁玲等

7.3 老舍的小说创作 7.4茅盾的小说创作 7.5巴金的小说创作 7.6 沈从文的小说创作 [本章重点]:

1.老舍的创作风格 2.《边城》 [本章难点]:

1.沈从文艺术观念

第八章 30年代新诗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本时期各种诗歌创作的流派和趋向,掌握它们与第一个十年诗歌创作的承传与反拨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8.1 30年代新诗概述 8.2 戴望舒 [本章重点]:

1.30年代新诗概述 [本章难点]:

1.对现代诗歌的理论认知。

第九章 30年代戏剧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戏剧运动的概貌,掌握本时期职业化的\"剧场戏剧\"对话剧艺术发展所产生的促进作用,掌握主要剧作家的创作情况。 [本章主要内容]:

9.1 30年代戏剧概述

9.2 曹禺与《雷雨》、《日出》等 [本章重点]:

1.30年代戏剧概述 [本章难点]:

1.戏剧理论的阐释

第十章 30年代散文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本时期散文艺术探求的多样化,了解几种最活跃的文体及创作潮流,掌握不同的散文观及其代表性作家作品。 [本章主要内容]:

10.1 30年代散文概述

14

文法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0.2 林语堂、何其芳 [本章重点]:

1.30年代散文概述 [本章难点]:

1.理性的分析,对文体形式的认识。

第十一章 40年代文学思潮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第三个十年的文学思潮、运动与创作倾向,对文学发展历史现象逐渐形成较为宏观的认识,掌握一些重要而有争议的理论性问题。 [本章主要内容]:

1.1 国统区文学思潮 1.2解放区文学思潮 [本章重点]:

1.国统区文学思潮 [本章难点]:

1.理论成份大,不易理解。

第十二章 40年代小说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不同区域小说创作的不同风格,认识特定历史时期政治地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制约和影响,掌握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的创作特色。 [本章主要内容]:

12.1 40年代小说概述 12.2 《围城》 12.3 张爱玲 12.4 解放区小说 12.5 赵树理 [本章重点]:

1.40年代小说概述 2. 张爱玲 [本章难点]:

1.各种形式小说的分析评价

第十三章 40年代新诗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诗人与时代的关系,了解本时期诗歌创作的写实性、战斗性及通俗化和散文化特征。 [本章主要内容]:

13.1 40年代新诗概述 13.2 艾青

15

文法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3.3 九叶诗派 [本章重点]:

1.40年代新诗概述 [本章难点]:

1.九叶诗派的现代诗歌艺术理论与诗艺欣赏

第十四章 40年代戏剧、散文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第三个十年戏剧和散文发展的一般状况,掌握重点作家的戏剧与散文创作。 [本章主要内容]:

14.1 40年代戏剧概述 14.2 郭沫若的历史剧 14.3 40年代散文概述 [本章重点]:

1.40年代戏剧概述 [本章难点]:

1.内容庞杂,作品阅读量大。

四、课程学时分配

讲 课 内 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学 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导论 20年代小说 20年代新诗 20年代戏剧 20年代散文 30年代文学思潮 30年代小说 30年代新诗 30年代戏剧 30年代散文 40年代文学思潮 40年代小说 40年代新诗 40年代戏剧、散文 合 计 2 16 2 1 1 2 8 2 2 2 2 12 2 2 56 16

文法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五、课程习题课(讨论课)的要求

阅读教师指定的作品,能够对作家、作品进行一定的分析与讨论。学生讨论灵活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

六、实验内容与要求

无实验课。

七、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

八、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形式采用闭卷。本课程成绩评分标准以期末考试卷面分为标准。

九、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课程教材]: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朱栋霖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课程主要参考书]: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1917—2000》,朱栋霖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中国小说史(一、二、三)》,杨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中国新诗流变论》,龙泉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斯洛伐克]玛利安·高利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制定人:朱旭晨 审定人:(系主任) 批准人:(教学院长)

2009年1月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