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顺应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专访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22-08-01 来源:客趣旅游网
今传媒2015年第5期 封面人物 与实践教学“二维支撑”;强化学、研、产“三位一体”,做 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 到技能学习、创新训练和社会服务贯通;树立发展观、整 学等全国著名的新闻传播研究专家共近100人进行学术交 合观、互动观、职业观“四种观念”。 流与研讨。仅2014年一年,我院就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 根据上述理念,我们对新闻传播各专业的教学体系进 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唐绪军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 行了重新规划。打破专业壁垒,整合教学资源,将各专业 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风教授、复旦大学童 课程及内容设计成四大模块:公共基础型、专业方向型、 兵、李良荣教授、台湾世新大学副校长陈清河教授等一批 综合模拟型、创新拓展型,形成“四级递进”的培养结构。 著名学者来校开设学术讲座。这些专家学者在学术交流之 突破时空束缚,贯彻开放理念,实施课内外、校内外一体 外,还从宏观和微观不同角度,对我院的学科建设和学院 化,实现学科内部开放和传媒业界开放,打造“两翼开放” 发展建言献策,我的体会是:金玉良言,长期受益。 的共享空间。顺应个性发展,融通媒介形态,进行“立体 络等媒介的多元技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宽口径就业。 记者:贵学院与英国斯特灵大学签署了合作培养研究 方法?您作为教育部全国卓越新闻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 复合”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适应报刊、广播、电视、网 生协议,贵学院在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措施或 为了增强教学活力、提升人才质量,我们加强了与业 委员,依您看,西方国家在传媒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做法 界的合作与融通:将新闻生产流程引进实践教学环节,培 值得我们借鉴? 养高质量专业人才。课堂内,聘请传媒业界精英担任兼职 顾院长:合作中开拓眼界,融合中寻获机会,在人才 教授和业务导师,充实师资队伍,优化教学内容,对接传 培养中,我们十分注重这一点。除了英国的斯特灵大学外, 媒实践;课堂外,通过与媒体共建实践基地,进行嵌入式 我们还和奥地利的萨尔斯堡大学签署了合作培养研究生 教育和实训,培养学生具备与社会真正接轨的知识体系、 的协议,近年来每年都有3~5名研究生去那里进行为期 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个月的访学。2015年,我院又与台湾世新大学签订了合 在服务社会生产过程中培养人才,提供高水平专业产 作培养研究生、本科生的协议,双方将互认学分。下半年, 品。倡导“依托科研活动,带动教学创新”,将学生参与各 预计有30名左右的学生将去那里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流学 类纵、横向科研项目规范化、制度化,鼓励学生开展实践 习。除了与这些大学合作培养学生外,我院在研究生培养 创新训练,为政府、媒体、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咨询、形 中重点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第一,关卡前移,选好生源。 象设计、调研报告、宣传产品等,将实践成果转化为现实 在研究生招生阶段比较重视知名高校(985高校、21 1高 生产力。既达到科研反哺教学,又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校)保送生的接收,目前接收的保送生已超过录取计划数 记者:融合发展是我国高校当前发展的基本态势。贵 的50%。保送生在本科阶段优异的表现会让他们在研究生 院很注重与国内甚至是国际上知名高校开展学术交流与 期间获得更大的发展可能;第二,团队培养补足养分。优 合作,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学术合作交流情况以及这些学术 秀的导师固然可以指导出优秀的毕业生,但团队的合力一 交流合作对贵院的学科建设及学院发展有何促进? 定比单兵作战效率更高。所以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强调导师 顾院长:在办学过程中,我们既倡导埋头干事,也注 为主,团队协作,所有的导师是所有研究生的导师,所有 重抬头看路。埋头干事,就是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奋力 研究生也是所有导师的学生,学生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研 前行。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的新闻传播教育已跻身“全 究兴趣求教于任何一位导师;第三,论文写作融合项目。 国新闻传播教育第一方阵”(方汉奇教授语)。与此同时, 这里的项目包括两类:研究生自己申报主持的各级各类项 我们也敏感地意识到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带给新闻传播 目和参与导师们的项目。这种方法让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的 业的革命性影响,充分意识到融合发展对我们事业发展的 写作中既有科学性,又有紧迫感,收效明显。在本科生培 影响,不断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首先,我院通过教师的 养中,我院严格按照如前所说的“四级递进,两翼开放”的 访学进修机会,去境外著名新闻传播院校进行学术交流与 教学体系,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合作。我们先后有多位教师赴美国的北卡罗莱那大学、弗 多年的追求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毕业生中,涌现 罗里达州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进行访学;其次,也强 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界和业界精英,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 调与国内著名新闻传播院校的交流合作。目前,我们有多 研究所所长唐绪军教授、中国新华电视网总编辑兼中国政 位教师参与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香港 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会 浸会大学等大学的一些科研项目。