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新闻语言的主观性与新闻事实构建

2022-11-05 来源:客趣旅游网
X_1.N74"F_.d ̄AZ,r ̄AOZJ-ZE 201 1・1(上半月) 网络新闻语言的主观性与新闻事实构建 口林纲 摘要:网络新闻文本作为社会结构的一种重要形式,文本中充满了社会关系结构和过程的证据.我们可以通 过文本分析来揭示隐藏在新闻语言背后的社会权力功能的精确机制和形态。由于网络新闻传播者身份的多样 化、网络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不同的网络新闻语篇构建新闻事实,根据作者及委托人的需要.选择了不同的新闻 事实要素,选取了不同的语词组合形式与链接内容,采用了不同的叙事视角,隐含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与主观倾 向,反映了不同阶层、不同社会集团的利益和权力关系,最终达到影响舆论的目的 关键词:网络新闻语言 主观性 事实构建 语言在“所指”之外,具有丰富的“能 指”;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一次次的“复 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 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 言结构 7日 8日 9日 1O日 11日 12日 新华网要闻 21 23 23 21 22 22 人民网要闻 23 20 24 22 21 相同要闻 4 2 5 3 2 20 5 制”、“传播”不断地加重语言的“能指”功 能。语词在运用的过程中.会被附上表达 反映社会结构。语言反映客观世界是由主 体接受信息获取感知后,通过主观判断形 成概念.进行编码形成约定的语言符号系 者各色各样的心理色彩或意识色彩。①网 络新闻文本是社会结构的一种重要形式. 我们可以通过文本分析来揭示隐藏在新 闻语言背后的社会权力功能的精确机制 和形态。网络新闻表面真实客观的语言的 由上表可见.不同的新闻网站对新闻 事实的报道具有个性选择.反映了新闻作 者及其委托人的个体差异和主观倾向性。 造成新闻作者个体差异及在新闻中主观 倾向性的因素很复杂:宏观方面的包括社 统来构成命题。纯粹客观的新闻报道是不 存在的.作者至多在文章中赞成一种语言 上的客观气氛.在其背后却隐含着作者的 主观倾向。新闻学客观性原则要求新闻报 道要尊重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反 背后,隐藏了新闻作者与委托人的意图与 会政治经济制度、媒体背景等;微观方面 倾向。作为社会实践的一种模式。网络新 闻传播与社会结构辩证地连接在一起,反 映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网络新闻语言不 映它:但由于制作与理解新闻都需要依赖 人们对这个世界的知识、观点和态度,而 人类的认知能力与客观世界之问存在差 的包括传播者的年龄、受教育状况、社会 经历、性别等。 网络传播的出现为公众舆论提供了 可避免地带有意识倾向色彩。从语言结构 上看,我们分析的网络新闻语篇.是一个 个自主的、由单一作者撰写的文本。然而, 异.对于不同的语言使用者来说,同一文 本的重要信息各不相同,即使存在最小程 新平台.网络新闻媒体提供了民众质疑的 传播途径,赋予了不同阶层民众表达心声 度的重合以保证相互理解,但文本的主题 仍具有主观性,这就造成新闻报道不可避 免地带有主观性倾向和偏见色彩。同时, 的话语权。由于网络传播者身份呈现复杂 化,网络传播渠道的多元化。越来越多反 映社会各阶层利益的不同声音通过网络 这些文本实际上又嵌套在更大的文本中, 不同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呈现层级关系. 从各个侧面暗示传播方的主观倾向。语言 系统为表达深层意识形态意义提供各种 各样的手段。新闻文本的遣词造句与报道 新闻语言的使用是一定社会力量介人的 结果,是对事实的再现,而非事实本身。新 闻的实际作者是其委托人,新闻作者其实 是传达新闻委托人的意图、反映新闻委托 新闻平台传达出来。网络新闻作者秉承委 托人的意旨,利用自己在新闻传播中的特 殊地位。