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江清澈美丽、源远流长,贯穿东阳全境,把东阳分成南北两半,俗称“南乡”和“北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养出了一方的美食。东阳馄饨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东阳的上卢馄饨,更是闻名遐迩,四邻八乡的人都喜欢到上卢来吃上卢馄饨,许多游子回到家乡,首先想吃的就是上卢馄饨。网上风传,上卢馄饨乃是“全国第二大馄饨”
在东阳市江北街道上卢菜市场里,有许多当地的特色小吃,有红皮的白切羊肉、萝卜麦饺等,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上卢馄饨”,每家小吃摊用的都是老式带抽屉的馄饨担,现剁新鲜肉馅现包馄饨,柴火锅灶烧得又红又旺,下锅几分钟后,热气腾腾的馄饨就到了客人面前。这些地地道道的传统民间美食不仅吸引了当地人,而且来自东阳城里甚至义乌市区的食客也时常慕名而来,开着“奔驰”、“宝马”到这简陋大棚里吃上一碗地道的“上卢馄饨”。
上卢馄饨皮薄、个小、馅嫩、汤鲜、烧制方便而闻名。常和其他饼类相佐就餐,如上卢麦角配上卢馄饨,南马肉饼配上卢馄饨,防军火炸饼配上卢馄饨等。上卢馄饨的选料很讲究,肉选用猪前腿与头之间的五花肉。五花肉精多肥少,软硬适中。如果选用腿部的肉,无论是后腿还是前腿,均太硬,吃起来干硬,不适合。肉馅中必须添加姜末和胡椒,以增加香味。面皮是手工擀出来的,这样才会显得足够韧。其实主料和配料都十分简单,取之方便,配制也不难。那为什么单单上卢的馄饨与众不同呢?其中还有原因。上卢馄饨烧制很讲究。上卢馄饨采用原始的锅台,用松柴爿烧火。松柴爿多出自岭北和罗山一带山区的岩上松。岩上松树龄长质地坚硬且含油量高,火焰旺火性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热量逼入皮
薄馅嫩的馄饨内。因此,上卢馄饨不是煮的,而是氽的。上卢氽馄饨,所用的锅盖的是小杉木锅盖。杉木有淡淡的香味,透气性相对较好。杉木锅盖的大小与一般家用锅盖也不一样。一般家用锅盖很大,边沿与锅沿吻合,而上卢氽馄饨的锅盖只有锅子的三分之一大小,盖着时,下到半锅,与锅壁只隔了一圈水,杉木锅盖浮在锅中,像一制美丽蝴蝶。呵呵,馄饨下水,烈火旺烧,浮起锅盖,捞出馄饨,盛入放好配料的碗里,一碗美味就可以享用了。当然,你如果要想味道再好一点,可以加点油渣(当地人叫猪油壳)和辣椒粉。
“上卢馄饨必须得在上卢吃”,其中是有原因的。馄饨煮得太熟不好吃,不便带回家,然而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吃馄饨的氛围。上卢是一个集镇,过去农历每月的三、六、九日就有集市,整个集市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赶集的人做好了买卖,有了点零钱,就吃一碗馄饨,权当点心。吃的人多了,馄饨挑子也就不断地多了起来,以至形成了上卢特有的馄饨排挡。整个排挡,十几家馄饨铺子热热闹闹地经营开来,那气势让经过的人不吃也难,更何况还有许多冲着吃碗馄饨才帮着大人去赶集的跟屁虫呢!集市人气旺,吃馄饨的人自然就多了。吃着馄饨,谈着天,在一片热气氤氲之中,那才叫过瘾呢!用我们现在时髦的话来说,这就是东阳的馄饨文化!
现在农村已逐渐从农耕经济转向工业经济,原始的集市交易逐渐过渡为国际化现代化的市场经济,集市的规模比过去小了,集市的热闹气氛比过去淡了,但馄饨铺子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多了起来。四邻八乡到上卢的人不是赶卖毛柴畚箕,而是专门来吃馄饨的。停在馄饨铺子旁边的再也不是独轮车,取而代之的小汽车,许多还是外地牌照的小汽车。时不时还会出现几个金发碧眼的女郎,边热辣辣地吃着馄饨边扑哧扑哧地喊“OK,OK”。现在上卢馄饨的食客涵盖了东阳、义乌、
磐安、浦江甚至上海、杭州等地。而上卢的馄饨铺子,也已从乡村走进了城市,东阳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上卢馄饨的招牌。越做越红火的上卢馄饨,已名符其实地成了东阳的一道乡村美味。什么时候,你来东阳,千万不要忘记也去尝尝噢! 而今,正宗祖传三代的老字头---上卢显宏馄饨,已经在东阳开有一家传承店,地址是:吉祥路与东街交叉口上卢显宏馄饨东阳店。东阳人都知道,儿时的味道就这样传承着,延续着。像南方黑芝麻糊广告一样的场景,耳边时常响起“上卢馄饨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