另外,还通过举办各种 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教授、副院长 高层论坛、研讨会或学术讲座,拓展学术视野,例如2014 崔保国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苏宏元教 年举办的首届民国新闻史高层论坛,我们邀请了包括北京 授、江苏省记协主席周世康先生、新华日报社社长周跃敏 2 今传媒2015年第5期 封面人物 先生、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兼省政府新闻发言人肖泉先 然要受到现实世界政策法规的调控规制。所以,新闻传播 生、凤凰传播集团总经理周斌先生等。 法学研究者未来的重要任务,除了从宏观上继续关注新闻 基于中西方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差异,在新闻传播人才 传播活动中权利和义务的平衡外,便是关注网络法治,探 培养的过程中,既有共通之处,也有各自的措施和追求, 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和公民的权利义务关系问题,防止新 彼此取长补短,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坚守专业主义精神, 类型侵权行为的发生。 这是中外所有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任务。 记者:如今,社交媒体日益活跃,这极大地推动了社 记者:您被誉为我国大陆新闻传播法学拓荒者之一, 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对社会产生某些负面 我国新闻传播法学领域最早的和成果最丰富的研究专家 影响,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我国的相关规章制度应 之一,您能给我们谈一下如何界定这个学科?面对媒体融 该怎样管理新闻媒体? 合发展,新闻传播法学问题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顾院长:我们应该以欣喜和欣赏的态度对待社交媒体 顾院长:首先,新闻传播法学是一门独立的有自身学 的日益活跃,同时,应本着“事后追惩”的法治理念规制因 科体系的学科。和任何一门科学规范的学科一样,新闻传 此出现的问题。社交媒体的发展带给整个社会及其成员的 播法学有其独特的学科体系和既定概念内涵,这也是一门 影响令人难于估量。小而言之,人们情感的分享、信息的 学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同时,新闻传播法学具 传递、感情的联络……在社交媒体的作用下显得十分方便 有鲜明的交叉学科特点。顾名思义,新闻传播法学具有新 和快捷;大而言之,社会文化的积淀和传承,社会经济运 闻传播学和法学的学科背景,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它 行方式的坚持与更新,都与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息息相 的背景又不仅限于这两门学科,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 关。因此,对社交媒体发展的欣喜和欣赏态度,实际上是 甚至哲学等都是它的学理依据和科学背景。总体而言,新 人们对信息时代社交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一种主动接受与 闻传播法学是新闻传播学之下的一门子学科,其核心内容 融入,是现代人社会化的一种主要表现方式。 是探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个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对社交媒体日益活跃带来的某些 不见。从根本上来说,对社交媒体的规范应着眼于后置的 问题。其最主要任务是为我国的新闻传播法治提供理论依 问题,尤其是给社会文明和进步带来的消极影响问题视而 据和学理支撑。 众所周知,作为我国新闻法治主要内容的新闻立法, “追惩”而不是前置的“预防”。社交媒体拥有蓬勃的生命活 从提交全国人大讨论到目前已逾30年,其间风风雨雨起 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给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带来 起落落,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又再次成为热点问题之一, 巨大的正面作用。采用各种前置的“预防”,即采取各种方 但一个基本事实是,迄今为止我国的《新闻传播法》尚未 式的限制、规定、禁止性义务要求,不仅会影响社交媒体 出台。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层面探讨中国《新闻传播法》 的活力和发展,也会因不适应其运行特点而难于产生的预 迟迟不能出台的原因,我认为,理论储备的不足是其中的 期的效果。事实已经反复证明了这一点。后置“追惩”实质 关键一条。新闻立法从宏观上涉及到诸多权利义务的平衡 上是一种授权性管理,强调在现有法规框架下,给社交媒 问题,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广泛领域,也涉及到诸 体及其使用者以足够多的权利,但一旦有滥用权利的行为 多敏感问题,这些问题在法律条文中如何明确表达,只有 存在,则依法依规予以“追惩”。事后追惩表面上看似乎会 在理论上、学术上探讨成熟以后。而这种理论的、学术的 导致社交媒体的失控,但实际上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现 探讨主要仰仗新闻传播法学。但一个客观的现实是:中国 有的法律法规足以因“追惩”的威摄力而防止失控局面的 大陆的新闻传播法学初创并被人们重视的时间也就二十 出现。事实上,授权性的管理因有后置“追惩”的存在,反 余年,诸多在新闻立法中可能遇到的难题,还未从理论上 而会让社交媒体使用者事事时时注重“自律”,以防不良后 获得科学合理的解释和支持,这也当然地导致新闻传播法 果发生。采取“事后追惩”的法治理念管理社交媒体的方 的相关条文难以有准确的规定。我一直认为:理论研究应 式,同样也适用我国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所有新闻媒体。 为法规和政策制定提供支持,而非法律和政策制定出来后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委员会主任 提供解释。前者是理论研究者的社会职责所在,后者是新 委员柳斌杰表示,争取在本届人大期间将我国的《新闻传 闻从业者的宣传任务。新媒体的发展和媒体融合的趋势, 播法》提交全国人大审议,传递的也是这种新闻法治的信 为我国的新闻传播法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但 号。我相信,法治是给所有新闻传播活动的参与者以一种 是,新媒体也好,网络世界也罢,所有的这些都不是独立 “明确的预期”,在这种“明确的预期”下,所有的社会成员 于现实世界的世外桃源,人们在虚拟世界的一切言行,依 都可以自由地享受信息时代的快乐时光。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