凭借文本编排和语言选择,通过 视角.在相当程度上折射出作者及委托人 对新闻事件所持的立场和态度.反映了他 们的主观意识。媒体可以影响社会认知, 不同语词组合而成的网络新闻语篇所负 载的不仅是作者个人的观点。还反映着其 主观化词汇、指示词语、话题焦点、篇章结 构、相关链接及色彩与图片等方面的运 用.对新闻事实要素进行选择,建构新闻 人的意识倾向,通过各种手段与方式把新 闻事件表现得客观公正,以劝服受传者接 受新闻委托人的观点。所以,说新闻报道 事实.运用符号隐含义的表现手法“隐喻” (深层意义)与“转喻”(潜在意义)将自己 没有主观性而纯客观,其本身就是不客观 所处社会背景的意识形态.而新闻传媒的 巨大影响力又加重了语词隐义对社会的 作用力。我们依据批判语言学与叙事学原 理,认为新闻文本是在不同视角下对词 的。另外,新闻传播活动除了具有传播信 息的功能外,还有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合理地表达倾向性是新闻传播者的一个 重要职责。新闻工作者对事实的主观认知 的意志和观点传递给受传者,收到不同的 传播效果。 构建网络新闻事实对不同语词、句式 的选取 汇、句法与叙事视角等方面进行选择的结 果,是意识形态过程和语言过程的互动, 不同的文本形式必定有不同的意识形态 和职业敏感等真正显示事实“意义”的东 西都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 客观事物纷繁复杂,记者并非逢事必 网络新闻构建具有倾向的新闻事实 的语言依赖于语言的两大特点:组合关系 与聚合关系。由于组合关系,构建具有倾 功用,通过对具体的网络新闻文本的分 析.揭示隐藏在网络新闻语言背后的主观 性与社会关系。 网络新闻语言与主观性 “主观性”(subiectivity)是指语言的这 报,对待新闻事件也是有选择地传播新闻 事实。我们对2006年3月7日~12日新华网 与人民网主页上的“要闻”进行调查。下表 为两家新闻网站每天要闻的数据与相同 要闻的数据: 向性的网络新闻事实需要对话题与焦点 等成分进行巧妙安排;由于聚合关系,构 建网络新闻事实需要对词语与句法进行 选择。 批判性语篇分析同时关注文本结构 62鹳向废劳者 ⅣAIliaO, ̄HE 201 1・1(上半月) 与社会结构,不同文本的对比分析可以作 珠江医院住院部门前路段时,发现路边停 入胸腔.穿透肺部和心脏最终留在体内 为文本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联,透过 放着一辆前后车牌均被报纸包裹着的可 (描述死者的惨状,博取受传者的同情与 表面的语言形式,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 疑小汽车 民警进行盘查时,遭到驾车男 愤慨)…… 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 子的阻挠.并被强行枪走出示的警察证, 相关链接: 倾向的关系。④网络新闻文本是社会结构 其后.该男子快速倒车,碰撞民警,造成民 死者简介(说明死者的身份,强化受 的一种形式.充满了社会关系结构和过程 警膝部受伤。为阻止其驾车逃逸,民警拉 传者的同情与愤慨):…… 的证据。通过文本分析,我们可以更精确 住车门.被该男子强行开车拖行数米(此 网络新闻构建新闻事实时,不仅选择 地掌握宏观的社会结构关系和微观的社 前的一系列细节描写均为下文发生状况 不同的词语、句式,还选择不同的网络新 会行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通过下面三 提供正义理由)。在紧急情况下,民警被迫 闻链接,来暗示新闻作者的立场与观点。 篇网络新闻.以批判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方 鸣枪(主动变被动,隐藏行动者的责任), 新造字词的使用、名词性词语的大量运 法加以分析.分析重点在于揭示文本中所 致该男子中弹受伤…… 用、句式的复杂性、词语与语句的顺序等 隐藏的主观倾向与权力关系。在引述原文 相关新闻(列举警方正义执法的事 都可以成为表达隐含立场的方法和手段。 时,以括号表示原文中没有写出来但却有 例.进一步加强开枪者行为的正义 句法结构也可以表达隐含的观点(如运用 所指者。括号中的文字,新闻作者并没有 性1:…… 被动句把明显需要主语位置的主语删除 写出来.然而通过不同语词在组台关系与 例2:《广东珠江医院副教授遭警察枪 从而削减社会上层或者权力组织的负面 击身亡》。新华网,2007年11 行为)。“配价理论”主张.动词是语句的核 月l3日13:28:37 心,支配其他的成分,而不受其他的成分 大洋网上午接到网友 支配.直接受动词支配的名词性成分称为 (非当事人)报料,称今日凌 动词的“行动元”,副词性成分称为动词的 晨五时。广州海殊区珠江医 “状态元”。新闻作者经常借助选择与隐藏 院门口发生一起枪击案件 动词的配价来实现自己对新闻事实的理 据网友报料称.珠江医院神 解,并隐含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句子由话 经外科的教授尹方明(说明 题与说明组成。话题是信息表达的起点. 死者身份.加强新闻受传者 句末成分是对话题进行说明和陈述的焦 的同情)和一名朋友在医院 点。话题位置与焦点位置的功效常常成为 例2事发地点 门口聊天.有两名警察过来 新闻作者用来隐藏主观倾向的重要手段。 聚合关系上的巧妙安排,使受传者在阅读 盘问 双方随后发生争执,在争执中,尹教 新闻链接使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在撰写 时,明显地得到这样的信息。因此,文本中 授正准备乘车离开时,其中一名民警开枪 与受传时都产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区别。它 没有明确写出却通过各种方式暗示受传 (强调为主动性行为)打中教授的心脏位 所引发的诸多网络新闻语篇使受传者对 者的内容,就是隐藏在新闻文本中的主观 置(枪击位置与例1中的“呜枪”形成鲜明 新闻事实的前因后果与当前对象相关的 倾向和权力关系。 对比),尹方明教授7点多死亡,尸体仍在 报道了解得更加全面,常被新闻作者用来 例l:《广州警方通报:民警执勤遇阻 珠江医院的门诊部…… 强化其观点。 呜枪致一男子死亡》,南方网,2007年11月 络 ……尹教授是左侧胸部中枪.出口点 例1、2、3报道了同一新闻事件。三篇 14日04:46 在右侧胸部 因为心脏被击穿,血液都流 新闻的标题都没有涉及“状态元”。从标题 南方网讯 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 到了腹部.肚子里面灌满了血(描述死者 的称谓“民警一警察、一男子一广东珠江 室今天(14日)通报:昨天凌晨,广州市公 惨状,博取受传者的同情与愤慨)。……尹 医院教授、副教授”上,我们可以看出,不 安局海殊区分局民警在驾驶警车巡逻盘 教授平时为人处事非常随和.心地善良. 同的新闻作者面对同一新闻事件与不同 查可疑车辆f正常巡逻)过程中遭到阻挠 专业能力也极强.已经被评为脑外科副教 的消息来源(新闻委托人)之间的权力关 (显示下文的冲突是死者首先挑起),在被 授(说明死者的为人和成就,进一步争取 系。 枪走警察证并被强行拖行数米(死者的行 同情)。…… 例1标题《民警执勤遇阻鸣枪致一男 为非常严重.为下文的冲突结果提供理 相关链接: 子死亡》中,民警先是“执勤”的施事。后又 由)后,被迫呜枪(说明执法的正义性),造 死者简介(说明死者的身份.加强受 转为“遇阻”的受事.显示其行为的正当性 成一名男子(此称谓没有注明身份)死亡。 传者的同情与愤慨):…… 与被迫性。新闻正文中.主要事件参与人: 省、市领导及上级政法机关对事件高度重 例3:《警察枪击副教授致死》,奥一 执勤民警、驾车男子;时间:凌晨4时55分: 视,已成立由市委分管政法工作的领导为 网.20o7年l1月13日08:3l 地点:珠江医院住院部门前路段;事件动 组长,市委政法委、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等 奥一网11月13日快讯4时55分许. 作:盘查、鸣枪:阻挠、强行抢走出示的警 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严格依法迅速开 海珠区一名警察在珠江医院门口(指明事 察证、倒车、碰撞并拖行民警;行为工具: 展调查(显示新闻委托人对此事的高度重 件发生地点.暗示警察行为的不当)开枪 前后车牌均被报纸包裹着的可疑小汽车。 视)。 (主动行为)将该院神经科副主任医生、副 作者选择“拖行”、“鸣枪”等词语有其用 据初步调查.昨天凌晨4时55分.海珠 教授尹方明(说明死者身份.引发新闻受 意,暗示警察行为是被迫采取的,受害者 区公安分局民警驾驶警车巡逻至南泰路 传者的同情)打死,子弹从尹的左腋下进 的死亡是警察误射所致.从而开脱警察的 鹳向麓 者63 v7 责任。新闻突出了警察受到的伤害和驾车 男子的暴力行为,意在说明警察行为的正 当性。新闻链接进一步暗示警察行为是合 理的。例2标题采用了被动句式,受事成分 “副教授”放在凸显的主语位置上,而施事 成分“警察”用介词引出。处于非焦点的位 ⅣAZH.40. ̄r-/E 201 1・1(上半月) 行报道,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和不全 面性。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注意焦点, 可以导致观察的事物或场景在认知上的 显著程度不同。作者本身的价值取向、思 维惯性等刻板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 系、社会意识形态、权力关系的产物。作为 反映社会变迁重要指标的语言。从来不是 价值中立的。从符号学与叙事学的角度 看,新闻是一个意义的表征/再现系统。而 这种意义的表征/再现不是存在于真空 观察事物的出发点,同时也直接决定着报 道语篇中词汇、句子结构的选择和使用。 作者通过新闻语篇的实践行为.传递其价 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的心理.并间 中,而是存在于特定的权力结构与社会背 置,起到了弱化警察责任的效果。新闻正 文中,主要事件参与人:教授尹方明与朋 友、两名警察;时间:凌晨五时;地点:珠江 医院门口;事件动作:聊天、争执、准备乘 车离开;盘问、争执、开枪。例3标题中,动 景网络中。作为词语、编码、符号或代码组 合遴选的意义集合体,新闻文本充满了社 会关系结构与过程的证据,其实质是在词 接影响他们的行为,以达到控制、统治他 们的目的。系统功能语法认为,可用不同 汇、句法、叙事视角等方面进行选择的结 果,是意识形态过程和语言过程的互动, 作“枪击”和其行动元“警察和副教授”都 出现,“警察”是话题,“致死”是“焦点”. “警察”在此事件中责任清楚。新闻正文 类型的过程来叙述现实中发生的一个事 件,也可以使用同一过程,但需变换参与 者的位置。选择哪一种过程.如何安排参 不同的话语形式必定有不同的意识倾向 功用。新闻报道表达的不合理的权力关系 与主观倾向掩盖在看似客观中立的报道 中,主要事件参与人:警察,神经科副主任 医生、副教授尹方明:时间:凌晨4时55分 许;地点:珠江医院门口;事件动作:开枪/ 与者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意 识倾向。在新闻语篇中,同一事件可以用 不同的语言过程来表达,而同一语言过程 中,受传者常常不加质疑地接受这种习惯 化的意义阐释模式中的意识形态霸权,接 向。受传者只有在充分掌握了批判的语言 警觉性以后.从新闻文本语言表述的各个 维度中解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才能洞 受新闻作者及其委托人的意图与主观倾 打死;行为工具:前军牌三菱小轿车。从例 2、例3的新闻正文中,受传者得到的信息 是警察作为施暴者打死了副教授,因此警 也可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这些表达方式 中,既有适合表达,也有隐喻表达。选择隐 喻表达的动机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为了隐 去动作的执行者.以达到推卸动作执行者 责任的目的。一般说来,在涉及警察的冲 察应该为事件负责。但是不同的是,例2是 来自第三方的引语。新闻作者并没有直接 察在新闻文本中到处显现的主观倾向与 权力关系.进而预测文本所持有的倾向与 只能得出作者及委托人暗示的新闻解释 表明立场:例3则直接凸显了警察是施暴 突的新闻报道中.受传者关心的是谁袭击 了谁,谁首先袭击对方。例1、例2、例3报道 同一新闻事件.但是分别从警察与副教授 的视角出发.带给受传者的传播效果因而 也不同。通过标题的对比,可以看出,三篇 立场。新闻报道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受传者 框架.而不可能是其他的结果。作为一种 新型的社会政治文化事件,网络新闻话语 者、副教授是受害者的信息。例2、例3还分 别附上副教授的生平、为人f对病人非常 好、人缘很好)和科研成果介绍等等,这显 然是在传播一种暗示:副教授是好人,警 察滥用武器杀害了好人。三篇新闻都充分 利用网络新闻的特性。采用超链接的方 系统讲述或参与社会场中各种力量之间 的游戏.反映不同群体的社会权势及其之 网络新闻实际上是两种视角。例1从旅事 者警察的视角出发,例2、例3则反映的是 受事者副教授及其同事的视角。 叙事学的研究进一步向我们揭示了 叙事者在对某一事件的讲述中.无不包含 着言说者自身的价值取向、观点立场以及 由此产生的对事件本身的重塑,话语活动 是叙事者从某一角度出发、采取某一言说 技巧对这一事件的陈述。作为一种叙事语 言.网络新闻语言对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 问的权力关系。网络提供了更多的话语表 述途径.网络传播者身份的多样化、网络 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使网络新闻语言的主 观性倾向呈现复杂化,不同的网络新闻语 篇构建新闻事实。根据作者及委托人的需 式.分别以相关新闻和相关链接的形式, 在新闻正文后进一步突出作者的暗示,强 化新闻委托人的意识倾向。通过以上分 析,“为警察开脱责任 ’是例l的作者及委 托人的动机,而例2、例3 ̄lJl更多地站在死 者一方。例3更为明显。例1、例2、例3对同 一要,选择了不同的新闻事实要素,选取了 不同的语词组合形式与链接内容。采用了 更多的叙事视角,隐含地表达了自己的态 度.反映了更多阶层、更多社会集团的利 新闻事件的不同处理,显示了新闻作 者、消息来源(新闻委托人)与当事人之间 的权力关系。 构建网络新闻事实对叙事视角的选择 生的新闻事实进行叙述与构建。面对同一 新闻事件,作者和编辑往往通过不同的语 言手段隐含地表达自己的态度,从而达到 影响舆论的目的。显然,网络新闻语言的 倾向性与新闻作者的声音是可以通过不 同视角的选择来传达的。事实上,“视角” 一益和权力关系。最终达到影响舆论的目 的。f本文为江苏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网 络新闻语言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与“修饰”的 事件。是根据不同背景的意识倾向构建出 来的。新闻语言在内容上标榜客观公正, (08YYB003)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但实质上却是与社会成员、社会团体与机 构的社会实践分不开的,是带有意识倾向 的语言。 (D耶夫・维索尔伦[比]:《语用学诖释>,清 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79—283页。 词本身就带有意识倾向的属性,带有作 者的主观意识成分。因此,对网络新闻事 ②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 化”》,《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叙事学认为,人类的一切话语活动都 件真相的探查.必须关注文本的叙事视 角.这样才能超越对记述事件的文本表面 意义的依赖 结语 ③段业辉、杨娟:《论新闻语言的主观化>, 《江海学刊》,2006(6)。 是叙事者从不同角度讲述的故事。新闻媒 体的各种报道都是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 ④辛斌:《批评语言学与英语新闻语篇的 批评性分析》,《外语教学》,2000(10)。 开各种故事的发展线索。新闻事件是立体 的,它具有横向多面性和纵向综合性的特 解构主义认为,不存在所谓本原意义 上的语言底本.任何能指都是特定意义体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编校:赵亮 征。新闻作者无论从哪一个观测点人手进 64 向I爱劳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